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ia Todo Logo
聖經-註釋
- 廣告 -



約伯記 8 - 章短篇信息

約伯記 8

 

約伯記第八章短篇信息

 

目錄:

約伯記箋記(八章)(于中旻)

比勒達第一次發言(臺北基督之家)

人際關係:不要胡亂猜測(聖經姊妹版註釋)

約伯記第八章(康來昌)

約伯記第八章(黃登煌)

比勒達的諫言(8122)(香港讀經會)

 

 

約伯記箋記(八章)(于中旻)

 

  持久的歡笑

  神必不丟棄完全人,也不扶助邪惡人(伯八:20

  人本的文化,如同瓶中之花,無根之木,所有的只是眼前歡,看來青麗鮮艷,不久就要枯萎凋謝。
  比勒達承認人生的短暫,智慧有限,所以對約伯說:“請你考問前代,追念他們的列祖所查究的。”(伯八:8)他注重傳統的智慧,似乎要把古人的鞋,給所有後代的人穿,以為必會稱心適足;如果偶然不如他所想的,不妨削足適履。
  他在發揮其歷史哲學,以為公義的神,使刑罰隨著罪惡。因此,他看到約伯不幸的遭遇,立即點頭說:是了,果然跟我的歷史觀念符合。因此,他先定下了結論,再去推求證據:他想,那是約伯沒有盡到作家長的責任:“或者你的兒女得罪了祂,祂使他們受報應。”(伯八:4
  家長應該負責督導兒女,是正確的。現在我們仍然可以看見,忽略教養的家庭,造成社會的病患,自己也遭受報應。但他套用在約伯身上,就不能適用。他更從錯誤的根基上,建立其理論,率直而殘忍的,指約伯是忘記神,不敬虔的人,所以受到報應,其確定的態度,仿佛詩篇第一篇的語氣,所不同的是,他不是出於聖靈的啟示,而是傳統的演繹:

  蒲草…蘆荻…比百樣的草先枯槁,
  凡忘記神的人景況也是這樣;
  不虔敬人的指望要滅沒…
  看哪,這就是他道中之樂!
  以後必另有人從地而生。
  神必不丟棄完全人,
  也不扶助邪惡人。(伯八:11-20

  受苦的原因,雖然多出於罪,但人的情形各有不同,總不能用古人的指教和知識,當作萬應的模式。雖然比勒達說得不錯:“我們不過從昨日才有,一無所知;我們在世的日子好像影兒”,短命的人,不能看到永恆的事。不過,聖經說的:“當審判的時候,惡人必站立不住”(詩一:5-6),並不保證常是立即可見。用來衡量約伯,並不恰合。如果他看到約伯後來的結局,就可知他真是短淺之見了。
  今天仍然有人,引用歷史傳統的知識,戔戔爭論,夸夸而言,用來判斷別人,常失於不公不道;更嚴重的是代神立言,說是神的作為必然這樣那樣,使人對神的旨意有錯誤的認識,難免給世界帶來無盡的問題;可能他立意是幫助人,反會造成爭論和傷害。這是何等可惜的事!

 

 

比勒達第一次發言(臺北基督之家)

 

經文:伯八章

這章聖經是約伯的第二個朋友比勒達的第一次發言。我們看見他對約伯的勸勉比以利法更加有害而無益,因此從他的錯誤中可以給我們一些的提醒:

第一、我們要更多接納在受苦中的人所說的話語。第2節我們看見,比勒達一開口就責備約伯「多發狂言」,因為約伯的確說了一些似乎有些抱怨或對神不諒解的話語。第七章20節約伯甚至說:「神把我當箭靶子」這樣的話語。以致于比勒達就責備約伯的話語如同「狂風」。是的!弟兄姐妹們!當我們去安慰受苦的弟兄姐妹時,我們也當留意、當我們聽見他們說一些我們認為「不合真理」,或者「沒有信心、懷疑神」,甚至「抱怨神、責備神」的話語時,我們也可能會如同比勒達一樣去阻攔,或者辯駁,甚至責備他們,一方面我們會為神「打抱不平」,一方面我們希望趕快糾正他們,免得他們軟弱跌到了,也許我們的用意是好的,然而卻可能如同比勒達一樣,適得其反。我們當知道,在受苦中的人,他們的多言或者一些不當的言語,一方面是苦悶的發洩,另一方面,正是他們竭力尋求答案的表現,我們應當給他們足夠發洩的機會,讓他們一吐為快,這是一個療傷的過程,當他們發現我們能同理他們時,他們更能夠接受我們用「真理」給他們的幫助!

