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7
馬太福音第七章綱目
壹、內容綱要
【天國子民在人前應有的審斷】
一、要先懂得審斷自己:
1.不可論斷別人(1~2節)
2.因為本身沒有資格審斷別人(3~5節)
3.但也不可不知道分辨好歹(6節)
4.要向神尋求分辨之道(7~11節)
5.要本著推己及人的原則(12節)
二、要作智慧的審斷:
1.兩條門路的審斷(13~14節)
2.兩種樹果的審斷(15~20節)
3.兩樣工作的審斷(21~23節)
4.兩等根基的審斷(24~27節)
5.兩類教訓的審斷(28~29節)
貳、靈訓要義
【天國子民不可論斷人】
一、不要論斷──因會被人論斷(1~3節)
二、不該論斷──因自己眼中有梁木(4~5節)
三、不必論斷──因人必不接受,對人無益(6節)
四、不能論斷──因神會教導各人(7~11節)
五、不可論斷──因願意別人照樣對待(12節)
【天國子民的生活】
一、愛心的生活──不論斷人,以愛心待人(1~12節)
二、儆醒的生活──進窄門、行小路,防備假先知,遵行主道(13~
29節)
【屬靈生活的原則】
一、要保守口舌(1~6節)
二、要有尋求主的心(7~11節)
三、要遵行神旨,實行主話(12~29節)
【天國子民的抉擇】
一、兩條門路(13~14節):
1.寬門大路(可以自由行動),引到滅亡
2.窄門小路(受主限制),引到永生
二、兩種樹果(15~20節):
1.好樹結好果(神聖生命結出屬靈的果子)
2.壞樹結壞果(天然生命結出敗壞的果子)
三、兩樣工作(21~23節):
1.雖奉主名作屬靈的工作,卻因不法而不蒙主稱許
2.凡事遵行神的旨意,可以進天國
四、兩等根基(24~27節):
1.聽道並且行道,經得起考驗
2.聽道卻不行道,經不起考驗
五、兩類教訓(28~29節):
1.文士的教訓,屬於道理字句的
2.主的教訓,話中帶著權柄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馬太福音註解》
叁、其他綱目
【馬太福音第七章:君王的子民(三)】
一、天國子民對待人的原則
1、不可論斷別人
(1)「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1)——論斷的原文意思是審判或定罪。這裡主的意思並不是說不要分別是非(腓一9~10),而是是我們不可寬以律己,苛以待人。
(2)「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2)——因為那不憐憫人的,也要受無憐憫的審判(雅二13)。
(3)「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2)——只會量別人而不會測量自己,這是一般人的毛病(羅二1)。
(4)「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3)——刺只會叫人覺得傷痛,梁木卻能壓死人。每逢我們挑剔別人的錯失時,必須想到我們自己可能有更大的錯失。並且我們對錯失大小的砍伐也不準確,自義的人常輕重倒置(太十八9~14)。
(5)「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4)——自己眼中的梁木使我們眼睛昏花,又如帕子蒙蔽心眼,陷在黑暗裡(太六23;林後三14~16)。
(6)「你這假冒偽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5)——自己先受對付,然後才能對付別人。我們對人真實的説明,乃是根據我們親身的經歷。十字架的功課是從自己身上開始的。
2、不要輕易將真理經歷訴說給人
(1)「不要把聖物給狗」(6)——聖物象徵屬神的客觀真理,例如馬太福音五至七章山上的教訓,就是聖物;狗象徵不認識主的人(腓三2)。我們不要隨便把主對信徒的教訓講給不信的人聽,因為有些話對他們不但沒有幫助,反而會被他們利用來嘲笑、戲弄基督徒。
(2)「也不要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前」(6)——珍珠象徵信徒主觀的經歷;豬象徵污穢不潔的人(彼後二22)。我們也不要隨便把屬靈生命的經歷訴說給不信主敵人聽(注意:不是說不要作福音見證),因為他們不懂得其中的寶貴。
