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志上 23
历代志上第二十三章
【代上二十三1】「大卫年纪老迈,日子满足,就立他儿子所罗门作以色列的王。
利未人的职责」
这里没有叙述争夺王位的事件。参看列王纪上一章33、34节的脚注。――《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大卫建殿的准备工作分三方面:一是建材和经费的准备;二是为所罗门预备辅佐的人才,同时激励民心;三是为圣殿的行政管理与祭祀体制作好规划。《代上》余下的几章(23~26章)多为第三点的记叙。在神权政治体制中,对神的敬拜侍奉比其他政务重要得多。
本节用一句话直截了当记下大卫立所罗门作王,没有提登位前宫廷内外的那番斗争(王上1~2章)。作者的重点是用大卫和所罗门王积极建国的努力,来加添复国后的以色列人缅怀先哲、继往开来的勇气。――《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王上1章非常详细地描写了所罗门继大卫登上统一以色列王位的过程,本书则仅以一节进行扼要。当时,围绕着王室的继承,以色列王室内存在着许多阴谋与谋反的残余势力,尽管如此,大卫所最先关心的还是确立服事圣殿的职份,这源自他以神为中心,以信仰为首位的热心。――《圣经精读本》
大卫安排好圣殿的事奉,作好建殿的准备之后,才让所罗门登基作王。但二十三1至二十七34并不是按照历史的顺序,而是用交错平行结构记录大卫为圣殿预备人,包括预备国度和圣殿的事奉,表明国度和圣殿是大卫之约中不可分割的两个「家」(十七10、12):
oA. 大卫安排国度的君王(二十三1);
o B. 大卫安排圣殿的事奉(二十三2~二十六32);
oA1. 大卫安排国度的行政(二十七1~34)。──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大卫对国度和圣殿事奉的安排有组织、有秩序,是根据圣灵的启示(二十八11~19;代下二十九25)。神是有组织的、有秩序的神,人单凭爱心和热心,并不能带起属灵的事奉,合神心意的事奉也是有组织、有秩序的事奉。──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此处仅用一句话带过所罗门接续大卫作王,没有提及王上 1:5~2:46所记载的政治斗争。且这件事情,应该是发生在大卫数点完利未人,分配好未来圣殿的工作之后。亦即大卫为圣殿预备好所有事情,才传位给所罗门作王,建造圣殿。――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大卫临终之前,指示给所罗门加冕(见王上1:33~39)。这里没有记录导致大卫立所罗门为王的有趣细节(见王上1章)。――《SDA圣经注释》
<syncBible ref=代上23:1>
【代上二十三1 所罗门作王的历史还记载于──】关于所罗门登基,以及亚多尼雅想篡夺王位的详情,见列王纪下1~2章。――《灵修版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三1~2】引言:首节是23~27章全段的题目。
所罗门作王其实是在大卫整顿利未人之后。换句话说,大卫作好了一切建殿的准备工夫,最后才让所罗门作王去执行建殿。――《串珠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三1~6】大卫重组利未人:大卫为建造圣殿而作的准备,并不只是在物质方面,更重要是储备主持圣殿礼拜的人员,不过以下四章的经文主要是记述利未人的组织。――《串珠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三1~32】事奉圣殿的分工: 大卫在去世之前,使事奉圣殿的利未人系统性地分担了责任,更加全面的整顿了圣殿献祭制度。神的律法原来委任给利未人,他们要在以色列信仰共同体内部担当圣殿服侍职责(民18:4;申10:8)。然而自定居迦南以来,在士师时代利未人的作用很弱,就退落到极微的状态;到了撒母耳时代开始渐渐地恢复其重要性;直到大卫年间才完全恢复了利未人原来的使命(15:2)。本文所示利未人职务分工的意义如下:①与摩西律例(民3、4章)相比较更加为系统化。摩西律例只是按着家族大致地区分了利未人的职务。本文中的职务分工则很清楚地反映出了职务日趋规范化;②这种系统的分工不仅提高了圣殿工作的效率,而且对有效的管理圣殿人员也作出了极大的贡献。24个班次的制度使大部分利未人一年事奉两周,得以在其它时间专心地从事对律法的研究。――《圣经精读本》
【代上二十三2】「大卫招聚以色列的众首领和祭司利未人。」
◎依据民 4:3,22,30的记载,利未人应该是30岁以上才可以数点来办理会幕相关的事情。民 8:24~25则说利未人是25岁到50岁办理会幕相关的工作。此处可能因为人手不足,所以20岁以上的利未人都被数点征召了23:24,27。――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招聚。可能发生在大卫临死之前不久,与“大卫作王第四十年”,把王位传给所罗门的安排有关(见代上26:31)。
