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ia Todo Logo
聖經-註釋
- 廣告 -



以賽亞書 55 - 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以賽亞書 55

 

以賽亞書第五十五章拾穗

 

【賽五十五1「“你們一切乾渴的都當就近水來,沒有銀錢的也可以來。你們都來買了吃,不用銀錢,不用價值,也來買酒和奶。」

         猶如慷慨的富翁在乾旱的時候白白送出食物和水,神把救恩白白賜給他 的子民。

          「酒和奶」:在乾旱的時候是奢侈品。──《串珠聖經注釋》

         “水”、“酒”、“奶”代表神所賜的福樂,都是神白白賜給的。──《啟導本以賽亞書註釋》

         一切乾渴的:描述尚未得救之人的心靈狀態為肉體的乾渴。“酒”、“水”、“奶”象徵靈魂之糧,是信仰生活不可缺的必需品,不是奢侈品。每個接待基督的聖徒,只有吸取這些才能營造心滿意足的生活(425)──《聖經精讀本》

         僕人彌賽亞所成就的救恩,不只是滿足人最基本需要的「水」(1),而且是讓人喜樂、享受的「酒、奶」(1),更是「使人飽足」(2)的豐盛筵席。有需要的人都可以白白得著這些恩惠,但卻不是免費的,必須付出代價「買」(1)。但那些「沒有銀錢」(1)、無能為力的人怎麼能買呢?原來僕人彌賽亞已經支付了代價,所以人可以「不用銀錢,不用價值,也來買酒和奶」(1),而且「得享肥甘,心中喜樂」(2節;詩三十六8;六十三6)──《聖經綜合解讀》

         ● 551 之前有個「喔」或!禍哉」的感嘆詞,和合本沒有翻譯出來。「嗐」音ㄏㄞˋ hai)這個驚嘆詞在此是表示「注意聽!」,意即神在呼喚祂的聽眾。

         「乾渴的」:「口渴的」。

         「就近」:「行」、「走」、「來」的祈使句。

         「銀錢」:「銀子」。

         「價值」:「價錢」、「價格」。

         此處以「酒」、「奶」、「肥甘」來表達神給的恩典不只是「夠用」而是接近一種「奢華」的享受。因此蒙召的心靈可以因為「肥沃」而充滿欣喜。──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你們一切乾渴的。就是那些渴望更加瞭解神的旨意和道路,渴望祂的恩典與祂和好的人(4212631;太56;約737;啟2162217)。人生來就有一種對於神的內心渴望。只有與祂交往,這種願望才能得到持久的滿足。

  本章的詩情畫意在聖經中是無與倫比的。這是要人接受救恩福氣的最懇切的邀請。凡“願意的”人都可以來,“白白取生命的水”(2217)。絕沒有一些人生來就得救,另一些人生來就要失喪滅亡的意思。神不干涉人自由運用選擇的權利(見結1831323311;彼後39)。本章強調外邦人的聚集,強調神恢復地球最初純潔完美的狀態這一永恆計畫的成功(見賽5558~11)

  都當近水來。神邀請世界各地的人白白享用祂的恩典。水,酒,牛奶和餅(2),代表一切屬靈的福氣(見太2627~29;約4101314;林前1125~27;彼前22)

  不用銀錢。沒有“銀錢”,比喻那些認識到自己屬靈需要的人(見太53注釋)。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沒有任何功勞可以獻給神,以換取救恩的寶貴恩賜。儘管他們在屬靈上的貧乏,神仍對他們發出了邀請。救主已經為他們支付了代價。

  來買。那些盼望屬靈福氣的人不僅“饑渴”,而且努力爭取(見太1344~46注釋)。救恩的福氣是免費的,但人必須付出自己的一切,才能得到。神從來沒有答應要把救恩賜給那些無動於衷,不願付出努力的人。

  酒和奶。象徵救恩的福氣。在古代東方,酒和奶被視為代表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罪人的各種需要都將在基督耶穌裡得到滿足。── SDA聖經註釋

 