(3)「恐怕牠踐踏了珍珠,轉過來咬你們」(6)——我們和人談論屬靈的事,如果不考慮對方是否能領受,結果不只寶貝被人踐踏,而且反會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3、要向神尋求如何對待人的門路
(1)「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7)——七至十一節這一段主話的意思,乃是要我們為著如何接觸人,如何和人交往,而向神祈求、尋找並叩門,好得著適當的門路。
(2)「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們開門」(8)——祈求是為何某件事有專一的禱告,尋找是進一步仔細的求問,叩門是求神給予明確的指示。神喜歡我們凡事向祂求問。我們得不著,是因為我們不求(雅四2)。
(3)「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9)——餅象徵生活的供應;石頭象徵沒有生命的事物。我們既是天父的兒子(羅八14),祂必會給我們指引一條生命的路,好讓我們據以待人。
(4)「求魚,反給他蛇呢?」(10)——魚在水中遨遊自如,牠象徵基督和祂的生命,使我們能勝過周圍的環境;蛇象徵撒旦和一切與牠有關的人事物,是會引誘並陷害我們的。
(5)「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祂的人麼?」(11)——我們的神真是滿了為父的心腸,願意使我們得益處(來十二10)。這裡的好東西,廣義的說是指我們遵行山上教訓的門路,狹義的說是指我們對待人上好的門路。許多時候我們會求錯了東西,但父神絕不會給錯。神在我們裡面生命的引導,就是膏油的塗抹(約壹二27),使我們知道如何與人相處。
4、要待人如己
(1)「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12)——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這是天國子民對待人的原則。你待人的方法,乃是根據要人怎樣待你,不是根據人怎樣待你。
(2)「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12)——愛人如己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太二十二39~40)。我們若要愛人如己,就得待人如己。
二、天國子民的抉擇
1、兩條門路
(1)「你們要進窄門」(13)——此處的門是指通往某一條道路的關口。天國子民乃是先入門後走路,而我們所要進的門是窄門,它叫我們的行動不得隨意自由,處處受限制和拘束。十字架乃是天國子民入門的考驗。
(2)「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13)——世人的原則是任意妄為(羅一24~32),行事為人絲毫不收拘束,所以門路是寬大的。他們不但自己去行,並且喜歡別人也去行,所以走在這條門路上的人也多,但其結果卻是引到滅亡的。
(3)「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14)——我們的生活工作是否有永存的價值,端視我們是以寬大或窄小為原則。換句話說,我們若甘心受約束,樂意受十字架的剝奪,除去一切不合與屬天性質的東西,我們就得以走在永生的道路上(詩一百三十九24)。可惜,肯花代價的兒女畢竟不多。
2、兩種果樹
(1)「你們要防備假先知;他們到你們這裡來,外面披著羊皮,裡面卻是殘暴的狼」(15)——先知是為神說話的人,他們也就是基督教裡面所謂的神職僕人。天國子民對於帶領我們的兒女,須有屬靈的鑒別能力(帖前五20~21)。因為有許多人是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提前六5),他們外面披著羊皮——光有敬虔的外貌,裡面卻是殘暴的狼——卻背了敬虔的實意(提後三5),專門侵吞信徒(林後十二20;路二十47)。
