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ia Todo Logo
聖經-註釋
- 廣告 -



傳道書 8 - 章短篇信息

傳道書 8

 

傳道書第八章短篇信息

 

目錄:

萬事的征驗(賈玉銘)

傳道書講解──智愚與生命虛空(七至八章)(彭福)

傳道書箋記(八章)(于中旻)

傳道書(八章)(康來昌)

傳道書第八章文字釋經證道(張策)

誰是智慧人﹖(23~1)(臺北靈糧堂)

智慧的部屬(2~5)(臺北靈糧堂)

超越生命的恐懼(6~8)(臺北靈糧堂)

惡人不得福樂(9~13)(臺北靈糧堂)

超越的信心生活(14~15)(臺北靈糧堂)

跨越人生際遇的困惑(16~3)(臺北靈糧堂)

讓神擦亮你的眼鏡(八章117)(臺北基督之家)

甚麼是美好?(三)(8117)(香港讀經會)

 

 

萬事的征驗(賈玉銘) (3-8)

 

“我專心用智慧尋求查究天下所作的一切事”(1:13)自一章十二節至二章廿六節,是載著者個人的經歷。他在個人的經歷以外,也用智慧尋求查究天下一切所作的事,所以本書三章一節至八章十七節,皆是說到他如何觀察天下一切所作的事,說明他觀察天下一切所作的事為如何?在這數章書內,原無所謂段落,無所謂次序,即本著他所見的,直述如下:

   

一、定時與永時(3:1-22)    按著者的觀察,可知“凡事皆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當然人的生死,是在神的手中。栽種有時,不栽種也有時;傳道撒種,皆有神的指引。“殺戮有時,醫治有時”;人得病痊癒,要等待神的時候。“拆毀有時,建設有時”;教會事工之進行,皆有神的安排。”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人的境遇亦在神的掌握中。“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喜愛有時,恨惡有時”;是言個人的動作,亦未嘗不在神的範圍中;“爭戰有時,和好有時”。和平,亦當然有定時了。天下萬事萬物既皆有定時,不論人如何勞碌,皆不能越過所定之時;人何不在神前順時聽命;否則徒然勞苦,有何益處呢?所言萬事有定時,不但是說成敗有定期;也是說萬事成敗的時間有定限;在這有定期,有定限的時間以外,還有一個無限期的時間。因為“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我知道神一切所作的都必永存,無所增添,無所減少。神這樣行,是要人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3:1114)。在這有限期的時間裡,看善人與惡人,都是一樣;甚至人與獸,也像是一樣:“因為世人遭遇的,獸也遭遇,所遭遇的都是一樣;這個怎樣死,那個也怎樣死,氣息都是一樣。……都是出於塵土,也都歸於塵土。”但按永存的時間,“人的靈是往上升,獸的魂是下入地。”(3:21)若僅以現世眼光看:“人不能強於獸,都是虛空。”(3:l9)按耶穌的眼光來看,“人比羊何等貴重呢!(l2:l2)

   

二、受欺與自欺(4:1-6)  著者說:“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壓。看哪,受欺厭的流淚,且無人安慰;欺壓他們的有勢力,也無人安慰他們。”(4:1)我便讚歎人死了比活著好,並且以為那未曾生在世上的,比這兩等人都好(4:2-3)。我又見人有“各樣靈巧的工作就被鄰舍嫉妒,這也是虛空”。(4:4)我又見那“貧窮而有智慧的少年人,勝過年老不肯納諫的愚昧王。……他所治理的眾人……多得無數……尚且不喜悅他。這真是虛空,也是捕風”(4:l3-l6)。人被人欺,固然可憐;更可憐的是人多自欺:“愚昧人抱著手,吃自己的肉……滿了兩把,勞碌捕風。”(4:5-6)這是多麼自欺呢!甚至“有人孤單無二,無子無兄,竟勞碌不息,眼目也不以錢財為足。他說,我勞勞碌碌,刻苦自己……到底是為誰呢?這也是虛空。”(4:8)人所以受欺與自欺,多是因為沒有幫助。“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4:9-12)我們信徒最好的同伴,就是主耶穌。若我們無論作何事,和主同作;無論行何路,和主同行;無論在何地,與主同處,甚至夜晚睡覺時,主亦在我們身邊,那就永不至為惡者所欺了。

   

三、身富與靈富(5:l-20)  有人靈富,身雖貧亦富,所以人生最緊要是敬畏神,作一個靈富身亦富的人。一則“到神的殿要謹慎腳步”——即謹慎自己的行事。二則“在神面前不可冒失開口”——因為神在天上,你在地上,所以要寡少你的話。“也不可心急發言”,多少人在禱告時,信口發言,不知所求為何,就是褻慢神。三則“向神許願,償還不可遲延”,——“你向神許願,償還不可遲延。因他不喜悅愚昧人,所以你許的願,應當償還。你許願不還,不如不許。”——切不可任你的口,使肉體犯罪。四則不可疑惑神的公義。——“若在一省之中見窮人受欺壓,並奪去公義、公平的事,不要因此詫異。因有一位元高過居高位的鑒察,在他們以上還有更高的。”(5:8-9)他的審判是公平的。人如果在神前存心敬畏,就是在靈裡富足的人。凡真在靈裡富足的人,莫不是在物質上富足的;縱有時物質缺乏,還是不富而富。因為“神賜人資財豐富,使他能以吃用,能取自己的份,在他勞碌中喜樂,這乃是神的恩賜。他不多思念自己一生的年日”——皆已信託——“因為神應他的心使他喜樂”(5:l9-20)。有人靈貧,身雖富亦貧,最可憐的是世人中,多有身貧靈亦貧的,縱有時物質豐富,亦終不免於貧。因為“貪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知足;貪愛豐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貨物增添,吃的人也增添,物主得什麼益處呢?不過眼看而已。……我見日光之下,有一宗大禍患,就是財主積存資財,反害自己。因遭遇禍患,這些資財就消滅……他怎樣從母胎赤身而來,也必照樣赤身而去;他所勞碌得來的,手中分毫不能帶去。……他為風勞碌有什麼益處呢?……”(5:lO-l7)如果能在神前存心敬畏,不但靈中富足,身也就不富而富了。

   

四、短命與長命(6:l-l2)  “人一生虛度的日子,就如影兒經過;誰知道什麼與他有益呢?(6:12)不論長壽與短命,在永遠的時間裡看來,都甚渺小,無甚差別。“人雖然活千年,再活千年,卻不享福,眾人豈不都歸一個地方去嗎?(6:6)“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90:10)人度盡的年歲,不過是一聲歎息,縱然長壽,也沒有什麼可誇呢!“人若生一百個兒子,活許多歲數,以致他的年日甚多,心裡卻不得滿享福樂,又不得埋葬;據我說,那不到期而落的胎比他倒好。因為虛虛而來,暗暗而去,名字被黑暗遮蔽,並且沒有見過天日,也毫無知覺,這胎比那人倒享安息”(6:3-5)。這墜落的胎,是壽命最短的,但他未見世間的風浪,虛虛而來,暗暗而去,就一直進入神的安息,這不也是極慶倖的事嗎?按墜落的胎原是有靈魂的(1:4415)。在人看來,他的壽命雖是極短,卻已進入神的永生,一直活到無窮盡年;與那在世長壽的人相比,究竟何所謂長,何所謂短呢?

