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 87
詩篇第八十七篇拾穗
【詩八十篇題註】「可拉後裔的詩歌。」
在這首讚美耶路撒冷的詩歌�堙A詩人描述錫安的榮美(1~3節),錫安與列國(4~6節),以及錫安的喜樂(7節)。――《詩篇雷氏研讀本》
這是一篇讚美詩,但因以錫安為頌贊對象,故又稱作“錫安歌”,與四十六、四十八、七十六、一二二、一三七篇屬同一類。全詩歌頌錫安為“神的城”,為祂所愛護。學者對4節裡頭的外邦有不同的解釋:1,拉哈伯(埃及)、巴比倫、非利士、推羅、古實(尼羅河上游區)等是世界國家的代表,預言錫安有一天會成為全球敬拜神的中心,連與神為敵的國民,都會成為神的子民;2,指外邦歸向神的人,他們來到耶城過節,錫安成為神國的中心;3,指分散在各地的猶太人,雖在外國出生或寄居異邦,個個當作在錫安出生,是這城的公民。無論作何解釋,都可看作詩人讚美錫安時,向各族各民發出呼喚,齊來敬拜獨一真神。第4節的譯文故可作:“看哪!拉哈伯、巴比倫、非利士、推羅和古實啊,我要這樣記錄下承認我名的人,這人在錫安出生”。――《啟導本詩篇註釋》
將要到來的宇宙性國度。本詩是以色列自巴比倫歸回後所寫。回到故國的百姓,雖然建造聖殿,卻因自己微弱的勢力失望。詩人受到聖靈感動,欲添加他們的勇氣寫了這首詩。本詩蘊含宇宙性的偉大信息 :教會的聖潔、普世性;神無條件的恩典;聖徒的堅忍不拔。從詩中,可以發現超越猶大、全宇宙的神。按照詩的預言,藉著耶穌基督成就的救贖事工考察這首詩,便會為神超越時空、周密的護理喝彩。 ――《聖經精讀本》
詩篇第四十六、四十八、七十六、八十四、八十七、一百二十二篇的主題都是頌贊聖城耶路撒冷,所以被稱為「錫安歌」(一百三十七3)。──《聖經綜合解讀》
序言——有些注釋者認為本詩描寫錫安是神普世國度的首都。各國人民都獲得新生成為神國度的公民。這首詩分為兩個小段,每段三節。最後是一節抒情性結語。── SDA聖經注釋
【詩八十七1】「耶和華所立的根基在聖山上。」
「聖山」(1節)原文是複數。聖城耶路撒冷坐落在錫安山和摩利亞山上,所以說「耶和華所立的根基在聖山上」(1節)。這座城倚靠神,安定與神聖全在乎神。──《聖經綜合解讀》
●聖「山」:原文是複數型態的「山」,可能是指「多個山岡」,或者是一種「尊貴的複數」。──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耶和華所立的根基。即神所建立和“居住”的錫安(見賽14:32)。
聖山。耶路撒冷的周圍都是山。耶路撒冷本身就坐落在錫安山和摩利亞山上(見詩48:2注釋;參詩133:3)。── SDA聖經注釋
【詩八十七1~3】神建立了“ 錫安” ( 賽一四32),神愛它,神也談及它的榮耀(賽二2~4;四2~6;二八16)。――《詩篇雷氏研讀本》
這是一篇稱頌錫安的詩。詩人稱頌錫安:耶路撒冷滿有榮耀光輝,因神親自把它建立在錫安山上。――《串珠聖經註釋》
屬神之城的聖潔。首先指當年的耶路撒冷聖殿,其次意味藉著耶穌基督建立的教會。本詩尤為突出後者。 ――《聖經精讀本》
【詩八十七2】「他愛錫安的門,勝於愛雅各一切的住處。」
錫安由神奠立根基,是祂治理的王城,祂愛此城甚至勝過以色列其他的城市。“雅各”指以色列。“錫安的門”代表整個城。――《啟導本詩篇註釋》
「錫安的門」:代表整座城市。
「雅各一切的住處」:乃指以色列其他的城市。――《串珠聖經註釋》
「錫安」(2節)原指耶路撒冷城南面的山丘,後來被用來代稱整個耶路撒冷城,聖殿所在的摩利亞山也被稱為錫安山。──《聖經綜合解讀》
「錫安的門」(2節)原文是複數,代表整座耶路撒冷城。──《聖經綜合解讀》
「雅各一切的住處」(2節)指以色列其他的城市。──《聖經綜合解讀》
在以色列的眾山之中,錫安山並不高大,但神「愛錫安的門,勝於愛雅各一切的住處」(2節),並不是因為錫安比其它的山更加雄偉,而是因為祂定意要揀選這地方作為祂的居所(詩六十八15~16),正如祂揀選以色列人的理由一樣:「耶和華專愛你們,揀選你們,並非因你們的人數多於別民,原來你們的人數在萬民中是最少的。只因耶和華愛你們,又因要守祂向你們列祖所起的誓」(申七7~8)。錫安的「榮耀」(3節),乃是因為神在其中。──《聖經綜合解讀》
