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伯記 5
約伯記第五章短篇信息
目錄:
約伯記箋記(五章)(于中旻)
年長者以利法第一次發言(二)(臺北基督之家)
約伯記第五章(康來昌)
約伯記第五章(黃登煌)
苦難乃管教(5章1至27節)(香港讀經會)
約伯記箋記(五章)(于中旻)
患難中的出路
至於我,我必仰望神,把我的事情託付祂(伯五:8)
陷在患難的包圍中,是誰都不希望有的經驗。
雖然人不知道將有甚麼樣的患難,要有患難是確定的事。並不是有了保險事業才有患難,而是因為有患難的事實,才有保險事業。不過,最可靠的保險,也只是事後給予補償,卻無以防止患難。當然,以利法的時代,無處可以投保,患難卻一直是有的:他看見火焰吞噬了山林和建築,焚燒時火星飛騰,非常可怖,人生何嘗不是如此?那麼大的富厚,一時就變為烏有!眼前的約伯,就是這樣遭遇的例子。
以利法從他的經驗,知道人生無常,惟有不變的神,是恆久可靠的。因此,他向約伯說:
至於我,我必仰望神,把我的事情託付祂。
祂行大事不可測度,行奇事不可勝數。
降雨在地上,賜水於田�堙F
將卑微的安置在高處,
將哀痛的舉到穩妥之地。(伯五:8-11)
他敬虔的建議:仰望神,信靠神,自然完全正確。他觀察自然界,看到火星向上飛起,雨水向低處流動;正如高傲的人遭遇毀滅,謙卑的人,蒙神的恩惠和滋潤。
他繼續發揮他的高論,把他主觀的經驗,應用到約伯的身上;更是要約伯的遭遇,來適合他的理論,當作客觀的真理。
神所懲治的人是有福的!
所以你不可輕看全能者的管教…(伯五:17-27)
他確定約伯是因心中高傲,受到管教。他在此說到“全能者”的作為,以後在全卷書中,他的朋友們也是如此,現出其對神認識的程度。他的自信,以為自己知道了這些事發生的原因,其實他並不知道。他勸告約伯,謙卑接受神的管教,一切的不幸就都解決了:不僅不受人的侵害,連自然界的災害也就沒有了,就會豐富發達,一無損失,有神賜的百福並至。約伯家財子女都損失,他卻說到後裔繁多,如青草遍地,似乎是殘忍的諷刺。“你必壽高年邁才歸墳墓,好像禾捆到時收藏”,在當時說話的和聽話的人,都難以相信,可以算得及時的安慰。
不過,這事理用來解釋約伯的遭遇,並不能保證正確,而且似乎方鑿圓枘。試圖安慰別人的,如果肯刪除他發揮理論的引誘,單叫人仰望神,該會更有實效。
年長者以利法第一次發言(二)(臺北基督之家)
經文:伯五章
「神的話是醫全體的良藥」。詩篇一一九篇中詩人不斷地提到神的話把他從患難中救活過來。雖說「良藥」苦口,然而若開錯藥,沒有「對症下藥」的話,不但對人沒有幫助,反而對他有害。我們從約伯的三個朋友身上看見了這個教訓!約伯的三個朋友,他們帶著愛心和熱情來幫助約伯,希望他「從苦境中轉回」,然而一開始他們就已「診斷錯誤」,他們都認為約伯是因為犯罪而被神懲治。因此這章聖經第17-26節,以利法在此將「被神懲治者之福」闡明得極其生動。對一般因犯罪而被神管教的人而言,實在是一段美好的勸言。而在「一般情況」下,這也是神樂意賜給我們的福──那就是「疾病得痊癒」(18節)、「災難消除」(19-22節)、「環境通順」(第22-23節)、「家中平安」(24節)、「子孫滿堂」(25節)、「全壽而終」(26節)。以利法極力地勸告約伯,第7節他說:「人生在世必遇患難,如同火星飛騰」!他的意思是說:那裡有火,那裡必有火星飛騰,照樣,人生在世遭遇苦難,也必有其原因,那個原因沒有別的可能,那就是人犯罪得罪神,因此只要他「認罪悔改」這一切的福都會重新賜給他,我們從約伯記四十二章中看見約伯最後「快樂的結局」也是如此。因此我們知道這些福的確是神樂意賜給我們的。然而約伯的苦難並不是因為他犯罪得罪神,所以這些勸告對約伯是無益的!因此我們再次從以利法的身上看見,一個屬靈經歷豐富的人,雖常能幫助別人(這也是神給我們屬靈經歷的目的),但是若不仰望主的引領,常常也最易定別人的罪,使苦難中的人陷於更深的黑暗與痛苦中!