   

五、智與不智(7:l-8:17)  世人總分兩大派,即智慧與愚拙:

    ()先就智慧人一方面說

    1.智慧人的利益  其一、智慧的言語有價值。“聽智慧人的責備,強如聽愚昧人的歌唱”(7:5)。其二、智慧和產業並好。“智慧和產業並好,而且見天日的人,得智慧更為有益”(7:11)。其三、智慧能保護人的生命。“智慧護庇人,好像銀子護庇人一樣。惟獨智慧能保全智慧人的生命。這就是知識的益處”(7:12)。其四、智慧比掌權的更有能力,“智慧使有智慧的人比城中十個官長有能力”(7:19)。其五、智慧使人逃避罪惡。“有等婦人,比死還苦:她的心是網羅,手是鎖鏈。凡蒙神喜悅的人,必能躲避她;有罪的人,卻被她纏住了。”(7:26)

    2.智慧人的狀態  其一、智慧人的臉——“人的智慧使他的臉發光,並使他臉上的暴氣改變”(8:1)。一個真有屬靈智慧的人,不但臉發光,全身也都光明了。其二、智慧人的心——“智慧人的心,能辨明時候和定理。各樣事務成就,都有時候和定理”(8:5-6)。其三、智慧人的眼——“我專心求智慧,要看世上所作的事。我就看明神一切的作為”(8:l6-l7)。“人查不出日光之下所作的事,任憑他費多少力尋查,都查不出來。就是智慧人雖想知道,也是查不出來”(8:l7)。惟有真智慧的眼睛,才可以辨明,因為“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林前2:13)。所可惜的是智慧固有莫大利益,無奈世人的真相,適與此相反。芸芸眾生哪有真智慧呢?“一千男子中,我找到一個正直人,但眾女子中,沒有找到一個……我所找到的只有一件,就是神造人原是正直,但他們尋出許多巧計”(7:27-29),所說“巧計”即失去被造時正直的面目,顯有奸詐愚昧的表相。至所言“一千男子中,我找到一個正直人——或指耶穌言——但眾女子中,沒有找到一個”:是言女子不正直之比例,比男子尤大。按女子之心,雖較男子更慈愛;男子之心,往往較女子更直率。一千男子中或僅找到一個正直人,一千女子中連一個也找不到,可見人心之彎曲。

    ()再言及愚昧人的樣子  1.愚昧人的心——“愚昧人的心,在快樂之家。”(74)不知“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憂愁強如喜笑,因為面帶愁容,終必使心喜樂”(7:2-3)2.愚昧人的歌唱——“聽智慧人的責備,強如聽愚昧人的歌唱”(7:5)。因智慧人的責備,令人獲益;愚昧人的歌唱,使人聒耳。3.愚昧人的喜笑——“愚昧人的笑聲,好像鍋下燒荊棘的爆聲,這也是虛空”(7:6)4.愚昧人的惱怒——“不要心裡急躁惱怒,因為惱怒存在愚昧人的懷中”(7:9)5.愚昧人的發言——“不要說,先前的日子強過如今的日子,是什麼緣故呢?你這樣問,不是出於智慧”(7:10)。常見愚昧人所發的問言,足以顯出他的愚昧,不值得令人回答。6.愚昧的人行事——“不要過於自逞智慧,何必自取敗亡呢?……不要為人愚昧,何必不到期而死呢?(7:l6-l7)愚昧人往往不肯以愚味自居,即過於自逞智慧,以致敗亡。7.愚昧人的真相——“邪惡為愚昧,愚昧為狂妄”(7:25)。是言邪惡狂妄,即愚昧人的真相;因其愚昧,才顯出邪惡狂妄的態度,行出邪惡狂妄的事來。

    著者以上是說世界萬事之真相,按其時間言,多有定時與永時。以人的情態言,每有爾詐我虞,自欺欺人。以人的生活言,多是靈貧身亦貧。按人的壽命言,不論長壽與短命,莫不是虛浮無幾,“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歎息”。以世人存心行事的實際而言,多是愚昧無知,有己無人,有我無神,只顧身而不顧靈。著者特此提醒人當猛然覺悟,除去悲觀的情緒,積極地、快樂地、利用短暫的時光,作成永遠的事業。

 

 

傳道書講解──智愚與生命虛空(七至八章)(彭福)

 

四、智愚與生命虛空

 

傳道書七.八章

  第七章定名是「智愚與虛空」章,或有人問,愚人當然虛空,智慧亦虛空嗎?但是這智慧及愚拙的虛空不是我定出來的,乃是聖經說,一切都是虛空,七章四節說:「智慧人的心在遭喪之家,愚昧人的心,在快樂的家」,照這�婸﹛A智慧人應找快樂之家,何以相反呢?因為智慧人想在日光之下找尋享受,為什麼他找到黑黯呢?因為想得的得不到,便是虛空了。愚昧人的心是快樂的,一切肉體上的享受都不會,智慧人及愚昧人各得其相反的結果,凝成一切都是空虛,日光之下的快樂及憂愁都是虛空的,現在且看智慧與愚昧的言行怎樣。

  在七章五至七節�堙A說明他的言行,他的心中都是傷害人的,聖經說,我們要時常謹慎言語,要說造就人的話,聖經除了上帝真理外,沒有什麼更好的話。

  造就人的話真是太少,所講的都是躁爆,沒有安慰的言語,不能造就人,這便是虛空。有賄賂,有勒索,時常不能幫助人做一件好事,賄賂勒索是敗壞道德的事,使人不平安,甚至於家庭與社會國家,都會發生擾亂,所以作者說智慧與愚昧所行的事都是虛空。

  這�媊U勉我們,智慧和愚昧都不能行事過份,七章十六至十七節說,智慧人行事過份會驕傲,愚昧人行事過份會臨近死亡,這兩種人都受上帝所拒絕的,所以一切都是虛空,不能做過份的事。下面有些說話,我們要解釋的。

  七章廿七至廿九節,這�堛漕々@方面令我們高興,但又會使我們不明白,「一千男子中,只找到一個正直的」。

  當初猶太人有一個習慣,先要解釋的,就是因為看女子都是惡的,中國亦有一句話說:「最毒女人心」,其說男子的心毒,但女子的心更毒,這都是看各處的習慣。

  這�堿O警誡我們不要驕傲,姊妹們亦不必灰心,上帝造人原是正直的,但現在我們人類在神面前是個罪人,作者說,我們男女人中間,總找不到一個好人。

  我們知道當時亞當夏娃是善良的,後來因犯罪便遺留下這個罪孽,所以後人就是罪人中的罪人。

  智慧人愚昧人亦是一樣,世界是個罪孽的世界,主耶穌叫我們離開罪孽,無論什麼人在日光下所度的生活都是虛空的,我們趕快仰望日光之上的主,依靠他可以得救。

  第八章是「生死虛空」章。

  我們怎樣知道生死都是虛空呢?請看八章八節說得很明白,「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也無人有權掌管死期」,生死都是虛空的,人是無權管理生死的,一個君王將他所有一切物質,拿出來,也買不到一息的時間,所以人不能管理生死的,所以便一切都是虛空了,人死後埋葬了,經過一千幾百年,人便將他遺忘了。

  八章十節說:「我見惡人埋葬,歸入墳墓,又見行正直事的,離開聖地,在城中被人忘記,這也是虛空」。這是作者所見的,人死後經過一個時候,人便遺忘了,這就是虛空。

  這�媊絰|我們兄弟姊妹,我們能看透日光之下一切都是虛空,我們便可以仰望日光之上的一切實在的事,知道上面榮耀的事,我們再進一步看,我們與惡人一樣,好像很不公平,請看八章十四節,有時做了好事,卻得惡的報應,應當好人不會受罪才是,但這是日光下的事情,我們所講的都是日光下的事,日光下的善惡都是虛空的。

  八章十二可以安慰我們,叫我們好好的敬畏上帝,生死是小事,能夠認識日光之上的主,就可以永遠同在了。── 彭福《傳道書講解》

 

 

傳道書箋記(八章)(于中旻)


  時候和定理

  智慧人的心能辨明時候和定理(傳八:5

  很多事不是該作不該作的問題,是在於甚麼時候作。能知道作在適當的時候,作得正確,是非常重要的事。
  從表面看來,人是在環境的壓力,命運的支配之下,隨波逐流,沒有反抗的餘地;但智慧的人,能明白神的旨意,順從神的命令,知道該作的事,不看外面,只仰望神。現在作當作的,交託在主手中,祂必保守,成就。

  凡遵守命令的,必不經歷禍患;
  智慧人的心,能辨明時候和定理。
  各樣事務成就,都有時候和定理。(傳八:5-6

  拯救的時候

  使徒保羅勸告眾人,不可忽視神給人的機會,趁著今天恩典的門正敞開:“祂說:‘在悅納的時候我應允了你;在拯救的日子我搭救了你。’看哪!現在正是悅納的時候,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林後六:2)無論甚麼樣的罪人,神都能夠拯救,只有不守時間的人,總以為會特別為他延期,就不能得救。在挪亞造方舟的時候,他當代的人不信世人的生活和燦爛文化就要終止,不再有明天,不肯進入方舟得救,就被洪水所滅。

