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ia Todo Logo
圣经-注释
- 广告 -



利未记 16 - 章短篇信息 - 章短篇信息

利未记 16

 

利未记第十六章短篇信息

 

目录:

利未记第十六章读经札记   王国显

利未记第十六章读经记录   蒋继书

要一年一次为他们赎罪    利十六34  (佚名)

论赎罪之节期    利十六   (佚名)

施与受的生命    利十六1112       吴德圣   

神仆生命的品德——献赎罪祭(谭志阳)

克苦己心全民赎罪(香港读经会)

 

 

利未记第十六章读经札记   王国显

 

我们要从十六章里去看一个非常有恩典,但又是非常严肃的事。十六章开始就回头说到亚伦两个儿子在会幕里给火烧死的事。亚伦两个儿子的死,我们已经提到了,人在神的面前不真实认识神的可畏,所以他们还是照着平常的习惯处理事情,没有按着神的吩咐来作神所要作的事,结果就是献上凡火,因此就活活的给烧死了。

 

现在神把亚伦两个儿子的死再提出来,没有定他们的罪,却是因着他们两个人所犯的过失,很严肃地提醒作祭司的人去认识自己,目的是要叫他们得保护,也让神在人中间要作的事不给打岔。所以亚伦的两个儿子进到耶和华面前死了以后,「耶和华晓谕摩西说」(1),注意这里是说「亚伦的两个儿子近到耶和华面前死了」(1)。神给他们有一个特别的资格来到神的面前,是其他的人没有的,只有亚伦和他的儿孙们可以有这个资格。这很容易在人愚昧的本性里就会发生一个错觉,我能到神面前去,别人不能去,我比人高一层,高一等了,我蒙神的恩宠比人高一等了。这样的一个错觉就让人在神面前没有守住自己的地位,所以他们喝醉了酒,还是要去烧香,胡里胡涂,只知道烧香,却没有注意到神要他们做的是什么。

 

刚过的主日,吴弟兄在圣布诺那边交通到见证与事奉的问题。亚伦两个儿子的死虽然不是很突出的一件事,但是也看见工作和见证的区别。神让他们烧香,他们就知道我要烧香,这个是工作。但是他们却没有想到,烧香这一件事是带着一个见证,最低限度在那里向人说,神是配得着敬拜的。既然神是该得着敬拜的,神就是可敬畏的;既然神是可敬畏的,人在神面前就不能乱来,他必须按着神心里所要的来显明神所要作的。我们留意到,圣灵在这里说到亚伦两个儿子的死,没有提到他们死在会幕那里,事实上他们是死在会幕那里。但圣灵作记录的时候就说,「他们进到耶和华面前死」,是死在耶和华的面前。所以这是非常的严肃的。

 

神体恤事奉的人

 

神体恤人,祂不愿意以后的祭司一个又一个的跟着行走这条路来死,所以神就非常明确地告诉祭司们,让他们懂得如何守住自己的地位,并且也认识他们自己的缺欠。由于这件事就带出好大好大的事件来,连作祭司的人都受这样多的限制,其他的人岂不是更受限制了吗?神也担心人因着这样的提醒而产生另外的一种误解,所以就引出赎罪日的那件事来。关于赎罪日,以前已经提过,但没有很严肃的提,现在就很详细又很严肃的提出来。所以在十六章里有两重的目的,一面是叫祭司得保护,另一面是让神的百姓知道,神在他们中间所显明的救赎的恩典。所以这里所记录的事是非常严肃的。

 

我们先来注意关乎祭司的这部份,这部份只是很简单地说几句话就完了。「要告诉你哥哥亚伦,不可随时进圣所的幔子内,到柜上的施恩座前,免得他死亡,因为我要从云中显现在施恩座上。」(2)在这里神说的话不多,里面的内容却是好几方面。第一件,祂告诉亚伦说,「你虽然是大祭司,在你服事的内容上,你是站在人与神的当中产生一个功用,把神和人连起来。但是你必须记得,你仍旧是人,仍旧是亚当的后裔,并不因为你作了大祭司而改变了你的性质。」这一点,我们看「出埃及记」造会幕时已经三番四次地提到了。神告诉亚伦说,「你进会幕的时候,必须要穿上圣衣。如果不穿上圣衣,你是不能进会幕的。」现在神更进一步说,「就算你穿上圣衣,你也不能随便进到圣所里的幔子内,不能到柜上的施恩座前。」

 

在这里我们看到神是明明向亚伦说出,「你不能忘记,你是亚当的后裔,不因为你服事神的职事而在神面前改变了地位。」这一点不仅是对亚伦说的,直到现在,对我们每一个在主的救恩里的人,仍然有一个提醒的作用。我们确实是蒙了恩典,我们现在的确是在基督里。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根源是在亚当里,我们还是带着亚当的一些残缺。虽然我们这些在基督里的人,在地位上已经很完全了,但是我们的实际却跟这个地位还配不上来,因此我们不能为自己有任何的夸耀。什么时候我们为自己有一点的夸耀,我们在神面前就要出事情。这是神对亚伦的第一个提醒,在这一个提醒里,我们也看见神心里的一个说不出来的感觉。

 

弟兄姊妹,你们记得,进到圣所里的幔子内,人进到那里作什么?是为了与神交通,是神作了这样的定规来让人和神恢复交通,神巴不得人与祂交通这件事没有受到间断。但是祂现在说,你不能随便进来,不是说你什么时候想来,你就可以来,不是说什么时候你觉得要,你就可以去。不能,这是神里面的感觉。我觉得神有点很无奈的情绪,神要作,可是在那时候不能作。

       

神要事奉的人认识自己

 

不仅是这一点,你还看见第二点,因为不仅是说到进到幔子内,也提及柜上的施恩座前。神设立施恩座,就是要向人施恩,神就是要向人倾倒祂的恩典。但是在这里你又看见,亚伦不能随时到施恩座前。这说出神心里的矛盾,「我很愿意向你们施恩,但是现在还不是时候。」弟兄姊妹,这是神在旧约的时候的感觉。如果我们能摸到神的感觉,我们实在觉得我们的神的心情是何等的无奈,我真不知道该用什么话来表达我们的神。如果完全从外面的事来看,神要作成一件事,祂能约束祂自己在不合宜的时间里不完成那件事。这在我们看来,好象又不可思议了。有什么事能叫神迟延祂所要作的事?如果按着神的能力来说,没有任何事情可以使祂迟延。但是按着神的自己,祂会约束祂自己,不在不合宜的时间作合宜的事。这是从外面来看。

 

若是从里面去看,你实在看见神的宝贝,也可以说是神的可爱。祂从来没有提高祂的要求,也从来没有降低祂的要求。祂摆出祂自己原来所定规的是什么,祂就不背乎祂自己。虽然在这个过程里叫祂心里有矛盾,祂绝不会要脱掉那个矛盾而升高或降低祂所定规的。我们又看到,不叫亚伦随时进到圣所里,乃是为了叫他免去死亡。为什么他随时进去的时候就会死亡?为什么神愿意与人交通,又不能在那个不合宜的时间交通﹖同样的,祂乐意向人施恩,也不在不合宜的时间来显明恩典。神在这里就说了,「因为我要在云中显现在施恩座上。」神自己要显现在施恩座上,也就是说神的荣耀是在施恩座上。弟兄姊妹也记得,施恩座是在两个基路伯的保护底下的,这两个基路伯保护神的施恩座是保护些什么呢?乃是保护神的荣耀。我们感谢赞美神,神的荣耀常常是与祂的恩典连在一起的,也就是说,祂没有因为要向人施恩而减少祂荣耀的显现。如果祂减少祂的荣耀而让恩典流出来,那些在亚当里的人虽然可以免去神的追讨,但是却不能达到神起初的目的,因为不能叫人给恢复到神原来的荣耀。

 

所以神当时禁止亚伦随时进会幕是有原因的,固然一面是提醒亚伦要认识自己,另一面也不叫神荣耀的定规因着人的愚昧而受打岔。现在神就说了,亚伦什么时候可以进圣所呢?我们先看29节,「每逢七月初十,你们要刻苦己心,无论是本地人,是寄居在你们中间的外人,甚么工都不可作,这要作你们永远的定例。因为在这日要为你们赎罪,使你们洁净。你们要在耶和华面前得以洁净,脱尽一切的罪愆。」在一年里有一日,就是七月初十日,这一天称为赎罪日,亚伦就可以在这一天进圣所里,在那里要处理一些事。所处理的事是有一个目的,表面上说来是赎罪,实际上乃是要叫神的子民脱尽一切的罪愆。这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所以整个十六章是说到赎罪日的内容,到二十三章的时候就说到神的节期。但在那里提到赎罪日就没有再提到什么了,很详尽的说到赎罪日是在十六章。

 

在这里我们就留意了,因着人不能随时进到神的面前,连亚伦都不能。这样,人在神面前还有没有前途?你说就是大祭司,他只能一年进去一次,人在神面前还有没有前途?感谢神,底下提到赎罪日的事,很肯定的叫人看见,有前途。我们看看怎么个有法,就是看神要作什么事叫人有前途。从第三节开始,读这一章要很细的读,不能粗枝大叶,稍微的粗枝大叶就读不到神要向我们说的了。

 