利未人。23~26章讨论利未人和祭司的组织。本章概述了利未人的数量和职责。――《SDA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三2~5】本文概括了(23~26章)所记录给利未人分派职份的过程。大卫欲以建造圣殿为其毕生的工作,为了选担当基石作用的事奉圣殿之人,他将影响百姓生活的众首领,祭司和利未人召集在一处。在参加这次聚会的利未人中,按照摩西律法的计数法(民4:3,23,30),将要担当职份的利未人共有38000名。他们各按其能,分担守门、司法、行政、赞美等职务。今天,神的教会中有分担各样职务的人。每一个圣徒都只是蒙神呼召而执行自己的任务,并不存在地位的高低和贫富贵贱之别。因为,所有圣徒都是共同经营神之工作的属灵利未人(林前12:12~31;弗4:11~13)。――《圣经精读本》
2~6节是全体利未人的数目。大卫只数点了利未人,目的是安排圣殿的事奉、给利未人分出二十四个班次(6节),并不是出于人的骄傲(二十一8),所以蒙神悦纳。──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代上二十三3】「利未人从三十岁以外的都被数点,他们男丁的数目共有三万八千,」
“三十岁”。参看第24节和民数记四章3节的脚注。――《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根据《民数记》4章的规定,只可数点三十岁以上的利未人。后来为了增加人手,利未人服役的年龄提早到二十岁(二十三24,27;代下三十一17;拉三8)。――《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从三十岁以外的都被数点: 按照此律例,摩西时代所召集的人数是8580名,大卫时代则是38000名,增加了四倍以上。事实上,从三十岁起利未人就可以在会幕事奉,50岁停工退任(民4:3)。然而,只要满25岁,他们就可以在会幕辅佐事奉(民8:24),大卫时代则将这最低年龄限在20岁(24节)。之所以降低年龄标准,是因为比起艰难的旷野生活,会幕中的事奉日趋轻松,并且,也可以将日益加增的人口吸收到会幕的事奉中(26节)。尤其是,为了建造圣殿这一大工程,大卫时代须预备大量工人。――《圣经精读本》
按照律法,只可数点「三十岁以外」(3节)的利未人(民四23)。摩西时代是8,580人,大卫时代达到38,000人,人数大大增长。──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被数点。利未人在大卫统计军事人口的时候没有清点(代下21:6)。但现在为了对工作做全面的安排,需要对利未人进行统计。
三十岁。三十到五十岁的利未人“前来任职,在会幕里作抬物之工”(民4:47)。据民8:23~25,神规定“前来任职,办会幕的事”的人应该从二十五到五十岁。也许后者包括在圣所中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前者单指担任圣职的人。――《SDA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三3 又是数点人数?这次……】大卫这一次数点人数蒙神悦纳,而在21章之中所记载的那次却招耶和华惩罚,原因何在?因为这一次只数点利未人,就是被分别出来事奉神之人。这次数点是为了组织他们做圣殿的工作,不像上次,数点战士的数目是出于大卫的骄傲与自负。――《灵修版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三3~6】组织的简介:利未人可分为四组:
1 管理圣殿事务的(4);
2 士师和官长(4);
3 守门的(5)和
4 乐团(5)。――《串珠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三4】「其中有二万四千人管理耶和华殿的事;有六千人作官长和士师;」
利未人的职务并不只限于在圣殿敬拜神的祭司职份、赞美神的歌唱者职份,守护圣殿的守门者职份。进入大卫时代以来,利未人的地位急剧上升,作为国家统治机构的行政要因,他们散居各处,担当行政与宗教的诸般事务。他们的作用不再局限于宗教领域。而是扩张到国民生活的整个领域。官长: (代下24:11;拉7:25),意指公务员或考官。士师: 原意为“裁判”,意指审判官<王上21:12,13,圣经中的审判制度>。之所以将利未人分为二十四个班次,是为了井然有序地排列利未人自摩西以来所担当的职务。――《圣经精读本》