【賽五十五1~2永生是買不到的,只是一分禮物,讓人來接受。人可以得永生為禮物的時候,他們卻買那“不足為食物”(不能滿足人)的宗教。──《以賽亞書雷氏研讀本》

         1~3節原文用了3個「來 הָלַךְ/haw~lak’(13)3個「聽 שָׁמַע/shaw~mah’(23),表明人若想進入彌賽亞的國度、享受神所預備的筵席,只需要簡單地「來、來、來」(1~2)、「聽、聽、聽」(2~3)──《聖經綜合解讀》

         有註釋書說這一段很像市場的叫賣,只不過這是神叫賣免費的恩典。──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這段所描述的窮乏應該是指屬靈上的窮乏,百姓們既被形容作沒有銀錢,但又說他們把錢花在不能當食物吃的東西上。就是在說一心想用塵世的東西來滿足自己的人;他們擁有的錢不能用在屬靈的領域中。而我們好像也常常只求物質生活中的飽足,卻忽略了心靈上的飢渴,以致生命缺乏。──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許多人都指出「水」、「酒」、「奶」、「美物」、「肥甘」都是「屬靈的福份」的比喻,因為這些食物無法用金錢購買,但所有感到心靈乾渴的人,可以藉由「留心聽神的話」享美物得飽足。由下文 553 提到「大衛」來看,這些屬靈的福份可能與「彌賽亞的救贖」有關,最終可以指向「耶穌基督的福音」,參 約 737~39 ──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賽五十五1~13邀請百姓來接受神的恩典:神的救恩臨近時,擄民毋須付價銀便可歸回本土,神要與他們重申大衛的永約。百姓當悔改歸向神,預備迎接這重要的時刻。另一方面,神宣佈 必要實現救贖的計劃,被擄之民必歡歡喜喜地歸來。新約也有類似的信息:得著神救恩的必永遠不渴、不餓(413~14 635);人應要尋求屬靈的食物(627 32)──《串珠聖經注釋》

         邀請接受救恩。著名的邀請函。以賽亞曾在前面第三部分客觀地宣告過神的救恩應許,以及悔改的必要性。在本章,他積極邀請罪人加入神的救恩——天國婚筵。若不能進入泉水奔湧、少壯獅子與孩童一起玩耍的樂園(111~9351~10),對我們來說就等於海市蜃樓。神先發出邀請,表明天國與我們息息相關,天國的主人——神深深關注我。因此,天國可以成為“我的天國”,我可以成為“天國的國民”(216)。如今:①天國必然存在; ②天國的主人在邀請我;③問題是我是否要接受天國的邀請;④為進入天國作準備(1128~30221~14)——預備禮服(221112)。本章貫穿邀請與勸勉,分為三部分:①前半部(1~5),要求人聽到邀請後,回應加入;②後半部(67),要求人主動悔改,就近天國;③勸勉之後,為使人確信,再次以神的話語作為結束(8~13)──《聖經精讀本》

         本章是邀請萬民來赴神的筵席,因為「祂必稱為全地之神」(五十四5)──《聖經綜合解讀》

 

【賽五十五2「你們為何花錢(原文作“平銀”)買那不足為食物的,用勞碌得來的買那不使人飽足的呢?你們要留意聽我的話,就能吃那美物,得享肥甘,心中喜樂。」

         大概被擄的子民在巴比倫安定下來,從事各樣生計,滿足於留居異地的生活,不打算回歸本土,先知因此指出惟有在神救贖他們離開巴比倫返回耶城之後,他們才能得到真正的滿足。

          「肥甘」:即肥脂,是當時以色列人喜歡吃的,在這裡意指物質的富裕。──《串珠聖經注釋》

         為何……勞碌:人有靈,必然渴慕永恆(311)。若忘卻這點,一味地貪戀肉體的飽足,靈魂就會陷入困頓的貧乏。 ──《聖經精讀本》

         拜偶像的人耗盡金銀(四十六6),卻「以灰為食」(四十四20)。這種愚昧只有一種解藥,就是留意聽神的話(2),灰燼就會被「美物、肥甘」(2)取代,並且「側耳而聽,就必得活」(3)──《聖經綜合解讀》

         「花錢」:「秤銀子」。

         「肥甘」:「好東西」、「肥油」、「福氣」。

         「喜樂」:「肥沃」。

         「心中喜樂」:「心靈欣喜於肥沃」。──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花錢。本節責備那些把光陰,精力和錢財化在沒有什麼價值的事物上,卻忽略生命中更重要事物的人(見約627注釋)