「亚伦进圣所要带一只公牛犊为赎罪祭,一只公绵羊为燔祭,要穿上细麻布圣内袍,把细麻布裤子穿在身上,腰束细麻布带子,头带细麻布冠冕,这都是圣服。他要用水洗身,然后穿戴。要从以色列会众取两只公山羊为赎罪祭,一只公绵羊为燔祭。」(35)弟兄姊妹们注意了,这里提到两类的祭物,第一类是为亚伦和他的家族的,就是一只公牛犊,一只公绵羊。另一类祭牲是为百姓的,有两只公山羊和一只公绵羊。很显然在这里把献祭的事情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为祭司本身的,第二个部份是为众百姓的。这也是我们读「希伯来书」的时候读到的,祭司必须先为自己的罪献祭,然后纔能为百姓献祭。那根据就在这里,这就是在赎罪日里所要作的事。

 

在人眼中卑微又蒙羞的基督

 

在这样分成两个阶段的献祭中,第一个阶段同样是神提醒亚伦和他的家族,他虽然蒙拣选,但他们依旧是亚当的后代。他们不能因为蒙拣选了,就不须要赎罪,他们仍然是在神眼中的一个罪人,所以他们仍然要先为自己献祭,然后他们才有资格为众百姓献祭。

 

现在我们来看,不知道弟兄姊妹们在你的领会里,大祭司献祭的时候他穿的是什么衣服?为什么我要问这个问题?因为我们晓得大祭司所穿的衣服是比祭司们多一件外袍,并且也多了一个冠冕。

 

当然在预表上来说是荣耀的基督,一点都没有错。但是因着大祭司的圣袍,我们常常会有一个错觉,大祭司献祭的时候,他是这样穿戴来作工的。在这里给我注意到,赎罪日的时候献祭是大祭司主持的,祭司不能在赎罪日献祭,只有大祭司来作的。既然是大祭司来作,如果在我们的错觉里,我们很容易说,大祭司穿上很威严,很荣耀,很美丽的圣袍来杀羊。

 

弟兄姊妹,如果我们有这个错觉,今天晚我们就要把它纠正过来。不错,我们的主是很荣耀的。但我们都知道,主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我们的主在人的眼中看来是蒙羞的。我们更往前去一点,不仅如此,就是我们的主降生到地上来的时候,祂也是卑微的。在人的眼中没办法看见主原来的荣耀,你只是看见一个卑微的婴孩卧在马槽里;只能看见一个蒙羞的人被挂在木头上。你绝对没有办法看见,钉在十字架上的主是多么的荣耀,一点也没有看到这种现象。但在赎罪日的大祭司身上,我们的神已经把这种现象启示出来了,我们的主不是在荣耀中被钉十字架,我们的主是在人的眼中蒙羞的光景底下被挂在木头上。虽然在人的眼中祂是蒙羞的,但是祂在神的眼中却是圣洁的,祂是圣洁没有瑕疵的神的羔羊。

 

现在我们来看,在赎罪日大祭司怎么去献祭。你先看他当时所穿的衣服,神不允许他穿上外袍,他只是穿上内袍,还束上腰带,连冠冕也拿下来,只是戴上祭司的裹头巾,这里说戴着细麻布的冠冕。他这样穿戴以前,他还要先洗一个澡。我们现在留意,为什么神把外袍给大祭司穿,但却不让他在赎罪日献祭时穿上外袍?这不是很明显给我们看见,是那一位隐藏了荣耀的主来显明神的救赎吗?神的荣耀,不是为着献祭的,神的荣耀乃是接受人的敬拜。所以我们的主完成救赎的大功的时候,祂是隐藏了祂的荣耀到极其完全的光景。

       

赎罪日的赎罪祭

 

我们留意到这一点,我们就来看献祭的过程。「亚伦要把赎罪祭的公牛奉上,为自己和本家赎罪。也要把两只公山羊安置在会幕门口耶和华面前,为那两只羊拈阄,一阄归与耶和华,一阄归与阿撒泻勒。亚伦要把那拈阄归与耶和华的羊,献为赎罪祭。但那拈阄归与阿撒泻勒的羊,要活着安置在耶和华面前,用以赎罪,打发人送到旷野去,归与阿撒泻勒。」(610)这是在献赎罪祭的部份所要处理的过程。

 

亚伦在献赎罪祭的时候,先是他自己为本家赎罪。同时,那两只为着百姓赎罪的公山羊也得安置在耶和华面前,就是在会幕的门口,为着两只羊来拈阄决定它们的用途。

 

那为亚伦自己赎罪的公牛我们不多看了。现在要看为百姓赎罪是要两只羊,这两只羊有不同的功用,一是献祭赎罪;另一只要送到阿撒泻勒那里,也是去赎罪。为什么为百姓的罪献祭要这样处理?平日的赎罪献祭没有这个安排,我们在「利未记」开头读赎罪祭的时候,也没有看见这个安排。现在问题就来了,以色列人当中天天都有献上赎罪祭,怎么在赎罪日的赎罪祭又多了一些花样?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神要这样作?平常所献的赎罪祭是不够能力吗?弟兄姊妹除非你不问这些问题,如果你要问这些问题,你就问到神的心里面去了。

 

我们都知道一般的赎罪祭是有赦罪的成份。但是我们读「希伯来书」的时候看到一件事,一般的赎罪祭牲所流的血,只是遮盖罪,却不是涂掉罪。这是一个预表来说明那公牛的血暂时遮盖这些人的罪,却不能永远除罪,「希伯来书」就是那么清楚地告诉我们。但是神却用着赎罪日的这一次赎罪,启示神救赎的实意。因为人要问:我们已经天天献赎罪祭了,为什么在赎罪日还要献一个特别的赎罪祭?如果我们注意赎罪日所献的赎罪祭,就知道原来赎罪日的赎罪祭,乃是神向人启示祂最完全的赦罪的目的。为什么刚才我们要先去念30节的那句话呢?「脱尽一切的罪愆,」平日你所献的赎罪祭,你犯了什么罪,你认罪,那些罪就得赦免。有些罪你犯了,但是你却不知道,所以那些罪还继续的存留,有多少这样的罪存留在那里,我们也许不知道。在赎罪日的那一天,那一个赎罪的果效,要把所有的罪愆全脱尽。

 

中文的那个「脱尽」真是有意思,你要脱尽,不仅要脱去已经存在的犯罪的行为,你也必须根除那犯罪的原因,这样才叫作脱尽,不然你还是脱得不够尽。我们的主降生以前,天使传讯的时候说,「她将耍生一个儿子,你要给祂起名叫耶稣,因祂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太一21)而不是从罪的生活里救出来,是从罪恶里救出来,就是从罪的权势里面救出来,从犯罪的根本的原因里救出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在这里,我们很清楚地看到,赎罪日的赎罪祭和平常一般的赎罪祭,有一个非常不同的内涵,所以这个赎罪祭也就有不同的过程。这里就借着两只公山羊表明这个事实,这是为众百姓的,当然也包括亚伦和整个祭司的家族在内,因为这是为整个以色列的。

 

死而复活的基督

 

这两只公山羊要用拈阄的方法来决定作什么用途。一只作赎罪祭牲烧在坛上;另一只要「归与阿撒舄勒」。「归与阿撒舄勒」是怎么一回事?这一只羊不烧在坛上,要把它放生,这样就完成了赎罪日当天的赎罪祭。什么叫作「阿撒舄勒」﹖「阿撒舄勒」按希伯来文有几个人的解说,第一个意思,就是走开的,所以那里说到是走开的羊。第二个意思乃是迁移,或是转移的意思。第三个意思,就是荒凉的地方。第四个,是一个假神的名字,有些人以为这就是表明撒但。

 

弟兄姊妹,有四个不同的意思,究竟阿撒舄勒是什么意思?如果你翻开那些解释圣经的书,绝大部份都说这个是撒但。但究竟是不是撒但呢?从道理上来说也好像是的,两只羊背负人的罪孽,一只烧在坛上归给神,一只就带着罪,把罪带回给撒但,人就完全地释放,在神那边没有追讨,在撒但那边也不能再有控告了。如果从表面上来看,好象是这样,我个人就不太接受这样的解说。我个人很明显的有这样的领会,这明明是说出那永远的赎罪祭。因为赎罪日的赎罪祭是预表基督所成就的永远的赎罪祭,祂只一次的献上自己就成了我们永远得救的根源。所以我们必须从这一个角度来看这个安排。

 

在神面前献赎罪祭是我们的主承担我们的罪,这点是很清楚。但问题就在「阿撒舄勒」,为什么要这样作?请弟兄姊妹特别留意这一点。先看15节,「等到为百姓赎罪的第一只羊杀了,」这里没有提杀羊的时候有没有按手,但是我们确实地知道,一定有按手,因为按手是联合。然后把第二只羊,就是那只活着的公山羊奉上的时候,「两手按在羊头上,承认以色列人诸般的罪愆、过犯,就是他们一切的罪愆,把这一切的罪都归在羊的头上。」(21)他们按手就是把以色列人全体和这只羊联合,那只羊就承当了以色列人的罪。

 

现在问题在什么地方?弟兄姊妹你看到两只羊,一只是死羊,这只死羊担当不担当以色列人的罪呢?担当了,因为它是赎罪祭。现在又另外献上一只活的羊,这只羊也是担当以色列人的罪,既然担当以色列人的罪,那为什么不杀这只羊呢?所以有些人以为这个罪归给撒但,还给它,你也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如果你看到这个是永远的赎罪祭,当然这仍然预表基督的所作。和一般的赎罪祭是有一点不一样。在这永远的赎罪祭里,你看见一只羊预表受死的基督;一只羊预表活的基督。正因为这活的基督,才显明祂担当人的罪,叫你无可怀疑。光是一位死了的基督不能担当人的罪,必须是一位死而复活的基督,祂纔能担当人的罪。

 

