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 24
使徒行传第二十四章纲目
壹、内容纲要
【保罗在巡抚腓力斯前的见证】
一、大祭司雇请辩士向巡抚控告保罗:
1.大祭司等人来到该撒利亚见巡抚(1~2节)
2.卑鄙的谄媚(3~4节)
3.恶意的诬告(5~9节)
(1) 保罗到处扰乱治安
(2) 保罗是非法组织『拿撒勒教党』的领袖之一
(3) 保罗污辱圣殿
二、保罗的分诉:
1.指明他们所告的事无法证实(10~13节)
2.承认自己按着『那道』事奉神(14~16节)
3.在圣殿里被捉拿时并未犯法(17~20节)
4.是为死人复活的道理而受审(21节)
三、腓力斯的处置:
1.不立即审断,但吩咐人宽待保罗(22~23节)
2.听保罗讲道,甚觉恐惧(24~25节)
3.指望受贿,又因要讨犹太人的喜欢而把保罗拘监两年(26~27节)
贰、灵训要义
【世人的面貌】
一、能言善辩,向权势奉承,以达其目的(2~4节)
二、为求铲除异己,巧立名目,入人于罪(5~8节)
三、朋比为奸,同声附和,作假见证(9节)
四、外表追求善道,内心实则恋栈罪恶(24~25节)
五、金钱挂帅,行事以得利为动机(26节)
六、为保全自己不顾公义,牺生弱者以讨好众人(27节)
【主的见证人所面临的四种指控】
一、如同瘟疫一般(5节上)――具有传染并改变他人人生的能力
二、是鼓动普天下众犹太人生乱的(5节中)――企图扰乱并改变现有的社会秩序
三、是拿撒勒教党里的一个头目(5节下)――隶属于不为现行政权所认可的邪教教派
四、连圣殿也想要污秽(6节)――不尊重别人的宗教信仰
【惟有一件事】
一、信徒只能作一件事――说真话(10~13节)
二、信徒只能承认一件事――信仰真神(14~16节)
三、信徒行事的动机只能有一件――帮助别人(17~20节)
四、信徒只能为一件事而被世人定罪――宣扬真道(21节)
【保罗为自己分诉的榜样】
一、尊重法纪,不亢不卑(10~13节)
二、有情有理,有具体事实(10~13节)
三、清楚表明自己所信所传是根据圣经的(14节)
四、清楚表明自己信仰的中心与重点(15节)
五、对神对人常存无亏的良心,行事光明正大(16节)
六、乐意造福同胞,济助有需要的人。所作的事,不自己表扬,却为人所共知(17节)
七、平铺直叙事实经过,对自己的行为充满自信(18~19节)
八、为自己所说的话语负责,没有任何妄言之处(20~21节)
【因循拖延的例证】
一、『支吾…且等』(22节)――案情明朗,却不肯下决断
二、『等我得便』(25节)――心里受感,却不肯决志
三、『屡次…过了两年』(26~27节)――迁延再三,终至失去机会
【世人沉沦的原因】
一、『详细晓得』却又『支吾』(22节)
二、『听道』却不肯『信道』(24~25节)
三、只顾『眼前的现实』(26节),忽略『将来的审判』(25节)
四、为私利而牺牲别人(27节)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使徒行传注解》
叁、其他纲目
【作假见证陷害人的帖土罗】
经文:徒24:1-9
引言:保罗被帖土罗作假见证控告。
一、控告保罗的人 1
1.有大祭司——很多大祭司都曾经作假见证控告过耶稣。
2.几个长老——长老们也在控告他。
3.一个辩士——代言人、发言人、善言者,也在控告他。
二、控告保罗的话 2-9
1.帖土罗的言词 2-8
(1)先用谄媚话 3-4 “谄媚”:讨好之意。
a.因你大享太平:辩士那种巧言令色的嘴脸:(1)利用手段以争取审判官的好感;(2)颠倒是非,将贪官污吏说成好官;(3)满口谄媚奉承的话,卑躬屈节,无视民间疾苦。
b.得你更正弊病:意思是因着你的远见,在国中兴起了改革。
c.向你感谢不尽:意思是拍马屁。
(2)再献控告词 5-6
a.如同瘟疫——告他本身的罪
