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 8
罗马书第八章拾穗
【罗八1】「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定罪了。」
如今那些在耶稣基督里的,就不定罪了。如果“定罪”只是“称义”的相反,保罗应该会说,在基督耶稣里的就已经称义了;可是这一步在三21∼四25的论证中就已辩明了。Katakrima这个字,在这里的意思“可能不是‘定罪’,而是判决之后的刑罚”(BAGD,p.413);换句话说,即刑罚的奴役。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人,没有理由继续服刑,好像从来未得赦免,未从罪的囚牢中得释放一样。
“在基督耶稣里”(或“在基督里”)是保罗用来形容新秩序的词,就是相信基督之人被带入的秩序。基督徒的洗礼是受洗“归入基督耶稣”(六3);借着在信心中与主联合,祂的子民便被算作与祂同死,同葬,同复活。基督的身体同有一个生命,亦即基督的子民分享祂自己复活的生命;从一个角度而言,祂活在他们里面,从另一角度而言,他们活在祂里面(参加二20)。“所谓‘在基督里’就是成为教会的肢体;当然,这不是指你的名字登录于会友名册中,而是指你实际成为基督身体的一只胳膊,或一个器官,倚靠祂,为祂的计划而活”(参十二4∼5)。——《丁道尔圣经注释》
「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定罪了。」这里所说的不定罪,不是得赦罪的不定罪,乃是得脱罪的不定罪(参2节),就是我们在自己里面的不定罪(参罗七23~24)。原来我们因着自己不能胜过罪的律,倒被它掳去犯罪作恶,而在自己里面定罪自己。
「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定罪了。」『不定罪』在希腊文里有两个用法。一种用法是律法上的用法,翻作『不定罪』;还有一种用法是民间的用法,该翻作『无能』或『制肘』,英文作disable或handicap。按上下文来说,用民间的翻译更清楚:『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再无能了』。
「没有定罪了」(新译)。不定罪,罪的权势(律法)就没有了;肉体既失去了帮凶,圣灵的工作也就开始了。―― 牛述光
「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定罪了。」我们因信主,就以取得在基督里的地位,因此,不管我们的罪是何等大,何等多,神一概都不定罪了!我们真该唱说,『不再定罪,何等希奇,我魂应当欢喜』(诗歌)!――《读经指引》
「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定罪了。」是的,神对一切人事物审判惟一的根据,就是看他与基督的关系。若不是出乎基督,若不能归于基督,若没有与基督联合的,无论是人间的、世界的,甚至是宗教的、『属灵的』,都不能不被神所定罪。――《读经指引》
本章讨论在基督里的胜利生活。6∼7章侧重讲人从罪里得着释放(6章),和人摆脱律法得自由(7章),讲的是神救恩消极的一面。第8章讲的仍旧是救恩,不过着重积极的一方面。保罗继续七25的话题,申论怎样可以“靠着…主耶稣基督”过得胜的生活。
本节至11节讲在圣灵里的生活。12∼30节讲借着神的灵作神的儿女。31∼39节讲靠着信心,胜过死亡。
信徒与基督联合之后(参六1∼10),不再在律法之下(六14)。他有了高超的地位和自由的灵性生活。神因着基督的救赎,既不定他的罪,律法也不能定他的罪(比较八34)。──《启导本圣经注释》
如今: 可视为7:1-6的结论,也可认为是7:25的结果。对于救恩,重要的是“现在”,而不是过去或未来的誓言。不定罪: 这祝福并不只停留在无罪、平安或得胜的层面上,而是涉及到人生最后的终极救恩。因此,即便是在世界的患难与痛苦中为罪所困,只要仍然在“基督耶稣里”,最后的结果就是得到完全的释放。要注意,不被定罪的条件并不是好行为,而只是“在基督耶稣里”。不被定罪并不是指不再有罪,而是不再追究罪的责任,表示无论是犯了什么罪,预先得到完全的赦免。──《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八1~2】我们所以『不再无能了』,没有别的缘故,是因为主耶稣基督给我们有拯救。这是主作的事,主的作法是以律胜过律。恐怕十个基督徒念罗马八章二节,十个都是这样念:『生命圣灵在基督耶稣里释放了我,使我脱离罪和死。』这里乃是说,生命圣灵的『律』,使我脱离罪和死的『律』。
【罗八1~39】1-7章,保罗谈到人人都犯了罪(1:16-3:20)、因信称义(3:21-五21)、称义后追求成圣的必要性和成圣过程中的属灵争战(6-7章)。第8章,保罗仰望神永�琱�变的救恩和慈爱,以此解决罪和争战的问题,将得胜的颂赞归给神。他曾因看到地上的生活和自己的本相倍感痛苦,如今却认识到:先有神的慈爱和救恩,后有称义和成圣,而且以后不再有定罪。他仰望神,且得着了所望之事的实底,使罗马书这一巨著达到了高潮。9:1-11:36谈论神在历史中以公义对待选民;12:1-1五13谈到白白得救的义人对生活应有的态度。8章可谓是救恩的确据和欢喜之章,1-11节罪中得释放的喜乐;12-17节脱离罪得以成圣的喜乐;18-30节得享永生之乐的喜乐;31-39节与喜乐的源头(神)联合并与神同行的喜乐。──《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八2】「因为赐生命圣灵的律在基督耶稣里释放了我,使我脱离罪和死的律了。」
赐生命圣灵的律,在基督耶稣里释放了我,使我脱离……。参哥林多后书三17,“主的灵在那里,那里就得以自由”;又,加拉太书五13,“你们蒙召是要得自由”。这里的“律”(Law)可能意为“原则”。“圣灵的律”与“肢体中犯罪的律”(七23)相反;它是“生命的律”,相反的,诫命“本来叫人活”,却“反倒叫我死”(七10)。虽然罪和死的律并不等于摩西的律法,但摩西的律法却激起了罪,宣判了死亡。然而圣灵“借着祂决定性的影响,不需要任何规条,就可产生循规蹈距的行为”。
此节提到圣灵,接着便介绍祂的工作更详尽的内容;五5已经预先提示了,说祂的临到,会将神的爱浇灌在信徒心中;七6也以“圣灵的新生活”与“仪文的旧样”作对比(亦参一4“圣善的灵”{\LinkToBook:TopicID=124,Name=Ⅰ 問安(一1∼7)},与基督从死里复活有关)。保罗现在要说明,圣灵所赐与并维持的“新生活”,究竟包含什么。圣灵介入之后,就不再有失败的言论了。虽然冲突仍然继续,但是凡圣灵掌管之处,内在罪的力量就能被制服。
“释放了我”的“我”字,有些权威版本(包括东方的见证文献Aleph和B,以及西方的G),读为“你”,Nestle-Aland经文采取此读法(参NEB“释放了你”)。——《丁道尔圣经注释》
「生命之灵的律,在基督耶稣里释放了我,使我脱离罪和死的律了。」(原文)
生命之灵的律,乃是出于生命之灵的一个自然能力,自然功能,在我们里面自然的有作用。生命之灵,就是神的灵在我们的灵里。这灵既是属生命的,就祂的律也必是属生命的。所以生命之灵的律,也就是生命的律。一个律不一定是一个生命,但一个生命必定是一个律,有一个自然的能力和功能。一个生命越高,它的律就越强,自然的能力和功能也就越大。神的生命既是一个最高的生命,就这生命的律是一个最高的律,使我们脱离罪和死的律,就是脱离与神相反的东西。
神不止要救我们脱离罪的律,也是要救我们脱离死的律。我们所注意的是胜过罪,并不注意胜过死。胜罪是消极的,充满生命是积极的。罪,叫我们与神隔绝;死亡,阻挡我们与神的交通。这里给我们看见,惟有圣灵能赐生命。那里没有圣灵,那里就没有生命,那里就充满了死亡。
基督早已释放我脱离了已往的罪,今天还必待圣灵在基督里释放我脱离罪和死的律;头一个释放是脱离罪刑,第二个释放是脱离罪势、罪权、罪力。―― 谢模善
基督在圣灵里的拯救,乃是一个定律――『生命之灵的律』(原文);说出这是何等稳妥,何等可靠!――《读经指引》
我们认识并接纳圣灵在我们生命中的工作有多少,就表示我们承认基督的主权有多少。