(2)「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16)——果子是指人憑著本性所產生的。我們認人,不能單憑人的外貌和言語(約七24),而須察驗他們生活為人和事奉工作的果子。
(3)「荊棘上豈能摘葡萄呢?蒺藜裡豈能摘無花果呢?」(16)——荊棘和蒺藜是人墮落後,地受神咒詛而長出來的東西(創三18),所以它們象徵人的天然肉體。葡萄和無花果是迦南美地的代表產物(哈三17),它們象徵屬靈生命各方面的表顯。在我們的天然肉體上,是不可能長出屬靈生命的果子的。
(4)「這樣,凡好樹都結好果子,惟獨懷樹結壞果子」(17)——什麼樣的生命,就結出生命什麼樣的果子(羅六21~22,七4~5)。我們若憑神的生命而生活工作,自然會流露出屬靈的好果子;否則,人在我們身上所能看見的,必然是敗壞的肉體所產生的壞果子。
(5)「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18)——這是神對兩種不同生命的判定——各從其類(創一11)。天然生命所結的果子和神聖生命所結的果子截然不同(加五19~23)。
(6)「凡不結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19)——我們若不長久在祂的恩慈裡,結出神聖生命的果子,就會被砍下來,丟在火裡(羅十一22;約十五2,6;太三10)。
(7)「所以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20)——所以我們從今以後,不要在憑著外貌認人了(林後五16)。對於引導我們,傳神之道給我們的人,我們要留心查看他們為人的結局(來十三7)。
3、兩樣工作
(1)「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21)——主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祂是看內心(撒上十六7);主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腸的(啟二23)。祂知道有許多人只用嘴唇尊敬祂,心卻遠離祂(太十五8)。像這般有口無心的人,當然不能有份與天國。
(2)「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21)——神的國和神的旨意是有密切的關係的(太六10)。天國是神掌權的範圍;一個不遵行神旨意,卻隨己意而行的人,他乃是一個不服神權柄的人。惟有遵行神旨意的人,才算真正活在天國的實際裡面的人。
(3)「當那日必有多人對我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嗎?」(22)——傳道、趕鬼和行異能,都是作屬靈工作(可十六17~18)。但是,作正當的屬靈工作,並不一定就是遵行神的旨意,很可能是隨著自己的意思和愛好,甚至可能是出於嫉妒紛爭(腓一15)。
(4)「我就明明的告訴你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23)——「不認識」原文另譯「不稱許」;「作惡」原文另譯「不法」,就是不守規矩的意思。我們作主工若憑己意,而不遵行神的旨意,就是不法的人。這種人將來在基督的審判台前,必得不著主的稱許,反要受主的懲治。
4、兩等根基
(1)「所以凡聽見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24)——「我這話」是指主耶穌在馬太五至七章裡所說的話,也就是啟示神旨意的話。主的話是天國子民生活工作的磐石和根基。我們聽了主的話就去遵行,就是把我們的一生建造在主話的根基上。
(2)「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25)——雨淋,風吹象徵從撒旦來的試探。天國子民的生活工作,若是以主的話為根基,就恩那個經得起從各方面來的環境考驗,而不至與遭受患難和逼迫就跌倒了(太十三21),因為主的話如同磐石,永遠安定在天(詩一百十九89)。