第一、 以利法定約伯的罪!第2節以利法說:「忿怒害死愚妄人;嫉妒殺死癡迷人」!他在此暗示約伯如同「愚妄人」和「癡迷人」,在受苦時不知悔改,只是一味地「忿怒」和「妒嫉」!而第8節他說:「至於我,我必仰望神,把我的事情託付祂」!意思就是說,假如他是約伯,他一定在受苦時,不會像約伯那樣「失敗」,他將安靜地仰望神!以利法這樣地「嚴重警告約伯,輕鬆的見證自己」只會讓約伯更痛苦,更灰心!我們切忌犯同樣的錯誤!
第二、 以利法甚至可以陷約伯於更深的黑暗與痛苦中!因為第1節他說:「你且呼求,有誰答應你?諸聖者之中,你轉向哪一位呢?」意思就是警告約伯,他的剛硬將被神棄絕,一切禱告都毫無功效,正當約伯以為神離棄了他時,以利法毫不留情地打消約伯禱告的努力,若是約伯果真因此灰心而放棄禱告,那將是何等可怕的事啊!求主幫助我們在幫助遭患難的弟兄姐妹時,能更多仰望神的引導,而不是倚靠自己的愛心和經歷!
約伯記第五章(康來昌)
第一輪對話:以利法的話(二)
以利法的內容不全對:態度更是不對
五1 你且呼求,有誰答應你?諸聖者之中,你轉向哪一位呢?
以利法說約伯這樣神不會理他
我想這都是以利法後來被責備的情形:對你的朋友(在這麼艱難中的朋友。對,他是說了幾句血氣話,)你就這麼兇?「你且呼求,有誰答應你?」:你不對、你不應該!各位,約伯的不應該,也應該溫柔的去跟他講,尤其在這個時候。「諸聖者之中,你轉向哪一位呢」,(「諸聖者」我想是指天使):你沒有理由,這些天使沒有人要幫你講話,你的態度不對。以利法,你的態度也並不對!
五2 忿怒害死愚妄人;嫉妒殺死癡迷人。
你的忿怒不應該、你對神不應該嫉妒(這裡不能說嫉妒,就是一種情緒)。但這話完全可以用在以利法和約伯的另外兩個朋友身上,也就是他們有很多的血氣。
五3-5 3我曾見愚妄人扎下根,但我忽然咒詛他的住處。4他的兒女遠離穩妥的地步,在城門口被壓,並無人搭救。5他的莊稼有飢餓的人吃盡了,就是在荊棘裡的也搶去了;他的財寶有網羅張口吞滅了。
愚妄人在世上不一定是這樣的遭遇
是,我們看到愚妄人是這樣,但你覺得所有的愚妄人、得罪神的人都是這樣嗎?他們很多人在世上不是很順利嗎?而且你這樣說,就是說約伯是個愚妄人?「在城門口被壓」通常城門口是斷定是非的地方。就是他的兒女被欺壓、莊稼被人吃了;就是最爛的、在荊棘裡的也被人家搶走了。但愚妄人不一定都遭遇這些,正直人倒有的時候會遭遇這些。所以以利法這裡講得也不恰當。
五6 禍患原不是從土中出來;患難也不是從地裡發生。
禍患不是從土中出來,從哪裡出來?這裡看來就是從神那裡、或從人的愚妄裡出來。
五7 人生在世必遇患難,如同火星飛騰。
對,人生在世會碰到患難。他講得也沒錯,但碰到患難時,我們是不是更有信心?當別人沒有信心時,我們應當設法加強那信心,而不是使他更沒有信心、更忿怒,以至於你自己也沒有信心了。
五8 至於我,我必仰望神,把我的事情託付他。
你如果仰望神,把你的事情託付祂。以利法,你現在在對約伯說話的時候,這是你的事,你能不能託付神來講話?你能不要這麼自大、動血氣嗎?
