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ia Todo Logo
聖經-註釋
- 廣告 -



以賽亞書 54 - 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以賽亞書 54

 

以賽亞書第五十四章拾穗

 

【賽五十四1「“你這不懷孕、不生養的,要歌唱;你這未曾經過產難的,要發聲歌唱,揚聲歡呼。因為沒有丈夫的比有丈夫的兒女更多。這是耶和華說的。」

         保羅曾將本節應用於新約教會 ── 新耶路撒冷(見串1)。因此,有學者將本段解釋為新約教會的增長。──《串珠聖經注釋》

         沒有丈夫的:指因犯姦淫罪,被丈夫離棄的婦人(25~13)。象徵丟棄純潔信仰,與屬世情欲苟合的以色列所犯的罪。暗示被擄歸回後的繁榮實屬奇跡。在古代以色列,遭到丈夫離棄、膝下無子的婦人,意味著被剝奪社會、法律、經濟等所有地位。羞恥得以恢復,表明耶和華救恩的偉大。 ──《聖經精讀本》

         「不懷孕、不生養的、未曾經過產難的、沒有丈夫的」(1節;加四27),都是指錫安。「因為沒有丈夫的比有丈夫的兒女更多」(1),表明這種生育方式雖然無法用自然來解釋(四十九20~21),但卻是神做工的法則,因為「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約三5)──《聖經綜合解讀》

         「不懷孕」:「不能生育的」、「沒有能力懷孕」。

         「不生養」:「沒有生產」。

         「發聲歌唱」:原文是「發出響亮的呼喊」。

         「揚聲歡呼」:原文是「尖聲叫」。

         「沒有丈夫的」:「荒涼」、「被離棄」。

         「有丈夫的」:「結婚」。──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426~27 引用 541 這裡的時候,把「不懷孕、不生養的(耶路撒冷)」拿來比喻為年老得子的「撒拉」(亞伯拉罕的大老婆),而我們基督徒可以自稱為「耶路撒冷的兒女」,也就是「亞伯拉罕的屬靈後裔」,不論我們是否為猶太人。不過加拉太書的解釋可能不是經文這裡本身的意思,而是為了對付教會內猶太律法主義者所做的拉比式護教;這邊的「耶路撒冷」直接來看應該就是指「以色列人」。──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無法生養小孩的女性在古代世界被認為是受神明懲罰,無法完成她之所以結婚的目的,可以被休掉、遭丈夫離棄。──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賽54~62章以極其歡樂的語氣描寫了福音在全地的光榮勝利。“不懷孕不生養的” 以色列(參賽51~7;約335;加52223),將完成指定給她的任務。她的親生兒女將“受耶和華的教訓”(5413)。外邦人將悔改(566)。耶路撒冷的聖殿將成為“萬民禱告的殿”(7)── SDA聖經註釋

 

【賽五四1沒有丈夫的比有丈夫的兒女更多,所指何意?】

         答:「你這不懷孕不生養的,要歌唱;你這未曾經過產難的,要發聲歌唱,揚聲歡呼。因為沒有丈夫的,比有丈夫的,兒女更多,這是耶和華說的。」當時先知以賽亞得神啟示這些話的意思,乃是豫言耶路撒冷,有一天將要蒙神救贖而得勝利復興(五二139),贖民要在他的高舉和得勝中,與他一同歡欣歌唱,因神的整個救贖計畫,都是與以色列恢復原來的榮耀,和與神交通的復興相關連的(14)。在此先知是用婦人為比喻(參四4,耶四31),論到耶路撒冷,她從被毀壞、趕逐、荒涼、不能生產的景況中,得應許回歸,並承受神的祝福,就好像孤單沒有丈夫的,反倒比有丈夫的兒女更多,那就是表明神的選民,要興起而日益增多,並得著復興的意思(參五一13,五二1)。先知的豫言在屬靈的啟示方面看來,是應許外邦萬民,將要同蒙神的救恩,緊集在恩典時代的教會裡面。這豫言已得應驗了(參賽四九61423,五二10,徒十一18,十三4649,十五1418)―― 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

 

【賽五十四1  沒生過孩子的婦女,有甚麼特別之處嗎?】不懷孕、沒孩子,在當時是婦女的極大恥辱。家庭在相當程度上依靠孩子來生存,特別是當父母老邁的時候。以色列(錫安)不結果子,就像一位沒孩子的婦女。但神將允許她有許多子女,並使她破涕為笑。─《靈修版聖經註釋》

 

【賽五十四1~3錫安將要繁榮:呼籲錫安歡呼歌唱,雖然她現在仿如寡居的婦人,無兒無女,但以後必有許多從被擄歸回的兒女住在其中,甚至無處可容,需要擴張地界。──《串珠聖經注釋》

