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 6
罗马书第六章拾穗
【罗六1】保罗讲论了救赎与称义的教训(三21∼五21)之后,现在开始讲述称义之后信徒的属灵成长生活,也就是在基督里(在作为基督身体的教会里)成圣的生活。──《启导本圣经注释》
仍在罪中,叫恩典显多么: 这似乎是针对诺斯底主义而发出的反问,因为他们很可能歪曲五20的真正内含。他们忽略了恩典的目的:①恩典从根本上是为了除去罪而赐下的;②恩典是为要使蒙恩的罪人脱离罪而达到完全的地步而赐下的。──《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六1~11】这段经文说到神拯救我们的方法,乃是把我们包括在基督里:首先祂把我们取消;其次祂赐给我们新生命。这拯救的方法乃是叫我们死而复活。拯救的起点乃是看见我与亚当的关系,看见我是出于亚当,且在亚当里的,是无望的罪人。我的所是就是罪,我的所能就是犯罪。我在亚当里承受他一切所有的、所是的。这样看见自己与亚当的关系,看见自己无望的事实,乃是拯救的起点。另外一面,拯救的实现乃是看见我与基督的关系,看见神将信徒「接」在基督里,藉��受浸「接」在主的死里,并藉��复活「接」在基督的复活里。好像果树的嫁接,贱木接在珍树上。贱木首先要被砍下来,再接在珍树上。这样贱木就与珍树合在一起,接收了珍树的性情。「接」乃是取其新性情。「治死」乃是把已经锯去的枯木丢弃,并且不让旧枝子再长出来。我们接在基督里,因看我们联合在基督的死里,我们的旧性情就被治死;我们联合在基督里,乃是因��复活,因��生命的联合,我们的旧性情就因死而脱离。所以我们要算自己向罪是死的,我们脱离罪乃是真的。―― 倪柝声《罗马书五至八章讲经》
阐明信徒与基督的合一,为此信徒必须成圣(约1五1-8)。──《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六1~23】说明成圣的原理及成圣的必要性。在罪上死了的人,需要过崭新的生活,在神里面有生命的人应当过这种新生活,也就是成圣的生活。成圣与称义是密不可分的,称义是一次性的宣告,其功效会持续到永远;成圣则是被宣告为义人的信徒花费毕生的精力去完成的过程。成圣的过程是效法基督的过程,是基督徒不断更新自我的过程。──《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六1~39】保罗前文说明世人皆为罪人这一无可否认的事实(1:18-3:20),以及脱离罪的称义就是得蒙救赎的真理。本文起,他从成圣与分别为圣的角度,教导已被称为义的人,在属地的生活中所当采取的具体态度。在罪人呼求之前,耶稣就来寻找人,但他在赐下得救之福音的同时,也要求人能实践福音(太5-7章)。称义出于神无条件的恩典,信心也只是称义的道路,而不是条件。与此相同,成圣也是得救的整体过程,指出被称为义的圣徒在这世界中当走的生活道路。圣徒在得救之后也有可能暂时堕落,在圣徒的这种生活轨迹中,成圣决不是得救的决定性根据或功绩。只是,在罪上死,在恩典上活的圣徒,走上全新的道路,是极其自然的结果,虽然因人、因环境而异,但得称为义者的生命中必然会出现成圣这一现象。──《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六2】保罗用“断乎不可“坚决否定了第1节所提不明白真理之人的想法。一个受洗归入基督的人已在罪上死了,不能再活在罪中。“死”有分离、断绝的意思,“在罪上死了”也就是与罪断绝了关系。──《启导本圣经注释》
在罪上死了: 指完全断绝与罪的关系。──《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六2~4】我们如何得知能从罪中蒙拯救呢?我们的『旧人』是如何钉十字架呢?秘诀还是不在于行,乃在于坐;不在于作甚么,乃在于安息在所完成的事实上。『我们向罪死了』,我们『已经受浸…归入祂的死』,『我们已经与祂一同埋葬』。所有这些叙述都是过去式的。因为两千年前主耶稣在耶路撒冷城外被钉十字架,而我是和祂一同被钉的。这是个伟大的历史事实。藉此祂的经历现在已经成为我的属灵历史,神能说我已经『和祂』得着每一件事。
【罗六3】「岂不知我们这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的人,是受洗归入他的死吗?」