  不使人飽足。那些不接受神白賜之屬靈豐富恩典的人,將會在屬靈上貧乏,感覺不到內心的需求,而這種需求是世上的物質永不能滿足的。

  心中喜樂。神鼓勵人把主要的興趣放在屬靈的事物,而不是屬世物質上(見太624~34注釋;參太2323)。那些把重要的事擺在首位的人,將會發現他們物質的需要更加容易和充分地得到滿足。

  肥甘。指豐富和繁榮。在本節指屬靈上富裕(見創2728394518)── SDA聖經註釋

 

【賽五十五3「你們當就近我來,側耳而聽,就必得活。我必與你們立永約,就是應許大衛那可靠的恩典。」

         這�堜珓�的,是神與大衛所立的偉大的約(參看撒下七12~16的腳註),祂在當中保證大衛的寶座、王朝和國度要延續到永遠。基督的復活證實祂是永遠坐在大衛寶座上的君王(徒一三34),但祂在第二次返回這地之前,卻不會佔有該國度。另一種見解認為這節是神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所立的新約(耶三一31;三二40)──《以賽亞書雷氏研讀本》

         「永約」:先前神曾應許大衛他的國位要到永遠。與以色列民重申此約表示神繼續成就他的應許,或指在以色列民身上使應許實現。──《串珠聖經注釋》

         “永約”:指新約。──《啟導本以賽亞書註釋》

         本節將神與悔改聖徒所立的永約及大衛之約(撒下78~16)視為同一個約,因為:①兩約的授與者及執行者相同;②所立之約的屬靈意義適用於大衛及所有聖徒。神救贖史上所賜的每個約,最終意義都指向聖徒的救恩。 ──《聖經精讀本》

         「你們當就近我來」(3),這是神主動呼召萬民歸向自己(7),因為僕人彌賽亞已經「擔當多人的罪」(五十三12),使罪人有條件可以「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四16)──《聖經綜合解讀》

         「我必與你們立永約,就是應許大衛那可靠的恩典」(3),原文是「我必與你們立永約,就是應許給大衛那可靠的慈愛」(和合本修訂版,英文ESV譯本)。「慈愛」原文是複數(詩八十九1),意思是不變守約之愛,在此特指神在大衛之約(撒下七8~16)中的應許——彌賽亞將坐在大衛的寶座上管理全地(詩八十九24~27),祂的國度永存(詩八十九28~39)。神特意不提西奈之約,而是單單提大衛之約,因為凡是被「召來」(5)、「奔跑」(5)前來回應邀請的人,就是進入大衛後裔的國度、接受彌賽亞君王的治理(徒十三34)。律法並不能解決百姓的問題,只有讓神在心中作王(五十二7)才能解決問題,這就是先知耶利米所預言的「新約」(耶三十一31)──《聖經綜合解讀》

         「永約」:原文就是「永遠之約」,接續下文來看應該就是「大衛之約」的延續。

         1334 引用 553 (引用的是七十士譯本,所以兩者稍有出入),說明基督耶穌從死裡復活是應驗了聖經記載;也就是說「大衛之約」,即大衛有一位後裔要永遠執政掌王權的預言,在耶穌身上完全實現了。──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得活」:「生命存活」。

         「恩典」:「善良」、「慈愛」。

         「應許大衛那可靠的恩典」:指的應該是 撒下 74~17 神對大衛的應許。──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側耳而聽。就是關注屬靈的事物。要隨時傾聽神對你所說的話(見賽3021注釋)。要樂意領會和遵行祂讓你知道的事情。

  就必得活(見詩1610注釋)。只有那些接受第1~3節的邀請,分享上天豐富福氣的人才能“進入永生”(1917)。只有在基督裡,人才會“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1010)

  永約。這裡邀請所有的人,包括猶太人和外邦人(見加329;見賽551注釋)親自與神立約。這是“新”約。神要借此把祂的律法寫在人的心裡(見耶3131~34;來81011注釋)。這約中包含了對先祖所發的一切應許(121~31778;詩8934282936371058~12)