所以提到这永远的赎罪祭,神的安排就是非常明显的,两只公山羊,一只死了烧在坛上;一只活着带到阿撒泻勒,就是说出送到旷野,担当他们一切的罪孽。带到无人之地,就是说不再给纪念了,不再给看见了,不再显露出来了,人一切的罪孽都不再显露出来了。这是复活的基督所显明的功用。如果基督没有复活,基督的死和普通人的死没有两样,就没有救赎的果效。但是因为死而复活的基督,就显明基督的死使赎罪有真实的果效,不仅赎罪有果效,并且所赎的罪永远不被纪念了。所以先知书上说,神把我们的罪丢在后边,又说投在深海里了,两个意思都一样,神不再看在复活的基督里的人为罪人。这是赎罪日里所启示,所预表的永远赎罪祭的真实内容。

 

我们感谢神,因着亚伦两个儿子的愚昧,引出了神这样宝贝的启示,无论对亚伦和他的家族,或者是对以色列的百姓,都是一个完全的保护,也是一个彻底的拯救。虽然在旧约中这些都是预表,但是到了新约的时候,我们的主来了,这都成了事实。我们能了解旧约,特别是律法上的内容,再去读「希伯来书」的时候,就看见当中那些微妙的关键,看见神为人预备救赎的时候,神是如何的费心,又是如何忍耐等待。

 

我们实在不能不向祂低头敬拜,因为这一位神对我们是太宝贝了,太可爱了,也实在太吸住我们的心了。今天晚上不能把整个十六章再细的地方来交通,可是概略地把重点点了出来。弟兄姊妹们回去再念一遍十六章,我敢保证你的感觉一定不一样了,起码你从这些枯燥的字句上,可以碰到恩典的释放。赞美主!──王国显《在耶和华面前蒙悦纳──利未记读经札记》

 

 

永远的赎罪祭《二》(十六章)(王国显)

 

上次我们从「利未记」十六章里,稍微看到了赎罪日的一些预表,看到神让有职事的人,认识自己不过是人。神也借着献赎罪祭的时候,让人看见大祭司在祂无限的圣洁里来成就救赎的工作。我们敬拜赞美我们的主。因为祂向人赐恩的时候,祂并没有减少祂的荣耀。虽然祂隐藏祂的荣耀,大祭司没有穿上外袍,祂的荣耀没有因着这样的隐藏而减少。他们预备祭牲,有些是一般的祭牲,也有一对很特别的祭牲,我们也稍微的提到,那是两只公山羊,一只公山羊要被杀的,一只公山羊要给释放到阿撒舄勒。

 

我们感谢神,这确实叫我们看见,神在赎罪日所显明的恩典是何等的完备。一面是借着基督的死来结束人在神面前受咒诅的地位;一面借着复活的基督,把人领到神的面前,神完全忘记那些人所有的犯罪历史,也没有去寻找那些人犯罪的痕迹。因为赎罪,这一切都更新了。我们感谢赞美神。

       

再重申亚当后裔的地位

 

今晚我们从11节开始,就看到这些所预备的事物一样一样地去执行。首先亚伦要为自己和本家赎罪,宰了一头公牛,这一头公牛是为祭司的家族赎罪而献上的。献这一个赎罪祭的时候,有一些手续要办。第一件,当然就是杀那头牛;第二件,「用香炉从耶和华面前的坛上,盛满火炭,又拿一捧捣细的香料,都带入幔子内。在耶和华面前,把香放在火上,使香的烟云遮掩法柜上的施恩座,免得他死亡。」(12)这里很有意思,如果那头公牛的死是赎罪的,罪既没有了,那人进到神的面前还要死亡吗?在这里来看,还会死亡。

 

弟兄姊妹们,我们要记得,这里是旧约,旧约里每一样神所用作预表的事物,都不能很完整地表明神儿子的所是和所作。所以神要表达一个事实的时候,神要从很多方面来一点一点地说明。公牛的死,那是说出基督的死,那是解决人的罪,叫人的罪不再存留。但是有一个问题,罪可以不存留,但是罪人这一个的身份却没有改变,极其量只能带到一个地步,没有罪的罪人。你说没有罪怎么会成为罪人?这就带我们到「罗马书」第三章和第五章里去。第三章告诉我们,人是因着行为而成了罪人。

 

如果只有第三章,那么罪不存在了,罪人这个事实也不存在了。到第五章的时候,就说出了一件事,人所以成为罪人,不单是因为他自己有犯罪的行为,也因为他有一个犯罪的生命,是一个犯罪的生命叫他成为罪人。也可以这样说,这个犯罪的生命,就说出了罪人是在一个罪人的系统里,一代过一代,都是罪人。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一代过一代,当中的连接点乃是生命的传递,上一代犯罪的生命传给第二代,第二代犯罪的生命又传给第三代。所以我们读到「罗马书」第五章的时候,我们就看到,「因一人犯罪,众人都成了罪人。」一人很显然是指着亚当,他是第一个人,也是第一个罪人。因这一个人犯罪,众人都成了罪人。这是从生命的系统来指出人是罪人的身份。

 

现在在「利未记」十六章里,我们看到神怎么从两面来对付犯罪的生命和犯罪的行为。我们留意到,一般的赎罪祭,杀了祭牲,如果真要带进至圣所里去,那就把血带进去就是了,没有其他的东西要带进去。但在赎罪日的赎罪祭,不仅要带公牛的血,也要带香,而这些香,是用在坛上烧着的火炭,放在香炉里,把香也带进去,带到幔子内,在神的面前把香放在火里,让香焚烧,发出烟云,遮盖法柜上的施恩座。这样就引出一个结果,大祭司就死不了。如果没有这一个部份加上去,如果只是一般的赎罪祭,大祭司在赎罪日只按着一般的条例进到圣所里,那他就完了。

 

享用死而复活的基督所作

 

在赎罪日,神说,你不仅是要把公牛的血带进去,也要把香带进去。香带到里面就要焚烧,焚烧起来就要让烟云遮盖施恩座。如果我们不跟一般的赎罪祭条例比较,我们不会感觉这有什么特别,但是比较一下,就看出一些很特别的地方。在一般的赎罪祭的条例,就算最严重的罪,祭牲的血必须要带进幔子后,只是把血带进去就可以了。但在赎罪日就不行,你必须要把香也带进去。因为如果香不遮盖施恩座,大祭司就死在那里了。在平常的日子,只要有血弹在施恩座上,进去的人就安全了。

 

弟兄姊妹你就要说话了,平常那有人能进到施恩座前﹖他们只能进到幔子前,将血弹在幔子上。一点都不错,若是我们再看到这一点,我们就了解到赎罪日的那个程序实在是不简单。既然是不简单,我们就要看了,这样烧香是什么意思?「利未记」里的烧香,很自然会引起我们看「启示录」里的烧香。正因为我们要这样看,我们就看到烧香有很多的讲究。

 

先看「利未记」十六章的烧香,我们晓得,烧香的火不能是凡火。以前亚伦的两个儿子被烧死,就是因为用凡火来烧香,烧香的火不能用随便的火,必须要用祭坛上的火。祭坛上的火很重的是指着燔祭,当然也是带着赎罪祭,事实上燔祭除了它本身的主要的意思以外,也带着赎罪的功用在里面。所以神指定烧香的火必须是从祭坛上面去要,原因就在这里。神要借着烧香的火来表达两个事实,一个是赎罪的恩典,那是祭坛上的赎罪祭所显明的,同时也带着在神面前蒙悦纳的成份,这是燔祭所表明的。

 

我们现在就来看赎罪日所献的赎罪祭,不仅是停止了罪的问题,也必须要显明赦罪的恩典和神悦纳人这两个事实是非常有把握的。事实上,这两个事实没有把握,你根本不能进到神面前。如果我们用在新约的意思来说,我们在得救的事上没有把握,就是说神赦罪的恩典对我们还是一个问号,我们在神面前的地位还是非常不稳定,又好象是罪人;又好象不是,这样的人定规不能在神面前享用安息的。因此一个人能活在神面前,也能在神的荣耀的光中侍立,他必须要有赦罪和蒙悦纳的把握。赦罪是关乎那个人的身份;蒙悦纳是根据那人的地位,当然这些都是显在神面前的。

 

在神面前的身份和地位都是十分有把握的,这样,他在神面就可以活着进去,也活着出来。现在来看,这事的关键就是祭坛上的火所烧的香,当然香的本身就是基督自己,焚烧这些香,乃是使基督的所是的香气发出来。所以13节就说,「在耶和华面前把香放在火上,使香的烟云遮掩法柜上的施恩座。」我们看香的本身,就看到那是一位经过破碎的基督,我们看「出埃及记」的时候已经提到,所以就不再重复了。那香乃是指着那位经过最深破碎的基督,这样的一位基督,就是死而复活的基督死了,但是又活了。从进到死里,又从死里复活,这是最深的破碎。

 

我想弟兄姊妹们都能领会这件事,因为是生命的主,或者说是赐生命的主进入死亡,这两样是不能调和的。你是生命就不可能死亡,你活在生命中,你就不是死亡。但现在是这位作生命源的主,祂本身就是生命,但却接受死,这是非常不调和的,但是我们的主接受了,因此我们说这是最深的破碎。经过这样最深的破碎,就是经过死而复活,这一位基督所发散出来的香气,乃是最高的香气。这香气不仅是说出祂曾经胜过死亡,并且也说出祂曾经完全地失去了自己。祂从至高之处下到最卑微的地步,这实在是不简单。我们感谢主,祂有这样高的地位,却隐藏自己的荣耀,甚至完全地失去了祂自己的实际,这更发出生命的芬芳。是这样一位复活的基督,祂遮盖了施恩座就免去了死亡,因为一切都在生命里,活在生命里享用生命,因此死亡就再也没有地位了。

 