 

【賽五十四1~8這裡承受四十九14~23的主題,神要重新接納錫安,以色列民要重新興盛。錫安要象一個以前羞辱不孕不育的婦人,得到眾多的兒女一樣歡樂。──《啟導本以賽亞書註釋》

         神把「生養眾多」的旨意賜給亞當(創一28)、賜給挪亞(創九1)、也賜給雅各(創三十五11),既是命令、也是祝福。但並非人人都能「生養」,更不是有了「屬靈的生命」就能確保「眾多」。過去的錫安努力「生養眾多」,結果卻是養出一批「敗壞的兒女」(4)、「悖逆的兒女」(三十1)和「說謊的兒女,不肯聽從耶和華訓誨的兒女」(三十9);而「沒有丈夫」、不可能生育、生命軟弱的錫安,卻要白白得著一批兒女(四十九21),甚至「比有丈夫的兒女更多」。屬靈裡的「生養眾多」並非倚靠人,「只在那叫他生長的神」(林前三7)。因此,我們不能把屬靈生命的「生養眾多」簡化為傳福音,要求所有的肢體都能帶人決志——「若都是一個肢體,身子在哪裡呢」(林前十二19)。既然傳福音是「與神同工」(林前三9),就要順服神的安排、按著神的恩賜專心「栽種、澆灌」(林前三6),誠實倚靠主耶穌「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太二十八18)來成就大使命。──《聖經綜合解讀》

 

【賽五十四1~17神不渝的愛:本章是另一個安慰與鼓舞以色列民的信息。(441~5 4914~21 511~13)

 從本章可窺見錫安的哀歎,她好像寡婦(1),受盡羞辱(4),被神遺棄如被人休棄的妻子(6),然而,神重申 對錫安不變的愛。──《串珠聖經注釋》

         以色列將得到的榮耀。以賽亞從預言基督的受難與升高,轉而歌唱遭受痛苦的以色列將得到的解放與繁榮。二者有明顯區別。前者,自身無過,卻甘願承受巨大的苦難,藉此拯救百姓,恢復三位一體神的榮耀;後者,雖是罪人卻憑著受苦的耶穌無條件的愛,白白得救,進入不敢想像的榮耀中。此部分的預言如同聖經的多數預言,首先指以色列的被擄歸回,但在終極意義上暗示教會末世的永恆勝利與榮耀。本章與4919~21內容相關聯:①以色列離開被擄之地,迎來繁榮(1~3);②耶和華應許以色列:施恩、寬赦、永遠保護(4~10);③永恆的新耶路撒冷之榮耀及居民的幸福生活(11~17)──《聖經精讀本》

 

【賽五十四2「要擴張你帳幕之地,張大你居所的幔子,不要限止;要放長你的繩子,堅固你的橛子。」

         這�媢鼣Q擄歸回之以色列人擴張帳幕的描述,是遊牧亞拉伯人(bedouin)帳幕的描述;要擴大這種帳幕十分容易,只需要添加外層的獸皮,放長“繩子”和釘下更堅固的“橛子”便成。──《以賽亞書雷氏研讀本》

         「橛子」是釘在地上的小木樁,「繩子」則將帳幕扣緊在橛子上。──《串珠聖經注釋》

         要擴張你帳幕之地:表明以色列以及教會的繁榮狀態,神論及的並非堅固的建造物,乃是帳幕及移動的臨時建築。聖徒世上的生活與教會是永恆天國生活與教會的模型。 ──《聖經精讀本》

         「要擴張你帳幕之地,張大你居所的幔子,不要限止」(2),比喻錫安的兒女將要大大增加、「大衛帳幕」(十六5)將要大大擴展(3)──《聖經綜合解讀》

         「要放長你的繩子,堅固你的橛子」(2),指支搭更大的帳幕、容納更多的成員。古代中東遊牧者的帳棚用山羊毛製成的幔子搭成,用「繩子」把幔子固定在釘在地上的木頭「橛子」上。若需要容納更多人,可「向左向右開展」(3)、在兩邊縫上額外的幔子,換上更長的繩子,並且用更結實的橛子支撐重量。──《聖經綜合解讀》

         「張大」:「伸展」。

         「幔子」:「帷幔」、「簾」。

         「限止」:「抑制」、「阻止」。

         「橛子」:「營釘」、「帳棚釘」。

         此處是用「放大帳棚」的命令來表達神要讓以色列的居民與領土增加。──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帳幕是用黑山羊的毛手工織成三尺寬的布條搭成。需要容納更多成員時,可再縫上額外的布條。從中間支柱到角落支柱的繩索得要更長,而樁柱必須以更厚實的木頭支持重量。──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要擴張你帳幕之地。迦南被比作以色列“帳幕之地”。但“隨著以色列人口的增加,他們要擴大疆域直到他們的國度包括整個世界”。耶路撒冷將“被建成地上的強大都市”。

