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志上 25
历代志上第二十五章拾穗
【代上二十五1】「大卫和众首领分派亚萨、希幔并耶杜顿的子孙弹琴、鼓瑟、敲钹、唱歌(“唱歌”原文作“说预言”。本同)。他们供职的人数记在下面:」
关于那些被委任作乐师首领的,参看第十六章5节。“唱歌”。原文是“说预言”。留意预言有时会以诗歌配上音乐来传达(比较撒上一○5)。――《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本章记大卫时代在会幕里专司歌颂的利未人的名字及班次(参六31以下;15~16章)。这些利未人分属三个不同的家族:亚萨(2节)、耶杜顿(3节)、希幔(4节)。《诗篇》50,62,73~83,88诸篇都出自他们之手。“唱歌”的原文作“说预言”,从这些在圣殿中供职音乐的人的活动来看,除了弹奏乐器和歌唱外,并无说预言的。很可能因为早期的先知多谙音乐(撒上十5;王下二十14)和耶何耶大的儿子撒迦利亚(代下二十四20)也有过说预言的事,遂有此记载,反映复国时期的人对身兼君王、祭司、先知的弥赛亚的期望。――《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人数」:可作「名单」。――《串珠圣经注释》
众首领: 首领并非指字面意义上的,指挥士兵或负责军对的长官。他们是参与统治大卫王国的各支派的领袖,(23:2)称他们为“以色列的众首领”。大卫在宗教问题上也没有独擅专权而是与众首领进行商议,这表明他的确是甘愿在凡事上遵行神旨意的信实明君。 ――《圣经精读本》
「分派」(1节)原文又被译为「分别」(申十8)。正如神把以色列人从万民中「分别」(利二十16)出来,又把利未人从以色列人中「分别」(民十六9)出来,大卫也按着神的心意,把「亚萨、希幔,并耶杜顿的子孙」(1节)从利未人中「分别」出来,让这三个家族单单负责诗歌敬拜:「亚萨的儿子」负责唱歌(2节),「耶杜顿的儿子」负责唱歌和弹琴(3节),「希幔的儿子」负责唱歌和各种乐器(4~6节)。──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弹琴、鼓瑟、敲钹、唱歌」(1节),原文是「借着弹琴、鼓瑟、敲钹说预言」(英文ESV译本)。「弹琴,唱歌,称谢,颂赞耶和华」(3节),原文是「借着弹琴说预言,称谢,颂赞耶和华」(英文ESV译本)。因此,圣殿的诗歌敬拜并不是普通的歌唱,而是「说预言」,也就是带着从神而来的权柄、宣告从神而来的话语;而使用的乐器,也要配合「说预言」的目的。──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琴、瑟」(1节)都是弦乐器。「钹」(1节)原文与「锣」(十三8)相同。大卫第一次迎接约柜的时候,使用了「琴、瑟、锣、鼓、号」(十三8);第二次迎接约柜的时候,使用了「角、号、钹、瑟、琴」(十五28),不再使用「鼓」;而在约柜前的敬拜和圣殿的诗歌敬拜中,只使用「琴、瑟、钹」(二十五1、6;十六5)和「号」(十六6),既不用「鼓」,也不再「跳舞」(十三8;十五29)。「鼓」原文是「手鼓」(诗八十一2),用于跳舞时表达兴奋和喜悦。百姓平时赞美神的时候,可以「用角声赞美祂,鼓瑟弹琴赞美祂!击鼓跳舞赞美祂!用丝弦的乐器和箫的声音赞美祂!用大响的钹赞美祂!用高声的钹赞美祂」(诗篇一百五十3~5);但在圣殿的敬拜中,却要用使人单单注意神的「琴、瑟、钹、号」,不用使人兴奋过度的「鼓」和「跳舞」,因为神不要祂的百姓用出于肉体的情绪代替「心灵和诚实」(约四23)来敬拜神。──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诗歌敬拜是非常严肃的事奉。圣殿的诗班都是被特别「分别」(1节)出来的利未人,三位诗班领袖都是先知(5节;代下二十九30;三十五15),所唱的都是从神而来的信息,所用的都是让人单单注意神的乐器。今天,我们敬拜的诗歌若不注意真理和严谨,只注意感人、好听,诗班的成员若不重视生命和呼召,只重视兴趣、技巧,实际上只是满足人,并不能满足神;只是宣泄情感,并不能「说预言」、「颂赞耶和华」。无论敬拜的场面多么热闹、多么壮观,最多只是「草木、禾秸」(林前三12)的自娱自乐,经不过火的试验(林前三13)。──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分派」:SH 9144,「分开」、「分别出来」。此字与祭司、利未人的职务相关民 16:9申 10:8。
●「亚萨」:字义是「收集者」。
●「希幔」:字义是「信实的」。
●「耶杜顿」:字义是「赞美」。
●「唱歌」:SH 5012,「预言」。此处可能是「传信息」或「为神发言」的意思。
