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ia Todo Logo
圣经-注释
- 广告 -



约翰福音 21 - 免费段落圣经注释

约翰福音 21

约翰福音21章 彼得的恢复

A.神奇的捕鱼。

1. (1-3) 彼得和其他六个门徒回去打鱼。

这些事以后,耶稣在提比哩亚海边,又向门徒显现。他怎样显现记在下面。有西门彼得,和称为低土马的多马,并加利利的迦拿人拿但业,还有西庇太的两个儿子,又有两个门徒,都在一处。西门彼得对他们说,我打鱼去。他们说,我们也和你同去。他们就出去,上了船,那一夜并没有打着什么。

a.这些事以后· · · · · · 耶稣又向门徒显现。约翰又记录了复活的耶稣向门徒显现的情景。这事是在加利利地区提比哩亚海边。马太福音2816节也记载了复活的耶稣在加利利向门徒显现的情景。

b.西门彼得: 彼得又一次在门徒的名单上名列前茅。这一次,他和另外七个门徒一起在加利利海打鱼。

i. 又有两个门徒: “‘又有两个不知名的门徒,我认为这是有意为之。他们代表着匿名的、隐藏的、大批忠心的灵魂,他们的名字从未在人类的文件中公布过,他们的行为从未在人类的报告中报道过。祂向这些人显现,如同向别人显现一样。这又有两个代表了大多数圣徒。”(摩根)

c.我打鱼去: 有些人认为彼得去打鱼是错误的,这是对以前职业的妥协回归。另一些人认为彼得没有违背耶稣的命令,是智慧和实际的。最终,只有彼得内心的态度才能决定他是否是不听话才回去钓鱼的。

i. 重要的是要记得他们去加利利是因为耶稣告诉他们的(28:7,28:10)

ii. 亚当· 克拉克对他们的捕鱼事业作了最好的解释: “我们的主被钉十字架之前,祂和他的门徒暂时的日常需要似乎是由个人慈善所供应的: 路加福音8:3。很可能是现在十字架的丑闻使他们失去了这种生活的来源,门徒们并不完全知道该如何工作,就打算回到从前的打鱼工作中谋生; 所以那七个人,就是约翰福音21:2所说的,从提比哩亚海,就是加利利海起行。”(克拉克)

iii. 最好的情况是,这表明彼得和其他门徒不确定他们下一步该做什么。打鱼之旅清楚地揭示了门徒们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与他们从五旬节起确定的使命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莫里斯)

d.那一夜并没有打着什么: 他们整夜都在打鱼,一无所获。不管他们的动机是好是坏,那一夜并没有打着什么

i. 整整一夜,他们都在辛苦劳作,连一条鱼的影子也没有; 他们失去了信心; 他们疲倦、饥饿、绝望。!他们会低声说,这个湖变化很大; 里面曾经有好鱼。现在好像没有了”(莫里森)

ii. “一个人要想成为渔夫,就必须预料到失望; 他必须经常撒网,但除了杂草什么也捞不上来。基督的仆人必须预料到叫人失望; 他虽然凡事叫人失望,却不要厌烦行善,总要因信常常祷告、劳苦,盼望到末了必得着赏赐(司布真)

2. 4-6)耶稣指导他们的工作。

天将亮的时候,耶稣站在岸上。门徒却不知道是耶稣。耶稣就对他们说,小子,你们有吃的没有。他们回答说,没有。耶稣说,你们把网撒在船的右边,就必得着。他们便撒下网去,竟拉不上来了,因为鱼甚多。

a.耶稣站在岸上: 在约翰福音中,前三次复活后的显现都是出乎意料的。这次似乎也是出乎意料的; 门徒却不知道是耶稣

i. “这似乎表明了祂的突然出现。(道兹)

ii. 想想耶稣出现在他们的工作中真是太好了。祂对他们的一生都很感兴趣,而不仅仅是当他们参加宗教仪式的时候。那兴起来的救赎主、掌权的,在众人平生的事上,都显出祂的大能大力。”(摩根)