「士师」(4节)指审判官。──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 23:4~5说明了利未人的工作:「管理耶和华殿的事」、「作官长和士师」、「守门」、「用大卫所做的乐器颂赞耶和华」。――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26:29和代下19:8~10提到由利未人担任官长和士师。――《SDA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三5】「有四千人作守门的;又有四千人用大卫所作的乐器颂赞耶和华。」
“大卫所作的乐器”。过了许多年,人们还记得大卫所做的这件事(摩六5)。――《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乐器: (15:17~24,图表)。――《圣经精读本》
「大卫所做的乐器」(5节)在被掳回归以后仍在使用(尼十二36),让从来没有见过圣殿、也没有经历过大卫国度的本书最初读者体会深刻。──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守门的。他们是轮流值班的。
大卫所作的。大卫不仅能唱诗奏乐,还发明了一些乐器。后来以色列的历史提到那些“为自己制造乐器,如同大卫(所造)的”(摩6:5)。被掳回归以后,大卫发明的乐器仍在使用(尼12:36)。――《SDA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三6】「大卫将利未人革顺、哥辖、米拉利的子孙分了班次。」
6节在原文圣经分成两半,上半节是:「大卫将利未人分了班次」。――《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照着圣灵的启示(二十八11~19)安排了圣殿的事奉,这也是今天教会事奉的榜样:
o祭司「在耶和华面前烧香、事奉祂,奉祂的名祝福,直到永远」(13节;二十四1~19);
o利未人「管理耶和华殿的事」(4节;二十四20~31);
o利未人「作官长和士师」(4节;二十六29~32);
o利未人「作守门的」(5节;二十六1~28);
o利未人「用大卫所做的乐器颂赞耶和华」(5节;二十五1~31)。──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班次。6~23节列出利未人的班次。
革顺。参6:1。――《SDA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三6~23】将利未人分为24个班次: 大卫将利未人分为24个班次,下文的图表是以家族为单位排列的(班次数并不意味着顺序)。――《圣经精读本》
【代上二十三6~32】利未人的家谱:值得注意的有下面三点:
1 家谱内大部分名字在代上6章已有记载,但也有新加的名字,可能是来自别的资料;
2 如果把各代加起来,内中人数并不足以从革顺那一代数算至大卫的时代,故此「儿子」可能只是子孙的意思,「甲的儿子是乙」并不一定表明甲乙有父子的关系;
3 家谱所列的都是属第一类(管理圣殿事务)的利未人。――《串珠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三7】「革顺的子孙有拉但和示每。」
本节以下所载的名单为大卫时代利未支派各族领袖,依革顺、哥辖、米拉利三族的系统记述,与6章及24章的相似。――《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革顺的子孙有拉但和示每: 革顺血统的两个重要的家族的创始人是立尼和示每(出6:17民3:18)。本文的拉但与立尼并非同一人物,似乎是革顺的后裔。据推测,拉但家族在大卫时代似乎担当了重要的作用(Lange)。――《圣经精读本》
7~11节是大卫时代革顺族利未人的十个族长(24节)。──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拉但」:字义是「整理就序」。
●「示每」:字义是「著名的」。――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拉但还出现在代上26:21中,但在其他地方为立尼(出6:17;民3:18;代上6:17)。――《SDA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三8】「拉但的长子是耶歇,还有细坦和约珥,共三人。」
「拉但」:革顺的儿子是立尼(6:17);拉但可能是立尼子孙中较著名的一位。――《串珠圣经注释》
●「耶歇」:字义是「神活着」。
●「细坦」:字义是「橄榄」。
●「约珥」:字义是「耶和华是神」。――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拉但的子孙分为两组。一组三个儿子在这里。另一组三个儿子在第9节,被称为“示每的儿子”。第9节的示每被认为与第7节的示每不是一个人。因为第10节里的儿子似乎属于第7节的示每。――《SDA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三8~9】本节的示每与立尼(出6:17;民3:18)的弟兄示每同名,是拉但家族的旁系亲属。即拉但家族的族长共有6人。――《圣经精读本》