「因为生命之灵的律,在基督耶稣里释放了我,使我脱离罪和死的律了」(原文)。胜罪,是要靠生命之灵的律,不是靠着自己的义。我们是把义和罪相对,生命和死亡相对;但是,神用生命胜死亡,也是用生命胜罪。罪和死是有分别的,但是,胜过罪和死,只用生命就够了。
我们不止要看罪是个律,死是个律,并且我们还要看见生命是个律,圣灵是个律。后者的看见,比前者的看见,是一个更大的发现。人一看见罪是个律,就不再用自己的意志再作甚么了;人一看见圣灵是个律,就要有一个大的改变,就不再想花力气、花工夫,想帮圣灵的忙了。圣灵在我们身上,是自然而然的律,会使我们莫名其妙的过去,糊里胡涂的得胜,就好像密度density稀,轻气的律,很自然而然的胜过地心吸力的律。人的意志不作、不干涉的时候,律就彰显。主的灵在我们身上作事的时候,不需要我们帮忙。胜过罪,是一点不花力气的,都是律作的事。律叫我犯罪的时候,我没有花力气,律把我从罪中释放出来的时候,我也没有花力气。
圣经里没有胜过罪的字眼,圣经里只有从罪里得着释放。乃是生命圣灵的律,把我拖出来,脱离罪和死的律。罪和死的律还在那里,但是对象不在了,它失去了作工的对象。
“赐生命圣灵的律”是和“罪和死的律”对照来说的。前者是有基督里新生命的结果,后者是人未信主时的景况。“律”在原文与律法一字相同,不过用法有别,指一种生命的情况,一种秩序。在圣灵里的新生活是一种新秩序。圣灵赐生命的能力,把人从罪和死亡的旧秩序中完全释放出来,脱离罪和死的律(比较七21)。有人说,“摩西的律有合法权利但没有力量,罪的律有力量但无合法的权利,圣灵的律有权利也有力量。” ──《启导本圣经注释》
赐生命圣灵的律: “律”的含义是规则和原理,“生命”则指活泼的自由。若想克服死亡之律,结出荣美的生命之果,必然需要“圣灵”的介入。“释放了”并非指罪和死亡之律不见了,而是指信徒从罪得了释放。客观上,罪和死亡之律依然存在,并且信徒也付出罪的代价,遭受肉体的死亡,但是,神施恩除去那律的果效,免除它永远辖制信徒。──《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八3】“肉体”希腊原文作sarx,指基本人性,特别指人的软弱、罪恶的本性。保罗说明良善、圣洁的律法不能产生积极作用的原因,是因为人性软弱,不能遵行律法。神因此差遣基督来完成救赎,基督来,赐人生命的圣灵,使人有力量完成律法的要求,叫一切相信的都可以脱离罪恶和死亡。
基督道成肉身,也借助于这个软弱的肉体;不过,基督不是“成为罪身”,而是“成为罪身的形状”。基督不是罪人,只是成为罪人的样子。他藉真实的人的肉体降生,身体与我们一样;但是,他不被罪性污染,圣洁没有瑕疵(来二16∼17;四15)。
“在肉体中定了罪案”:基督的肉身被钉十架,替人担去了必死的罪,完成救赎。
“赎罪祭”不是指旧约时代称为赎罪祭的狭义的祭,而是广义地指基督为赎罪而献上自己作祭物(来九14∼15)。──《启导本圣经注释》
在肉体中定了罪案: 神使耶稣基督以肉身担负所有人的罪。──《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八3,7~8】神既已判定,『肉体…就是神的对敌;因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而且属肉体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欢』(7~8另译)。所以祂『就差遣自己的儿子,成为罪之肉体的形状…就在肉体中定罪了罪』(3原文)。当日挂在十字架的那一位,正是普世『肉体』的总和,说出神对肉体,已经全然绝望,只把所有的盼望,都寄托在祂儿子基督身上。神既如此,我们为何还对自己的肉体有所盼望呢?我们为何还不肯望断一切,惟独以基督作我们荣耀的盼望呢(来十二2;西一27)?――《读经指引》
【罗八4】「使律法的义成就在我们这不随从肉体,只随从圣灵的人身上。」
使律法的义成就在我们……身上。律法的“义”,十三9以一则诫命来作总结:“爱人如己”。希腊文为dikaioma,除此处外,尚用在二26(其它意义请见小注145{\LinkToBook:TopicID=140,Name=E 新舊集團(五12∼21)})。这里应验了耶利米对新约的预言(十一27引用了一部分),神曾说,在新约之下,“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耶卅一33);以西结书十一19∼20,卅六26∼27也有类似的应许,神允诺要赐“新心”“新灵”给祂的子民,其实就是赐下祂自己的灵,差遣祂住在他们里面,使他们从此之后能主动遵行祂的旨意。新约作者在福音中看出,这些应许以及类似的预言都应验了。
不随从肉体,只随从圣灵的人。“随从肉体”而活,对保罗而言,就是活在“律法之下”,(即在旧的受捆绑世代中);“随从圣灵”而活,乃是活在“恩典之下”(即在新的自由世代中);参六14。——《丁道尔圣经注释》
救恩的果效,能叫信徒行义,靠着神的爱和圣灵的力量完成律法的要求。此处的“律法”指神颁布的诫命律例,是对人的道德行为的要求。人不靠行律法得救,但律法可以作为行为的指导。
“不随从肉体,只随从圣灵”,说明人遵行律法的力量来自圣灵。信徒的义务是不再随从软弱的肉体行事,因为肉体完全不能遵行律法。──《启导本圣经注释》
【罗八5】「因为随从肉体的人,体贴肉体的事;随从圣灵的人,体贴圣灵的事。」
参加拉太书五16∼17(注释:“3内心的冲突(七14∼25)”第三、四段,和“1灵里的生活(八1∼17)”第一段亦曾引用);又参加拉太书五25:“我们若是靠圣灵得生,就当靠圣灵行事。”——《丁道尔圣经注释》
「体贴圣灵」。『体贴』更好翻作『思念』。思念是心思的作用。我们的心思是最能支配我们的。如果我们的心痒痒念别的事物,而不思念圣灵,我们就绝不能顺着圣灵而行。我们要顺着圣灵而行,我们就必须思念祂,体贴祂。
随从肉体的: 并不是指随从肉体需要的人,而是指把肉身的需求作为生命的动机和目的,从而迷恋世界(罗12:16;腓3:19;4:2)。随从圣灵的: 虽然神的话语并不能立刻看到果效,但这些人却将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归结于此,每时每刻都在圣灵的引导之中,寻求神的旨意。──《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八5~6】五节的『思念』是动词,六节则改作名词;『思念灵』最好翻作『灵的心思』。
这里题到两种心思,就是肉体的心思和灵的心思。『肉体的心思』是指着心思站在肉体这一面,受肉体管治说的。『灵的心思』是指着心思站在灵的一面,与灵合作,受灵管治,思念属灵的事说的。
照原文可译作:「因为随从肉体的,意念肉体的事;随从灵的,意念灵的事。肉体的意念是死,但灵的意念是生命和平安。」肉体的意念有一个特点,就是相信自己,就是甚么都知道,甚么都有把握。属灵的意念也有一个特点,就是不相信自己,就是甚么都不敢说,甚么都是战战兢兢的。属灵的意念是不受天然智能的支配,只受神的命令的支配,一点没有肉体的把握,一点不敢凭自己头脑的看法,结果是生命平安。没有死亡,满了安息。
「体贴肉体的就是死;体贴圣灵的乃是生命平安。」我们若体贴自己肉体的喜好、享受,就必感到心灵里的死沉、苦闷;我们若体贴圣灵的意思,顺从圣灵的引导,就必觉得全人充满生命、平安。这是基督徒最基本的功课,我们千万要注意学习。――《读经指引》
【罗八5∼8】基督徒的生活应该是一种在圣灵里的新生活。圣灵给人顺服神、实践律法以成义的意愿和力量,可以活在神的喜悦中,得享生命与平安。若顺乎肉体的罪性而行,必然与神敌对(7节),终必死亡(6节)。──《启导本圣经注释》
【罗八6】「体贴灵的,乃是生命和平安。」(原文)
生命是饱足,平安是安息。体贴灵,就是顺服生命的感觉,结果会叫我们的生命得到喂养,心灵得享安息。否则,我们里面就感觉虚空不足,若有所失,不安不妥,似有问题。
生命的感觉是饱足不虚空,刚强不软弱,明亮不黑暗。平安就是里面平和、舒适、妥贴、安息。
体贴: 人的性情与人格以及随之而来的具体行为都取决于人体贴什么,因为这会支配人格的方方面面。平安: 来自人与神和好的体验,即关系的恢复。是靠着圣灵的带领,在与神、自我、宇宙、邻舍的关系中享受内在及外在的和平。──《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八7】「原来体贴肉体的,就是与神为仇,因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