  不要限止。以色列要憑著信心前進,為這裡所應許的大聚集作好準備。如今神的子民應該期待祂施行大事,並嘗試為祂做大事。只有當教會興起,憑藉信心與神的使者合作,把被釘,復活,而即將再來之救主的知識傳遍世界,神才會滿足。祂在地上的工作才算取得成功。── SDA聖經註釋

 

【賽五十四2 擴張帳幕】這裡看見錫安是帳幕的族長形象。作為蒙福有眾多後裔的母親,錫安需要寬大的帳幕。帳幕是用黑山羊的毛手工織成三尺寬的布條搭成。需要容納更多家族成員時,可再縫上額外的布條。從中間支柱到角落支柱的繩索得要更長,而樁柱必須以更厚實的木頭支持重量。──《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賽五十四2~3以昔日遊牧民族居住的帳幕為喻,指出錫安不斷拓展。──《串珠聖經注釋》

 

【賽五十四3「因為你要向左向右開展,你的後裔必得多國為業,又使荒涼的城邑有人居住。」

         「必得多國為業」:指以色列人不斷增多,擴散到別國去,或指以色列人將佔據他們領士的其他國民逐出。──《串珠聖經注釋》

         當亞伯拉罕獻上以撒以後(創二十二9),神應許不孕的婦人撒拉:「你子孫必得著仇敵的城門」(創二十二17);僕人彌賽亞獻上自己以後(五十三7~9),神也應許不孕的婦人以色列:「你的後裔必得多國為業」(3)。不孕婦人的這些「後裔」,正是僕人彌賽亞所看見的「後裔」(五十三10)──《聖經綜合解讀》

         「開展」:字義是「傳播」、「散佈」。

         「以多國為業」:字義是「繼承多國」。──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要向左向右開展。如果以色列憑著信心起來,實現她作為一個民族的理想,她所取得的成功就會超過她的最高期待。神的子民今日也要準備好接受神等著要賜給他們的大能。

  得多國為業。或“擁有各國”(見第2節注釋)

  荒涼的城邑。以色列的城邑曾淪為廢墟。其中的居民被刀劍所殺,或擄往異國。這些城市將需要重新接納增加了的人口。── SDA聖經註釋

 

【賽五十四4「“不要懼怕,因你必不至蒙羞;也不要抱愧,因你必不至受辱。你必忘記幼年的羞愧,不再紀念你寡居的羞辱。」

         「幼年的羞愧」:指以色列人在埃及為奴一事,或指他受外族的欺淩、侵擾、或替亞述的入侵。

          「寡居的羞辱」指被擄巴比倫一事。──《串珠聖經注釋》

         幼年的羞愧:指昔日在埃及為奴的生活(22;何217)。“寡居的羞辱”指在巴比倫的被擄生活。 ──《聖經精讀本》

         「你必忘記」:原文是「因為你必忘記」,強調之所以可以不再蒙羞是因為已經忘記。

         「寡居」:「孀居」、「寡婦的生活」。──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幼年的羞愧。耶和華曾把以色列從埃及領出來作祂的新娘。她卻去侍奉別神,成為娼妓(31~11;結168~16;何25~13)。這是她的恥辱。她過去的醜行將被原諒和忘卻。她將恢復原來應許給她的特權和尊榮。

  你寡居。暗示被擄到巴比倫。以色列因不忠於她的丈夫,而遭到了流亡之苦(11256;參何26~13)── SDA聖經註釋

 

【賽五十四4 年幼的羞愧,寡居的羞辱】這裡的隱喻在第6節闡明。無法生養小孩的女性在古代世界被認為是受神明懲罰,無法完成她之所以結婚的目的,可以被休掉、遭丈夫離棄。這裡翻作「年幼」的字,指的是尚未生育的人。不孕就是她的羞愧。她成了寡居的,因為她的丈夫離棄她(如大多數婚約的合同所允許),因此成了非議的物件,再婚的希望甚小。因此她沒有了丈夫的短期資助,也無法期望老年時,子女能夠奉養。──《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賽五十四4~10擄去的猶大被視為離開丈夫(耶和華)的妻子,最後要被領回(比較9節與創九11)。但最終的實現要等到千禧年,因為那時神才能說祂永遠不再向以色列發怒(9)──《以賽亞書雷氏研讀本》