【代上二十三9】「示每的儿子是示罗密、哈薛、哈兰三人。这是拉但族的族长。」
「示每」:并非革顺的儿子(参7, 10)。――《串珠圣经注释》
希伯来语的「儿子」(9节)一词,可以指「亲生儿子」,也可以指「后裔」。──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第9节的「示每」是拉但的后裔,第10节的「示每」是「革顺的子孙」(7节)。──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示罗密」:字义是「和平的」。
●「哈薛」:字义是「神的显示」。
●「哈兰」:字义是「登山者」。――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二十三10】「示每的儿子是雅哈、细拿、耶乌施、比利亚,共四人。」
本节的示每是立尼的弟兄,革顺家族的放长(民3:18)。示每一系估计共有四个班次。耶乌施与比利亚的子孙并不多,所以在本书作者时代可能将两个班次减为一个班次。因此,在被掳归回之后,所谓24班次的行政组织实际上已被瓦解了。――《圣经精读本》
●「雅哈」:字义是「他要抢夺」。
●「细拿」:字义是「饱足的」。23:11作「细撒」。
●「耶乌施」:字义是「他急忙去协助」。
●「比利亚」:字义是「在邪恶里」。――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示每的儿子。可能属于第7节的示每,就是拉但的兄弟(见第8节注释)。
细拿。或“细撒”(第11节)。――《SDA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三11】「雅哈是长子,细撒是次子。但耶乌施和比利亚的子孙不多,所以算为一族。」
●「细撒」:字义是「丰富」。23:10作「细拿」。――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他们的子孙不多,所以算为一族。所以革顺家族中共有九家。拉但家族六家,示每家族三家。――《SDA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三12】「哥辖的儿子是暗兰、以斯哈、希伯伦、乌薛,共四人。」
12~20节是大卫时代的哥辖族利未人的九个族长(24节),不包括担任祭司的亚伦子孙(13节;二十四1~19)。──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暗兰」:字义是「高贵的人」。
●「以斯哈」:字义是「光亮的油」。
●「希伯伦」:字义是「联合」。与「希伯仑」同字。
●「乌薛」:字义是「神是我的力量」。――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列在第12~20节。――《SDA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三13】「暗兰的儿子是亚伦、摩西。亚伦和他的子孙分出来,好分别至圣的物,在耶和华面前烧香、侍奉他,奉他的名祝福,直到永远。」
●「分出来」:原文是「永远分别出来」。
●「好分别至圣的物」:「使至圣之物分别为圣」。此处的意义应该是把祭司当成是「至圣之物」,与其他人分别出来。――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亚伦和他的子孙分出来。这份名单没有列出担任以色列祭司的亚伦子孙,而是在代下24:1~19另外统计的。
分别至圣的物。亚伦的子孙在圣所中从事最神圣的工作,就是在耶和华面前烧香服侍。――《SDA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三14】「至于神人摩西,他的子孙,名字记在利未支派的册上。」
“神人”。即有神的任务在身的人。比较申命记三十三章1节、约书亚记十四章6节、诗篇第九十篇(标题)及提摩太前书六章11节。――《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在这对利未人的记录中值得注目的是,摩西虽伟大被称为“神人”(14节),但历代志作者论及其后裔时却与其它人毫无二样,他们并不具有什么特殊的权威或特权。倘若摩西祈求神祝福自己的后裔,神或许会应允。然而他没有为自己的后裔祈求什么。这是因为他是信心之人,他最先想到的是神的圣工,而不是世袭的权利。――《圣经精读本》
摩西被尊称为「神人」(14节),但他的后裔(14~17节)只是普通的利未人,并没有特殊的权威。摩西没有为自己的后裔祈求特权,因为他是「耶和华的仆人」(申三十四5),所关心的是神的百姓(民十一11~12),而不是自己的利益。但神却使他的「子孙甚多」(17节)。──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神人。这个荣誉称号还出现在申33:1;书14:6;代下30:16;拉3:2。也曾用来指大卫(代下8:14;尼12:24,36)。