表明神儿子的香

 

看到了十六章的香,我们必须要认定,这香是直接地说到从死里复活的神的儿子自己,这一位基督所发出的香气,是完全叫死亡没有地位的。是不是所有的香都是基督呢?我们明白在圣经中有多处地方提到香。不是一般说烧香时候的香,乃是特别有意义要说出来的那些香。一处是在诗篇里,说出香就是人的祷告,「愿我的祷告如香陈列在你面前,又如献晚祭。」(诗一四一2)这是第一次提到有特别意义的香。这是在旧约。然后在「启示录」里又看到有两次提到香,一处在第五章;一处是在第八章,两个地方好象是指同一件事。当你细细去看的时候,并不是这样。第五章提到有香献到神的面前,「这香就是众圣徒的祷告」(启五8)这个祷告就是香了,这个香就是祷告了。

 

在第八章,你又发觉一件事,这香与众圣徒的祷告又分开了。究竟这香是众圣徒的祷告还是基督的本身,特别是死而复活的基督的本身。从利未记十六章来看,好象是基督自己,从启示录第五章来看,好象是众圣徒的祷告。但是看到启第八章三节,香和众圣徒又分开了。这里面有很微妙的事情,说到香,永远是死而复活的神的儿子,因为第一次提到香的时候就是指着基督。所以以后再提到香的时候也只能是基督。这是圣经一贯在文字上的用法。圣经里第一次出现的一些事物,它如果有属灵的意义的,那以后再碰到同样的事物,你也知道还是回到第一次出现的意义上。所以说到那香的时候,是指着复活的基督,是那一位显明生命的大能的基督。

 

但是启示录五章明明说,那香就是众圣徒的祷告,那众圣徒的祷告也成了香了。是不是这样呢?你可以说是,但也不完全是。原因是在第八章中,圣灵又把香和众圣徒的祷告分成了两件事。因此我们看第五章所提的香,就很容易领会了,那里所提到的众圣徒的祷告,乃是完全调在基督里的祷告,或者说是完全让基督调在他们的祷告里的祷告。这样我们就懂了,原来众圣徒的祷告是在基督里被带到神的面前。在那里要突出的乃是祷告,这些祷告所以能给带到神的面前,乃是因为它们与那位显明生命大能的基督完全调合在一起。

 

在新约里,我们对这事应该是很清楚的,因为当主还在地上的时候,跟门徒快要分离了,祂一再说出一件事,「我把我的名赐给你们,你们若奉我的名祷告,我父就应允。」或者说,「你们若奉我的名祷告,我就应允。」我们注意到这一件事,我们常常说,祷告是一个很容易学的功课,但是我们又说,祷告也是一个非常难学的功课。怎么又容易又难呢?容易,你知道向着神说话就是祷告;难,是你向神说话的时候,要说神要你说的话,这个就要很多的学习作基础才行了。这要有很多的对神的认识,与对神永远的旨意的领会很有关连。如果不明白这一些,圣灵在我们里面作工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反应到圣灵作工的高点。

 

我们感觉到圣灵给我们一点催促,但是没有办法领会到那催促是上到那个点,我们以为里面有个感动要祷告就祷告了,祷告为我预备在地上所需要的一切。这是祷告,但是这个不是像香一样的祷告,如香一样的祷告是把基督完全调在里面,在祷告里发表基督,在那里叫神喜悦,也叫神悦纳那祷告。你看到启示录第八章的时候,那香和众圣徒的祷告分开了,香是基督,众圣徒的祷告就是众圣徒的祷告。怎么又有这样的光景产生呢?留意那香和祷告升到神的面前所带出来的结果,我们就明白了。你看到,香就是众圣徒的祷告,那是敬拜的祷告,那是发表基督的祷告,那是高举神儿子的祷告,所以那祷告如同主自己一样给带到神的面前。

 

但是看到第八章,你说不对了,这些祷告所带出来的结果乃是神对地的追讨,刑罚,或者说是审判。因为那些祷告一升到神那里,那天使就把香炉里盛着的火炭倒在地上,地上就发生闪电,雷轰,地震,这是神的追讨,这是神的审判。所以有一些弟兄就说,这里说的众圣徒的祷告,说得严重一点是控告性的祷告。不过我想我们不要用「控告」那么严厉的字。为什么有些弟兄说这是一个控告的祷告呢?他们是说出敌基督在地上横行的时候,或者说敌基督的权势在地上横扫的时候,很多信徒都受很多的苦,他们在受苦里就把他们所忍受的在祷告里带到神的面前。所以这些带到神面前的祷告,一面是说出他们的忍受,另一方面说出践踏他们的人的所作。所以从那结果来看,一些弟兄就说那是一些控告的祷告,控告地,控告那些在地上敌挡神的人。神把历世历代以来的这些祷告都积存在一起,到了灾难的时候,就一古脑儿向地来追讨。因为是这样的一回事,所以那香与圣徒的祷告就分开了。因为那是对地的追讨,或者是对敌挡神的人的惩治,这个不是生命的彰显,这是神公义的显出。所以在公义显出的事上,这香就给分出来了。

 

我们读利未记十六章所记载的在神面前直接到至圣所烧的香,一年只有一次,不是每天早晚烧的香,香是同样的香,但是意义完全不相同的。因此我们必须在这一些事上有很清楚的看见,不然,我们越读越迷糊了。究竟这些香是基督还是众圣徒的祷告﹖如果我们粗枝大叶的读,就说都是一样。但是细细地读进去,就看到里面实在有很多的讲究。这香说得太多了。

 

赎罪日的弹血

 

我们现在来看,那赎罪祭的公牛的血带进里面去的动作,又跟一般的带进至圣所的弹血不一样,它要弹十四次,在施恩座的东边弹七次,在施恩座的前面弹七次,一共弹了十四次。比平常的弹血是多了七次。当然,平常就根本不能进到施恩座,平常只是弹在幔子上七次,现在要弹十四次。这一个动作,为什么要弹在东边﹖为什么要弹在施恩座的前面﹖弹在施恩座的前面是给基路伯看的,弹在施恩座的东边,东边不就是前面吗?应该是。但是有些弟兄说不是,因为有些弟兄说那个约柜摆的方位不是向着正面摆的,是是向着东面摆的。他们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只有这样摆,外殿纔能看见内殿的那两条杠。弟兄姊妹,不能根据这样就说约柜是倒过来向横面去摆的。如果不是这样横过来摆,那前面就是东边了,因为会幕的门口是向着东边的,约柜也是面对着东边的,既然血是弹在东边,怎么又弹在前面?前面不就是东边吗?

 

弟兄姊妹们,我们要特别留意这一点,弹在施恩座的东面,又在施恩座的前面弹血七次,看到不同的地方没有?弹在施恩座的东面是直接弹在施恩座上;在施恩座前面弹血的时候,就不是弹在施恩座上。弹在那里呢?这里没有交待,反正就是在施恩座前面弹血,也许有些飘到施恩座上,但大部份可能是散落在至圣所中或是在约柜的下面。很具体详细情形,我们今天没有把握,连犹太人现在都不懂,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了约柜快二千年了。所以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作。但肯定的一点是,弹血十四次。七次在施恩座上,七次在前面弹。这样作好了以后,祭司为自己献祭赎罪的事就作完了,麻烦不麻烦?难怪彼得说,律法上所有的事都是我们的祖宗跟我们担负不来的。律法的事的确是很麻烦,尤其是这件事情,一年才作一次。去年作了,今年再要作的时候,也许忘掉了应该怎么作,又要去找律法书,看看该怎么作。这只是解决祭司们自己的事,作完了祭司的部份,现在要为百姓来作了。

 

为百姓来作的很多事我们不必再提了,杀了公山羊,就把血带到幔子里,弹在施恩座的上面和前面,这样一作,为的是什么?为的是百姓的罪都要在那里完全得洁净。为什么要在至圣所里这样作呢?百姓犯罪不是在外面那些平常的献祭已经解决了吗?献一次祭就解决了罪的问题,那里还有罪留下来沾污施恩座呢?弟兄姊妹注意了,神在这里说了一些事,为什么要这样作呢?祂说,因为会幕是在他们沾污之中,(参16节下半)除了利未人,没有一个人可以进到会幕里,除了大祭司,没有一个人可以进到至圣所里,怎么会幕会给污染呢?没有别的原因,也不是人作了什么事,乃是会幕在人中间,人的污秽就污秽了会幕,所以施恩座那里就要这样的来洁净。

 

为人赎罪的大祭司

 

这给我们看到什么?这岂不是道成肉身的基督,祂到人中间来背负了人的罪孽。祂本身没有罪,但是祂确是承担了人的罪。祂在什么地方承担了人的罪呢?在人的中间。我们有时说,读神的话读到细处的时候,你知道在救赎的这一件事上,神已经在旧约的事上说得很细微了,也就是说到神在救赎的计划上,早就很完整的作了安排。还有一样,说到大祭司为百姓进到会幕里,在那里为百姓赎罪,注意这一句话,注意这一个事实,「他进圣所赎罪的时候,会幕里不可有人,直等到他为自己和本家,并以色列全会众,赎了罪出来。」(17)这里是说会幕,这里不是说至圣所,大祭司在会幕里为祭司的家族和百姓赎罪的时候,除他自己以外,一个人都不能留在会幕里。平常还有祭司可进到会幕里,还有利未人可以进到院子里,但是在大祭司献赎罪日的祭的时候,一个人都不准许在会幕里,利未人固然不能在会幕里,连祭司都不能在那里。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常常说,神所要作的事,只有神自己能作,这里就是这样告诉我们的。神要在这里显明祂要作什么事呢?给人赦罪的恩典;给人救赎的恩典。谁能把救赎的恩典给人呢?谁能为人造成赦罪的恩典呢?只有神的自己。说得具体一点,只有神的儿子自己。你没有办法再找到一个人,把祂挂在木头上,就叫我们的罪得赦免。你不能找到任何其他的事物可以解决我们在神面前是罪人的地位,只有基督自己。与主一同钉十字架的一共是三个人,但是只有当中的那一位主有这样赎罪的恩典流出,陪着我们的主钉十字架的那两个人都不能作成这样的事。