  奉獻的時候

  門徒跟主耶穌上耶路撒冷,以為不過是照猶太人的常例,又一次守節,卻不知道那是主在世最後的一個逾越節,逾越節的真羔羊,就要為世人的罪,被殺獻祭了。只有馬利亞,她曾坐在主的腳前,留心聽祂的智慧話(路一○:39);所以“盡她所能的”,為了主安葬的事,預先把香膏澆在主的身上。她奉獻的對象正確,是為主;她奉獻的時間正確,是“預先”作在主安葬以前。(可一四:6-9)她智慧的行動,得到主的稱讚,認
為是值得到處述說的“一件美事”。她奉獻的時候對。

  跟從的時候

  大衛受膏之後,並未立即登上王位,反被掃羅追殺。便雅憫支派掃羅同族的勇士,不跟掃羅求升官發財,卻隨從受苦的大衛(代上一二:1-2,16-18)。大衛還偏安希伯崙的時候,以薩迦支派的族長,“通達時務,知道以色列人所當行的”,就去歸從大衛,到以後大衛作王,可以同得榮耀。
  願神兒女作智慧人,接受主,奉獻給主,跟隨主。

 

 

傳道書(八章)(康來昌)

 

第八章

傳道者的勸告

智慧人能辨明時候和定理(1-5節)

1             誰如智慧人呢﹖誰知道事情的解釋呢﹖人的智慧使他的臉發光,並使他臉上的暴氣改變。

智慧人解釋也解決事情

這再一次講到智慧,智慧人能夠解釋事情。我常常說這解釋事情,不是只是把一個事情解釋了,而且甚至是把一個事情解決了。解經也是,如果只是把一些經文的意思講出來,那不叫解經;是要能完整的應用,那才叫解經。我們在釋經學、詮釋學上(不管在政治上或世俗上)都談到這一點。例子就是約瑟,約瑟不是解出一個夢來,他是解決了饑荒的問題:解出一個夢就是告訴你有七年的豐年、七年的荒年,就解完了、那夢就是這樣。不是解決那夢的問題:荒年要怎麼辦?當然有時那解決不是像約瑟一樣馬上就可以做得到的,像但以理解決或解釋的夢,因為那是個歷史,他就只能看著歷史這樣發展,一個強權取代另一個強權。如果說他能夠解決,就是把這信息傳給每個人,能夠聽的就知道在人類歷史裡,只有神的國永遠進行,你就好好的、不要被那些人的國度所驚嚇到;你就只能勸尼布甲尼撒:王,你就是那棵樹,希望你趕快好好的謙卑的來行善,或者你的日子還可以長久。但他不聽,我們也沒辦法。我們知道事情的解釋嗎?我們都可以解釋:為什麼這裡會坍方、為什麼那樓會垮掉、為什麼這公司的這產品比那個好。但我們不是只是知道解釋這過去的原因,我們要能解決將來的困難。

「人的智慧使他的臉發光」智慧讓我們臉上發光。這光你也可以想到摩西臉上的光、基督臉上的光;以及我們發出來的光是讓人到上帝那裡的真光。如果不是到上帝那裡的光,其他的光都會漸漸褪去;我們的光是福音的光。「並使他臉上的暴氣改變」這也提醒我們:智慧人也有愚蠢的時候、也有受到情緒影響的時候。智慧人的智慧不是在他自己的腦袋裡的,是敬畏上帝而來的,才能改變。

2-5          2我勸你遵守王的命令;既指神起誓,理當如此。3不要急躁離開王的面前,不要固執行惡,因為他凡事都隨自己的心意而行。4王的話本有權力,誰敢問他說你做什麼呢﹖5凡遵守命令的,必不經歷禍患;智慧人的心能辨明時候和定理(原文是審判;下節同)。

 這裡講到王。有的地方又是比較通俗一點的明哲保身、對王你不要惹他的怒氣。如果我們說聖經只是這一類的明哲保身,甚至作個懦夫一樣,我想那不會是聖經給我們的教導。我想這裡有兩層意思,一個是第5節(最重要是這一節):「智慧人的心能辨明時候和定理」就是:什麼時候該對王怎麼樣。大衛對掃羅王、但以理對各個不同的王、摩西對法老王、耶穌對彼拉多這些掌權的,我想我們都不是愚忠、愚孝,基本上我們總是順服神的。但神既在世上的確給我們王,我們就有一點明智、謹慎、不軟弱的態度,那是對的,但怎麼分辨說我們不是愚忠愚孝,甚至成為惡人的幫凶?什麼時候又是成為真的幫助他?那還是再一次在聖經裡看到很多神的兒女:尼希米、但以理、以斯拉、摩西、約瑟、大衛、耶穌、保羅,都有很好的提醒和榜樣,也有一些教導。就在但以理書看到,人間的帝國有的時候被描述成豹子或熊。熊大概是指波斯,豹子是指亞歷山大帝國;同樣這兩個帝國也被描述成山羊和綿羊。這兩個完全相反的,很兇暴的野獸,又是很柔和的家畜。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同?解經家說波斯讓以色列人回去修聖殿,所以被描述成綿羊;亞歷山大對猶太人相當尊重,所以被描述成山羊,就是比較好一點。就是我們在這世界上的王、執政掌權者,真的我們求神給我們智慧能辨明,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這包括投票的事情、包括我們在世上參與的事。我們知道神在世上有設立這些執政掌權的(不管是丈夫、父兄或者是王),我們知道,就有盼望;我們就不會覺得這些兇暴或無能的事完全無機的,後面一定有神叫我們要學習的功課。我們謹慎、小心是重要的,不過最重要的也還是一定要能夠辨明。求神給我們這樣的智慧。

一切在神的掌管中(6-9節)

6-9          6各樣事務成就都有時候和定理,因為人的苦難重壓在他身上。7他不知道將來的事,因為將來如何,誰能告訴他呢﹖8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將生命留住;也無人有權力掌管死期;這場爭戰,無人能免;邪惡也不能救那好行邪惡的人。 9這一切我都見過,也專心查考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有時這人管轄那人,令人受害。

人需要敬畏上帝

這一段跟上面也許還是有些關係,跟整個聖經和傳道書也有關係。「各樣事務成就都有時候和定理」我已經說過,這句話絕對不是叫你成為一個宿命論:會怎麼樣就怎麼樣、颱風要來就來、小偷要來就來,我不必鎖門、會生病就生病,我不必打疫苗,就是我們變成好像很被動、很消極。不是的,因為前面就說了各種事務有時候和定時,所以智慧人、敬畏上帝的人會去敬畏,然後去思想我該怎麼樣做什麼樣該做的事情。你再聰明也要記得:雖然你知道各事都有定時,甚至愚昧的人也知道人都會死、人間就是生老病死,這個苦難是壓在你身上,但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什麼事。所以即便你知道會發生的事,你還是不知道怎麼處理,所以你需要敬畏上帝。靠上帝的話和上帝給你的聰明智慧來做。

所以第7節說,第7節好像跟第6節衝突了,第6節講都有定時和定理,第7節又說不知道;其實不衝突。是,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每個人都會死,這是定理,但我不知道我什麼時候死、也不知道會怎麼死。你說我知道,醫生檢查只有三個月了,你還是不一定知道怎麼死。有人就在焦慮、害怕、哭泣、抱怨中死,有人還是可以在盼望中死。我們是在一個如果沒有神,就真的是一個很虛空、絕望的世界,但我們在主裡面,主把我們該知道的都讓我們知道,祂是掌權者,而且祂愛我們、祂給我們力量來解決。

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

8節就是「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就是生、死。這個是神的話告訴了你,事實上我們也說,不信主的人也知道這一點:誰能管生命?但不信主的人知道這一點,卻常常愚頑的抗拒這一點。有些科學家(這種科學家一直都有)包括現在基因工程才會這麼流行。我最近看到有一些科學家講:我們在廿一世紀結束以前,一定可以複製出所謂一百歲以上的人、不會生病的人等等。我不敢說這樣的預言不會成功,但我會說,即使成功了,恐怕更壞。人如果不歸向上帝,你以為科學或任何東西是一個你有權來掌管(或實驗室裡弄出)、把生命留住;你覺得可以的話,那真是很愚蠢。你做出的生命(這連世俗的小說也太多了)不能控制;有一個小一點的例子就是LSD迷幻藥,在一九六零年代美國嘻皮常常吸。我曾看過早期一個報導,在五零年代末期LSD剛開始產生時,好多科學家說,這是解決人類憂鬱症、心裡愁煩的妙藥。剛開始他們吸了以後好像飄飄欲仙、很舒服,結果沒有想到是大禍患。