利未支派。摩西的子孙列入普通的利未支派,而不是亚伦的子孙祭司中间。――《SDA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三14 神人是指甚么呢?神圣?抑或……】本节提到摩西并称他为“神人”。属于神的人无论男女,他们身上都反映出神的同在、形像与大能,这是对人多么意味深远的描述!――《灵修版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三15】「摩西的儿子是革舜和以利以谢。」
●「革舜」:字义是「异族人」。
●「以利以谢」:字义是「神是帮助」。――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二十三16】「革舜的长子是细布业;」
●「细布业」:字义是「神的俘虏」。24:2025:20用「书巴业」,是同一个人的不同拼法。――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二十三17】「以利以谢的儿子是利哈比雅。以利以谢没有别的儿子,但利哈比雅的子孙甚多。」
利哈比雅的子孙甚多: 对以色列百姓而言,子孙的众多直接与神的祝福相关(诗127:3~5)。作为对摩西事工的赏赐,神使他的后裔如此之多。与此相同,假若我们为主而抛弃一个,主必以十倍添满(诗81:10;腓4:19)。若有人作事像是给主作的,神必将“充充满满的恩典”加给他(西3:23,24)<来13:2,3,圣徒的事奉与赏赐>。――《圣经精读本》
●「利哈比雅」:字义是「耶和华已扩增」。――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二十三18】「以斯哈的长子是示罗密。」
●「以斯哈」:字义是「光亮的油」或「新油」。――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二十三19】「希伯伦的长子是耶利雅,次子是亚玛利亚,三子是雅哈悉,四子是耶加面。」
●「耶利雅」:字义是「耶和华所教导的」。
●「亚玛利亚」:字义是「耶和华说」或「耶和华已经应许」。
●「雅哈悉」:字义是「神看见」。
●「耶加面」:字义是「让这民兴起」。――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二十三20】「乌薛的长子是米迦,次子是耶西雅。」
●「米迦」:字义是「谁像神」。
●「耶西雅」:字义是「耶和华会借予」。与7:3「伊示雅」同字,但不同人。――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二十三21】「米拉利的儿子是抹利、母示;抹利的儿子是以利亚撒、基士。」
21~23节是大卫时代的米拉利族利未人的五个族长(24节)。──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抹利」:字义是「生病的」。
●「母示」:字义是「柔顺的」。
●「以利亚撒」:字义是「神已经帮助」。
●「基士」:字义是「弯曲的」。――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米拉利的子孙,见代下6:19,又见出6:19和民3:33。――《SDA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三22】「以利亚撒死了,没有儿子,只有女儿,他们本族基士的儿子娶了她们为妻。」
在旧约时代的以色列社会中,即便是有人无子去世,其家族亦能传宗接代<申25:5~10,为兄立嗣法>。本节中的以利亚撒去世时只有女儿而没有儿子,故其本族基士的儿子便娶了以利亚撒的女儿,为他立嗣。基士家族就是这样被吸收进入24个班次当中。――《圣经精读本》
以利亚撒的女儿嫁到了基士家,他的家族就与基士的家族被合并了。――《SDA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三23】「母示的儿子是末力、以得、耶利摩,共三人。」
●「末力」:字义是「生病的」。原文同「抹利」。
●「以得」:字义是「羊群」。
●「耶利摩」:字义是「他是至高者」。――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二十三24】「以上利未子孙作族长的,照着男丁的数目,从二十岁以外,都办耶和华殿的事务。」
大卫预计圣殿建成后,会需要更多的事奉人手,于是把事奉的年龄降至二十岁。――《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利未子孙作族长的: 从二十岁以外都办耶和华殿的事务(3节)。――《圣经精读本》