体贴肉体的人,就是那一个天然的人,那一个本来的人,生下来就是的那一个人,是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的。
肉体向罪软弱,向神却顽强,与神为敌,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所以神已定它死罪,已钉它在十字架。―― 谢模善
【罗八8】「而且属肉体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欢。」
「而且属肉体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欢。」这很明显的说出,属肉体的人也是在那里要讨神的喜欢。不过属肉体的人虽然在那里要讨神的喜欢,结果却是不能讨神的喜欢。
【罗八9】「如果神的灵住在你们心里,你们就不属肉体,乃属圣灵了。人若没有基督的灵,就不是属基督的。」
人若没有基督的灵,就不是属基督的。“如果一个人没有基督的灵,他就不是基督徒”(NEB)。因为惟独圣灵能使人与基督建立活的关系,除了圣灵之外,人与基督就不可能有这种关系。——《丁道尔圣经注释》
「人若没有基督的灵,就不是属基督的。」反过来说,人若是属基督的,就必有基督的灵。一个得救的人,所得着最高恩典,就是圣灵住在他里面。圣灵就是基督的灵;基督的灵也就是神的灵。神是在基督里,基督又成为灵。
【罗八9{\Section:TopicID=323}基督的灵】
问:罗马书八章九节:「人若没有基督的灵,就不是属基督的。」这人得救否?
答:自然不得救。但是,凡相信主耶稣基督作救主的人,就是属基督的;所以,就有基督的灵了。每一个得救的人都有基督的灵。―― 倪柝声
【罗八9∼10】“神的灵”、“基督的灵”、“基督…在你们心里”三语并用,所指是同一件事。基督徒属灵生活的本质,是基督住在心里,也就是圣灵住在心里。这是保罗的重要教训。信主之后,基督徒不但获得消极方面的救恩果效,罪得赦免;也获得积极方面的与基督联合,有圣灵住在里面。这应该是每一个基督徒都有的经历。基督徒的肉体,因为罪的缘故一样要死去;可是他的心灵已经得救称义,不会象肉体一样死去,因有赐生命的圣灵住在里头,得享永远的生命。──《启导本圣经注释》
【罗八10】「基督若在你们心里,身体就因罪而死,心灵却因义而活。」
基督若在你们心里,身体就因罪而死,心灵却因义而活。直译:“身体是死的……灵是活的”。“身体是死的”,意思是它仍臣服于死亡,得罪的工价;用“死”比用“朽坏”语气更强。另有一个问题,此处的“灵”是指信徒本身的灵,或是指内住的圣灵。到目前为止,第八章的pneuma都是指神的灵,因此有人假定这个字在此处意义也相同。然而,在下面第16节,这字是指信徒的灵(参前面一9{\LinkToBook:TopicID=125,Name=Ⅱ 緒論(一8∼15)})。对保罗而言,人的灵本来不是活的,必须等神的灵将其复苏;因此如果“(人的)灵活”,乃是因为“(神的)灵是生命”。本节未提到的“义”,是信心所接受的神的义(一17,三22)──称义。保罗的话可以意译为:“如果你们是信徒,复活的基督就住在你们里面。从一方面来说,由于罪的后果,你们的身体仍然臣服于暂时的死亡,这是事实;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住在你们里面的圣灵,就是赐生命的基督之灵,正赐给你们因称义而来的永生”(参五18,直译为“生命的称义”)。
不妨注意,“基督若在你们心里”和“如果神的灵住在你们心里”(第9节,参11节),这两者即使在理论上可以分开,实际上却是相等的。借着圣灵,复活基督的内住得以彰显、维持。同样,“在基督耶稣里”(第1节)与“在圣灵里”(第9节),实际上也不可区分。——《丁道尔圣经注释》
因义: 就是因着神所赐的义。──《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八11】「然而叫耶稣从死里复活者的灵,若住在你们心里,那叫基督耶稣从死里复活的,也必借着住在你们心里的圣灵,使你们必死的身体又活过来。」
那叫基督从死里复活的,也必借着住在你们心里的圣灵,使你们必死的身体又活过来。虽然目前“身体是死的”(第10节),它仍有得生命的应许。参哥林多前书六14,哥林多后书四14,帖撒罗尼迦前书四14,那里也同样指出,信徒的复活是倚靠基督的复活(参一4注{\LinkToBook:TopicID=124,Name=A.問安(一1∼7)})。但是此处比前面几段更强调,内住的圣灵是未来复活的保证;然而,参哥林多后书五5:“为此(穿上天上的身体)培植我们的就是神,祂又赐给我们圣灵作凭据。”——《丁道尔圣经注释》
神叫基督复活,也要用祂的大能叫我们复活(林前六14),基督徒里头住有赐生命的圣灵,成了这必死的身体复活的保证。──《启导本圣经注释》
【罗八12】「弟兄们,这样看来,我们并不是欠肉体的债,去顺从肉体活着。」
「弟兄们,这样看来我们并不是欠肉体的债,去顺从肉体活着。」我们人身体的工夫,总括来说,是分作三部分:一是补养,使人能以存活;一是生育,所以延长人类;一是保卫,可以保卫自己。这三件事当人未堕落之先,都是正当的,没有罪恶搀杂在里面。但是自从人犯罪,里面有了罪性之后,这三者就成为犯罪的媒介了。就是因为要补养,所以世界就以饮食引诱我们。人类最初所受的试探,就是在食物这件事上。第二是生育,当人堕落之后,就变作人的情欲。至于人的自卫,罪掌权之后,身体的能力显出它的刚强来,以图自存;凡摧残我们的安乐和舒服的,都在反对之列。人所谓的脾气,所结的怒气和纷争的果子,也都是从肉体来的,也是属肉体的罪。由自卫这件事,因为有罪在里面主动的缘故,也不知道在直接和间接里生出多少的罪恶来。
圣经没有告诉我们说,肉体变作没有了,不过说,我们不欠肉体的债,不要补满肉体天然的要求而已。因为欠,是要还的;不欠,所以能管理自己。
「弟兄们,这样看来我们并不是欠肉体的债,去顺从肉体活着。」我们人身体的工夫,总括来说,是分作三部分:一是补养,使人能以存活;一是生育,所以延长人类;一是保卫,可以保卫自己。这三件事当人未堕落之先,都是正当的,没有罪恶搀杂在里面。但是自从人犯罪,里面有了罪性之后,这三者就成为犯罪的媒介了。就是因为要补养,所以世界就以饮食引诱我们。人类最初所受的试探,就是在食物这件事上。第二是生育,当人堕落之后,就变作人的情欲。至于人的自卫,罪掌权之后,身体的能力显出它的刚强来,以图自存;凡摧残我们的安乐和舒服的,都在反对之列。人所谓的脾气,所结的怒气和纷争的果子,也都是从肉体来的,也是属肉体的罪。由自卫这件事,因为有罪在里面主动的缘故,也不知道在直接和间接里生出多少的罪恶来。
圣经没有告诉我们说,肉体变作没有了,不过说,我们不欠肉体的债,不要补满肉体天然的要求而已。因为欠,是要还的;不欠,所以能管理自己。
本节至30节讲作神儿女的福气,包括现在(12∼17节)和将来的福气(18∼30节)。
基督徒的地位极其高超,他在神面前已不是奴隶、仆人,而是儿女。儿女的地位保证信徒与神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永远不会失去的福气。儿女的地位是从得着“儿子的灵”而来的,因此圣灵仍然是本章讲论的主题。保罗似在驳斥一种放任肉体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认为凡是顺应自然的都是好的。他指出“顺从肉体活着”的结果是死。──《启导本圣经注释》
此“债”的债权人是居住在我们里面“神的灵”(9-11节)。这债不断地敦促并勉励我们与肉体进行属灵的争战,走向成圣。──《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八12,13不再欠债「我们并不是欠肉体的债,去顺从肉体活着,你们若顺从肉体活着必要死,若靠着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必要活着。」】
