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亞書 62
以賽亞書第六十二章拾穗
【賽六十二1】「我因錫安必不靜默,為耶路撒冷必不息聲,直到他的公義如光輝發出,他的救恩如明燈發亮。」
「公義」:即救恩。──《串珠聖經注釋》
必不息聲: 意指先知與彌賽亞火熱的信仰激情。聖經首先讓人看到神向人有何等的熱心,並督促聖徒向神大發熱心。 ──《聖經精讀本》
「我因錫安必不靜默,為耶路撒冷必不息聲」(1節),指僕人彌賽亞不住地禱告和傳道,定意完成拯救和公義的使命(10節),「硬著臉面好像堅石」(五十7),直到錫安的「公義如光輝發出、救恩如明燈發亮」(1節)。錫安的「公義、救恩」,是彌賽亞的兩大使命(六十一2),也是彌賽亞的兩大禮物(六十一10)。──《聖經綜合解讀》
◎「我」因錫安:可能是「先知」或「神」發言。──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息聲」:「平靜」、「安靜」。
●「光輝」:原文是「光亮」(「nogahh」SNH 5051),字跟是「照耀」( 「nagahh」SNH 5050) 。
●「救恩」:「拯救」、「解救」、「救贖」。
●「明燈」:「火把」、「火炬」。
●「發亮」:「燃燒」。──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我因錫安。本章繼續賽61章的主題,就是如果以色列人忠於神,作祂所揀選向世界傳揚真理的使者,他們將擁有的光榮前途。由於以色列辜負了她的崇高特權,這些應許只能實現在今日的教會裡。本節依然是基督在說話,就象賽61:1那樣,說明祂將為錫安山做什麼(見詩48:2注釋)。錫安在詩歌中代表耶路撒冷。
我……必不息聲。基督保證要一直為祂的子民工作到祂對於他們之永恆旨意的實現(見賽42:4注釋)。── SDA聖經註釋
【賽六十二1~4】我……你: 首先,前者指以賽亞,後者指得救的以色列共同體。進而,前者指耶穌基督,後者指當今教會。 ──《聖經精讀本》
【賽六十二1~5】1~5節宣告彌賽亞必將完成使命。──《聖經綜合解讀》
◎一則盼望神一切的應許,都能在這座屬神之城中得到應驗,就是盼望這城的公義如光輝發出,她的救恩如明燈發亮。這樣的結果,可能達成一個附加的效果,就是列國得見耶和華的公義與能力。──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我們曾經質疑良善的神,為何對世界的災難、殘酷與不義展現沉默嗎?或是我們曾經問神為何祂不立即解救我們脫離困難的生活處境、或悲哀低潮的心境嗎?對這些事情或許我們無法一一解答,但聖經告訴我們祂不是無動於衷,而是祂會採取行動、也關心祂的百姓。要是連「救恩」這麼大的計畫祂都早已預備了,我們的日常生活祂難道不看顧嗎?──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賽六十二1~6】這段是耶和華說的話。──《以賽亞書雷氏研讀本》
神為錫安大發熬心:神宣佈 要為百姓採取行動,直到他們脫離幽暗的光景。──《串珠聖經注釋》
【賽六十二1~12】錫安的新名稱:神要將錫安與她的子民從敗落中復興過來,與他們重建關係,使他們充滿榮耀,讓別國知道神是錫安的拯救者、報仇者。──《串珠聖經注釋》