第二、不要在人的傷口上撒鹽巴。我們看見比勒達在約伯面臨喪子之痛的時候,第4節他竟然說約伯的兒女的死亡是因為得罪了神!這真是讓約伯更加傷痛!因為我們知道比勒達和其他兩個朋友都一致認為人會受苦是因為罪的緣故,因此以利法只是暗指約伯犯了罪,比勒達卻是大膽地假設約伯的兒女是因犯罪而死!不僅如此,我們看見第11-22節中,比勒達用了許多的比喻指出──就像蒲草不能沒有泥,蘆狄不能沒有水一樣,人不能忘記神。忘記神的人會如同蒲草和蘆泥一樣,雖然一時長得很快,一下就會枯乾了,他暗指約伯就是這樣的人,他認為約伯一定就是不夠虔敬,以致於他所有的都失去了。第1415節他更指出,約伯過度倚靠他所有的財物,以致於神讓他站立不住,讓他看見他所倚靠的是「蜘蛛網」,是靠不住的。這樣的講論似乎很有警世的作用,但是對於約伯卻是不適用的,反而是在他的傷口上撒鹽巴。因此弟兄姐妹們!當我們在安慰那些在受苦中的人時,我們當然也可以提醒他們先在神面前求神光照,然而我們應當儘量的陪伴他們,只要他們是屬神的人,神會自己光照他們是否有得罪神的地方。而相反地,當我們在苦難中時,我們反而應當求神光照我們,看我們裡面有什麼得罪神的地方,是否我們忘記了神?正如比勒達所說的一樣,當我們殷勤的尋求神,神必不丟棄我們!

 

 

人際關係:不要胡亂猜測(聖經姊妹版註釋)

(8:1-22)
神是公平公義的,可是,我們也得承認世上有些不幸,是不公也不義的。約伯受的苦就是這樣,他所受的並非應有的報應,也不是因為行了不義。比勒達令我想到了一位很愛神的肢體,他很在乎神的名聲,所以,一見到有不公不義的事,就會斷定那是人的過犯,受苦的人一定在承受自己應得的報應,卻不知道,其實沒有人知道實情是怎樣。
在《約伯記》中,我們知道約伯的子女不是因過犯而死。早在第一章,約伯已很關心子女的行徑,常常為他們獻祭,就是他們有不為人知的過犯,約伯的獻祭也該已為他們贖罪。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就可以感受到比勒達的冷漠,他對神的公義滿腔熱切,卻對約伯喪子喪女的痛苦極其冷漠,反而指摘其無辜的子女有罪,令約伯苦上加苦。
朋友遭遇不幸,我們不可能知道真實緣由,比勒達的態度提醒我們,不要輕易斷定苦罪的因果,否則只會令受苦的朋友更加痛苦。難道,神要我們來定人的罪嗎?
默想
「或者你的兒女得罪了他,他使他們受報應。」(8:4
心靈的鏡子
別人遇上苦難,我總是要為神出頭嗎?

 

 

約伯記第八章(康來昌)

 

第一輪對話:比勒達的話

1          書亞人比勒達回答說:

2          這些話你要說到幾時?口中的言語如狂風要到幾時呢?

比勒達聽約伯的話就憤怒起來

比勒達一開始講,就隱隱看到他們在那裡爭吵;安慰人變成雙方吵架,實在不好。他們裡面有真理、也有愛,但有血氣。求神幫助我們有他們的優點,不要有他們的缺點;但我們一定也有缺點,求主也赦免,讓我們更謙卑。「口中的言語如狂風」約伯這極痛苦的人說出的話,像莎士比亞的劇;莎士比亞的劇恐怕也不能跟他比,要最好的演員講那最沈重的話,我們才能想像那話惹了比勒達多大的憤怒;約伯自己也是相當憤怒。

3          神豈能偏離公平?全能者豈能偏離公義?

神絕對公平,我們不要抱怨

這話當然絕對正確。我們看到有人說類似的話,說得也很激昂,神也很喜歡:創世記十八章25節,當亞伯拉罕在耶和華面前為所多瑪、蛾摩拉,或為羅得祈求時,就講這樣的話。他六次在神面前講這樣的話,而且是站在耶和華面前,甚至好像是亞伯拉罕不准耶和華走。亞伯拉罕是很嚴重的說,你可以把義人和惡人一起殺掉嗎?你要公義!亞伯拉罕剛開始求的是:你不可以把他們一起消滅,你要很公平,但最後是你要把他們一起赦免;這好像你不大公平。當然我們從整個聖經來講,神的義、神的公平裡面也有神的愛,這我在這裡就不談了。神是不會偏離公義的,所以亞伯拉罕在那裡可以大聲的向神求;神絕對在祂沒有不義,絕對是公平。當我們受到打擊、管教時,我們都不要抱怨神。當然如果我們覺得不舒服,向神誠懇、誠實的表達我們的心意,也是對的。