  大衛那可靠的恩典。大衛曾犯下大罪。但當他的罪被指出來以後,他就真誠而徹底地悔改了(見詩511~19注釋),得到了神的憐憫。這恩典對於我們來說,是與對大衛一樣“可靠的”。── SDA聖經註釋

 

【賽五十五4「我已立他作萬民的見證,為萬民的君王和司令。」

         指彌賽亞。──《以賽亞書雷氏研讀本》

         過去神曾使用大衛,藉著他的統治叫外邦認識以色列的神。另有學者將「他」解釋作大衛的苗裔彌賽亞。──《串珠聖經注釋》

         「我已立他作萬民的見證,為萬民的君王和司令」(4),既是指大衛,也是指大衛所預表的彌賽亞。大衛的一生都在向萬民傳揚神的見證(詩九11;十八49;五十七9;一百零八3,一百四十五21),並有「素不認識的民」(詩十八43)來事奉他;而彌賽亞也是神的見證(四十二1~4;五十4)、萬民的君王(十一4),能吸引那些「素不認識的國民」(5)。而祂的國度之所以有吸引力,是「因耶和華」(5)的同在。──《聖經綜合解讀》

         「我已立他」:原文是「看哪!我已立他」。

         「君王」:原文是「領袖」、「統治者」、「王子」。常用來指以色列的君王,如掃羅( 撒上 101 )、大衛(撒下 78 )、所羅門( 代上 2922 )、希西家(王下 205 )

         「司令」:「命令」。

         ◎ 554 的「他」(我已立他作萬民的見證) 555 的「你」(國民也必向你奔跑)看來指的是「大衛的後裔」(參 撒下 712 ,「後裔」是陽性單數,也就是特定的一位男人 ),最終來說就是「彌賽亞」。──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我已立他。指大衛(3)。他是基督的預表。基督要坐在他的在寶座上(89342035~37;結342324;何35;見申1815;太11注釋)

  君王。希伯來語是nagid。“首領”,“統治者”或“君主”(見撒上1011314;王上135;代上52284;但925)── SDA聖經註釋

 

【賽五十五5「你素不認識的國民,你也必召來;素不認識你的國民,也必向你奔跑,都因耶和華你的 神以色列的聖者,因為他已經榮耀你。”」

         指以色列,祂吸引萬國到耶和華面前來。──《以賽亞書雷氏研讀本》

         「你」:指以色列民叫萬國認識神的見證人。苦將4節的「他」解作彌賽亞,這裡便暗示彌賽亞要作萬國的中保。──《串珠聖經注釋》

  國民。指外邦人(1843;加29;弗219;彼前2910)。“在地上萬族中”,神只認識猶太人(32)。猶太人往往稱非猶太人為“外邦人”(見賽566)

── SDA聖經註釋

 

【賽五十五6「當趁耶和華可尋找的時候尋找他,相近的時候求告他。」

         耶和華即顯現施行救贖,現在正是尋找 、與 相近的時候。──《串珠聖經注釋》

         當趁耶和華可尋找的時候:與“無法尋找耶和華的時候”相對。神此時此刻依然在呼喚我們(林前71224;提前612)。因此,此時此刻(now here)正是蒙悅納的時候(林後62),是決志接待主的時候。 ──《聖經精讀本》

         「尋找」:「求問」、「詢問」。──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當趁耶和華可尋找的時候尋找祂。以色列沒有做到這一點。她之所以被擄,是因為她沒有尋求或順從神的旨意(見賽69~12)。神曾多次邀請以色列尋求祂(見申429;詩1054~6;耶291314)。歷代以來,神對祂的教會也發出了類似的勸勉(林後62;啟2217)

  相近的時候。神特別“相近”祂的子民以色列(47;詩14814),但是祂也“相近”所有求告祂的人(46114518)。但時候將到,凡頑固拒絕神聖靈懇勸的人將關閉憐恤的門戶,把神拒之門外(115;何56;太2510~12;參約734821)── SDA聖經註釋

 

【賽五十五6~11為什麼只需要「當趁耶和華可尋找的時候尋找祂,相近的時候求告祂」(6),就可以使人與神完全和好呢?10節原文以「因為」開始,對此作出解釋:這並不是因著人的「尋找」或「求告」,也不是由於人能說出悔改和信心的話,而是根據神「口所出的話」(11),也就是祂的命令和應許(6~7)。正如神所賜的雨水必能成就滋潤地土、供應生命的目的(10),神口中的話更是「決不徒然返回」(11)、必要成就祂的旨意。──《聖經綜合解讀》