我们原来是属于肉体,已经卖给罪的人(罗7:14),所以罪一在肉体中发动,我们就要顺从它(罗7:25;弗2:3),本来肉体应当是灵魂的工具,反而成了它的主人,甚至是债主,变作不顺从肉体不行。因此世人都是为肉体活着,但它的结局是死,千千万万的人都是如此下场,为着必朽坏的肉体,活不了多少年。
但主耶稣已经为我们在肉体中定了罪案(罗8:3),那就是说因人的肉体是犯罪的工具,所以定人罪的时候,就判处了肉体的死刑。基督是代替我们被定罪处死的,而我们信祂之人是和祂在肉体中一同定罪处死了。只有这样,才能救赎我们脱离罪,所以信主属主的人,不但得救脱离罪刑,也将肉体钉在十字架上(加5:24),使我们不再是属肉体的人,也不再欠它的债,好像有责任去顺从肉体的要求似的,若再顺从肉体活着必要死。这一方面固然指属灵的死,另一方面也是指肉体的死,因为这是神的判定,神不喜欢属肉体的人,体贴肉体的就是死(罗6:6~8)。
我们被主救赎的人可以说是欠主的债,不是欠以往的罪债,而是欠祂恩典的债,所以有责任还主恩典的债,应当为主活着,不当再为肉体活着。──《每日天粮》
【罗八13】「顺从肉体活着必要死。」我们凭肉体活着,不只必要犯罪,并且必要死。因为罪是带来死的,死是跟着罪的;那里有罪,那里也必定有死。罪是叫我们污秽,死是叫我们软弱。软弱到极点就是死。
这包罗万有的灵,不断将你放在十字架上。基督的死那杀死的效力,不仅仅是在十字架上;如果仅仅在十字架上,那么在我们身上就没有功效了。今天这杀死的功能,是在耶稣基督之灵里。当这位灵在我们里面运行时,十字架的杀死能力就要刺透我们这人,杀死我们里面一切消极的东西。
这与罗六6刚好对起来。那里是与基督同钉,这里是借着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钉死是基督成功的,治死是借着圣灵作的。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成功的,在我们身上,一件一件的,我们若肯顺服,圣灵就要成功在我们身上。
治死身体的恶行: (西3:5)攻克己身,叫身体成为圣灵的工具,以致积极地成就义。活着: 指复活,是在新的秩序和意义中活出的新生命,过一种无怨无悔的生活(林前9:25-27)。──《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八14】「因为凡被神的灵引导的,都是神的儿子。」
凡被神的灵引导的,都是神的儿子。参加拉太书五18:“你们若被圣灵引导,就不在律法以下。”在加拉太书三23∼四7,保罗将从前受捆绑的奴仆(“在律法之下”)与新的自由之子(“在恩典之下”)作对比,“神差祂儿子的灵进入”后者的心,让他们“呼叫‘阿爸!父!’”——《丁道尔圣经注释》
“被神的灵引导”就是接受圣灵管理,依从祂的心意而活。神造万物,看顾所造的一切,但不是人人可做“神的儿子”,耶稣当日告诉不信的犹太人:“你们是出于你们的父魔鬼”(约八44)。人须相信祂的儿子基督并接受圣灵的管理才能成为神的儿女(约一12∼13)。
“儿子”希腊原文是(),基督为神的儿子,也是用同一字(3,29,32节)。我们与基督一同作神的儿女(17节)。──《启导本圣经注释》
【罗八14~17基督徒不论男女,均应称为“神的儿子”抑应称应“神的儿女”?】
我们习惯地说“我们是神的儿女”,是不合圣经真理的。我们无论男女,信那稣之后,便有了“神儿子的生命”,在属灵的境域里,我们都成了“神的儿子”,不能称为“神的儿女”(14节)。中文圣经所译“神的儿女”(16一17节),乃是错误的译法。前文14节的“神的儿子”原文“儿子”一词是HUIOS(utO(,惠阿斯),指有“儿子名份与承受权的儿子而言”。 16一17节的“儿子”一词,原文是TEKNON(nxvov),指“与父亲有生命关系”的“孩子”而言,但在“父子”关系上,这个“孩子”亦只能指“儿子”而非“女儿”(不过在一般社会上的用法,与承受权无关时,则有儿女的两种意义)。因为保罗在下面跟
着说“既是孩子,便是后嗣”(17节),“后嗣”一词,便只能指“儿子”而言。
又,“后嗣”一词,原文是指“占闸而得的义子”KLERONOMOS(XA刁pom*吮)而言。
中文圣经有多处同样经文,均应改译为“神的儿子”,不应译为“神的儿女”。
又,八章29节提及主那稣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并未提及“姊妹”一词。我们信主的人,不论男女,在主那稣里都应称为“弟兄”。――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罗八15】「你们所受的不是奴仆的心,仍旧害怕;所受的乃是儿子的心,因此我们呼叫:“阿爸,父!”」
你们所受的不是奴仆的心,仍旧害怕;所受的乃是儿子的心。这个句子结构,可参考哥林多前书二12:“我们所领受的,并不是世上的灵,“是从神来的灵”;提摩太后书一7:“神赐给我们,不是胆怯的心,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译注:“心”与“灵”英文同为spirit)。“这是一连串美丽的经历经节,都出自同一个模型,都采用同一个样式,否定的在前,肯定的在后;一边是捆绑、世界、害怕;另一方则是儿子的地位,属灵的恩赐、能力、爱、和圣化的常识。”
儿子的心(或“灵”),如此称之是因为凡被神的灵引导的,就是神的儿子(14节)。“儿子”(英文sonship,希腊文hyiothesia)一字,在23节英译为“领养为儿子”。“在基督耶稣里”信徒“都因信成为神的儿子”(加三26),但是这个地位的彰显,或完全得着,则尚待复活的那一刻(以下19∼23节)。圣灵加添他们力量,等候这件事在未来的实现,并且珍惜他们目前成为天父儿女的身份。加拉太书四6说,正因为他们是神的儿子,神便赐给他们“祂儿子的灵”;当他们照耶稣曾称呼的方式来称呼神,就显明那感动耶稣的灵已经住在他们的生命中了。
“领养”(旧的英文版本在此用这词)在我们听来,似乎有些不自然;但是在第一世纪的罗马,领养的儿子是养父特别遴选的,要存留他的名字,继承他的产业;他的地位一点不在亲生儿子之下,甚至更能得到父亲的宠爱,更能表现父亲的品德。——《丁道尔圣经注释》
「所受的乃是儿子的灵,因此我们呼叫阿爸父。」我们所得到永远的生命,乃是神儿子的生命;因此和神有一种最亲密的父子关系。每当我们呼喊神为阿爸父时,心里感到的荣耀、甜美,真是无法形容的!――《读经指引》
“奴仆的心”和“儿子的心”中两个“心”字原文都作“灵”。本节引两种心灵的状态作比较。“奴仆的灵”在律法下过着奴仆般的生活,是恐惧、彷徨与不安定,时时刻刻都害怕着达不到律法的标准;“儿子的灵”刚好相反,是平安和稳定,因为作神的儿女拥有儿子的一切权利。参看《加拉太书》四5∼7。
“儿子”及23节的“儿子的名分“在原文为同一字huiothesia,是按法律领养为儿子的意思。领养制度在希腊及罗马社会中十分普遍,新约中出现这词共有五次,其他四次见八23;九4;《加拉太书》四5;《以弗所书》一5。领养的儿子,一般称为义子,虽然不是亲生,却享有合法的继承权,包括承受产业的权利。信徒本来没有神儿子的地位,基督才是神的儿子;可是靠着神的恩典,和叫人重生的圣灵,信徒也得以“收养”为后嗣(14节)。
“阿爸”是亚兰文,为对父亲的亲切称呼。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祷告,也称天父为“阿爸”(可十四36)。──《启导本圣经注释》
儿子: 这一重要的用词在法律意义上与“称义”有着极其深远的关系。与“称义”一样,一旦成为儿子,客观上就会得到受法律保障的地位,而且具有�琱[的效力。──《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八15~16】人有了神的生命,就不只对于罪的方面有感觉,并且这一个生命对于神的自己也有认识。认识神是父,乃是这生命的感觉。人若只有道理的明白,而没有碰着过神,他就怕神,他摸不着神,他不会觉得神的亲近,他没有神的儿女的感觉。他口里虽能说天上的父,但是里面没有那个感觉。
【罗八16】「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神的儿女;」