4          或者你的兒女得罪了他;他使他們受報應。

比勒達說約伯受苦或許因兒女犯罪

這我也講過,也許他們在吃喝時是可能不當,但約伯有幫他們獻祭。也許這句話也顯出約伯的兒女還是有些不好。當然我要說的是:如果不好,總沒有跟他們所受到的相稱吧?有很多更不好的人,怎麼沒有死得更慘、更早?也就是我們都承認我們有罪,但在今生的報應裡面好像不大公平。我們要承認,是,在今生的報應裡是好像不大公平,但神有來生、永恆的報應,那就讓我們無話可說,而且只有讚美他。有人問到「或者你的兒女得罪了他」,約伯受苦是不是他兒女犯罪?這我曾提過,整個約伯記都有講到說約伯很正直,也沒有講到他兒女犯罪;就算他兒女犯罪,我們也知道神不會因為父親犯罪,加在兒子身上;也不會因兒女的罪,加在父親身上。在以西結書十八章特別講到這原則,就是:每個人的義和罪都要自己來擔當。父親的罪孽和美好不會傳到兒女、也不會傳到孫子身上,每個人要自己負責任。這跟十誡裡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和千代」,也沒有衝突。就是神有極大的恩典,當人遠離神的時候,神讓罪惡的影響,的確會影響到子孫輩。這是會的,各位,如果作父母的不信主,懷孕時吸了很多毒、吃了很多毒品,使小孩子受到影響,那是一定會的;同樣如果父母有個很好的胎教、環境,對子孫有正面的影響,這也是真的。就是神對好的影響讓他傳到千代;壞的影響,神的恩典盡量讓他限制住。只不過人一直在犯罪,所以壞的影響就一直出現;人很少行善,所以千代的好影響就很少看到。我們看到會有影響,像以利的兒子犯罪,後來以利和他兩個兒子一起死,但這不能說以利兒子的罪,算到以利身上,因為那是以利自己管教失職;事實上可以說是以利的罪惡影響到他兒女,兒女就犯更多的罪。我們也看到當掃羅很不好的時候,他的兒子約拿單非常的好,沒有因為父親的不好影響到他;約拿單很好,也沒有看到把他爸爸影響得很好,每個人還是要自己負責。所以兒女得罪了神,神不會算到父母或孫子身上,但會有影響。我們被這些東西影響,求主讓我們都不怨、都感恩;如果我們得到的是好的影響,更感恩,而且珍惜。總之,約伯受苦,我一開始就講到,約伯蒙福、受苦(我們每個人都是),可以說是無緣無故的,神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恩待誰救恩待誰,但這是從神那邊來講;從我們人這邊來講,不管怎麼樣的無緣無故受苦也好、蒙福也好,讓我們也都無緣無故,也就是不為身外之物、不是為了我們自己、單單是為了神,我們就絕對、更多、專心的信靠祂,好叫我們領受到祂那種對我們無緣無故的愛。不是因為我們有什麼優點、長處,也不是神有什麼缺乏,就是祂定意要愛我們,讓我們也有這樣的愛來愛人。

5-7       5你若殷勤地尋求神,向全能者懇求;6你若清潔正直,他必定為你起來,使你公義的居所興旺。7你起初雖然微小,終久必甚發達。

比勒達這話不錯,但可更柔和地說

這個,我想,比勒達講得也沒有錯,但比較起來,約伯已經相當清潔正直了,那麼,神不當為他起來嗎?神不當讓他公義的居所興旺嗎?神也為他起來,神為正直人起來爭戰!但很多時候,神也要我們等待,忍耐等候。神會使我們公義的居所興旺;使我們的家、手所辦的興旺。但也有很多時候,包括在約瑟身上、教會身上、使徒行傳的教會、使徒的身上,包括保羅身上,祂使我們公義的居所、使我們因信稱義又行得聖潔的居所興旺起來,常常也要等很久很久的時間,甚至是在我們過世之後。「我們微小,後來會發達」是,義人到最後都是這樣子,但不是在今生一定都看得到。而且現在約伯,你如果要給他這樣的應許,也不要說他是狂風,你柔和的說:「神會幫助你的,要有信心;我的朋友,不要失去信心,失去信心是得罪神的。」你可以講嚴厲的話,但還是柔和又慈愛的。

8-10     8請你考問前代,追念他們的列祖所查究的。9我們不過從昨日才有,一無所知;我們在世的日子好像影兒。10他們豈不指教你,告訴你,從心裡發出言語來呢?

有神,一切才有意義

比勒達這樣講得也對:「你就想想前人吧,思想一下!看看神對他們是不是很公平。」我們看要看得遠、看得長、看得豐富。對,我們看前人也是一樣,但這,我們還是說:有沒有信心?有沒有把神的話放在心裡?如果沒有把神的話放在心裡,各位我們考查歷史,會覺得歷史是虛空,或像羅素說的:歷史是謊言,歷史是完全沒有意義的(我想後現代更是這樣說了)。如果沒有神的話在我們裡面,人的一切,包括科學、歷史、過去的事,根本都沒有意義;我們也沒有在裡面學到功課,也不覺得裡面有功課;我們覺得整個歷史就是一個悲哀的事、鬧劇、笑劇,是沒有意義的。在歷史裡面我們更多看到邦國、個人的興衰,很多時候是無理可言、無情無義。我們考查以前的事,會說出所羅門的話:「虛空的虛空」嗎?我為什麼要持守正直?在傳道書裡很多,你去考查;考查的結果就是虛空。有的時候好像有一點稍稍可以做的事情,但大的來講,還是只是我們基督徒更完備的考查,就是:因為我們認識神,我們考查歷史,或思想現在或將來,我們都覺得有意義,都可以學到功課。

