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ia Todo Logo
聖經-註釋

- 廣告 -



詩篇 99 - 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詩篇 99

 

詩篇第九十九篇拾穗

 

【詩九十九篇題註】

         這首歌頌神之王權的詩歌有三個段落:宣告神的威嚴(1~3),描述神的統治(45),以及聖潔之神給以色列的對待(6~9)。本詩篇考慮到神在舊約時代對以色列的統治,以及將來基督在千禧年的統治。―《詩篇雷氏研讀本》

         這是一首讚美神為錫安王的詩。詩人用了“耶和華”一名共七次,象徵神的圓美完全。全詩可分為兩部分,前半(1~5)讚美神為全地的王,施行公義;後半(6~9)讚美神為以色列王,是赦罪的神,秉公行義。――《啟導本詩篇註釋》

         這是一篇讚美耶和華為王的詩。――《串珠聖經註釋》

         神聖潔的王權。本詩頌贊神昔在、今在、永在的治理,按主題歸為感恩頌贊詩。詩中三次重複“本為聖”(359),以此強調神的聖潔。令人聯想在神榮耀寶座前,高喊“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讚美神的撒拉弗(61~3)。得里茲以此為據,稱這首詩為“撒拉弗在地上的回聲”。詩的結構如下:①將來要審判全地的聖潔之神(1~3);②現今施行公平、公義的聖潔之神(45);③過去應允百姓的聖潔之神(6~9)――《聖經精讀本》

         七十士譯本的標題是「大衛的詩」。──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本篇七次提到「耶和華」(125689x2)的名,三次宣告神「本為聖」(359),提醒我們敬拜的態度不可隨意、輕浮。──《聖經綜合解讀》

         從九十三到一百篇,是一組讚美耶和華作王的詩篇。九十三、九十四篇是稱頌神在全地作王;九十五、九十六篇是稱頌神超乎萬神之上;九十七、九十八篇是稱頌神在百姓心中掌權;九十九、一百篇是稱頌神的性情。──《聖經綜合解讀》

       序言——本詩歡慶耶和華的王權,呼籲全人類承認的偉大並崇,因本為聖。這首詩歌用不同的方式重複了詩9397篇的信息。這三篇的開頭都是“耶和華作王”。本詩和第93篇一樣,特別強調聖潔為神的主要品性和要求(見詩935;詩99359)。在本詩美妙的結構中有兩個較長的副歌(第一段和第三段的結尾稍有不同:在第59),三個較短的副歌(359),第三次出現時為擴大為“耶和華我們的神本為聖”。── SDA聖經注釋

 

【詩九十九1耶和華作王,萬民當戰抖。他坐在二基路伯上,地當動搖。

         “基路伯”。參看以西結書一章5節的腳註。―《詩篇雷氏研讀本》

         “坐在二基路伯之上”象徵神掌管萬有。參八十1注。――《啟導本詩篇註釋》

         基路伯是天使中等級最高的天使(關於天使的更多解釋,參9111註釋)――《靈修版聖經註釋》

         耶和華的治理基於公義,他的判斷洞察人心。所有人都當懷著恐懼戰兢的心順服他(212)。神的公義是其偉大的屬性,不僅保守人間世界,也井然有序地護理全宇宙(3825b)――《聖經精讀本》

    他的寶座是活物──絕不是宗教圖畫上沒有武器的可愛小天使,而是以西結所見大能的活物,其形像可代表全地受造之物;這個活的寶座是飛行戰車,因審判與救恩發出熊熊烈火。它的壯觀樣式,大衛在十八6~19曾描述到,以西結在第一個異象中亦提及(結一4以下;參十1以下)。──《丁道爾聖經註釋》

         當聖潔的神作王的時候,萬民都「當戰抖」(1):信徒因敬畏而「戰抖」,不信者因懼怕而「戰抖」,甚至連大自然也因「服在虛空之下」(羅八20)而「動搖」(1),沒有任何受造之物可以倚靠自己在神面前站立得住。──《聖經綜合解讀》

         「二基路伯」(1)指約櫃施恩座上的兩個天使(出二十五18)。神「坐在二基路伯上」(1)作王,表明祂樂意從施恩座上教導、赦免、施恩(出二十五22)──《聖經綜合解讀》