         耶和華永遠愛以色列民:耶和華宣佈錫安的羞恥已成過去; 雖一度向以色列民發怒,猶如丈夫離棄妻子,但卻以永遠的愛召回以色列,並發誓保證 的慈愛永不改變。──《串珠聖經注釋》

         4~5節用夫妻關係來比喻神對錫安的重新接納。「幼年的羞愧、寡居的羞辱」(4),指妻子年輕時被丈夫離棄(6),失去了前途。但這種情況絕不會臨到百姓身上,因為錫安的丈夫是永生的造物之主(5),祂必收回不忠的妻子。神對悖逆百姓的管教只是「頃刻之間」(8),祂的「慈愛憐恤」(8)卻要存到永遠。──《聖經綜合解讀》

 

【賽五十四5「因為造你的是你的丈夫,萬軍之耶和華是他的名;救贖你的是以色列的聖者,他必稱為全地之 神。」

         「你的丈夫」:神與以色列這種親密的關係,見串4──《串珠聖經注釋》

         「祂必稱為全地之神」(5),表明神不但願意拯救,而且有能力拯救,全地都在祂的管理和拯救計畫之中。──《聖經綜合解讀》

         「因為造你的是你的丈夫」,何西阿書也同時描述神為遭受背叛的丈夫。以色列本是受造成為神的妻子,卻不斷的行淫亂遠離神,實在感到遺憾。 何 12 ──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你的丈夫。雖然以色列離棄了自己的“丈夫”,祂還是會把她帶回來,並再次作她的丈夫(見結168;何214~2031~5)

  全地之神。見賽567注釋。時候將到。地上的居民將順服祂智慧公義的統治。全世界將重新歸祂管理(見賽4523注釋)。凡不忠順天上主宰的人將會滅亡(見亞149~19)。耶和華不但是猶太人的神,也是外邦人的神(329)。以賽亞看到“祂的榮光充滿全地”(63)。哈巴谷也說到“耶和華榮耀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的時候(214)── SDA聖經註釋

 

【賽五十四5~8無條件地施行赦免的神。聖經中,將神與人的關係比作農夫與葡萄樹(221;約151)、窯匠與泥土(921)、父母與兒女(林後1214)、牧人與羊(153~7)、主人與僕人(2519)等,每個比喻強調神人關係的某一側面。將神與以色列的關係比作夫妻關係,藉夫妻之間的貞操觀念,表明聖徒應當保持信仰的純潔性。本段經文的焦點是神感人的大愛,無條件地完全饒恕背叛自己的妻子。 ──《聖經精讀本》

 

【賽五十四6「耶和華召你,如召被離棄、心中憂傷的妻,就是幼年所娶被棄的妻。這是你 神所說的。」

         「被棄的」:「被拒絕」。──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耶和華召你。以色列雖然離開神,神仍然愛她,並呼籲她回來。參何西阿與他不貞的妻子歌篾的經歷(22~2331~5)

  被棄。或“被拒絕”作為“妻子”。── SDA聖經註釋

 

【賽五十四7「我離棄你不過片時,卻要施大恩將你收回。」

         「片時」:「一瞬間」。──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不過片時。以色列在被擄到巴比倫的70年時間裡,似乎被拋棄和忘記。但實際上神讓他們受苦,是為了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愚行,並懂得忠於祂的智慧(見何26~23)。我們往往可以在人生的困難和失望中,聽到神溫柔的呼喚,叫我們離開自己頑梗的道路,與祂同行。

  將你收回。以色列的會聚是以賽亞最喜愛的題目之一(見賽1112271243565686046618)。本節預言猶太人經巴比倫之囚以後回到故鄉,並預表神的子民將來在天上迦南的更大會聚。── SDA聖經註釋

 

【賽五十四8「我的怒氣漲溢,頃刻之間向你掩面,卻要以永遠的慈愛憐恤你。這是耶和華你的救贖主說的。」

         「漲溢」:字義是「洪水」。

         離棄她只是暫時的,為的是要使她復興。耶和華的慈愛永遠長存,祂必遵守祂與百姓所訂的和平之約。使人想到大衛之約( 撒下 71~29 )『他若犯了罪,我必用人的杖責打他,用人的鞭責罰他。但我的慈愛仍不離開他,像離開在你面前所廢棄的掃羅一樣。』──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本節重複第7節的觀念。關於神的怒氣,見王下133注釋。── SDA聖經註釋

 