在旷野,利未人从二十五岁开始实习(民八24、25),三十岁开始事奉(民四3、23、30、35、43、47)。而圣殿建成以后,能容纳更多的人献祭,所以需要更多的利未人参与事奉,大卫把开始事奉的年龄降到二十岁(24、27节、代下三十一17)。可能二十至三十岁是实习期。──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以上利未子孙作族长的。这是对上述利未人名单的认定。
二十岁。据民4:3,23,30,35,43,47,有些利未人在三十岁开始服务。据民8:24,25,还有一些利未人在二十五岁开始服务。这里和代上23:27,以及代下31:17提到二十岁。征兵的年龄是二十岁(民1:3)。但没有说明利未人这时以何种方式服务。有人认为会有一段见习期。还有人认为是大卫把利未人的服务年龄段从三十岁降到二十岁。――《SDA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三24~32】利未人的主要职分: 如今,以色列人的数量变得极多。并且,礼拜的地点也移到耶路撒冷,比起在示罗和基遍的时候,有更多的人可以参加礼拜。如此一来,就需要更多的利未人来帮助增多的献祭之人。因此,大卫就把利未人的事奉年龄降低为20岁。关于利未人在圣殿里所担当的职份,请参照6:1~81的注释。――《圣经精读本》
【代上二十三25】「大卫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已经使他的百姓平安,他永远住在耶路撒冷。」
大卫在本节所祈愿的内容原是神欲赐给以色列人的(撒下7:10~16)。然而,因着他们的犯罪,耶路撒冷被毁坏,以色列人也沦为巴比伦的俘虏,此祈愿就未能成就。如今,神再一次预言他们将归回到耶路撒冷,以此证明自己的恩典。新约时代的圣徒所要永远居住的处所是新耶路撒冷,主再来时它必建立在新天新地之中(启21章)。――《圣经精读本》
耶路撒冷已经成为神的「安息之所」(诗一百三十二8),「祂永远住在耶路撒冷」(25节),不再迁移,所以「利未人不必再抬帐幕和其中所用的一切器皿了」(26节),他们的事奉形式改为「办耶和华殿的事务」(24节)。──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即不再打仗(代上22:9)。大卫执政的早期连年征战。但后来他征服了敌人,才得享平安。所罗门统治期间继续得享和平。――《SDA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三26】「利未人不必再抬帐幕和其中所用的一切器皿了。”」
在迦南征服期和旷野时代,要不停地移动会幕,故需要拆装会幕的工人。尤其是,搬运圣物需要许多利未人的事奉<书22:19,会幕的历史>。然而,耶路撒冷祭坛建成之后,移动会幕的就结束了(21:28;22:1)。神欲借着固定的礼拜,给以色列赐下极大的平安。――《圣经精读本》
圣殿造好后,就不必再抬圣幕及其用具了。――《SDA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三27】「照着大卫临终所吩咐的,利未人从二十岁以外的都被数点。」
27~32节是大卫对利未人事奉形式的改变。利未人过去在旷野「抬帐幕」(26节)的事奉已经结束,今后要协助祭司在圣所「办神殿的事务」(28节)。──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临终」:SH 3144,「最后」、「末后」。
●「利未人从二十岁以外的都被数点」:「这些是二十岁以上的利未人的数目」。――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大卫临终所吩咐的。有人认为“大卫临终所吩咐的,”是指大卫统治后期所写的一部历史著作。但这无法证实。
二十岁。参24节和代下31:17。有人认为大卫改变了年龄的限制以适应新的情况。――《SDA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三28】「他们的职任是服侍亚伦的子孙,在耶和华的殿和院子并屋中办事,洁净一切圣物,就是办神殿的事务,」
这里记的是安排给利未人的新职务,过去在旷野“抬帐幕”(26节)的工作已经完毕。――《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服事亚伦的子孙」(28节),原文是「作亚伦的子孙的手」,意思是做祭司的助手。这是神在西奈山安排给利未人的事奉(民三6、9)。──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服事」:SH 3027,「手」。意思就是帮助祭司做事,成为祭司的「手」。――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由于圣殿的设施不需要搬动,利未人就不必再从事这样的工作。他们今后要和祭司一起在永久的圣所中服务,只是地位低一些。――《SDA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三28~32】这部分叙述利未人协助祭司的方法。――《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代上二十三29】「并管理陈设饼、素祭的细面或无酵薄饼,或用盘烤,或用油调和的物,又管理各样的升斗尺度。」
