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志下 7
歷代志下第七章短篇信息
目錄:
神垂聽的禱告(代下七11~22)(林信仁)
歷代志下第七章精華(漆立平)
聖殿顯明神永遠的旨意(六至七章)(王國顯)
從裡面確定侍奉敬拜神的路(七至十章)(王國顯)
聖火榮光、歡樂滿堂(7章1至10節)(香港讀經會)
確立優次、明智之舉(7章11至22節)(香港讀經會)
耶和華的榮光充滿聖殿(七1~22)(台北靈糧堂)
神對所羅門的回應(七章1~22節)(台北基督之家)
啟動天地互通的敬拜(一)(代下7:1-10)(高銘謙)
啟動天地互通的敬拜(二)(代下7:1-10)(高銘謙)
自卑?禱告?尋求?轉離(代下7:11-16)(高銘謙)
遵命與福禍(代下7:17-22)(高銘謙)
神垂聽的禱告(林信仁)
『神垂聽的禱告』歷代志下7:11-22
上個禮拜我們在歷代志下第六章,思想所羅門獻聖殿時的禱告,所羅門的禱告裡面,舉出七種情況的禱告求神從天上垂聽。所羅門禱告以後,有火從天上降下來,把所羅門預備獻給神的祭物燒盡了。根據聖經的記載,神在兩種情況中從天上降下火來,第一個是施行懲罰的時候,就像充滿罪惡的所多瑪和俄摩拉,被神從天上降下火來燒滅;第二個情況是神垂聽了人的禱告,除了所羅門奉獻聖殿時,神從天上降下火來把祭物燒盡,另外一次是先知以利亞在迦密山上,在百姓和拜巴力的先知面前見證耶和華是真神,以利亞禱告後,火就從天上降下來把祭物燒盡。
禱告對基督徒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基督教的書房中有許多關於禱告的書,有些書很強調禱告的結果,也有的書教導禱告的方法,但仍然有許多人還是誤解了禱告的意義。很多帶著需要進教會的人,希望所禱告的事情能夠照著心裡所期盼的結果成就,但一段時間以後發現不是那麼一回事時,就離開教會去尋求其他的宗教信仰了。有的時候禱告也成為基督徒做決定的藉口,有的人說:「我已經禱告過了,所以我決定這麼做。」有的人說:「我經過禱告,決定不做什麼。」我曾經遇到不少基督徒對我說:「我這樣做是有經過禱告的。」但經過一段時間以後,他們所做的事情並沒有如同他們自己禱告的內容成就。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呢?
所羅門向神的禱告裡面,他說:『我的神阿、現在求你睜眼看、側耳聽、在此處所獻的禱告。』(代下6:40)後來神在夜間回應所羅門說:『我必睜眼看、側耳聽、在此處所獻的禱告。』(代下7:15)原來神不但聽人的禱告,祂也睜眼看人的禱告。神是怎麼看人的禱告呢?要怎麼禱告才能夠蒙神的垂聽呢?
歷代志下7:14說:『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蒙神垂聽的禱告至少包括了自卑、禱告、尋求神的面、轉離惡行。
這裡所說的『自卑』不是自己看不起自己的意思,原文的字義是『謙卑』。神垂聽存著謙卑態度的禱告,雅各書四章六節說:『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做人要謙卑是我們時常聽到的道理,但是我們仔細想一下,為什麼「做人要謙卑」呢?在世俗的教導中,時常用「滿招損、謙受益」這句話來強調做人要謙卑,我們從字面來理解這種教導時,發現原來謙卑是為了避免損失和得到好處,這是為了某種目的而有的態度。我們存著謙卑到神面前來,不是因為了什麼目的,而是因為關係,我們向神禱告的時候,屈膝在神面前,承認自己在神面前是無能和微小的。
大衛在詩篇二十二篇禱告說:『我是蟲不是人•』這一篇詩篇是大衛遭受敵人迫害時的禱告,他體會自己雖然身為君王,但遭遇無能為力的情況時,他自己真的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他唯一能依靠的是神,只有把一切的困難向神禱告,求神解救。我們向神禱告的時候,或許很會用『謙卑』的字句講給神聽,但我們的態度是不是『謙卑』,神會『睜眼看』,帶著驕傲態度到神面前的禱告,神不會垂聽。
『禱告』就是祈求的意思,我們向神禱告大部分的內容,都是在向神祈求。神聽著我們的禱告,祂也會看著我們的禱告。禱告不應該只是嘴巴上說說,有許多人在求某些事情的時候,都只是嘴巴上說說而已,心裡面根本沒有在肯定的向神求,只是把禱告當成碰運氣。神我們禱告的同時,也在看我們的禱告,祂要看我們是不是真的要所求的事情成就。
上個禮拜我去超級市場的時候,看到有一種糖,叫做「高鈣魚肝油軟糖」,我想應該買一罐給林懇,鈣質和魚肝油對他的身體應該是有幫助的。買回家以後,我發現這一罐糖很好用,他不讓我抱的時候,我只要指著那一罐糖,他就會自動爬過來了。原先我以為他被我「制約」了,後來我發現他是愛吃糖,有的時候他會主動的要,當我覺得他吃太多的時候,就不會再給他,他用手指一指那一罐糖,我沒繼續給就放棄要求了。有一次,他吃過以後非常堅持的還要再吃,他用手指了半天,我不理他,他竟然把那罐將近一公斤重的糖抱起來,站起來歪歪斜斜的向我走過來,放到我手上要我打開蓋子。那次是他開始學走路以來,走最多的一次,我看他這麼努力的要求,當然又給了一顆。
當我們向神禱告的時候,是在試探神、是在碰運氣、還是很肯定的在向祂求?神對我們的禱告,不只是側耳聽,祂也在睜眼看,要看我們有沒有配合禱告的行動。
我們在禱告上需要什麼行動呢?再看一次今天經文的十四節:『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配合禱告,人應當要尋求神的面,和轉離自己的惡行。
『尋求神的面』意思就是尋求明白神的心意。我們常常沒有先尋求神的心意,而做了一些出於自己的禱告。在路加福音九章五十一到五十六節記載,耶穌前往耶路撒冷的路途中,派人去預備休息的地方,但在一個撒馬利亞人居住的村莊,因為耶穌這一行人是他們平常不往來的猶太人,就拒絕接待他們。耶穌的門徒雅各和約翰很生氣,就跟耶穌商量說,我們來學先知以利亞,禱告神從天上降火下來,把這些人燒光。耶穌責備他們說:『你們的心如何、你們並不知道。人子來不是要滅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
很明顯的,雅各和約翰是在賭氣,他們遇到挫折就亂禱告了,按照耶穌那個時代,猶太人和撒馬利亞人之間的關係,雅各和約翰心裡面的想法是合理的,但他們的想法卻不合神的心意。我們有的時候也會如此,遇到死對頭的時候,就把神放到一邊去了,不管神的心意是什麼,我們心裡面只有自己的立場和感受,最好神站在我這一邊,幫助我把對方消滅掉。要避免這種賭氣的禱告,只有更用心的去尋求神的心意,用神的眼光看事情,看待別人。
雅各書四章三節說:『你們求也得不�式B是因為你們妄求。』妄求的意思是「存心不良」、「動機不良」。我們的禱告要蒙神垂聽,一定要省查自己禱告的動機,神不可能聽心裡面懷著苦毒和不滿的禱告。
禱告要蒙神垂聽,還有一個更重要該做的事是「轉離惡行」。轉離惡行就是要改變行為。改變行為和改變思想是一樣困難的。曾經有人轉介一個做母親的姊妹找我,這位姊妹因為孩子的問題而信主,她的孩子在國外因為交了壞朋友,行為變得很不好,甚至犯案被警察抓過。這位姊妹是一個單親媽媽,她為了讓她的孩子脫離害朋友,決定放棄移民的身分搬回台灣,後來她的家人中有基督徒帶領她到教會,她自己本身在信仰上得到幫助,所以期待她的孩子也認識這個信仰,她為這個孩子信主跟神禱告。但她有一個問題,她沒有改變對待她孩子的方式,一直以來這位姊妹管教小孩的方式是打罵,她信主以後還是用這種方式對待孩子,這個孩子看見的媽媽,是一個打他罵他的媽媽,同時也是一個常常禱告的媽媽。這孩子最後受不了,偷偷的買了飛機票回到他原先住的國家去。
我們向神禱告的同時,不但神在「睜眼看」,在我們周圍的人也在「睜眼看」,要看看我們的禱告是真的還是假的,要看我們的禱告有沒有用。詩篇66:18說:『我若心�堛`重罪孽、主必不聽。』
蒙神垂聽的禱告是用全人的生命來禱告的,我們禱告的時候要存謙卑的態度到神面前,在所求的事情上要有積極的態度,要在合神心意的事情上向神禱告,同時要改變自己的行為,在神面前先成為對的人,再來向神禱告。
聖殿顯明神永遠的旨意(六至七章)(王國顯)
我們感謝神!當所羅門在那裡要把神的殿建造好,也把神的約櫃抬進來了,祭司們就在那裡有侍奉,感謝主。當聖殿裡的侍奉一開始,當然我們很清楚的看見那個侍奉乃是在神的面前敬拜和讚美。當這些敬拜讚美顯在神面前的時候,就帶進了一個好大的榮耀的顯明,神的榮光充滿了整個的聖殿。
敬拜的影兒
弟兄姊妹就要留意,在這一個地方,他們當時的敬拜完全是藉著各種各樣的樂器,現在很多人也用這個做榜樣來帶進向神的敬拜。我想弟兄姊妹們在這裡必須要有一點的看見,因為這個時候仍然是在舊約律法的底下,神在人中間所做的一切,幾乎全是帶著預表的作用。如果是說到是有預表功用的事物,那都是影兒,只是給人濛濛矓矓的看到一種光景,沒有碰到那個實體。
感謝我們的神!時候滿足的時候,祂就讓這些濛濛矓矓的事物就成了真實的,就是到了我們的主到地上來的時候,都慢慢地顯明了。因此,我們看到舊約裡頭的敬拜,不管是在歷史的記錄上面,或者在詩篇那裡所記錄下來的那種光景,我們都是看著那是在預表裡的一些動作。等到實際顯出來的時候,這樣的動作就到了一個結束的階段;因為,這許許多的動作都是在人的魂和人的體裡進行的。
敬拜的實體