 

看到了这样的一件事,我们再读使徒行传,「除祂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因祂得救。」我们就明白了,原来这件事不是在主钉十字架以后才说明的,神老早在旧约的律法中已经说了,赎罪的事在进行的时候,会幕里只能有大祭司一个人,其他什么人都不可以在那里,包括穆罕默德也不能在那里。所以回教人说他们有救恩,这里给我们看到,他们没有。我从前有一本「可兰经」,「可兰经」的绝大部份是在摩西五经的内容再增加一点,也稍微改变一下。我本来想找出来看看他们的大祭司是不是只能一个人在里面。可是找不到了,所以我不敢说。但是无论如何我敢说,除主以外别无拯救,所以在回教里没有救恩。

 

天主教里也没有;东正教里也一样。虽然这些大体上都统称为基督教,但是在那两个体系里就没有救恩。因为在他们的中间,他们不是单单叫人看见基督,他们叫人看到许许多多与基督有关的人物,这些与基督有关的人物几乎和基督有同一地位。虽然东正教是没有偶像的,但是他们的教义还是不叫人单单的看见主。我们感谢神,律法已经给我们指出,救恩只能借着耶稣基督而有的,所以我们又能领会,「律法是借着摩西传的,恩典和真理是从耶稣基督来的。」一个是器皿,借着他来传出去;一个就是恩典和真理的本身,直接从祂里面出来。弟兄姊妹,不要以为一个「传」一个「来」两个字,只是用不同的文字来说出作同样的事。不是的,一个是间接的,一个是直接的,我们的主是直接的,因此在会幕里作赎罪的时候,只能有祂一个在里面。我们感谢神。

 

赎罪日的赎罪祭

 

作完了这一切,然后就是那只活的山羊,送到无人之地。这一点上次我们说过了,就不再提了。然后,赎罪祭作完了,这是赎罪日的赎罪祭,为祭司,为百姓都作过了。然后大祭司就出来了,他脱下衣服洗澡,再穿上衣服,作第二次献祭。

 

第二次献的是什么祭呢?燔祭。弟兄姊妹看,「把自己的燔祭和百姓的燔祭献上。」(24)我们感谢神。我们留意那次序,在赎罪日献祭的次序,先是赎罪祭,然后是燔祭,跟利未记启示五祭的次序刚好相反。启示的时候先是燔祭,然后是赎罪祭。在赎罪日里,先是赎罪祭,再是燔祭。很明确的,在启示里,神在恩典里先恢复人蒙悦纳的地位,当然也是因着赎罪恢复的,然后继续不断地显明救赎的恩典。在赎罪日里,次序反过来了,人必须先解决在神面前的地位,你必须是一个没有罪的人,纔能作其他的事。什么是其他的事呢?在神的面前寻找神的悦纳。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先是赎罪祭,后是燔祭。

 

当然,在这里也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每年的赎罪祭,让人借着在恩典上的更新,而更新他们讨主喜悦的心。我们感谢神。这些都作完了以后,神在条例上有一些嘱咐,祂说,「每逄七月初十日,你们要这样作。」(29)什么事情都放下,专一的来这里作赎罪的事。从这一日开始,你们在神面前的一切都更新过来了,一年一次。我们感谢神,这是赎罪日里的赎罪祭。在这一天里所献的赎罪祭的果效,跟平常所献的赎罪祭,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平常所献的,是因着你的罪行,你就要献。赎罪日所献的,不是因着你的罪行而献,乃是因着一个特别的意思,要澄清一个人在神面前的地位,一年只有一次。

 

虽然赎罪祭和赎愆祭当中的区别我们已经提过,一个是对付犯罪的生命;一个是对付犯罪的行为,但真正解决人在神面前犯罪的光景的赎罪祭是赎罪日的那一个。正如上一次我们特别提到,叫他们在神面前得以洁净,脱尽一切的罪愆(参30节末了)。赎罪日所带给我们的信息实在太宝贝了,向我们说出有这样一位宝贝的主。祂一直要担起我们的难处和重担,一面又为我们存留这大的恩典,叫我们被带到一个地步,成为圣洁没有瑕疵。我们实在要向祂低头敬拜!──王国显《在耶和华面前蒙悦纳──利未记读经札记》

 

 

利未记第十六章读经记录   蒋继书

 

亚伦的两个儿子,近到耶和华面前死了。原文近字是靠近,在十章一节中拿答亚比户献凡火的献字和这个近字是一个字,很可能拿答亚比户是近到神前或是进入了幔内的圣所,献凡火,于是有火从耶和华面前出来把他们烧灭。因此本章专一提及亚伦两个儿子的事,又要摩西告诉亚伦,不可随时进圣所的幔子内(就是至圣所),幔子是将圣所和至圣所隔开(出二十五22,神住在至圣所)至圣所有约柜和约柜上的盖(中文翻译成施恩座)神住在至圣所,并且从约柜盖上二基��伯之间向摩西说话。因此至圣所是神所在的地方,大祭司也只能一年进去(进幔)一次,而且没有不带着牛羊的血(来九67)。如果拿答亚比户进入幔内,没有带着赎罪牲的血,只是献凡火,那必然要被火烧灭。 2节,神告诉亚伦,不可随时(任何时候)进圣所的幔子内(自己想去就进去),到柜(约柜)的施恩座前,因为神要从云中显现在施恩座上.因此亚伦进到幔子内的至圣所,要带一只公牛犊为赎罪祭,一只公绵羊为燔祭. 4节,亚伦是大祭司,进入幔子内之先,要先洗身,再穿上圣服。洗身是洗去污秽,分别洁净和不洁净,穿上圣服,表示基督作我们的义。4节特别提到内袍,腰束细麻布带子表征谦卑束腰(彼前五5),头戴细麻布冠(不出头),细麻布表示义(启十九8),因为基督是我们的赎罪祭,又是我们的义,我们才能进到神前。 5节,要从以色列会众取两只公山羊为赎罪祭,一只公绵羊为燔祭。为两只公山羊拈合,一只归耶和华,在祭坛献为赎罪包。另一只归与阿撒泻勒,阿撒泻勒是希伯来文,由两个字组成,一个字是山羊,另一个字是离去。Aza+zel(离去+ 山羊),这只山羊背负以色列入的罪送到旷野,表示以色列人已与罪隔绝了(无人原文是隔绝)。如诗篇10312 东离西有多远,他叫我们的过犯,离我们也有多在旧约,以色列入献赎罪祭,赎罪祭的血只能遮罪,不能除罪,原文Kalphar是遮盖的意思(Tocover),意思是在神的眼中,血遮盖了罪,罪仍存在,不过神是看血,不看罪,因此为了以色列入良心的平安需要有另一只负罪羊,背负他们的罪远离他们,表示在以色列入的眼中,他们的罪已隔绝了,看不见了。在新约,主耶稣的血不是遮盖罪,主耶稣的血是洗净罪 (来一3),主耶稣的血也洗净我们的天良中的亏欠(1922),主耶稣的工作乃是为除掉罪(来九26,约壹5) ll节,亚伦首先要为他自己和他的家赎罪,赎罪祭公牛犊的血要带入幔内,用指头弹在施恩座的东面(东面就是前面),施恩座的前面就是幔子,也就是对着幔子弹血,然后又在施恩座的前面(面向施恩座)弹血七次(出四十22)但在弹血之先必拿香炉,从耶和华面前的坛上,盛满火炭,又拿一捧捣细的香料都带入幔内,把香放在火上,使香的烟云,遮掩法柜上的施恩座,免得他死亡,烧香代表基督为我们代祷,使我们蒙悦纳。作神和我们之间的中保。在这个地位上基督又是我们的赎罪祭,他的血满足了施恩座上神的要求,亚伦就不致死亡。 15节,随后他要宰那为百姓赎罪的公山羊,血也带入幔内,为以色列入诸般的污秽,是从外面沾染的和自己发出来(血漏) ,过犯(罪行)罪愆(罪性和罪行) ,在圣所赎罪。 17节,亚伦进圣所赎罪的时候,会幕里不可有人(示只有大祭司,才有在会幕里为自己和以色列入赎罪的职份,其他的人没有资格),表示基督的赎罪工作(在会幕)任何人均无份。 20节,亚伦为圣所和会幕并坛献完了赎罪祭。赎罪祭牲的血(公牛犊及公山羊),弹在圣所,表示在圣所赎罪,弹在幔子上(利四6)在会幕赎罪,把血弹在祭坛上七次,又把血抹在坛的四角周围,洁净坛。 21节,将另一只活山羊放在旷野。 23—24节,亚伦继续献自己的燔祭(一只公绵羊)和百姓的燔祭(另一只公绵羊),但在献祭之先,又要脱去细麻布衣服,在圣处洗身,再穿上衣服,再献燔祭。赎罪祭牲全部烧在营外(因它的血是带入圣所赎罪) 26节,放羊的人要洗衣服,用水洗身,然后进营,说明分别自己,免羊的罪沾染自己。 28节,在营外焚烧燔祭牲的人,要洗衣服,用水洗身,然后进营。 29节,七月初十是赎罪日。这是神新的规定,以色列入已经有逾越节(表示得),除酵节(表示要除去罪) ,两个节都是在正月份 (新的一年的开始)。现在因为以色列入得救后并不能除去罪,所以在下半年的开始就有了赎罪曰。刻苦己心,心原文是魂,刻苦是在思想感情意志上为罪忧伤(赛五十八3510) 36节,因为在这曰要为你们赎罪,使你们洁净,你们要在耶和华面前得以洁净,脱尽一切的罪.这日要守为安息日,作永远的定例。 32节,祭司承接亚伦为大祭司的,要献赎罪曰的祭。 33节,他要在至圣所和会幕与坛赎罪。 34节,这是一年一次为以色列入的赎罪(遮罪)按照利末记四章7节、18节,赎罪祭牲的血要抹在会幕内,耶和华面前香坛的四角上。表示会幕内的赎罪,香坛是表示基督的代求。本章18节,是亚伦为自己和本家并以色列全会,赎了罪出来在坛上的四角上抹上公牛犊及公山羊的血,也要用指头把血弹在坛上七次。洁净了坛,从坛上除掉以色列入诸般的污秽,使坛成圣。