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译注:“心”英译为“灵”。这是“圣灵内在见证”的教义(testimorivmSpiritussanctiinternum)新约的根据;参约翰壹书五7∼8。神的灵与祂所内住之人的灵两者的关系,参以上第10节注释。
我们是神的儿女。“儿女”所译的希腊文为tekna,不是hyioi“儿子”,如14节所用的字:但是从论证看来,保罗将这两个字互相通用。在加拉太书三23到四7,他区分了婴孩时期与成熟期;在婴孩期,他的读者乃在律法的托管之下,然而福音来到之后,他们便得到了神儿子(hyioc)负责任的地位。可是他们从前的地位是以nepioi(“婴孩”)来描写的,而不是tekna(“小孩子”)。新约中没有一处将“神的儿女(tekna)”和“神的儿子(hyioi)”作明确的区分。约翰的作品一律以tekna来描写这种关系(参约一12;约壹三1∼2),而hyios只用来指基督为神的儿子。
因此,能称神为“父”,就表明有圣灵的内住,正像能称耶稣为“主”一样(林前十二3)。——《丁道尔圣经注释》
「圣灵和我们的灵同作见证」(原文)。这说出圣灵不只居住在我们的灵里,并且和我们的灵调成了一个,二灵调成一灵。
“我们的心”原文作“我们的灵”。神的圣灵在我们心灵里工作,与我们的灵一起见证我们是神的儿女。保罗大概是引用旧约的规定,做见证要有两个人才可以成立,因此要圣灵和我们的灵一起作见证。
“儿女”(teknon;17节、21节)和上下文所用的“儿子”(huios)是同义字;teknon含义更广,包括女儿。──《启导本圣经注释》
【罗八16~17】『儿女』是我们的身份,说出我们与神有父子生命的关系;『后嗣』是我们的福份,说出我们可以承受神的一切丰盛,尤其是最终的荣耀。这并非我们自己的幻想,乃是圣经所说明的,也是圣灵所印证的。――《读经指引》
荣耀后嗣的身份乃是『神的儿女』,这说出只有神圣的生命,奥秘的联结,才是进入荣耀惟一根基;一切血气的、肉体的、人意的,在此均无任何地位(参约一12~13)。而荣耀后嗣的道路,却是『一同受苦…一同得荣耀』。这说出只有十字架,才是达到荣耀的惟一道路。我们要真实享受后嗣的福份,就无法逃避十字架的死。在长子身上是如此,在众子身上也无法例外,因为这乃父神永远的命定。――《读经指引》
将来的荣耀减去现在的苦楚,所余下的荣耀太多,无法计算,所以今日的苦楚就不足介意了。―― 谢模善
【罗八17】信徒既然享有神儿女的身分,为神家庭中的成员,也便成为后嗣,与基督一同承受万有(比较八32)。
保罗将“受苦”和“得荣耀”并提。“受苦”在原文指必然的事,是已经发生了的(看18节、36节)。保罗和彼得等使徒都视苦难为基督徒一定要有的经历(比较腓三10;彼前一6;四13);信徒分担基督的苦难,也一定分享祂的荣耀。“如果”二字若译为“既然”,就更能表达这个意思。──《启导本圣经注释》
后嗣: 继承人,信徒与另外一位后嗣基督以生命相连,以此劝勉圣徒一同承受成圣过程中的苦难。──《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八18】使徒在十八节所题到的荣耀,原文是『正在来临中要显于我们的荣耀』。所以这荣耀并非一个时间性的突变,须要我们一直等待;乃是一个继续增长的属灵实际,是我们天天可以经历的,不过到那日才达到完满而已。事实告诉我们,何时我们真实经历十架死的苦楚,何时我们就实在感到基督的荣耀。哦,如果我们真有这一个荣耀的启示,我们的感觉,我们的『计较』(『想』的原意),就要从身受的『苦楚』中,何等超脱出来,而能同样夸胜的话,『就不足介意了』!――《读经指引》
现在: 信徒积极等候荣耀救主再来的时刻,而不是机械地等待某一时间的到来。因此,每一位信徒应当在盼望中注目自己的“现在”,存心忍耐到底。
【罗八19】圣经中“切望”都与基督徒盼望“主再来”的态度有关(加五5;腓3:20;来9:28)。──《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八19】「受造之物切望等候神的众子显出来。」
神的众子显出来。亦即,他们“得着儿子的名份”(23节,英译“成为养子”),与神儿子的“显现”同时发生(参林前一7)。——《丁道尔圣经注释》
“受造之物”一般指神所创造的整个宇宙,20节至22节提到受造之物将来也得着救赎,指的就是大自然界的更新(参赛六十五17以下)。“切望等候”是一个很生动的描写,也可译为“引领企望”,表达渴切的盼望。
“神的众子显出来”指万物的结局来临时,基督徒作神儿女的意义,才能完全显明。参看《约翰壹书》三1∼3。──《启导本圣经注释》
【罗八20】「因为受造之物服在虚空之下,不是自己愿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
受造之物在虚空之下。mataiotes一字除有虚空(挫折,空幻)之意外,也可以指敬拜假神(参徒十四15);受造之物成了邪恶势力的奴隶(参林前十二2)。
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这不是指亚当,或魔鬼,而是指神;惟有神能够使受造之物带着指望服在虚空之下。(译注:英译将下节之“指望”挪至本节最后)。参照十六20,这“指望”可以视为那首次在创世记三15出现的应许。——《丁道尔圣经注释》
撒但背叛和人类堕落以后,万有就服在虚空之下(意即失去它们当初的目的,没有专一的趋向)。万有今天服在虚空之下,等候神的众子显出来。
「服在虚空之下,」意思是不能达到被创造者原来的目的。―― 牛述光
“虚空”在圣经中的意思,是没有结果、失去效用。“受造之物服在虚空之下”指神所造之物不能达到它受造的目的。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也因为人犯罪。参《创世记》三17∼19。因为人犯罪,神的咒诅临到世界。──《启导本圣经注释》
【罗八21】「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脱离败坏的辖制,得享神儿女自由的荣耀(注:“享”原文作“入”)。」
(英译“因为”)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脱离败坏的辖制。RV,NEB,小字,NIV均将hoti译为'that'而不译作“因为”,使这一句话成为指望的内容('in hope that the creation itself…')。
得享神儿女自由的荣耀。因此神儿女是被赎万物的初熟果子;参雅各书一8:“祂按自己的旨意,用真道生了我们,叫我们在祂所造的万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英译“荣耀的自由”,不及直译“自由的荣耀”好;这即是18节的荣耀。)——《丁道尔圣经注释》
受造之物在咒诅之下与人类一样会腐朽,受有“败坏的辖制”。但神要使万物更新,建立新天新地,万物不会再有死亡与朽坏(彼后三13;启二十一1)。──《启导本圣经注释》
自由: 得救是指从罪的辖制中永远得释放,恢复原来的创造秩序。其它被造物也因亚当所犯的罪,都服在虚空之下,但是在神的救恩完全成就的那天,必能恢复创造时的地位。──《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八22】「我们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叹息、劳苦,直到如今。」
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叹息劳苦,直到如今。这或许与当时犹太人所期待的“弥赛亚的生产之苦”有关(即引进弥实亚时代之前的苦难时期;如马可福音十三8,NEB作“新世代的生产之难开始了”)。但是这里所形容的情形,显然始自堕落;不论如何解释,这苦难却为一切受造之物带来新生命的希望。——《丁道尔圣经注释》
“叹息劳苦”原文意思是妇人生孩子前的痛苦呻吟,比喻万物如待产的妇人,盼望孩子出生,殷切等候将有的自由。──《启导本圣经注释》
【罗八23】「不但如此,就是我们这有圣灵初结果子的,也是自己心里叹息,等候得着儿子的名分,乃是我们的身体得赎。」