(3)「凡聽見我這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上」(26)——人是用塵土造的(創二7),所以沙土象徵人天然的喜好、意見和辦法。我們若是聽道而不行道(雅一23),就是一個無知的人,隨心所欲、任意而行。
(4)「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並且倒塌得很大」(27)——我們的生活工作若以人意為根基,就經不起各種環境的考驗,是要倒塌手虧損的,並且所受的虧損必定很大。不只在今世受虧損,在來世還要受虧損(林前三15)。
三、君王的教訓不同於道理的解說
1、「耶穌講完了這些話,眾人都稀奇祂的教訓」(28)——這是因為從來沒有像祂這樣說話的(約七46),並且祂的教訓是出於神,而不是憑著自己說的(約七16~17)。
2、「因著祂教訓他們,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他們的文士」(29)——文士是解說舊約聖經的教師,他們的教訓是屬乎道理和字句的。主所教訓的話裡卻帶著權柄(路四32),因為祂就是那生下來作王的(太二2),我們都要聽祂(太十七5)。
── 黃迦勒《查經輯要》
【登山寶訓之八:基督徒的社交】
經文:太7:1-12
一、對別人的量度 1-5
1.切勿論斷人 1-2
論斷人:指挑剔別人短處,宣判人家罪狀。
你們不要論斷人:主在這裡的意思不是說我們不可按事實慎思明辨、分別是非(腓1:9-10),而是說我們不可將個人主觀的情感、偏見等,摻進客觀的事實裡面,對別人施以惡意的評判。
免得你們被論斷(林前4:3-4)。
量度:待人的原則有二:一是公義,另一是憐憫。凡以公義待人的,就受公義的對待;凡以憐憫待人的,必得憐憫的對待。
只知衡量別人,卻不知以同樣的眼光來衡量自己,這是一般人的通病(羅2:1)。凡你不願用來批評自己的標準,也不可以用來批評別人。
屬天度量越大的人,他越有容人之量;反之,屬天度量越小的人,他對別人的寬容度也就越小。破碎自己,是擴大屬天度量的秘訣。
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多給的多得,少給的少得,這是無可更改的原則。當一個人用大的量器量給人時,必得著大量的回報(路6:38)。
2.切勿藐視人 3-5
(1)藐視約伯。(伯19:17-19) (2)藐視父母。(箴30:17) (3)藐視神僕人的教導。(帖前5:19-22)
二、對自己的要求 6-12
1.做一個聰明的人 6
“聖物”指已分別為聖歸給神的東西。
“豬、狗”指污穢不潔的人。(彼後2:22)
“珍珠”指貴重的物品。
2.做一個耐心的人 7-11,(路11:9-13)
(1)禱告:要祈求、要尋找、要叩門。
(2)應允:天父把最好的東西給求祂的人。
3.做一個厚道的人 12
“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路6:31-32)
── 毛南春陽
【登山寶訓之九:基督徒的信仰】
經文:太7:13-29
一、走純正的道路 13-14
1.寬門路大——通向死亡的門路 13
寬門、大路、人多的,其結局常是危險的。
2.窄門路小——通向永生的門路 14
基督徒是先進門,後走路;進門不過是開始,走路卻是一生之久。
二、守純正的真理 15-23
1.防備假先知——殘暴的狼 15
假先知“外面披著羊皮”,裡面卻沒有羊的生命;他們有生命的道理,卻沒有生命的實際。許多人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提前6:5),他們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提後3:5),專門侵吞信徒(林後12:20;路20:47)。
2.識別假果樹——結壞的果 16-20,(路6:43-44)
“果子”是人生的生命體現,一個人的好壞就看他所結的果子怎樣。
3.看穿假傳道——甜蜜的口 21-23,
(1)油觜滑舌的人不能進天國。
(2)油觜滑舌的人主不認識他。(路6:25-27)
三、立純正的根基 24-29,(路6:47-49)
1.要做聰明人——立于磐石上 24-25
2.不做無知人——立在沙土中 26-27
3.都做屬靈人——立在耶穌裡 28-29