──蒋继书《利未记读经札记》

 

 

要一年一次为他们赎罪(佚名)

 

    利十六:34

    本章讲论怎样守赎罪日;这是希伯来人最大的日子,亦是最重要的礼节。宗旨是要解决罪的问题。一切的节目,都是要给人最深刻的印象。罪人除了牺牲流血,不能进到神的面前。大祭司一年一次独自进到至圣所,没有不带着血为自己和百姓的过错献上的。但这些祭物,是叫人每年想起罪来;因为公牛和山羊的血,断不能除罪;独有基督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就在神的右边坐下了;从此等候他的仇敌,成了他的脚凳。因为他一次献祭,便叫那得以成圣的人永远完全。我们随时随地可以坦然无惧的进到施恩的宝座前,既然如此,应当比古时的犹太人,更虔敬,更要利用我们的机会。所以用新约的眼光读这一章,就看见全章都是讲基督耶稣。一:基督为我们成为罪亚伦两手按在羊头上,承认以色列人诸般的罪孽过犯,就是他们一切的罪愆。把这罪都归在羊的头上,借着所派之人的手送到旷野去,要把这羊放在旷野。这羊要担当他们的一切罪孽。(二十一节二十二节)羊就成为罪,连那放羊到旷野去的人,也成为不洁,须用水洗身。这就是保罗所说的:神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神的义。二:基督担当我们的罪,古时众百姓看见那公山羊,担负他们的罪愆走了,就觉得一身轻爽,大家欢喜快乐。照样,看哪:基督是神的羔羊,背负世人罪孽的。因为神说:他们的罪孽,我不再纪念。三:我们也必须如同亚伦,按手在羊的头上,承认自己的罪。在那赎罪的大日,诸事预备妥当周到,假若大祭司不按手在羊头上,就与羊没有发生关系;假若他不开口认罪,所预备的一切就都归无效。照样,我们必须与基督发生关系,必须自己在神面前承认罪恶,求神赦免,因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

 

 

论赎罪之节期(佚名)

 

利十六

利未记十六章。乃可以为全书最关紧要之章。又或以十六章与廿三章。为全书最关紧要之章也亦可。故在本书之一览表。而有特别显出此两章之要意也。

此赎罪之大节期。为以色列民年间七节中之最要者。以为一年最大之日期也。盖此一次祭司可藉祭牲之皿。入会幕幔内之至圣所。以代己及一国之民赎罪焉。

或先以此章书。分为数段。则更易于明白其中之教诲。

第一节至第五节0论亚伦当如何入幔内之至圣所。

第六节至第十节O论亚以祭品为己家献赎罪祭。

第十一至十九节O论亚伦以己及众人血入至圣所。

二十节至廿二节0论亚伦以生羊按手于首纵之于野。

二十三至廿八节O论亚伦献火焚祭及焚赎罪祭于外。

二十九至卅四节O论赎罪大节期永为以色列之定例。

试查本章之中。有十五次之多。言及赎罪之事。阅书者可试查有若干物为迹罪血所致。则另列之。又试可查本章第一节。再论亚伦之二子见击于主前。其如何使十章与本章接焉。此日为亚伦与以色列民最大之节期。因是为一年一次得全年之罪赦者。故本章第二节。命亚伦勿随时入圣所幔内。恐其死亡。因主必在云中显现于赎罪施恩座之约柜盖上云。但以色列全国得如此之恩宠。彼必先刻苦斋戎。悔改认罪也。

赎罪节期所行之诸礼。乃表明主耶稣为罪人钉死于十字架。故或祭司长亚伦所为或其所献各等祭品之礼。皆是预表我主耶稣。盖有时一事不足为表明主救赎之功夫。如山羊一不足。表明主任我侪之罪。故须要山羊二。即宰其一。纵其一。如是方可完全。今可以此预表之教诲。分数层略论之。

◎一、亚伦一年间独行此礼一次托宝血入至圣所。为以色列赎罪。可表主耶稣一次由天而降成人身。捐躯流血。为永远世世赎罪之祭也希伯来九章廿五节廿六节十章十节十二节十四节

⑨一、当其日以色列民。停止各等之工作。且行此诸礼。但此诸礼。惟独亚伦可能行之。不许别人扶助之。本章十七节此可表主耶稣赎罪之大工。独其一己可能担任。我侪无丝毫分量以助之。哥林多后书三章五节或天使。或别者?亦不能助之。先知乃论此事。其谓民曰尔衣甚红。尔服与践葡萄于压酒处无异。何欤。主曰。我独践葡萄于压酒处。万民中无人偕我。我震怒以贱踏之。施威以蹂躏之。其血溅于我衣。污染我服。又曰。我见无人辅助。无人扶持。甚为奇异。故自以臂施行拯救施威。自为扶持云。以赛亚六十三章二节至五节如是。我主钉于架上之事。即使其父掩面而不欢迎。皆因其任全世之罪于其身之故也。

◎一,亚伦脱其尊荣之圣友。出埃及记廿八章二节以衣寻常白细麻之衣。以行赎罪大节期之礼。本章四节斯可表主耶稣舍弃天上一切之荣耀。降卑于尘世而成人身。腓立比二章六节至八节其衣白衣者。可表彰主为人之圣洁也。希伯来七章廿六节

⑥一、亚伦必先为己献赎罪之祭。本章三节十一节盖亚伦乃属有罪之辈。故必须如是为之也。但主耶稣既为上主分身降临为人。乃完全无罪无疵。自然无容为己献赎罪之祭。

⑨一、亚伦所取而献者。无论或牡犊一。或牡绵羊一。本章三节或牡山羊二。本章五节或为赎罪祭。或为火焚祭。或为己。或为众民而献。此俱系表明我主耶稣为完全救赎之祭品也。其牡山羊二。本章五节乃取其年龄相当。其色泽相似。因表彰主一次捐躯之事。见宰之山羊。指主献己于天父。为圣洁之祭。见从于野之山羊。指主乃无罪者成为罪。而为世人任罪。而使之得救也。经非云主成为有罪之人。乃云无罪者成为罪。哥林多后书五章廿一节

  ◎一、亚伦为此。二山羊圈定之。其一名为归于主者。其二名为归于阿撒为勒者。归主之山羊既被宰。乃表主在架上流血时。为承天父之圣旨。而获天父之悦纳。故其血与香。乃置于火上。携入幔内之至圣所。洒在主前七次。如是方堪称为归主者。本章十二至十四节希伯来人书九章十四节云。主以己无瑕之身。献于上主云云。

    至放生纵于野之山羊。其预表如何。此事有甚多辩论。大约是指主耶稣既代罪人受死。则负人诸罪。携之于旷野。绝无归宿之处。直至永远亦不能再见之也。

     或问阿撤泻勒之意如何。答曰。圣经独此一次。方有此名。即有被逐远离之意。非为称山羊之名也。乃为称山羊所属之处。因执阄时。有一山羊为归于阿撒泻勒者。本章八至十节故或可以为此纵于旷野之山羊焉。但此与比归主之山羊相反。因其为恶魔之地也。是以主在架上。为我成为罪。以携我诸罪归于阴俯。而使之永远不能复返。此岂非为赐我等得知主耶稣被钉死之夜。所经历之苦。实有不可测度者乎。

    本章廿一节曰。亚伦以两手按于生牡山羊之首。认以色列人之过失愆尤罪戾。悉加于羊之首云云。论主如是负我侪之愆。圣经有数节可引证之。施水礼之约翰即旧约最末之先知。初见主耶稣曰观上主之羔。负世人之罪也。约翰一章廿九节以赛亚先知曰。主以我众之罪愆。任于其身。以赛亚五十三章六节又曰。主不念尔之愆尤。以赛亚四十三章廿五节又曰。主将我罪愆掷于主后。以赛亚卅八章十七节又曰。我涂抹尔之愆尤。如雾消散。涂抹尔之罪恶。如云灭没。以赛亚四十四章廿二节大卫曰。主除我愆尤。如国极离西极之远。诗篇一百零三篇十二节耶利米先知有曰。虽寻以色列之愆尤。亦无所有。因我必赦之。耶利米五十章廿节弥迦云。以民之诸罪。投诸深渊。弥迦七章十九节由此。可知见宰之羊。可表主十字架之功劳。见纵于旷野之羊。可表十字架之功效。赦罪之大福如是。

  ⑨一、亚伦献祭既毕。则脱其寻常之白衣。而复衣其尊荣之衣。本章廿三廿四节此事于宰羊纵羊之后。则可知乃明表彰主复活升天。再得其太初未创天地以前之荣耀。而为我侪祈祷也。约翰十七章五节