圣灵初结果子。圣灵现今的内住,便是“初结的果子”(aparche);亦即为信徒预备的永远荣耀产业的“头款”、“首笔付款”。哥林多后书一22,五5;以弗所书一14,对圣灵也显然有同样的教导,所用的希腊文为arrhabon,“凭据”或“定金”。
有人认为,罗马书的读者会从保罗在这里使用aparche字推论道,拥有圣灵是信徒的“身份证”,因为这个字在其它蒲草文中有这个意思。读者若如此推论,虽然与保罗的意思并不全然符合,但相去并不太远,因为这一类事与哥林多后书一22,以弗所书一13,四30所提圣灵的“印记”类似。Aparche比喻的另一种用法,参罗马书十一16(参注释:“2.对外邦信徒的劝勉(十一13∼24){\LinkToBook:TopicID=163,Name=2.對外邦信徒的勸勉(十一13∼24)}”)。
心里叹息。参哥林多后书五2:“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深想得那从天上来的房屋,好像穿上衣服。”
等候得着儿子的名分,乃是我们的身体得赎。“得著名分”在这里的意思,是指信徒神儿女的地位得以完全彰显出来(参14∼17节),并且承受因这地位而来的产业。“身体得赎”是指复活,这个主题保罗刚在哥林多后书四7∼五10详尽探讨过。以弗所书四30称这个众所企盼的日子为“得赎的日子”,那里说,信徒受了圣灵的印记,正是如此。——《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们…也是心里叹息,等候得着儿子的名分,乃是我们的身体得赎。」
我们今天虽然已经有了神儿子的生命,成了神的儿子,但神儿子的名分却是我们在主再来的时候才得着的。这儿子的名分,就是我们的身体得赎,脱离旧造败坏的辖制,而得着新造荣耀的自由。
保罗称信徒为『有圣灵初结果子的』。根据摩西律法,以色列人要把地里初熟之物,献给耶和华(出卅四26)。这是一项实际行动,承认整个收成都属于祂。
“圣灵初结果子”指基督徒初得圣灵的恩赐,一方面有了得救赎的证明,一方面,预尝将来要得的产业的凭据(参林后一22;五5;弗一14。“凭据”原文作“质”,有定金、抵押品的意思)。
“身体得赎”就是基督再来时信徒的复活,那时信徒的身体改变,和主相似,永远不再败坏。信徒现今所得的“儿子名分”,只是将来福气的一个缩影,一个样本,到救恩完全实现的时候,才真正完全享有那分永�琲犖窔a。参八29注。──《启导本圣经注释》
圣灵初结果子的: 亦可译成圣灵的第一个礼物,预示日后将要得的全备礼物,我们在这地上所受的圣灵之洗是初结果子的第一个礼物。虽然,现在得到的只是因信称义的第一个礼物,但基督再来时信徒将得享圣灵的全部果子。身体得赎: 圣徒的灵魂已得到永�琲滷�赎,只有在新天新地时,身体才会得到完全的救赎,因此圣徒们切切地盼望着身体的救赎。──《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八24】「我们得救是在乎盼望;只是所见的盼望不是盼望,谁还盼望他所见的呢?(注:有古卷作“人所看见的何必再盼望呢?”)」
得救(esothemen)一字用过去式,意指我们已经得着救恩;“在乎盼望”一词,表示我们要待将来才能完全享有救恩。——《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们得救是在乎盼望。」我们读前后文,就知道这话不是指着我们灵的得救,乃是指着我们身体的得赎。我们身体的得赎,必须等到主再来的时候,才能得到,所以需要盼望。
“我们得救是在乎盼望”,意思是说,我们今天已经得着了救恩,而这救恩正是我们全心全意盼望所得来的。基督徒的盼望与人不同,是能凭信心抓住那所不见的(25节)。人得救靠信心,盼望随得救而来。──《启导本圣经注释》
【罗八25】「但我们若盼望那所不见的,就必忍耐等候。」
我们若盼望那所不见的。参哥林多后书四18:“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丁道尔圣经注释》
信心之可贵在于盼望所看不见的,并且为那看不见的付出努力。──《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八26】「况且,我们的软弱有圣灵帮助,我们本不晓得当怎样祷告,只是圣灵亲自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替我们祷告。」
圣灵亲自……替我们祷告。约翰福音十四16、26,十五26,十六7称祂为门徒的“保惠师”(parakletos)。参以弗所书六18:“靠着圣灵随时多方祷告祈求”。当信徒“靠着圣灵”祷告,圣灵也亲自替他们代求。
用说不出来的叹息。“透过我们无法用言辞表达的呻吟”(NEB)。此处的名词stenagmos,与动词stenazo(23节曾用)一样,可以指叹息或指呻吟。这里的意思或许可以包括用“方言”在圣灵里向神说话(林前十四2),但是更涵盖了从心灵深处涌出的渴望与爱慕,那份无法用日常语言诉清的感受。这种祷告是内住的圣灵在祷告,天父──即祷告的对象──立刻会明白祂的思想(27节)。这些“无法用言辞表达的呻吟”也不能说与23节的呻吟无关,信徒(与所有的受造之物相同)藉这个方式,表达出对未来复活荣耀的渴望,他们一切祷告所求的,都将在那时完全实现。——《丁道尔圣经注释》
「圣灵亲自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替我们祷告。」这是祂在我们里面,帮助我们最深、最主观的一件事。『说不出的叹息』,不是祂说不出,乃是我们说不出,乃是我们『不晓得怎样祷告』,不晓得怎样说出我们里面的负担,所以就没有说得出的话语,发表我们里面所有的感觉。虽然如此,祂却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替我们祷告,使我们用叹息将我们里面的负担卸在神的面前,将我们里面的感觉叹息出来,叹息在神的面前。
我们常因幼稚、软弱而不会祷告,神却差遣祂的圣灵来替我们祷告。而圣灵的祷告常是无言的叹息,其中含意超过千言万语。所以真实的祷告,不在于话说得多(参太六7);有时即便说不出话来,不过在主面前声声叹息,只要真是出于心灵深处,反更蒙神悦纳。――《读经指引》
23节说初尝过圣灵恩赐的信徒,因为还未得着身体的救赎,所以“心里叹息”;本节说,圣灵帮助我们,扶持我们,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替我们祷告。
圣灵是代祷者;信徒的祷告是圣灵在他心里的工作。信徒心中说不出来的叹息和呻吟,和圣灵的一起到达神面前。藏在内心深处、不能化成言语表达出来的祷告,常常比说出来却非来自内心深处的更有价值。“我们的软弱”可指品德上的弱点,也可指不完全的灵修生活。──《启导本圣经注释》
圣灵亲自用说不出来的叹息: 如同被猎人追赶而惊惶逃跑的动物,现代人也正经历极度的恐慌和不安,凡清醒的人都能感觉到我们的灵魂在这个罪恶世界中,因陷入极度的混乱而惊恐不安。然而,圣灵对我们的爱,超越父母的爱,为我们这些属灵的婴孩献上祈求,尽管我们对此毫无知觉。圣灵的代祷,对苦难中的信徒而言,是极大的生命能力和无比的内在安慰。──《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八26~30】父神为要把我们这在永世里被预知、预定,又在时间里被召来、称义的人,模成祂儿子的模样,达到基督丰满的度量,就一面藉宝座差出的灵,照着宝座的心意而祷告;一面藉万有的主、调配『万有』(『万事』另译)而效力。哦,为着这荣耀的目标,三而一的神都『摆上』了,岂致不会成功?――《读经指引》
【罗八28】『万』,在希腊文里的意思是一切所有的。没有一件事是忽然临到我们身上的,我们没有偶然的境遇。万事,所有的事,都是神在那里安排。到底那一件事要叫我们得着那一个益处,我们不知道;我们将要遭遇多少事情、得着多少益处,我们也不知道;但是有一件事我们知道:所有的事都叫我们得益处,没有一件事不是叫我们得益处的。我们特别要看见的,就是神的安排要在我们身上造出圣洁的性格来。我们所遇见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有一定的价值的。但是,神在那里作的时候,我们可能叫自己得益处,也可能拦阻那一个益处。这与我们的态度大有关系。我们如果是爱神的,那就一切出于神的都是使我们得益处的。我们遇见事情的时候,如果我们里面不爱神,在神之外有自己的寻求、欲望、兴趣,那么神所要给我们的益处就要眈搁了。我们即使受了许多对付,但在灵里并没有留下甚么东西。『你若认识神,爱是最短路程』。
