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ia Todo Logo
交叉參考
- 廣告 -



以賽亞書 53:10

當代譯本

然而,祂被壓傷、 受痛苦是耶和華的旨意; 祂的性命作了贖罪祭。 祂必看見自己的後裔, 祂必長久活著。 耶和華的旨意必在祂手中成就。

參見章節 複製

62 交叉參考  

你跟仇敵作戰的時候, 你的百姓必甘心跟從, 他們衣著聖潔, 如清晨的甘露。

而是敬畏祂、仰望祂慈愛的人。

因為耶和華喜愛祂的子民, 祂賜尊榮給謙卑的人, 使他們得勝。

他向你祈求長壽, 你就賜給他永生。

世世代代的人都要事奉祂, 向後人傳揚主所行的奇事。

他們要向將來的人傳講祂的公義作為。

因為他們迫害你擊打過的人, 嘲笑你所打傷之人的痛苦。

願他的名流芳百世,如日長存。 願萬國都因他而蒙福, 並稱他是有福的。

在他統治之下, 願義人興旺,國富民強, 如月長存。

我要使他的後裔永無窮盡, 讓他的王位與天同存。

他的後裔必永無窮盡, 他的王位必在我面前如日長存,

「看啊,我所扶持、所揀選、所喜悅的僕人, 我已將我的靈賜給祂, 祂必將正義帶給萬邦。

我從太初就預言末後的事, 從亙古就宣佈將來的事。 我的旨意必成就, 我想做的必實現。

但我說:「我虛耗精力, 徒勞無功。 然而,耶和華必公正地待我, 我的報酬在我的上帝那裡。」

因此,我要使祂與偉人同享尊榮, 跟強者同分戰利品, 因為祂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祂被列在罪犯中, 卻擔當了許多人的罪, 又為罪犯代求。」

因為你要向左右擴展, 你的後裔要佔據列國, 使荒涼的城邑重新有人居住。

他們的後代必享譽列國, 子孫必名聞萬邦, 看見的人都承認他們是蒙耶和華賜福之民。」

耶和華說:「正如我造的新天新地在我面前長存, 你們的名字和後裔也必長存。

祂的國必長治久安。 祂必坐在大衛的寶座上以公平和公義治國興邦, 使國家永固。 萬軍之耶和華必熱切地成就此事。

我必以恩待他們為樂,全心全意在這地方培育他們。』

你要告訴他們,主耶和華說:我憑我的永恆起誓,我絕不喜歡惡人死亡,我更願意惡人改邪歸正,得以存活。以色列人啊,回頭吧!改邪歸正吧!何必自取滅亡呢?』

他們要安居在我賜給我僕人雅各的土地上,就是你們祖先居住的地方。他們世世代代都要永遠居住在那裡,我僕人大衛要永遠做他們的王。

「已經為你的同胞和聖城定了七十個七,以終結叛逆,除掉罪惡,贖盡過犯,帶來永遠的公義,封住異象和預言,膏抹至聖所。

有何神明像你一樣赦免罪惡, 饒恕你倖存子民的過犯? 你不會永遠發怒, 因為你樂於施恩。

你的上帝耶和華與你同在, 祂是大能的拯救者, 祂必因你而歡喜快樂,歡然歌唱, 用祂的愛安慰你。」

萬軍之耶和華說: 「刀劍啊,醒來吧, 要攻擊我的牧人和同伴, 要擊打牧人,羊群將四散, 我必出手攻擊小羊。

作燔祭的一頭公牛犢、一隻公綿羊和一隻一歲的公羊羔;

他正在說話的時候,一朵燦爛的雲彩籠罩他們。雲彩中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喜悅祂,你們要聽從祂。」

又有聲音從天上傳來:「這是我的愛子,我喜悅祂。」

祂要永遠統治雅各家,祂的國度永無窮盡。」

次日,約翰看見耶穌走過來,就說:「看啊!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惡的!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裡死了,仍是一粒,如果死了,就會結出許多麥粒來。

上帝既然在人子身上得了榮耀,也要讓人子在祂身上得榮耀,並且馬上要使人子得榮耀。

因為我們知道,基督既然從死裡復活了,就不會再死,死亡也不能再控制祂。

上帝既然連自己的兒子也不顧惜,讓祂為我們犧牲,豈不也把萬物和祂一同白白地賜給我們嗎?

所以受本性控制的人不能讓上帝喜悅。

上帝使無罪的基督擔當我們的罪,使我們可以藉著基督成為上帝接納的義人。

但基督替我們受了咒詛,從而救贖我們脫離了律法的咒詛,因為聖經上說:「凡掛在木頭上的人都是受咒詛的。」

上帝因為愛我們,就按照祂自己美好的旨意,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到作祂兒女的名分。

照著祂在基督裡所定的美好計劃,叫我們知道祂旨意的奧祕,

要以愛心待人,像基督愛我們一樣,祂為我們犧牲自己作為獻給上帝的馨香供物和祭物。

因此,我們常常為你們禱告,願我們的上帝看你們配得祂的呼召,用大能成全你們一切美好的心願和憑信心所做的工作。

又說: 「我要倚靠祂。」 還說: 「看啊,我和上帝賜給我的兒女都在這裡。」

祂無需像其他大祭司那樣每天先為自己的罪獻祭,然後為百姓的罪獻祭,因為祂一次獻上自己的生命,便永遠完成了贖罪的工作。

更何況基督藉著永恆的靈把自己毫無瑕疵地獻給上帝呢?祂的血豈不更能洗淨我們的良心,使我們脫離導致滅亡的行為,以便事奉永活的上帝嗎?

祂被釘在十字架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向著罪死了,可以過公義的生活。因祂所受的鞭傷,你們得到了醫治。

我是永活者。我曾經死過,但看啊,我永永遠遠活著。我掌握死亡和陰間的鑰匙。




跟著我們: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