── 毛南春陽
【根基立在磐石上】
經文:太7:21-27; 路6:46-49
一.根基的重要
1.對建築物存毀的關係。
2.對物主利損的關係。
3.對人生命存亡的關係。
二.甚麼是根基
1.堅固永存的東西。耶穌是永存的,主的話是永存的。
2.負荷巨重的東西。耶穌背負重擔,用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來1:3)。
3.隱藏不見的東西。耶穌的神性雖是眼不能見,但信靠祂的話就知道。
三.根基的用處
1.叫建築物可以在上面建造。
2.在災難的時候不至倒塌。
3.存到永遠榮神益人。
四.如何安置根基
1.要選那好的基石,基地。
2.要耐心打深的根基。
3.要實行主的道,話語,教訓。
結論:
基督耶穌是唯一永存的根基。我們當立根基在其上;否則遇到雨淋,水沖,風吹的時候,必然倒塌。
── 黃彼得
【遵行神旨意的生活】
經文:太7:13-29
引言:
神是有生命有思想的神,所以祂對受造者有祂的計畫。這計畫就是祂對人的旨意。主禱文說:願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這是說明信徒當遵行神旨意的重要性。
一.神旨意的內容
大體說來有二方面:一是一般性的,一是特殊性的。
1.一般性的:即要人得救,聖潔,作完全人,有好的品格。
2.特殊性的:就是要人事奉祂,或去完成某一使命或工作。
二.神旨意的重要
1.引人到永生(活)(太7:13)。
2.結出好果子(太7:17-20)。
3.保證進天國(太7:21)。
4.成為穩固根基(太7:24-25)。
三.如何明白神的旨意
1.努力尋求,細心察驗(太7:13; 羅12:2)。
2.立志遵行,隨時體會(太7:21; 約7:17)。
3.聽從主話,謙卑順服(太7:24; 腓2:7)。
結論:
遵行神旨是一生的。要一直明白,一直遵行。對已明白的旨意如不遵行,則神就不會再給新的旨意。
── 黃彼得
【耶穌的寶訓一一生命對付 馬太福音7章】
一丶不要論斷任何人7:1-5
二丶不丟珍珠在豬前7:6
三丶不忘父賜是最好7:7-12
四丶不走滅亡之大路7:13-14
五丶不要隨從假先知7:15-16
六丶不遵神旨主不認7:17-23
七丶不立根基在沙土7:24-27
八丶不像文士教訓人7:28-29
──作者不詳
【禱告的方法(太七7~11)】
一、祈求──用口──就必給你(給,不是借,不是賣,乃是白施)──指著所求之恩主)
二、尋找──用眼──就必尋見(要熱心尋找)──指著求恩的範圍
三、叩門──用手──就必開門(須恆心等候)──指著儀禱之障礙
── 丁良才《經題模範》
【要進窄門(太7:13;路13:24)】
一、主的吩咐——要進
二、主的要求——努力(路13:24)
三、門的特徵——窄
四、晚進結果——卻是不能(路13:24)
五、路的特徵——小
六、找到的人——少
七、引向哪裡——永生
── 王永悅
【謹慎選擇(太七13~27)】
一、兩種門戶,兩種道路(13~14節)
二、兩種行人,兩種盡頭(13~14節)
三、兩種樹木,兩種果子(16~18節)
四、兩種根基,兩種結局(24~27節)
── 丁良才《經題模範》
【禱告的答應】
一種容易犯的罪;一種容易忘記的事
一、不要論斷人
1.免得你們被論斷
2.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
3.然後才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二、凡祈求的就得著
1.開口祈求
2.用眼尋找
3.用手叩門
三、聽見話就去實行
1.兩條門路
2.兩種果樹
3.兩樣根基
── Chih-Hsin Chang《An Outline of The New Testament》
【馬太福音第七章】
一、論門徒彼此之間的態度(七1∼6)
二、論門徒對神的態度(七7∼11)
三、耶穌倫理觀之總括(七12)
四、警告不要作假門徒(七13∼27)
五、結語(七28∼29)
──《丁道爾聖經注釋》
一、論斷的錯誤(七1-5)
二、真理與聽眾(七6)
三、禱告的權利(七7-11)
四、倫理的顛峰(七12)
五、十字路口的生命(七13-14)
六、假先知(七15-20)
七、裝假(七21-23)