錫安的榮耀與聖徒的義務。以賽亞再次描述曾在60章描繪的永恆都城——錫安。他重複論及末世的新錫安,首先,因為與被罪惡與痛苦玷污的悲慘錫安相比,新錫安的榮耀實在太令人激動;第二,為反復強調地上的錫安如此不安定與有限,從天而降的新錫安將是永不被撇棄的完全之城。綜合查考60~62章,60章描繪新錫安的榮耀;61章謳歌新錫安的榮耀到來的過程,歌頌彌賽亞的登場及以色列與外邦的悔改;62章預言新錫安的榮耀的同時,論及新錫安到來之前,聖徒當有何種態度、作何種事。綜合60,61章,根據上述觀點,本章分為四個部分:①新錫安臨近的榮耀與彌賽亞(1~5節);②等候新錫安到來的聖徒,當效法彌賽亞,不斷傳揚神的話語(6,7節);③神再次應許永遠保護新錫安(8,9節);④餘民及先悔改的人為迎接新歸回的人作預備(10~12節)。 ──《聖經精讀本》
【賽六十二2】「列國必見你的公義,列王必見你的榮耀。你必得新名的稱呼,是耶和華親口所起的。」
「新名」:猶太人的名字往往代表那人的本性,隨著地位的轉變,錫安的舊名已失去代表性,所以要取新的名字。(參賽1:26; 耶33:16; 結48:35)──《串珠聖經注釋》
新名: 在聖經中名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凝縮主體的存在(Being)、性格、特徵及歷史等。錫安將擁有新名,意味著整個存在都會完全更新,不只是外表得到修飾。聖徒是得以全然更新的人。 ──《聖經精讀本》
「列國必見你的公義;列王必見你的榮耀」(2節),因為神將住在錫安、以榮耀光照錫安(六十2),「祂以公平公義充滿錫安」(三十三5)。──《聖經綜合解讀》
●「新名」:應該就是下文 62:4 「我所喜悅的」(音譯「協西巴」)這個名字,或是 62:12 「被眷顧、不撇棄的城」。
●「公義、榮耀」:原文都是第二人稱陰性單數,指的是耶路撒冷的的公義、榮耀,而非神的公義、榮耀。 62:2 ──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列國必見。見賽60:3~5注釋。
新名。古時起新名字是為了紀念重大的事件(創17:5;32:28;得1:20;參何1:6,9;2:1)在這裡神的子民獲得新名,是為了紀念他們的新經驗,和他們作為一個民族所達到的光榮狀態。關於他們的新名的特徵,見賽62:4,12,參啟2:17;3:12;19:12。── SDA聖經註釋
【賽六十二3】「你在耶和華的手中要作為華冠,在你 神的掌上必作為冕旒。」
錫安猶如神精心製作的華冠、晚旒,可供列國觀賞。──《串珠聖經注釋》
「你在耶和華的手中要作為華冠,在你神的掌上必作為冕旒」(3節),這是呼應彌賽亞領受使命時「好像新郎戴上華冠,又像新婦佩戴妝飾」(六十一10),比喻彌賽亞的工作不是使錫安成為讓人驕傲的「冠冕」(二十八1、3),而是成為神所眷顧和喜悅的「華冠」(六十一3)。──《聖經綜合解讀》
●「華冠」:「榮耀的冠冕」、「榮美的王冠」。
●「冕旒」:原文是「王室的頭巾」、「皇家的頭飾」。──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當神對於以色列的光榮旨意實現的時候,祂的聖名就得到尊榮,因為所有的人都看見了祂賜給他們的無比成功和繁榮。神希望今日的教會同樣也成為祂手中值得讚美和美麗的工具。── SDA聖經註釋
【賽六十二4】「你必不再稱為撇棄的,你的地也不再稱為荒涼的,你卻要稱為我所喜悅的,你的地也必稱為有夫之婦;因為耶和華喜悅你,你的地也必歸他。」
整章所談論的是千禧年國度的時期。──《以賽亞書雷氏研讀本》
「撇棄的」:原文語音作「阿蘇巴」,與「我所喜悅的」(原文語音作「協西巴」)均為女子的名字。(見王上22:42; 王下21:1)地不再「荒涼」,卻成「有夫之婦」的應許,參5; 54:1。──《串珠聖經注釋》
你的地也必歸他: “地”並非指自然意義的地,乃是指得救的聖徒相見、活動及被保護的場所。在這種意義上,地可以暗示作為共同體的教會。表明在新天新地,聖徒的生活會完全發生質的變化。 ──《聖經精讀本》