當原子彈發生、當人去探索原子裡的奧秘時,也很興奮裡面有很多的能量,但到目前為止,不管是核能發電或原子彈,造成的結果是死亡和很多的疾病。就算核能電廠,我不是在支持或反對核能電廠,只是說就算他產生這些能量,在我們平常生活中紅燈綠酒、所有的能量,用得真的是好嗎?各位,生和死,人根本不知道。神給我們一些智慧;我們是按祂的形像造的,所以我們有一些很聰明的地方,但不向著祂的時候,那就製造很多的恐怖了。我真的覺得第8「邪惡也不能救那好行邪惡的人」,他怎麼會說這種話?應該是良善不能救那好行邪惡的人?我覺得這正是這世界上人的想法:我更兇、更壞、更狠、手中的權力更多、我的槍(像黑道的)更有力,一定能救我。而作者說:不能救你的,邪惡不能救你。當然只有主來的良善才能救人的、只有十字架的救贖才能救我們。他都見過,第9「有時這人管轄那人,令人受害。」他為什麼不講:「有時那人轄管這人,令人獲益」?我想恐怕在世間獲益的情形少,受害的情形多,所以他不講獲益。但我覺得基督徒在這些情形裡,我們還是有個盼望:知道我們的上帝會不斷的幫助我們、會讓我們越活越美好。

敬畏神得福樂(10-17節)

 10         我見惡人埋葬,歸入墳墓;又見行正直事的離開聖地,在城中被人忘記。這也是虛空。

 世間難有公平,不信上帝就真是虛空

這一段話翻譯原文不大清楚,可以有兩種翻法,一個是:若把「行正直事的」這幾個字劃掉,就是他在說;惡人的死和被忘記是虛空。但如果照原字(和合本的翻譯),就是說:惡人埋葬、虛空(這比較好解釋),就是惡人做的一切都是空的,就是這樣;而「行正直事的離開聖地,在城中被人忘記。這也是虛空」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就是好像惡人有個善終:他死了、埋入墳墓。你記得在列王記或歷代志都有講到「歸到他列祖,或埋在他列祖的墳墓中」這算是一個善終;有的被殺或丟在別的地方,那就不是一個善終。惡人被埋葬了、有一個善終;可是行正直事的呢?「離開聖地,在城中被人忘記」這可能有一點像大衛,或後來有基督徒被流放。大衛有時離開居所,他在曠野中常常講渴想耶和華的居所、他對掃羅的抱怨也是:你逼我離開耶和華的地、或離開耶和華的面。「離開聖地」如果我們說,在教會有一個人是行正直的,但被迫離開、甚至有一天被忘記的話,這是虛空。也就是說第10節如果照和合本翻譯的解釋就是:這個世界又是個很不公平的情形,好像惡人有善終、義人被忘記。這種虛空我也講過很多次,千萬不要把它想成佛教的虛空。這虛空就是在這世界上是虛空;在神那裡絕對不會虛空,因為神會紀念、神會公平的。但如果你真的只看這世界,就像傳道書的作者可能有很長的時間沈迷在這世界裡的時候,他就經歷更多的虛空;不過他的信仰又知道:在主那裡,就沒有一件事是虛空的了。

11           因為斷定罪名不立刻施刑,所以世人滿心作惡。

上帝不立刻施刑,是有磨練和寬容的美意

這跟上面的可能有一點關係。這句話在法律上是常常說的:justice delayed is justice denied 遲來的正義就不是正義了。就像美國現在很多時候就是這樣,判一個刑,尤其是犯了很多錯誤的人,他犯的罪越大(甚至是死刑)那些一審、二審、三審、非常上訴、這個州長簽一個、那個州長簽一個,可能真的二、三十年他還不會被處死,又住在舒舒服服的監獄裡,因為監獄現在要善待囚犯,很舒服。不但如此,他若是犯下令人髮指的重大惡行,在監獄裡甚至還可以出書、拍電影、發大財。你犯了罪,還甚至成了成功的敲門磚,那人家怎麼會不想繼續犯罪?要犯還要犯大的了。所以很多人權組織常說中國不好,其實我覺得這一點非常好。就是犯了,就一個禮拜(甚至幾天)之內馬上定讞。這我們也同意、在教會歷史上也有,就是:因為殺人殺太快,殺錯了,就說死刑犯執行前要再給卅天,不要草菅人命,這我覺得是對的;但任何一件事,過了分都不對。當仁慈過了分,以致於好像做錯事永遠不會被處罰,那不對。我覺得自由主義的大問題就是他們沒有法處置惡人,以致於他們很心痛的看到惡人繼續作惡,然後又不知道怎麼辦;很難過,但他們的信念不願意接受聖經上講的:人是惡人、人需要被懲治的時候,那就沒有話講、很痛苦。美國、西方學術界都是這樣。這裡是「斷定罪名不立刻施刑,所以世人滿心作惡」,我剛講了那麼多就是這一句話而已(我的解釋還是囉唆了):對、錯要有馬上的賞和罰。當然要公平,但公平裡包括一個馬上的賞和罰。不但是罰,賞也是一樣。你今天做了一件很偉大、很好的事,六十年以後才給你一個勳章或獎金,那做什麼?太遲了。對於管教小孩也都是這樣。我們馬上又產生一個問題:上帝的賞和罰卻有時非常非常的慢。那真的是磨練我們這些神兒女的信心,叫我們更願意在沒有看到神的賞和罰的時候,仍然持守正直。至於對惡人,我們實在說是神的寬容、給他們悔改的機會。1011節講的就是:你在世界很難看到公平,如果你不信靠上帝,真覺得虛空了。

12           罪人雖然作惡百次,倒享長久的年日;然而我準知道,敬畏神的,就是在他面前敬畏的人,終久必得福樂。

這些看起來都是很平凡的話;如果沒有信心,也覺得是很多餘的話(尤其沒有信心,在辛苦當中的時候)。但我們信靠主的覺得這真是真的。我們看到「罪人雖然作惡百次,倒享長久的年日」沒有關係,我們在這世上看到神的寬容、也看到神在磨練我們,那我們是不是還願意繼續行善?「敬畏神的,終久必得福樂。」這個得福樂,我們也真的承認不一定在今生,不過最起碼我們心中有平安、不抱怨。

13           惡人卻不得福樂,也不得長久的年日;這年日好像影兒,因他不敬畏神。

 「惡人卻不得福樂」我們絕對不是酸葡萄心理、也不是嫉妒;我們絕對知道惡人沒有快樂的時候,包括他最意氣煥發時,因為他沒有敬畏神、沒有智慧、沒有真正的享受;他真的只有浮華和泡沫,那不是真正的快樂;連短暫的快樂都沒有,只有那種刺激。更「不得長久的年日」,他在人間的年日好像影兒。這我又想到兩個地方:一個,影兒在這裡顯然是負面的,就是不是真實的,只是一個影子;他一切的快樂、幸福、道德…,什麼都是空的、不是真的、是影兒。另外在歷代志上最後一章,大衛在獻殿時說:我們在世上的日子,好像影兒一樣。這裡的影兒和希伯來書講的影兒一樣,是正面的。就是那影子跟實體是很像的(像在牆上做鴨子等等手影)對敬畏上帝的人而言,這個世界也是一個影子,但是正面的就是:你在今生已經嚐到將來那真實、美好的相似的地方了。不敬畏上帝的人影兒是空虛的;敬畏上帝人的影兒是開始經歷到那真實。而如果我們在世上那麼大的福氣和喜悅,都不過是個影子,對我們來講,那將來的福氣會是何等的大!對罪人來講,如果這麼多的享受、錢財都不過是影子,將來地獄的火要給他多大的空虛!