「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这一节许多人都晓得。惟独有一种人能得着益处,就是爱神的人。如果你不爱神,就恐怕没有一件事给你效力。神没有改变万事,神乃是改变你的心。如果你爱神,就虽然万事仍是那样,却于你有益处。有时我们一碰见甚么,就觉得可怪,东也怪,西也怪。如果了爱,就都算不得甚么了。即使环境叫你不满意,如果你爱神,就都体有益处。
『万』在希腊文里的意思是一切所有的。万,不只是十万、百万…我们不知道它有多少数目。所有的事,一切的事,都是神在那里安排,为着要我们得益处。所以,没有一件事是忽然临到我们身上的,我们没有偶然的境遇。从我们看来,我们遇见的事是千头万绪、杂乱无章;我们看不出里面的意思,我们不懂得是怎么一回事。但是有一件事我们知道,所有的事都叫我们得益处,没有一件事不是叫我们得益处的。
『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这话说出,在信主的人身上,一切遭遇都是万有的主宰所安排的,为要叫我们得着属灵的益处。所以基督徒不该承认『运气』问题,更不该去作预测运气(如算命、拆字等),或碰运气的事(如睹博、抽奖等)。――《读经指引》
“爱神的人”依下文解释就是“按祂(神)旨意被召的人”。圣经不把人的得救当作一件偶然的事,而是神所预定和安排的。这些人远在创世之初已在神的计划中。“得益处”就是得以“效法祂儿子(耶稣基督)的模样”,可以过美善的属灵生活。这也是神预先定下的旨意。
信徒的一个权利,就是万事一齐来为他的益处工作,神的一切预备和供应都为他们所有。无论是恩佑或苦痛的遭际,都是为了他们今世和永生的益处,帮助他们灵性的成长。──《启导本圣经注释》
爱神的人: 强调得救之人的主动性;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 侧重表现人的被动性。万事互相效力: 对爱神的人而言,连那些折磨他们的事情都是成就神纯全旨意的必要因素(五3b)。这不是说“只要信什么都美好”,乃是在劝慰我们,神已保障信徒最后的胜利,因此,即使在成圣的路途中陷入困苦和挫折,都要相信仰望那最后的祝福,应当刚强壮胆。事实上,信徒实实在在拥有最后的得胜,而且只有最后的得胜才是真正的得胜。──《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八28~30】「旨意」原文可译作『计划』。
【罗八29】基督救恩的最高峰,就我们而论,是从『心灵因义而活』,达到『必死的身体又活过来』(10~11),也就是『我们的身体得赎』(23),全人从里到外,从灵到体,都被『模成神儿子的形像』(29原文);就神而论,祂借着『长子』得着了『众子』,合一个『儿子群』,也就是一个扩大的儿子,一个丰满的儿子,一同显在荣耀里,使祂本性一切的丰盛,得到最完满的彰显。这就是神最终的心意。――《读经指引》
是关于神对救赎的预定及拣选的内容。神的预定和拣选并不基于人的意志或行为,而是出于神的绝对主权和可喜悦的旨意,终极的拣选目的是为了荣耀神。人要回应神的拣选和呼召,并且负有属灵的责任,那就是接受基督作救主,并在生活中委身于他。──《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八29∼30】神对人的拣选和预定一直是神学上探讨的一个题目,也是保罗书信中的一个主题(29∼33节;九6∼26;十一5,7,28;十六13;西三12;帖前一4;帖后二13;多一2)。神既定的旨意象祂自己一样是从永远到永远,永不改变的。全知的神照祂的旨意创造万物和人。人的自由是在神的恩典的旨意下运用和行使。
根据此处和《彼前》一2,神的预知在预选和预定之先,他不用等候才知道,全知的神知道从开头到末了的一切。
圣经从两方面来启示人得救的真理:1,从人的角度,人应对自己的行为负完全责任,必须自己接受或拒绝基督所预备的救赎。2,从神这方面来说也是如此,但多了一个新的层面,这就是神拣选人的旨意,世界的终结和人类历史的结局都依照这旨意,包括人的得救在内(约六37,44;十七6;弗一4;多一2)。
关于预选和预定的奥秘,只有神自己知道(十一34),不可以凭人的意思来寻求解释。但我们可以问:为甚么圣经要把这事告诉我们?从本节和先后的经文,我们可以知道:
预选至少可以令我们明白,人的得救从头到尾是神的工作。
救赎既在神的不变的旨意中,就保证了神拯救的恩典的持续不断。一切符合神所定的得救的标准的人决不会丧失这拯救,因为神所称为义的,神叫他得荣耀。30节所说的从预定到得荣耀的过程是极其确定的事。原文“得荣耀”这个动词为过去式,说明信徒得荣耀的事在神的心中是既定的事(30∼39节),祂不愿失去任何一个已蒙拣选的人。
预选和预定让信徒确信神对我们一生的保守。神既拣选了我们,一定看顾我们,万事一齐来让爱神的人得益处,无论是福气或患难,都是为了我们的益处,都有祂的美意。
神既因预选而须对人看顾,人类历史的发展也得到这恩惠,世界因此决不会沉沦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神的大能的手会按祂既定的计划带领这个世代到达历史的高潮(21∼22节)。
神对祂儿女的计划分四个步骤来实现:1,预知——神知道从开头到末了的一切,知道那些凭信心可以成为祂子女的人,预定了信祂的人应有的道德和灵性生活的样式,应象基督,被拣选的人可成为人类新的大家庭中的一员;基督是众儿女中的长子。2,蒙召——知道已蒙选召,经过悔改、相信、除罪,而达重生的地步(多三5)。3,称义——因信而得救的结果,可以与神和好,成为圣洁,恢复了道德判断的能力(西三10),取得儿女的名分(八15)。4,得荣耀——这本是神儿子的荣耀,逐步为信徒所取得(林后三18),一直到那日穿上属天的形状,得到那完全的荣耀(林前十五49)。──《启导本圣经注释》
【罗八31】「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抵挡我们呢?」是的,宇宙的神作我们的保障,我们还怕甚么呢?还有甚么比我们的神更强、更大呢?――《读经指引》
本节至章末,是本章高潮,讲述基督徒的胜利生活;怎样靠着基督,胜过苦难、逼迫,甚至死亡。前面的“叹息劳苦”(22节)和这里的“已经得胜有余了”(37节)恰成对照。基督徒的苦难,不是叫他们和神疏远,而是带领他们更加亲近神(38∼39节)。──《启导本圣经注释》
【罗八31~39】至此,保罗的罗马书充满了紧迫性,他谈论世人都犯了罪,急需拯救,也谈论到对因信称义的领悟,得称为义的感激,在成圣的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内在矛盾等。如今,再次确认神慈爱和救恩的坚固不变性,尝到了强烈的欢喜。是的,信徒即使在痛苦与绝望中,也能够如鹰重新得力,展翅上腾。这力量来自于坚定相信神的爱永不改变。──《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八32】「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赐给我们吗?」
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回应了创世记廿二12、15,在那里神对亚伯拉罕说:“你没有将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留下(七十士译本作“爱惜”,希腊文pheidomai,与此处同一字)不给我。”“捆绑以撒”(犹太人传统上赋与创世记廿二1∼19的故事这个标题)在保罗对基督牺牲的思想中,可能占了相当重的份量,超过表面所显示的。犹太人的解释,是以它为典型的例子,说明殉道有救赎的功效。
岂不也把万物和衪一同白白的赐给我们么?参马太福音六33:“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丁道尔圣经注释》