錫安的門。城門是進行交易,審理案件,反映市民社會活動的地方(見詩9:14;122:2;賽29:21)。“門”代表整個城市。神高興地看到大批群眾經過城門,進入錫安。
住處。可能指希伯來人居住過的不同地方,或特指約櫃被大衛運耶路撒冷以前所放置過的不同地點。── SDA聖經注釋
【詩八十七3】「神的城啊,有榮耀的事乃指著你說的。細拉」
說一字,引介了一段神諭,而榮耀的事不僅指一般性的聲望,更特別指以下幾節要講的事。錫安的榮美正是它的王,與其中登錄的子民。──《丁道爾聖經註釋》
◎此處是描述錫安山成為神立根基的地方,也是神所愛的城邑。──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神的城。見詩46:4;48:1。── SDA聖經注釋
【詩八十七4】「我要提起拉哈伯和巴比倫人,是在認識我之中的。看哪,非利士和推羅並古實人,個個生在那裡。」
“拉哈伯”代表埃及。參看以賽亞書五十一章9節的腳註。到了千禧年,所有人都要做王國的民(“生在那�堙�)。――《詩篇雷氏研讀本》
看本篇題注。神將記錄下一切承認祂名的人,象出生在錫安王城中的公民一樣保護他們,不容受到任何傷害。――《啟導本詩篇註釋》
「拉哈伯」:埃及的別號。
「古實」:是今天非洲的埃塞俄比亞(新約作埃提阿伯)。
全節可譯作「拉哈伯和巴比倫、非利士、推羅和古實啊,我要這樣記錄有關認識我的人:這不生在那裡」。――《串珠聖經註釋》
拉哈伯: 指埃及(賽30:7),巴比倫: 指入侵以色列的國家,非利士: 指鄰邦,推羅: 指富庶之國,古實: 指遠方國度。指全然墮落的整個世界。生在那裡: 詩人三次重複這句話(4~6節),是為強調惟有神是救恩的源頭。 ――《聖經精讀本》
「拉哈伯」(4節)是古代神話中的海怪(伯二十六12;賽五十一9),象徵埃及(賽三十7)。「古實」(4節)位於埃及南面的努比亞。──《聖經綜合解讀》
●「拉哈伯」:字義是「大水」,字根是「狂暴」、「暴風」,是一種神話中的海怪。此處應該是指「埃及」。──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拉哈伯。在詩歌中指埃及(見賽30:7)。本節把“拉哈伯”和“巴比倫”相提並論,說明它是指埃及。這兩個民族同樣地驕傲自大,與以色列為敵。
非利士和推羅。見詩83:7;參詩68:31。
個個生在那裡。有些注釋者認為“那裡”指錫安,從而把錫安解釋為普世國度的首都。把“那裡”理解為前面提的地方,如埃及,巴比倫,非利士,推羅和古實似乎更自然一些。詩人似乎強調作為錫安公民的特權,勝過上述國家居民最深切的愛國之情。全詩盛讚作為出生地的聖城。── SDA聖經注釋
【詩八十七4 拉哈伯】拉哈伯是被神所殺的海怪之一(見:伯二十六12;詩八十九10;賽五十一9)。勇士神祇(在巴比倫是瑪爾杜克,在烏加列是巴力)在巴比倫和烏加列的創世神話中,與海怪和牠的黨羽作戰,把牠殺死,其方式與耶和華相似。在本節等經文中,拉哈伯是埃及的象徵式稱號(賽三十7)。但拉哈伯一名尚未在任何經外史料中有出現的例證。──《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八十七4 拉哈伯這名字,是古老的東西?是……】拉哈伯是古近東詩篇中有名的妖怪,是神的敵人。它的名字用在這裡來代表埃及。埃及是神百姓的傳統敵人。──《靈修版聖經註釋》
【詩八十七4 列國名單】本節沒有尋找歷史背景的必要,因為名單所列的是將會認識耶和華的一部分國家。這名單包括了超級強國如埃及(拉哈伯)和巴比倫,近鄰如非利士(在西南方)和推羅(在西北方),以及遠方的邦國(埃及以南的古實或努比亞)。──《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八十七4~6】全宇宙皆可加入神國度。詩人預言神的恩典將借著錫安彰顯在全宇宙。恩典:①施予完全墮落的人類(4節);②沒有差別地施予全宇宙(5節);③帶來完全的祝福(6節)。此預言已藉著耶穌基督成就在我們身上。因此,我們當曉悟得救並不是出於自己的義,乃是靠著主的恩典,常存感恩之心(弗2:8)。 ――《聖經精讀本》