14           世上有一件虛空的事,就是義人所遭遇的,反照惡人所行的;又有惡人所遭遇的,反照義人所行的。我說,這也是虛空。

沒有看到神的永恆,世上都是虛空

 這意思其實就是剛才講的,「惡人所遭遇的,反照義人所行的」就是惡人作惡,遭遇的好;義人行善遭遇的反而是惡人,就是好像很不公平。我還是說,如果你沒有信仰、沒有看到神、沒有看到那永恆,就像詩篇七十三篇,真是會為作惡的心懷不平,及至他進了神的殿,思想他們的結局(那結局就不在今生看得到了),那就醒悟過來、就不會虛空、就知道神作為是美好正確。

15           我就稱讚快樂,原來人在日光之下,莫強如吃喝快樂;因為他在日光之下,神賜他一生的年日,要從勞碌中,時常享受所得的。

主給我們在虛空世界中不虛空的生活

 我講過,在傳道書裡看「智慧」要小心看,看「虛空」也要小心看。就是:如果你信靠上帝,任何事不虛空。所以他講到虛空的時候,都是遠離上帝的;如果認識神、敬畏神的就不虛空。智慧也是,如果是一種離開神的智慧,那就會沒有意義、什麼都得不到;但如果是敬畏上帝的智慧,你就看得到。所以你看世界上的事情是虛空的,像14節,好像善沒有善報、惡沒有惡報;15節又好像講到要及時行樂才對。不!15節的意思是:在這善沒有善報、惡沒有惡報的世界,你願意信靠上帝、你承認你一生的年日是神賜給你的,那你就在這裡面吃喝快樂,而且從勞碌中享受。這我也講過是現代人比較聽不進去的,就是不喜歡勞碌、白吃白喝最好。聖經裡包括傳道書不斷的講:勞碌工作的收穫的快樂,那是真的、是主給我們在虛空世界裡不虛空的生活。

16-17      16我專心求智慧,要看世上所做的事。(有晝夜不睡覺不合眼的。)17我就看明神一切的作為,知道人查不出日光之下所做的事;任憑他費多少力尋查,都查不出來,就是智慧人雖想知道,也是查不出來。

敬畏上帝才能看出人生、世界的意義

這裡又是智慧。「專心求智慧;智慧人雖想知道,也是查不出來」這好像在說智慧沒有辦法看到這個世界的意義到底在哪裡。這是對的,這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哲學家、文學家、科學家都完全看不出世界有什麼意義。人什麼時候才能看到這個世界有意義?就是敬畏上帝。這裡的智慧就是:你憑著你自己的智慧,絕對不知道自己要怎麼生活;也不知道國家、民族、個人怎麼樣走才是對的。像約伯記十一章7節瑣法對約伯說:「你考察就能測透神嗎﹖你豈能盡情測透全能者嗎﹖」各位,我們考察,就能測透神、就能測透這世界?答案是不能,但也能。怎麼叫不能?如果沒有聖經、沒有神的光照,我們根本不會認識神、自己也不認識自己;我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有意義的。但如果一個敬畏上帝的人,他想考察大自然、人生、神,都可以認識神。當我們在神的啟示之下的時候,我們可以認識神、可以考察這個神所造的奇妙世界。詩篇一一一篇2「耶和華的作為本為大;凡喜愛的都必考察。」我們可以研究、可以考察、可以做科學、歷史一切的活動。但如果遠離上帝,一切就真的是好悲觀、好悲觀,什麼都覺得人生沒有意義、找不出什麼意義。

 

 

傳道書第八章文字釋經證道(張策)

 

09

 

遵守王命

   

讀經:傳8

內容:

一、格言彙編

1、智慧價值

8:1  誰如智慧人呢?誰知道事情的解釋呢?人的智慧使他的臉發光,並使他臉上的暴氣改變。 

本章作者繼續教導,開頭這裡的提問可以說是整個7章的一個結論:誰是真正有智慧的人,能從這些問題中找到道路,能解釋神旨意的奧秘呢(比較何14:9)?智慧的人態度和藹慈祥,從他的臉上就可以見到。

2、遵守王命

8:2  我勸你遵守王的命令,既指 神起誓,理當如此。 

8:3  不要急躁離開王的面前,不要固執行惡,因為他凡事都隨自己的心意而行。 

8:4  王的話本有權力,誰敢問他說:你做什麼呢?” 

8:5  凡遵守命令的,必不經歷禍患;

這裡說應當遵守君王的命令。既然已經起誓效忠君王,這一點就理所當然。不要擅離職守,也不要一意孤行。因為君王是可以隨心所欲的;而且有生殺大權,是不容置疑的。凡遵守君王命令的,就可以免遭患難。

3、權柄限制

8:5下 智慧人的心,能辨明時候和定理(注:原文作審判。下節同)。 

8:6  各樣事務成就,都有時候和定理,因為人的苦難重壓在他身上。 

8:7  他不知道將來的事,因為將來如何,誰能告訴他呢? 

8:8  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將生命留住;也無人有權力掌管死期。這場爭戰,無人能免,邪惡也不能救那好行邪惡的人。 

既然人在王的權威下自由十分有限,謀生也很不容易,而且在重壓之下還要承受很多的挫折、困惑或者緊張(苦難重壓6節);人又是有限的,對未來無法預知,誰也幫不了忙,那麼就很需要智慧(7節)。因此,智慧人懂得神的定時和作事的步驟,不會莽撞冒失(5節下)。但是權柄也並非是絕對的,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8節):1)、無人能夠掌管自己的生命,叫自己不死;2)、無人能夠掌管死的時間;3)、在與死亡的戰鬥中,無人能夠置身事外;4)、邪惡救不了作惡的人,君王的權威也就救不了君王自己(比較雅4:13-16)。

4、種種不公

8:9  這一切我都見過,也專心查考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有時這人管轄那人,令人受害。 

8:10  我見惡人埋葬,歸入墳墓;又見行正直事的離開聖地,在城中被人忘記。這也是虛空。 

8:11  因為斷定罪名,不立刻施刑,所以世人滿心作惡。 

8:12  罪人雖然作惡百次,倒享長久的年日。然而我准知道,敬畏 神的,就是在他面前敬畏的人,終久必得福樂。 

8:13  惡人卻不得福樂,也不得長久的年日;這年日好像影兒,因他不敬畏 神。 

8:14  世上有一件虛空的事,就是義人所遭遇的,反照惡人所行的;又有惡人所遭遇的,反照義人所行的。我說,這也是虛空。 

8:15  我就稱讚快樂,原來人在日光之下,莫強如吃喝快樂,因為他在日光之下, 神賜他一生的年日,要從勞碌中時常享受所得的。 

這裡作者提到所見到的種種不合理的現象:1)、欺壓剝削(9節);2)、惡人長命百歲,義人卻英年早逝(12,14節;比較2:167:15);3)、惡人死後得到尊敬,義人死後卻被淡忘(10節)。而惡人之所以肆無忌憚的作惡,是因為雖然神判定他們有罪,但並沒有立刻刑罰(11節)。不過作者勸人稍安勿躁,惡人興旺只是暫時現象(影兒),要從永恆的角度看問題。敬畏神的必定得到永遠的福樂,惡人必定承受刑罰(12-13節)。因此,作者向神感恩,再次強調真正的幸福就是享受神賜予的一切,依靠神歡喜度日(15節)。

5、神的用意

8:16  我專心求智慧,要看世上所做的事。(有晝夜不睡覺,不合眼的。) 

8:17  我就看明 神一切的作為,知道人查不出日光之下所做的事;任憑他費多少力尋查,都查不出來,就是智慧人雖想知道,也是查不出來。

本章最後作者說他竭力尋求智慧,甚至晝夜不息。必須承認的是,神的奧秘廣大無極,人只能盡可能明白神已經清楚啟示的那一部分(比較申29:29);神隱藏的部分,無論人運用智慧和技巧如何費時費力的尋求,結果也只能是白費功夫。

二、反省反思

1  本章作了哪些教導?

2  你從本章得到哪些啟發或教訓?

