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的所有請求都帶到禱告中吧!詩篇 37:4 說:「又要以耶和華為樂,他就將你心裡所求的賜給你。」上帝應許我們,只要我們來到祂面前,按著祂的旨意祈求,祂就會垂聽。而當我們感受到祂的回應時,就知道我們所求的,祂已經知道了。詩篇 37 篇記載著上帝最美的應許之一。
禱告的時候,眼睛要定睛在上帝身上,而不是你的問題上。帶著信心來到上帝面前,相信祂正在聆聽,並且祂的能力超越一切。這樣,你就是把上帝放在你生命的中心,你的禱告也必蒙垂聽。
即使你覺得上帝沒有聽見你的禱告,也千萬不要放棄禱告。有時候,上帝會成為我們流淚的肩膀,但這並不是要讓我們逃避問題,而是讓我們可以盡情地「訴苦」。我們的禱告常常充滿了抱怨、憤怒,甚至怨恨,卻很少告訴上帝我們信靠祂,相信祂知道我們的問題,並且能夠解決。
你的天父愛你,祂會在最適當的時候回應你的請求。記住,上帝的時間是完美的。聖經裡有很多關於祈求的經文,多去讀讀,每天增強你的信心。願上帝祝福你!
我聽見從寶座中傳來響亮的聲音說:「看啊!上帝的居所設立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住。他們要成為祂的子民,上帝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上帝。
上帝要擦乾他們所有的眼淚,再沒有死亡、憂傷、哭泣和痛苦,因為以前的事都已成過去。」
「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你們要信上帝,也要信我。
難道你不相信我在父裡面,父也在我裡面嗎?我這些話不是憑自己講的,而是住在我裡面的父在做祂自己的工作。
你們要相信我,我在父裡面,父也在我裡面。你們即使不信,也該因我所做的而信我。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而且要做更大的事,因為我要回到父那裡。
你們奉我的名無論求什麼,我必應允,好讓父在子身上得榮耀。
你們若奉我的名向我求什麼,我必應允。
「你們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
我會求父另外賜一位護慰者給你們,祂要永遠和你們同在。
祂是真理的靈,世人不能接受祂,因為他們看不見祂,也不認識祂。但你們認識祂,因祂常與你們同在,並且要住在你們裡面。
我不會撇下你們為孤兒,我必到你們這裡來。
不久,世人就看不見我了,而你們卻能看見我,因為我活著,你們也要活著。
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不然我就不會說去為你們預備地方了。
到了那一天,你們就知道我在父裡面,你們在我裡面,我也在你們裡面。
接受我的命令又遵行的,就是愛我的人。愛我的,我父必定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親自向他顯現。」
猶大(不是加略人猶大)問耶穌:「主啊,你為什麼只向我們顯現而不向世人顯現呢?」
耶穌回答說:「愛我的人必遵行我的道,我父也必愛他,並且我們要到他那裡與他同住。
不愛我的人不會遵行我的道。你們所聽見的道不是出於我自己,而是出於差我來的父。
我趁著與你們在一起,將這些事情都告訴了你們。
但護慰者,就是父為我的名而差來的聖靈,將教導你們一切的事,並使你們想起我對你們說的一切話。
我把平安留給你們,把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賜給你們的平安不像世人給的平安。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害怕。
「我對你們說過,我去了還要再回到你們這裡。你們如果真的愛我,就會為我去父那裡而歡喜快樂,因為父比我大。
現在事情還沒有發生,我便先告訴你們,到了事情發生的時候,你們就會相信。
我預備好了以後,必定回來接你們到我那裡。我在哪裡,讓你們也在哪裡。
「所有勞苦困乏、背負重擔的人啊,到我這裡來吧!我要賜給你們安息。
我心柔和謙卑,你們要負我的軛,向我學習,這樣你們的心靈必得享安息。
「你就是我們所等候的那位嗎?還是我們要等別人呢?」
因為我的軛容易負,我的擔子很輕省。」
我們既然有一位已經升上高天的尊貴大祭司——上帝的兒子耶穌,就應當持守我們所認定的信仰。
因為我們這位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祂與我們一樣曾經面對各種試探,卻從來沒有犯罪。
所以,讓我們坦然無懼地到祂賜恩的寶座前,好領受憐憫和恩典,作隨時的幫助。
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因為耶和華膏立了我, 讓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 差遣我醫治傷心的人, 宣告被擄的人得釋放、 被囚的人得自由;
我因耶和華而無比喜樂, 因我的上帝而心裡快樂, 因為祂給我穿上救恩的衣服、 披上公義的袍子, 使我像戴上華冠的新郎, 又像戴上飾物的新娘。
大地怎樣使嫩苗長出, 園子怎樣使種子發芽, 主耶和華必照樣使公義與頌讚在萬民中滋長。
宣告耶和華的恩年和我們上帝報仇的日子, 安慰一切悲哀的人;
以華冠取代錫安哀傷者頭上的灰塵, 以喜樂的膏油取代他們的哀傷, 以頌讚的外袍取代他們的灰心。 他們將被稱為耶和華所栽種的公義橡樹, 以彰顯祂的榮耀。
願我們的父上帝和主耶穌基督賜給你們恩典和平安!
上帝使你們活在基督耶穌裡,祂使基督耶穌成為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和救贖。
所以,正如聖經上說:「要誇耀,就當誇耀主的作為。」
我常常為你們感謝我的上帝,因為祂在基督耶穌裡賜給了你們恩典,
使你們在基督裡凡事富足,口才與知識兼備。
我們要堅定不移地持守我們所認定的盼望,因為賜應許的那位是信實的。
我們要想辦法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
不要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一樣停止聚會,要互相鼓勵,既然知道主再來的日子近了,更要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