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 7
詩篇第七篇拾穗
<syncBible ref=詩7篇>【詩七篇詩題】「大衛指著便雅憫人古實的話,向耶和華唱的流離歌。」
在這篇個人的哀悼詩歌�堙A大衛有信心地尋求神的拯救(1,2節),斷言自己是無辜的(3~5節),求神在流言蜚語當中為他辯白(6~10節)和審判他那邪惡的仇敵(11~16節),還有他決意要因神的公義而讚美祂(17節)。這是第一首詛咒的詩篇,當中把人的仇敵視為神的仇敵,求神審判、降災,或咒詛那仇敵(參看簡介)。“流離歌”。一個含義模糊的用詞,也許指一首狂喜的歌。“古實”。在別處沒有提及;大概是掃羅派來殺害大衛的人。――《詩篇雷氏研讀本》
這是一篇求告詩,無辜受害的人來到聖殿,請求神公平裁斷。有的解經家認為是君王在國家危難時的禱告。據題注說,這是大衛的詩,但便雅憫人古實及作詩背景均不詳。寫題注的人或許知情,惜未詳注。有人認為此便雅憫人乃掃羅或掃羅的支持者,因掃羅屬便雅憫族(參撒上十20~21),曾與大衛為敵;但此純屬猜測。
1至2節為懇求耶和華的幫助;3至5節是詩人申述自己的無辜;6至11節進一步向全民的審判者耶和華申訴;12至16節描寫惡人必遭滅亡。全詩以頌贊耶和華作結。
題注中的“流離歌”一名只見此處,可譯為“激昂奔放的歌”,或為曲名。
本詩又屬個人求告詩中的“咒詛詩”,三十五、五十二、五十八、五十九、六十九、七十九、一〇九、一三七等篇均可納入此類。詩人求神為他復仇伸冤,降禍敵人。這些詩的內容可以包括:1,請求報復。這種禱告在神的啟示(例如愛仇敵)尚未完成時,乃人自然生命的正常表現;2,這些詩顯明了若干特別的真理,例如報應不在詩人手中,而由神掌握(比較申三十二35);不信和不肯悔改的罪人必受神可怕的刑罰;3,神的尊嚴和公義必須力保;4,愛神的人對不義、不法和背叛神的事,應本道德的勇氣痛予譴責。――《啟導本詩篇註釋》
這是詩人無辜被人迫害時所寫的祈禱詩。――《串珠聖經註釋》
垂聽無罪之人的呼求。本詩以“細拉”為中心,分成兩部分:前半部(1~5節)主要抒發詩人的請求;後半部(6~17)將個人的期盼及懇求擴展到萬民。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流離歌一詞可能由動詞“迷失”或“漂泊”衍生而來,也可能意即“激昂”或“狂喜”。這詩以強烈的情感寫成,為一首激動情緒的哀歌。――《靈修版聖經註釋》
本篇背景不詳,「便雅憫人古實」(1節)可能是掃羅王周圍誣告大衛的臣僕之一(撒上二十二7)。「流離歌」可能指詩的格式奔放而興奮(哈三1)。本篇是第一首咒詛詩(包括第七、三十五、五十二、五十八、五十九、六十九、七十九、一百零九、一百三十七篇),主題都是求神伸冤、按公義施行審判。──《聖經綜合解讀》
◎這一篇也是大衛的詩歌。
●「古實」:SH 3568,「黑」。
●「流離歌」:SH 7692,可能是一種「狂野,熱忱,旋律快速的曲調」。
◎「便雅憫人古實」:由聖經中無法知道此人的背景,不過因為掃羅屬於便雅憫支派,所以這件事情可能是發生在掃羅追殺大衛的年代。也有學者認為這個「古實」根本就是「掃羅」。──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序言——本篇的警句可以說: “全地的審判者難道不會行義嗎?”詩人在遭遇敵人襲擊時祈求保護。他完全相信神不變的律法會拯救義人,懲罰惡人。他沒有覺得自己犯罪,即使有犯,也是無意的。但他的仇敵卻陰謀害他。他祈求自己能得救,仇敵則遭到毀滅。在本詩歌的最後,他滿懷信心地期望他的祈禱得到回答,以維護神的道德政權。本詩是在猶太人的普珥節吟唱的,為慶祝向仇敵報了仇(見斯9:13~32)。
從內容和語氣上看,本詩的創作背景似乎是有什麼話或發生了什麼事,極大地傷害了詩人的感情,破壞了他心中的平安。不知古實是誰。《塔木德》說便雅憫人古實是指掃羅。這使人想起大衛和掃羅之間的矛盾。寬宏的大衛曾經寫下撒下1:17~2優美詩篇。他不大可能用詩7:14~16這樣的話來寫掃羅。這裡的便雅憫人有可能屬於掃羅的宗族,屬反叛大衛的一分子。── SDA聖經注釋
【詩七1】「耶和華我的神啊,我投靠你,求你救我脫離一切追趕我的人,將我救拔出來;」