我們很容易就記得在約翰福音第四章的裡頭敘加井旁,主跟撒瑪利亞婦人所談話的記錄,主很明顯的說:「時候將到,現在就是了」。那一個時候,人敬拜神「不再在耶和撒冷,也不在這山上」。我們曉得主說不在耶路撒冷,那就是指聖殿,那就是在律法底下的動作。所以,主說的很清楚,時候到的時候耶路撒冷的敬拜就不再存留了,既然不存留了,用甚麼來代替呢?用那個實體來代替,那個實體是甚麼呢?律法上的敬拜是在體和魂的混合當中來作成的。在舊約的日子,人和神中間不可能直接有交通;因為,人和神中間有間隔,並且與神恢復交通的那一個管道也沒有打開。
但是等到時候來了,主就宣告一個事實,這個事實是非常重要的,祂指出神是甚麼,你要看到神是甚麼,才能看到用甚麼去敬拜神。主在那裡說,神是靈,你要敬拜神,你就要在靈裡面去敬拜祂,並且要按照祂的意思去敬拜祂。這就引出這個靈和真實的問題,或者說靈和真理的那個問題來。雖然,我們中文聖經把它翻成心靈和誠實,如果說得態度上面來說,那是對的,如果說得完整和準確來說,那是有缺陷的。我們多次都題到,神是靈,所以要敬拜神,你必須藉著與神的靈相稱的那個光景才能帶出敬拜。神是靈,那敬拜祂的人必須是在靈裡才能有相通。神是真實的;所以,我們也必須在真實的裡面去敬拜祂。我們感謝我們的主!所以,到了新約的日子,再不能依靠那個外面看得見的動作,而是回到裡面又按著神的心意來顯明敬拜。
靈裡出來的敬拜
甚麼是從靈裡面出來?直接從靈裡面出來,乃是人對神的認識。這個認識不是知識上的認識,而是那個真知識,那個真知識就從人的靈與魂裡都走過來的。因此,那一個認識要向神發表的時候,就可以從靈裡面帶到神的面前。這樣,交通就接上了;不然的話,那個交通是沒有接上來的。不管你作甚麼,結果都是作在外面,我們感謝我們的主。
當頭一次聖殿裡面的敬拜帶出了神的榮光的時候;雖然,他們當時仍然是在律法的動作底下。但是,弟兄姊妹們可以領會一件事情,那個時候靈沒有蘇醒,不過我們可以肯定一件事情,在那一個時候,他們的魂是沒有甚麼摻雜的;因為,聖殿擺在那裡,他們一心一意要敬拜神。這樣在神面前沒有摻雜的敬拜,就引出神的榮耀來,弟兄姊妹先記住這一件事。因為,我們還要接觸另外一件事。
所羅門獻殿的禱告
然後,我們從第六章開始,「那時」就是這個時候,就是約櫃搬進聖殿,聖殿也開始有敬拜的時候,所羅門就在聖殿裡做了一連串的事情。我先題醒弟兄姊妹們,我們讀第六章的時候,要非常小心的讀;因為,裡面有一些是準確的,是合神心意的,有一些形式上是合神心意的,實質上是不能表達神心意的。有一些根本與神的心意沒有發生關聯的;但是,在所羅門的動作裡,全都再一起帶到神的面前和眾人的面前。
我們稍微來看看,那個時候所羅門說:「耶和華曾說祂必住在幽暗之處」。留意了,「但我已建造殿宇作禰的居所,為禰永遠的住處。王就轉臉為以色列會眾祝福,以色列會眾就都站立。」這是當時的情形,所羅門說了這幾句話,這幾句話和底下,他繼續再說在神的面前禱告是有關聯的。首先,他說出神對人的體恤,他在這裡說:「神說祂住在幽暗之處」。
神住在幽暗裡的實意
這個我們就要很清楚的看,如果沒有看得很清楚的話,我們在這裡對神就發生誤會了。神為甚麼要住在幽暗之處呢?神住在幽暗之處,難道神就是喜歡幽暗的嗎?弟兄姊妹你留意,所羅門當時說到這個住在幽暗之處,乃是指著會幕的至聖所。弟兄姊妹你曉得的,至聖所裡甚麼光都沒有,所以是暗暗的。但是,神就把祂的施恩座設立在那裡,神把那個約櫃設立在那裡。如果我們沒有很清楚掌握這一個事實,我們就會產生一個困擾,神是黑暗的神,祂喜歡黑暗,祂也住黑暗裡。弟兄姊妹們,沒有這樣的事情,如果神是光,黑暗對祂來說根本不起作用。祂到那裡,黑暗就停止到那裡,祂在那裡,黑暗就不能發出那個現象在那裡。
但是,為甚麼神要住在幽暗之處呢?弟兄姊妹,只要你進到會幕裡,進到至聖所裡,你就明白了。因為,在至聖所的裡面有約櫃在那裡,約櫃的裡面有十條誡命在那裡,約櫃的外面有兩個基路伯在那裡。弟兄姊妹,你看到這些事情,你都是看見神非常嚴肅的聖潔公義的要求。如果,神要讓這事很明顯的顯出來,那就是詩篇一百三十篇上所說的:「神啊,禰若究察罪孽,誰能站得住呢?」我們感謝我們的神!神住在幽暗裡,是祂指定要把約櫃放在至聖所,一個沒有自然光的地方。既然沒有自然光,對人來說,那就是幽暗。
但是,這一個幽暗是神隱藏祂的榮光,為要讓人有條件有機會來到祂的面前。縱然人要來到祂的面前還是有點條件。但是,如果神不隱藏祂的榮耀,你就是帶著牛羊的血進去也是沒有解決問題的。但是,感謝我們的神!祂隱藏了祂的榮耀,人要進到至聖所,就算那個時候只有大祭司一個人一天只能進去一次,如果祂不隱藏祂的榮耀,不錯你是帶著牛羊的血,但是牛羊的血還沒有顯出功用以前,也就是說當大祭司還沒有走到施恩座的前面,只要你一踏入至聖所,神的榮光就把你擊殺在那裡。但是感謝神!神把祂的榮光隱藏了,大祭司就可以坦然來到施恩座前。
其實說大祭司坦然來到神的面前,倒不如說那是神的信實在那裡顯出保證。若是你真實的掌握當時的情形,大祭司進至聖所是恐懼戰兢的,雖然是帶著牛羊的血;但是,大祭司還是一個人,神吩咐人要做完的事情,他可能有疏忽,你疏忽了一點,那就完了。弟兄姊妹都曉得,大祭司進至聖所有好多條例在那裡,他一定要帶個香爐,一定要穿整齊大祭司的衣服,更重要的一件事情,他進去的時候必須要叫他外袍底下的鈴鐺要發出聲音。你要讓鈴鐺發出聲音,你就必須要很小心你的步伐不能太小,但是也不能太大。太大的時候,也許他自己也站不穩,太小的時候,鈴鐺發不出聲音來,他就完了。但是,感謝我們的神!祂把祂自己隱藏在幽暗裡,乃是為著要讓人有條件可以到祂的面前來。
感謝我們的主!我們的神果然是向人說過這樣的話,祂要住在黑暗裡。但是,祂住在黑暗中,不是說祂喜歡黑暗,乃是祂要讓人可以有路到祂的面前走。所羅門領會這一點,但是他不徹底領會,他只是領會到神說過這樣的話。所以他接著說:「現在我為禰建造好殿宇作禰的居所;現在,禰居住的地方比從前要光明多了。不光是比過去光明多了,還有一件事情,會幕只是在曠野移動,幾乎每天都不在同一個地方。現在,我給禰造了一個居所,固定在這裡了,不必再移動了,禰可以安居在這裡,你可以非常平靜、安穩的住在這裡,不是住一天兩天,而是永遠的住在那裡。」
看見聖殿所表明神的心意
弟兄姊妹注意了,這個話如果你光是從預表上面來說,神能說:「阿們」。但是,你說要從預表進到實體裡,神就不能說:「阿們」了。因為,你看見很清楚,神不永遠住在人手所造的殿,連所羅門自己也懂得這一點;所以,他在他建殿的時候,他也已經說了這話,那是在列王紀上。在這裡他有沒有再說呢?我們看到他沒有像在列王紀上說得那麼清楚,在列王紀上他怎麼說呢?「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禰居住的,何況我所建的這殿呢?」我不知道所羅門當時是說這裡的話在前,還是在列王紀說的話在前,不過從下面所羅門所說的話來說,大概所羅門裡面是有點感覺了。所以,我讀這一章聖經的時候,我就在我的聖經上面寫了一些注在那裡,那是特別題醒我自己的,讀這一章聖經來注意聖靈在引導上的管理。
的確,當我們從一方面來留意第六章的時候,你發現非常有興趣的事情,我們曉得如果從預表上面來說,聖殿就引進教會,而教會就引進新天新地裡的新耶路撒冷。如果,你從預表的實體來看的話,這殿是神永遠的居所,沒有難處。但是,你照著所羅門當時所說的,就是我所建造的這個殿要成為禰永遠的居處,這個神就不能說:「阿們」。弟兄姊妹你注意,下面你就看見神的回應。當他說過了這一番話之後,他繼續在那裡說,我個人很有一個感覺,從第四節開始說的,一直說到十一節的這一段話。我個人很感覺那是聖靈在這裡有一個很明顯的管理,這一段話說甚麼呢?簡單的來說,就是建造聖殿的起源和過程。起源就是神起初就是在會幕裡,然後大衛就起意要為神建造一個殿,神就告訴大衛說:「我不要你建」,就讓你的兒子來替我建。現在,所羅門把這個殿建好了,又把約櫃搬了進來。
弟兄姐妹留意十一節是怎麼說的,「我將約櫃安置在其中,櫃內有耶和華的約,就是他與以色列人所立的約。」弟兄姊妹們,你來注意,從第四節開始說到這個聖殿的起源和過程的時候,一面就給人體會到神心思裡是需要一個殿;但是,這個殿是神旨意裡面的殿,當然不是那個物質的殿。如果,我們體會到這一點,我們從這段話裡面也看到了,神是需要有一個殿;但是,神也不急著去得著一個殿。因為,神要得著的那一個殿,一定是按著祂的心意來顯明出來,雖然,在那個時候,神說大衛你不可以作,你讓你兒子所羅門來做這件事情,你就看到神並不急於要那個殿,但又不是說神不要那個殿。不過,當神要那個殿的時候,那個殿一定是按照神的心意來給造出來。當然,我們也曉得神的物質的殿不是一個完全的殿。在神的計畫裡或是在神的旨意裡,這個只是神想要的殿的那個影兒,並不是神所要的那個完全的殿。
聖殿的建造顯明神與人立的約
所以,這個殿本身沒有很重要;但是,你也不能說它不重要;因為,在律法的底下,神做一些事情是在那裡要表明祂的心思。所羅門說這一段話,從起初要建殿的意思一直說到現在的時候,他不是說到殿的本身的建造完成。他指出這個殿的結束是結束在約櫃搬進至聖所,題到這個約櫃的時候,也並不是籠統的就是題這一個物件,而是題到這個約櫃的那個實質。雖然,他是題到約櫃裡面有耶和華的約和那兩塊石版;但是,你讀下去,你很清楚的瞭解,不是在那兩塊石版,而是在這兩塊石版所表達出來的很嚴肅的內容。甚麼內容呢?就是耶和華的約,是立約的那一件事,不是那十條條文。是的,那十條條文是成為約的內容的主要成份。但是,那個約的本身不是這十條誡命可以把它表達完。
詩篇題到耶和華的約,一面來說,我們曉得這個約該是雙方面來定的,但是實際上是神在那裡發表的。因為,在當時來說,以色列人只是單方面的接受,以色列人在那個時候是沒有討價還價的那個事實。神說是這樣,你們接受不接受?以色列人說:「我們接受」,約就這樣成了。但是,從那個約的實質上面,你看到完全是神的要求。雖然是神的要求;但是,神把祂的信實放在那裡,人接過來,只要你按照這些要求來活,神就負責把神所立約的內容,毫無保留的向人來傾倒。這樣的一個動作是神的信實,說深一層,是神要按照祂自己的旨意來做成祂所要做的事情。 我們感謝我們的主。