受洗归入基督耶稣。参加拉太书三27:“你们受洗归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亦即,你们已经并入祂里面,成为祂的肢体了(参林前十二13),借着因信与祂联合,你们也分享了祂在历史上的经历:祂的钉死与埋葬,祂的复活与升天。保罗对洗礼的教导,哥林多前书十2提到另外一点,说出埃及的以色列人是“在云里海里受洗,归了摩西”。因此,洗礼成了信徒“出埃及”的印记,表明他已脱离罪的捆绑,进入自由的新生命中。——《丁道尔圣经注释》
本节至11节记下了保罗有关水礼的教导。这水礼和施洗约翰悔改的洗不同,而是和基督密不可分,是与主基督同死、同埋、同复活的表征。水礼虽非信徒与基督建立生命关系的方法,但和信心密切相连。我们因信与基督联合,水礼是这种联合的外在表现。那与亚当联合的旧人已钉死十架,现在与基督同活。
“受洗归入基督”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这就是《哥林多前书》十二13所说的“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这里的“一个身体”就是基督的身体,也即是教会。──《启导本圣经注释》
我们这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的人: 受洗具有洁净与联合两层含义,洗净昔日的罪而成为全新的人,开始新生活;加入新的团契(属基督的团契——教会)并与基督联合。与基督联合并不是神秘主义常说的人与基督在实存层面上联合,而是意味着基督与信徒借着受洗形成法律意义上的联合,使信徒获得一种法定地位,即成为基督共同体的一员。信徒借着受洗共同形成法定共同体,可以参与耶稣的生与死。好比旧约时代赎罪祭牲背负人的罪而受死,使人的罪从法律上得到解决一样,这是神所选择的唯一救赎方法。──《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六3~5】我们借着受洗与基督联合,藉此参与他的死和复活。耶稣背负旧人所有的罪而死,且作为新人初熟的果子而复活。因此,我们归入耶稣的受死与复活,是指我们心灵痛悔而成为了新人。受洗并不是形式,而是心灵的真正重生与更新<徒绪论,圣灵的洗礼>。──《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六4】「所以我们借着洗礼归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借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
借着洗礼归入死,和衪一同埋葬。参歌罗西书二12:“受洗与祂一同埋葬。”埋葬是死亡的印记;因此信徒的洗礼是埋葬的象征,表明犯罪的旧生命已告结束,在基督里的新生命将取而代之。
基督借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这里的“荣耀”尤其是指神荣耀的大能──“祂……所显的能力是何等浩大,就是照祂在基督身上所运行的大能大力”(弗一19∼20;参西二12)。
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英译:我们也应行在新的生命中)这是指因基督复活的能力临及信徒,他们能有新的生命模式(或质量)。保罗与其它新约作者常用动词“行”,来描写生活样式(参八4,十三13,十四15)。——《丁道尔圣经注释》
「有新生的样式」以次数说是重生,以本质说是从神生的,以样式说是新生的。―― 牛述光
「…归入死…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死是为生,因为天然的不死,属灵的就不生;在死里归入的越多,在生上长出来的也越多。―― 谢模善
我们受浸是归入基督的死,和祂一同埋葬,结束了拯个旧人的生活;当我们从浸水中一起来,就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因此我们这些已经受过浸的人,就不当再回到往日的生活中,反该靠着住在里面的主,活出新的生活。――《读经指引》
“父的荣耀”指神的超越、完美与全能。神的权能也是祂荣耀的彰显,是神的大能叫基督从死里复活。“新生的样式”是不受罪的管辖的无罪生活,也有象基督一样永存的生命(8∼11节)。──《启导本圣经注释》
父的荣耀: 概括神所有圣洁的属性,是计划并成就所有救赎工作的原动力。基督所成就的救赎事工:①早在创世之前已经计划;②借着恢复与人的关系,彰显神的荣耀;③靠着神的大能得以完成。──《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六5】「我们若在他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也要在他复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