         「作王」:SH 4427,「成為國王」、「統治」。

         「基路伯」:

   a.繡於隔開聖所和至聖所的幔子。 2631~33

   b.安在約櫃上邊施恩座的兩頭。 2518~21

   c.所羅門聖殿裝飾的一部分,並刻於聖殿牆上。

王上 623~30代下 37

   d.舊約時代的認知,神乃坐於基路伯立侍兩旁的施恩座上垂聽人

禱告。 王下 1915 801991 3716

   e.神坐著基路伯飛行,藉著風的翅膀快飛。 1810

   f.猶太人的觀念上,基路伯也擔任神寶座的護衛。以諾書 717

         「動搖」:SH 5120,「搖動」。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耶和華作王。見詩9319610971

  萬民。直譯是,“各國”。

  戰抖。當耶和華顯示王權的時候,人類都在前面戰抖(見賽642)

  二基路伯上。見詩801

  動搖。參詩77181147── SDA聖經注釋

 

【詩九十九1 坐在二基路伯上】基路伯設置在約櫃的上方或兩旁,與之有密切關係。基路伯經常在古代藝術中出現,往往位於神明或君王寶座的左右。基路伯護衛寶座,櫃為腳凳,以及本節等經文,耶和華坐在基路伯之上為王的描述,都支持約櫃代表眼不能見之耶和華寶座的概念。埃及人在慶典時把神像放在輕便的小艇中遊行。按照當時的繪畫,這些小艇是大小與約櫃相仿的箱子,用杠搬運,並於其上或兩旁飾以充任守衛的活物。聖經的描述加上考古學家的發現(包括一些精緻的象牙製品,分別來自美索不達米亞的甯魯德、敘利亞的阿斯蘭塔什、以色列的撒瑪利亞),顯示基路伯是複合性的活物(兼具幾種生物的特色,如埃及的獅身人面獸),往往具有翅膀和四足動物的身體。──《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九十九1~5耶和華是全地的君王:耶和華崇高尊貴,坐在基路伯之上;萬民都當敬拜這位神聖莊嚴的大君王。――《串珠聖經註釋》

 

【詩九十九2耶和華在錫安為大,他超乎萬民之上。

         神對聖徒而言是偉大的存在,對不信者來說亦是如此。即使極力否認神的人,將來也必在神的寶座前,目睹神的威嚴與榮耀。 ――《聖經精讀本》

         「錫安」(2)就是耶路撒冷。基督在千年國度作王時,將以「錫安」為首都統治世界。──《聖經綜合解讀》

  在錫安為大。見詩4812注釋;參詩953

  萬民。直譯是“各國”,即各民族。以錫安為首都的神統治著各國。── SDA聖經注釋

 

【詩九十九2~3但祂在錫安作王,這個名字起初是指地上的城,最後則指所有愛祂之人組成的群體(來十二2223)。祂並非獨享高貴莊嚴。雖然祂大而可畏,但最主要是在錫安為大,祂在與祂立約的子民當中,祂的國度也從他們中間擴及全世界。

  聖字強調神與人的差距;不單指道德──純淨與污染之差,更是指本質──永存與受造之別。若說這個差距已有橋樑可通,即如上段對我們的保證,那麼這橋必是伸自彼端。祂本為聖!這句重複出現的話,禁止我們隨便輕浮。──《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九十九3他們當稱讚他大而可畏的名,他本為聖。

         “聖”。基本意思是:與通俗或不潔的東西分別出來。這��(也見於第59)是說神,指出神是完美無瑕和永恆的那一位,跟其它一切有天淵之別。―《詩篇雷氏研讀本》

         他本為聖:聖潔是神的第一性情,也是神要求百姓的最高倫理(帖前43)。被罪孽過犯玷污的人類,惟有從耶穌基督而來的救贖才能成聖(1210;彼後14)――《聖經精讀本》

  可畏的名。見詩1119;見詩511717注釋;參申2858

  (hu')。可以指“名”,代表耶和華的品性,也可以指“耶和華”。“他本為聖”與第59節所重複的副歌比較一致。兩種譯法沒有實質性的區別。聖潔是神的崇高品性之一。聖潔也是對神兒女的要求(見利192)。這裡第一次出現短副歌(見第59)── SDA聖經注釋

 

