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书亚记 24
约书亚记第二十四章纲目
壹、内容纲要
【约书亚临终遗言(二)】
四、约书亚召集众民宣告临终遗言(1~15节)
五、约书亚在示剑与百姓立约(16~28节)
六、约书亚和大祭司以利亚撒相继去世(29~33节)
贰、灵训要义
【约书亚临终记事】
一、数算神的恩典(1~13节):
1.「约书亚将以色列的众支派聚集在示剑,…他们就站在神面前」(1节):召集众民于示剑。
2.「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我将你们的祖宗亚伯拉罕从大河那边带来,领他走遍迦南全地」(2~3节):神带领祖宗亚伯拉罕走遍迦南全地。
3.「我差遣摩西、亚伦,并照我在埃及中所行的降灾与埃及,然后把你们领出来」(5节):神差遣摩西带领众民出埃及。
4.「你们在旷野也住了许多年日。我领你们到约但河东亚摩利人所住之地」(7~8节):经旷野夺了约但河东之地。
5.「你们过了约但河,…我把他们交在你们手里。…你们就住在其中」(11~13节):又夺了约但河西之地住在其中。
二、与民立约定意事奉神(14~28节):
1.「现在你们要敬畏耶和华,诚心实意地事奉祂」(14节):既蒙神厚恩就当事奉祂。
2.「若是你们以事奉耶和华为不好,今日就可以选择所要事奉的,…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15节):我和我家必定事奉神,百姓可自由选择。
3.「百姓回答说:我们断不敢离弃耶和华去事奉别神」(16节):百姓回答定意事奉神。
4.「约书亚对百姓说:你们选定耶和华,要事奉祂,你们自己作见证吧」(22节):当在神前见证事奉祂。
5.「当日,约书亚就与百姓立约,在示剑为他们立定律例典章。…又将一块大石头立在橡树下耶和华的圣所旁边。…看哪,这石头可以向我们作见证」(25~27节):与百姓立约、立定律例典章、立石为证。
三、三位伟人的死葬(29~33节):
1.「约书亚,正一百一十岁就死了。…葬在他地业的境内」(29~30节):约书亚寿终离世。
2.「那些知道耶和华为以色列人所行诸事的长老还在的时候,以色列人事奉耶和华」(31节):知道神恩的长老还在世时事奉耶和华。
3.「以色列人从埃及所带来约瑟的骸骨,葬埋在示剑」(32节):约瑟的骸骨葬埋在示剑。
4.「亚伦的儿子以利亚撒也死了,就把他葬在他儿子非尼哈、以法莲山地所得的小山上」(33节):大祭司以利亚撒也死了。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约书亚记注解》
叁、其他纲目
【不可忘记神的一切恩惠】
经文:书24:1-13
一、神的拣选——下埃及 1-4
1.召聚首领站在神面前听 1
2.述说亚伯拉罕被神拣选 2-3,(创12:1-3)
3.提到雅各子孙下埃及去 4,(出1:1-7)
二、神的带领——出埃及 5-10
1.带领他们走旷野的道路 5-7,(申8:15)
2.带领他们胜河东的二王 8,12,(诗136:19-21)
3.带领他们脱巴兰的咒诅 9-10,(申23:5;尼13:2)
今天主带领我们走属灵的道路。(约14:6;来10:19-20)。感恩吧!(诗116:8,12-14)
三、神的拯救——进迦南 11-13
1.进迦南之路——过约旦河 11
2.进迦南之战——得胜生活 11-12,(书4:11-13;5:13-15)
3.进迦南之福——住在其中 13,(诗128:1-6;传5:18-20)
── 毛南春阳
【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
经文:书24:14-24
一、清楚自己的选择 14-15
1.选择事奉神就要诚心诚意 14,(约4:23-24)
诚心的表现:就是弃绝偶像。(帖前1:9;约壹5:21;弗5:5;西3:5)
2.选择事奉就要全家事奉 15
事奉的力量就是全家事奉。(提后1:3-7)
二、清楚自己的信仰 16-18
诗歌:《我们的神本为大》。我们的神是:
1.把我们从为奴之家领出来。(太1:21;出20:1-3)
2.施行了大神迹。(诗72:18-19;太4:23-25)
3.祂保护我们。(申32:10;诗12:7;91:9-12;121:1-6)
