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上 INTRO1 - 和合本修訂版簡 介 《撒母耳記上、下》在希伯來聖經原是一卷書,希臘文譯本才分為上、下兩卷。《撒母耳記上》記述以色列從士師時代轉變到君主政體時代的歷史。以色列國政體的轉變,以三個人物為中心:最後一位士師撒母耳、以色列第一任國王掃羅和第二任國王大衛。大衛在作王以前的早期活動,跟撒母耳和掃羅的事蹟交織在一起。 本書的主題跟舊約其他歷史書相同,都強調對上帝忠誠和順服就必定成功,而違背上帝命令必定遭殃。這一點在上帝給以利的信息中清楚地指出:「因為尊重我的,我必尊重他;藐視我的,他必被輕視。」(2.30)撒母耳對掃羅也強調這一點:「聽命勝於獻祭。」(15.22)本書列出許多正、反兩方面的人物,以作鑒戒。與掃羅的「悖逆」、「頑梗」(15.23)相比,大衛是上帝親自揀選、合自己心意的人(13.14)。 本書敘述以色列人對建立王國一事的複雜情緒。上帝是以色列真正的君王,但為了滿足人民的願望,才為他們選立一位君王。事實上,國王和人民都在上帝的主權及審判之下(2.7—10);在上帝的律法下,所有人民,不分貧富貴賤,都獲得同等的待遇。 作 者 《撒母耳記上》沒有註明作者是誰。根據《歷代志上》29章29節,有人認為本書的前部分是由撒母耳寫的,後來由先知拿單和迦得的著作所補充。還有人認為本書的作者是大衛時代的人,但未能確定。 提 要 一.撒母耳作以色列的士師(1.1—7.17) 1.撒母耳的童年(1.1—2.11) 2.撒母耳在上帝的殿中(2.12—4.1上) 3.與非利士人爭戰(4.1下—7.2) 4.撒母耳領導以色列(7.3—17) 二.掃羅作王(8.1—15.35) 1.以色列人要求立王(8.1—22) 2.掃羅被膏作王(9.1—11.15) 3.撒母耳提醒百姓要敬畏和事奉上帝(12.1—25) 4.掃羅違背上帝而遭棄(13.1—15.35) 三.大衛和掃羅(16.1—31.13) 1.上帝揀選大衛(16.1—17.58) 2.掃羅對付大衛(18.1—19.17) 3.大衛逃亡(19.18—27.12) 4.掃羅和他兒子之死(28.1—3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