【詩九十九4王有能力,喜愛公平,堅立公正,在雅各中施行公平和公義。

         “雅各”指以色列民(創三十二28)――《啟導本詩篇註釋》

         「雅各」:神的百姓。

          這節可譯作「你是大有能力,又喜愛公平的君王;你建立公正,在雅各中施行公平和公義」。――《串珠聖經註釋》

         詩人稱神為王。神作王實行他公義的治理。信實的統治者,依靠公平正直施行統治。神以不變的公義治理萬物。 ――《聖經精讀本》

         「王有能力」:原文是「有能力的王」,是指「神」。──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本節第一個分句可能與前面的句子相連,可譯為“他聖潔而有能力,是喜愛公義的王”。王明顯就是耶和華(見第1)。神品格的主要特徵就是喜愛公義(見賽618)

  原文在最後一個分句前還有“你” ,強調天上的君王和地上國王的區別。── SDA聖經注釋

 

【詩九十九4~5在稱頌神的本質與恩惠之後,第4節的每一個詞彙都在讚美祂的正直。惟獨在祂裡面,聖潔與恩惠、能力與公平才能協調合一。──《丁道爾聖經註釋》

         「聖」(5)的意思就是「分別」,強調神與人的差距:在道德上是純淨與污染之別,本質上是永存與受造之別。「祂本為聖」(35),原文是「聖是祂」(英文ESVNASB譯本),意思是「祂神聖的,祂是與眾不同的,祂是與世人有別的」。因為這位「王有能力,喜愛公平,堅立公正」(4),權力和正義只有在神作王的時候才能真正結合在一起。──《聖經綜合解讀》

         「雅各」(4)指神的百姓、以色列人。不認識神的人常常質問神:為什麼允許罪惡在地上氾濫?但聖靈卻借著歷史啟示:全能的神已經「在雅各中施行公平和公義」(4)。因此,經歷過神的人不會「葉公好龍」地質問,而是「在祂腳凳前下拜」(5);因為我們知道,若沒有神的憐恤,沒有人能經得住「公平和公義」的審判!──《聖經綜合解讀》

 

【詩九十九5你們當尊崇耶和華我們的神,在他腳凳前下拜。他本為聖。

         向耶和華“下拜”,因為祂是聖潔的,也因為祂垂聽禱告(6~9)。“腳凳”。放置約櫃的聖所(代上二八2;節),是大君王(4~6),也是統治者(7~9)。―《詩篇雷氏研讀本》

         “腳”:神寶座前的腳凳(看代下九18)。神坐在天上的寶座上,地上的寶座錫安山是祂的腳凳(9)――《啟導本詩篇註釋》

         「腳凳」:可指聖殿裡面的約櫃(代上282),或指聖殿(6013),或指錫安山(21; 參本篇9)――《串珠聖經註釋》

         在他腳凳前:指謙卑的敬拜態度,這亦指約櫃所在的聖殿(代上282)――《聖經精讀本》

         神的「腳凳」(5),可以指約櫃(一百三十二7)、聖殿(代上二十八2)或錫安山(哀二1)──《聖經綜合解讀》

         「他本為聖」:SH 6918+SH 1931,「他是神聖的」,「他是與眾不同的」,「他是與眾人有別的」。

         995說明應該敬拜神的理由:「他是與世人不同的(神聖的)」。──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當尊崇。見詩301;詩343。本節第一次出現長副歌(見本詩序言,另見第9)

  他本為聖。第二次出現短副歌(見第3節注釋)。“他”的原文也可指神的腳凳。在烏加列語宗教文獻中,神的腳凳是神裝備的重要部分。── SDA聖經注釋

 

【詩九十九5 在他腳凳前下拜】第一,約櫃必須視為神看不見之寶座的腳凳(見:出二十五10~22的注釋)。第二,腳凳必須視為寶座整體的一部分,代表最接近王的事物。第三,腳凳的象喻有極為深長的意味,因為它代表王使仇敵服在他之下(見:詩一一○1的注釋)。最後,在腳凳前下拜是表達崇敬的方法之一,與俯伏在神或王的腳前相同。撒縵以色三世的黑石碑描繪以色列王耶戶在亞述王面前以嘴親地。在《埃努瑪埃利什》史詩中,瑪爾杜克敉平叛亂,自顯為眾神之首後,諸神集會親吻其足。這是向王和神表示臣服的常見動作。握住腳部是自貶和懇求的姿勢,各種各樣的亞喀得文學都提到過它。逃亡或作出懇求的人握住王腳,來表示臣服或投降,並且提出請求。──《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九十九6在他的祭司中有摩西和亞倫,在求告他名的人中有撒母耳。他們求告耶和華,他就應允他們。