 

【賽五十五7「惡人當離棄自己的道路,不義的人當除掉自己的意念,歸向耶和華,耶和華就必憐恤他;當歸向我們的 神,因為 神必廣行赦免。」

         呼籲百姓悔改,預備面對神的顯現。──《串珠聖經注釋》

當歸向……必廣行赦免:神應許賜予悔改歸回的人憐憫及赦免,與浪子回頭的比喻一脈相承(1511~32)。離家出走的浪子淒慘地返回家,父親並未咒詛、戲弄,而是充滿同情,赦免並恢復他原來兒子的地位,為他擺設筵席。悔改是超越自我、歸向神的屬靈行為。 ──《聖經精讀本》

         為什麼神要催促萬民趕快「來、來、來」(1~2)、「聽、聽、聽」(2~3)呢?因為時日無多、機不可失,彌賽亞已經「擔當多人的罪,又為罪犯代求」(五十三12),所以「當趁耶和華可尋找的時候尋找祂,相近的時候求告祂」(6),得著神白白的「憐恤」(7)和「赦免」(7)。不要任著自己「剛硬不悔改的心,為自己積蓄忿怒,以致神震怒,顯祂公義審判的日子來到」(羅二5)。人若真實地「尋找」和「求告」神,就「當離棄自己的道路、歸向耶和華」(7),這才是真實悔改的一體兩面。──《聖經綜合解讀》

         「自己的道路」(7),指舊的生活方式,「自己的意念」(7),指舊的價值理念。能不能「離棄、除掉」是一回事,願不願「離棄、除掉」是另一回事。一個自稱信主的人,若還是堅持自己、不承認「當離棄、當除掉」(7)自己,就不是真正「歸向耶和華」,也得不著神的「憐恤」和「赦免」。──《聖經綜合解讀》

         「歸向」耶和華:原文是「轉回向」。

         ◎ 557 的「惡人」、「不義的人」都是單數,「耶和華就必憐恤『他』」也是單數。強調每一個人都要轉回,也同時指出神的赦免不是「普世赦免」,而是每個人都要離棄自己的道路、除去自己的意念、歸向神的才可得蒙神的赦免。──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神經常通過祂的使者勸人放棄自己犯罪的生活,並應許赦免他們(116~19;耶73~7;結182330~32;太112829;路2447;徒3191338)── SDA聖經註釋

 

【賽五十五8「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

         耶和華「說」:「陳述」、「正式宣告」。

         「意念」:「思想」、「籌劃」。──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對於神的無窮仁慈和憐恤,以及祂希望用祂的恩典拯救每一個人的無限旨意,人的理解是多麼膚淺啊!人的想法往往帶有怨恨和隔閡;但神始終懷著溫柔的憐恤和寬恕之恩(3467;詩1038~14;耶2911~13)── SDA聖經註釋

 

【賽五十五8~9神的愛乃由於一個計劃,這計劃是遠超乎人可以想像的。──《以賽亞書雷氏研讀本》

         這兩節是上述呼籲的基礎:神救贖的恩典遠超過人的理解與意料;另一方面,8~9節連接10~11節, 指出神的意念與道路必然成就 ── 縱然環境上看似不可能。──《串珠聖經注釋》

         「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8),這句話可以應用在生活的每一方面,是我們進入真信心的蒙福之門,能省去許多徒然無益的「為什麼」。89節原文都以「因為」開頭,表明在本段的上下文中,8~9節是特指人應當「離棄自己的道路、除掉自己的意念」(7)的理由。既然人的「道路」和「意念」完全不能與神相比,想等「明白了才去行」,只是出於內心的不信。信心卻是承認自己的無知、無能和詭詐,完全放棄自以為美的「道路」和自以為義的「意念」,單單「歸向耶和華」;無論理解的程度如何,都願意按照神的話語行事為人(申二十九29)──《聖經綜合解讀》

 