 

 

誰是智慧人﹖(23~1)(臺北靈糧堂)

 

談完人生所需的實用智慧,傳道者轉念思想智慧何處可得?他發現,用盡他所有的聰明,智慧仍是遙不可及。所羅門的父親大衛就曾讚歎「知識奇妙是我不能測的,至高是我不能及的。」(詩一三九6)約伯的朋友指責他自以為認識神,「你考察就能測透神麼?」「祂的智慧高於天…深於陰間」(伯十一78)。真正有智慧的人,必定是謙卑人,因為他知道自已所知其實不多。

要尋找智慧需先認識罪惡。「智慧要救你脫離惡道」(箴二12),有智慧的人不輕看罪行也不小看罪性,如此方能保守自己不落入罪的陷阱。傳道者領悟到罪(婦人比喻罪,參箴言五七章)有以下特性:

一、罪性是邪惡、愚昧及狂妄的(v.25)

邪惡的人故意冒犯神、違背神及自己的良心,不聽從神的律法。而愚昧的人以非為是,以是為非,他們所行不但不合理,也與己不利。狂妄則是瘋狂失去理性,無法作正確的選擇與思考。罪性使人邪惡、愚昧及狂妄,不能明白,不喜愛,也不選擇神的律法,卻擇惡固執,「不但自己去行還喜歡別人去行。」(羅一32)

二、罪的權勢像網羅、陷阱及鎖煉(v.26)

列王紀記載,所羅門除了娶法老女兒為妻之外,「又寵愛許多外邦女子」,他還有妃嬪一千,都「誘惑他的心」以致「年老時隨從別神」(王上十一14)。因此他深切體驗到罪權勢的可怕,又具有誘惑力,使人心受誘去跟隨。一但心降服於罪,它必使人如同於網羅、陷阱,及鎖煉之中無法逃脫。討神喜悅的人,就是喜愛並遵行神律法的人,才能逃避罪的引誘,抵擋罪的試探。而罪人,因不喜愛神的律法就必落入罪的網羅。

三、罪的根源(v.2729)

  犯罪是從心開始的,人一但容許自己的心,傾向神不喜悅的思想、事、物,罪就有了機會。所羅門王從自己的經歷體認了罪的權勢。他更進一步發現世上找不到一個正直不犯罪的人,男人比女人或許稍好(猶太人的傳統觀念),但也微乎其微所差無幾。他深究為何世上沒有正直人?原來神造人時,人對神是順服的,人以神為樂,但人類墮落,罪就入了人的心。人故意的行使各樣不正直的罪行。當人類想出巧計背離神時(v.29),心就失去了正直的智慧。所以人犯罪是因心貪念神以外的事物,失去了純正就產生罪行。

智慧就是知道遠離惡事。但人必先認識罪的可怕,才能謙卑的倚靠神抵擋罪的試探。最後,傳道者為七章「智慧」這主題作一總結(八1):誰是真有智慧的人呢?他必通曉神治理萬事的奧秘,能解明掌管人生的原則。他的氣質、表情、態度,也都發出榮耀聖潔的光輝,他心中必充滿溫和恩慈,而臉上毫無暴戾之氣。如同保羅所說當人的心完全轉向神時,內心一天新似一天,自然漸漸顯出耶穌基督榮耀的氣質。真正有智慧的人不僅知道如何生活,他的生命也能不斷的更新。

默想

1.智慧是什麼?它將如何影響一個人?在日常禱告中常為自己求智慧嗎?

2.我對罪的認識如何?什麼是罪?智慧人對罪的態度是什麼?我應當如何保守自己免於落入罪的試探中?

回應

親愛的主,懇求你賜給我智慧能認識罪的權勢,並時常活在你聖潔的光中。不容我的罪隱藏。保守我不遇見試探,救我脫離兇惡。天天更新我的心意,使我的生命能榮耀你。

 

 

智慧的部屬(2~5)(臺北靈糧堂)

 

v.3「不要固執行惡」,英譯「不要藉惡劣的理由站起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智慧人心中柔和謙卑,無粗暴桀驁,不馴之氣,這樣的人也必得著作部屬的智慧:

一、順服權柄(v.2)

服從權柄乃部屬之本份。神不喜悅祂的兒女違抗神所設立的權柄,「抗拒掌權的,就是抗拒神的命令」(羅十三2)。在舊約中米利暗及亞倫譭謗摩西,挑戰他領袖的權柄而遭神審判。大衛則無論掃羅如何迫害,都不敢加害。新約保羅、彼得也都教導人,要順從一切管理我們的權柄(羅十三12;彼前二1316)。彼得更要求人,「不但要順服善良溫和的(主人),就是那乖僻的也要順服」(彼前二18)。今日我國進行民主化運動,反抗權威之風盛行,舉凡學校、家庭、工作場所皆受此風影響。基督徒為著見證的緣故,當順服人的一切制度及政府。服從並非不可有異議,而是即使有不同意見,也願忠心的執行最後決策。除非為順從神的緣故才可不順從人(徒五29)

二、言行舉止,合宜有度(v.3)

在管理者面前不可傲慢無禮。保羅說,「凡人當恭敬的,恭敬他。」(羅十三7),即或管理者的命令不合理,或與自己看法不同,也應耐心聆聽溝通,不可冷漠、急躁頂撞,也不可堅持己見不耐煩的離席。這些舉止都顯示驕傲藐視之心。管理者很可能被觸怒任意而行,畢竟他的權力比較大。對上當恭敬舉止有禮,這樣的教導似乎不合潮流。環顧當今「顛覆文化」當道,百姓是總統的頭家,人倫禮節已日漸式微。基督徒待人卻應恭敬、言詞有禮,對長上更當如此。不是為謹守形式化的禮儀,而是生命的流露。耶穌基督既有獅子的勇敢威嚴,也有羔羊的溫和謙卑。勇敢與謙卑,在神榮美的生命是不相衝突的。

三、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v.5)

成效就是「把對的事做對」。聰明卓越的部屬不僅順服而己,而是積極主動的為在上者分憂解勞,能判定何時當做何事?同時也具備所需的才幹知識能把事情做得無誤。最好的部屬是良善、忠心又有見識,中等的部屬則良善、忠心但缺少見識,而最差的部屬則是不忠心也無見識。有智慧的部屬即使遇見乖僻的長官,也能忍耐等候神所定的時間。智慧人不盲目激進,是識時務的俊傑,他能「默默倚靠耶和華,耐性等候祂」(詩卅七7)

新約保羅也有相同的教導「你們作僕人的,要凡事聽從你們肉身的主人,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討人喜歡的,總要存心誠實敬畏主。無論做什麼,都要從心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西三2223)作部屬的智慧也與其他生活智慧一樣,都根源於敬畏神。真實的敬畏使人無論做何事,為何人做,都不輕忽怠慢,這就是智慧了。

默想

1.生活中對我有權柄的人有那些?省察自己對他們的態度,今天的經文對我有何提醒?我應當有何改正?

2.評估自己作為部屬的優劣。思想神將如何評估我們。

回應

親愛的主,赦免我心中常有驕傲不順服。懇求聖靈掌管我,將你謙卑的靈充滿我,將你聖潔的智慧,賜給我,使我作個有智慧的部屬。為榮耀你名的緣故,幫助我服從那當服從的,尊重那管理我的,並忠心盡責,有智慧的完成我當盡的職責。

 

 

超越生命的恐懼(6~8)(臺北靈糧堂)

 

前段提到面對權柄人應當服從,即使是遇到欺壓也當忍耐等待神的時候。大衛對掃羅的態度是敬畏神的好榜樣。順服權柄不僅是為神的緣故,也與自己有實際的利益。而本段則從人生長遠的觀點來勸人,被欺壓時當忍耐等候。

人在苦難來臨時,會感到沉重的壓力,主要來自于對未來的恐懼。不知苦難何時結束,也不知情況可能轉好呢?還是更糟?避免痛苦是人類求生的本能。自從人類離開神后,就落入恐懼不安的生命憂慮之中,這是人生一大重擔。

有真智慧的人認識神的掌權,知道萬事都在神智慧的治理下。「各樣事務成就都有時候和定理」(v.6),雖然看不見明天,也不知道明天將如何,但知道神掌管明天。這樣的信心,是神兒女面對人生苦難的力量。這信心不是消極的,而是積極的判斷時機,在苦難中成就神的旨意。

面對兇惡權柄,害怕生命受到威脅,是另一種苦難中的恐懼。針對這點,傳道者再度提醒人,當思想生命的管理權不在人手中,而在神的手中。再兇惡的權柄,也不能掌管生命及死期(v.8),好行邪惡的人自己也要面對死亡,無法逃避,「這場爭戰無人能免」。

古今許多聖徒,能勇敢堅忍的面對殘暴的政權,皆因對神掌權的信心及對死的無畏。神的兒女在惡劣的環境中,應當表現大無畏並沈靜的堅忍。因為知道「各樣事務都有時候和定理」,而且也知道「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也無人有權力掌管死期」。何況「那賜諸般恩典的神…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彼前五10)

默想

1.我對未來有恐懼嗎?我是否預備好面對死亡?一個對神有信心的基督徒,對於不可知的未來應當有何態度?這信心如何影響我們現在的生活?