●「弹琴、鼓瑟、敲钹、唱歌」:直译是「用琴、用瑟、和用钹传信息」。――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二十五章列出了二十四班歌手。他们是圣殿崇祀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重要的作用。――《SDA圣经注释》
众首领。即代上24:6所提到的圣殿崇祀的首领。
分派。他们安排亚萨,希幔和耶杜顿的一些子孙组成的三批乐师参加圣殿的崇祀。
弹琴)说预言)。参撒上10:5。这里说乐师们在公众礼拜中履行神圣的职责,是受到神圣灵的感动。所以说是“说预言”(见代上25:3)。――《SDA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五1~31】圣殿的乐团:利未人的另一项任务是负责音乐崇拜,他们的名字在前面的经文已有提及(参串)。他们来自三个家族,共二百八十八人 (7),分为二十四班,每班十二人(9~31)。他们的职务有:
1 用音乐带领百姓敬拜神(1, 3, 6)、
2 作先知)「唱歌」原意是「说预言」,1)和
3 办理圣殿的事务)6)。
三家利未人中,似乎以希幔家较为显赫。――《串珠圣经注释》
歌唱者的组织: 大卫在规定服事圣殿的祭司和帮助祭司的利未人之顺序之后,便开始以24班次划分在圣殿颂赞耶和华的歌唱者。关于唱诗班的结构,作者早在(6:31~48)就曾论及。然而,上文仅是介绍了他们的职份与家谱,本章则更加详细地谈论了为了圣殿的事奉而重新扩大的歌唱者之职务。这些歌唱者的主流是亚萨、希幔并耶杜顿的后裔,除此之外大量善于歌唱和演奏的弟兄们加入其中而得到职份(7节)。大卫不仅具有杰出的才能,且具有惊人的艺术素养,对组织唱诗班表现出格外的热诚<6:31~48,唱诗班的结构与功能>。在公开的礼拜中和日常生活中,圣徒都当以敬虔、纯洁的嘴唇与心灵,常常以颂赞为祭献给神(来13:15)。――《圣经精读本》
本章是大卫对圣殿诗班的安排。──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代上二十五2】「亚萨的儿子撒刻、约瑟、尼探雅、亚萨利拉都归亚萨指教,遵王的旨意唱歌。」
「遵王的旨意唱歌」)2节),原文是「遵王的旨意说预言」(英文ESV译本)。大卫不但亲自安排圣殿敬拜的仪式(代下二十三18),还写了许多发表神心意的诗篇、制作了许多乐器(二十三5)。──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诗歌敬拜并不是大卫自己的发明,而是圣灵的感动:「乃照大卫和他先见迦得,并先知拿单所吩咐的,就是耶和华借先知所吩咐的」(代下二十九25)。「唱歌」(1、2、3节)并不是为了表达人的情绪,奏乐也不是为了带起敬拜的气氛,而是为了「说预言」(1节)、「颂赞耶和华」(8节)。将来我们在天上也要用诗歌和音乐来赞美神(启十五2~4)。──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撒刻」:字义是「留意的」、「注意的」。
●「约瑟」:字义是「耶和华已增添」。
●「尼探雅」:字义是「耶和华所赐的」。――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归亚萨指教。即受亚萨指导。
王的旨意。大卫十分重视音乐,知道它在崇拜中应能起到的重要作用。他亲自过问唱诗奏乐的工作,就庄严的崇拜仪式做出安排(见代下23:18)。――《SDA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五3】「耶杜顿的儿子基大利、西利、耶筛亚、哈沙比雅、玛他提雅、示每,共六人,都归他们父亲耶杜顿指教,弹琴、唱歌、称谢、颂赞耶和华。」
●「亚萨利拉」:字义是「神持守」。
●「基大利」:字义是「耶和华是伟大的」。
●「西利」:字义是「建造」。
●「耶筛亚」:字义是「耶和华已拯救」,与「以赛亚」同字。
●「哈沙比雅」:字义是「耶和华已思量」。
●「玛他提雅」:字义是「耶和华的礼物」。
●「示每」:原文中无此名字,但是参照25:17此处应该加上「示每」。――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六人。KJV版缺示每。参9~31节的名单,和第9节的注释。在七十士译本里,示每列在第四。
弹琴,唱歌,称谢,颂赞耶和华。见第1节注释。――《SDA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五4】「希幔的儿子布基雅、玛探雅、乌薛、细布业、耶利摩、哈拿尼雅、哈拿尼、以利亚他、基大利提、罗幔提以谢、约施比加沙、玛罗提、何提、玛哈秀,」
有些人认为最后九个字不应理解为人名,而是希幔的祷告,内容大约是:“(求)施恩,耶和华啊,(求)向我施恩。是我的神,我赞美,高举,寻求的帮助。虽然孤独呆坐,我却宣告至高的异象。”――《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在本节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那就是记录在“哈拿尼雅”之后的希幔众子之名,希幔是用他们的名字来赞美神。这些名字排列在一起就组成一首诗,其内容如下。“噢,我的神,求你赐下恩典给我。你帮助进退维谷的人,而高举他。求你使)先知的)异象更加丰富”(8~31节,图表)。――《圣经精读本》