【賽五十五8~9 劃清神的道路和人的道路界線】古代近東世界認為神的領域和人的領域是有連貫性的,而神祇有著階級架構。例如,美索不達米亞的眾神榜最上層階級,是七個神組成的會議,底下是眾多的神,其次則是個別的神、天使、魔鬼、英雄(達到半神地位的人),最後才是人。即使最高等的神祇,在個性與行為上都像人,和人一樣受到許多法律與限制的規範。他們和雅巍不同,沒有高過自然世界,也沒有超越性,而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儘管如此,在美索不達米亞文獻中也可看到像此處一樣的陳述。智慧文學認為,神的道路不可知。《埃努瑪埃利什》宣揚瑪爾杜克神的五十個名字,作為他道路的描述。──《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賽五十五8~13救恩的具體內容。分為三部分,每部分各由兩節經文組成。神擁有成就所有應許的能力:赦免、賜予新生命、使靈魂得以飽足(89);神的拯救事工必發揮實效(1011);聖徒從現在直到進入末世永恆國度,會持續享有屬靈喜樂(1213)──《聖經精讀本》

 

【賽五十五9「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

  人的意念是暫時的,但神的意念是永恆的。人所顧念的是他們自己。神所牽掛的,則是祂的手所創造的萬物。人所想到的是他能得到什麼,但神所想的則是祂能給予什麼。── SDA聖經註釋

 

【賽五十五10「雨雪從天而降,並不返回,卻滋潤地土,使地上發芽結實,使撒種的有種,使要吃的有糧。」

  雨雪從天而降。自然的力量服從它們的創造主。雨雪事奉祂,是藉著滋潤大地,使之青翠,芬芳,美麗,提供糧食,以增進人類的快樂和幸福。

  返回。雨是神賜給人類的禮物。它降下來,是要完成它仁慈的任務。然後它就會蒸發上升,準備再次降下。不論是在物質世界,還是在靈界,神所創造的萬物都是這樣。── SDA聖經註釋

 

【賽五十五10~11◎ 5510~11 的意思是就像雨和雪下降會產生效果,神的話與發出也會「產生效果」,達成神的目的。──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先知宣告的末了,是自由而喜樂的生命。人們脫離了所有的束縛和限制。大山小山必在這些遵行神律法的人面前發聲歌唱。田野的樹木也在因著神的救恩拍掌。同時,人的蒙贖使得大自然也開始興旺。松樹長出代替荊棘,番石榴長出代替蒺藜。在神的能力之中,為整個受造之物重新帶來力量和醫治。──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賽五十五10~13神話語的確實帶來祂的應許實現,尤其是救恩的邀請(67)與千禧年的祝福(1213),那些祝福描繪出千禧年的喜樂與豐饒。──《以賽亞書雷氏研讀本》

 

【賽五十五11「我口所出的話也必如此,決不徒然返回,卻要成就我所喜悅的,在我發他去成就的事上(“發他去成就”或作“所命定”)必然亨通。」

         「喜悅」:原文是「很喜歡」、「以為樂」、「強烈地希望」。

         我發「他」:指上文「我口所出的話」。

         「必然亨通」:原文是「展現昌盛」、「帶來成功的結果」、「致使興旺」。

         「在我發他去成就的事上必然亨通」:意思就是「我打發我的話去做我喜悅的事必然成功」。──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我口所出的話。神的話代表祂的旨意,含有貫徹祂旨意的能力。祂的話具有創造的大能,(13;詩3369),會提供屬靈的力量,生命和福氣(83;太44;啟13),進行審判和定罪(412;啟1915),使人從墳墓裡復活(141415;約114344;帖前416),實施醫治和救贖(926;可259~12;約524663)

  我所喜悅的。神的“話”和雨雪一樣(10),都是為了成就有益的目的。這乃是其本意。永生之道基督也是如此(11)。“耶和華所喜悅的事” 在祂手中定會“亨通”(見賽5310注釋)── SDA聖經註釋

 