无酵薄饼: 指没有发酵的饼,以色列百姓在逾越节吃无酵饼是为了纪念他们是靠着神权能而逃出了埃及的束缚。――《圣经精读本》
「各样的升斗尺度」(29节),指度量衡的标准,如「公道天平、公道法码、公道升斗、公道秤」(利十九36)。在人看,「升斗尺度」是琐屑的俗务,与属灵的事奉沾不上边。但神却关心「对准公平的法码,公平的升斗」(申二十五15),因为若没有公正的「升斗尺度」,「按数照例」(31节)的献祭和奉献就失去了意义;而公正的「升斗尺度」,才能表明人敬畏神、顺服神的心(申二十五13~16)。同样,信徒若只是在口头热心、爱主,却没有实际的「升斗尺度」来衡量,敬虔就会变成一堆空洞的属灵口号。──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他们要负责称献祭所用的细面,酒和油等。因为律法往往规定了其准确的数量或比例(出29:40;30:23,24;利6:20;23:13;民15:4~10)。――《SDA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三30】「每日早晚,站立称谢赞美耶和华,」
无疑指专门从事这项工作的4,000名利未人(第5节;参代上16:4)。――《SDA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三31】「又在安息日、月朔并节期,按数照例,将燔祭常常献给耶和华。」
【代上二十三32】「又看守会幕和圣所,并守耶和华吩咐他们弟兄亚伦子孙的,办耶和华殿的事。」
「会幕」(32节),指「在基遍的邱坛耶和华的帐幕」(十六39)。「圣所」(32节),指约柜的所在之处,圣殿建成之后就是圣殿。──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神不会改变,但环境会改变;事奉的原则不能改变,但形式可以改变。利未人事奉的原则,过去是服事亚伦(民十八2),现在还是「服事亚伦的子孙」;过去是照耶和华所吩咐的,现在还是「守耶和华吩咐他们弟兄亚伦子孙的」(32节)。但事奉的形式,过去是「办理帐幕的事」(民三7),现在变成「办耶和华殿的事」(32节);过去是「看守会幕」(民十八4),现在变成「看守会幕和圣所」(32节)。今天,信徒的事奉形式也不必墨守成规,但「山上样式」的事奉原则却不能偏离。我们的事奉若没有神话语的根据,难免形式随波逐流、原则体贴肉体;只有扎根在神话语里的事奉,才有可能形式与时俱进,原则永不改变,果效存到永�琚C──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 23:32的「会幕」应该是在基遍的会幕16:39。「圣所」应该是指约柜所在之处。
◎这一段中大卫重新安排了利未人的工作,让利未人真正可以成为「祭司的手」。我们是否也愿意、能够成为「教会领导者的手」。顺服领导,做一大堆看起来繁杂低贱却重要的服事?――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摩西曾说明祭司和利未人的职责(民18:1~7)。有关会幕的律法也适用于将来规模更大的圣殿。――《SDA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23, 24章)】
1 试把祭司的特别职务和非亚伦子孙之利未人的职务作一比较。利未人从前那部分的职务现在不用他们再担任呢?见23:26。原因何在?
2 为什么这一切苦心经营的组织在新约时代会废除呢?见来7:11~25。是什么取代了这一切?参来9:11~15;彼前2:4~5, 9;启1:6。
3 大卫在建造圣殿的事上,除了预备建筑材料,还做了什么?这对神的事工有何提示?
4 主持圣殿事工者的职任可分为那些方面?这些职务相当于今日教会那些事奉岗位?试检讨你教会中这些事奉工作,思想如何作出调整。
──《串珠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三章 23章之后的5章作者要交待甚么?】大卫虽然不能建造圣殿,却为圣殿多方准备,态度极其认真。他不但为圣殿预备了经费和材料,并且为行政工作以及敬拜聚会作了多方面的安排和设计。最初读历代志的人,是从被掳之地归回,重建被巴比伦军队毁灭的圣殿的人,这一段建造圣殿过程的史料对他们极其宝贵。以下的五章,说明行政组织对平稳有效的事奉是不可少的。――《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