诗班三大领袖中,除了希幔「作王的先见」,亚萨)代下二十九30)、耶杜顿(代下三十五15)也是先见。但这里却单单提到「希幔奉神之命作王的先见。神赐给希幔十四个儿子」(5节),提醒读者注意他十四个儿子的名字(4节),因为这些名字就像一首赞美诗:
o「布基雅」的意思是「耶和华已倒空」。
o「玛探雅」的意思是「耶和华的礼物」。
o「乌薛」的意思是「神是我的力量」。
o「细布业」的意思是「神的俘虏」。
o「耶利摩」的意思是「祂是至高者」。
o「哈拿尼雅」的意思是「神已眷顾」。
o「哈拿尼」的意思是「亲切的」。
o「以利亚他」的意思是「神已经来了」。
o「基大利提」的意思是「我尊 (神) 为大」。
o「罗幔提·以谢」的意思是「我已称颂那帮助者」。
o「约施比加沙」的意思是「坐在困境里」。
o「玛罗提」的意思是「我已说出」。
o「何提」的意思是「丰富」。
o「玛哈秀」的意思是「异象」。──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布基雅」:字义是「耶和华已净空」。
●「玛探雅」:字义是「耶和华的礼物」。
●「乌薛」:字义是「神是我的力量」。
●「细布业」:字义是「神的俘虏」。
●「耶利摩」:字义是「他是至高者」。
●「哈拿尼雅」:字义是「神已眷顾」。
●「哈拿尼」:字义是「优雅的」。
●「以利亚他」:字义是「神已经来了」。
●「基大利提」:字义是「我尊 )神) 为大」。
●「罗幔提以谢」:字义是「我已尊崇那位帮助者」。
●「约施比加沙」:字义是「身处困境」。
●「玛罗提」:字义是「我已发出」。
●「何提」:字义是「丰富」。
●「玛哈秀」:字义是「异象」。
◎ 25:4这些希幔儿子的名字似乎可以组成一首诗,这让学者们觉得很特别。当然有人会认为这是一个「文件的重组」,不过以希幔的专长来说,故意把儿子的名字组成一首诗,似乎也不是不可能。――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二十五5】「这都是希幔的儿子,吹角颂赞。希幔奉神之命作王的先见。神赐给希幔十四个儿子、三个女儿,」
“吹角颂赞”。可能确实指吹角,也可能指希幔的儿子帮助他。――《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吹角颂赞」:原文作「高举角」。解释有二:
1 神高举希幔;这与下半节希幔有众多子女一句互相呼应,因为古人以多子多女为福气(5)。
2 神高举希幔家族。
「奉神之命」:又可作「奉神的应许」。
「王的先见」:这是三家领袖皆有的衔头(代下29:30; 35:15)。――《串珠圣经注释》
吹角: 此词的希伯来语在字面上可译为“高举角”(KJV),含有赋予权柄或荣誉的意思。因此,在本节中这句话是指因着神的祝福,希幔得众多的子孙(诗127:3)。――《圣经精读本》
「吹角颂赞」(5节),原文是「高举角」,意思是「希幔被神高举」(英文ESV译本),所以他「奉神之命作王的先见」(5节)。──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王的「先见」:SH 2374,就是「先知」的意思,早期的先知称为「先见」,撒上 9:9。
◎此处希幔被称为「先见」,亚萨于代下 29:30被称为「先见亚萨」,耶杜顿于代下 35:15被称为「王的先见耶杜顿」。这些人被称为「先知」,乃是因为旧约中的「先知」,本来就是「为神发言」的角色,这些音乐家等于是用音乐为神发言。所以实际上说起来,唱歌、讲道,都可以是「先知的职分」,都是「发预言」,而非目前一般人以为的「宣告未来的事情」才是先知,才是「发预言」。――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吹角颂赞。这是著名的希伯来语比喻。指提升某人,增加他的权力(见撒上2:10;诗89:17;92:10)。这里似乎指神以赐给希幔十四个儿子和三个女儿的方式抬举他。
希幔奉神之命作王的先见。王的先见还有迦得(代上21:9),耶杜顿(代下35:15)和亚萨(代下29:30)。――《SDA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五6】「都归他们父亲指教,在耶和华的殿唱歌、敲钹、弹琴、鼓瑟,办神殿的事务。亚萨、耶杜顿、希幔都是王所命定的。」
诗班的三大领袖「亚萨、耶杜顿和希幔都是王所命定的」(6节),再次强调大卫对诗歌敬拜的重视。──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亚萨有四个儿子,耶杜顿有六个儿子,希幔有十四个儿子,总共二十四个,组成24班次。――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二十五7】「他们和他们的弟兄学习颂赞耶和华,善于歌唱的,共有二百八十八人。」