【賽五十五11 我的話不徒然返回】古代近東的神祇也宣示主權,代表他們的指示和命令無可撤銷,毫無例外地有效。早自蘇美神話《盧加爾》(Lugal~e),就讚美寧努他的命令不會更改,他的決定會被忠實地執行。──《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賽五十五11~13為什麼神的話「決不徒然返回」、必能成就呢(11)12節原文以「因為」開始,對此作出解釋:這需要人憑信心去試,因為凡回應的人都會發現,他們「必歡歡喜喜而出來,平平安安蒙引導」(12a),進入一個煥然一新的世界(13a),其中每一件事都是為了見證神的性情(13b),並且是存到永遠、「不能剪除」(13b)的見證。從饑渴到飽足(1~2)、從隔絕到相交(3~5)、從被擄到回歸(6~12)、從短暫到永恆(13)——「永遠的慈愛」(五十四8)、「永遠的約」(3)、「永遠的證據」(13)——這就是神和祂的僕人彌賽亞將要成就的事。──《聖經綜合解讀》

         到此為止,失敗的百姓已得安慰、被擄的百姓已被領回,一切似乎已經完美,但以賽亞的信息卻還不能到此結束。因為救恩的終點並非安慰和拯救、而是得勝和成聖。回歸的百姓進入了一個嶄新的世界,但人卻還是被擄之前的舊人,所以還沒有完全得勝。「松樹長出,代替荊棘;芭樂長出,代替蒺藜」(13),這句話預告神還有一個「代替」(六十17;六十一37)的計畫。當百姓被管教的時候,神「使人代替你,使列邦人替換你的生命」(四十三4);當百姓面臨審判的時候,神讓彌賽亞「代替我們的軟弱,擔當我們的疾病」(太八17),用「義的代替不義的」(彼前三18);而當百姓得蒙赦免之後,神又要用什麼來「代替」他們「必全然敗壞」(申三十一29)的生命呢?新約時代重生得救的信徒,到底與舊約時代的以色列人有什麼不同呢?──《聖經綜合解讀》

 

【賽五十五12「你們必歡歡喜喜而出來,平平安安蒙引導;大山小山必在你們面前發聲歌唱,田野的樹木也都拍掌。」

         「發聲」:字義是「迸出」。

         「拍掌」:「拍手」、「比喻喜樂」。──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神旨意的成就將會帶來喜樂(11)。第1213節是描寫神的子民到世界上去傳播生命和醫治的信息。他們把神生命的話語播撒到各地去。大自然發出快樂的讚歌,代表人明白了神對他們的慈愛和旨意以後心中所充滿的快樂。── SDA聖經註釋

 

【賽五十五12~13神的救贖必成就:百姓必從巴比倫返國,大自然也一同快樂,呈現一番新氣象,作為神救贖的永遠證據。

 

【賽五十五13「松樹長出,代替荊棘,芭樂長出,代替蒺藜。這要為耶和華留名,作為永遠的證據,不能剪除。”」

         「番石榴」:原文是「桃金孃樹」,包括類別比較廣的一些植物,包括番石榴。在現代植物學的分類中,我們常見的「番石榴(芭樂)」是「桃金孃科,番石榴屬,番石榴種」。

         「蒺藜」:確切意義不明,可能是「荊棘」、「蕁麻」。

         「證據」:原文是「記號」。

         ◎ 4119 也有提到耶和華要在沙漠曠野種上「番石榴」和「松樹」。──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以賽亞在這裡重複他所喜愛比喻:世界從荒野變成茂盛的花園(351264118194319443等;參結471~12)。聖經常常把義人比作結果子的樹(13;路64445);把惡人比作荊棘和蒺藜(918)。神的大能能夠改變地球的外表,以快樂和美麗的花園代替幹熱的荒漠;以美德和聖潔代替罪惡;以快樂和平安代替恐懼和困苦。── SDA聖經註釋

 

【思想問題(54~58)

 1 54~55章包含許多寶貴的應許,試找出作者所用的譬喻及其取材。

  這些與你有關嗎?

 2 56章對外邦人有什麽應許和要求?

  這些在新約裡如何應驗?