「撇棄的」(4節),原文就是約沙法王母親的名字「阿蘇巴 עֲזוּבָה/az~oo~baw’」(王下二十一1),意思是「棄婦」。「我所喜悅的」(4節),原文就是瑪拿西王母親的名字「協西巴 חֶפְצִי־בָהּ/khef~tsee’baw 」(王下二十一1)。錫安的「新名」(2節)可能是「協西巴」,或者是「被眷顧、不撇棄的城」(12節)。──《聖經綜合解讀》
4~5節呼應五十四1~8,把錫安比喻成一位曾被「撇棄的」(4節)的婦人,重新得著了美滿的婚姻,得著兒女和丈夫的喜愛,正如羔羊的婚筵(啟十九7)。──《聖經綜合解讀》
●「撇棄的」:「遺棄」的被動分詞陰性單數,可以翻譯為「棄婦」。
●「我所喜悅的」:「我的喜悅在她身上」,希西家王的皇后,瑪拿西王的母親「協西巴」也是這個意義 王下 21:1 。
●「有夫之婦」:原文時態是被動分詞陰性單數,意義是「有歸屬的女人」、「有丈夫的女人」。與下面的「必歸他」是同一個字。──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撇棄。見賽49:14;54:6,7注釋。
我所喜悅的。原文是“協西巴”,意為重得神的悅納。協西巴是希西家之妻的名字(王下21:1),就如阿蘇巴(“撇棄”)是約沙法母親的名字(代下20:31)。
有夫之婦。見結16:8。孤獨寡居的女子竟成為君王彌賽亞尊貴的妻子!參何西阿的兒子羅阿米(“非我民”)改名為阿米(“我民”,何1:9,10;2:1)。── SDA聖經註釋
【賽六十二5】「少年人怎樣娶處女,你的眾民(“民”原文作“子”)也要照樣娶你;新郎怎樣喜悅新婦,你的 神也要照樣喜悅你。」
●照樣「喜悅你」:「以妳為樂」。
●「照樣喜悅你」:原文是「對妳展現喜悅」。──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這裡以新郎對新婦的那種歡喜愛慕,表現耶和華對以色列的關愛。我們想過神對祂的百姓充滿喜悅、充滿感情,比夫妻、情人之間的愛更深厚嗎?還是我們認為祂遙不可及,與我們沒有關係?──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這一段形容神要重新如同丈夫娶妻子一般,與以色列人建立關係。以色列人也像女人結婚一樣,透過婚姻獲得安全與供應的保證。──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聖經經常用婚姻關係來表示神與祂的子民之間立約的關係(見賽54:5;耶3:14;結16:8~14;何2:19;林後11:2;弗5:23,27;啟19:7;21:2)。新娘怎樣給丈夫帶來喜樂,教會也給神的心帶來快樂。祂會看顧她們,就像忠實的丈夫贍養和保護祂所心愛的新娘。── SDA聖經註釋
【賽六十二6】「耶路撒冷啊,我在你城上設立守望的,他們晝夜必不靜默。呼籲耶和華的,你們不要歇息,」
過去的錫安「無人代求」(五十九16),令神詫異。現在,彌賽亞將「設立守望的」(6節),晝夜不停地警醒禱告、與神同工,直到神救贖錫安的旨意成就。──《聖經綜合解讀》
●「守望者」:字義是「看守」、「保衛」。是陽性複數。
●「呼籲」:字義是「記錄」、「提及」。
●「呼籲耶和華的」:原文是「使耶和華記得的(人)」,指那些「守望者」。
●「歇息」:原文是「停止」、「中斷」、「休息」。
◎城上的守望者是用來提醒耶和華的,他們的工作就是為了耶路撒冷的緣故,晝夜向祂求情,一直到祂使耶路撒冷成為地上可讚美的城為止。神回答指著祂的右手和大能的膀臂起誓,說祂必成就祂的旨意,這城要回復昌盛。長久以來所受的欺壓和破壞都要停止;由於耶和華的作為,這城要用自己的勞力獲得各樣的財富,不再有搶奪擄掠。──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守望的。錫安城牆上的守望者有責任保護百姓防備危險。在古代的東方,不斷有危險發生,所以守望者必須始終保持警惕。每一位屬靈的領袖都是有責任在錫安城牆上站崗的守望者。見賽21:11注釋。