三、清楚自己的事奉 19-24
1.选择事奉 19-20,(申30:15-20)
2.见证事奉 21-22,(申10:12-13;11:13-17;罗12:1-2;弗6:6-7)
3.专心事奉 23-24,(申1:35-36;箴3:5-6;提前4:12-16)
── 毛南春阳
【约书亚立约与寿终】
经文:书24:25-33
一、约书亚与百姓立约 25-28
1.立定律例典章 25,(诗1:2-3;19:7-11)
2.立好石头为记 26-28
圣经常以石头为作证的标记。(出31:52;路19:40)。这是对神信仰的决志与坚定。(约6:67-68;罗14:8)
二、约书亚已年迈寿终 29
(诗90:3,10;创47:7-10;来4:10;启14:13)
三、约书亚被葬在示剑 30-33
1.约书亚被葬在亭拿西拉 30 “亭拿西拉”意即:
(1)太阳的一部分。(箴4:18;士5:31)
(2)结果的一部分。(提后4:7-8)
(3)丰盛的一部分。(诗37:11;约10:10;罗15:29)
2.以色我人专心事奉神 31.(箴3:5-6;徒6:3-4;提后4:2)
3.以色列人将约瑟的骸骨葬在示剑 32,(创50:24-26)
4.以利亚撒死了葬在小山上 33,(罗8:31)
结论:我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你要写下,从今以后,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圣灵说:“是的,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作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启14:13)
── 毛南春阳
【建立美满的家庭】
经文:书24:14-15
引言:
人的生活有多方面,但最基本最实际的就是家庭生活。家庭美满与否会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和工作的力量,所以美满的家庭是许多人所渴慕的。但甚么是美满的家庭呢?
一.一般人的看法
1.宽大的住宅,美好的家具。
2.美丽的妻子,英俊的丈夫,聪明可爱的儿女。
3.正当的事业。
4.社会上的地位或名声。
二.圣经中的看法
1.约书亚(书24:15)。
a.他以神为他家庭的主和事奉的中心。他当时有地位,有房屋土地,甚至有儿女。但他认为以耶和华为家中的主,事奉的中心,那才是最快乐的。
b.以耶和华为事奉的中心,即表明家中每个人的工作,都是向神负责,做给神看,不仅是父母监督。
c.耶和华是永生的主,有祂永远管理家庭,家庭才会永远兴旺,快乐平安。
d.耶和华为家庭的主,只有祂才能够负完全的责任,并解决一切的问题。有人就有问题,人常不能解决问题,只有主才会最好地解决。
2.亚伯拉罕(创12:7; 13:18)。
亚伯拉罕以祭坛来事奉神,就是有家庭礼拜。其好处:
a.可以全家人聚在一起,唱诗,祷告,赞美主,并读经从中得到教训。
b.可作美好的见证,使未信的人见到家庭的快乐,而羡慕并信靠主。
c.可除去家人之间的隔膜,在祷告中将误会隔膜除去。
d.唱诗赞美可除去心中的忧闷。
e.读经可从中教训孩子,或对自己生活有直接的帮助。神会藉圣经对我们说话。
3.吕底亚(徒16:14-15)。
吕底亚的家是个带人归主的家庭,并以家庭为教会,建立神的家。
a.她打开自己的家作为传道的地方,叫人在她家中可以得到救恩。这叫她的家成为叫人蒙福的地方
b.她的家接待传道人,因此就得到接待传道人的赏赐(太10:41-42)。
c.她的家成为福音基地,将福音再传到别的地方。这是叫神在其家中作主,叫人完全使用她的家。
结论:
神对我们今日的家庭也有同样的目的和旨意。求主助我们建立这样美满的家庭。
──黄彼得
【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
经文:书24:14-15
引言:
年迈的约书亚回忆一生。此时他已快将去世,但仍觉得对百姓还有很大的责任。最叫他不安心的,就是百姓的信仰问题,他们的信仰时常改变。所以约书亚在临终时,再一次对百姓表明他自己的信仰,作为他们的模范。
一.为何他要立志必定事奉耶和华?