【賽五十四9「“這事在我好像挪亞的洪水。我怎樣起誓不再使挪亞的洪水漫過遍地,我也照樣起誓不再向你發怒,也不斥責你。」

         「這事在我....」:原文是「因為如此,這事在我....」。──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在我好像挪亞的洪水。在有些遠古的手稿和版本中,經文是,“在我好象諾亞的日子”。在大洪水之後,神允諾祂不會再次用洪水毀滅地球(91115)。現在,對猶大的眾民有一個相似的應許,只要他們忠實於先前將他們聚集到他們故土的神。── SDA聖經註釋

 

【賽五十四9~10昔日洪水過後,神應許不再使水氾濫毀壞全地。同樣,今日神向以色列民保證 的慈愛必不離開他們。──《串珠聖經注釋》

         神向世界發出震怒,或向人發出責備,是為除去蔓延於世的罪孽,如挪亞洪水與以色列百姓被擄巴比倫。從審判波及的範圍看,二者略有不同。前者涉及整個人類;後者只局限在以色列百姓。以賽亞並未顧及審判的範圍,只談及神立約不再施行此類審判。我們不能只從字面上理解這句話,認為以色列不再遭受神的審判。A.D.70,以色列又一次被羅馬完全摧毀。應理解為,是神對新約時代教會的保證。如耶穌所說,教會必勝過陰間的權勢(1618)──《聖經精讀本》

         9~10節用神在挪亞大洪水之後的彩虹之約(創九11),比喻神堅定與錫安的婚約(5)、恢復正常的關係,不再向錫安發怒。因為神的僕人已經「借著祂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西一20)——「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五十三5)──《聖經綜合解讀》

 

【賽五十四10「大山可以挪開,小山可以遷移,但我的慈愛必不離開你,我平安的約也不遷移。這是憐恤你的耶和華說的。”」

         「慈愛」(10)可譯為「不變的愛」(英文ESV譯本),是盟約中的用語,特指神向祂的百姓信守聖約的「不變的愛」。「我的慈愛必不離開你」(10),指不管神的百姓怎樣失敗,神都不會廢棄聖約的應許,祂「平安的約也不遷移」(10)──《聖經綜合解讀》

         「平安的約」(10),就是神「應許大衛那可靠的恩典」(五十五3),要「在基督裡,叫世人與自己和好」(林後五19)、恢復正常的關係。這約紮根於造物主的憐恤之中,所以比「大山、小山」(10)等所有的被造之物更加穩固。當主耶穌降世的時候,天使宣告:「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在地上平安歸與祂所喜悅的人」(路二14);而主耶穌升天之前,又把自己的平安賜給了門徒(約十四27)──《聖經綜合解讀》

         「遷移」:「顫抖」、「震動」、「滑」。

         「平安的約」:「平安之約」除了出現在本處 5410 以外,也出現在民 2512 (非尼哈之約); 結 3425 (大衛之約);結 3726 (大衛之約); 瑪 25 (非尼哈之約)。我們

認為這裡可能指「大衛之約」,也就是大衛的後裔必要做王統治到永遠。──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大山可以挪開。神藉著以賽亞重申祂應許的可靠。參基督所宣佈聖經中神所顯示之旨意的永恆性(518)

  我平安的約。即祂帶來平安的約(見民2512;結34253726)。彌賽亞降世的時候,天軍曾宣佈神的信息:“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214)。祂要回到天父那裡時,留下了平安的應許(1427)── SDA聖經註釋

 

【賽五十四11「“你這受困苦被風飄蕩不得安慰的人哪,我必以彩色安置你的石頭,以藍寶石立定你的根基;」

         「受困苦 ...... 安慰」:描寫以色列民過往在外漂流的辛酸。──《串珠聖經注釋》

         「被風飄蕩」:字義是「被暴風捲走」。

         「我必以彩色」:字義是「看哪!我必以彩色」。

         「彩色」:「金屬元素銻」。當時用來作為黏合物,特別是用在鑲嵌上。

         「藍寶石」:「藍寶石」、「天青石」。是一種古代世界價值甚高的美麗藍寶石。──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彩色。王下930譯為“擦粉”。見該節注釋。

  立定你的根基。神預言耶路撒冷復興後的狀態。參約翰對新耶路撒冷的描述(2114~20)

  藍寶石。見伯286注釋。── SDA聖經註釋

 

【賽五十四11 綠松石(NIV)、藍寶石的根基】綠松石一字的另種翻譯是銻元素,用作黏合物,特別是用在鑲嵌上。翻譯作「藍寶石」的字,通常被認為是天青石,是一種古代世界價值甚高的美麗藍寶石。通往巴比倫城著名的伊施他爾門,沿途裝飾有精巧的圖案,背景是由上藍釉的磚塊製成,看似天青石。在稱作「烏魯克預言」的文獻裡,據說有位將來的國王會以天青石建造烏魯克的城門。──《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賽五十四11~12整個城是用寶石來建造。