b.鼓动天下——告他民事的罪
c.拿撒勒党——告他政治的罪
d.污秽圣殿——告他宗教的罪
(3)后交责任状 7-8
2.犹太人的随合 9
(1)宗教徒常会与属世的人合作,为达目的,不惜作假见证。
(2)诚实见证人,不说谎话;假见证人,吐出谎言(箴14:5)。
── 毛南春阳
【忠实分诉动感人的保罗】
经文:徒24:10-21
引言:保罗忠实的答辩,感动了很多人。
一、否认诬告的事 10-13
1.时证——只有十二天时间 10-11
2.人证——没有人见我耸动 12
3.物证——哪有告我之事证 13
二、承认所传的道 14-16
1.我传的是祖宗之神的 14
2.我传的是合乎圣经的 14
3.我传的是他们盼望的 15
4.我传的是无亏良心的 16
三、公认进殿的礼 17-21
1.我进殿是为供献而去 17
2.我进殿是已经洁净了 18
3.我进殿是无聚众吵嚷 18
4.我进殿是没有妄为的 19-20
5.我进殿是不过一句话 21
── 毛南春阳
【善恶两面讨好人的腓力斯】
经文:徒24:22-27
引言:腓力斯大人是一个两面三刀的人,他想讨好两面,这样可以从中收取私利。
一、一面想晓得真道听保罗 22-24
1.他本是晓得真理 22
2.他宽待体现真情 23
3.他夫妇喜听真道 24
二、一面欲贪财讨好囚保罗 25-27
1.因犯罪而恐惧审判 25
2.因贪心而指望送钱 26
3.因讨好而断囚保罗 27
── 毛南春阳
【腓力斯(徒廿四22~27)】
一、腓力斯的机会(24节;罗一16)
二、腓力斯的恐惧25节;徒十七30~31;来九27;诗一5;林后五11)
三、腓力斯的推辞(25节末二句;林后六2;箴廿九1)
四、腓力斯的贪心(26节;出廿三8;太十六26)
五、腓力斯的不义(26节;箴十二10后半)
──丁良才《经题模范》
【徒24章:教会工人勇敢辩驳】
一丶工人事奉受人控告24:1-2
二丶工人忠心受人诬告24:3-9
三丶工人抗议受屈乱告24:10-13
四丶工人信仰受神预告24:14-16
五丶工人爱心受众宣告24:17-18
六丶工人辩驳受审被告24:19-21
七丶工人扣留受众状告24:22-23
八丶工人坐监受苦布告24:24-27
──作者不详
【使徒行传第二十四章】
一、阿谀的话与虚假的罪状(廿四1-9)
二、保罗的分诉(廿四10-21)
三、对有罪的巡抚坦率说话(廿四22-27)
──《每日研经丛书》
【使徒行传第二十四章】
一、犹太人的控告 廿四1∼9
二、保罗的答辩 廿四10∼23
三、腓力斯关押保罗{\Section:TopicID=580}廿四24∼27
──《中文圣经注释》
【无亏良心的见证(二十四1∼27)】
一、犹太人的控诉(1∼9)
1.他们首先对腓力斯阿谀奉承一番,以期得到良好的印象(2∼4)
二、保罗出言分辩(10∼21)
1.他承认巡抚的权柄,并开始为自己辩白(10)
2.他指出自己没有违反国家法律来鼓动众人生乱,而控诉他的人亦不能提出
3.真凭实据来(11∼13)
4.他承认真正的问题在于他与犹太人对“道”的不同理解及体会,因此被他们称为异端,其实他们的信仰背景是一样的(14∼16)
5.他反驳关于污秽圣殿的指控,指出问题是在“死人复活”上(17∼21)
三、腓力斯的不信(22∼27)
──《新旧约辅读》
【腓力斯审案】
暂且去罢,等我得便再叫你来
一、大祭司的控诉
1.卑躬谄媚
2.这个人如同瘟疫
3.不实与恶意的控告
二、保罗自己的分诉
1.盼望死人复活
2.对神和对人
3.常存无亏的良心
三、腓力斯的反应
1.宽待保罗
2.听他讲论信基督耶稣的道
3.指望保罗送他银钱
──Chih-Hsin Chang《An Outline of The New Testa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