尋求神應許完成的禱告
當聖殿建造好的時候,聖靈就領著所羅門來到神的面前,去接觸和神的準確又真實的交通。這一個交通乃是毫無保留的承認神的地位和接受神的權柄。所以,你就看到,接下去,他就在神的面前舉起手來禱告了,你看到他的禱告,他是把神放在一個至高的位置上。然後,他就在神面前向神有一個禱告。他向神的禱告,對一般人來說,這一個可幾說是一個獻殿的禱告。其實,我們讀下去,你看到,你說他是獻殿的禱告,不如說是在神面前求恩的禱告。因為,所羅門在禱告的時候,就是向神求一件事情,求神應驗祂對大衛的應許。他就很具體的在神面前有所祈求,不過在他的祈求還沒有很具體說出來以前,你留意所羅門的話,看十七節,「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啊,求禰成就向禰僕人大衛所應許的話。」
你留意到了,所羅門在神面前所等候的,仍然是神應許的成就,而不是神旨意的成就。當然,他們活在舊約的日子,我們不能向他要求太多。但最低限度你看到,以所羅門當時所認識的神所要作的事情,絕對比不上現在在新約裡面的人所知道的,以他所知道的向神有這樣的祈求,的確也是很高了。好了,現在開始,為著這個殿,所羅門向神有所求,這一些所求,從一面來說,那是成就大衛的應許;從另一面來說,是聖靈把他帶回申命記裡的要點。因為,你看到他所求的,完全是向神要一個恩典,就是叫這一個殿在神的子民的中間起一個正常的功用。那個正常的功用是甚麼呢?叫神的應許成就在神的子民中間。
殿是代表神的自己
我們現在來看十八節:「神果真與世人同住在地上嗎?」弟兄姊妹比較他開頭說到:「我已經為禰建造聖殿,作為禰永遠的居所,」你看到他現在裡面有點體會了。神根本不注重在人手所造的一切裡頭,神真的要住在人的中間嗎?天和天上的天根本就不夠神居住,神怎麼來到人的中間呢?我建這個殿是在地上的一個小點而已,怎麼能配給禰居住呢?弟兄姊妹你比較,這裡面已經有警覺了,起初說:「神啊,禰就永遠住在這裡」。現在,他裡面有點光了,「神不是要住在這些物質的東西裡。但是,禰顧念這個殿,因為這個殿在人的心思裡總是覺得是禰的居所,你也應許過禰要藉著這個殿的前身就是會幕,住在人的中間;所以,我們就求禰現在紀念這個殿。」
為甚麼要紀念這個殿呢?弟兄姊妹們,你要注意這一件事情,外面看是殿,但是因為神的應許要藉著這個殿來顯明祂是在人的中間,所以從裡面來看,那就是神自己。從外面來看是殿,你看裡面,那就是神自己。對於神這樣的一個表達,人如果實在是尋求神的,他要在哪裡尋求神呢?在舊約的日子,在律法的底下,你要尋求神,你只要到聖殿來。所以,在舊約的日子,雖然外面是殿,裡面是神自己,但是這兩樣是連在一起的。你對神是有敬畏的,你來到殿的時候,你就是帶著一顆敬畏的心來尋求;如果,你對神是沒有敬畏的,那麼你對殿也就沒有特別的去留意它。弟兄姊妹,這在以後的以色列人歷史裡發生過好多遍了,明顯的那就是瑪拿西,最明顯的就是希西家以前的那一位亞哈斯,他曾經把聖殿封閉了,另外從大馬色那邊把偶像的東西帶過來,填滿了聖殿裡的每一個地方。
向殿禱告如同向神禱告
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因此,你就看得很清楚了,歷代志上是說要建殿,歷代志下是殿建好了,建好了以後就怎麼樣呢?這個殿就成了一個試金石,試驗甚麼呢?試驗神的百姓心向著神是準確的還是不準確。所以,在所羅門這個禱告裡,你看到他所有求告的是甚麼呢?我不一一把它題出來了,但弟兄姊妹你能領會到裡面的內容,我只是把它總結性的這樣題出來。「神啊!我們錯了,如果我們來向著這個殿禱告、認罪,神啊,禰赦免我們。神啊!我們因著做了愚昧的事情,禰把我們交給外邦人,不管我們給帶到甚麼地方,禰讓我們在任何地方,只要朝著禰的殿,這個方位來禱告,承認我們錯了,神啊,禰要赦免我們,把我們從分散之地帶回來。如果,我們國裡碰到有饑荒、有瘟疫,有甚麼災害,我們發覺是我們的愚昧造成的,我們向著聖殿禱告的時候,神啊,禰要答應我們的禱告。」當然不止我題的這麼一些。
但弟兄姊妹你讀過你就知道,你說:「哎喲!向著殿來禱告,發生那麼大的果效!」弟兄姊妹,這就是我剛才所說的,在那一個日子,殿和神的自己是連在一起。你怎麼向著神,你就會用怎麼樣的心思來向著殿;反過來說,人用甚麼心思向著殿,他向著神的心思也就是怎麼樣。弟兄姊妹們,這是非常嚴肅的事情了!你細細地去留意的時候,所羅門說到這些話,那個根據在哪裡呢?不是根據他自己想出來的,乃是根據申命記裡面神的那個宣告,「敵人從一條路來攻打我們,我們從七條路逃跑。」他看到他們背棄神的時候,神就讓天不下雨,神就讓天成了銅,地成了鐵,耕種也沒有辦法有收成。這些都是申命記上面那些咒詛的宣告。
當以色列民落到這種光景裡面,如果他們想起神說過的話,他們發覺他們錯了,他們發覺他們必須要回轉到神的面前。他們如果回到神的面前,當然神的赦免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舊約的日子,他們沒有辦法認識神是全在的神,聖靈要他們把心思向著神,他們只能找著聖殿,他們就這樣來向神悔改,向神認罪。我們感謝主,當他們是這樣作的時候,我們實在看到一件非常寶貴的事情。因為,在下文神答應了這一個禱告。當然神答應這個禱告;因為,這個禱告是根據申命記來的,人要回到申命記的裡面去向神有所要,神怎麼會拒絕呢?
新約教會的啟示
縱然這個很清楚,我們能夠領會。但是,我說寶貝的是甚麼?弟兄姊妹你注意,你能想像得到在所羅門的日子,以色列民的心究竟有多少地位給外邦人?你不要說在所羅門的日子,在現在的以色列人的心思裡,外邦人有甚麼地位?弟兄姊妹,你要知道的事情很簡單,在三藩市也有猶太人的會堂,你找著他們在那裡聚會的時候,你碰進去就知道了,要是你回到當年的那個聖殿,就是所羅門所建造的聖殿,你進到聖殿,首先你就碰到一個外邦人院。然後,你碰到一個婦女院。
然後,才到聖所。然後,再到至聖所。就是說怎麼會有一個外邦人院?怎麼會有一個婦女院?弟兄姊妹你就看到,在他們的那個時候,他們的心思裡是沒有這些人的地位。但是,事實上,從出埃及的時候開始,神就一再的在那裡說,祂不單是悅納以色列,祂也悅納外邦人。但是,在以色列人的心思裡面,他們很難接受外邦人也是神所悅納的。所以,聖殿裡面雖然有一個外邦人院,但是到了新約的日子,你從加拉太書上還看見猶太人怎麼與外邦人要劃出一條界線。
弟兄姊妹,我們能領會到這一些的情形的時候,你能瞭解到就是所羅門本人,他向外邦人打開的門也不是很寬的。最低限度,接下去我們就看到他在國內不用以色列人作奴隸,但是確實把外邦人都放在作奴隸的那個地位上,你就瞭解到當時以色列人的心思是甚麼。你留意了,所羅門禱告到這裡的時候,他的話的內容一轉,從以色列人轉到外邦人。一轉到外邦人的時候,你看這幾句話不簡單了,三十二節:「論到不屬禰民以色列的外邦人,為禰的大名和大能的手,並伸出來的膀臂,從遠方而來,向這殿禱告,求禰從天上禰的居所垂聽,照著外邦人所祈求的而行,使天下萬民認識禰的名,敬畏禰,像禰的民以色列一樣。又使他們知道我建造的這殿,是稱為禰名下的。」你看他對外邦人真的寬大了,好歡迎。當然你說看見神是在萬有以上的神,以色列人是有這樣的認識,但是這個認識和他們接受外邦人是不是能溶解在一起,這是另外一件事。但是稀奇的,是所羅門這個獻殿的禱告裡,他竟然把外邦人帶到這樣的一個很受注意,很受重視的地位。
當然從一面來說,你說這個是顯明神是全地的神。但弟兄姊妹們,我們能領會到他能指出神是全地的神的時候,那也就是指出神也是悅納外邦人的神。因此,所羅門作這樣的一個禱告,你沒有辦法不承認是聖靈在那裡監管著他的,把神的心思發表出來,遙遠的指著將來的教會,我們實在感謝我們的神!很清楚,你看到這個是新約教會的啟示,不管猶太人他們喜歡不喜歡,不管他們心思裡向外邦人是存甚麼的意念,但神的心意在這裡的確是發表出來,我們感謝我們的主。實在是完完全全把這一個殿所預表的那一個實體在這裡顯明出來。我們感謝神!
摸著神永遠心意的核心
當所羅門禱告完了以後,他就接上去到第七章,那裡一些話弟兄姊妹自己看了。第七章,所羅門禱告完了,弟兄姊妹留意了,剛才我說在第六章裡和第五章末了,神的榮光顯現的那一件事情,現在你看到另外一個事實發生了,我們要很清楚看到,在獻殿的那一天,神的榮光充滿在聖殿裡面是接連發生了兩次。不像會幕的那個時候,一次就結束了。當聖殿在那裡進入使用的時候,接連兩次神用祂的榮光來充滿著聖殿。頭一次說到榮光顯明的時候,祭司都不能站立供職。但是,到了第七章,你會看到一件更厲害的事,當神的榮耀在那裡顯出來的時候,祭司也不能進殿,頭一次的顯明,祭司們都在殿裡,第二次顯明的時候,祭司都不能進殿。弟兄姊妹們,如果你留意到這樣的一個差別的時候,你一定可以接受這樣的一個體會,就是神心裡的滿足,第二次比第一次更高。
我們就要問,為甚麼神感覺滿意會更高?當然,我們很容易領會出來;因為,頭一次是聖殿的功用準確的正常的顯出來,讓神在那裡得著敬拜。那第二次呢?這就和所羅門的那個禱告是脫不開的,你留意所羅門的那個禱告,在以色列民的部份,那就是以色列民無論他們有多少的愚昧、軟弱、失敗,終究他們回到神的面前。,下面說到外邦人的那一部份,那就更摸到了神的那個永遠的旨意的核心。弟兄姊妹們,神在地上要作的就是得著這樣的光景,用新約的話來說,那就是在基督裡同歸於一,我們感謝主!當我們看到這樣一件事情,你就體會到神的心思怎麼會不感覺更高的滿足!