在衪死的形状上与衪联合。直译为:“在祂死的模式上与祂一同栽种”(参林前十五36∼44“种植”的比喻,不过该处是论及信徒个人的死,此处则是论及与基督同死)。
在衪复活的形状上与衪联合。这是论到基督子民的未来复活大收成,将按着“初熟的果子……基督”的复活样式(林前十五23)。——《丁道尔圣经注释》
「死的形状」是钉十字架、戴荆棘冕、受鞭打的样式。「联合」原文是接上,如接树一样,接在一起,二者就同化了。―― 牛述光
【罗六5~6 “借着洗礼归人他的死和他一同埋葬”一语,往往是“浸礼派”人士用以驳斥“洒礼派”人士所用的洒礼为不合圣经,到底此语应如何解释?】
一、浸礼派人士主张全身入水,才算是“受洗”,才合圣经教训,因为保罗明言与他一同埋葬,是全身入土,洒礼如何能表示“埋葬”?因此受洗礼应全身入水。
二、洒礼派人士则认为保罗在此所阐明的真理乃是“灵意”,不管用什么方式受洗(洒或浸),都是表示与主同死同葬。保罗在此并不是告诉信徒“受洗的方式”,乃是“受洗所表示的真理”。
如果说死一定是躺下来,全身入土,才算是“死”,那么主那稣死的时候乃是“站”起来的,他的身体挂在十字架上死去的。又有许多人死在海中,身体被大鱼吃掉,他们的死是被咬碎人鱼腹的,并非完整的身体坠人海底。还有些人火葬,或在大火中被焚毙,他们的身体不复存在,只剩得一把骨灰,他们也不是躺下来埋葬的。
洗礼并非得救的方法,乃是得救的表示。注重洗礼的真理较注重洗礼的仪式更佳。
三、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十章会说以色列入过红海时“都在云里受洗归了摩西”(2节),那些以色列入经过红海“受洗”,根本没有“湿身”,乃是“干洗”。证明洗礼在乎灵意,不在水之多寡与有无。至于埃及的军队却“浸”在红海中,一浸不起了,但他们并不得救(出十四章27一28节)。所以教会内也有完全不用水的洗礼(救世军即其一例,他们使信主者在救世军旗下经过,便已表示归主),可见洗礼不在注重仪式,各行其是,不必辩论,也不必轻视他人。(参阅徒十章40节的难题研究并插图)――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罗六6】「因为知道我们的旧人和他同钉十字架,使罪身灭绝,叫我们不再作罪的奴仆,」
我们的旧人和衪同钉十字架。这个“钉十字架”不是现在的经历,乃是过去的事件,希腊文用过去式表达。凭信心与基督联合的人,在祂被钉十字架之时,就算与祂同钉了。参加拉太书二20:“我已经(完成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同样,在加拉太书六14,保罗以基督的十字架夸口:“因这十字架,就我而论,世界已经(完成式)钉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论,我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后面这段经文的动词“钉十字架”(stauroo)有另外一个解释,是“围篱隔绝”,此处可能也兼有此意。现在的我(“在基督里”)已经以十字架为篱,与从前的我(“在亚当里”),就是属于世界的我,完全隔绝了。(这两段加拉太经文中的完成式,都表明目前的情况是由过去的事件造成,即罗马书六6的事件。)至于“旧人”(anthropos),请参西三9与弗四22。
使罪身灭绝,NEB作:“使有罪的已毁灭”;“罪身”直译为“罪的身体”──亦即,使“肉体”,就是未重生、有堕落倾向的本性,对罪一呼即应的从犯,可以被完全压制,不再活动。“罪身”不仅是个人的事,而且是“我们在亚当里降服于罪的本性”(巴刻,J. I. Packer),是从前死的集团,基督已经借着死将它粉碎,为要创造一个新的生命集团,使信徒都成为“在基督里”的一份子。要灭绝或压制的,并不是人的身体;洗礼没有这种作用。(参七24:“取死的身体”;八3:“罪身”。)——《丁道尔圣经注释》
这里不是我们自己去钉,乃是基督死的时候,我们的旧人已经和祂同钉了。这是客观的真理。你的眼必须看主。信徒顶大的错,就是看自己,顶坏顶不好,就要和祂同钉,可是越弄越不死。这是错了,因你是从你这个人来起头。应当记得,每一个真的起头都是基督。
在这里我们看见罪和身体的关系。人之所以『作罪的奴仆』的原因,就是因为『罪的身体』没有『灭绝』。罪所有的势力都在这身体里。罪的地盘和坚垒就是身体。身体若未经过十字架的对付,就全人还要受罪的捆绑。