1.因为耶和华救赎他从埃及出来,脱离那可怕无神的君王。
2.因为在出埃及后的七十年,父神都一直扶持看顾他。四十年的旷野漂流生活和三十年迦南的战争生活。
3.在七十年中他亲身经历了神的恩典,活在神的信实中,吃得饱,穿得暖。
4.在七十年中他一直看见神的引导,是那么美好,完善,奇妙。
5.在七十年中他一直看见神的同在保守,化险为夷。
6.在七十年中他看见只有神是永活不变的。摩西,亚伦,户珥,米利暗等都死了;只有神是永活的。许多人变了,但神没有改变。
7.在七十年中他体验到只有神是我们的安息。帐棚和世界是漂流的,天堂才是永远的家。世界有苦难,天堂有平安。他一生是一百一十岁,神都与他同在。
二.他怎样事奉神?
1.他先自己作模范,自己敬拜神。
2.他带领自己全家事奉神。
3.他是坚定的事奉神。
4.他是单单的事奉神,在神以外不事奉别的偶像,因为这是神所不喜欢的(24:19)。
5.他是存着敬畏和讨神喜悦的心来事奉神(24:19)。敬畏神是圣洁的。
6.他是诚心实意的事奉神(24:14)。
7.他激励别人要事奉神,要别人也得神的好处。
三.事奉神的好处
1.成为敬拜独一真神的子民。
2.得蒙神的拯救(24:5-7)。
3.得蒙神的引导(24:7-8)。
4.得蒙神的保守(24:9-10)。
5.得蒙神的眷佑(24:11-13)。
6.得成为圣洁。
7.得着永生。
结论:
我们立志事奉谁?
──黄彼得
【必定事奉神】
经文:书24:14-28
引言:
以色列家蒙选召是为要事奉神,并在列邦中见证事奉神的好处。但他们经不起引诱而犯罪,拜偶像。昔日在埃及,他们知道拜偶像的灾难,现在他们进到迦南,神又叫他们看见拜偶像要遭受神的忿怒和刑罚。但以色列民仍未专心事奉神,故约书亚在其年老时,再劝告以色列人当专心敬拜神。
一.拜偶像的灾难
1.拜偶像是从人的无知和惧怕而来的,所以在拜偶像中,一直有无知和惧怕的心。
2.拜偶像是拜自己那多变的理想,或妄从别人的理想。结果就是常变的,一直在不满意中改变。这或可满足一时的好奇心,但不能填满心灵的空虚。
3.拜偶像常有为讨好偶像而有的邪恶和淫乱的行为,特别是交鬼的事,结果是叫拜的人在道德上堕落。
4.拜偶像会叫人入迷,结果完全听不见神的救恩和真理。罗马书1:21-32即说明拜偶像者的堕落情形。
二.敬拜独一真神的福分
1.是在真理中认识真神。是真知识而产生敬爱神,而敬拜永活的生命之主。
2.是敬拜永远不变的神。
3.是圣洁,仁爱,公义的神。
4.是叫人得救的,有高尚的道德生活。活在神面前即不犯罪。
三.如何敬拜独一真神?