iii. 我们不知道为什么门徒们却不知道是耶稣也许他们一心想着自己的失败,或者因为他们无法透过湖面上的晨雾看清祂。(坦尼

b.小子,你们有吃的没有? 耶稣对门徒们说话的时候,用的是工人们彼此之间常用的问候语。然而,祂也让他们解释了一个不成功的打鱼之夜,叫他们回答没有

i. “应该是小伙子们’; 是对工作中的男性的常用称呼,Aristophanes, Clouds, 137, Frogs, 33(道兹)

ii. “祂说这话的时候,好像管家经过打鱼的人,招呼他们说,愿意买他们的鱼给家里人吃。”(特拉普)

c.你们把网撒在船的右边,就必得着:耶提出了奇怪的建没有任何逻辑上的理由说明为什么在晨光下打鱼会比在晚上打鱼好。没有理由说明为什么在船的一边打鱼会比在另一边好。这甚至不是对耶稣的信任的直接测试,因为他们直到打到的时候才知道是耶稣。这可能是对他们的一种能力的测试,他们能以小而不怀疑的方式找到神的指引——比如一个陌生人在岸边大声喊着打鱼的指示。

i. “我一直找不到任何证据表明加利利海的渔民通常使用船的哪一边,所以很难知道这是不是不寻常的。(莫里斯)

ii.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原则,我们永远不应该害怕改变我们的方法,只要它是在耶稣的方向上。

d.竟拉不上来了,因为鱼甚多门徒就照岸上那个人的话去做,结果出乎意料的成功了。这显示了在没有神的指引下工作和有神的指引下工作的区别。

i. “这段经历一定让门徒们想起许多个月前的一件类似的事,尽管当时网破了,船开始下沉(见路加福音5:1-11)”(塔斯克)

ii. “没有必要为左右两边寻找象征意义。区别不在于左右,而在于是否有神的指引。”(普卢默)

iii. “门徒们捕鱼,是他们在未来的宣教活动的一个比喻。但是,只有当他们跟随复活的主的指引时,这种活动连同牧养的结果,才会成功。”(布鲁斯)

iv. 我们有更大的理由期待神的祝福,因为祂指引我们的服事。耶稣从来没有吩咐这些门徒去钓鱼,但祂吩咐我们去传福音、造门徒。

v. “基督的同在, 祂若满有能力到我们中间来,就必为我们所作比我们所见过的更多的事,叫我们比看见成倍的鱼的使徒们还要震惊。基督只要愿意,鱼就会成群地游到网里来; 祂只要愿意,无数人的灵魂就会归于祂自己和祂的福音。(司布真)

vi. “这当然是个奇迹,但无论是渔夫,还是他的船、还是他的渔具,都没有被忽视; 他们都被使用和雇佣了。我们因此学到,在拯救灵魂的过程中,神是通过各种方式工作的; 只要目前的恩典还在,神就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拯救那些信的人。(司布真)

vii. “或许,他们若不是夜间打鱼,基督也不会叫他们在白日打到鱼。祂不常来祝福无所事事的人; 祂行事有权柄,但祂通常会祝福那些为祂付出最多的教会。(司布真)

3.7-8)门徒在岸上认出了耶稣。

耶稣所爱的那门徒对彼得说,是主。那时西门彼得赤着身子,一听见是主,就束上一件外衣,跳在海里。其余的门徒(离岸不远,约有二百肘,(古时以肘为尺,一肘约有今时尺半)就在小船上把那网鱼拉过来。

a.是主: 约翰比彼得先到坟墓(20:4),比彼得先认出耶稣复活了(20:8)。在这里,约翰也比彼得先认出了岸上那个陌生人的身份。约翰知道,任何这般奇妙的事情一定出自耶稣。

b.跳在海里: 约翰是第一个被认可的人,但彼得是第一个献身的人。他就穿上外衣,跳进水里,要尽快地到耶稣那里。对彼得来说,船走得太慢了,他不想让约翰再次成为第一个。也许——也许——彼得在想他可以从水上走到岸边。

i. “这里的可能性是,这个词的意思是身体通常被遮盖的部分暴露出来,所以彼得没有赤裸,而是脱了衣服去工作”(修订标准版,巴克莱)(莫里斯)

ii. “他当时正在划桨,穿尽可能少的衣服,可能只穿了个腰带或腰布,现在拿起他的πενδύτηs,渔民穿的一种衣服,他就束上带子,投进海里。(道兹)