「我們在世的日子好像影兒」這大衛特別有講過(代上2915),還有聖經很多處說:我們的生命好像一個影子,那其實還是個正面的。「我們生命是個影子、不能長存、是虛空」都表示一定要有主,有主就不虛空;自己就虛空、不能長存。有主就長存;沒有主,那你繼續的一切都是空的。所以要因為信靠神,把這神給我們的東西不致於虛空。現在你手裡、我們在這世上預備這些東西,是要為你的聖靈建造殿宇的。大衛在那裡講到「是客旅、是寄居的」:既是客旅,就不要多帶東西;是寄居的,就不要眷戀;是影子就一定要奉獻給神。就是:留在我們手裡都是空的,獻給神,就一切都有意義。帶太多就走不遠,是寄居的,就不要留戀這地方。大衛在那裡講的是我們很好的基督徒生活觀點,我們就更要把自己獻給神,使我們不是在過空虛的日子。如果我們獻給神、信靠神,就會得到很好的答案,我們在世上就會數算自己的日子。

11-13    11蒲草沒有泥豈能發長?蘆荻沒有水豈能生發?12尚青的時候,還沒有割下,比百樣的草先枯槁。13凡忘記神的人,景況也是這樣;不虔敬人的指望要滅沒。

不敬虔、忘記神的人,就像沒有泥的蒲草、沒有水的蘆荻、就是「尚青的時候,還沒有割下,比百樣的草先枯槁」衰亡得很快。只要不敬畏神的人,指望是很快就沒有了。

14        他所仰賴的必折斷;他所倚靠的是蜘蛛網。

「他所倚靠的是蜘蛛網」蜘蛛依靠蜘蛛網可是活得蠻好的,不過很多蟲。但這裡

講到的是脆弱,人一弄就破掉了。

15-19  15他要倚靠房屋,房屋卻站立不住;他要抓住房屋,房屋卻不能存留。16他在日光之下發青,蔓子爬滿了園子;17他的根盤繞石堆,扎入石地。18他若從本地被拔出,那地就不認識他,說:我沒有見過你。19看哪,這就是他道中之樂;以後必另有人從地而生。

不敬畏神,一切是空的

這形容得也蠻棒的,就是一個忘記神、不敬虔的人。不過這裡用來說約伯當然不應該,他沒有忘記神。我想比勒達被神責備也是這樣:你怎麼可以這樣污衊你的朋友?不過若把這用在世人,那是真的。忘記神的人,你所依靠的都站不住、都不能存留。你在「日光之下發青」了、「根盤繞石堆,扎入石地」還是可以被拔起來。這裡向下扎根、向上結果,好像很不錯、很穩固,但通通都會拔掉。就是說不敬畏神的人,一切都是空的。這話也講得很對,但你把這說成你的朋友約伯,那就實在是很殘酷、很動血氣了。

20        神必不丟棄完全人,也不扶助邪惡人。

他道中之樂真的是虛空的,然後以後有人會取代他。但「神必不丟棄完全人,也不扶助邪惡人」這話也對,但當完全人受到很多試煉的時候,你應該多扶持他。神不扶持邪惡人,但在世界上,邪惡人很多時候好像被神祝福的一樣。

21-22  21他還要以喜笑充滿你的口,以歡呼充滿你的嘴。22恨惡你的要披戴慚愧;惡人的帳棚必歸於無有。

這些祝福的話,我們在詩篇裡也看過很多,神「以喜笑充滿你的口(詩1262)」我們更希望神以喜樂充滿我們的心,口裡笑有時心裡艱難。「以歡呼充滿你的嘴」 是,歡樂!我們因為信靠神就非常喜悅。那「恨惡你的要披戴慚愧」聖經裡常常用衣服來形容我們的遭遇:信靠神就披戴義袍;就像新婦披戴整齊一樣。但得罪神的人就披戴慚愧、就非常的羞愧。「願那向我妄自尊大的披慚愧,蒙羞辱!(詩3526)」希望他們是披戴這些羞愧、羞辱。詩篇一零九篇29節、一三二篇18節都講到這些披戴的情形,就是充滿這個樣子。在以弗所書也看到我們要披上新人、穿上的是新人。「惡人的帳棚必歸於無有」這也一定會這樣子,但你這樣來安慰約伯,好像約伯是惡人,或者是說約伯的得直會很快臨到,那就不是很恰當了。因為約伯不是惡人,約伯的得直也沒有那麼快臨到。

 

 

約伯記第八章(黃登煌)

 

第四課比勒達對約伯第一次的諮商

 