晝夜必不靜默。一個忠心傳道人的工作是做不完的(見提後4:2)。別人睡覺的時候,他必須警惕。別人疲憊的時候,他必須保持勇氣和力量。他必須警覺,勤勞,無私,時刻戒備,因為教會的安全有賴於他的忠誠。如果他睡覺或畏縮不前,敵人就可能取得勝利,有人就會失喪。
呼籲耶和華的。直譯是“紀念耶和華的”。屬靈的守望者不但對自己的羊群,也對神負有責任。祂必須始終親近神,仰望祂的引導,依靠祂的力量。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把百姓的需要呈到神面前,並保證他們得到供應。關於基督在這方面的榜樣,見賽50:4;可3:13;路2:49注釋。── SDA聖經註釋
【賽六十二6~7】呼籲神重建耶路撒冷:大概是先知在當時的城牆上設立守望者,不斷向神祈求,至被擄後耶路撒冷再被建立為止。另有解釋認為是神設立守望者。
「城」:指以賽亞時代尚未被毀的耶城。先知從這裡預言日後被擄時城遭拆毀,須重新建造。──《串珠聖經注釋》
6~7節是彌賽亞完成使命的能力來源:晝夜不停的禱告。──《聖經綜合解讀》
【賽六十二6~9】屬靈守望人。字面意義上指被擄歸回之後,猶太人設立守望人,重建耶路撒冷城牆(尼4:21~23)與收割糧食。屬靈意義上指神在教會設立屬靈守望人,對聖徒宣告話語,保守聖徒不被撒但勢力吞吃。屬靈守望人,可指舊約時代的先知或祭司,亦可指新約教會的工人與傳道人(耶6:17;弗6:19)。 ──《聖經精讀本》
【賽六十二7】「也不要使他歇息,直等他建立耶路撒冷,使耶路撒冷在地上成為可讚美的。」
「使耶路撒冷在地上成為可讚美的」(7節),指讓萬國都來錫安朝見神(六十3)。這就是主耶穌所教導的禱告:「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禰的名為聖。願禰的國降臨;願禰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路十一2)。──《聖經綜合解讀》
●「可讚美的」:字義是「好名聲」。
◎「....也不要使他歇息」:這邊的意思應該是要守望者「多多代求」、「多多祈禱」的意思,到一個地步甚至「不要讓神休息」。 59:16 曾提到耶和華因無人代求而感到震驚,祂雖不對百姓的祈禱厭煩,但對他們許多的罪惡和表面敬虔厭煩 ( 43:22,24 )。或許我們得說禱告是一項奧秘,也是神和人一種很奇妙溝通過程,因為神雖然單憑自己的慈愛和全能,早為祂的選民預備了美好的拯救計畫,卻還是要人用祈禱持續和祂建立深厚美好的關係;我們願意成為一個多多祈禱的人嗎?而下文 62:7 「使耶路撒冷在地上成為可讚美的」大概也很接近耶穌教導我們的主導文「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路 11:2 。──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不要使他歇息。神的僕人無法休息,也不能令神安心,直到祂對於他們的旨意得以成就。他們應該認真負責自己的工作,不是作為雇工(見約10:12,13注釋),而是作為必須交帳的人(見來13:17注釋)。參基督在懇切求告之寡婦的比喻中所發揮的教訓(路18:1~8)。
直等祂建立。見第1節注釋。── SDA聖經註釋
【賽六十二8】「耶和華指著自己的右手和大能的膀臂起誓說:“我必不再將你的五穀給你仇敵作食物,外邦人也不再喝你勞碌得來的新酒,」