使徒在这里告诉我们,主如何拯救我们脱离身体的辖制。『灭绝』的意思,在原文就是使之无能、使滞、痿痹。主耶稣借着十字架所成功的,使我们罪恶的身体变作无能,变作痿痹,好叫我们不作罪的奴仆。身体仍是存在的,并非谓『灭绝』,就化为乌有了。不过一切因着生理构造而发生的情欲,主都要使之变为痿痹无能。我们个人都有我们天然的弱点,就是受着生理之赐的,我们可以借着十字架完全得胜。
六节告诉我们三件事:一个事实,一个目的,一个结果。同死是一个事实,灭绝是同死的目的,胜罪是最终的结果。
保罗所说『我们的旧人』,乃是就着我们从『第一个人――亚当』所承受的一切而言。
务要记得,十字架并不是钉死里面的罪的。圣经告诉我们,不是罪被钉死,乃是我们的旧人被钉死。不是那有势力的罪被钉死,乃是这个喜欢听罪指挥的旧人被钉死。并不是罪根――那作根的罪――拔出来了,乃是旧人――那与罪根亲爱的人――被主钉在十字架上了。
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是已过的事实。新约里找不出一节圣经,说到我们的钉十字架是将来的事。在希腊文里面,说到钉十字架所用的一个字,在时间上是永远过去式(加二20;五24;六14)。神没有要我们把自己钉在十字架上。
「罪身」就是所说的罪,也就是肉体;「灭绝」是废除、下工、失效等义。―― 牛述光
保罗所说『我们的旧人』,乃是就着我们从『第一个人――亚当』所承受的一切而言。
务要记得,十字架并不是钉死里面的罪的。圣经告诉我们,不是罪被钉死,乃是我们的旧人被钉死。不是那有势力的罪被钉死,乃是这个喜欢听罪指挥的旧人被钉死。并不是罪根――那作根的罪――拔出来了,乃是旧人――那与罪根亲爱的人――被主钉在十字架上了。
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是已过的事实。新约里找不出一节圣经,说到我们的钉十字架是将来的事。在希腊文里面,说到钉十字架所用的一个字,在时间上是永远过去式(加二20;五24;六14)。神没有要我们把自己钉在十字架上。
“旧人”未重生时的人,具有人天然有罪的本质。信徒既与基督同钉十字架,旧人已经消灭。参《以弗所书》四22;《歌罗西书》三9。保罗在《加拉太书》说他已与基督同钉十字架(二20)。
“罪身”原文有“属于罪的身体”的意思。人未重生时,受罪管辖。“灭绝”的是罪身,今天不能再发生作用。──《启导本圣经注释》
【罗六6~7】「我们的旧人,和祂同钉十字架。」罪的被解决,是因着基督十字架上的『替死』;旧人的被解决,是因着基督十字架上的『同死』。
在这一节里,我们看见三个东西:(一)旧人,(二)罪身――犯罪的身体,(三)罪。这一节圣经告诉我们三件顶要紧的事:(一)我们的旧人和祂同钉十字架上;(二)目的是叫罪身灭绝;(三)结果使我这个人不在作罪的奴仆。旧人钉死了,我就无法再犯罪,就不再犯罪了。但是罪本身并没有死,罪还是活着。比方罪好像是主人,旧人好像是管家,身体好像是傀儡。罪没有权柄和能力来使用这个罪的身体,使之犯罪,罪主使旧人,当旧人赞成的时候,身体就作傀儡了。现在主拯救我们,并不是把我们身体杀死,也不是把罪根消灭,乃是把我们的旧人钉死。
旧人钉死的目的是使『罪身灭绝』。在原文『灭绝』意即『失业』。这就是说,罪身没有了旧人,就不会作甚么。从前旧人活着的时候,罪身天天以犯罪为职业、为工作。现在旧人钉死了,犯罪的身体也失业了。
和他同钉十字架: 是我们在亚当里的地位,受罪与死亡辖制的旧人地位(林后五17;西3:9)。但是,我们有必要区别旧人(亚当所留下的遗产)与我们的旧性情。后者依然寄居在信徒的生命中,如果信徒活不出基督所赐的新生命,便随时都会犯罪。然而,等到基督的日子来临,信徒复活或被提时,旧人就会全然变化,成为永不朽坏的新人(林前1五53)。罪身: 不是肉身,而是被罪性玷污的旧人本性。──《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六6~7】「我们的旧人和祂同钉十字架,…叫我们不再作罪的奴仆。」同钉十字架就是同死。死了的人,自然就脱离了罪。主十字架的代死,叫我们脱离罪的刑罚;主十字架的同死,叫我们脱离罪的辖制。
【罗六6,11】必须先有六节之『同死』的看见,十一节之『算』才能有效。
既然六节说我们的罪身失业了,我们不再作罪的奴仆了,但是,许多人在经历上却完全不对。他们仍旧是犯罪,还是脱不了罪的管辖,身体还是一样忙碌被罪驱使。这是因为主虽然为我们成功了完全的救法,但是我们并没有接受祂的工作,相信祂所成功的,并没有用信心支取祂的得胜。所以六节将事实告诉我们之后,十一节就将我们所当作的告诉我们。十一节的看字,原文是算字。算自己是死的意思,并非说,我们自己并没有死,姑且把牠看作死,当作死,以为牠是死的。算就是说,神算我已经钉死,在神方面算数了,所以我也算我自己是死了。神说我死了,我也承认自己是死了。这样,无论甚么罪,没有一个是不能胜过的。