          「彩色」:為當代婦女塗眼蓋用的化妝品 ...... 比喻聖城的美麗奪目。

          「藍寶石」:大抵指藍色的寶石或天青石,並非今日的藍寶石。

          「女牆」:指城垣。──《串珠聖經注釋》

         這裡以各種美麗的建築裝飾,來比喻錫安成為一個華麗婦人。──《啟導本以賽亞書註釋》

         以賽亞用充滿色彩和光亮的比喻來描述錫安在復興後在物質上的華麗。是一個滿有榮耀和美麗的城巿,一個堅固、安全的城巿,她的石頭、根基、尖峰、城門都是用寶石作的( 5411~12 )。這一切都是在指明她必堅立到永遠,她是由世上最寶貴的東西建成的、裝飾的。在 啟 2110~26 中也有對新耶路撒冷的描述。「城牆的根基是用各樣寶石修飾的:第一根基是碧玉;第二是藍寶石;第三是綠瑪瑙;第四是綠寶石;第五是紅瑪瑙;第六是紅寶石;第七是黃璧璽;第八是水蒼玉;第九是紅璧璽;第十是翡翠;第十一是紫瑪瑙;第十二是紫晶。十二個門是十二顆珍珠,每門是一顆珍珠。城內的街道是精金,好像明透的玻璃。」──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11~12節的「根基、女牆、城門」比喻錫安將在神眷顧之下得著平安,各種寶石比喻神的豐富和榮耀。──《聖經綜合解讀》

 

【賽五十四11~13神呼召的人。神並非呼召才華出眾、知識豐富、擁有力量、營造成功人生的人,而是呼召在罪惡世界,因罪辛苦勞作、背負重擔的人。耶穌聲稱自己不是健康人的朋友,乃是罪人與患者的朋友(217)。而且,耶穌不僅是朋友,還是治病的醫生。不是靈性健全、多有世界榮耀的人成為耶穌的朋友。神呼召這些人,教訓他們,使他們大享平安。聖徒當省悟自己並非偉人,而是得不到安慰的罪人,進前聆聽神的教訓。 ──《聖經精讀本》

 

【賽五十四11~17這�堜珒y述的以色列的光景要等到千禧年才能完全實現。留意千禧年對耶路撒冷(1112)、兒女(13)和在安全方面的意義(14~17)──《以賽亞書雷氏研讀本》

         新耶路撒冷城:日後耶路撒冷(錫安)除了擁有外在的華美之外,還有內在的屬靈生命和平安。再沒有人攻擊她,即使有,敵人也出師不利。──《串珠聖經注釋》

         以色列的末世榮耀。從屬靈層面看,應許的對象並非是作為國家的以色列,乃是作為屬靈信仰共同體的以色列——教會。 ──《聖經精讀本》

         11~17節描述困苦之人將得產業。──《聖經綜合解讀》

         ● 54111516 都出現「看哪」。──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賽五十四12「又以紅寶石造你的女牆,以紅玉造你的城門,以寶石造你四圍的邊界(或作“外郭”)。」

         「紅寶石」:「紅寶石」、「瑪瑙」。

         「女牆」:「太陽」、「城垛」。很可能是指在城門兩邊的塔頂上作為射箭口的拋光盾牌。

         「寶石」:「發光的石頭」。──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女牆。七十士譯本為“城垛”;英RSV版為“尖塔”。

  寶石造你四圍的邊界。或“你寶石所砌的牆”(RSV版;見啟2118)── SDA聖經註釋

 

【賽五十四12 城門的敘述】11節描述手法,引進關於城門的討論。此處翻作「女牆」的字,實際上是「太陽」,很可能是指在城門兩側的高塔頂上作為射箭口的圓形、拋光的盾牌。西拿基立對拉吉城防禦工事的描繪中,整面牆都可見到這些盾牌(關於太陽與盾牌的關聯,亦見詩篇八十四11)。新國際本與和合本的「紅寶石」是個猜測,其他則支持碧玉的譯法。該字僅用於此處與以西結書二十七16,列于亞蘭輸出貨品清單中。紅色拋光的銅普遍用於城門,用在這些像太陽的盾牌也可想而知。城門地區的石雕,有著閃閃發亮的石頭。翻作「外郭」的字,是個專有名詞,指的是沿著城門內通路旁的矮牆(見:結四十12),此處描寫為以高品質的「寶石」製成的石雕,可能有馬賽克鑲嵌。──《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賽五十四13「你的兒女都要受耶和華的教訓,你的兒女必大享平安。」