「善于歌唱的共有二百八十八人」(7节),就是「为师的」(8节),其余的是「为徒的」(8节)。──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他们和他们的弟兄学习颂赞耶和华」(7节),表明诗班需要音乐的技巧,事奉的人需要接受「指教」(2、3、6节)。但大卫对圣殿诗班的安排,却没有考虑他们是否五音不全,而是单单根据神的拣选;而神拣选三大家族,也不是根据人的音乐天赋,而是单单根据祂自己的主权。──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三大家族的后代还没有出生,神就已经分别他们负责「颂赞耶和华」,表明神自己会赐下事奉的恩赐。神向人所要的,必然会先赐给人。事奉的恩赐不是人努力的结果,而是神白白的恩典;努力学到的音乐技巧不是恩赐,不必学习的音乐天赋才是恩赐。但另一方面,接受恩赐的人也有责任操练恩赐、「学习颂赞耶和华」,竭力把恩赐发挥到最好。──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今天,我们的诗歌事奉却常常反其道而行之:不问呼召、只重技巧,只要擅长音乐、爱好歌唱,就被延揽入班;这样的诗班只是表演,并非敬拜。属世的工作是有能者的贡献,属灵的事奉却是蒙召者的回应。蒙召事奉的态度不是各尽所能,而是顺服「分派」(1节)、领受恩赐:「无论大小,为师的、为徒的,都一同掣签分了班次」(8节)。──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二百八十八人。系24 乘以12。2~4节所列出的亚萨,耶杜顿和希幔的二十四个“子孙”一定是乐师的领队,每人领导十一名乐师。这二十四名领队可能带领乐队为合唱队伴奏。
【代上二十五8】「这些人无论大小,为师的、为徒的,都一同挚签分了班次。」
“分了班次”。为师的(熟练的人)是第7节的二百八十八人,而为徒的是第二十三章5节的四千人。他们掣签来决定二十四班的划分,藉以配合二十四队的祭司。――《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总共「有四千人用大卫所做的乐器颂赞耶和华」(二十三5),他们不分资历、能力或经验,「无论大小,为师的、为徒的」(8节),在神面前一律平等,一起借着「掣签」(8节)顺服神的安排:「签放在怀里,定事由耶和华」(箴十六33)。──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师」:SH 9955,本义是「教导」,此处是「师傅」之意。
●「徒」:SH 8527,字义是「学者」、「学习者」。
◎此处记录了24个班次,每个班次12人,总共288人。――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掣签确定二十四班乐师各班奏乐的顺序。――《SDA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五8~31】在圣殿内执行任务的顺序:为了担当在圣殿中赞美神的职务,亚萨、希幔与耶杜顿的子孙就拟定了顺序。这次掣签亦进行得很公平。他们也分派为24个班次,可以和谐地配合祭司的事工。他们在圣殿中服事神的顺序参考下面的表格:――《圣经精读本》
【代上二十五9】「挚签的时候,第一掣出来的是亚萨的儿子约瑟;第二是基大利,他和他弟兄并儿子共十二人;」
诗班三大领袖的二十四个儿子是二十四班的领队,配合二十四班祭司轮流值班事奉。每班可能有十二个「为师的」(7~8节),安排得井然有序。──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今天,教会的敬拜常常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是死气沉沉,缺乏活泼的喜乐;另一种是热闹混乱,充满肉体的兴奋。秩序不是死板,神是有秩序的神(创一),宇宙的秩序本身就彰显了神的荣耀(诗八1);秩序也不会妨碍灵里的自由,有条不紊的敬拜,反而能让我们自由地向神回应,体验到「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八32)的喜乐,使神大得荣耀。因此,属灵的敬拜一定不混乱,混乱的敬拜一定不属灵。不能假借圣灵之名而罔顾秩序,「因为神不是叫人混乱,乃是叫人安静」(林前十四33)。──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所列名字的顺序暗示着一种抽签的模式。有人假定有三个瓮,一个瓮藏着亚萨子孙的名字,第二个瓮藏着耶杜顿子孙的名字,第三个藏着希幔子孙的名字。