  ⑨一、亚伦最后所行之礼。乃献火茯祭。与赎罪山羊之脂。焚之于祭台上。此乃表明终日所行之诸礼。乃蒙主耶和华之悦纳。盖主耶稣捐躯于十字架上。固为我侪罪人得救之益矣。然与圣天父一方面而计。亦不可忽略主耶稣之献己为祭。而使天父之心。大得满足而喜悦者也。

   此赎罪大节期。虽然是表主为万民钉死于架上。然此节期。乃为以色列一国之节期。或至在下研究利未记廿三章时。论以色列年间之七节期。则可得知须待主再临时。而后以色列民方见此赎罪节期完全之应验也。当是时彼一国之人民。痛悔其弃主耶稣之大罪。而全国乃哭泣。甚为凄惨也。撒迦利亚十二章九节至十二节今曾研究至利未记十六章。即全书第一大段之终矣。试再研究本书之一览表。自可知其全书之分段如何。盖一至十六章。乃论如何可亲近于上主前。此一大段。我侪会研究其五祭品矣。本书一至七章其祭司之法。八至十章其洁与不洁之法。十一至十五章其赎罪之大节期。十六章至于第二大段。即十七章至末章。可于下课而研究之。

 

 

施与受的生命    吴德圣

 

利十六:1112;来九:1115

每年七月十日是神为以色列人所定的赎罪日。

一、赎罪日的意义:——自从亚伦之子擅自献祭受耶和华的刑罚降火焚灭之后,神晓喻摩西要一年一次由祭司亚伦代民赎罪,为何亚伦之子因献祭惨迈重罚?神欲其百姓知神为一至圣之神,欲人尊其为圣,以敬畏谦卑之心到祂面前。神在西乃山向摩西,百姓颁布律法时,亦命百姓不可随便接近西乃山,凡神降临之处皆为至圣之所,有罪之人本不配朝见神,惟有神赦免人之罪时:人才能迄立于神前。沙士比亚里,那杀死国王的麦可比眼看自己污染血渍的呼喊道:「倾碧海的水不能洗净它们,它们会使海水尽成赤色」,「洒尽阿拉伯的香水都不能除去其腥味」我们虽非凶手,然而我们到神面前时,岂非显露内心的污秽,心思的不洁,只能捶胸低言说:「神啊!开思可怜我这罪人」神因他的大爱仍然愿意收留罪人为他的百姓,让他们亲近祂,故持定一日为赎罪日,在此日由祭司代求,献祭来赎百姓的罪。

    二、赎罪的方法:——「赎罪日那天祭司身穿细麻布内袍、裤子、带子、冠冕,都是细麻布圣服,表示忏悔。但赎罪的主要部份乃在于代死的牛犊、绵羊。亚伦要带一只公牛犊为赎罪祭,一只公绵羊为燔祭进入圣所,还要从百姓取两只公山羊,一只公绵羊。公牛、公羊的血被带至施恩座前,弹血七次,为自己、自己的家、百姓和圣所赎罪。但有一只公山羊是活活地被迁至旷野,归于阿撒泻勒——为旷野之恶魔,这只公山羊被放野以前,亚伦要放手在其上,承认以色列人诸般的罪孽、过犯、罪愆。放这只羊是担当百姓的罪而被驱逐去属于魔鬼。这些都是预表耶稣基督

成为代赎之羔羊,舍身献命,希伯来书所说基督的血岂不更能洗净我们的心?因祂用自己的血,一次进入圣所,成了永远赎罪的事。(1115节)

    三、施与受的生命:——神所规定的赎罪方法中,有施与受的生命。施即奉献,受即接受赎罪必定要有生命的牺牲,血乃代表生命,牺牲的牛、羊成为代死的动物,献在坛上,但这生命的奉献,必要受神接受,救赎才能完成。动物的血,怎能洒在圣坛?一定是神愿意接受。神为我们预备了更完全的救赎即耶稣基督,祂成为我们中间的一个,与我们有过一样的生活、欢乐、忧愁;他把自己完全献上,把生命献给神,同为神所接受,圣殿的幔子裂为两半,证明神接受了祂的「施」献。如今我们与祂的关系如何?我们必须「受」他的生命,接受祂为我们的牺牲,然后我们边要献上我们自己的生命即因耶稣的宝血得洁净了的生命。当我俩接受圣餐时,我们喝祂的血,接受祂的生命,但不要忘记重新献上自己。

 

 

神仆生命的品德——献赎罪祭(谭志阳)

 

利未记第十六章

 

    本章记载了一个特定的日子——赎罪日。在这一天,祭司要为自己和众百姓献赎罪祭,就是为全民族赎罪。赎罪一词在希伯来文中是“遮盖”的意思。这一天,以色列全族都要承认他们的罪,大祭司要进入至圣所为他们赎罪。他们要献上祭物,宰杀牲畜,流它的血使百姓的罪被遮盖。

 

.赎罪的祭物——生命的救主1-19

 

1.祭司(1-10

    这一段记载的祭司是表示基督,我们生命的救主,或神的工人。

A.有条例: 1-2

亚伦的两个儿子近到耶和华面前死了。死了之后,耶和华晓谕摩西说:“要告诉你哥哥亚伦,不可随时进圣所的幔子内,到柜上的施恩座前,免得他死亡,因为我要从云中显现在施恩座上。

神要摩西吩咐亚伦:不可随时进至圣所,这就表示神的工人当按神对工人规矩而行,不可触犯,神是轻慢不得的(6:7)。在101-2节里拿答与亚比户就是一例,他们向神献凡火,就受到惩治而死。由此可见,神的工人不能凭血气作圣工。

B.有装备: 3-5

第一,为自己带祭牲。

亚伦进圣所,要带一只公牛犊为赎罪祭,一只公绵羊为燔祭。

神要祭司为自己带祭物,这表示神的工人当为工作付代价,正如保罗说:我为你们再受生产之苦,直到基督成形在你们心里(4:19)

第二,水洗身穿圣衣。

要穿上细麻布圣内袍,把细麻布裤子穿在身上,腰束细麻布带子,头戴细麻布冠冕;这都是圣服。他要用水洗身,然后穿戴。

神的工人是祭司的地位,当尽代祷之职(彼前2:9,5:16,藉祷告为帮助人向神认罪,神赦罪。故此也必须自己先有“水洗”与穿祭司的衣服——真道的栽培的圣事的托付(约15:1-4,帖前2:4)。

第三,要会众取祭物。

要从以色列会众取两只公山羊为赎罪祭,一只公绵羊为燔祭。

这是表示神的工人当有灵力带动会众罪祷告——献赎罪祭;并使会众的心灵归神——献燔祭。历来,神重用的工人都有灵力带领会众之奋兴会。例如:以斯拉(拉10:1);撒母耳(撒上19:20-21)等等。

C.有次序: 6-10

    这里先将赎罪之程序作一个简序:

第一,先为自己和本家赎罪。

亚伦要把赎罪祭的公牛奉上,为自己和本家赎罪。

这是表示赎罪之救恩是从内到外的(4:22,1:8,1:16)。因此,省察与自洁之工,也须从工人身上作起(提前1:15)

第二,后为以色列会众赎罪。

也要把两只公山羊安置在会幕门口、耶和华面前,为那两只羊拈阄:一阄归与耶和华,一阄归与阿撒泻勒。亚伦要把那拈阄归与耶和华的羊,献为赎罪祭;但那拈阄归与阿撒泻勒的羊,要活着安置在耶和华面前,用以赎罪,打发人送到旷野去,归与阿撒泻勒。

为以色列会众赎罪,要用两只公山羊。

一只献为赎罪祭——这里先提一下,在以后15节里有详论赎罪祭的实行,其要义乃表示基督是赎罪之羔羊(1:29,36)

一只送到旷野去——归与阿与撒写勒。“阿撒写勒”:是移去之意。表示赎罪的救恩把人的罪移去(103:12)

 

2.祭物  11-19

A.献公牛赎自己的罪: 11-14

第一,献牛。

亚伦要把赎罪祭的公牛牵来宰了,为自己和本家赎罪。

这里的牛即第三与第六节的公牛犊,献牛赎罪,乃表明主耶稣为我们降卑与至死的顺服(2:6-8),才使我们能得蒙赎罪。

第二,点香。

拿香炉,从耶和华面前的坛上盛满火炭;又拿一捧捣细的香料,都带入幔子内。在耶和华面前,把香放在火上,使香的烟云遮掩法柜上的施恩座,免得他死亡。

香的作法是捣得极细,正是表示基督受苦的功劳(30:34-36,8:4);赎罪点香,是表示我们得蒙救赎,乃凭基督的功劳(3:24-25,1:7)

第三,弹血。

也要取些公牛的血,用指头弹在施恩座的东面,又在施恩座的前面弹血七次。

赎罪时将血弹在施恩座上,乃是表示惟有基督的血才能满足神的公义与慈爱的要求,因而给我们赎罪称义(8:33-34)

B.献公羊赎会众的罪: 15-16

    随后他要宰那为百姓作赎罪祭的公山羊,把羊的血带入幔子内,弹在施恩座的上面和前面,好像弹公牛的血一样。他因以色列人诸般的污秽、过犯,就是他们一切的罪愆,当这样在圣所行赎罪之礼,并因会幕在他们污秽之中,也要照样而行。

第一,宰羊。

    这里所宰的羊即是5节上与9节那只公山羊,正表示主耶稣是为我们的罪被宰杀的羔羊(林前5:7,53:4-8)