在各樣患難中,若有倚靠,便可放心。神是永不動搖的,永不改變的,所以在危險中投靠他必得大安慰。大衛很親密的認識神所以他說:“我的神。”——包忠傑《詩篇註解》
大衛的一生,是被人「追趕」的一生,作王之前被掃羅追趕(撒上十九12),作王之後又被他兒子押沙龍追趕(撒下十五14)。從外面看,是人在「追趕」他,從裡面看,是神在「追趕」他。神使大衛的一生都成為被追趕的人,在追趕中顯露出許多缺欠,在追趕中不住地在神的光中悔改,在追趕中不住地經歷神是他的一切。大衛在神的追趕中成熟起來,不斷學習信靠神、對付肉體,成為一個合神心意的人,被「追趕」到寶座上,被「追趕」到主裡面。──《聖經綜合解讀》
●「追趕」:SH 7291,「追逐」。
●「救拔」:SH 5337,「營救」、「從困境或死亡中解救脫離」。──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我投靠你。即“尋求避難”。詩歌一開始就表達了信心(見詩11:1;16:1;31:1;71:1)。那個避難所比山洞更安全。詩人安息在神的膀臂中,祈求擺脫仇敵的追殺。── SDA聖經注釋
【詩七1~2】首段的禱文:詩人求神拯救。――《串珠聖經註釋》
【詩七2】「恐怕他們像獅子撕裂我,甚至撕碎,無人搭救。」
這仇敵“象獅子”一般兇猛。――《詩篇雷氏研讀本》
《詩篇》常將敵人的攻擊比作兇殘野獸的突襲(十9;十七12等),大衛作牧羊童子時曾遇到獅子(撒上十七34~35);詩歌借獅子為喻,讀時不可按字面解釋。敵人的誣衊與惡毒的語言有若猛獅,若不制止,後果堪虞。――《啟導本詩篇註釋》
像獅子撕裂我: 比喻撒但猛烈的攻擊,這點極清楚地顯明在耶穌的十字架上。不顧撒但的敵對,十字架反而成為使主得勝的決定因素(西3:15)。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在英文聖經中此處另有“靈魂”。大衛不是單怕那些能害他身體的人,他是更怕一切害他靈魂的惡魔。這樣的仇敵是人不能搭救的。只有神能救人脫離那惡者並他的權勢。另有一個看法。大衛正被人誣告,好像有人用舌頭將他那良好的品行撕爛。——包忠傑《詩篇註解》
恐怕他們。可能指便雅憫人古實(見本詩序言)。
像獅子。詩人的仇敵盲目無理的憤怒,被比作兇暴的獅子。以色列的牧人和農民很熟悉野獸的襲擊(見撒上17:34~37)。── SDA聖經注釋
【詩七3】「耶和華我的神啊,我若行了這事,若有罪孽在我手裡;」
信徒遇到不幸的事,就當在神面前省察自己,要神來斷定是非。——包忠傑《詩篇註解》
●「罪孽」:SH 5766,「沒有公理」、「不公義」。──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把第3~5節與伯31章的長篇誓言進行比較。詩人滿懷激情地為自己的無辜辯護。他的話出於強烈的情感。仇敵可能指控詩人掠奪了別人的東西(見第4節注釋)。這看來是惡意的誹謗和中傷(見撒上24:12;26:18)。── SDA聖經注釋
【詩七3~5】祈求的基礎:詩人可以向神懇求,因他俯仰無愧,自覺清白;若不然,他願遭受仇敵殺害。――《串珠聖經註釋》
誓言的權威。採用誓言的形式,1、3節都重複“耶和華我的神啊”,借此加強誓言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當信徒遭遇不公義的對待時,與其急於在人面前辯白自己的冤屈,不如先回到神面前,求主鑒察自己,讓聖靈光照自己(3~5節)。──《聖經綜合解讀》
◎大衛這時可能還沒發生烏利亞的事情,所以他對自己的義還相當有信心。
◎也可能 7:3~4是在說明大衛完全沒有攻擊掃羅王的意圖,因此如果大衛有一點點對掃羅王不利的意圖,那就讓敵人取走大衛的生命(等於是一種發誓)。
【詩七4】「我若以惡報那與我交好的人(連那無故與我為敵的,我也救了他),」
以惡報善,乃是人的惡性。以善報惡,乃是救恩的大能。——包忠傑《詩篇註解》