以利法根據人生的經驗,指出約伯受苦是「耕罪孽毒害」的報應伯四8 ) ,因此力勸約伯認罪伯五8 ) ,否則約伯就是「狡猾「狡詐」、「譭謗」「強暴」「罪孽」之輩 (伯五 9~16)

這使約伯深感委屈受傷,不只認為以利法的話充滿偏見和偽善(伯六5~714-27) ,且藉著宣告「我的舌上豈有不義嗎?我的□裡豈不辨奸惡嗎?」(六29b30 )以堅持他受苦並非犯罪的結果;甚至在難以承受苦難下,不禁埋怨神將他當箭靶子。他說:「鑒察人的主啊,我若有罪,於你何妨?為何以我當你的箭靶子,使我厭棄自己的性命?(伯七20)

比勒達聽到約伯堅持無辜且質疑神為何刑罰他這位無辜的人,認為約伯這樣的答辯近乎褻瀆神,必須嚴加譴責是以嚴厲的□氣對約伯進行第一回合的諮商,可分四方面來討論:一)責備伯八1~2 ) (二)論證伯八321 )(三)教導伯八1~16 )(四)忠告伯八17~27 )

 

一、責備(伯八12)                                                 

聽完以利法的勸勉和約伯的答辯,比勒達顯然對約伯堅持他無辜且埋怨神感到難以容忍,因此,一開□就責備約伯茲分(一)責備的內容;和(二)責備的評論來討論。

 

1.責備的內容

比勒達在伯八2質問約伯:「這些話你要說到幾時?□中的言語如狂風要到幾時呢?

「這些話」指約伯堅持他無辜(伯六30)且埋怨神的話 (伯七 12~21)

「你要說到幾時?你埋怨神不公義,實在荒繆,到幾時才閉嘴呢?

「□中的言語如狂風」,「狂風」在此代表破壞性的力量;比勒達擔心約伯一連串埋怨「神不公義」的話,會動搖他心中對「神是公義的神」這樣的信念,甚至將這樣的信念連根拔起

 

2.責備的評論

比勒達以責備的□氣駁正約伯對神的埋怨,能叫約伯不再埋怨神不公義嗎?根據伯六26,約伯顯然陷在絕望中,面對比勒達的責備約伯的回應難免仍是:「你們責備,是責備什麼呢(伯六25)

 

二、論證(伯八321)

比勒達責備約伯之後,隨即在伯八3~7提出他的論證茲分五方面來討論:(一)論證的主題伯八34 ) (二)論證的應用伯八5~7 )(三)論證的根據伯八810 )(四)論證的例證伯八11~19 )(五)論證的結語伯八20~22 )

 

1.論證的主題

勒達論證的主題記在伯八34我們先討論這主題旳內容再提出評論。

A•內容(伯八34)

面對約伯埋怨「神不公義」,比勒達嚴正指出:「神豈能偏離公平?全能者豈能偏離公義?(伯八3 )

「偏離」指「歪曲」,將正的變為曲的因此,比勒達的論點是:神絕不會扭曲公平,也絕不會扭曲公義換言之,比勒達認定神是公義的,且在賞善罰惡上絕對公平,不容置疑。

比勒達接著舉約伯子女的遭遇為例,以強化他在八3論點他對約伯說:「或者你的兒女得罪了祂;祂使他們受報應。」(伯八4 )

「或者」(’im)固然有「也許」的含意,但也可譯作「實在」;「祂使他們受報應」意思是:祂把他們交在過犯手中,使他們自食惡果比勒達的意思是:約伯,你的子女死亡,正是他們犯罪的結果;可見神在賞善罰惡上絕對公平,祂的公義不容置疑         

B.評論

從比勒達以堅定的立場維護神的公義,顯然他認為約伯質疑神的公義,不只錯繆,更是不虔,甚至犯了大罪因此,不惜舉約伯十個子女同時死亡為例,作為神絕對公義的佐證。我們對此有下列二點評論:

第一神固然在賞善罰惡上絕對公義,且是代代公認的「通則」;但約伯是神挑選出來測試的「特例」,不能用人間傳統的「通則」來衡量。根據伯一1219,他十個子女同時死亡並不是他們犯罪的結果,而是撒但惡毒的攻擊。

第二比勒達舉約伯十個子女同時死亡為例來作為神賞善罰惡絕對公正的佐證,不只犯了把「受苦」等同「受罰」的錯誤,更是大大刺傷約伯這位父親的心比勒達此舉顯然不具「與哀哭的人同哭」的同理心

 

2.論證的應用

比勒達提出伯八34的論證之後,接著引用這論證來勸導約伯伯八5~7 )。茲分(一)內容;和(二)評論這二方面來說明

A.內容比勒達勸導約伯什麼事呢?