【罗六7】「因为已死的人是脱离了罪。」
因为已死的人,是脱离了罪。(直译为:“已经离罪称义了”)。NEB以译意指出了这句话的意思:“人死了就不再对他的罪负责。”死足以偿清一切的债,因此,与基督同死的人,往日的行为可以一笔勾消,从此与基督一同开始步入新生命,不再受过去所缠累。——《丁道尔圣经注释》
死亡结束人在律法下一切的义务。罪人因和基督一同钉死,脱离了罪的权势,罪便不能再管辖他。──《启导本圣经注释》
被得称为义: 包含两种意思:①基督借着死已付清了所有罪的代价,故此称义是法律上或原理上的称义;②在现实生活中走成圣的道路,遵行神的旨意而成就神的义。──《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六8】「我们若是与基督同死,就信必与他同活,」
必与衪同活。目前在“新生的样式”里同活(参第4节),将来则在复活的时代里同活。——《丁道尔圣经注释》
信徒的生命要成长,必须经历与主基督同样的过程。基督先死,然后复活,完成救赎(四25)。信徒也须与基督同死,然后与基督一同复活,度充满基督生命的新生活。──《启导本圣经注释》
【罗六10】「他死是向罪死了,只有一次;他活是向神活着。」
衪死是向罪死了,只有一次。译作“只有一次”的副词(ephapax),在希伯来书中再三出现,强调基督献己为祭是完结性的。借着祂的死,祂彻底击溃了罪,赢得最后的胜利,“不需第二次战役,不存第二名敌人”。——《丁道尔圣经注释》
在救赎的工作中,基督的死极为独特。这死“只有一次”,不能重复,不能替代,而且对罪来说功效永存。参《希伯来书》九12,28;《彼前》三18。──《启导本圣经注释》
只有一次: 一次行动就达到了预定目标。从旧约的角度看“只有一次”,意味献上所有的赎罪祭;从新约的角度看,可以说是天国真正的到来。──《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六10~11】第二个亚当即最后的亚当(耶稣)(林前1五45),向罪死向神活,意味着亚当(人类)转变了方向,与罪断绝了关系,与神的关系恢复到亚当堕落之前的状态。──《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六11】「这样,你们向罪也当看自己是死的;向神在基督耶稣里,却当看自己是活的。」
你们向罪也当看自己是死的,向神在基督耶稣里,却当看自己是活的。这不是“假装”的游戏;信徒对自己的看法,应当符合神实际上已经在他们身上做成的工。这种操练不会落空,必会结出美德之果,因为圣灵已经降临,在他们里面实现基督已经为他们作成的事,使他们在目前必朽的身体之中,每一日都能经历到他们已经“在基督里的实际,并且预尝在复活生命中会有的光景。(这是八1∼27的主题。)——《丁道尔圣经注释》
「这样,你们向罪也当算自己是死的;向神在基督耶稣里,却当算自己的活的。」(原文)这个算,就像算算术的算,就像二加二等于四的算。我们甚么时候看自己,仍是活的;但我们一在基督里算一下,就是死的。所以我们不要在自己身上看,只要在基督里算。我们若看自己身上活着的情形,就必受罪的辖制而犯罪;我们若算在基督里死了的事实,就必脱离罪的权势而不犯罪。
算我们自己是死的意思,并非说,我们自己并没有死,姑且把它看作死,当作死,以为它是死的,或者把它『譬如昨日死』;乃是因为旧人死这件事,是神所已经作了的,所以,我就算其为真。算就是说,神算我已经死,在神方面算数了,所以我也算我自己是死的。神说,我是钉死了;我信这话,承认说,我是死了。
十一节将如何实行六节的方法教导我们。这方法就是算主耶稣所作的是实在的,接受主十字架对付我们身体的工作。
「看」就是三、四章中的『算』;神算我们在罪上是死了的人,这是事实,神这样算了,也需要我们算。―― 牛述光
我们必须要先知道主所成就的事,知道了才能算。算是根据事实,一加一等于二,这就是算;我摸摸扣袋里有十块钱,有这个事实我才敢说:我算我有十块钱。
【罗六11~13】「这样你们向罪也当算自己是死的,向神在基督耶稣里却当算自己是活的。所以不要让罪在你们必死的身上作王,使你们顺从身子的私欲;也不要将你们的肢体降服罪作不义的器具;倒要像从死里复活的人,将自己降服神;并将肢体作义的器具降服神」(原文)。全新约给我们看见,基督徒生活的原则只有两个,一是信心,一是顺服。无论甚么好的果子,都是从这两个原则结出的。我们和主来往,天天需要信而顺服。十一节的『算』是信心,十三节的『降服』是顺服。十一节说信心,是对于基督所成功的;十三节是说将肢体降服神,能保守我们从信心所得的地位。信心与顺服这两个原则,能保守平均,就所有属灵的经历都摆在面前,很可以自由进去。凡在基督里一切已成功了的客观的真理,应当相信;凡在圣灵里在现在和将来所要成功的主观的真理,需要顺服。