iii. “他抬起头来,认出了祂,就把所有的思虑都抛到一边,穿上外衣,因为没有一个东方人会在他的上司面前脱光衣服,把衣服束在他身上,投进海里,因为他对神的爱是如此热切。(特伦奇)

c.把那网鱼拉过来其他的门徒跟在后面,努力地把装满鱼的网捞上来。

4.9-11) 耶稣邀请门徒们吃早餐。

他们上了岸,就看见那里有炭火,上面有鱼,又有饼。耶稣对他们说,把刚才打的鱼,拿几条来。西门彼得就去,(或作上船)把网拉到岸上,那网满了大鱼,共一百五十三条。鱼虽这样多,网却没有破。

a.就看见那里有炭火,上面有鱼,又有饼当门徒们上岸时——包括一个浑身湿透的彼得——他们注意到复活的耶稣仍然是一个卑微的仆人。祂不辞劳苦地为门徒们生火做饭。

b.把刚才打的鱼,拿几条来: 事情的顺序表明,在打到这么多鱼之前,耶稣已经为他们预备了食物。他们打到的鱼只是添加到了菜肴中。

i. 西门彼得就去,(或作上船)把网拉到岸上,那网满了大鱼一百五十三条鱼加上一个湿网可能重达三百磅,甚至更多。对鱼的确切数量的观察,以及网没有破的事实,既反映了目击者的记录,也反映了打鱼者的观点。(坦尼)

ii. “彼得单手把它拉上来,这是对他体力的一种默认。”(布鲁斯)

c.那网满了大鱼,共一百五十三条: 彼得主动一个人拉沉重的网。网却没有破,里面有153条鱼。几个世纪以来,有很多人试图解释为什么这个数字是153

•  一些释经者(如奥古斯丁)认为153是数字117的总和,所以这条鱼指向数字17——他认为这是十诫加在圣灵七倍恩赐上的数字。

•  有些人注意到153是“彼得”和“鱼”的希腊单词加起来的数值。

•  一些人注意到,在希伯来文字中,Simon Iona等于118 + 35,即153(道兹)

•  一些古代作家(如杰罗姆)认为世界上有153种不同类型的鱼,这些鱼代表了整个世界的丰收。

•  有些人(比如亚历山大的西里尔)认为100代表外邦人,50代表以色列人,3代表三位一体。

i. 事实上,我们唯一确定的是153代表网中鱼的数量。许多对数字的寓言式解释警告我们不要在圣经经文中创造隐藏的含义。

ii. “彼得每次钓到鱼都会数一数,而约翰,尽管是个渔夫,也永远不会忘记他打到的最多的鱼的数量。(道兹)

5. 12-14)门徒们和耶稣一起吃早餐。

耶稣说,你们来吃早饭。门徒中没有一个敢问他,你是谁?因为知道是主。耶稣就来拿饼和鱼给他们。耶稣从死里复活以后,向门徒显现,这是第三次。

a.耶稣说,你们来吃早饭。我们又因耶稣甚至是在祂复活时候的仆人本性,而感动。祂为门徒们准备了早餐,无疑是一顿美味的早餐。

i. 博易士对福音书中耶稣的许多邀请进行了反思。

来看(1:39)

来学习(11:28-29)

来休息(6:31)

来吃饭(21:12)

来继承(25:34-36)

b.门徒中没有一个敢问他,你是谁?因为知道是主这是另一个迹象,表明耶稣复活后的外貌有些不寻常。这可能是祂在十字架上所受的殴打的结果,祂的伤疤至少还有一些。

i. “之前他们没有想过要问祂: ‘你是谁? 但是现在他们觉得应该这样做,因为他们毕竟知道那是谁。”(布鲁斯)

ii. “表达问的动词有更深的含义:-质问或证明祂。”(阿尔福德)

iii. “门徒中没有一个敢问祂。ξετάσαι质疑的检查。他们各人都觉得是主,一种新的敬畏使他们不敢再问祂了。(道兹)

c.耶稣就来拿饼和鱼给他们。耶稣复活以后,常和门徒们一同吃饭。这是一幅亲密友好的团契的图画。

i. 拿饼和鱼给他们:“显然,祂的态度中有一种庄严而意味深长的东西,表明他们当把祂看作满足他们一切需要的那一位。(道兹)

ii. “我毫不怀疑,那天早上他们吃了饼和鱼,心里默默地感到屈辱。彼得眼中噙着泪水,望着那堆炭火,想起了他不认主时是怎样站在那里烤火的。多马站在那里,心想他竟然敢问这么清楚的事实的证据。所有的人都觉得,既然他们的行为如此恶劣,在神圣的祂面前,他们就会缩成一团。(司布真)

iii. 第三次: “这可能指他自己记录的第三次显现。”(塔斯克)