         關於摩西的祈禱,參看申命記九章20節。亞倫的禱告可參看民數記十六章46節。至於撒母耳的禱告,參看撒母耳記上十二章23節。―《詩篇雷氏研讀本》

         出現了代表以色列的三個人物摩西、亞倫、撒母耳,都是常常禱告的人,是背負以色列的罪孽,求告神的中保性人物。中保事工超越個人的利害關係,神要求聖徒都要有代禱的負擔(3232;撒上75)――《聖經精讀本》

         聖經記載了摩西、亞倫和撒母耳向神呼救的許多例子(參出1525174;民1111~15121314131644~48;撒上7591511)。──《靈修版聖經註釋》

         「摩西」、「亞倫」和「撒母耳」(6)代表神賜給百姓的領袖。摩西是律法的代表,亞倫是祭司的代表,撒母耳是先知的代表。──《聖經綜合解讀》

         996有人質疑摩西應該不是祭司,不過實際上摩西的確執行類似祭司的工作。撒母耳似乎也有祭司的職位,此處卻被當成「求告他名的人」之代表。

         也有學者認為「在求告他名的人中有撒母耳」這一句是後來抄寫聖經時被誤加入的,因為 996~9的事蹟比較跟出埃及的事件有關,而撒母耳是比較後期的人物。──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摩西和亞倫。本節以詩歌的手法,突然轉到列舉聖潔之人的範例。他們敬拜神,為同胞代求,祈禱得到應允。其含義是所有的人,無論是祭司還是百姓,都要敬拜耶和華。今天神也呼喚為同胞代求的人。

  雖然摩西一般不算祭司,但這裡卻把他列在其中,可能是因為他是屬靈的領袖,從事與聖所有關的工作(見出246~83230~324018~33;利86~30)

  撒母耳。這裡特別提到撒母耳,和摩西一樣,能通過祈禱與神相交(見耶151:參撒上789;撒上1219~23)

  。見詩717注釋。── SDA聖經注釋

 

【詩九十九6~7詩人提出摩西、亞倫和撒母耳為代表百姓求告神之人。摩西是當日神和以色列人立約的代表,亞倫和撒母耳各為祭司及先知的代表。7節提到雲柱,顯然引用神當年在曠野向摩西和亞倫說話的往事(出三十三9;民十二5~6),包括神在聖殿中向撒母耳說話(撒上三3)――《啟導本詩篇註釋》

 

【詩九十九6~86節的偉人是在祭司中,在禱告的人中,可見本詩拒絕將他們另列一級。我們也可成為他們的同伴。

  此外,這些人雖然打從心�媔隍A神(7b),但第8節卻提醒我們,他們也「與我們一樣有人性的軟弱」(借用一段意思相仿的經文,雅五17NEB)。這�堨D要是想到摩西與亞倫,他們可悲的失敗雖可原諒,卻不可免責(民二十12)。請注意關係的恢復(赦免他們)與刑罰的施行(按他們所行的報應),兩者之間的區別。因此,這負面的功課又強化了正面的學習,且帶來雙層反省:不要對神的憐憫絕望,也不可因此任意放縱。──《丁道爾聖經註釋》

         996~8的「他們」,究竟是指「摩西、亞倫」這些先知,還是以色列人?學者間有一些爭議。兩者也都可以解釋。不過就上下文看來,解釋為「以色列人」似乎比較合理。

         996~8描述神賞賜以色列人這些祭司、先知,他們也遵守神的律例,神赦免、報應這些信仰祂的人。 999說明神與眾不同(神聖),所以應該尊崇敬拜。──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九十九6~9然而,這位聖潔的神卻垂聽禱告和饒恕罪人。“他們所行的”。惡行。―《詩篇雷氏研讀本》

         耶和華是選民的君王:祂應允祂僕人(例如摩西、亞倫、撒母耳)的禱告,賜福給選民。――《串珠聖經註釋》

 

【詩九十九7他在雲柱中對他們說話。他們遵守他的法度和他所賜給他們的律例。

         「雲柱」(7),指以色列人在曠野飄流時,神用雲柱來代表祂的帶領和同在(出十三21;三十三10)──《聖經綜合解讀》

  雲柱。見出339;民125

  遵守。他們遵守神的律法,神也應允了他們的禱告。順從神的旨意是禱告蒙應允的條件。── SDA聖經注釋

 