「右手和大能的膀臂」:指權能與力量。──《串珠聖經注釋》
「耶和華指著自己的右手和大能的膀臂起誓」(8節),是神誓言保障彌賽亞的工作成果。──《聖經綜合解讀》
「我必不再將你的五穀給你仇敵作食物;外邦人也不再喝你勞碌得來的新酒」(8節),指錫安不會再因悖逆受到神的管教(利二十六16;申二十八30~33),不必擔心仇敵攻擊。──《聖經綜合解讀》
◎「外邦人也不....」、「在我聖所的院內喝」:很明顯的,只有以色列人有資格在聖所吃喝並讚美神(申 14:22~23 )。在新約時代靠著基督,我們不分種族都能平等地來來神面前;我們能體會這樣的跨越是多麼重大又寶貴嗎?那種身為外邦人的無奈,無法直接敬拜神的感嘆已經被除去了!──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人起誓的時候莊嚴地舉起右手,保證自己的忠誠(申32:40;結20:5,15)。由於以色列犯了罪,神撤回了祂保護的手,允許敵人征服他們,掠奪他們的土地(見賽59:1~15注釋)。今後,祂將保護他們對付敵人(見15~20節注釋)。神會滿足他們的需求,豐富地賜福給他們。── SDA聖經註釋
【賽六十二8~9】神起誓要錫安興隆:錫安不再有外敵侵擾,可安居樂業,並為神的恩眷獻上感謝。──《串珠聖經注釋》
8~12節宣告錫安必成為被眷顧的城。──《聖經綜合解讀》
【賽六十二9】「惟有那收割的要吃,並讚美耶和華,那聚斂的要在我聖所的院內喝。”」
整節指百姓在莊稼收割時,上聖殿過節獻感恩祭,一同吃喝。──《串珠聖經注釋》
要在我聖所的院內喝: 以獻挽回祭後一起進餐的歡樂場面(利7:15,16)為背景,勾勒出在天國快樂地共餐的場面。地上的挽回祭以與神的交往為前提,是不完全的模型,然而在天國,與神的交流將會完全、永恆。 ──《聖經精讀本》
「那聚斂的要在我聖所的院內喝」(9節),指百姓在獻上平安祭以後一起享用祭物(利七15~16)。──《聖經綜合解讀》
◎「惟有那收割的要吃,並讚美耶和華」:能吃喝自己辛苦栽種的成果,表示沒有戰亂,是個和平的時代;相對的祂帶來審判的時候,因著戰亂,糧食美酒是缺乏的(16:9~10 )。我們想過我們衣食無缺,或者我們所努力的能獲得回報,並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神的恩典嗎?有人認為不勞而獲才是恩典,其實勞而能獲未嘗不是一種祝福?──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摩西的律法規定必須到聖殿奉獻平安祭和初熟的果實,以感謝承認上天所賜的福氣(申12:5~18;14:23)。如果百姓能保持感恩,忠於神,他們的福氣就會接連不斷。他們的敵人就不會戰勝他們(見羅1:21注釋)。── SDA聖經註釋
【賽六十二10】「你們當從門經過經過,預備百姓的路;修築修築大道,撿去石頭,為萬民豎立大旗,」
呼籲聖城中的百姓預備道路歡迎被擄之民歸回,並豎立大旗展示回歸之途。
「門」:指耶路撒冷的城門。──《串珠聖經注釋》
“經過、經過”、“修築、修築”為加強語氣(參四十1)。──《啟導本以賽亞書註釋》
豎立大旗: 對世界而言,先得救的聖徒是歷史的守望者與未來的嚮導。──《聖經精讀本》
●「經過經過」、「修築修築」:都用重複兩次的字來加強語氣。事實上 62:10 的動詞都是用祈使句,透露出作者的激動與興奮。