【罗八32~39】在神永远心意中,基督乃是:(1)模型(39);(2)恩赐的中心(32);(3)得胜的原因(37);(4)爱的保障(39末句)。神先摆出荣耀的基督作模型,然后又以基督为中心赐给万有(32『万物』的另译)为我们效力,要把我们模成基督的形状;同时祂又以基督作我们爱的保障,保守我们在万有的『模成』中,能够得胜有余,而达成神在我们身上完美的心意。哦,丰满的基督,真是神旨意中的一切。――《读经指引》
【罗八33】「神称他们为义」。不是我们自己,也不是别人,乃是神自己称我们为义。是那位惟一能定我们罪,也能赦我们罪的神,称我们为义。
用法庭上的话来解释:基督徒已经被判无罪,没有人可以再把他们当作罪人。──《启导本圣经注释》
【罗八33∼34】有神称他们为义了;谁能定他们的罪呢?这段法庭式的话,无异是回应了以赛亚书五十8∼9神的仆人所提出的挑战:“称我为义的与我相近。谁与我争辩?可以与我一同站立;谁与我作对?可以就近我来。主耶和华要帮助我,谁能定我有罪呢?”神若前来审判,反对的一方便无地自容(罗三4);但若神站在被告的一方,控告的证据无论有多少,裁决绝不会是负面的。旧约中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当神宣告祂接纳大祭司约书亚时,撒但──天庭的主要控告者──只能闭口无言(亚三1∼5)。——《丁道尔圣经注释》
【罗八34】「谁能定他们的罪呢?有基督耶稣已经死了,而且从死里复活,现今在神的右边,也替我们祈求。(注:“有基督云云”,或作“是已经死了,而且从死里复活,现今在神的右边,也替我们祈求的基督耶稣吗?”)」
主耶稣不但为我们死,来拯救我们;并且祂复活升天之后,还在天上一直替我们代祷、祈求,哦,祂的爱真是完全,祂的救真是彻底!――《读经指引》
保罗讲出了基督徒称义的三种根据:1,基督为我们死了;2,基督为我们复活了;3,基督为我们代求。这都是基督所完成的救赎工作。──《启导本圣经注释》
谁能定他们的罪呢: “定罪”与“诉讼”的希腊语都是法庭用语。本节明确扼要地提到基督耶稣中保工作的三个方面:死了……从死里复活: 中保的能力;在神的右边: 中保的资格与地位;替我们祈求: 中保的实际事工和他的爱之深切。──《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八35】卅五节所说的患难、困苦、逼迫、饥饿、赤身露体、危险、刀剑,以及卅八至卅九节所说的死、生、天使、掌权的、有能的、现在的事、将来的事、高的、深的、别的受造之物,正是前面廿八节所说,那藉以把我们模成神儿子形像的『万有』。当圣灵调度这些临到我们身上来模我们时,常会使我们感到太痛苦,甚至疑惑到神的慈爱。为此使徒必须加上这一段,说明神在基督里的爱,绝不致因这些『万有』而被隔绝。并且这不能隔绝的爱,正是一个保证,说明这一切临到我们身上的,都是经神爱手量过,为要成全我们的。因此我们不必害怕圣灵的『模』,尽管将自己信托在祂爱的手中。――《读经指引》
【罗八35,39】全部圣经,明显的说到基督的爱,连此处一共只有三次(林后五14~15;弗三14~19)。其余都是说到神的爱。实在说来,基督的爱也就是神的爱。卅五节是说「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卅九节的结语是说「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可见基督的爱与神的爱是二而一的了。
【罗八35~39】本段以37节的信仰宣告为基准,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用一系列反问句直接面对扑面而来的诸多苦难,谁能断绝我们与基督的关系;后一部分宣告任何存在都不能隔绝双方关系的喜乐。前一部分经文借着大胆的挑战,遇到的困苦不能隔绝我们与基督的爱,强烈地暗示他已拥有刚强的勇气和胜利的信念。本段因胜利的欢喜和优美的文学,历来为圣徒所喜爱和引用。──《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八37】「然而,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
在这一切的事上。可能是一句希伯来词组,意为“即使有这些事”,“尽管如此”。
已经得胜有余了。希腊文为hypernikomen我们是超越的得胜者。”——《丁道尔圣经注释》
这里的『靠着』,原文是『经过』的意思。这里的意思,不是我们靠着主得胜,乃是我们经过主而得胜!不是我们用力量去靠祂,乃是我们从祂里面经过。只要我们从祂里面经过一下,我们就能得胜了。
在基督里我们是得胜者――并且「得胜有余了」。所以我们要在祂里面站住。今天我们不必为胜利打仗,我们是因得胜打仗。得胜者乃是那些安息在神所已经赐给我们的得胜中的人。
「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是在这一切的事上,不是在这一切的事外。并且若按着原文直译,应当作:『一切的事中』。是在这一切的事中我们都能得胜有余。如果没有这一切的事临到,就用不着得胜了。许多人想,没有患难、困苦、逼迫等等,就可以得胜了。但是,神的话是说,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是基督的爱叫你能胜过一切的患难、困苦、逼迫、饥饿、危险。基督的爱,是一个力量,叫你能胜过这一切。这些事都是苦的,但是因为尝了基督的爱,就并不觉得苦。罗八章所说基督的爱是为着受苦的人的。
【罗八38】「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
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掌权者与有能者是宇宙中邪恶的势力,以弗所书六12的“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也许并非所有掌权者与有能者都是仇敌,但是若其中有友善者,他们便不会想要使信徒与基督的爱隔绝。
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也许是指两个世代(今世与来世);但是“将来的事”也很可能包括今生之中将会经历的苦难。——《丁道尔圣经注释》
【罗八38~39】这许多的事,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只有一个缘故,就是因为这爱是在基督耶稣里的。
『我深信无论是…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因为『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神的爱原是永远不变的,又有主耶稣作担保,所以万无一失;我们可以永远安息在祂爱中,不再忧虑,不再惊怕。――《读经指引》
世上一切事物,没有一样可以拦阻神的爱临到人,这一切中只有神没有列入。但是在32∼33节已说明了神是主动施恩与人,甚至将自己心爱的儿子和万物赐给人。无论我们在那里,即令在天之上,或深渊之底,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祂的爱长阔高深,过于我们所能测度(弗三17∼19)。──《启导本圣经注释》
【罗八39】「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
是高处的,是低处的。“高处”与“低处”是星象学的术语,后来在诺斯底派中也成了专用语。保罗不一定是想到他们这些术语的含意;不过,如果他是如此想,这两词就与掌权的和有能的有关,有人相信它们能控制天体的运行,特别是行星的走向,由此来控制人的命运。但是无论命运是真实的,或是想象的,对“生命与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西三3)的人,都没有辖制力。全宇宙中没有任何事,无论是在时间中、或在空间中的事物,能伤及父对神儿女的爱,因基督是他们得着这爱的保障。——《丁道尔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