這則神諭,或宣告,帶有官方正式的形式,不僅第6節如此,第4節的第一個希伯來文亦如此:「我要宣佈」(RV)──這彷彿是在全國聚集時所作的正式聲明。那是極重大的一個場合。外邦世界的代表,要登錄於神的城中作子民。他們的地位用兩種方式宣告了出來,每一種都強烈表達其重要性。對神而言,他們算為認識我之人,這個稱呼甚至此「敬畏我的人」(參,耶三十一34)更高貴。對神的子民而言,這些人不是僅算歸化之民;就像保羅對自己羅馬身分的說法,他們也可宣稱:「我生來就是公民」(參,徒二十二28)。這必然是講福音的時代,不可能指別的時期。
此處的名字選得好:拉哈伯(即埃及,其恐怖怪獸,八十九10:賽三十7)與巴比倫,是以色列旁的兩個大國與她的逼迫者;較靠近的,是非利士──以色列從未能擺脫的仇敵,與推羅──富商之邑;最後是衣索匹亞(或「古實」)──較遠諸國的象徵。
重複句:這一個生在那�堙A在本段中愈來愈明顯。在第4節,它引起一個問題:「在哪�堙H」;第50節回答了這個問題(錫安),但這答覆缺乏權威,而第6節則補以耶和華的認可。這�媄D到祂的「生命冊」,是祂親手寫的(參,啟二十一24~27,名在冊上的人才能進城,而地上的列王將帶他們的榮耀進去)。──《丁道爾聖經註釋》
◎ 87:4~6是一段不容易解釋的經文,應該是 87:4記錄的國家、民族的來源,都是與錫安城有關。──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八十七4~7】詩人描寫錫安的偉大:外地人都要來錫安敬拜神,好像入籍,成為錫安的市民,而神也給他們登記註冊,把他們當作在錫安出生的公民。――《串珠聖經註釋》
【詩八十七5】「論到錫安,必說:“這一個那一個都生在其中。”」
本節有的譯本作:“至於錫安,卻是母親,人人都生在其中,至高者還要親自堅立她”。――《啟導本詩篇註釋》
古譯本作:「論到錫安,人要稱它為母親;人人都生在其中,至高者必親自堅立它」。――《串珠聖經註釋》
這一個那一個: 預表將來藉著主的恩惠得救的人,會無限增多。 ――《聖經精讀本》
本節有兩處需要說明。第5a節,七十士譯本加了「母親」一字(這個字的希伯來文是兩個字母,可能在抄馬所拉經文時遺漏了);因此NEB以較自由的筆法譯為:「錫安將被稱作母親,世上各族的人都由此而生」。這譯文與馬所拉經文(RSV照此譯)意思相同,但更清楚。保羅在寫加拉太書四26時,顯然想到七十士譯本:「那在上的耶路撒冷是自主的,她是我們的母親。」
第5b節中,~elyo^n,至高者一字,在全句中的位置有些特別,所以有一種可能,這字不應視為專有名詞(即英文不當用大寫),而解為:「因祂自己要建立她,成為至高」。這個字在八十九27中曾如此用,而申命記二十八1的用法更接近。──《丁道爾聖經註釋》
「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賽二2)。連以色列的外邦宿敵埃及人、巴比倫人、非利士人、推羅人和古實人,將來都要來到錫安歸向神。神將給一切認識祂名的人登記註冊(賽四3~4),把他們完全接納為「生在其中」(5節)的錫安公民。「並不分猶太人、希臘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一了」(加三28)。──《聖經綜合解讀》
◎ 87:5,七十士譯本作「論到錫安,人要稱它為母親;人人都生在其中,至高者必親自堅立它」。──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在其中。錫安的公民擁有崇高的特權。
堅立這城。見詩48:8。── SDA聖經注釋
【詩八十七6】「當耶和華記錄萬民的時候,他要點出這一個生在那裡。細拉」