【罗六12】「所以,不要容罪在你们必死的身上作王,使你们顺从身子的私欲。」
使你们顺从身子的私欲。参十三14:“去放纵私欲”{\LinkToBook:TopicID=172,Name=Ⅵ 面對關鍵時刻(十三11∼14)}。——《丁道尔圣经注释》
【罗六12~13】「不要容罪在你们必死的身上作王,…要…将自己献给神,并将肢体作义的器具献给神。」这个奉献,就是我们向罪表示不合作,而向神表示合作;就是我们将我们的全人从罪的辖制取回来,而交给神,让神来管理并使用,让神来完全占有并得着。
这段经文说,从今以后,信徒必须奉献。奉献的意思是说,从今以后,我不再是自己;奉献乃是因为我死而复活了。奉献不是把原来的自己奉献给神,奉献乃是把神在我身上所成功的,拿来奉献给神。这样奉献的结局,就是结出成圣的果子。奉献乃是说,从今以后,我不再管我自己,我让神来管;从今以后,我不再活,我让基督来替我活。如果我们让神来管理,让基督来替我活,这样,新的生命就要长大,新的性情就要彰显出来,这是何等的美丽!―― 倪柝生《罗马书五至八章讲经》
十二节的『不要』是关乎身体的;十三节的『不要』是关乎肢体的。第一个的不要是指全部说的;第二个的不要是指局部说的。第一个的不要是拒绝罪在全身上的地位;第二个的不要是拒绝一肢一体之为罪所使令。在这里我们罪和人的身体并肢体是何等的关系。罪需要身体作牠的居所;也需要肢体作牠的工具。没有了身体和肢体,罪就没有发表的地方。信徒若要胜过身体的罪,就是不许牠有主体;若要胜过肢体的罪,就是不作其工具。
使徒先启示出与基督联合的荣耀事实,然后才根据这事实劝勉说,『所以不要容罪…作王…也不要献给罪…倒要…将自己献给神。』我们也是先看见了与基督联合的荣耀启示,然后就必跟上奉献,以承认这事实。先启示,后经历,总是一定的次序;无论带领别人,还是自己追求,都不能出乎此。――《读经指引》
有基督新生命的人应该做到:1,向罪是死了,向主是活着;2,不再顺从私欲,不让罪主宰你;3,将自己献给神。“肢体”(13节)包括身体每一部分。《歌罗西书》将人一切不好的生活经验称为“地上的肢体”(三5),说明此词也可指人的能力和功能。“义的器具”原文作“义的武器”。保罗把肢体看成与邪恶作战的公义的武器。──《启导本圣经注释》
【罗六12~14】信徒要打美好的仗,战场首先是自己(罗1:23-32)。因此,世上的贤人智士也曾论到“当认识自己”或“克己的德行”。攻克己身: 是所有蒙恩得救者的责任与义务。就此,我们依然要靠着主所赐的恩典能力,坚持不懈地与情欲和现世的邪恶势力争战。献给: 委身对方,成为对方的所有。将肢体作义的器具献给神是基督徒当尽的义务。这样的“奉献”,反映了基督徒积极与邪恶势力展开争战,为扩展神的国度而一同参与苦难的决心。──《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六12~23】六1-11论述成圣的必要性;六12-23进一步劝勉信徒走上成圣之路—与自己的争战之路。──《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六13】「将自己献给神,并将肢体作义的器具献给神。」奉献先是将自己全人献上,然后更具体的将每一个肢体,就如眼、耳、口、手、脚,以及聪明、智慧、才干等,都作为义的器具,完全归给神使用。――《读经指引》
【罗六13~14】不奉献,生活没有死与复活的经历,还是地上人,一直失败的。将自己献给神,才能经历罪必不能作你们的主。
「献」原文是放在旁边,如祭牲栓在祭坛角,准备随时摆上,这样,罪必不能作我们的主。―― 牛述光
【罗六13,19】奉献是将肢体当作义的器具献给神,是没有自己的选择、活动,乃作器具完全交在神手里,叫神使用;奉献是作器皿,也是作奴仆,就是完全顺服神,完全求神的喜悦。―― 谢模善
【罗六14】「罪必不能作你们的主,因你们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
罪必不能作你们的主,因你们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律法要求顺服,但恩典供应顺服的意愿与能力;因此恩典能胜过罪的辖制,而律法却办不到。(参“C 脱离死亡(八1∼39){\LinkToBook:TopicID=150,Name=C.脫離死亡(八1∼39)}”)。——《丁道尔圣经注释》