B.彼得在众人面前得恢复。

1. (15-16) 稣询问彼得的

他们吃完了早饭,耶稣对西门彼得说,约翰的儿子西门,(约翰马太十六章十七节称约拿)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彼得说,主阿,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对他说,你喂养我的小羊。耶稣第二次又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说,主阿,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牧养我的羊。

a.耶稣对西门彼得说:早饭以后,耶稣直接对彼得讲话,耶稣在彼得复活的那天已经单独与他会面(24:34,林前15:5)。我们只能好奇耶稣和彼得在第一次见面时谈了些什么。然而,耶稣在其他门徒面前恢复彼得的地位仍然是很重要的。

b.约拿的儿子西门: 耶稣称门徒中的首领为西门,而不是彼得。这也许是一个微妙的提醒,他并没有像石头一样坚定地立在耶稣面前。

i. “约翰使用全名西门彼得有一种庄严的气氛,然后他说耶稣使用的是扩展的形式,约拿的儿子西门。(莫里斯)

c.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耶稣让彼得把他对耶稣的爱和其他门徒对耶稣的爱作比较。在他三次否认耶稣之前,彼得声称他比其他门徒更爱耶稣(26:33)。耶稣想知道彼得是否仍然骄傲地估量他对耶稣的爱和忠心。

i. 有可能这些指的是鱼和渔夫的生活。有些人认为耶稣问彼得是否愿意再次放弃打鱼来跟随祂。然而,彼得先前声称的更大的爱表明耶稣指的是其他门徒,而不是鱼。

ii. 耶稣问彼得,不是为了要知道问题的答案。祂已经知道了。彼得也知道耶稣知道。问这些问题是为了让彼得自省。

d.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 · · · · · 你知道我爱你: 耶稣问这个问题,两次用的词都是agapas在圣经的用法中,这个词通常指的是一种全心付出、没有原因、无私的。彼得用philio这个词来回答耶稣。在圣经中,这个词有时代表着一种相互的爱、一种友好的感情。有些翻译把彼得的回答表达为: “我是你的朋友。

i. 一些释经者没有看到在这段经文中的两个不同的古希腊单词agapeophileo之间的显著区别。大多数人认为彼得现在在他的献身宣言中更加保守。耶稣两次问彼得这个问题,用同一个古希腊词表达,彼得两次回答,用不同的词表达,这当然有一定的意义。

ii. “他只是说,他的心是向基督敞开的,因此,基督知道他爱祂,用他这个罪人所能尽的最大的爱来爱祂。”(博易士)

iii. “我们中间有传福音的人,把满满一网拉到岸上来。很多大鱼。他们是又伟大又成功的工人,但这并不妨碍主鉴察他们的心的需要。祂吩咐他们暂时收网,与祂交通。(司布真)

e.你喂养我的小羊……牧养我的羊:耶稣问了、彼得答了之后,耶稣两次教导彼得要如何对待神的子民。意思是彼得可以通过喂养耶稣的小羊和牧养耶稣的群来表明他对耶稣的爱。耶稣强调他们是祂的羊,不是彼得的。

i. 喂养我的小羊:这里使用的动词有更广泛的含义。它是行使牧羊人的职责,而不是简单的喂养(莫里斯)

ii. 牧养我的羊通过这句话,祂似乎在说,仅仅将生命的粮供给耶和华的会众是不够的,他还要牧养羊群,使羊被人牧养,有人看守,有人管理,有人引导,等等。彼得似乎完全明白主的意思,知道这不仅是给他和其他门徒的指示,也是给后继的基督徒的指示。”(克拉克)

2. 17)耶稣第三次问彼得: 你爱我吗?