         「你的兒女都要受耶和華的教訓;你的兒女必大享平安」(13),表明錫安的百姓將成為神的門徒(3),不再與神為敵、高舉自己的名,而與神、與人、與己都恢復了「平安」。這是彌賽亞代贖(五十三5)和聖靈澆灌(四十四3)的結果,所以主耶穌引用本節來描述自己的教導事工(約六45)──《聖經綜合解讀》

         「你的兒女都要受耶和華的教訓」:讓人想到 耶 3133~34 ,當耶和華與祂的子民另立新約的時候,從大到小每個人都要打從心裡認識祂;從這裡來看, 5310 「平安的約」也可能影射「大衛之約」的延伸:也就是「新約」,亦即律法不再只是外在的儀式條文,神要親自把它放進人心,使人真認識祂、受祂的教導。──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百姓道德上的忠實( 5413~14 ),才是導致一切外在華美景觀的主因。他們必須以一切道德和精神上的價值為出發點;這首歌宣告他們的兒女都要受耶和華的教訓,這樣纔能大享平安。──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兒女。直譯是“兒子”,通常指後代,不論其年齡。包括年輕人,但不單指年輕人。在本節指所有的猶太人,作為他們的母親耶路撒冷的“兒女”。

  受耶和華的教訓。過去猶太人任性固執而不肯聽神的教誨(見賽12注釋)。復興之後,他們將樂意聽祂的話。在約645,基督把以賽亞的這句話用到自己和祂的施教上。在新約中,神要把祂律法的原則寫在人的心裡(見耶313334;約142627;帖前49;來81011;約壹227)。關於傾聽神所顯示之旨意的重要性,見太721~27注釋。

  平安。即心思,意念,身體和環境的完全安寧。── SDA聖經註釋

 

【賽五十四14「你必因公義得堅立,必遠離欺壓,不至害怕;你必遠離驚嚇,驚嚇必不臨近你。」

         「因公義得堅立」:指耶路撒冷的百姓順服神,遵行他公義的旨意。──《串珠聖經注釋》

         「你必因公義得堅立」(14),指作神的門徒就是順服神、做祂眼中看為對的事情,結果錫安「必稱為公義之城、忠信之邑」(26)。因此,百姓將不必再經歷管教,必「遠離欺壓、遠離驚嚇」(14),因為「公義的果效必是平安;公義的效驗必是平穩,直到永遠」(三十二17)──《聖經綜合解讀》

         「驚嚇」:「破壞」、「毀壞」、「驚恐」。

  因公義。只有公義才是永恆的。神顯示的旨意將是世界上唯一可靠的事物。

  必不臨近你。見詩461~7,參詩917注釋。── SDA聖經註釋

 

【賽五十四15「即或有人聚集,卻不由於我;凡聚集攻擊你的,必因你撲倒(“因你撲倒”或作“投降你”)。」

         「卻不由於我」:意指並不是神差使人攻擊百姓。──《串珠聖經注釋》

         「即或有人聚集,卻不由於我」(15),意思是將來若還有仇敵攻擊錫安,並不是由於神的管教,所以「凡聚集攻擊你的,必因你僕倒」(15)。一切仇敵都不能越過神所劃的界限(17),過去災難臨到、將來災難遠離,都是因為同一個原因。──《聖經綜合解讀》

         「即或有人聚集」:原文是「看哪!即或有人聚集」。

         「有人聚集」:原文是「擾亂 擾亂」。──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聚集。或“必攻擊”。惡人經常聯合起來攻擊神的子民,但他們肯定會失敗。如果猶太人被擄回歸後忠於神,就會得到奇異的福氣。他們的敵人陰謀奪取這些福氣,但他們將會“倒”(見結388~23;亞122~91423)。到了末日,所有邪惡的勢力將會聯合起來要消滅聖徒,卻不會成功(見啟1614~161911~21)── SDA聖經註釋

 

【賽五十四16「吹噓炭火、打造合用器械的鐵匠是我所造;殘害人、行毀滅的也是我所造。」

         做兵器與使用兵器的人都在神的掌管下,被他利用,受他控制。──《串珠聖經注釋》

         人類的歷史充斥著各種「殘害人」的武器和「行毀滅」的軍隊,科技越先進、自我毀滅的能力也越大,但神卻宣告:「吹噓炭火、打造合用器械的鐵匠是我所造;殘害人、行毀滅的也是我所造」(16)。萬事都為創造主的旨意效力,「耶和華所造的,各適其用;就是惡人也為禍患的日子所造」(箴十六4);做兵器與使用兵器的人都在神的掌管下(16),被祂使用、受祂控制。──《聖經綜合解讀》