「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意即不是罪的债户,而是恩典的债户了。―― 牛述光
「在恩典之下」意思是在恩典的权下;我们不但接受恩典,也要受恩典的管束,叫恩典在我们身上作王。―― 牛述光
「罪必不能作你们的主,因你们不在律法之下。」可见所有活在律法原则之下的,就是以罪作主,实在就是活在罪的权势之下。因此越想遵行律法的,就越难脱离罪,也越得罪神,结果就成为罪的奴隶,『以至于不法』,『以至于死』。经历证明,甚么时候我们活在律法的原则里――注重怎么作、怎么行等,我们就必落入属灵的死亡中。――《读经指引》
这是一句教我们大得安慰的应许:“罪必不能作我们的主”。有基督新生命的人有抵抗罪的能力。──《启导本圣经注释》
【罗六15】「这却怎么样呢?我们在恩典之下,不在律法之下,就可以犯罪吗?断乎不可!」
我们在恩典之下,不在律法之下,就可以犯罪吗?这里顺着14节的用词,重提第一节废弃道德论的说法。保罗重复前面的断不可乎!意思就是,说这类话的人,对神的恩典毫无概念。“在恩典之下”的人有基督的生命。基督生命的特色,就是主动乐意顺服父的旨意,因此凡“在基督里”的人,生命中也有同样顺服的特色。“爱,然后可以随心所欲”这个格言,对心里充满了圣灵所浇灌神之爱的人而言,结果只会使他们去作神所喜悦的事。若以“在恩典之下”为犯罪的借口,则表明那个人根本不在“恩典之下”。——《丁道尔圣经注释》
本节至23节用奴仆的比喻来说明因信称义的教导会不会叫人放纵情欲,也就是答复1节所提出的问题,答案是不会的(“断乎不可”)。信主的人有义作他的主人,不再是罪的奴仆,会看重德行,保持生活的圣洁。──《启导本圣经注释》
恩典之下……律法之下: “之下”指处于恩典或律法的统治之下。救恩出于神无条件的爱,因着神的救赎,信徒获得了巨大的祝福和变化,他不再是律法之下的审判对象,而是在恩典之下的保护对象。──《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六15~23】感谢主,我们是『在恩典之下』,不必向律法负责,乃是享受神儿女的自由(参加四4~7)。但这绝非放纵肉体,任意犯罪――『我们在恩典之下…就可以犯罪么?断乎不可』(15);因为凡真认识恩典,活在恩典之下的,必是根据与基督联合的事实,『从心里』将自己献给神,作『义的奴仆』,作神『顺命的奴仆』;在每一个『肢体』中,受义的『约束』,『以至于成圣』,『那结局就是永远的生命』。――《读经指引》
若奴隶已在别人的名下,过去的主人就不能再左右他。同样,事奉罪的罪人转变为事奉神的圣徒,理当作神所喜悦的事,断不可再听命于罪。──《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六16】「岂不晓得你们献上自己作奴仆,顺从谁,就作谁的奴仆吗?或作罪的奴仆,以至于死;或作顺命的奴仆,以至成义。」
顺命……以至成义。我们可能以为这里会说“……以至得生命”,以与前面“罪……以至于死”成平衡句;但成义(称义)与生命,是同一铜板的两面(参五18、21)。——《丁道尔圣经注释》
本节提到两个主人:“罪”与“顺命”。信徒献上自己作“顺命”或“顺从”的奴仆。18节说这“顺命”就是“义”。保罗的义乃因信而得,是顺服在基督前的结果。因此信徒所顺从的“顺命”其实就是“义”。这也说明“罪”在本质上是对神的不顺从。不顺从神,作罪的奴仆,结果便是死。──《启导本圣经注释》
作奴仆: 指人的存在状态,作为被造物,人依存外在供应才能得以生存。领悟这一真理的人不能不谦卑。──《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六17】“道理的模范”也作“教训的规范”,可能指初期教会用的一种伦理道德规范,是主基督教训的摘要,给初信的人读的。保罗指出信徒矢志接受以成义的,是这种传下来的教训。事实上,他们顺服的是这教训的中心人物基督。信徒对主的顺服是心甘情愿的,毫不勉强。──《启导本圣经注释》
【罗六17~18】神……奴仆: 有人误以为传道人才是神的仆人,其实,所有信徒都是神的仆人,只是其职能不同而已。并且仆人终究是仆人,断不可抢夺主人的荣耀。──《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六18】「你们既从罪里得了释放,就作了义的奴仆。」
既从罪里得了释放。亦即,从罪的暴政中得到解放,与第7节因称义脱离罪不同。——《丁道尔圣经注释》