第三次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因为耶稣第三次对他说,你爱我吗?就忧愁,对耶稣说,主阿,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喂养我的羊。

a.第三次对他说: 耶稣在其他门徒面前问彼得的前两个问题不足以完成耶稣想要在彼得生命中做的事。耶稣第三次问他。

b.彼得因为耶稣第三次对他说,你爱我吗?就忧愁: “彼得明白第三次问这个问题的意义。这清楚地提醒了他之前三次的不认主。

i. “彼得三次不认他的主,现在基督给他一个机会,在某种程度上,用三次的认罪来弥补他的过失。”(克拉克)

c.你爱我吗:耶稣第三次稍微改变了祂的问题。祂问彼得,他是否真的有兄弟般的爱、对耶稣有朋友般的献身(phileis)

i. “彼得在他的前两个答案中使用了一个不那么高尚的词,这个词暗示他意识到自己的弱点,只是一种说服和个人的爱的深切感受。然后在第三个问题中,主采纳了彼得的答案,使他更明白这句话的意思。”(阿尔福德)

d.主阿,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你: 彼得确实相信他爱耶稣(philio这个词),但是他知道耶稣无所不知。彼得明白耶稣比他更了解自己。

i. 耶稣没有问彼得: “你难过吗?”或者你能保证再也不那样做吗?”耶稣挑战彼得去爱。

ii. “耶稣基督跟我们每一个人要的,主要不是顺服,不是悔改,不是许愿,不是行为,而是一颗心; 既然已经给出了心,那么其他的都将随之而来。(麦克拉伦)

e.你喂养我的羊: 耶稣在其他门徒面前使彼得重新勇敢地面对他的失败; 然后耶稣向彼得挑战,要他把目光放在前面的工作上。

3. (18-19) 稣对彼得生命的呼召。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耶稣说这话,是指着彼得要怎样死荣耀神。说了这话,就对他说,你跟从我吧。

a.实实在在地: 耶稣非常肯定地对彼得说了这结束语。祂将要讲的话必须被记住。

b.你年少的时候: 耶稣谈到彼得的过去,提醒他年轻的时候他没有太多的责任可以做更多的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这种年少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c.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 耶稣谈到彼得的未来,另一个人将他捆绑(把你束上),并把彼得带到一个他不想去的地方——一个伸出手,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地方。在死中,荣耀神

i. “他必被制伏,不再作自己行为的主宰。(莫里斯)

ii. 相信彼得能明白耶稣的意思,这一定让他打了个寒颤。彼得,你会死在十字架上。福音书作者约翰明白这一点,但他是在彼得死后很多年才写下这福音书的。

iii. 但这也给了彼得确据。在几个星期前的关键时刻,彼得为了救自己脱离十字架,三次不认耶稣。耶稣实实在在地告诉彼得,他会再一次面对十字架的挑战,他会拥抱十字架。耶稣答应彼得,他死的时候会完全忠于他的弥赛亚和主。

iv. “古代的作家说,在这大约34年之后,彼得被钉在十字架上; 他认为为基督死是一件荣耀的事,所以请求头朝下被钉在十字架上,他认为自己不配像他的主那样死去。优西比乌斯、普鲁登修斯、克里索斯托姆、奥古斯汀也是这样。”(克拉克)

v. “杰罗姆说:‘他在尼禄的统治下,头朝下、脚朝上、被钉在十字架上,因为他声称自己不配像他的主那样被钉在十字架上。’”(阿尔福德)

vi. 基督徒在死中可以荣耀神殉道士犹斯丁宣告,他看到基督徒在生活中充满虔诚、在死亡中充满耐心,他认为这就是他们不断宣称的真理,并用他们的鲜血封住了这真理。”(特拉普)

d.跟从我: 在这戏剧性的时刻,耶稣对彼得说了最后的话。多年前祂呼召彼得跟从祂(马太福音4:18-19)。彼得知道,若继续跟从耶稣,就必死在十字架上。彼得再一次被挑战跟从他的弥赛亚、夫子和主。

i. 耶稣把彼得与自己归为一类——为神而活,最终为荣耀神而牺牲。在之前的经文中(12:27-32;13:31) 类似的话被用来形容耶稣。跟从我是现在时态的祈使句,字面意思是继续跟从我(坦尼)

ii. “在这里使用现在时态可能有重要意义。继续跟从就是它的力量。彼得跟随过基督,但并不是一直跟随。在未来他必坚定地遵行主的道。(莫里斯)

4. 22-23翰怎么?