●「與我交好」:SH 7999,「與我和好的人」。──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救(chalas)。有些權威人士認為它也可指 “搶奪”。若是這樣,那就是指敵人的指控了(見第3節注釋)。但chalas 更普遍的意思是“拯救”(見撒下22:20;伯36:15;詩34:7等)。根據這個含義,詩人稱自己沒有利用與他“交好”的人,反而救了與他為敵的人(見撒上24:4~7)。── SDA聖經注釋
【詩七5】「就任憑仇敵追趕我,直到追上,將我的性命踏在地下,使我的榮耀歸於灰塵。」
「使我的榮耀歸於灰塵」:比喻死亡的情景(參22:15)。――《串珠聖經註釋》
大衛願意為他所行的惡受相當的報應。——包忠傑《詩篇註解》
●「灰塵」:SH 6083,「塵土」、「鬆散的土」、「粉狀物」。──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就任憑仇敵追趕我。詩人認為對他咒駡是無辜者所遭遇的最大冤枉。這個受到指控的人寧可被消滅,也不願生活在誹謗的重負之下。本句的語氣極強:“追趕我”,“將我的性命踏在地下”、“使我的榮耀歸於灰塵”。
細拉。放在這裡可能非常恰當。在上文的斷然否認和下文的祈禱之間好有個停頓。── SDA聖經注釋
【詩七6】「耶和華啊,求你在怒中起來,挺身而立,抵擋我敵人的暴怒;求你為我興起,你已經命定施行審判。」
耶和華啊,求你……起來: 古人戰時的軍號,急切宣告爭戰已開始,需要幫助。詩人懇求神與惡人爭戰。前文令人想起一促即發的戰場,本句令人聯想到法庭。神的怒氣不是情感性的,作為判定罪人的執法者,神的怒氣是義憤。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詩人知道他和神立在一邊,所以能夠放心的求神為他起來。若是他因為作了惡事良心有愧,就決不能如此向神祈禱。在患難中最要緊的就是與神和好,知道他能為我們抵擋一切仇敵。他心中知道神已經發了命令,必要為他施審判。——包忠傑《詩篇註解》
大衛並沒有得罪神,所以才能放膽地求神「在怒中起來」抵擋仇敵(6節),按公義施行審判。我們在難處中最要緊的,就是確定我們是站在神那一邊的,才能求神「為我興起」(6節)。「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羅七18),「我的公義和我心中的純正」完全來自我們裡面基督的生命,因此只有肉體不動,單單讓主的生命來動,我們才有資格求神「按我的公義和我心中的純正判斷我」。──《聖經綜合解讀》
起來。呼籲神出面審判,懲罰那些迫害詩人的人(見詩3:7)。他求神公開進行審判。
敵人。原文是複數形式。故包括了仇敵的同謀,或大衛所有的敵人。
審判。大衛呼籲神對這些仇敵實施懲罰。因為祂的律法要求對所有違犯的人進行懲罰。大衛坦率地要求神維護祂道德政權的原則(見創18:25)。一個人是多麼容易急於要全能者實行祂的計畫啊(1:1~2:4)!── SDA聖經注釋
【詩七6~11】祈求的內容:詩人求神證明他的無辜。――《串珠聖經註釋》
◎ 7:1~5是說如果作者真的有罪,就求神寧可除掉他的生命。6~9這一段則描述因為神是施行公義的,所以一定會保護無辜的作者,結束惡人的惡。──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詩七7】「願眾民的會環繞你;願你從其上歸於高位。」
「願你從其上歸於高位」:可作「願你坐在高位上審判它」。
這幾節經文屢次提到「公義」和「義人」;神是公義的, 知道那一個才是真正的義人,故詩人求這位公義的神為他伸冤,證明他本是公義的。――《串珠聖經註釋》
眾信徒得了幫助就可以同聲的環繞神的寶座向他歌頌讚美。——包忠傑《詩篇註解》
●「願你從其上歸於高位」:「願你居高位統治它(眾民的會)」。──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神維護祂的律法,會激起人們對祂的信心。祂的子民將圍繞著祂,表達他們的感謝和讚美。── SDA聖經注釋
【詩七7~9】暗示最後的審判。藉著呼求神直接參與治理,詩人請求神打破惡人橫行的現實。最後的審判,對義人來說,引發行善的動機,也帶來惡人的滅亡。公義的審判不看人的外表,只看人的內心,這一保障帶給聖徒清楚的行動指南(徒10:34,35;羅2:11)。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詩七8】「耶和華向眾民施行審判。耶和華啊,求你按我的公義和我心中的純正判斷我。」