2.對神的信心如何幫助我們面對待我不合理的長官?

回應

親愛的主,我感謝你,因你以慈愛掌管我的明天。我不必再恐懼未來害怕死亡。因著你的恩典,我能夠在苦難中安然渡過,也能夠在惡劣的環境中不跌倒。幫助我能夠安慰那遭遇苦難及對未來恐懼的人,使他們認識你,脫離恐懼,得著平安。

 

 

惡人不得福樂(9~13)(臺北靈糧堂)

 

v.9「令人受害」,英譯「令自己受害」。

v.10英譯「我見惡人被埋葬,他們曾在聖地進出,在他們行過惡事的城市很快被人忘記。這也是虛空」。

v.13「也不得長久的年日」,英譯「也不能延長年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段接續上一段的思想,傳道者勸勉人,從永的角度去看待惡人在世上掌權的問題。惡人不但不能逃避死亡,他們也無份於神賞賜給人的福樂。

地上的權柄是神所設立的,為了管理社會秩序賞善罰惡(羅十三13)。掌權的人若按神的公義行使權柄,不但叫眾人受益,自己也喜樂。若欺壓被管理的人,則不但為害社稷,自己也不得福樂。他的心充滿驕傲、殘暴、貪婪、嫉恨、紛爭等各樣腐敗心靈的私欲,他們是「海的狂浪,湧出自己可恥的沫子來;是流蕩的星,有墨黑的幽暗為他們永遠存留。」(猶一13)

惡人當道雖權傾一時,令愚昧人稱羨,但也很快被人遺忘(v.10)。不論他曾經多麼驚天動地,被埋葬後,他的權勢也迅速沈入歷史的大海中,他不過像海中曾經湧起的泡沫,一轉眼就消失無蹤影,這正是今日數位己逝共產魔頭之寫照。

人所以倡狂作惡不知悔改,原因有三:

1.對法律存僥倖之心(v.11)

眼見執法不嚴,有可乘之機,故而膽大妄為。所以臺灣黑道無孔不入,執法者要負部份責任。公權力若無力,惡人必加增。

2.對審判、報應存僥倖之心(v.12)

近日發生數起神棍詐騙信眾錢財之事,此等人顯然違背自己所傳之道理。何至如此泯滅良心?恐怕就是此種對報應僥倖的心理。眼見有人「雖然作惡百次倒享長久的年日」,心想只要今日亨通,管他明日如何。聖經說神寬容忍耐人的罪惡,是為了以恩慈給人悔改的機會(羅二4)

3.不敬畏神 (v.13)

敬畏神是智慧的開端,而不敬畏神則是邪惡的開端(詩卅六11)。惡人所以存僥倖之心,實是因以為神是可欺哄的。

身處於惡人掌權且亨通的環境中,傳道者勸勉人:

第一、要有永的人生觀(v.13),不要看眼前,要看永的時間江河。義人「終久必得福樂」,「惡人卻不得福樂」,這福樂非世上短暫必消失之福,而是「永遠的福樂」(詩十六11)。同時不要忘記惡人終久必受審判,雖然一時看來比義人長壽,但他的生命在永中卻「不得長久」。「還有片時,惡人要歸於無有;你就是細察他的住處也要歸於無有。」(詩卅七10)

其次,要敬畏神。這是最有福的人生觀,相信神的公義、慈愛,及信實,相信神以祂至高無上的權柄管理一切,相信「作惡的必被剪除」,並且「倚靠耶和華而行善,住在地上以祂的信實為糧,又要以耶和華為樂」。

這是敬畏神的人,處於惡劣環境的信心及生活態度。這樣的人無論在什麼環境,都滿享平安喜樂,不沮喪、不灰心、不恐懼,也不急燥,更不嫉妒惡人,而能以善勝惡,屹立不跌倒。

基督徒所以能活出超越的生活,不被人生的苦難、壓迫、社會腐敗、不公義所打倒,是因深信無論何時何地神都掌權。並且人生所關注的,是永而非短暫的價值。人若缺乏這二種信念,他的人生必是不堪一擊。一切的思想,生活方式也都會走調。敬畏神的人是有福的,「敬畏你、投靠你的人,你為他們所積存的,在世人面前所施行的恩惠是何等大呢!」(詩卅一19)最大的福就是享受神的恩惠慈愛,這是作惡的人所得不到的福樂。

默想

1.敬畏神對生命、生活有何影響?敬畏神如何幫助人面對艱難環境?

2.面對脫序的社會現像,基督徒應當以何種態度來面對?本段經文對我有何提醒?

回應

親愛的主,你是按公義審判死人活人的神。幫助我對你有真實的敬畏,不論面對何種環境都不喪失信心,能「默然倚靠你,耐性等候你。不因那道路通達的、和那惡謀成就的、心懷不平或生出嫉妒」,能倚靠你積極的行善。

 

 

超越的信心生活(14~15)(臺北靈糧堂)

 

v.15「神賜他一生的年日…享受所得的」,英譯「神賜他一生的年日中,喜樂將伴隨著他的勞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雖然傳道者深信惡人不得福樂,但他還是要再次提醒人世上常有惡人得好報,好人得惡報之事(v.14),這是虛空人生現象之一。傳道者多次提出這種令人遺憾、迷惑不解的人生現象(15;八12),也一再感歎這是虛空。他的呼喊似在向那些對人生充滿浪漫情懷,認為這世界在人的努力下定會改善的人本主義者提出抗議,「你們是在睜眼說瞎話,看看世界的現實吧!這世界充滿墮落不公!」

另一方面,他也仿佛向那些抱怨自己人生遭遇不公的人說,「不要過分氣惱,不要對日光之下的人生期望太高,這世界充滿敗壞。除非新天新地到來,否則不公平的事仍將繼續。」

此外,傳道者所指出的人生虛空現象,也提醒我們,切莫一律以因果報應,來解釋人生的順境及逆境。勿為惡人好報、好人惡報所困惑。約伯失去一切所謂的「幸福」,並非因他做了惡事,從物質的層面來看,人行善並不一定得報償。

神容許惡人在日光之下的今生,獲得那些身外之福,而義人卻有時損失,或不得身外之福。可見神認為這些身外之物,並不能帶給人真正的幸福。義人可以不倚靠這些惡人所貪圖的事物,仍然能喜樂。

神應許義人,以喜樂陪伴他一生,即使在勞苦擔重擔的生活中,依然心中滿有喜樂(v.15)。這喜樂是湧自心田,不假外求的。愛德華滋說,「神傳授給人的美善,包括愛、對神的認識、美德、聖潔及喜樂。」(注20)使徒彼得說,基督徒「因信祂就有說不來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彼前一8)有了這世界奪不去的平安、喜樂,人就能在最平凡的日子,在神所賜的一生年日,不論貧窮或豐富,不論如意或不如意,皆能「一路唱著往前行」了。

基督徒擁有超越的信仰,相信神掌權,基督要再來,在永之中,日光之下的人生不過是客旅,是寄居。這樣的信心使人能在地上過超越的生活,無論處於任何環境都以虔誠敬畏的心,喜樂的事奉神 (來十二28) 。傳道者勸勉人不要為不公的現象困惑、氣憤。雖然行善未必帶來地上的成功,還是要愉悅的享受神的恩典,在其中喜樂滿足,並盡力享受生命。

默想

1.如何能在任何的環境中皆喜樂滿足?今天的信息對我有何提醒?

2.我曾否對臺灣的社會環境失望灰心?我應當如何調整心態?

