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ia Todo Logo
線上聖經
- 廣告 -




希伯來書 11:7 - 當代譯本

7 因為信心,挪亞在上帝指示他未來要發生的事之後,就懷著敬畏的心建造方舟挽救全家。他藉著信心定了那個世代的罪,並承受了因信而來的義。

參見章節 複製


更多版本

新譯本

7 因著信,挪亞在還沒有看見的事上,得了 神的警告,就動了敬畏的心,做了一艘方舟,使他全家得救。藉著這信心,他就定了那世代的罪,自己也承受了那因信而來的義。

參見章節 複製

中文標準譯本

7 因著信,挪亞在那還看不見的事上得了神的指示,就動了敬畏的心,建造了一隻方舟,以至於他的家人獲救。藉著信,他定了世界的罪,自己也繼承了從信而來的義。

參見章節 複製

新標點和合本 上帝版

7 挪亞因着信,既蒙上帝指示他未見的事,動了敬畏的心,預備了一隻方舟,使他全家得救。因此就定了那世代的罪,自己也承受了那從信而來的義。

參見章節 複製

新標點和合本 神版

7 挪亞因着信,既蒙神指示他未見的事,動了敬畏的心,預備了一隻方舟,使他全家得救。因此就定了那世代的罪,自己也承受了那從信而來的義。

參見章節 複製

和合本修訂版

7 因著信,挪亞既蒙上帝指示他未見的事,動了敬畏的心,造了方舟,使他全家得救。藉此他定了那世代的罪,自己也承受了那從信而來的義。

參見章節 複製




希伯來書 11:7
41 交叉參考  

羅得聽了就去通知他女兒的未婚夫說:「趕快離開這地方!耶和華要毀滅這城了!」可是他們卻以為他是在開玩笑。


祂對挪亞說:「我決定消滅世人,因為他們使大地充滿暴行。我要把他們和大地一起毀滅。


挪亞就照著上帝的吩咐把事情都辦好了。


以下是有關挪亞的記載。 挪亞是個義人,在當時的世代是個純全無過的人,他與上帝同行。


地上的人類、飛禽走獸和爬蟲等一切活物都被毀滅了,只剩下挪亞和跟他同在方舟裡的。


凡耶和華所吩咐的,挪亞都照辦了。


「你與妻子、兒子和兒媳都要出方舟。


於是,婦人辭別以利沙,回去後把自己和兒子關在屋裡,兒子遞給她器皿,她就倒油。


你的罪惡只能傷害你的同類, 你的公義只能令世人受益。


明哲遇禍躲避, 愚人前去受害。


明哲遇禍躲避, 愚人前去受害。


即使挪亞、但以理和約伯三人在那裡,他們也只能因義行而自己得救。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縱然挪亞、但以理和約伯在那裡,我憑我的永恆起誓,他們也不能救自己的兒女,只能因義行而自己得救。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因為他聽見號聲,卻不接受警告,他的死是咎由自取。他若接受警告,就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他們在夢中得到指示,不可回希律那裡,便改道返回了家鄉。


「當你們看見但以理先知所說的『那帶來毀滅的可憎者』站立在聖地的時候(讀者須會意),


你們要記住,我已經預先告訴你們了。


洪水來臨之前的日子裡,人們吃吃喝喝,男婚女嫁,一直到挪亞進方舟那天;


約翰看見很多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也來受洗,就對他們說:「你們這些毒蛇的後代!誰指示你們逃避那將臨的烈怒呢?


「人子降臨時的情形將像挪亞的時代,


這福音顯明了上帝的義,這義始於信,終於信,正如聖經上說:「義人必靠信心而活。」


但是關於以信心為本的義,聖經上說:「不要心裡說,『誰要升到天上去呢?』意思是誰要把基督領下來,


人只要信耶穌基督,就可以被上帝稱為義人,沒有一個人例外。


他後來受割禮只不過是一個記號,表明他在受割禮前已經因信被稱為義人了。他因此成為一切未受割禮的信徒之父,使這些信徒也可以被算為義人。


上帝應許將世界賜給亞伯拉罕和他的子孫,不是因為亞伯拉罕遵行了律法,而是因為他因信被稱為義人。


這樣看來,我們該怎麼說呢?本來不追求義的外族人卻得到了義,就是因信而得的義。


但我們要靠著聖靈,憑信心熱切等候所盼望的義。


與祂聯合。我並非擁有源於律法的義,而是擁有信靠基督而得的義。這義從上帝而來,以信為基礎。


信心是對盼望的事有把握,對還沒看見的事很確定。


你們要謹慎,切勿拒絕對你們說話的上帝。因為以色列人違背了在地上警戒他們的人,尚且逃脫不了懲罰,何況我們違背從天上警戒我們的上帝呢?


基督在世為人的時候,曾經聲淚俱下地祈求能救祂脫離死亡的上帝。祂因為敬虔而蒙了應允。


這些祭司的事奉都是仿效和反映天上的事,正如摩西建聖幕的時候,上帝警告他說: 「你務要照著在山上指示你的樣式造各樣器具。」


就是從前在挪亞造方舟、上帝耐心等候人們悔改的時代中那些不肯信的人。當時進入方舟,從洪水中得救的人很少,只有八個人。


我是耶穌基督的奴僕和使徒西門·彼得,寫信給藉著我們的上帝和救主耶穌基督的義,與我們得到同樣寶貴信心的人。


上帝也沒有容忍遠古的世代,曾用洪水淹滅了世上不敬虔的惡人,只留下傳講公義的挪亞和他的七位家人。


後來,那個世界被水淹沒而毀滅了。


跟著我們: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