一點嚴重的疏忽
我想有一點題醒弟兄姊妹留意的,是甚麼呢?是當時的以色列民在神面前敬拜禱告的時候,所表達的一個事實,他們只是說那麼一句話:「耶和華本為善,祂的慈愛永遠長存」。感謝神!整個神的救贖和啟示,你要用簡單的話來說明,這兩句話就是:「神就是好的,祂本為善,一切不善的祂都可以把他們改變,成為好的。」神為甚麼要這樣做呢?「因為,祂的慈愛永遠長存。」這個我不詳細題了;因為,這個我們容易領會。我特別要給弟兄姊妹指出來的,如果我們對所羅門存一個給紀念的印象,我們會覺得所羅門在這一段時間所做的甚麼都是對的;當然,我們也不是說在雞蛋裡去挑骨頭。我們沒有這個權柄;但是,我們不能不留意聖靈怎麼記錄當時的歷史的過程。
好了,他禱告完了,他在神的面前就獻燔祭、獻平安祭、行獻殿的祭,接著全國就在那裡過住棚節,這些都是對的。但是,問題在這裡,弟兄姊妹們你注意,當天所羅門獻了多少祭?牛二萬二千,羊十二萬,如果你要看場面的話,這個場面就好厲害了,哇!二萬二千頭牛,整個耶路撒冷都是滿了牛;十二萬的羊,連耶路撒冷的郊外都是滿了羊,這個場面是好熱鬧。在當天就把這些都獻上了,的確,我們承認很熱鬧;但是,我們要先來留意聖靈怎麼在這裡記錄這件事。第七節:「所羅門因他所造的銅壇容不下燔祭素祭和脂油,便將耶和華殿前院子當中分別為聖,在那裡獻燔祭和平安祭牲的脂油。」
弟兄姊妹們,我們回到律法上面去看,神的話很清楚的說了,獻祭只能在這一個壇,神沒有允許在這一個壇以外有獻祭的壇。雖然,零零碎碎有一些記錄,比方基遍,好像參孫的父母,他們也曾經不在壇上獻祭,但是那個情有可原,怎麼情有可原呢?因為,他們的事是個別人和神的交通,不是公開的,不是為著眾人的。你要是為著眾人,為著整體,你不能在神所定規在那個壇以外。弟兄姐妹們,起初所羅門回基遍那裡獻祭的時候,你細細留意神已經在那裡說了一些給他題醒的話。現在是第二次所羅門做這樣的事,你說我把它分別為聖就可以了;但是,神沒有這樣說過人可以這樣做,神只是很絕對的說到獻祭必須在那個壇,這是第一個問題。
裡面尊重神比外面的動作更重要
第二個問題,為甚麼要用那麼許多祭牲,牛兩萬兩千,羊十二萬。如果你要回到祭牲那方面去看,你可以有一些的問題發出來,你說難道祭牲必須要很大的數量,才能表達神所要做的那些事物的果效?弟兄姊妹,這個我們很容易找到答案的,我們看利未記第一章,全體百姓犯罪,一條牛就夠了,一條牛就解決問題了。祭司犯罪也是一條牛就夠了,現在為甚麼弄得這麼許多來呢?如果不那麼許多的話就用不著在壇以外找個地方來燒祭牲。
弟兄姊妹們,我們的確是在這裡感覺有點為難,我們注意到這個祭牲的數字,弟兄姊妹你從利未記上面可以看到,你從申命記上面可以看到,如果是出於神的,那個祭牲的數字,不是表達那個祭牲本身所顯明的那個果效,而是藉著那些祭牲的數目來表達神的一個意思。如果當時所羅門用二萬四千頭牛呢,也許引起的那個問題沒有那麼嚴重,為甚麼呢?因為,你總看到有十二的倍數在那裡,你留意到神在那個獻祭的事上,或者過節所獻祭的事上,神題到那些祭牲的數目都有意思的。
現在我們要問了,這麼大批的牛羊究竟表達甚麼?你說表達豐富,你說表達那個工作的場面好大。但是,因著這個表達而產生了在祭壇以外來獻祭,這兩件事情比較起來,哪一件事情比較嚴重呢?弟兄姊妹們,我們實在不能不留意,所羅門在建造聖殿以後,你就開始看見他慢慢地偏離神。接上去第八章就說到,他建造殿和建造他自己的宮,特別是給那個埃及公主住的那個宮,一共花了二十年。二十年裡,建造聖殿的年數是七年,十三年是為埃及公主來建造皇宮。弟兄姊妹,我不詳細在那裡說了;因為,那個在列王紀上我說過了。他不單是花了更多在建造自己的宮,糟糕的是他照著聖殿的樣式來設計他的宮,以後你就看到所羅門一步一步地走下坡了。你說怎麼所羅門會走到那個地步呢?弟兄姊妹們,任何一個人在神面前的失敗,不是一下子出來的,是慢慢慢慢地一點一滴累積到一個地步,趴!就下去了。
神嚴肅的警告
我們特別注意這一個點,乃是留意當天晚上,神就在夢裡向所羅門顯現,這裡沒有說它是夢;但是,我相信應該是在夢裡。神答應他的禱告,只要人肯悔改,神甚麼都答應;但是,神說了一些非常嚴厲的話,神答應的話我不說了。我們要留意的是神說的那個嚴厲的話,十七節:「你若在我面前效法你父大衛所行的,遵行我一切所吩咐你的,謹守我的律例、典章,我就必堅固你的國位,正如我與你父大衛所立的約,說:你的子孫必不斷人作以色列的王。倘若你們轉去丟棄我指示你們的律例誡命,去侍奉敬拜別神,我就必將以色列人從我賜給他們的地上拔出根來,並且我為己名所分別為聖的殿也必捨棄不顧,使他在萬民中作笑談……」以下的不讀了。
弟兄姊妹你看到,神說一段話非常嚴厲,在列王紀也是照樣的把整段的話記錄下來,在列王紀沒有看到那麼明顯,為甚麼神說這些話。但在歷代志就看得很清楚了,是因為所羅門心思裡面有著一些東西不準確,神就要矯正他那個不準確,這就是先前我和弟兄姊妹題,你先記住那一個作神永遠的居所。當時,神就已經給他有點警覺了;現在,神就更明確的告訴他說,不要想你這個殿可以無條件的存到永遠,我會把它連根拔起的,我會把它整個的拆掉的,這就不是永遠了。
神永遠的居所不在這個物質的殿裡;那麼,神說得那麼嚴厲幹甚麼呢?目的就在那裡,不要把那個殿看得是至高無上的。你要注意住在殿裡面的神,如果你向著神不準確,這個殿不能救你;如果,你們在那裡背向神,神會把這個殿連根都拔起,連你們也在這裡給連根給拔起。弟兄姊妹,我們讀耶利米書的時候,不是特別題了嗎?以色列人就是活在那個愚昧裡,當耶利米向他們題出警告的時候,他們的回應是甚麼呢?「我們有聖殿,我們有聖殿,我們有聖殿。」說一次不夠,兩次不夠,就連說到三次,怎麼來的?他們只記得所羅門的禱告,忘記了神在那裡的警告。
弟兄姊妹,當我們讀歷代志的時候,我們就很明顯的看到,殿是擺在外面的,但是實際要表達的是住在裡面的神。以色列民用甚麼心思來向著這個殿,就決定他們在神面前,蒙紀念或者是不蒙紀念。所以,我們看這個以色列的歷史,在歷代志裡面所記載的跟殿發生很密切的關係;但是,你看列王紀的時候,那就和人發生很密切的關係,怎麼會有這個區別呢?那邊就是說人怎麼活在神的面前,歷代志就藉著殿來指出人是怎麼活在神的面前。
我們感謝主!神是按照祂自己的心意來帶領屬祂的人,祂不叫屬祂的人只是知道祂是神,祂要屬祂的人很清楚,很明確的承認祂是在他們中間有至高的權柄的那一位。不但以色列人如此,在今天的教會也是同樣的原則,我們從歷代志上面看見以色列人和神中間的關係,求主也給我們看見我們今天與神的關係。他們當時是以殿作為眼見的表達,現在神是用著祂的教會作我們眼見的那種表達,事物已經不是一樣的了;但是,那個原則卻沒有改變。但願主憐憫、恩待我們,我們今天晚上就停到這裡。
從裡面確定侍奉敬拜神的路(七至十章)(王國顯)
我們看歷代志下,上次我們看到第七章的末了。在第七章的末了,我們看到神應允了所羅門的禱告,但是也向所羅門提出了警告。在祂應允所羅門禱告的事上,我們看到了所羅門所建造的殿在神眼中的地位,也看見那個殿在神百姓當中所起的功用。我們感謝我們的神,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因為,從這一次所羅門聽到神向他第二次說話,在歷代志裡所記載的歷史,就有了一個新的方向,聖靈就沿著這一個新的方向來記下神所作的工。
聖殿標示出神和祂子民的關係
正因為這樣,我們就看到從第七章下半開始一直到整個歷代志下的完畢,我們就看見神記下祂作工的事情的那個目的在哪裡。尤其是我們跟列王紀來作比較的時候,這一個事實就更明確了。所以,我們沒有看下去以前,我們要把第七章末後神跟所羅門所說的話來總結它,來看一看。一個很明顯的事實就是,神確定了那殿作為神和百姓同在的一個記號。這一個殿在以色列人中間,我們可以看到有幾方面是神讓祂的百姓要留心的,就在十一節一直到末了的那一節裡,我們可以把它歸納出來。首先你看到,神說,不管百姓落到一個甚麼樣的光景,只要他們真實地轉回過來向著神,神赦免的恩典,神挽回的恩典就不會停止。
神所注意的是事件的結局
在這一件事上面,我們很清楚地看到神讓他們去學習一個功課,要讓他們很清楚的去掌握裡面對神的敬畏。因為,我們從第七章開始一直看到歷代志下的末了,除了一、兩個很特殊的時期,聖殿裡的活動沒有停止過。並且,聖殿裡的活動都是照著摩西當年怎麼吩咐他們,律法書怎麼給他們指導,他們都做得清清楚楚。但是,他們可以外面這樣做,但裡面卻完全不是這樣一回事。既然是這樣,我們怎麼來看這些歷史的記載?而這些歷史的記載說是神工作的日記;如果,我們沒有掌握神這樣的一個心思,我們就沒有辦法能瞭解究竟神這樣作是甚麼目的。
尤其是我們來跟列王紀作比較,我們實在是很不容易瞭解,在列王紀上面所記載的,很細的事情神都記載了,對的事情記載了,不對的事情也記載了,並且記得很詳細。但是,你在歷代志裡去看的時候,你好像只是在那裡看見神記載一件事怎麼作好,祂的百姓所作的那些虧欠,那些敗落,甚至是作君王的在神面前如何的惹神的怒氣,這些事情都沒有多少給記下來。好像神在那裡記載的都是叫人感覺很歡愉的事,用人的話來說,就都是報喜不報憂的事。
我們這樣看下來的時候,我們就覺得有點納悶,怎麼神是這樣的神呢?神好像在那裡並不追討人的愚昧,神就是在那裡說出人是如何的蒙福。除了很少數的一個很特殊的時期裡、神的記載部是給我們這樣去看見。但是,若是我們能看到神在歷代志這一卷書上,祂所記錄下來的是根據甚麼,我們就看到了。原來,神在那裡並不是做一個評定,神乃是在那裡把人跟隨主,和不跟隨主的那個結局是怎樣的,在那裡擺出來。祂不太注意那個過程裡的大或小,祂是很著重那個結局是甚麼。
如果,靈裡面蘇醒的人,你看到結局,就知道事情是怎樣的了。因此,我們看到,神在那裡答應所羅門的那一個禱告的時候,神就說到,「他們向這個地方真是有尋求的來禱告,我就應允;我會赦免他們的罪,我醫治他們的地,我要把我的名永遠放在這個殿。」然後,祂就題了;「如果,你照著大衛那樣子活在我面前,我一定堅固你的國,堅固和你父親大衛所立的約,你的後代不住有人坐在以色列的寶座上。」這是一個題醒。
神要的是裡面的敬畏,不是外面的動作