八、唯一的真根基(七24-29)
──《每日研經叢書》
一、不要論斷(七1∼6)
二、不斷祈求、尋找、叩門(七7∼12)
三、窄路(七13,14)
四、你從他們的果子便認出他們(七15∼20)
五、我從來不認識你(七21∼23)
六、把房子建在磐石上(七24∼29)
──《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一、論斷人(七1∼6)
二、禱告當�琱薄]七7∼11)
三、行為的總則(七12)
四、警告(七13∼23)
1.當進窄門(七13∼14)
2.防備假先知(七15∼20)
3.口舌的服事(七21∼23)
五、結語(七24∼29)
1.兩個根基的比喻(七24∼27)
2.一般的反應(七28∼29)
──《中文聖經注釋》
一、回報式的審判 (七1∼5)
二、效法神的禮物 (七6∼12)
三、兩條路 (七13∼27)
四、群眾的回應 (七28∼29)
── 克萊格季納《新約聖經背景注釋》
【寬大與明辨(七1∼6)】
一、不宜論斷(1∼5)
二、明辨的重要(6)
──《新舊約輔讀》
【分辨真假(七13∼29)】
一、真假信仰(13∼14)
二、真假教師(15∼20)
三、假宗教家(21∼23)
四、兩等根基(24∼29)
──《新舊約輔讀》
【不要論斷(七1∼6)】
一、不要論斷人,以免被論斷。 (七1∼2)
二、「論斷」就是只看見別人身上的弱點而不顧自己更大的問題? (七3∼5)
三、然而仍要分辨,不把好的真理給不能領受的人。(七6)
── 蔡哲民等《馬太福音查經資料》
【上帝要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 七7∼12)】
一、天國的定律:人祈求就給,尋找就尋見、叩門就開門,因為上帝要這樣。(七7∼8)
二、正如我們疼愛兒女,拿好東西給兒女,上帝也疼愛我們,要給我們好東西。(七9∼11)
三、願意人怎樣待自己,就要怎樣待人,這是律法與先知的內涵。 (七12)
── 蔡哲民等《馬太福音查經資料》
【要進窄門,要防備假先知,不是所有稱呼耶穌為主的人都可以進天國(七13∼23 )】
一、要防備假先知,他們的特質是類似披羊皮的狼,表裡不一致。(七15)
二、分辨假先知的方法就是透過他們的生活表現來辨認,內在的生命與外在的表現是會一致的。(七16∼18)
三、因此沒有外在表現的人將受到上帝的審判,我們也可以由外在表現判斷出一個人的內在生命。 (七19∼20)
四、不是所有口頭上承認耶穌是主的人都可以進天國,只有真正遵行上帝旨意的人才能進去。(七21)
五、到審判的時候將許多人雖然曾奉耶穌的名「傳道」、「趕鬼」、「行異能」,還是無法進天國。(七22∼23)
── 蔡哲民等《馬太福音查經資料》
【結論及眾人的反應(七24∼29)】
一、聽耶穌的教訓而遵行的,有如建屋在磐石上,根基穩固。雖受到挑戰卻不失敗。(七24∼25)
二、反之,聽了不行的人根基不穩,無法承受挑戰。(七26∼27)
三、眾人的反應:覺得稀奇,因為耶穌的話像有權柄的人,不像文士。(七28∼29)── 蔡哲民等《馬太福音查經資料》
【學習處事之道(太七7~ 12)】
一、尋求之道
1、會求
(1)認清對象
(2)清楚需要
(3)表達清楚
2、懇求
(1)求——表達心聲
(2)找——付出行動
(3)扣——實踐信心
3、直求
(1)拐彎抹角不好
(2)有啥說啥就好
二、給予之道 (參徒貳拾35)
例子:傳教士傳講救恩之道,凡來者都會給一塊錢,雖有人因貪心而來,但聖靈開啟人心,有人最終明白真理,信靠耶穌,這就是先舍後得。
1、因求給
(1)心靈的供給
(2)身體的供給
(例子:德雷沙修女在印度一生作救助之工)
2、因愛給
(1)自己家人有啥捨不得
(2)自己孩子有啥捨不得
(例子:司布真妻子把丈夫的講道書籍都送給遠方的窮傳道)
三、待人之道
1、因願而願
(1)人怎樣對待你
(2)你怎樣對待人 例子:奶油換麵包
2、因愛而願
(1)真誠待人
(2)以善待人 (羅十二13)
真理反思:
1、你是一個常給予的人嗎?這一年你有給予別人幫助嗎?
2、你是如何待人的?你覺得你待人耶穌喜悅嗎?
3、你向神的禱告是官腔還是直求?
——王永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