1.诚心实意的事奉祂(24:14)。
2.要除掉一切假神(24:14,23)。
3.是要甘心永远事奉神,不要再改变(24:15)。
4.要立志坚决事奉神(24:15-16,24)。
5.不专心事奉神的后果有灾难刑罚(24:19-20)。
6.要立记号作见证(24:25-27)。
7.要回去好好的实行(24:28)。
──黄彼得
【第二十四章纲目】
3、示剑的立约大典(二十四1∼27)
(1)会众再次聚集于示剑(二十四1)
(2)神为以色列所行的拯救(二十四2∼13)
(3)立约的承诺(二十四14∼24)
(4)立约的确认(二十四25∼27)
4、在迦南地定居(二十四28∼33)
──《丁道尔圣经注释》
【第二十四章纲目】
三 在示剑的劝勉与立约 廿四1∼28
1 劝勉百姓事奉上主 廿四1∼15
2 百姓的回应与立约 廿四16∼28
四 死葬与约瑟的骸骨 廿四29∼33
1 约书亚的死与葬 廿四29∼31
2 约瑟的骸骨下葬于示剑 廿四32
3 祭司以利亚撒的死与葬 廿四33
──《中文圣经注释》
【第二十四章纲目】
二、在应许之地定居(一三∼二四)
7、约书亚给予以色列百姓的遗言(二四1∼15)
8、在示剑重新立约(二四16∼28)
9、约书亚逝世(二四29∼33)
——马唐纳《约书亚记》
【第九讲证坛与约书亚的遗命】
三. 约书亚与百姓立约(书 24:1-27)
1. 在示剑召聚长老官长等
2. 回顾古时神的作为(书 24:1-13)
3. 选择? (书 24:14-28) 约书亚申明自己的立场:“至于我和我家, 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 百姓的回答:我们必事奉耶和华,因为他是我们的神(书 24:16,18,21)
4. 立石为记(书 24:25-28) 『看哪,这石头可以向我们作見证﹔因为是听見了耶和华所吩咐我们的一切话,倘或你们背弃你们的神,这石头就可以向你们作見证。』
四. 约书亚死(书 24:29-33)
1. 耶和华的仆人约书亚正 110 岁死了, 葬在亭拿西拉
2. 约瑟的骸骨葬在示剑(创 50:22-26)
3. 亚倫的儿子以利亚撒死了
──刘梅蕾《约书亚记课程表》
【三、约书亚和以色列人在示剑的劝勉与立约 24:1-33 】
(一)约书亚将以色列众支派聚集在士剑,招聚领袖到神面前 24:1
(二)约书亚对以色列人陈明神的恩典,将一个敬拜别神的人的后裔带领进入迦南地。 24:2-13
(三)以色列人在神面前立约要专心事奉耶和华 24:14-24
(四)约书亚与百姓立约,订定律例典章,并立石为证 24:25-27
(五)约书亚去世埋葬在亭拿西拉,约瑟的骸骨也埋葬了,祭司以利亚撒也去世埋葬,但这一代人还算忠心事奉神 24:28-33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蒙神大恩专一事主 约书亚记24章】
蒙了什么恩:
一丶离埃及:生命得救之恩 24:1-4
二丶走旷野:生活拯救之恩 24:5-7
三丶得土地:生活祝福之恩 24:8-10
四丶进迦南:得神应许之恩 24:11-13
五丶除偶像:纪念神赐之恩 24:14-15
六丶愿事神:感谢神赐之恩 24:16-18
七丶受警戒:更蒙神赐之恩 24:19-24
八丶立证石:不忘神赐之恩 24:25-28
九丶人离世:不离神赐之恩 24:29-33
──作者不详
【约书亚记第24章约书亚卒】
我和我家
必定事主
|
一、数算神的恩典
二、劝民事耶和华
三、三个人的死葬
|
1.走出埃及
2.旷野得胜
3.进入迦南
1.事神与否
2.劝民抉择
3.与民立约
1.约书亚卒
2.约瑟埋葬
3.以利亚撒
|
|
──《约书亚记查经分章大要》(张志新)
【第二十四章伟人寿终】
1) 召聚首领和官长、1/2
2) 述神选召的恩典、3/4
3) 差摩西拯救百姓、5/8
4) 旷野中神赐鸿恩、7/10
5) 进迦南争战得胜、11/13
6) 事奉神务要专诚、14/15
7) 众百姓定意事奉、16/21
8) 事奉神当有见证、22/29
9) 当日与百姓立约、25/28
10) 约书亚寿终离世!29/33
──《约书亚记读经讲道辅导提纲》(郭提多)
提要:1 约书亚把各支派召集在示罗。2简述从他拉起神的恩典。14让百姓重新与神立约。26立石为证。29约书亚的寿命,逝世和埋葬。32埋葬约瑟的骸骨。33以利亚撒去世。──《SDA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