五9 他行大事不可測度,行奇事不可勝數:
我說過約伯的話裡面有對、也有錯;約伯的三個朋友的話裡面一樣有對、也有錯,但他們的態度都不大對。這裡我想以利法講得也很對,神實在是「行大事不可測度,行奇事不可勝數」這一類的話當然就太多太多了。我們是何等渺小的人,怎能測到主的心?祂「行奇事不可勝數」,我們在詩篇裡也看到不斷歌頌神的奇事(詩40:5、72:18),祂是行了許許多多的奇事;事實上神行的無一不奇。
五10 降雨在地上,賜水於田裡;
這在詩篇裡有許多,在新約裡也有:祂賞賜豐年,賜下透雨(徒14:17)、「降雨給義人、歹人」(太5:45)這都是耶和華所做的事。
五11 將卑微的安置在高處,將哀痛的舉到穩妥之地;
以利法將神的話作了不正確的應用
神賜福給謙卑的人,打擊那些驕傲的人,神給哀痛的人到穩妥之地。這些都很對,但我再說,對話的時候要記得:魔鬼也可以引聖經,且引得很對。但那態度是什麼?這態度是在定約伯的罪,恐怕就不大好;就像魔鬼用神的話來試探耶穌,那就不好。「將卑微的安置在高處」你如果謙卑,神會把你安置在高處;你若謙卑,神會把哀痛的人舉到穩妥之地。現在神不舉你,就是因為你不謙卑、你有錯。以利法在這些地方用最正確的神學和神的話,做了相當不正確的運用,就是在定罪別人。是有罪可以定,但你不要這樣血氣。
五12-13 12破壞狡猾人的計謀,使他們所謀的不得成就。13他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詭計,使狡詐人的計謀速速滅亡。
這也是很有名的話,在哥林多前書三章19節。這也講的非常正確,所以我說,以利法講的也有非常正確的地方,也是出於聖靈的感動。我們不要自以為是、不要自大。
五14-16 14他們白晝遇見黑暗,午間摸索如在夜間。15神拯救窮乏人脫離他們口中的刀和強暴人的手。16這樣,貧寒的人有指望,罪孽之輩必塞口無言。
對,就神最後、最公正的審判來講,這些狡猾的人會白晝變成黑夜;我們信靠神的人,黑夜可以變成白晝。可是這是指最後審判,在今天世上不一定都是這樣。你如果說是這樣,等於把約伯(你的朋友)說成是狡猾的人,你也在顛倒是非。因為世上實在很多狡猾的人,他沒有遇到這些事情。神會救窮乏人,對,也是,但神也讓拉撒路在活著的時候,真的是沒有脫離那財主給他的一切羞辱。「貧寒的人有指望」貧寒的人是有指望,真的是在主裡,而不一定在世間物質上實現。「罪孽之輩必塞口無言」是無話可說,但罪孽之輩有的時候也很多的狂妄;最後他是無話可講,但過程中他有很多的狂妄。
五17 神所懲治的人是有福的!所以你不可輕看全能者的管教。
神所懲治的人是有福的!在希伯來書也講神的管教是對的、是好的。願這懲治使我們能夠回頭、使我們在艱難中像雅各書一章12節、五章11節都有講神給我們的艱難、困苦;以賽亞書也有講艱難當餅、困苦當水,是有福的。神給我們的懲治有福,因祂所愛的祂必管教;箴言裡也很多這樣的話。但我們會說:你現在這樣說,是不是有些自義?你現在這樣說,對約伯來講,是不是很難聽?我還是說,以利法可能講得對,但態度可不可以更好一點?神會懲治人,神也管教。
五18 因為他打破,又纏裹;他擊傷,用手醫治。
這也都是對的,神會把他打破,然後來醫治我們。申命記三十二章39節、以賽亞書三十章26節、何西阿書六章1節,都講到說神懲治、神管教、神擊打,但對我們是非常好、對我們是醫治的。
五19 你六次遭難,他必救你;就是七次,災禍也無法害你。
這當然都是一些形容詞,並不是說祂會救你六次,到第七次也害不到你。約伯現在是明明被害到了,所以講這話,是不是對約伯有傷痛?
