馬太福音 12 - 朱寶惠《重譯新約全書》附注釋安息日的事 ( 12:1-14 ; 可2:23—3:6 ; 路6:1-11 ) 1 那時,耶穌在安息日,走麥田經過;他的門徒餓了,就掐了麥穗子吃。 2 法利賽人看見,對耶穌說:「你看!你的門徒,在安息日做那不可做的。」 3 耶穌說:「大衛和隨從他的人,飢餓的時候所做的,你們沒有讀過麼? 4 說:『大衛進了 神堂,吃了供餅。』這餅,不是他和他同伴可吃的;惟獨祭司可以吃。 5 並且律法上所記的說:『當安息日,祭司在聖殿裏,犯了安息日,還是無罪的。』你們沒有讀過麼? 6 我告訴你們:在這裏還有一位比聖殿更大的呢! 7 聖經說:『我所要的是憐恤,不是祭物。』你們若明白這句話是甚麼意思,就不把無罪的以為有罪了。 8 因為人子就是安息日的主。」 9 耶穌離開那裏,進了他們的會堂: 10 在那裏有一個人,枯乾了一隻手,他們就問耶穌說:「安息日醫病,可以不可以呢?」意思要藉此控告他。 11 耶穌說:「你們中誰有一隻羊,當安息日掉在坑裏,不抓牠上來呢? 12 人比羊何等貴重呢!所以在安息日做善事,是可以的。」 13 於是對那人說:「伸出你的手來。」他把手一伸;手就復了原,像那隻好手一樣。 14 法利賽人出了會堂,就商議怎樣殺害耶穌。 醫治病患 ( 可3:7-12 ) 15 耶穌知道了,就離開那裏:有許多人跟著他;耶穌把他們有病的,都醫好了。 16 又囑咐他們,不要傳揚他的名。 17 這正符先知以賽亞的話說:『 18 你看!我的兒子,我所揀選,所親愛,所稱贊的;我要把我的聖靈賜給他,他要把正義傳到萬邦。 19 他不爭論,不吵鬧;也沒有人在街上聽見他的聲音。 20 既傷的蘆桿,他不折斷;燈心的餘燼,他不吹滅;直到他使正義得勝, 21 萬邦人都要仰望他。』 不赦之罪 ( 可3:22-30 ; 路11:14-23 ) 22 當下有人帶了一個被鬼所附,又瞎又啞的人,到耶穌跟前來:耶穌就醫好了他,甚至也能說話,也能看見。 23 眾人都驚奇,說:「難道這是大衛的子孫麼?」 24 但法利賽人聽見,就說:「這個人趕鬼,無非是靠著鬼王別西卜的阿。」 25 耶穌卻曉得他們的意思,就對他們說:「凡一國自相分爭,就要滅亡;一城一家自相分爭,也站立不住: 26 倘若撒但趕出撒但,他就是自相分爭,他的國怎能立得住呢? 27 而且若我靠著別西卜趕鬼,你們的子弟趕鬼,是靠著誰呢?這樣,他們要斷定你們的是非。 28 我既靠著上帝的靈趕鬼,足見上帝的國臨到你們了。 29 況且人怎能進壯士的家裏,搶他的家私呢?豈不是先捆住那壯士,才能搶他的家私麼? 30 不與我同心的,就是反對我的;不同我收聚的,就是分散的。 31 因此我告訴你們:凡人一切的罪和褻瀆的話,都可得赦免;惟獨褻瀆聖靈的,不得赦免。 32 凡毀謗人子的,可得赦免;惟獨毀謗聖靈的,今世來世,總不得赦免。 33 你們栽的樹好,果子也好;栽的樹壞,果子也壞:因為憑果子,就可以分別樹。 34 毒蛇的種類,你們既是惡人,怎能說出好話來呢?因為心裏所充滿的,口裏就要說出來。 35 善人從他善的存心裏就發到善來;惡人從他惡的存心裏就發出惡來。 36 我再告訴你們:凡人所說的閒話,當審判的日子,必要一句句的供出來。 37 因為要憑你的話,定你為是,也要憑你的話,定你為非。」 約拿 的證例 ( 12:38-42 ) 38 當時有幾個文士和法利賽人,對耶穌說:「夫子!我們願你顯個靈驗給我們看。」 39 耶穌說:「在這邪惡不忠信的世代求靈驗,除了先知約拿以外,再沒有靈驗給你們看。 40 約拿三日三夜在鯨魚肚裏;人子也要這樣三日三夜在地裏。 41 當審判的時候,尼尼微人,要起來定這世代人的罪:因為尼尼微人聽了約拿所傳的,就悔改了:你看!在這裏有一位比約拿更大的呢。 42 當審判的時候,南方的女王,要起來定這世代人的罪:因為她從極遠而來,聽所羅門智慧的話:你看!在這裏有一位比所羅門更大的呢。」 最大的後患 ( 路11:24-26 ) 43 「譬如邪鬼離了人身,在旱地遊行,尋找歇息的地方,卻找不著。 44 就說:『我要回到我所出來的那家裏去。』到了,就看見裏面空閒,打掃乾淨,收拾整齊。 45 就去另帶了七個比自己更惡的鬼來,進去同住:那個人以後的情形,比先前更壞了!這邪惡的世代,也要如此。」 主的親屬 ( 可3:31-35 ; 路8:19-21 ) 46 耶穌正對眾人講話的時候,不料他的母親和他的兄弟,站在外邊,要同他說話。 47 有個人進去告訴他說:「你的母親和你的兄弟,站在外邊,要同你說話。」 48 耶穌回答那人說:「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兄弟?」 49 就伸手指著他的門徒說:「你看我的兄弟,我的母親: 50 凡遵行我天上 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兄弟,姐妹,和母親了。」 |
Digital edition of a Chinese New Testament with study notes (1936) by ZHU Baohui (1889-1970). Created by Simon Wong. Digital edition © United Bible Societies, 2018.
United Bible Socie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