義人的勇敢是從無愧的良心來的。雖有得罪神的地方,都向他承認都弄清楚了,所以大膽靠神得勝一切仇敵。——包忠傑《詩篇註解》
●「心中的純正」:SH 8537,「完全」、「正直不阿」。──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指當前的情況。雖然我們經常覺得自己不配得救,但當受到誣告的時候,就會祈求神按祂的旨意,在這件事上幫助我們,宣告我們是無辜的。“純正”(tom)的詞根是tamam(“完全”),與“公義”相對應,正是指眼下的情形。── SDA聖經注釋
【詩七9】「願惡人的惡斷絕;願你堅立義人,因為公義的神察驗人的心腸肺腑。」
“心腸肺腑”。這詞用來指人類非物質的整個存在本質。――《詩篇雷氏研讀本》
“願惡人的惡斷絕”這就是一切義人的心願。惡與善的爭鬥在大衛和掃羅的事上很顯明的證明瞭。大衛預表主耶穌那義者。雖然先受了許多的冤屈,終久公義得了勝。——包忠傑《詩篇註解》
「神是我的盾牌」,但我們在求神伸張公義之前,一定要先省察自己是不是「心裡正直」的真正的「義人」(9節),自己的「心腸肺腑」是否經得起「公義的神察驗」(9節),免得也像惡人一樣「掉在自己所挖的阱裡」(15節)。──《聖經綜合解讀》
●惡人的惡「斷絕」:SH 1584,「結束」、「不再」。
●「心腸肺腑」:「心和腎臟」。意思是「人內在的思想與情感」。──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惡人。每人看清罪惡的本相時,就希望所有的罪都會結束。祈求結束罪惡肯定是對的。
心裡。古時的“心”是指思維的所在。
肺腑(kelayoth)。“腎”。古時指情感的所在,就是內心最深處的感情,意圖和目的。“察驗人的心腸肺腑”常用來指神的全知全能(見耶11:20;詩26:2;啟2:23)。── SDA聖經注釋
【詩七10】「神是我的盾牌,他拯救心裡正直的人。」
心裡正直的人: 在實際生活中行公義(4節),祈願世界充滿公義(9節)。這些人完全獻身於神與以色列所立的約的終極目標。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正直,公義如同油在水面上,無論水怎樣多油總必浮在上面,只要心中無愧,向神毫無過犯,就可以放心,神必負責,他必保佑。——包忠傑《詩篇註解》
●「正直的」:SH 3477,「筆直的」、「公正的」。──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盾牌(magen)。直譯是“盾牌”。詩人的盾牌就是依賴神為他的清白辯護。
在烏加列語中,詞根mgn的意思是“懇求”。所以maginni(“我的盾牌”),也可能譯為“我的懇求”。── SDA聖經注釋
【詩七10~13】詩人深信神必聽他的禱告。祂保障義人,必為義人伸冤。――《啟導本詩篇註釋》
【詩七10~17】神按行為報應惡人。讚美公義的神通過戰爭按行為審判惡人。1~9節以第二人稱歌頌神;10~17節以第三人稱頌贊神。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詩七11】「神是公義的審判者,又是天天向惡人發怒的神。」
神雖是愛,卻因為他恨罪,就不能不天天向惡人發怒。惡人是住在神憤怒之下。靠耶穌流血的功勞得赦免的人,都是住在那愛子裡。所以他們是住在神的愛裡面。他們的罪都已經在主耶穌的十字架上受了神的審判。所以這“公義的審判者”能愛那從前有罪的人(弗一6,7)。——包忠傑《詩篇註解》
神是公義的審判者。第11~16節生動地描繪了神怎樣對待惡人。
天天。神似乎不在乎他的危險。他呼求神證明他的無辜,大概是因為神沒有這麼做。為了糾正這種錯誤的印象,詩人現在表明,神始終不喜悅惡人。他看到神永遠是公義的,儘管有時從表面上看不是這樣。基督徒應當注意,不要因表面上不公的個例而作出結論,懷疑神不變的旨意。── SDA聖經注釋
【詩七12】「若有人不回頭,他的刀必磨快,弓必上弦,預備妥當了;」
「若有人不回頭」:與下文連起來可有不同的譯法:「他必定再次磨刀擦劍,彎弓搭箭。」――《串珠聖經註釋》