第一、他勸約伯「殷勤地尋求神,向全能者懇求」5)「尋求」shachar)指「早早醒起,迫切禱告」;「懇求 chanan)指祈求神施恩;因此比勒達勸導約伯每天當早早起,靈修禱告(詩五十七8 〇八2) ,祈求神的憐憫

第二他勸約伯要「清潔正直」(伯八6a)。「清潔」指未受污染;「正直」指不彎曲;可見比勒達勸導約伯當認罪悔改,遠離惡事,在道德上端正,無可指責

比勒達為了強化他的勸導,特特提醒約伯,如果約伯接受他的勸導,那麼神「必定為你起來,使你公義的居所興旺你起初雖然微小,終久必甚發達。」(伯八67)

「神必定為你起來」:神必定大大向你施恩,使你復興;復興的內容包括:一)「使你公義的居所興旺」:你的家不再因罪惡而家破人亡,反而因義行而和樂平安;(二)「你起初雖然微小,終久必甚發達」:你的財產不再因罪惡而喪失一空,反而因義行而大大增多     

B.評論

面對比勒達對約伯的勸導,我們有下列三點評論:第一約伯本是一個關注兒女信仰而經常「清早」起來,為他兒女獻燔祭的人(伯一5);比勒達卻勸導他每天當早早醒起,靈修禱告這樣的勸導,聽在約伯耳中,實在諷刺

第二神二度稱讚約伯「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伯一8 ;伯二3);比勒達卻勸導他當認罪悔改,遠離惡難怪約伯認為朋友用話將他壓碎伯十九2)

第三從以上二點評論,可見比勒達對約伯的勸導,是在背離實情下強逼無辜的約伯認罪,約伯怎能接受他的勸導呢?

 

3.論證的根據(伯八810)                                      

以利法根據他個人的「人生經驗」(伯四8「按我所見」)「神秘經歷(伯四15)論證神「賞善罰惡」的公義;比勒達的論證又根據什麼呢?茲分(一)根據的內容;和(二)根據的理由來說明

A.根據的內容

比勒達在伯八8對約伯說:「請你考問前代,追念他們的列祖所查究的。」

「考問」指「用心尋求」;「前代」指曆世歷代;「查究」指研究與探索可見比勒達要約伯用心尋求研究探索曆世歷代列祖所累積流傳下來的智慧換言之,比勒達論證神公平「賞善罰惡」的根據就是「歷代前人經驗的累積」。

B.根據的理由

比勒達為什麼根據「歷代前人經驗的累積」來論證神「賞善罰惡的公平呢?從他在伯八9~10對約伯說的話來看,理由有二

第一人在短促的一生所能獲得的個人經驗實在微不足道。他對約伯說:「我們不過從昨日才有,一無所知;我們在世的日子好像影兒 (伯八9)他的意思是:人生短促,還來不及獲得智慧就消失了比勒達似乎認為以利法單憑個人的經驗,仍嫌不足;也提醒約伯,想知道自己受苦的原因實「無知」。這是比勒達根據「歷代前人經驗的累積」來論證神的公義的第一個理由

第二歷代累積的智慧又牢靠又有力他繼續對約伯說:「他們豈不指教你,告訴你,從心裡發出言語來呢?(伯八10)「他們」指列祖;「指教指「給予引導」;從「心裡」發出言語來,強調前人經驗的累積,不是僅限於□傳或文字記載,更是他們心靈領悟透視事物之後的結晶因此,前人歷代積的智慧,能「指教」、「告訴當代的人該走的路這是比勒達根據「歷代前人經驗的累積」來論證神的公義的第二個理由

比勒達顯然認為,「神的公義」是歷代傳留下來的金科玉律,不容約伯質疑

 

4.論證的例證(伯八1119)                                      

比勒達引用三個「歷代累積智慧」的例證,說明惡人的實況,藉此顯明「歷代累積的智慧」能「指教」「告訴」當代的人該走的路,進而強化他的論證這三個例證是:一)惡人興盛如蒲草與蘆荻一般短暫(伯八1113) (二)惡人所倚靠的是蜘蛛網(伯八1415);(三)惡人的結局如連根被拔出的蔓藤(伯八16~19)

A.惡人興盛如蒲草與蘆荻一般短暫(伯八1113)

我們將先討論比勒達第一例證的內容,接著提出評論

a.第一例證的內容

比勒達在八11說:「蒲草沒有泥豈能發長?蘆荻沒有水豈能生髮?

「蒲草沒有泥,豈能發長?」蒲草容易生長,可迅速長到10-15呎,可見生命力旺盛;然而一旦根離開泥土,不能吸取水分,很快就枯萎

「蘆荻沒有水,豈能生髮?「生髮指長得挺拔,喻指蘆荻生命力旺盛。然而一旦缺了水,卻一下子就枯萎了。

他在八12接著說:「尚青的時候,還沒有割下,比百樣的草先枯槁。」

「尚青指指這二種植物還在生長的階段;「還沒有割下」指還沒有到收割的階段;「比百樣的草先枯槁」,因為沒有泥沒有水,生命力旺盛的蒲草蘆荻,卻比百樣的草先枯槁比勒達將缺泥缺水就枯槁的蒲草與蘆荻應用到惡人的結局,說:「凡忘記神的人,景況也是這樣;不虔敬人的指望要滅沒。」(伯八13)