然後,祂立刻就說了;但是,你們千萬不要以為有這麼一個聖殿在這裡,你們就可以放肆;如果,你們是背棄神和你們立的那一個約,神也可以放棄你們,神甚至把這個殿交給別人的手來拆毀,而你們也會給擄到外邦,成為人的笑談。如果,我們留意神在向所羅門說的這番話裡,你看到是非常嚴肅的,這一段話就決定了整個歷代志。往上,你看歷代志上,往後,你看歷代志下,神怎麼來記錄這段時間的歷史。回到我們要留心的事上,神藉著這樣的題醒,要讓所羅門和他的後代,並全體的以色列人要學習不要根據外面的動作,而要留意裡面的敬畏。
弟兄姊妹,你注意一件事,待會我們就會按著這個方向來看以後的事。就拿所羅門來說,第八章、第九章,這兩章都可以說是記載所羅門的光榮史。他的武功怎麼樣,他的政治是怎麼樣,他的經濟又是怎麼樣,他個人的智慧又是怎麼樣,全都是一流的。你看到所羅門好像在神的面前沒有一點的缺欠;但是,不是真的是這樣呢?我們從別的經文裡我們曉得,特別是在列王紀上,我們看見所羅門在聖殿建造好了以後不久,他就開始一塌糊塗了,他做了很多的事情是神所不喜悅的。但是,你在歷代志上看不見,你在歷代志上看見的全都是給人羡慕的,給人稱讚的。你說怎麼會是這樣呢?弟兄姊妹們,如果我們能體會到神的心思,我們就看到,我們在神面前追求、生活、事奉就有了一個非常高的準則在那裡要求我們。
神讓人從結局看見神的手
我們幾乎可以這樣說,按看人的天然,很自然的,連相當多的屬靈人都會有意無意的是在這一個心思的影響底下。你怎麼知道神紀念這些人呢?你怎麼知道神在那裡紀念這一個工作或者這一個服侍呢?你說看看有沒有神的祝福在那裡。弟兄姊妹們,這在道理上是非常準確的;但是,當你一讀歷代志下的時候,你立刻就發覺,這一個觀念不一定準確的。人不能用眼見的那些祝福來決定神喜悅或者不喜悅,神紀念或者是不紀念。
神要我們在這裡學甚麼?神要帶我們到結局裡,回頭來看你的路怎樣走過來的。 神用那個結局回過頭來告訴人,你的路走錯了,也許人也會有這樣的疑問,「神,如果我們路走錯,你為甚麼還這樣賜福給我們?為甚麼還讓各種各樣的祝福在那裡顯出來?」弟兄姊妹們,如果主把我們帶往深處去,我們就碰到一件非常嚴肅的事,神賜福不是因為我們配,乃是神的憐憫和神的信實。
弟兄姊妹,最簡單的就是,我們這些人蒙恩得救,究竟是不是我們配?我們一接觸這個問題,我們馬上裡面就領會了,不是我們配不配,是神的憐憫,是神的信實。如果,回到以色列人身上來,你就看到,往遠處去的時候,你看到是因為亞伯拉罕;從近處去看,你看到是大衛。我們留意到神的話,是因著亞伯拉罕的緣故,神就紀念他們;神就因著大衛的緣故,就紀念他的後裔。那很清楚說出,完全不是他們這些人配,神所以仍然存留祝福在那裡,一面是因為神自己的永遠的旨意所定規,另一面就是神的憐憫。
我們實在感謝我們的神!所以,我們剛才特別提了,除了很特殊的一小段時間,聖殿裡的活動沒有停止過,不單是在舊約的日子沒有停止過,就是四福音的時候,你看到聖殿裡的活動也沒有停止過,都照著律法所要求的在那裡作。但實際是怎樣呢?在舊約的日子,明顯的,我們看到,聖殿給拆毀,百姓被擄到外邦,這是我們很清楚地看到的。在新約的時候,我們看到聖殿又再被拆毀,而不單是聖殿給拆毀,連耶路撒冷也被拆毀,以色列國和猶大國就滅亡了。
要看裡面的實際,不是看外面的光景
在歷代志神很嚴肅地帶我們去留意這樣一件事情,祂要我們從結局上面去看神作了甚麼,人又在神的面前走過了甚麼的路程,祂要我們學會不要給外面的事物來欺騙我們,而我們常常不自覺地落到自己欺騙自己。因為,我們如果光看外面,我們就覺得我們在神面前目前是很蒙福的。但神要我們學習的功課,你不要光看外面,也要看裡面的實際。
這一點,弟兄姊妹們,我指出一個非常嚴肅的事實。弟兄姊妹們來看,你翻到第八章,你翻到第九章,你看到所羅門那個日子,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說,它們都是讓人非常羡慕的。經濟是很繁榮,生活是很豐富,政治算是很清明,軍事上的成就也是很傲人的,甚至叫那個示巴女王從那麼老遠,從非洲跑到耶路撒冷來要聽所羅門的智慧話。
所以,你看第八章,第九章,全都是所羅門的那一些豐功偉績。但是,你再往下讀,你讀到第十章,你讀到第十章的末了,你就讀出一個結局來。一個甚麼結局呢?以色列國分裂了,以色列國成了南國跟北國,分裂了。如果,我們看得準確一點,神的見證給破碎了,神的殿要叫整個的以色列都在它的覆庇下的事實,有破損了。這個是結局。
這個結局是怎麼來的呢?我們讀舊約歷史的時候,我常常題醒弟兄姊妹們,你不能忘記申命記,你也不能忘記神跟所羅門兩次說的話。當然,神跟所羅門兩次說的話和申命記是有很直接的關聯。那個根源是在申命記,而發表出來是透過神向所羅門說的話。我們又看到神的百姓,他們在地上的那一些遭遇,是好或者不好,不是根據他們怎麼作,也不是根據他們作了多少。
那是根據甚麼?根據他們和神的關係正常不正常。如果,他們跟神的關係不正常,他們種田可以很拼命,澆灌田的時候可以很賣力氣;但是,沒有收成就沒有收成。不在乎你作了多少,你那個地位不對,和神的那個關係不對,你再作也沒有結局。這是我們讀舊約歷史不能忽畧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則。
現在,你看到以色列分裂成為南國跟北國,甚麼原因呢?雖然,這個分裂是在羅波安作王的時候,但是那個原因不是羅波安。可以這樣說,那近因是羅波安,遠因就不是羅波安。那個遠因是誰呢?是所羅門。他怎麼作呢?我們從第十章裡就看到,所羅門去世了,羅波安接上來作王了,他就來到示劍這個地方宣告登基了。以色列的百姓就來到他那裡,要求他減輕一點他們的勞役,當時羅波安就徵詢了一些老年人的意見,也徵詢了一些少年人的意見。
結果,羅波安沒有接受老年人的意見,就跟隨了少年人的那種傾向。不但是沒有減輕以色列人的勞役,還要加重,結果就造成分裂了。弟兄姊妹們,我們留意,這個事情是怎麼發生的?你留意那些人跟羅波安說:「你父親叫我們背重擔,現在你作王了,你是不是可以減輕一下,不叫我們背那麼多重擔。」所以,你看到這個問題是從所羅門那裡開始的。
從所羅門的經歷看屬靈的實際
所羅門起初是不是這樣的呢?如果,所羅門起初就是這樣,我們也沒有話講;但是,所羅門起初的時候不是這樣的。弟兄姊妹們,留意第八章,第八章的第七節開始:「至於國中所剩下不屬以色列人的赫人、亞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就是以色列人未曾滅絕的,所羅門挑取他們的後裔作服苦的奴僕,直到今日。」留意了,第九節,「惟有以色列人,所羅門不使他們當奴僕作工,乃是作他的戰士、軍長的統領、車兵長、馬兵長。」
弟兄姊妹們你看到,所羅門起初不是這樣的,所羅門起初對以色列的百姓是非常非常的按著律法來作安排的,給他作苦工的全是迦南留下來的那些人。但是,甚麼時候所羅門變了呢?聖經沒有說。但是第十章回頭來說的時候就說:「你父親使我們負重軛」。為甚麼他起初是善待神的百姓,後來卻叫百姓都背重擔呢?你看到一件事情,所羅門離開神,所羅門跟聖殿的那個關係出了問題。當然,我們上次也題了,他出問題不是一下子來的,是慢慢慢慢地累積過來的。
起初的時候怎麼開始的呢?我們不知道;但是,有些事情我們能領會。就在第八章裡你看到一件事,第八章那裡說了甚麼呢?第十一節,「所羅門將法老的女兒帶出大衛城,上到為她建造的宮裡。因所羅門說,『耶和華約櫃所到之處都為聖地;所以,我的妻不可住在以色列王大衛的宮裡。』」這是在建造聖殿的過程裡的年日。因此,你很清楚地看見,所羅門裡面還是有感覺的。他討了法老的女兒作妻子,但是他知道,這個是外邦人,這個是埃及人。按著神的揀選來說,她不在神的紀念範圍之內,但如今她作了我的妻子,她住在大衛城裡,她住在大衛的宮裡,這個地方是跟約櫃發生關係的,這個事情不合宜。
所以,你就看到當時所羅門建造聖殿的那同一個時間,他就另外建造一個宮殿。為甚麼建造那個宮殿呢?就是要把法老的女兒遷到那裡去。弟兄姊妹們,這個時候,你看到他心思裡那一種矛盾的光景,那一種掙扎的光景。把妻子留在大衛城不合宜,把妻子遷到外頭去,他自己又覺得好像過意不去,結果就蓋一個宮跟神的殿差不了多少。然後,你再回到列王紀去看,當然一定是在這個事情以後,他就娶了許多外邦的女子作為妃嬪。結果,落到一個地步,他自己都拜偶像去了。
弟兄姊妹們,為甚麼所羅門會落到這樣的一個光景?很奇怪的,你在歷代志上面你沒有看到聖靈為這些事情記下一點一滴,而如果你看歷代志的話,你對所羅門的那個印象,就是起初他出來的那個印像,一直好到底。但是,你去到列王紀,你就看見所羅門是走下坡的。許多的時候,我們常常有一種不太準確的觀念,就是我們只是會看外面,不會看裡面。我們看外面,看到所羅門的那個智慧多厲害;我們看外面,我們看到所羅門為神建造了聖殿;我們看外面,我們看到所羅門不為自己求壽、求福,只是求智慧。
結果,所羅門在我們的心思裡是最完善的一個人。你再看看歷代志,歷代志都沒有記載他的不妥當的行為,所羅門不錯啊!但是,弟兄姊妹們,當你看到以色列國分裂的那個根源是從所羅門開始,你知道這個問題的嚴重。雖然,我們沒有明確的證據,說所羅門以後悔改到一個怎麼樣高的地步,我們只是從箴言書的結局看到,所羅門末了實在是悔改。但是,他末後的悔改,並沒有抹掉他在整個歷史過程裡,他所幹出來的許許多多不美的事。但是,在歷代志下,你一點都沒看到,我們就不能不注意,聖靈為甚麼這樣來作記錄?祂要我們留意那個結局,而不是給過程裡的事物來影響我們的判斷。因此,我頭一件事情和弟兄姊妹們特別題的,就是神的靈要我們學習維持裡面和神的準確的關係,不要讓外面眼見的一些好像是祝福的事物來迷亂我們的領會。
又一個近代的例子
我舉一些很具體的例子,弟兄姊妹們會領會得來。在最近三四十年裡,特別是從上一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開始,在基督教裡就有了一個這樣的人家說它是屬靈的運動,那是跟靈恩派很有關聯的,就是那個所謂恢復敬拜的運動。這個是怎麼回事呢?一個叫作凱福瑞甚麼的,姓甚麼忘了,她就交通出一些道理來,她說神在二十世紀的末了,要在神的教會裡恢復敬拜。我籠統說了,她的這些話就好像有一個表達,在這一個恢復沒有來以前,基督的教會已經失去了敬拜這一個見證;所以,現在神就要來恢復了。那怎麼來恢復呢?