◎「你們當從門經過經過」:也許譯作「穿越!穿越大門吧!」更貼切。配合下文的「豎立大旗」來看,「門」比較可能指耶路撒冷的眾城門(陽性複數),就是錫安的贖民(「你們」)要出去為百姓預備道路;雖然有人認為是巴比倫的城門(參 彌 2:13 「....直闖過城門,從城門出去」),意即贖民要出巴比倫歸回錫安,但我們應該不會在起點豎立大旗而是在終點吧?另外 賽 62 整章都以耶城為重點,場景若突然轉到巴比倫也有點突兀。而且除非認定以賽亞書是在被擄後寫成,否則此處應該不至於會寫到巴比倫去。──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預備百姓的路」:字義是「清出百姓的路」。
◎大旗在古代以色列用來標示支派。它們看來最常用在軍隊,或是召集部隊集結,或是辨認不同軍團。──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從門經過。以賽亞所預言的是彌賽亞的來臨(見賽40:3~5注釋)。一切障礙都要消除,一切有害的東西都要拋棄。
預備百姓的路。見賽40:3;57:14注釋。
修築修築大道。見賽57:14注釋。
豎立大旗。旗幟代表權威,要求人忠於這個權威。神的律法是屬靈的旗幟。同樣,整部聖經也帶有天國的印記,要求人忠實順從。神屬靈的守望者負有嚴肅的責任,要高舉神真理的旗幟。── SDA聖經註釋
【賽六十二10 萬民的大旗】大旗在古代以色列用來標示支派。它們看來最常用在軍隊,或是召集部隊集結,或是辨認不同軍團。這裡,以色列多半是在模仿鄰國。亞述人用軍旗辨認特定軍團的部隊。──《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賽六十二10~12】勸告悔改。神再次督促以賽亞去作當作的事,就是勸告將要進入錫安的百姓向神悔改(58:1~59:21)。這既是彌賽亞完成的事,也是聖徒竭力去傳揚的事。 ──《聖經精讀本》
「你們當從門經過經過」(10節),可譯為「你們當從門穿過穿過」(英文ESV譯本)。錫安的百姓不再擔心仇敵(7節),所以也不用「修補城牆」(二十二10),而是出城「與神同工」(林前三9),「預備百姓的路」(10節;二十七12~13;三十五8),「豎立大旗」(10節)、引導萬民來敬拜神(十一10、12;四十九22)。這樣的工作之所以不會再「勞碌是徒然、盡力是虛無虛空」(四十九4),是因為:
1.救恩已經臨到:過去,神宣告救恩即將臨到(五十六1);現在,11節原文用了三個「看哪」,提醒錫安注意救恩就在眼前了:「看哪,耶和華已經宣告到地極,要對錫安的女子說:『看哪,你的救恩來了。看哪,他的賞賜在他那裡,他的報償在他面前』」(英文ESV譯本)。「拯救者 יֵשַׁע/yeh’~shah」(11節)原文就是「救恩」(五十六1)、「拯救」(六十一10)。
2.百姓已被改變:他們必被稱為「聖民、耶和華的贖民」(12節),錫安必被稱為「被眷顧、不撇棄的城」(12節),也就是那永遠的「聖城新耶路撒冷」(啟二十一2),從人到城都是神榮耀的見證(六十1~3)。
3.神親自做工:百姓乃是「與神同工的」(林前三9),他們不是自己努力為神吸引萬民,只是「修築修築大道,撿去石頭,為萬民豎立大旗」(11節),神自己一路引導、保護萬民來到錫安(三十五8~10;四十九11)。今天,我們履行大使命,其實也只是參與「修築修築大道,撿去石頭」;因為只有主耶穌運用「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太二十八18),才能真正使人成為祂的門徒。──《聖經綜合解讀》
【賽六十二11】「看哪,耶和華曾宣告到地極,對錫安的居民(原文作“女子”)說:“你的拯救者來到,他的賞賜在他那裡,他的報應在他面前。”」
●「你的拯救者」:原文是「看哪!你的拯救」。
●「你的拯救者」:原文是「你的拯救」,無「者」。不過從上下文來看,不論譯為「拯救」或是「拯救者」都是指耶和華,差別不大;許多英文譯本就譯為「Deliverer」或「Savior」(包括TNK、NIV等)。