还有一个瓮,里面藏着这三个主要家族的名字,以决定哪个家族先抽签。第一个抽出来的是亚萨,所以接下去的名字都是亚萨的子孙,直到抽完。第二个轮到耶杜顿的子孙,接下去所抽的,除了第六个之外,都是耶杜顿的子孙,直到抽完。亚萨的子孙全部抽完以后,就在耶杜顿和希幔的子孙之间选择,一直到耶杜顿的子孙选完,至第十四班。从第十五班开始都是希幔的子孙。这种假设虽然得出了上述的结果,但没有证据证明使用了这种方法。――《SDA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五10】「第三是撒刻,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代上二十五11】「第四是伊洗利,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代上二十五12】「第五是尼探雅;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代上二十五13】「第六是布基雅,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代上二十五14】「第七是耶萨利拉,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代上二十五15】「第八是耶筛亚,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代上二十五16】「第九是玛探雅,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代上二十五17】「第十是示每,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示每。据第9节的解法,这个示每就是KJV版第3节遗漏的名字。
【代上二十五18】「第十一是亚萨烈,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代上二十五19】「第十二是哈沙比雅,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代上二十五20】「第十三是书巴业,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代上二十五21】「第十四是玛他提雅,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代上二十五22】「第十五是耶利摩,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代上二十五23】「第十六是哈拿尼雅,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代上二十五24】「第十七是约施比加沙,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代上二十五25】「第十八是哈拿尼,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代上二十五26】「第十九是玛罗提,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代上二十五27】「第二十是以利亚他,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代上二十五28】「第二十一是何提,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代上二十五29】「第二十二是基大利提,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代上二十五30】「第二十三是玛哈秀,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代上二十五31】「第二十四是罗幔提以谢,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思想问题)第25章)】
1 从本章看来,大卫审慎储备日后圣殿中以音乐事奉神的人员。试讨论音乐在崇拜中的重要性(参3, 5, 7)。我们如何避免轻率处理此事奉,以致失去敬虔的态度?或过分注重形式,以致失去心灵的颂赞?
2 在今日讲求平等的社会中,8节所定的结构和人在社会中相互的责任有何提示?你是否懂得在传福音和事奉神上,尽你的责任?
3 本章所叙述的音乐事奉有那几方面?相比之下,今天教会崇拜中的音乐,是否不够多元化?重点是否正确?
4 7节有「学习」和「善于」的字眼。你如何设法认识自己的恩赐,另发掘并栽培其他人的恩赐,一同事奉神?
── 《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