當然,她說恢復也是對的;因為,它整個的道理就是把人帶回聖殿和詩篇裡去,這樣就在過去那二、三十年形成了一個敬拜的運動。所以,這些年來,我們常常收到一些通告,那些團體叫做甚麼萬國敬拜中心,萬國讚美中心。我忘了它的英文名字叫甚麼。我們又看到甚麼叫讚美之泉,我不能全記起來。最近好像少收到一點,前一、兩年,相當時間就會收到,每年也聽到一些消息,也有通告,說是甚麼為耶穌遊行,這些事物的出現全是和這個敬拜的運動恢復很有直接的關係。他們以為這樣子是讓神得著敬拜,他們花好多的人力、財力、物力在那裡來準備這些東西。
弟兄姊妹們,如果你看外面來說呢,特別是好像為耶穌遊行,全世界每一個城市,他們浩浩蕩蕩地在那裡遊行。哎喲!你看到,那個真是甚麼甚麼。你看那個萬國敬拜的時候,在某時某時我們在甚麼地方有巨型的大聚會在那裡。如果,你嚴格地來看,這些巨型的聚會,你不如說它是一個不一樣內容的遊藝晚會還準確一點。弟兄姊妹們,我不是說要去批評人家做甚麼做甚麼;因為,這個就正好跟當年神對所羅門說話的那個事情有一點的關聯。我們的主就是要我們不要看外面的表達是甚麼,要看裡面的那個實際是甚麼。
裡面的是生命自然的流露
弟兄姊妹,你曉得一切從裡面出來的都是很自然的,而不是經過人工的,不是經過安排的,都是很自然地從生命裡迸發出來。我們看到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們要留意到,像舊約聖殿裡敬拜的形式,或者說詩篇裡所表達出來的那種敬拜的方式,我們的主老早就已經宣告它們的時代任務已經結束了。弟兄姊妹,如果你記得約翰福音第四章主跟那個撒瑪利亞婦人在敘加井旁的那一段談話,我們就很清楚地看見,主已經宣告那些作影兒的動作,它的任務完畢了。在耶路撒冷的也好,那些外邦敬拜神的那種情形更不必說了,都已經不再是神要顯明祂自己的使用方法。
在靈和真理裡敬拜神
弟兄姊妹很清楚,你記得我們的主說:「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祂;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祂。」弟兄姊妹,甚麼叫作「在心靈和誠實裡」?你不要忘記,當主說到這句話以前,祂說了一個事實。這個事實很重要,神是甚麼呢?神是靈。神是靈;所以,你要完全敬拜神,你必須在靈裡,你必須在誠實裡。準確一點說必須在真理裡,就是按著神的心思來敬拜。弟兄姊妹們,神是靈,現在你要再回到耶路撒冷的敬拜,耶路撒冷的敬拜是物質加上魂,連不到靈的關係。
而詩篇裡所題到的,「你們要讚美耶和華,在神的聖所讚美祂,用高聲的鈸讚美祂,擊鼓跳舞讚美祂」。你讀第一百四十九篇,一百五十篇,你看到那是聖殿裡的敬拜,裡面所題到敬拜的那些內容,全都是物質的東西,全都是人在那裡用物質的東西。而用這些東西,你必須經過安排,你必須經過練習。但是,主的話是說,神是靈,你要敬拜祂,你必須在靈裡敬拜祂,很自然地從裡面發出來。
但是,我們沒有辦法不承認我們的愚昧,我們常常用眼見來代替神自己的話語的指導。在所羅門的日子,神已經發出這樣的警告。以後,我們看到,聖經上面許多的記錄都是這樣子記錄,尤其是到四福音的時候,你看到聖殿裡多熱鬧;但是,你聽主在那裡怎麼說呢?「你們把它變成賊窩了。」弟兄姊妹,你看見那個結果怎麼是那樣的不一樣呢?在這些人裡面看見是很熱鬧,很火熱,好像是很有神的祝福。但在主的心裡面,主是說:「你們把它變成賊窩了。」弟兄姊妹,這的確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所以,我們再往下來看歷代志的時候,我們要掌握這個原則。
活出以神為是
那好,接著就引出第二個問題來,仍然是在神跟所羅門說的那段話,那段話說,你們只要向著這個殿來禱告,回轉過來尋求我,承認我是你們的主,那我就一定給你們醫治,給你們挽回,給你們赦免。主的話就沒有我說得那麼複雜,他只是說:「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這是甚麼?這是指出一個方向,這是指出一個事實,你們要活在神的真的祝福裡,你們必須學習以神為是,以神的話為是,以神的權柄為是,以神的彰顯為是,而不是留意在人眼見的那一個光景是怎樣的。
神自己是道路和方向
因著這樣一件事,我簡略一點,就引出協力廠商面要留意的。既然認定以神為是,那就要確定神就是那條路,不單是那條路。同時,神也就是那個方向。弟兄姊妹們,這都是很嚴肅的屬靈的學習。有很多很多的時候,如果我們靈裡面稍微有點蘇醒的話,我們自己也知道的,我做這個事情,究竟是我向著神做的呢?還是為著我自己做的?我是向著神做的?還是向著人做的?我要求神的滿足?還是求我自己的歡心呢?
我們自己都能有這樣的一個光照。因此,我們感謝我們的神,當聖殿在那裡建起來的時候,神向所羅門說了一段的話,把神的百姓帶到一個準確的光景當中,來認識他們和神的關係是根據甚麼來作判斷,讓他們認識他們在神面前所作的是根據甚麼來作準確或是不準確的根據。不單是他們當時學這個功課,也給我們現在以後的人讀歷代志的時候,知道怎麼來看歷代志的記載。
神眼中的所羅門
好了,現在我和弟兄姊妹們就轉回到所羅門的身上來了。第八章,第九章,可以說是所羅門的輝煌政治的記錄。你看到他的那一個政府的組織,你看到他那個時候宗教上的熱誠,你看到他那個時候的行政效率,經濟上的豐裕,生活上的繁榮。弟兄姊妹們,你留意到,完全就是記載這一些。第八章特別記載一件事,他跟推羅王的那些僕人一次出外,就在俄斐那個地方找到四百五十他連得的金子。然後,你在下面也看到,看到甚麼呢?第九章的十三節,「所羅門每年所得的金子共有六百六十六他連得,另外還有商人所進的金子;並且,阿拉伯諸王、與屬國的省長,都帶金銀給所羅門。」還有二十節最末了的那一句,「所羅門年間,銀子算不了甚麼。」
弟兄姊妹,從這些的記錄你看到,所羅門的日子是怎麼一個日子,都是叫人很羡慕的,都可以說是人理想社會的影兒在這裡跑出來了。你還看到,他在他的王宮裡跟聖殿裡,他用金子做了好多的盾牌陳列在那裡,多少呢?二百個是擋牌,每一個是用金子六百舍客勒,又打成了三百面盾牌,每一個是三百舍客勒重。這些都是裝飾,這些都是陳設。你看在所羅門的日子,一切好像都是這樣的尊貴榮華。你們要看到有一點好像是神責備的話在那裡,第八章,第九章,整個的記錄都是說到他的好。我不想細看那些內容;但是,我和弟兄姊妹們總結所羅門這個人,在神面前神怎麼看他。
不錯,神沒有在歷代志那裡去給所羅門責備,但是我們不能不注意。如果,你翻到列王紀上你就看到一大堆的記錄,說到所羅門怎樣怎樣怎樣的糟糕糟糕糟糕。你說所羅門在歷代志好像不糟糕了呢?弟兄姊妹,這就是我們讀歷代志的時候所要留心;因為,歷代志是神的日記,神是注意祂所要做的,祂只是記錄下祂要做的。我們感謝我們的神!這是頭一點。我們要很明確地透過所羅門來掌握到這一點。然後,剛才我也已經和弟兄姊妹們稍微題了一下,對於整個所羅門的事情,神就是用以色列的分裂來作為他的評語,就是藉著以色列的分裂來指出所羅門的路,整個的走錯了。
因著他一個人的走錯,以致神的見證在地上產生了一個好大的裂痕。在所羅門的日子,這些沒有記載在歷代志裡,沒有這個歷史記載的記錄,卻有記載這個歷史的事實。但是,在列王紀上那裡你看到,神很清楚地在那裡宣告一件事,所羅門他的所作就引起神的見證的分裂;但是,神維持祂自己的信實,神沒有把國從所羅門和他的子孫手裡在那一個時候拿走,而只是讓以色列分裂。只是神說,我還保留兩個支派給你,你還可以保留著猶大支派和便雅憫支派,當然也包括利未人,但是不是整個支派。
猶大蒙憐憫的原因
弟兄姊妹,你留意,神這樣的保留,就是說神沒有把猶大國按著所羅門所作的,羅波安,和其他的猶大王所作的,在當時就把他們結束。不像北邊的以色列,他們不對了,神很快就把他們結束。有些是一代都不到就結束了,較長遠的也不過四代;但是,猶大卻不是這樣。我們可以看到,如果你照著馬太福音我們主的家譜,那裡有記載的是十四代,如果把神沒有擺進去的都加上去的大概有十八代。你說為甚麼神對猶大有那麼長久的容忍,卻對以色列好像沒有那麼寬容?弟兄姊妹,你就看到,神的寬容固然是祂的憐憫,但是光是祂的憐憫,這個不是最踏實的那個原因。因為你說,北邊那十個支派,也是雅各的後代呀,神給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那個應許,他們都在那裡承擔了。神既然容忍猶大,祂也應該同樣容忍以色列啊!