弓……預備妥當了: 表明惡人必然滅亡,就要實現。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那些不理神恩典的人,都是天天為自己加增神的憤怒(羅二5,6)。神審判的刀,是在我們每天所犯的罪上,如同磨石,愈久磨得愈快。神既如此向惡人發怒,義人就當留心從那惡人中出來,免得和他們一同受報應。——包忠傑《詩篇註解》
那些在神「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羅二4)面前「不回頭」(12節)的人,都是在天天「為自己積蓄忿怒」(羅二5)。因為神的刑罰已經預備好了,「祂必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羅二6)。「火箭」指閃電。──《聖經綜合解讀》
本節描繪神是大能的戰士,已準備好祂的武器來懲罰惡人(見申32:41~43),象徵祂肯定會依法懲罰那些不願悔改的罪人。── SDA聖經注釋
【詩七12~14】“若有人〔惡人〕不回頭〔不悔改〕,他〔神〕……”。神是第13節的主語,但第14節再次形容惡人的行為,那�塈漼葩c的繁殖力比作生孩子的過程。――《詩篇雷氏研讀本》
【詩七12~16】詩人透過惡人的邪惡去描述自己的苦況:這幾節的「他」乃指惡人。――《串珠聖經註釋》
◎11~17這一段更進一步,陳明神怎樣實際的執行公義,讓惡人自食惡果。因此作者的無辜,也一定終究會沈冤昭雪,因此 7:17就事先稱讚、歌頌神。──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七13】「他也預備了殺人的器械,他所射的是火箭。」
神的火箭沒有不中目標的。——包忠傑《詩篇註解》
●「殺人的」器械:SH 4194,「死亡」。
●「火箭」:「燃燒的箭」。──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殺人的器械。指懲罰的工具。
火箭(doleqim)。詞根是dalaq“點火”。可能指古時向敵人發射火箭,使他們的帳篷起火,造成對方更大的損失。故這裡肯定是指毀滅。── SDA聖經注釋
【詩七13 火箭】舊約聖經從來不用「箭」字形容人類軍隊所用之點著了火的箭(箴二十六18的「火把」)。亞喀得文獻有幾處地方提及過君王把火箭如雨下在敵人身上。這些大概是蘸過某種油或樹脂後點燃的箭枝。耶和華所射的箭一般被認為是閃電的霹靂(有關箭和閃電在對句中的使用,見:撒下二十二15;詩七十七17~18)。閃電有時就稱為火,與火箭的概念相合。神聖戰士的主題描述己方的神祇與敵方的神祇作戰,把他擊敗。亞述視匿甲為戰王,伊施他爾為戰爭女神。迦南的巴力和巴比倫的瑪爾杜克都是神聖戰士。雷轟閃電被視為神明臨在的正常現象,發生的背景往往是戰爭。從蘇美《因南娜的頌詞》,赫人風暴之神的故事,到亞喀得和烏加列神話,神明的描述都是在雷聲中審判仇敵。圖畫中的巴力是手拿一束霹靂。赫人和亞述君王都襲用了雷聲的用語,將自己形容為神明的器皿,雷暴般攻打叛盟和攔阻他們擴張帝國的人。──《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七14】「試看惡人因奸惡而劬勞,所懷的是毒害,所生的是虛假。」
所懷的是…… : 使用與懷孕生產相關的用語,強調惡人所思所為皆為怪僻。創3:16宣告婦人生產的痛苦是罪帶來的結果。將惡人比作懷孕婦人是高超的對比。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雅各書也有同樣的話:“私欲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雅一15),還有(賽卅三11;五十九4)。——包忠傑《詩篇註解》
●「劬勞」:SH 2254,「受生產之痛」。──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即惡人心中充滿罪惡。該動詞包括兩種行為:“所懷的”和“所生的”。用懷胎來比喻陰謀的孕育(見賽33:11;雅1:15)。── SDA聖經注釋