【詩九十九8耶和華我們的神啊,你應允他們。你是赦免他們的神,卻按他們所行的報應他們。

         赦罪不一定包括豁免人承受罪的後果(申三27)。―《詩篇雷氏研讀本》

         可意譯為「耶和華我們的神阿,你應允了他們三個人的祈求,故此,雖然你要懲罰百姓的罪過,你仍是寬恕的神。」――《串珠聖經註釋》

         他們的神:神公義的屬性必恨惡罪,但懲戒之後必有赦免、接納。亞倫被以色列拜偶像的事件(321~10)、摩西因米利巴水事件(202~13)牽連,皆未能進入應許之地,然而神赦免他們,並繼續引領他們。 ――《聖經精讀本》

  赦免。摩西和亞倫都犯過罪,但是神憑著的憐憫赦免了他們(見出321~24;民201213;參詩10632)。“他們”可能指一般百姓。

  報應。神的懲罰甚至涉及第6節所提到的聖潔的人。摩西和亞倫因為在米利巴的罪而不得進入迦南(見民2012)

  按他們所行的。指他們自作主張的行為。參傳729── SDA聖經注釋

 

【詩九十九9「你們要尊崇耶和華我們的神,在他的聖山下拜,因為耶和華我們的神本為聖。」

         “聖山”:錫安山(5節注)――《啟導本詩篇註釋》

    因此,經過以上兩節,「聖」之主題更形豐富;在這�堨忖S出現,這句重複句與第5節十分相近。「聖」是祂!(35節,按英文)的口號,此處加以延伸,並溶入感情,讀成(按原文順序)因為「聖」是耶和華我們的神!這樣寫並非沒有原因,神的威嚴沒有改變,但最後一個字卻改成親密的稱號。祂本為聖;而雖然我們不配,祂也不以作我們的神為恥。我們真當好好敬拜祂。──《丁道爾聖經註釋》

         「聖山」(9)指錫安山。──《聖經綜合解讀》

         「我們的神本為聖」(9),這句話既帶著威嚴,也帶著恩典。雖然污穢的人不配親密地稱這位聖潔之神為「我們的神」,但祂卻不以作「我們的神」為恥。因此,我們應當存著敬畏祂、愛祂的心,「在祂的聖山下拜」(9)──《聖經綜合解讀》

         神的慈愛並不是人所想像的溺愛,而是守約的、聖潔的、公義的慈愛;祂赦免罪人,卻追討罪惡。神按著自己「有憐憫有恩典」(出三十四6)的性情,赦免立約的百姓,絕不棄絕悖逆的罪人(民十四20);神也按著自己「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出三十四7)的性情,管教立約的百姓,絕不放過各人的惡行(民十四28~35)。因此,即使是罪人中被神揀選的摩西(民二十12)、亞倫(出三十二4)和撒母耳(撒上八3),也應當在神的公義中仰望祂的憐憫,並且在神的慈愛中尊崇祂的聖潔,不可把恩典當作放縱肉體的機會。──《聖經綜合解讀》

         聖靈在九十八篇的盡情歡呼之後,立刻就宣告「我們的神本為聖」,提醒我們在歡呼神作王的同時(九十八4~6),也應當在神面前「戰抖」(1)、「在祂的聖山下拜」。因此,我們的敬拜應當歡樂而不輕浮,「歸耶和華為聖」(亞十四20;太六9;啟四8);人的情緒越是熱烈、煽情,越要提醒自己「祂本為聖」(35),省察自己的音樂、歌曲或「讚美操」到底是為了滿足神、還是為了滿足人?──《聖經綜合解讀》

         「尊崇」:SH 7311,「高舉」、「抬高」。──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尊崇耶和華。第9節是第二次出現長副歌,稍有變動(見第5節注釋)

  他的聖山。指全國崇拜的中心錫安(見詩482注釋)

  耶和華我們的神本為聖。第三次出現短副歌,增加了“耶和華我們的神”(見第35節注釋)── SDA聖經注釋

 

【思想問題(99)

 世上君王與耶和華的為王有何不同?

為耶和華所統治的民有何命運?

他們會盼望受另一王統治麽?參啟213~4 222~5

  ──《串珠聖經註釋》

 



跟著我們: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