回應

親愛的主,是的,我有時會為自己的境遇感到不平,及困惑,也對周圍的環境感到灰心無力。照著你話的教導,幫助我將信心紮根在你那。倚靠你喜樂,積極的榮耀你名。調轉我的心脫離對地上得失的介意,使我更羡慕你所賜的福樂,使我成為一無掛慮,能自由事奉你的人。

 

 

跨越人生際遇的困惑(16~3)(臺北靈糧堂)

 

v.17「就是智慧人雖想知道」,英譯「即使智慧人認為他知道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像一部精彩絕倫的懸疑劇,只有導演及編劇知道劇情的發展,演員及觀眾不能測知下一幕將會如何。在劇終之前,許多情節看來是支離破碎不合邏輯,不知有何意義,任憑人如何猜測,都無法瞭解為何那人有如此遭遇。這是傳道者向我們描繪的人生,藉此他要傳達的信息是:

一、不要試圖以一貫的法則及定律、詮釋或猜測人生的際遇。

神的作為可不受法則的規範(v.17),也無前例可循。祂有絕對的主權,依祂自己的意旨行事(1)。祂的「道在海中,祂的路在大水中,祂的腳蹤無人知道」(詩七十七19) 。因為「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賽五十五78)。神要人知道的事,自然會向人顯明,神不要人知道的事「任憑他費多少力都查不出來」(八17)。

所以基督徒當憑信心,跟隨神每一步的引領,而不是焦慮的想要掌握全盤人生細節。也勿期望每項遭遇,都有合理的解釋。真實的信心當如大衛所說,「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測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我的心平穩安靜,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詩一三一12)能如此安息的人是有福的!

二、不要對人生遭遇感到不平。

神非常公平,「凡臨到眾人的事都是一樣」(v.2)。好人生病,壞人也生病;義人遇患難,惡人也一樣(九23)。義人有「不料」的遭遇,惡人也相同。不論人有何品德、信心、行為、敬虔的程度,都會遇見順境及逆境。雖然人的遭遇類似,但在義人(被神稱義的人)及惡人身上,卻會產生不同的果效。一切的遭遇,都在義人身上孕育豐盛的生命,卻使惡人行更多的惡。神給所有人同樣的機會,他們都要面對人生重擔及試探,好使人為自己的抉擇負責。

三、智慧義人,他們的腳步蒙神保守(九1)。

神兒女的一生雖也可能遇見兇惡災禍,他們的未來雖也充滿未知數,但在神慈愛的護理下,神要引導他們走義路(詩廿三3),「義人多有苦難,但耶和華救他脫離這一切。」(詩卅四19)「耶和華的眼目看顧敬畏祂的人,和仰望祂慈愛的人」(詩卅三18),「他雖失腳也不至全身僕到,因為耶和華用手攙扶他。」(詩卅七24)

四、至於惡人,「活著的時候心狂妄,後來就歸死人那去了」(3)

惡人心中充滿驕傲、背逆、任性、魯莽且無智慧,他們狂妄,直到死為止。這樣的人生有何價值?傳道者一再重複的呼籲,不要被人生際遇所困惑,人間沒有完全合理的事。不要期望以功利作為行善的報償,這不是神行事的法則。也不要認為惡人必有惡報,神的時間表是以永恆來度量的。即使人生是如此不美滿,神的兒女仍蒙神賜福、保守,但此福不一定是地上之福。在這如雲霧般的人生中,神的兒女應以信心之眼望穿雲霧,「住在地上以祂的信實為糧。」(詩卅七3)

默想

1.對於未來常感焦慮不安嗎?從今天的信息我學習到如何面對未來?

2.從今天經文我學習到如何看待自己及別人那無法理解的遭遇?

回應

親愛的主,幫助我活出真實的信心生活,不對未來憂慮,善用今天你所賜的機會,活出生命的意義。不被眼前的遭遇,及周圍的環境所困惑,每一天倚靠你的信實,堅忍的遵行你的旨意。

 

 

讓神擦亮你的眼鏡(八章117)(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很多人想到敬畏神,就想到一個人花很長的時間讀聖經、禱告的畫面,這好像也意味著,一個敬畏神的人不知民間疾苦,解決不了世上的問題。其實,一個敬畏神而有智慧的人,就像傳道書七章19節所言,他是大有能力的。他不但能夠解釋事情(1),也能夠解決問題。他能夠「辨明時候和定理」,按著不同的狀況,在同樣敬畏神的前提下,做出活潑、適切的回應(5)

    傳道書的作者對此舉了個例子,是有關面對國家掌權者的。第25節,不是教我們做個懦弱、只知明哲保身的人,而是讓我們看到,一個敬畏神的人,在面對看起來離自己日常生活很遙遠的君王,也能夠很有智慧地去分辨、回應。身處21世紀的我們,面對國家政策與選舉也是一樣,我們敬畏神而謹慎、小心地分辨、回應,不是用情緒化的方式面對國家、社會議題,也不是漠視,更不是認為這跟信仰沒關係,而用世俗的方式處裡。

    人不敬畏神,就沒有真正的智慧。想憑自己的聰明,絕對不知道個人怎麼生活,也不知道國家、民族要走怎樣的路才對。雖然在環保、醫學、人文、社會等方面,人好像為這世界做了很多事情,但是,如果不認識神,就算世上最聰明的人,也看不出來世界的意義是什麼(17),更遑論採取正確的回應。傳道書的作者一再提到幾個人類無法掌控與明白的事情,其中一個就是死亡,再有權力的人都不能夠用其權力避免死亡(69);另一個就是世界不公的現象(10111214)

    然而,對一個敬畏神的基督徒而言,從聖經中我們得到了如何回應的智慧,那就是把眼光從今生移到來世。我們有末日復活的盼望,死亡就不會是絕望的極至;我們也有末日審判的確信,因此能夠在罪惡世界中持守聖潔,繼續行出公義、良善、誠實的生活,忍耐等候主來,並且積極傳揚救人脫離定罪的福音。

回應:

親愛的天父,感謝禰願意拯救我們脫離罪惡,給予我們永生的盼望。主啊!將來的指望是我們現今仍能信靠禰的動力,求禰為我們持守。奉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禱讀:傳道書八章12

12 罪人雖然作惡百次,倒享長久的年日;然而我准知道,敬畏 神的,就是在祂面前敬畏的人,終久必得福樂。

 

 

甚麼是美好?(三)(8117)(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教我明白你是一切美善的源頭。

 

甚麼是美好?從傳統的智慧中「查不出」(參714)、從自己的經驗「找不到」(參724)及對不好的事情只能「找出藉口」(參729)。這三方面都「找不到」答案,「智慧人」可以幫忙嗎?

1. 智慧人知道甚麼是美好?(15):當時的傳統告訴人,智慧人往往能給人指示如何過美好的生活;為此,人就該遵守王的命令(2),不要輕率離開王的面前,不要參與惡事(3);遵守王的命令,必不遭受災禍(45上),因為這些都是智慧人所指示的,更因為智慧人曉得時機,懂得判斷(5下)。

2. 對比萬事有定期及勞碌如捕風的實況(69):既然凡事都有定時(參3114),誰可以告訴我們將來要發生甚麼(7)?誰能支配風?(參1169多番討論一切都是「捕風」的無奈)誰能控制死期?正如戰爭來到,誰能倖免?邪惡也救不了行邪惡的人(8)。此外,是否肯聽王命就有美好的日子呢?傳道者告訴我們,很遺憾,有人管轄別人,並非要被管轄者過美好的日子,而是要他們受害!

3. 顛倒報應是那麼的真實及無奈(1014):叫人遺憾的是,很多時候惡人卻有好報,他們一生行惡,不單死後獲安葬,更廣受人稱讚(10);對於惡人遲遲沒有遭報的情況,也就無怪乎世人的心充滿了行惡的意圖了(11)。既然罪人作惡多端仍享長壽,那麼敬畏神的人將會如何?竟然是「義人照惡人所行的受報應」,這是何等的荒謬(虛空)啊!(14

4. 智慧人也找不到(1517):因此傳道者重申他的結論:「人最好在日光之下享受神所賜的分,以及在勞碌中所得的喜樂。」這是傳道者所要表達的重要信息。那甚麼是美好的呢?傳道者的結論是三番的「查不出」:1日光之下所發生的事,人「不能查明」;2儘管人勞碌尋查,總是「查不出」來;3即使智慧人以為知道了,還是「查不出」來。

甚麼是美好?即使用盡人的方法,包括科學、哲學、道德、宗教、經驗等,都不能找到答案,那麼人生還有出路嗎?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146

 



跟著我們: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