弟兄姊妹們,你注意,在以色列只有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應許;同時,以色列北邊的那十個支派一直在神面前沒有悔改。神不是不願意給他們憐憫,但他們沒有讓神憐憫的條件。但是過來這一邊看猶大,你看歷代志上所記載的猶大,雖然他們出了好多次問題,但是你看到一件事,猶大除了最末後,嚴格說起來連最末後給滅掉的那幾個王,他們向著神還沒有完全死掉他們的心,這是他們蒙憐憫的其中的一個點。但是更重要的,他們不單是有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應許,他們還加上大衛的應許。神的信實加上他們在神面前的悔改;所以,神就給他們機會多很多。
雖然,神給他們機會多很多;但是,神不能沒有底線的容讓他們這樣做愚昧的事。我們感謝神!祂為著祂自己的信實,祂沒有直接接受人的光景的影響,祂一直有這樣的容忍,當然祂對人的容忍是有底線的。但是,正因為祂有底線,你就看見,祂不受人的光景去影響祂的信實,叫我們想起新約裡的話:「我們縱然失信,祂仍是可信的。因為,祂不能背乎祂自己。」
神的喜悅是我們生活的目標
然後,我們還要再看一點點,在歷代志裡,特別在所羅門的身上,神不是只是在那裡評定一下所羅門,祂也指出所羅門失敗的原因。他的原因是甚麼呢?弟兄姊妹,剛才我們也稍微題了一下,用物質的繁榮來代替了神的祝福,以致偏離了神的路。我們看到他娶許多外邦的女子作妃嬪,他拼命在那裡裝飾王宮,他不住的在那裡炫耀他的輝煌。弟兄姊妹,你留意,都是炫耀他自己,不是在那裡說:「你看,我們的殿,我們是怎樣侍奉敬拜神。」
大衛在那裡說,神的殿必須高大輝煌,成為萬國禱告的殿。但是,你留意到,在所羅門身上你沒有看到這個,你看到他是慢慢慢慢地轉移到一個地步,所有的都是物質的豐富,那個結果就是偏離了神的心意和見證。這叫我們都想到世界人都會說的兩件事情,我想我們借用來放在所羅門這樣的一個結局上面也是蠻準確的;因為,這都是亞當的後代身上很普遍的一種光景。
我們常常聽到人家說:「權力使人腐敗」,這的確是如此,特別你看一些政治人物,看得很清楚。另外一句話呢,「物質的豐富使人失去了生活的目的和意義」,這也是一個很清楚的事實。你活著幹甚麼呢?不知道了,反正多多賺錢,賺錢,反正不住的在那裡改善生活,這樣就對了?等到你改善了,你多大年紀了?別算了,一算,就沒有味道了。這就是人中間的那種光景。
弟兄姊妹們,世界人的失敗,是在這個陷阱裡;屬靈人失敗,也同樣是在這樣的原則裡。所以,我們讀歷代志的時候,我們沒有看見神在那裡說,這個對,這個不對。神沒有這樣說,神只是帶我們去看每一個人的結局,神只是帶我們去看祂的選民的結局,讓我們知道我們是如何被引領,走在合神心意的路上是何等蒙福的一件事。我想我們今天晚上,就交通到這兒。
聖火榮光、歡樂滿堂(7章1至10節)(香港讀經會)
祈禱: 求主使我曉得毫無保留地獻奉予你,好使我得見你悅納的榮光彰顯!
隨著所羅門王竭誠的獻奉及純真的禱告,全能永生的父神採取了極鮮明的方式,向民眾宣示祂是何等悅納他們所作的一切,當天上降下來的聖火,把百姓獻上的祭物都一一燒盡時,神無比的欣悅和百姓內心的歡樂便交織起一幀激蕩人心的優美圖畫,大大促使人更清楚看見事奉神和尊崇神是何等令人羡慕的事。
自古以來,神喜歡採取聖火與榮光這種明顯方式來表明祂對人獻奉的悅納,因此,當聖火與榮光在聖殿湧現時,所有百姓都可以肯定他們不但為神作了一件正確的事,並且在這樣威榮的奉獻禮中,聖殿已經被神宣告為祂在地上的居所了(1∼3)。
雖然所羅門王在鑄造祭壇時已經加大了其間的容量度(參4:1),可是,由於百姓十分樂意向神表達愛意,結果所羅門不得不把殿前院子分別為聖,好把一切祭物全都向神獻奉。利未人亦將大衛一早所預備的各種樂器拿出來吹奏,好讓百姓在歡聲稱頌神偉大可畏的過程中,更深經歷到來自天上的歡樂(4∼7)。
在這種神人共慶的場面中,舉國上下得以享受了多日守節的歡樂,若不是所羅門王刻意要在適當時間遣散他們回家,相信百姓也不願離去(8∼10)。事實上,百姓的歸程並非表示歡樂已屆止息,由於他們實在看見了神奇妙作為的彰顯,結果,他們便把這種叫人感到無比欣悅的歡樂帶回家裡去,這真是何等感人的圖畫。
原來摯誠的敬拜與獻奉能激起這樣歡樂和感人之場面的。可惜,今天不少信徒卻已誤入了魔鬼的詭計網羅中,在不知不覺間採取了一種負面和消沉的取向來履行崇敬的事奉本分,結果把本來應當雀躍的崇拜事奉,變成了死沉沉和冷冰冰的宗教禮儀,這不但對於所有參與敬拜的人是件痛苦的事,也無法讓未信的朋友從中得見神的美善與可畏。但願我們都曉得步所羅門的佳美腳蹤--以毫無保留的態度向神作出敬拜與獻奉。這樣,我們在崇敬主時所經歷的屬靈祝福,勢必成為我們生活中為神作見證的重要推動力。
我的回應 ………………………………………………………………………
……………………………………………………………………………………
確立優次、明智之舉(7章11至22節)(香港讀經會)
祈禱: 求主使我曉得按著你的美旨訂定人生該有的方向,好使我得享大歡欣!
不論個人還是群體,是否曉得在優先次序和取決的事上作出正確的鋪排,往往是導致成敗得失的關鍵因素。所羅門王明智地以神的事為先,結果他不但可以帶領百姓完成劃時代的建造聖殿工程,更蒙神親自向他作出個人的回應。
不論是前文(參2:1)或是第11節經文,都看見所羅門王除了致力為神建造聖殿之外,他也有為自己所需的王宮花上心思的。他之所以能夠經歷「都順順利利地做成了」這份福氣,是因為他曉得明智地以建造聖殿為優先的事,結果,在先求神的國這個前題下,所羅門在各樣要做的事上也蒙神賜福。
耶和華在夜間向所羅門顯現並不是甚麼罕有的事(參1:7)。事實上,神除了要藉此向所羅門重申一些重要的事項外,也同時讓所羅門清楚感受到神是何等重視他(12∼18)。因此,縱然所論的內容和神在公開顯現所涉及的有頗多相同之處,但在意義上卻是深遠得多。特別對所羅門作為君王的角色,這亦是神為他穩固權位的方法,因為百姓都藉此肯定神必要重用他的。
所羅門不但要在個人方面常常保持正確的優先次序,即使在帶領百姓的過程中,也不該過分順應他們的意願而行,所以神便一再指出,若選民刻意忘記神的律法,選擇敬拜假神的路,他們所要遭受的審罰不但是可怕的,且更是極為羞愧的(19∼22)。神藉此提醒他該盡一切努力帶領百姓行在神的心意中。
作為現代人,對於要建立正確的優先次序的說法,一定不會感到陌生。然而,不知有多少信徒能與所羅門王一樣,凡事都以神的事為念,凡事都以神的事為先,甚至願意把自己所想望得到的事物也擺放在神事工之後呢?感謝主,所羅門王在歷史上印下的佳美腳蹤,正好成為我們的莫大鼓勵,讓我們肯定知道「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這句應許是何等確實的事。深願聖靈加添信心力量予我們,好叫我們真能在所有的事上,皆曉得歸榮耀與神。
我的心得 ………………………………………………………………………
……………………………………………………………………………………
耶和華的榮光充滿聖殿(七1~22)(台北靈糧堂)
所羅門的禱告蒙了神悅納,因此他獻的祭也被燃盡。同時神也再次向所羅門顯現,告知他遵行神話語的重要,這是可持續經歷神同在的要件。
一、火從天上降下來
當所羅門的奠基禱告結束時,他所經歷的就是歷來獻祭蒙悅納時會有的光景「有火從天上降下來,燒盡燔祭和別的祭。」所羅門的獻祭極其壯觀「牛二萬二千,羊十二萬」。同時「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耶和華殿,所以祭司不能進殿。」神果然回應所羅門所請,臨在了這個居所。這時,不但所羅門跪下「以色列眾人看見,就在鋪石地俯伏叩拜,稱謝耶和華。」所羅門借著建殿,將百姓帶入一個真實全然的敬拜。這就是他所行「為神的殿行奉獻之禮」。
二、以色列人守節七日
因為時值秋天的住棚節,所以所羅門也帶領百姓「守節七日」,這是一場大規模的守節,從北「哈馬口」到南「埃及小河」的百姓都聚集,那是全國性的聚集。他們也「第八日設立嚴肅會」,直到住棚節結束「七月二十三日,王遣散眾民」全國百姓因為「見耶和華向大衛和所羅門與他民以色列所施的恩惠」,就都「心中喜樂,各歸各家去了。」這對整個國家在信仰與治理上的凝聚都是一大進展。
三、耶和華向所羅門顯現
之後,神就再一次「夜間…向所羅門顯現」,讓他知道「我已聽了你的禱告… 已選擇這殿…我的名永在其中,我的眼、我的心也必常在那裡。」然而所羅門要如何持守這一切呢?「你若在我面前效法你父大衛所行的,遵行我一切所吩咐你的,謹守我的律例典章,我就必堅固你的國位」,同時神也會守祂與大衛所立的約「你的子孫必不斷人作以色列的王」。
但是反過來說「倘若你們轉去丟棄我指示你們的律例誡命,去事奉敬拜別神」,那麼他們就會經歷被擄,並且神也會將「我為己名所分別為聖的殿也必捨棄不顧,使它在萬民中作笑談,被譏誚。」成為路過之人的笑談「因此地的人離棄耶和華…去親近別神…所以耶和華使這一切災禍臨到他們。」當百姓失去純淨的敬拜時,神也會離棄這個居所,因為祂真正的居所是祂百姓的敬拜與禱告。
默想
我是否真正在敬拜與奉獻中,降服與我的主?我是否謹守主的話語,讓主持續在我的生命中居住?