◎「對錫安的居民說:你的拯救者來到」: 59:20 則提到錫安的「救贖主」是彌賽亞;不過「救贖主」(SNH 1350)和「拯救者」(SNH 3468)用字不同。──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他的賞賜」:原文是「看哪!他的賞賜」。──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地極。救恩的信息要傳遍天涯地角。古代的以色列人如果忠心,這項工作早就完成了。現在教會的偉大使命就是與神合作,實現這些光榮的應許。
你的拯救者來到。基督第一次來臨時為錫安的居民提供了救恩(亞9:9;太21:5~9;約12:15)。當祂第二次來臨時,祂將按他們所做的獎賞祂的子民(賽40:10;太16:27;啟22:12)。
他的報應。希伯來語是pe`ullah。“報償”,或“(勞動)報酬”(見賽61:8注釋)。── SDA聖經註釋
【賽六十二11~12】耶和華宣告救贖阿的聖民。
「聖民」:指分別出來歸與神的子民,參61:6; 63:18; 出19:6。──《串珠聖經注釋》
【賽六十二12】「人必稱他們為聖民,為耶和華的贖民,你也必稱為被眷顧不撇棄的城。」
耶和華要把新的名字賜給祂的“聖民”和“贖民”。──《以賽亞書雷氏研讀本》
●「眷顧」:原文是「尋找」、「照料」。
◎ 62:12 出現許多「名字」,加上引號會更適當:「人必稱他們為『聖民』,為『耶和華的贖民』;你也必稱為『被眷顧、不撇棄的城』。」這和猶太版英文聖經(TNK,1985)的翻譯幾乎一模一樣:「And they shall be called,"The Holy People, The Redeemed of the LORD, "And you shall be called,"Sought out(被尋見), A City Not Forsaken."」。──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在此,神居然發誓說耶路撒冷絕對不會再被仇敵入侵,但地上的耶路撒冷卻顯然又被敵人入侵很多次。因此,此處應該是指新天新地來說的。──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聖民。基督把祂的子民變成“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污皺紋”(弗5:26,27)。當寬容時期結束時,基督對祂子民的潔淨工作業已完成,那些聖潔的人將“仍舊聖潔”(啟22:11)。
耶和華的贖民。以賽亞經常強調是基督救贖了祂的子民。在賽35:8,10中,他說到了一條“聖路”,在其上“救贖的民必歸回,來到錫安”。在賽43:1,他安慰以色列說,創造她的神就是救贖她的神。在賽51:10,11節,他宣佈贖民將“歌唱來到錫安”。另見賽44:6,23;52:3。
不撇棄的城。見第4節注釋。錫安犯了罪。由於她的罪,神讓刑罰降到她身上。她以為自己已被神撇棄和忘卻(賽49:14;54:6,7)。但以賽亞帶來了安慰和保證的信息(見賽40:1注釋)。── SDA聖經註釋
【思想問題(第61~63章)】
1祂神的義僕及子民要負上責任,見61:1~3; 62:6~7, 10; 63:7, 15, 17。祂祂神盼望外邦對選民有何看法?祂祂這些給你什麽提醒?
2祂神對百姓感情甚深(62:5, 7, 9~10)。祂祂你對此有何感受及回應? ──《串珠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