神在萬民的戶籍冊上登錄屬祂子民的名字時,會記下他們的出生地是錫安。――《啟導本詩篇註釋》
耶和華記錄: 也可譯為“耶和華將親自按照生命冊所記錄的數點其民”。 ――《聖經精讀本》
今天,當神在生命冊上記錄被聖靈重生(約三5)的信徒名字時,都會記錄我們的籍貫是錫安,點出我們「生在那裡」(6節)。因為「這等人不是從血氣生的,不是從情欲生的,也不是從人意生的,乃是從神生的」(約一13)。天上的錫安將成為神百姓的母親(5節),正如保羅所說的,「那在上的耶路撒冷是自主的,她是我們的母」(加四26)。──《聖經綜合解讀》
他要點出。這幅美麗的畫面進一步強調出生在錫安的人所享有的特權。── SDA聖經注釋
【詩八十七6 記錄萬民】古代屬於王室領地的城市通常是行政機關(主要由王的親戚組成)的所在,並且享有某些特權,如:豁免賦稅、徭役、兵役、牢獄,以及享用最美麗、最豪華的建築工程。例如在巴比倫,尼普爾、西帕爾、博爾西帕等城由於是宗教中心而不是政治首都,也在享有這些特權(稱為 kidinnutu)的城市之列。政治首都如尼尼微、巴比倫等,也得到類似的地位。一般假定是有記錄把享有這些特權的人登記在案。詩人在此暗指的是在錫安出生的人所有的特殊地位。──《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八十七7】「歌唱的、跳舞的都要說:“我的泉源都在你裡面。”」
“我的泉源都在你裡面”:全地認識神的人都會載歌載舞歡唱:“我們都是從你而出”。――《啟導本詩篇註釋》
這些外國人要指著錫安說:「你是我的泉源」,是我生命的源頭(參36:9)。――《串珠聖經註釋》
歌唱的、跳舞的: 是重生的基督徒當有的樣式。我們當悔改,將為屬世擔心、憂慮的陰鬱生活,變為日日喜樂、讚美神所施的救恩及所賜的永恆盼望。你: 指錫安城,亦指教會。教會應當成為聖徒生活的支持。我們應彼此勸勉,藉著聖徒之間的相交分享神的恩典(徒5:12;來10:25)。 ――《聖經精讀本》
本節是對第4~6節之光景的回應,也是對第1~3節所陳述之實況的反響。這是頌讚方式中最歡樂的兩種:參,六十八25,一五○4。這個最後的歡呼,也像本詩其餘部分一樣突兀(甚至說字也未寫出,讓人自己去體會),因此各種譯文在潤辭時,所加的修飾也略有不同。RSV將希伯來經文的意思表達得相當不錯,顯示錫安不僅是前面所形容安定、榮耀的城,也充滿了歡樂與朝氣。在你�堶情A文法上可指耶和華,或指城;由上下文看來,後者較合宜,就像四十六4:「有一道河,這河的分汊使神的城歡喜」,或像以西結書四十七章更進一步的發揮:從聖殿門檻流出的河,將使沙漠變為綠地。──《丁道爾聖經註釋》
對於每一個重生得救的人來說,錫安的寶座是我們救恩、喜樂和生命的「泉源」(7節;啟二十二1),「必有泉源從耶和華的殿中流出來」(珥三18;結四十七1~12),「這河的分汊使神的城歡喜」(詩四十六4)。──《聖經綜合解讀》
●「泉源」:SH 4599,「泉水」。
◎ 87:7的意義也是模糊的,有學者認為這是因為經文損毀導致。單單這一節,意思是歌唱跳舞的人頌讚自己的歡樂泉源來自神。──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跳舞的(cholelim)。關於把舞蹈作為宗教崇拜的一部分,見出15:20;見撒下6:14注釋。
我是泉源。彌爾頓的解釋是:
“唱歌和跳舞的人,
都在吟唱聖詩;
清新的小溪和緩流的小河在閃光,
我所有的源泉都是清澈的。” ── SDA聖經注釋
【思想問題(第87, 88篇)】
1 87篇讚美錫安的詩使你對新耶路撒冷有什麽聯想?參啟21:1~5, 11~27。在充滿紛爭,種族歧視、人際隔膜的世代中,你會憧憬著新聖城的出現麽?
2 88篇裡,詩人的痛苦來自那兩方面?參3, 8, 9, 18節。他若得到親朋的關心和支持,他的痛苦會減輕麽?由此你得到什麽提醒?
3 詩人在極痛苦的情況下,對神是否仍存盼望?你可否從88篇的禱告中看出來?
──《串珠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