【詩七14~16】詩人指出犯罪的人會掉在自己挖的坑裡,自取滅亡。神不容邪惡得逞。――《啟導本詩篇註釋》
【詩七15】「他掘了坑,又挖深了,竟掉在自己所挖的阱裡。」
因心中的仇恨,什麼下流事都肯做了。這就是做魔鬼的奴隸。結果如此做的,自己所挖的井便成了自己的墳墓。設計要害義人的都是如此。——包忠傑《詩篇註解》
我們可以設想一個人在挖坑。隨著他的挖掘,土壤松塌了,結果他掉進了自己本來為野獸所預備的坑裡。罪孽使罪人犯糊塗。罪惡會使人自食其果。這個原理在《舊約》裡的典型事例就是哈曼的故事(見斯5~7;箴26:27;傳10:8)。── SDA聖經注釋
【詩七15~16】人犯罪,其後果必回轉到本人頭上。指出罪是自我欺騙、自我破壞。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罪像癌細胞一樣,是一種寄生的生命,結果是使被寄生的人死亡:「私欲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雅一15)。──《聖經綜合解讀》
罪人都是在自掘墳墓,罪惡會使人自食其果(15~16節):「惡人必被自己的罪孽捉住;他必被自己的罪惡如繩索纏繞」(箴五22)。「阱」(15節)指獵人誘捕獵物所挖的陷阱。──《聖經綜合解讀》
【詩七16】「他的毒害必臨到他自己的頭上;他的強暴必落到他自己的腦袋上。」
惡人必收自己撒的種子。人若撒灰塵,那灰塵必被風吹到自己眼中。——包忠傑《詩篇註解》
●「強暴」:SH 2555,「暴力」、「錯誤」、「殘酷」。──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他的毒害。就是他針對別人的陰謀。這句話用另一種方式重複了第14,15節的觀念(見詩9:15;35:8;37:15)。
腦袋。指頭,頭頂,或頭上的帽子。意思是惡人陷害他人的陰謀終將害了自己。本節的兩個分句是同義平行的例子。“頭”和“腦袋”在烏加列語文獻中也常有類似的並列現象。── SDA聖經注釋
【詩七17】「我要照著耶和華的公義稱謝他,歌頌耶和華至高者的名。」
本節為作詩的人感謝神的誓願,要是他的禱告蒙垂聽,他會在殿中會眾前歌頌,同時獻上感謝祭。――《啟導本詩篇註釋》
結語:詩人許諾感恩;他對神有絕對的信念,知道神必會答允祈禱,故要向神獻上感恩。――《串珠聖經註釋》
至高者: 推測大衛佔領耶路撒冷後,用此稱呼讚美神。第一次在亞伯拉罕時代出現(創14:19,22),由當時耶路撒冷王麥基洗德使用,他又稱神為“天地的主”。詩人宣告神是全宇宙的治理者,這個稱呼很合適。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義人看見神怎樣為他伸冤了,就滿心湧出讚美來。——包忠傑《詩篇註解》
當我們被不公義地對待過,才能痛恨不公義,才能渴慕公義、喜愛公義,從心裡稱謝「耶和華的公義」。「神是公義的審判者」(11節),每一個暫時受冤屈的「義人」(9節)都是有盼望的,因此我們不能不「歌頌耶和華至高者的名」!──《聖經綜合解讀》
●「稱謝」:SH 3034,「感恩」、「讚美」、「稱讚」。──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耶和華的公義。神的公義表現在祂對無辜者的辯護和拯救。──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名。《舊約》裡經常用“名”來代表人,有時強調人的本質或品性。
至高者('Elyon)。“崇高的”。大衛讚美耶和華。祂施行公義,證明自己是超乎一切的。
本詩結束的頌詞是許多詩篇的典型代表。以默想來結束讚美是很好的。── SDA聖經注釋
【思想問題(第7篇)】
1 大衛祈禱呼籲神救拔時,為何先求神鑒察他(3~4)?
2 惡人充斥、橫行,這現象顯示神在一般人心中占什麼位置?參7下。但神的公義是否仍在?本篇描述神給惡人的刑罰對今日的人有什麼警惕?
3 你若遇到或目睹不義的事,本篇給你什麼啟迪和激勵?你會與大衛同聲稱謝神的公義(17)嗎?
──《串珠聖經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