「凡忘記神的人」,就是惡人;「景況也是這樣」指惡人的前途如同蒲草蘆荻一樣,長得快,枯得也快換言之,惡人興盛是短暫的

b.第一例證的評論

比勒達認為「惡人雖一時發達,但他們的興盛是短暫的這觀點不只認定「惡有惡報」,並且近乎「現世報」。

我們接受「惡有惡報」,但並非都是「現世報」。難怪約伯炮聲隆隆質疑說:「惡人為何存活,享大壽數,勢力強盛呢?(伯二十一7 )惡人為何「眼見兒孫,和他們一同堅立」呢?(伯二十一8)比勒達憑藉著不完全的神學理論,不只不能安慰受苦中的約伯反而激起他的反駁

B.惡人所倚靠的是蜘蛛網(伯八1415)

比勒達從蒲草與蘆荻這種植物論述惡人的指望必要滅沒之後,意猶未盡地轉向蜘蛛這種動物,藉此暗喻惡人的指望比蜘蛛網還脆弱還虛幻我們將先討論比勒達第二例證的內容,接著提出評論

a.第二例證的內容

比勒達在伯八14:「他所仰賴的必折斷;他所倚靠的是蜘蛛網。」

「蜘蛛網」原意是蜘蛛的房屋,因為蜘蛛住在牠所結的網上;「蜘蛛網」象徵脆弱。「折斷」指粉碎比勒達藉此指出,惡人的指望脆弱虛幻

他在伯八15又說:「他要倚靠房屋,房屋卻站立不住他要抓住房屋,房屋卻不能存留。」「房屋」包括家人及家產;但是惡人所倚靠的房屋,不會比蜘蛛網的房屋來得牢靠;暗示約伯家破人亡,家產被掠一空,正是惡人的下場

b.第二例證的評論

比勒達以「他要倚靠房屋,房屋卻站立不住」來對約伯論惡人的下場,這些話聽在家破人亡的約伯耳中,無異再次受到一次無情的控告與抽打,創傷的心靈不只沒有得到醫治,反而越傷越重

C.惡人的結局如連根被拔出的蔓藤(伯八16~19)      

比勒達在伯八1618又從動物轉回到植物,以連根被拔出的蔓藤來論惡人的結局。我們先討論他論述的內容,接著提出評論。

a.第三例證的內容

比勒達對約伯說,惡人「在日光之下發青,蔓子爬滿了園子;他的根盤繞石堆,紮入石地。」(伯八16~17)

「發青」指蔓子在晨露滋潤下發出清綠色的光澤;「石地」象徵困境比勒達在伯八1617的意思是:惡人雖在一時之間極其發達,如發芽的嫩枝,到處蔓生,甚至遇到多石之地,照樣盤繞延伸,甚至紮入石地,展現旺盛的生命力

但「他若從本地被拔出,那地就不認識他,說:我沒有見過你。」(伯八18)若這棵樹連根被拔出,它曾深深紮根的那片地馬上否認道:壓根兒沒有見過它比勒達雖然沒有明確指責約伯是惡人,但他顯然藉此影射惡人永遭棄絕的命運,隱約暗示原本「在東方人中為大的約伯如今陷身「在爐灰中拿瓦片刮身體」是「惡有惡報」的結果

比勒達對以上三個例證作結,說:「看哪,這就是他道中之樂;以後必另有人從地而生。」(伯八19)

「樂」在此乃諷刺惡人一時的囂張,是他們僅有的快樂;這就是他道中之樂」:正如蒲草蘆荻蜘蛛網與蔓藤,雖盛極一時,終必永遭棄絕;有人將「道中之樂」的「樂」(mesos joy)改作mesos腐爛,整句意思成為:惡人在生命高峯然腐敗衰落,可見惡人的快樂是短暫且不實在的

「以後必另有人從地而生」:雖然惡人必沈淪滅亡,但還有後來的人,從惡人腐爛過的路上短暫發跡

b.第三例證的評論

比勒達舉生命力旺盛的蔓藤為例,提醒約伯:惡人雖盛極一時,終必永遭棄絕即使比勒達沒有明確定約伯為惡人但他對約伯說這些話,總不免讓「曾經盛極一時,如今家破人的約伯感到比勒達隱隱約約指控他是「惡人,這怎能使期望神為他「申冤」的約伯得到安慰?