回應
親愛的主:你是收納我們敬拜禱告的主,求你紀念我們的回轉、垂聽我們的禱告、保守我們的心志,繼續釋放你的同在在我們中間。阿們!
神對所羅門的回應(七章1~22節)(台北基督之家)
分享
當所羅門完成了獻殿的禱告,神不但以天上降火焚燒祭物的異象,來昭告祂的悅納,並在夜間啟示所羅門,除了表達神肯定對所羅門的揀選,也再次強調「大衛之約」。本段神的回應中,有節經文是值得注意的,也是我們經常引用的:「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代下七14)今日一般基督徒(甚至是教會領袖)常常將這段經文讀成:「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好像只要透過禱告,就能夠獲得神的赦免和醫治,其實這是嚴重的斷章取義;事實上「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如果沒有「轉離他們的惡行」=沒有「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
請注意:聖經對「惡行」的定義與世人的定義是不同的。世人認為「惡行是做不道德的事」,但是聖經認為「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雅四17)。換言之,「轉離他們的惡行」應該等於積極執行當行的善。而今教會最應該表現出來的善行就是,對外執行「大使命」,對內執行「大誡命」,因為這兩項,不但是教會早就已知當行的善,也是最執行不力之事。今天臺灣教會最應該轉離的惡行,就是「不宣教」和「沒有愛弟兄的行動」。
因此當這些年,聖靈在各處興起禱告運動的同時,我們一方面要感謝神的作為,另一方面也要自我提醒:不要忽略了愛弟兄、與宣教的善行。不要以「行走禱告」替代了「隨走隨傳」,不要以「密室生活」替代了「肢體相交」。前者雖然是「必須的事奉」,忽略了後者,卻成了「知道行善,卻不去行」的惡行。
歷代志下七章十四節所強調的是悔改;禱告、尋求神乃是悔改行動中的一項元素;然而,悔改是否真實,不是看「禱告的內容、頻率」,而是看「行為的改變」,求主幫助今日的臺灣教會,不要停留在「只熱中禱告」的階段,而是要更進一步去執行「愛弟兄、宣教」的善行。
回應禱告:
親愛的天父,謝謝禰樂意接納我們的悔改,也願意赦免我們,醫治我們的地!求禰幫助我和每個基督徒都能夠,不但認真禱告,也認真的悔改,每天執行大使命、大誡命,以至於禰醫治的能力臨到我們的地土。阿們!
禱讀:歷代志下七章14節
14 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
啟動天地互通的敬拜(一)(代下7:1-10)(高銘謙)
鑰節:代下7:1-6
“所羅門祈禱已畢,就有火從天上降下來,燒盡燔祭和別的祭。”(1節)。此處我們需要注意三點:第一,代下7:1中的“火從天上降下”與利9:24中的火從天上降下非常相似,前者是用來啟動聖殿的禮祭,後者是啟動會幕的禮祭;歷代志作者視聖殿的禮祭為會幕禮祭的延續。
第二,天上降下的火是用來“啟動”(很多時視之為奉獻禮,但原文?nk(5節)沒有奉獻的意思,只有啟動的意思)燔祭壇,在猶太拉比的傳統中,這天火(或是聖火)是不滅的,只有這火(而非凡火)燒的燔祭才可蒙悅納。
第三,1-7節形成了“獻祭(1節)──歌唱(3節)──獻祭(4-5節)──歌唱(6節)──獻祭(7節)”的形式,前一對的“獻祭──歌唱(1-3節)”是天上的啟動,是神用天上降下的火來啟動禮祭,後一對的“獻祭──歌唱(4-6節)”是地上的啟動,是所羅門王根據天上啟動的形式來啟動地上的啟動。因此,主如何在天上啟動禮祭,地上的人便跟隨天上的啟動來實踐地上的敬拜,地上的敬拜可謂天上的敬拜的類比;天與地的敬拜是互通的。
思想:
在歷代志中,天上的火是聖火,只有聖火才可以啟動天地互通的敬拜,這火能把地上的燔祭轉化為向上升的香氣,讓神喜悅。正如我們的生命是活祭,需要有神的聖火來點燃,才能發出基督的香氣,蒙神所悅納。求主叫我們不要消滅心中的聖火,求主叫我們不要滿足於地上的生活,乃盼望天上的敬拜,就讓我們現在於地上的生命被聖火燃點,把有限的生命轉化為永恆的敬拜。
啟動天地互通的敬拜(二)(代下7:1-10)(高銘謙)
鑰節:代下7:1-5
在所羅門的啟動禮中,其中一個重要的特點,是獻祭與唱歌的同步(synchronization)。在第一對的獻祭──歌唱(1-3節)中說明“那火降下、耶和華的榮光在殿上的時候,以色列眾人看見,就在鋪石地俯伏叩拜,稱謝耶和華”(3節),由此可見,火降下燒盡祭物的那一刻,正正是以色列眾人叩拜和稱謝的那一刻,獻祭與歌唱是同步的。在第二對的獻祭──歌唱(4-6節)中,獻祭(4節)與頌贊(6節)在原文看來是同步進行的。因此,耶和華如何在天上啟動了獻祭與唱歌的同步,所羅門也在地上跟隨,啟動了獻祭與唱歌的同步。
兩次歌唱的歌詞一樣:他的慈愛永遠長存(3、6節),如之前幾天的靈修提及,神的“慈愛”?ěsěd代表他對自己應許的委身,他在所羅門的禱告中應許只要人來到聖殿禱告,他必“從天上”垂聽,逆轉一切的不幸,而現在利未歌頌者和百姓再次歌頌神的“慈愛”,並與獻祭同步進行,帶來一種“互相象徵化”(mutual symbolization),一方面,獻祭那種向上升的香氣象徵著神的接納和同在,與歌唱中神“慈愛”的傳統互相象徵化,同步地述說神的同在、接納與慈愛,這便是天地互通的敬拜的核心,也是人在恩約之下理解神與自身關係的基礎。
思想:
當我們在教會唱詩時,能否與你生命的活祭同步進行呢?你的敬拜生命是否一個既奉獻又頌贊的生命呢?求主讓我們的口與心同步,口唱心和奉獻頌揚,讓我們的生命像一首美麗的詩歌奉上,述說神的同在、接納與慈愛。
自卑?禱告?尋求?轉離(代下7:11-16)(高銘謙)
鑰節:代下7:14
此段經文是歷代志全書的關鍵經文,當中代下7:14更是全書的鑰節,任何人若要明白歷代志,必須明白代下7:14的應許所謂何事。此段經文有以下的結構:
A 我已聽了你的禱告,也選擇這地方作為祭祀我的殿宇。
B 我若使天閉塞不下雨,或使蝗蟲吃這地的出產,或使瘟疫流行在我民中,
C 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
B’ 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
A’ 我必睜眼看,側耳聽在此處所獻的禱告。現在我已選擇這殿,分別為聖,使我的名永在其中,我的眼、我的心也必常在那裡。
A-A’有“聽”、“禱告”、“選擇”和“殿”這四字,說明神選擇這殿成為聆聽禱告的地方。B-B’有“天”與“地”的對比,B說明在地上所面對的災害是因為天的抑制,說明“天”主宰地上一切的災害,而B’說明天上可帶來地上的醫治,帶出地上一切好與不好的東西都有天上的主宰與統管。C是扇形結構的中心,說明只要神的子民“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14節)
這是整個禱告應許的中心:自卑,代表放下自己,視神為主;禱告,代表不以自己的方法行事,信靠神;尋求我的面,代表尋求遵行神的旨意;轉離他們的惡行,代表對罪及惡行有完全相反的態度,決心背向之。我們只要這樣,便相信神的應許永不落空,他必會醫治和赦免。
思想:
神真的如此容易便赦免嗎?是否需要苦行?是否需要功德?不用!神是守約施慈愛的神,只要我們回轉,他必如浪子的父親一樣,跑出來擁抱自己的兒子。在歷代志看來,以色列民不會因為自己犯罪而不再是神的子民,他們作為神子民的身分是與生俱來的,他們是恩約的子民,也正如我們也在基督裡與神有約,成為神的兒女一樣,只要我們真心悔改,自卑禱告,神必會赦免和醫治。你相信嗎?
遵命與福禍(代下7:17-22)(高銘謙)
鑰節:代下7:17-20
代下7:11-16是夜間主向所羅門顯現所說的第一段話,而本段卻是主所說的第二段話,兩段話都有兩個“若”,總共四個“若”(代下7:13、14、17、19),說明四個條件性的應許。
代下7:17-22以兩個“若”作開始,第一個“若”說明承受“福氣”的條件是“遵行我一切所吩咐你的,謹守我的律例典章”(代下7:17);第二個“若”說明承受“禍患”的條件卻是“丟棄我指示你們的律例誡命,去事奉敬拜別神”(代下7:19)。這說明兩點:第一,這兩個條件說明人生只有福與禍的選擇,沒有中間路線的可能性,任何人一定要二擇其一。第二,舊約的傳統中,對於律例、典章、誡命是要遵行而不只是知道,拉比強調halak(也即是“行”),代表律法的出現不是為了滿足我們的求知欲,而是要我們具體地行出來,這說明有了實踐,才有認知,沒有實踐,便有禍了。
經文說明禍患的內容(代下7:19-22)比福氣的內容(代下7:17-18)更多,成為一個很好的警惕,叫人選福而不選禍。禍患的內容主要有兩樣:第一是“從我賜給他們的地上拔出根來”(代下7:20上),第二是“我為己所分別為聖的殿也必捨棄不顧”(代下7:20下),前者是被擄,後者是聖殿被毀,這是一個巴比倫被擄的預言,這預言是由福與禍的條件性去理解,說明被擄與遵命與否緊緊連在一起。
思想:
我們是否真的看見遵命與福禍的因果關係?很多時我們不遵命,犯罪得罪神,主要是因為我們忘記了這樣的因果關係,如果我們相信神應許中福禍的條件,必會為你在禍患當中得著盼望(因為可透過遵命而得福),也必會成為你在福氣時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