「你们既从罪里得了释放,就作了义的奴仆。」我们在未信主前,乃是罪的囚奴,受罪的辖制,是不能不犯罪的。但感谢主,祂把我们从罪中释放,使罪再不能作我们的主人,我们就心甘情愿的作了神的奴仆,来服事这位荣耀的神。――《读经指引》
不是说信仰使人成为奴仆,而是一种借喻,说明信主的人行真理,尊主为大,自愿为公义服务,有同奴仆侍奉主人。──《启导本圣经注释》
【罗六19】「我因你们肉体的软弱,就照人的常话对你们说:你们从前怎样将肢体献给不洁不法作奴仆,以至于不法;现今也要照样将肢体献给义作奴仆,以至于成圣。」
我因你们肉体的软弱,就照人的常话对你们说。(和合本照原文直译,RSV译为:因你们天然的限制)。亦即,我现在所用的是人的比喻(参林前十五32),恐怕你们不了解我的意思。——《丁道尔圣经注释》
希腊文「义」的意义,是把人及神应得的归给他们。这种义的生活引领进入『成圣』。『成圣』的希腊文不是一种已达完成的状态,乃是一种在进行中的过程。乃是朝向圣洁的道路。
保罗用“照人的常话对你们说”这句话时,总是为了他不得不用通俗的话来说明神的事,特地表达歉意。是不是奴隶在当时的地位实在太贱,不应该用来借喻神的事;是不是也不应该把外邦人的“罪”说成“不洁不法”,而用“奴隶”来比喻已在基督里得到自由的基督徒?但他不能不用,所以为此致歉。──《启导本圣经注释》
以至于成圣: 并不是要求我们达到圣洁的绝对标准,而是敦促我们,在成圣的过程中须要不断地向圣洁的标准靠近。──《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六20】「因为你们作罪之奴仆的时候,就不被义约束了。」
你们……就不被义约束了。亦即,那时你们的主人是罪,而不是义。——《丁道尔圣经注释》
人不能同时走两条道路,也不能同时做两件事,因此人总要面对选择。所有人都要在罪的奴仆与神的奴仆之间选择其一。若有人口里相信基督,实际生活中的行为却违背自己的信仰,那么此人就是在欺骗自己,同时可以断言此人还在作罪的奴仆。──《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六21】「你们现今所看为羞耻的事,当日有什么果子呢?那些事的结局就是死!」
当日有什么果子呢?(和合本按原文直译,RSV作:“报酬”这可能是一个完整的问句,其答案是:你们现今所看为羞耻的事。
那些事的结局就是死。参“死亡的果子”(七5),及一32:“神判定,行这样事的人是当死的。”——《丁道尔圣经注释》
【罗六22】「但现今你们既从罪里得了释放,作了神的奴仆,就有成圣的果子,那结局就是永生!」
就有成圣的果子。(和合本按原文直译,RSV作:你们的报酬是成圣),与21节可耻的死亡的果子相反。得蒙称义的人,现在又得成圣;此时没有成圣经历的人,便没有理由假定自己已经得蒙称义。——《丁道尔圣经注释》
作神的奴仆,把自己献给神,就能结出成圣的果子,到后来有永生。称义的人的证据是他圣洁的生活,无此生活,不能有永生。(参林前一30;提前二15)。
“成圣的果子”就是说“得到成圣为收获”。本节下半节也可译为“你们的收获就是成为圣洁,而所得的结局就是永生”。──《启导本圣经注释》
【罗六23】「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惟有神的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生。」
死……永生。重复了21、22节。这里的死与永生都是来世的事,但因着神的白白的恩赐(charisma),信徒在基督里现在就可分享祂复活的生命,得以先行品尝自己在末日复活之时所有的生命。——《丁道尔圣经注释》
「罪的工价就是死,」工价是该得的报酬。死不是人白白得来的,乃是人作犯罪的工作,所该得的工价。人犯罪服事罪这个主人,这个主人也不会叫人白白服事,必要给人一个报酬,这个报酬就是死。
「工价」是兵丁的工资,是因他出生入死、汗流浃背获得的酬报;是他应得的,不能从他那里夺去的。「恩赐」是有时在军队中受到的完全白白的、不劳而获的赏赐。
“工价”有付给士兵的“钱粮”的意思(参路三14)。“恩赐”也有新王登位发给军人的“赏金”之意。“罪”付给它的雇佣兵的钱粮是“死”,神给他军人的赏金是在主基督耶稣里的永远生命。钱粮是用生命换来时,不算恩典;赏金则是神赐的,是祂的恩惠。──《启导本圣经注释》
对比“工价”与“恩赐”、“死”与“永生”。生与死的对比是理所当然的。“工价”指士兵从将军那里领受薪饷,是当得的。与此相反,恩赐是神白白赐下的爱的礼物。──《圣经精读本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