第二,弹血。

    血是洗罪之源(9:22,1:7);又能免去神的忿怒,使人得以亲近(5:9,2:13);且能使百姓成圣(13:12)

第三,果效。

    因会众罪污影响了会幕,故为会众的赎罪要在圣所举行,得以洁净了整个会幕(包括祭坛)。今天,我们是属天的会众(3:20),需更美的祭物主耶稣为我们的罪,才得以洁净整个教会——天上的本物(9:23)

C.要弹血使祭坛成圣: 17-19

第一,圣所里不可有别人。

他进圣所赎罪的时候,会幕里不可有人,直等到他为自己和本家,并以色列全会众,赎了罪出来。

这是表示赎罪的大工惟有主耶稣独自担当,没有其他人可以承担的(4:12)

第二,出来在坛那里赎罪。

    借着牛羊的血赎罪(9:22),有两步手续:

第一步:向坛抹血四周。

他出来,要到耶和华面前的坛那里,在坛上行赎罪之礼,又要取些公牛的血和公山羊的血,抹在坛上四角的周围。

这是表示主耶稣的救恩普及各方(5:9,7:9)

第二步:向坛弹血七次。

也要用指头把血弹在坛上七次,洁净了坛,从坛上除掉以色列人诸般的污秽,使坛成圣。

“七次”是属灵的全数,表示主的宝血有完全的功效。耶稣基督的宝血能以赎罪,乃因是“无瑕无疵无玷污”的宝血(彼前1:19),也就是没有罪性,故能永远生效。

 

应用:作为神的工人,在为会众献祭(代祷认罪)之前,必须先为自己献罪,先让自己圣洁了,方能帮助别人圣洁,作众人的榜样。

经文: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作信徒的榜样。(提前4:12

 

.赎罪的公羊——生命的救赎20-28

    本段记载祭司要奉上两只公山羊为赎罪替罪羊,是重复第10节并作补充。

 

1.献羊  20-22

A.奉上: 20

亚伦为圣所和会幕并坛献完了赎罪祭,就要把那只活着的公山羊奉上。

公羊表示主耶稣为我们的罪奉上自己,走上十字架。

B.按手: 21

两手按在羊头上,承认以色列人诸般的罪孽、过犯,就是他们一切的罪愆,把这罪都归在羊的头上。

按手在羊头上,是表示羊代替了众人的罪,正是表明主耶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林后5:21)

C.送放: 21-22

借着所派之人的手,送到旷野去。要把这羊放在旷野,这羊要担当他们一切的罪孽,带到无人之地。

归罪于羊后,就把它送放到旷野去。这是表示主耶稣背走了众人的罪到旷野无人之地去,使罪离我们远远的(1:29,103:12)

 

2.赎罪  23-24

A.改换衣服: 23-24

亚伦要进会幕,把他进圣所时所穿的细麻布衣服脱下,放在那里;又要在圣处用水洗身,穿上衣服出来。

祭司完成了赎罪事工后,就下脱下细麻衣(祭司作工的衣服),换上他原来的礼服。这正是预表主耶稣完成了救恩事工之后,恢复了原有天上的荣耀(17:4-5)

B.奉献于神: 24

把自己的燔祭和百姓的燔祭献上,为自己和百姓赎罪。

赎罪祭献上了以后,祭司为自己为百姓又献上燔祭。这正预表主为我们从死里复活,奉献于(彼前2:5),叫我们得称为义(4:25)

 

3.焚烧  26-28

A.进营: 26,28

那放羊归与阿撒泻勒的人,要洗衣服,用水洗身,然后进营。

焚烧的人要洗衣服,用水洗身,然后进营。

    赎罪完工后,营已洁净。这放羊归与阿撒泻勒的人,与到营外焚烧祭牲的人进营,要洗衣洗身。因接触罪祭而在礼仪上不洁。这些配备参与赎罪工作的人或许是利未人,他们在工后的自洁,正可提示我们工人在工后的自洁与退修。

B.焚烧: 27

赎罪祭牲的脂油要在坛上焚烧。

作赎罪祭的公牛和公山羊的血,既带入圣所赎罪,这牛羊就要搬到营外,将皮、肉、粪用火焚烧。

第一,赎罪的脂油在坛上焚烧。 25

    赎罪的脂油在坛上焚烧,乃表示主以生命之精华作我们的赎价(10:45)

第二,赎罪的牛羊搬营外焚烧。27

这里的赎罪也为祭司,因此祭司不能享受祭肉(6:9),祭牲要全烧于营外。这正可预表主耶稣为我们的罪在城外受苦(13:11-12)

 

应用:为主焚烧是基督徒生命的口号,也是要如此执行,走上生命的祭坛,不为焚烧!

经文:要把全羊烧在坛上,是给耶和华献的燔祭,是献给耶和华为馨香的火祭。(29:18)

 

.赎罪的日子——生命的救恩29-34

    神对以色列人定下七月初十为赎罪日。本段圣经里记这个日子有四个特征:

 

1.这是百姓刻苦己心的节日 29

每逢七月初十日,你们要刻苦己心,无论是本地人,是寄居在你们中间的外人,什么工都不可作;这要作你们永远的定例。

神要将这日定为百姓刻苦己心的日子(23:27,32,29:7)。“刻苦己心”往往是附带禁食而言的(58:5);也是心灵痛悔之表现,意即在赎罪日要痛悔。正如大卫所说的:我要承认我的罪孽,我要因我的罪孽忧伤(38:18)

 

2.这是享受神前赎罪的节日  30-31

因在这日要为你们赎罪,使你们洁净,你们要在耶和华面前得以洁净,脱尽一切的罪愆。这日你们要守为圣安息日,要刻苦己心;这为永远的定例。

人所有的罪都是得罪(51:4,39:9)。能在神前得蒙赎罪真是万幸。故此我们当永远纪念基督赎罪之功劳。因为惟有主才能真正赎人的罪(10:1-4,14,18)

 

3.这是祭司为民办理的节日  32-33

那受膏接续他父亲承接圣职的祭司,要穿上细麻布的圣衣,行赎罪之礼。他要在至圣所和会幕与坛行赎罪之礼,并要为众祭司和会众的百姓赎罪。

这日是祭司为全会众行赎罪之之礼的日子,包括为“众祭司和会众的百姓赎罪”。这表明基督(大祭司)是全人类的救主,因他是祭物(10:5-7),又是祭司(8:1)。惟有他才能办理这重任(约一2:2,4:12)

 

4.这是定为一年一次的节日  34

这要作你们永远的定例,就是因以色列人一切的罪,要一年一次为他们赎罪。于是,亚伦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行了。

在恩典时代的角度看,这个日子应验于基督身上了,因此,我们不能高举某一个日子于基督之上(西2:16-17),当掌握属灵的原则:“守日的人是不主守的”(14:6)。另从精意的角度看,我们今天也当重视这“一年一次”之属灵的赎罪日——基督之救恩(林后6:2,55:6)

 

应用:基督徒当每天都要有一个亲近神的时刻,就是再忙碌也得一个礼拜要来到神面前参加主日崇拜,否则灵里面会产生枯萎软弱。你经常参加聚会吗?你注重神的日子吗?

经文:天地万物都造齐了。到第七日, 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 神赐福给第七日,定为圣日,因为在这日 神歇了他一切创造的工,就安息了。(2:1-3)

 

 

克苦己心全民赎罪(香港读经会)

 

祈祷:  恩主啊,赐我安静省察的时刻,好能发现我生命中需要你开恩赦罪的地方。

 

本章一方面跟进第十章的事件(1-2),同时也颁布一个赎罪日的定例:「每逢七月初十日,你们要刻苦己心,无论是本地人,是寄居在你们中间的外人,甚么工都不可做;这要作你们永远的定例。因在这日要为你们赎罪,使你们洁净。你们要在耶和华面前得以洁净,脱尽一切的罪愆。」(29-30)这个定例指出一个不容轻忽的事实:人人都有过,必须赎罪才可以跟圣洁的神相交。

七月初十的定例中,事奉的祭司和全体百姓都有当作的事:

1.事奉人员先为自己赎罪(1-14):亚伦作为事奉人员的领导,要在儿子死亡的事上记取教训,特别一年一度进入至圣所,为全体百姓行赎罪礼时更须加倍谨慎,要先为自己赎罪。在赎罪祭的程序中有两只公山羊,一只被杀流血归与耶和华,另一只活着放逐归与亚撒泻勒(8)。亚撒泻勒的字根有「除去」的意思,表示过犯离人而去,被带到旷野无人之地,以表示全然的隔绝。

2.为全体百姓赎罪(15-28):赎罪礼仪中的洁净项目,包括了整个圣所、会幕和燔祭坛(1620)。认罪礼仪中,用两手按在那只要被放逐的羊头上,表示把罪全归在羊身上,然后把代罪羊送到旷野去。2328节三次提到有分在赎罪祭中事奉的人,要洗身以及洗衣服,一点也不能苟且,务求与罪污全然隔绝。

旧约的赎罪日,应验在新约的耶稣基督身上,祂既是流血代罪的羔羊,同时也是那位进入至圣所的大祭司(参来1019-23)。

神定出一日为赎罪日,是要人拨出时间,放下工作,让心灵有空间去省察自己。人经常营营役役,充满许多思虑烦扰,往往疏忽自己的光景,不察觉生命中有许多地方已经藏污纳垢,得罪了神,也远离了神。请注意,赎罪日也是安息日,在这一天,安静下来,克苦己心,静思己过,对灵性肯定是有益的。试看看你现时生活中,能否定期放下工作,拨出时间,在神面前安静省察,领受基督耶稣为我们成就的赎罪恩典,以便生命得着洁净和更新呢?

 



跟着我们: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