 3 56~58章指斥首領與百姓的罪行。

  這些罪有否共通的因素和動機?參5611 5711~13 17 582~3 13。試就此作反省。

 4 昔日的百姓不乏宗教活動及儀式,但他們或拜錯對象,或對神、對人態度錯誤。

  今天你的宗教生活又如何?參太61~8 16~26 23──《串珠聖經注釋》

 

【勇約參考資料(賽五十五3)「永約」在舊約聖經出現不少次,都指神和人立的一些重要約定;其實就信實的神單方面來說,並沒有不守信用或合約失效的問題,很多的約定都是「永約」,倒是人類常常輕忽或背棄與神所立的約。以下列出舊約聖經中與「永約」相關的經節 :

912~16 (挪亞之約)

1717~19 (亞伯拉罕之約)

3116 (守安息日:西乃之約)

248 (守安息日:西乃之約)

1819 (「永遠的鹽約」:永遠供應祭司所需)

2513 (「永遠當祭司職任的約」:非尼哈之約)

21 (「我永不廢棄與你們所立的約」:亞伯拉罕之約 )

撒下 235 (大衛之約)

代上 1617 (亞伯拉罕之約)

10510 (亞伯拉罕之約)

11159 (「他必永遠記念他的約」、「命定他的約,直到永遠」:西乃之約 )

245 (律法,律例: 西乃之約或良心之約:)

553 (大衛之約的延伸)~~~~(注一)

618 (新約)

3240 (新約)

505 (「永遠不忘的約」:新約)

1660 (新約)

3726 (大衛之約的延伸)

(注一)許多人把「大衛之約的延伸」直接視為「新約」。這種類似的經節,其內容都同時提到大衛之約以及神要再與人立約,我們舉出三個例子:

553 「我必與你們立永約,就是應許大衛那可靠的恩典。」

3424~25 ....我的僕人大衛必在他們中間作王我必與他們立平安的約....

3725~26 ....我的僕人大衛必作他們的王,直到永遠。並且我要與他們立平安的約,作為永約。」

這些地方看起來像又要重新跟人民立約(「立」(SNH 3772)在這三處的時態都是「鼓勵式」或「連續式」),但又重申先前的大衛之約,或許我們可以理解為「大衛之約的完全實現」。有人把這些地方都直接視為「新約」,但若要引用舊約當中提及的「新約」,通常引用的是 耶 3131~34 或 結 3626~27 ,所以我們寫成「大衛之約的延伸」。其實從新約聖經的觀點來看,基督徒能有聖靈的內住(新約)完全是因為耶穌基督受死並復活(大衛之約),可以說「新約」能夠實現的前題是「大衛之約」已經應驗在耶穌基督身上。──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舊約聖經中神與人重要的7項約定:

約定 經文 引用、重申或相關經節 立約者 有無條件 內容 新約引用或實現

------------------------------------------------------------------------------------------------------------------

一、挪亞之約 創 98-17 挪亞及其後裔, 無條件 不再用洪水毀滅,

所有活物 (君王賜恩) 彩虹為記

------------------------------------------------------------------------------------------------------------------

二、亞伯拉罕之約() 15121 2143 亞伯蘭及其後裔 無條件 後裔如眾星, 羅 49-1618-25

王上 420-21 (君王賜恩) 得迦南地

------------------------------------------------------------------------------------------------------------------

三、亞伯拉罕之約() 171-21 224 亞伯拉罕及其後裔, 有條件 多國之父,後裔極多,割禮為記, 羅 417

王下 1323 撒拉,以實瑪利, (主僕關係: 與後裔也立約,得迦南地,

1058-11 以撒及其後裔 割禮) 多國之母

------------------------------------------------------------------------------------------------------------------

四、西乃之約 出 19-24 2644-46 全以色列人 有條件 耶和華要透過正式立約的關係 林後 314

12-9 (主僕關係: 做以色列人的神. 只要以色列人 來 87

21-2 遵守律法) 遵守戒命效忠耶和華, 祂就把

114-5 迦南地賜給他們並祝福保護他們

------------------------------------------------------------------------------------------------------------------

五、非尼哈之約 民 2511-13 25 非尼哈及其後裔 無條件 永遠當祭司

(君王賜恩)

------------------------------------------------------------------------------------------------------------------

六、大衛之約 撒下 78-16 8930-38 大衛及其後裔 無條件 大衛的後裔要永遠做王 路 132-33

91-7 (君王賜恩) 1323

35

------------------------------------------------------------------------------------------------------------------

七、新約 耶 3131-34 3626-27 以色列家 無條件 神要把律法放進人心, 路 2220

(君王賜恩) 祂也要做他們的神 林後 33

88-12

------------------------------------------------------------------------------------------------------------------

──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跟著我們: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