此外,比勒達一口氣論述了他的公義報應觀,卻忽略約伯的感受,不只不能安慰約伯,反而激動約伯的情緒,帶給約伯更深的創傷與痛苦

 

5.論證的結語(伯八2022)                                    

比勒達在伯八2022將世人簡化成「善人」伯八20a21)與「惡人(伯八20b22)並且指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茲分(一)論證結語的內容;和(二)論證結語的言平論來討論

A.論證結語的內容                                                   

a.善有善報

比勒達在伯八20a指出,「神必不丟棄完全人」「完全人指無辜的義者;「丟棄」指棄而不顧比勒達聲稱,神不會對無辜的義者棄而不顧

不只如此,比勒達更指出,神「還要以喜笑充滿你的,以歡呼充滿你的嘴。」(伯八21 )比勒達的意思是:神要扶持看顧引導義人的腳步,使他在蒙福中以得勝的樂歌讚美神。

 b.惡有惡報

至於惡人,比勒達指出,神「不扶助邪惡人 (伯八 20b)。「扶助」指用手緊握,使不致跌倒;比勒達聲稱,神不會扶助邪惡人他在伯八22更指出,「恨惡你的要披戴慚愧;惡人的帳棚必歸於無有。「披戴慚愧」喻指慚愧如同一件衣服穿在身上,人家一眼就看出他的羞愧來;比勒達的意思是:神要刑罰惡人,使他滿臉羞愧,使他的家歸於無有。

B.論證結語的評論

我們對比勒達論證的結語,有二點評論:第一比勒達聲稱,「神必不丟棄完全人,也不會扶助邪惡人。」聽在自認為「完全人的約伯耳中,約伯心中不禁質疑:「為什麼神丟棄我?為什麼神不扶助我?難道我是惡人?到底我犯了什麼罪?」

第二、若約伯想到現今坐在爐灰中拿瓦片刮身體如同「披戴慚愧」,家破人亡如同「帳棚必歸於無有」,而照比勒達的證結語承認自己是「惡人」且認罪悔改,他的認罪不只將因心中的疑惑而無法真正撕裂心腸來認罪,他的認罪更容易為「無非為得神的祝福」而認罪進而證實撒但的質疑:「約敬畏神,豈是無故呢(伯9)

 

問題討論                                                              

1 .根據伯八3~4比勒達對約伯的勸導是根據什麼論證?

2.比勒達在伯八5~7對約伯作出什麼勸導?他這樣勸約伯,能否使約伯受傷的心靈得安慰?為什麼?

3.比勒達舉蒲草與蘆荻為例,指出惡人的興旺是短暫的,你同意嗎?為什麼?

4.比勒達舉蜘蛛網為例,指出惡人的指望比蜘蛛網還脆弱還虛幻,你同意嗎?為什麼?

5.比勒達舉連根被拔出的蔓藤為例,指出惡人的結局必永遭棄絕,你同意嗎?為什麼?

6.比勒達對約伯的諮商,為什麼得到反效果?他究竟犯了什麼錯誤?

 

 

比勒達的諫言(8122)(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我願意更認識你,親近你,因為惟有你才是我生命中的倚靠。

 

約伯的第二位好友比勒達在聽過約伯的申訴後,也按捺不住要向約伯進言。他所說的,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的主旨是神的公義(17),第二部分是以植物為例,指出義人與惡人的結局,顯明神是公義的(822)。首先,比勒達指摘約伯正在埋怨神的公義,因為他不滿意自己的人生苦短而怨聲載道,這豈不是埋怨神不公平嗎?但神作為獨一無二的全能者,是不會處事不公的(23)。約伯兒女的死亡,最有可能的解釋便是他們犯了罪,以致自食惡果(4)。若是如此,則神何來不公平之有?反之約伯如果能「清潔正直」(6),即在道德生活上行事端正,神必定為他「起來」(此字常指神將救恩施予義人),即神必定拯救約伯,使他居所興旺,那會像如今般落在家破人亡的慘況中!當然,比勒達言下之意是指出神是公義的,反而約伯是不義的。不過,事情尚未結束,因為約伯的人生尚未終結,如今他雖然微小,但至終神必使他發達,只要他肯回轉於神(7)。

比勒達接著引用古人的智慧去�侗优蠽B。當中是以各類植物生長的實況,比喻惡人和義人的結局。蒲草與蘆荻都生長在埃及,它們長在有泥土及水分當中,應該長得旺盛長久,可是它卻枯萎得比其他植物更快(1112)。惡人便是這樣,他們的結局是一無所有,註定滅亡(15),反而義人有如長得茂盛的植物一樣,枝葉繁盛,佈滿園子(16),它的根甚至強壯到深入石堆中(17),這恰好與蒲草蘆荻成了強烈的對比。惡人卻像一些被拔出來的植物,從人間消失,被人取替,無人紀念(1819)。這一切都是公義的神的作為:祂賞善罰惡。所以,約伯務要改過遷善地生活。

比勒達一番為神辯護的話並不算錯,但比勒達不明白約伯的遭遇其實是撒但的攻擊,以致約伯飽受試煉,致使他不能對症下藥的勸慰約伯。因此,我們不要對別人的遭遇妄下判斷,一如在世的耶穌曾醫好一個生來是瞎眼的人,他的眼瞎並非因著人犯了罪所導致(參約913)。因此,我們應該更忍耐地聆聽有需要者,借著禱告,求神指示如何實際及有效地幫助他們。

 



跟著我們: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