         「吹噓」:「呼吸」、「吹」。

         「吹噓炭火」:原文是「看哪!吹噓炭火」。──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殘害人、行毀滅的。即,指糟蹋、蹂躪的人。神強調祂控制著地上的勢力。如果沒有祂的許可,任何勢力都無法運作(見但417注釋)。一切敵人都不能越過神所劃的界限。── SDA聖經註釋

 

【賽五十四17「凡為攻擊你造成的器械,必不利用;凡在審判時興起用舌攻擊你的,你必定他為有罪。這是耶和華僕人的產業,是他們從我所得的義。這是耶和華說的。”」

         「產業」:指百姓免受外敵攻擊的保證,亦即下句的「所得的義」,指救恩而言。──《串珠聖經注釋》

         「耶和華僕人」(17),原文是複數。從四十章一直到這裡,本書所有的「僕人」原文都是單數。從17節之後,這個字只以複數出現,代表僕人彌賽亞的屬靈後裔(五十三10)──《聖經綜合解讀》

         人從神那裡「所得的義」(17),就是在審判的時候,被神宣告免於刑罰,以致「凡在審判時興起用舌攻擊你的,你必定他為有罪」(17)。「僕人之歌」宣告將有許多人因認識神的義僕「得稱為義」(五十三11),現在神再次確認:這「是他們從我所得的義」(17),是神白白賜給他們的穩妥「產業」(17)。古列所恢復的是百姓的迦南「產業」,僕人彌賽亞所恢復的是百姓的屬靈「產業」。──《聖經綜合解讀》

         我們所看重的是屬地的「產業」、還是屬靈的「產業」呢?答案不在獻祭時、也不在事奉裡,而是在生活中。不會生活、只知事奉的人並非真屬靈,只是用不停的獻祭來維持「屬靈的感覺」。只有日常的生活,才能使以色列人承認自己「必全然敗壞」(申三十一29)、失去迦南的「產業」;也只有日常的生活,才能使我們誠實地認識自己、承認自己需要基督來維持屬靈的「產業」。──《聖經綜合解讀》

         必不「利用」:字義是「亨通」、「繁榮」。──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凡為攻擊你造成的器械。見第16節注釋。神會看顧祂的子民,在仇敵面前為他們辯護。惡人和魔鬼都無法戰勝他們(見賽5089;亞312)

  耶和華僕人。指以色列民(見賽418注釋)

  他們……的義。或“他們的辯護”。神要為祂的僕人辯護。當仇敵指控他們,攻擊他們的時候,祂將會宣佈他們無罪,並拯救他們。

  在逆境面前,似乎要遭受陰謀者的迫害和傷害的時候,忠心的基督徒有權利與詩人同說:“有耶和華幫助我。我必不懼怕。人能把我怎麼樣呢?”(1186)── SDA聖經註釋

 

【賽五十四17 無敵】自從主前七○一年亞述攻擊後,猶大就有傳說認為耶路撒冷對外來的入侵者是無敵的。這個想法被巴比倫的征服與城毀所打破(主前605~586)。現在以賽亞說明,將來這城會絕對的無敵。──《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思想問題(54~58)

 1 54~55章包含許多寶貴的應許,試找出作者所用的譬喻及其取材。

  這些與你有關嗎?

 2 56章對外邦人有什麽應許和要求?

  這些在新約裡如何應驗?

 3 56~58章指斥首領與百姓的罪行。

  這些罪有否共通的因素和動機?參5611 5711~13 17 582~3 13。試就此作反省。

 4 昔日的百姓不乏宗教活動及儀式,但他們或拜錯對象,或對神、對人態度錯誤。

  今天你的宗教生活又如何?參太61~8 16~26 23──《串珠聖經注釋》

 

【賽五十四~五十五章】五十四~五十五章宣告失敗的僕人以色列將被復興,享受僕人彌賽亞工作的成果。──《聖經綜合解讀》

         四首「僕人之歌」(四十二1~4;四十九1~6;五十4~9;五十二13~五十三12)的後面都有一段「跋」(四十二5~12;四十九7~13;五十10~11;五十四1~五十五13),用來肯定前一段所說的話。五十四~五十五章是最長的一段「跋」,熱情洋溢地邀請萬民來享受彌賽亞所成就的救恩,與第四首「僕人之歌」(五十二13~五十三章)的尊貴地位相配。五十四章是對錫安的應許,五十五章則是邀請萬民來赴神的筵席。本章是一個交錯對稱的結構:

oA. 不孕之妻將被收回(1~8)

o B. 平安之約(9~10)

oA1. 困苦之人將得產業(11~17)──《聖經綜合解讀》

 



跟著我們: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