彼得转过来,看见耶稣所爱的那门徒跟着,就是在晚饭的时候,靠着耶稣胸膛,说,主阿,卖你的是谁?的那门徒。彼得看见他,就问耶稣说,主阿,这人将来如何?耶稣对他说,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你跟从我吧。于是这话传在弟兄中间,说那门徒不死。其实耶稣不是说他不死。乃是说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

a.主阿,这人将来如何?耶稣刚刚更新了对彼得的挑战:“跟从我”(约翰福音21:19)。彼得的第一反应不是告诉耶稣是,而是转过来看着另一个门徒,约翰。彼得对耶稣的个人挑战的第一反应是想知道耶稣对别人要做什么,从而转移话题。

i. 彼得代表我们大多数人。我们常常想知道甚至担心其他门徒在做什么,或者耶稣可能对他们有什么要求,就很容易偏离耶稣对个人的任何挑战。

ii. 约翰如何?“ 他独特的贡献将在以后出现。当他在异教的大都市以弗所定居下来之后,他会回忆起人们在未知的海洋上漂流,从模糊的宗教体验和抽象的思考到上帝在道成肉身的历史人物中自我启示的可靠和确定的港湾。(塔斯克)

iii. “保罗可以作基督的先锋,彼得可以作基督的牧人,但约翰可以作基督的见证。(巴克利)

b.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耶稣以另一个挑战回应彼得。虽然彼得注定要死在十字架上(21:18-19),耶稣想让彼得考虑他可能与约翰有完全不同的命运。彼得必须考虑耶稣对他的要求,因为知道耶稣可能对约翰或其他门徒有不同的要求。

i. “他指责彼得试图发现神对另一个人的旨意。”(摩根)

c.你跟从我吧: 这对彼得来说是一个有力而尖锐的挑战。不管耶稣如何对待约翰或其他门徒,彼得必须自己决定是否跟从耶稣。这对耶稣的每一个门徒都是一个挑战。

i. “在耶稣的命令中使用第二人称代词使这句话更加有强调意义:‘你必须跟从我(坦尼)

ii. “我得出的结论是,我首先要做的,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跟随我的主,而不是试图立刻纠正我主人所有的仆人; 我的弟兄阿,若你也得出这样的结论那是智慧的。(司布真)

d.于是这话传在弟兄中间,说那门徒不死耶稣对彼得的挑战在早期的弟兄中引起了谣言。谣言是耶稣说约翰直到耶稣回来才会死。约翰是最后一个幸存的门徒,他在被谋杀的过程中幸存了下来这一事实为这个谣言提供了力量。

i. 这说明了人们误解事物的频率和容易程度,以及弟兄误解的频率。

e.其实耶稣不是说他不死: 约翰在他的福音书中加上这个附录的一个原因是为了澄清耶稣所说的话,并纠正谣言。其实耶稣不是说约翰不死,而是简单地用这种可能性作为一个例子讲给彼得听。

i. “有传言说,主曾预言,祂所爱的门徒在祂回来的时候会依然活着,而福音传道者要让人完全明白,耶稣所说的这种可能性只是假设的。(塔斯克)

5. (24-25) 翰福音的尾。

为这些事作见证,并且记载这些事的,就是这门徒。我们也知道他的见证是真的。耶稣所行的事,还有许多,若是一一的都写出来,我想所写的书,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

a.为这些事作见证,并且记载这些事的,就是这门徒: 约翰在这里解释说,他就是先前几处提到的那位无名的门徒。约翰郑重地证明他所写的是真的。他的见证是真的

b.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 约翰记录了关于耶稣的真理,但他或任何人都不可能记录下关于耶稣的全部真理。耶稣所行的事还有许多,不可能把它们都记下来。

i. “他用这种令人愉快的夸张手法让我们看到,关于耶稣的事比我们所知道的要多得多。(莫里斯)

ii. 耶稣所行的事,还有许多:这包括祂在门徒中和今天的世界中不断的工作。约翰想到了一本书,这本书还在继续写着,书的卷数之多,世界无法容纳。



(c) 2021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 – ewm@enduringword.com
跟着我们: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