五20 在饑荒中,他必救你脫離死亡;在爭戰中,他必救你脫離刀劍的權力。
「在饑荒中,他必救你脫離死亡」是,神也救雅各他們脫離饑荒,但也是千鈞一
髮。也有人饑荒中沒有得到幫助、有人在饑荒中就死亡了;有基督徒是餓死了的。在饑荒中,神也藉烏鴉、西頓撒勒法的寡婦幫助了以利亞,但是每個人都這樣嗎?不一定。甚至有些聖徒在饑荒中也會有餓死的情形。
「在爭戰中,他必救你脫離刀劍的權力」約拿單沒有在爭戰中脫離刀劍的權力;掃羅的兒子約拿單就死了。在戰亂中,另一個有名的好人烏利亞,不是一樣嗎?他是大衛的良將,結果被大衛害死了,也是在爭戰中。我們在今生,你要把神的話說在物質、在肉身上的應用,在字面上都能得到的話,我想那是個需要反省的事;我想不是這樣的。
五21 你必被隱藏,不受口舌之害;災殃臨到,你也不懼怕。
基督徒在世不是不會受到傷害
我們也會有這種情形,有時教會裡的傳言真的是會讓聖徒受到傷害;我自己說話,我想,也會傷害到別人。神保守我們,如果我們是堅定的,可能這些不會害到我們,但絕對不像以利法說的沒有。會有的,甚至有時越正直,越會有這些很艱難的事情;而且常常是同桌吃飯的,不是用腳踢我,而是用口舌讓我受到傷害、讓我有很多的痛。那惡人傷害我時,真好像擊打我的骨頭一樣。詩篇三十一篇20節,「你必把他們藏在你面前的隱密處,免得遇見人的計謀;你必暗暗地保守他們在亭子裡,免受口舌的爭鬧。」所以你看,以利法講的都很對、很合聖經;本身也是聖經,都是聖靈默示的,但若照字面來瞭解說每個基督徒在世就一定不受到這些傷害,那是不對的。不僅詩篇裡有這樣的話:攻擊我好像擊打我的骨頭一樣;保羅不也遭到各樣毀謗他的話,包括他所愛的哥林多教會?你看我們的主耶穌是不是也有很多的艱難,包括施洗約翰說:「那將要來的是你嗎?還是我們等候別人?」我們在世會受到口舌之災, 不過我們求神讓我們的心更定下來。
五22 你遇見災害饑饉,就必嬉笑;地上的野獸,你也不懼怕。
饑饉災害為什麼不怕?因為你預備得很夠。這話在這時候講,就更顯得是風涼話、更不應該講。約伯是這麼痛苦,你怎麼能說你會嬉笑?「地上的野獸,你也不懼怕」,怎麼在人手無寸鐵,很多傷害時,講這些傷害的話?
五23 因為你必與田間的石頭立約;田裡的野獸也必與你和好。
這話可以是祝福的話,但他說出來也是更刺約伯。「你必與田間的石頭立約」石頭不會破壞你的五穀,野獸也不會。
五24 你必知道你帳棚平安,要查看你的羊圈,一無所失;
你的帳棚平安,羊圈也沒有所失。但我們說,人生在世,怎麼會沒有苦難、折磨,而且這又是義人?我們說了,這些羊圈一無所失,若不是神保守,雅各的羊不都跑掉、在饑荒中被吞吃?
五25 也必知道你的後裔將來發達,你的子孫像地上的青草。
「你的後裔會發達,你會知道」。義人的後裔神會保守,但也看到像撒母耳、以利、大衛的後裔也不是都好。這些都是個概括的說法,而且完全的實現還是在將來,今天我們不敢說在物質上就一定什麼災禍都沒有。
五26 你必壽高年邁才歸墳墓,好像禾捆到時收藏。
這個倒是一直到新約都有的觀念(聖經新約、舊約當然都是一致的):我們最後的死亡好像禾捆收藏,那就表示死亡對義人、惡人,都不是一個結束。就是惡貫滿盈就收割,收割之後,好的就到天上被保守、好得無比;壞的就像糠粃、荊棘,被風吹散、燒盡。我們的死亡是一個新的開始,是今生一切的一個結束。我們種什麼收什麼,神在我們身上的善種會收善果,像以撒等神喜悅的人,常是壽高年邁的。當然也看到像詩篇七十三篇也講到說有人是非常的壞,但非常的平安。看起來惡人所做的好像一切都很順利,但我想他心裡絕不會平安。
五27 這理,我們已經考察,本是如此。你須要聽,要知道是與自己有益。
「這理我們已經考察了是如此。」是這樣,但在瞭解、應用上要更豐富。不能死板的說在今生一個人順利就是蒙神所愛的,不順利就是神所咒詛的。這種神學我們絕不能接受。
約伯記第五章(黃登煌)
三、教導(伯五1〜16)
以利法以「人生的經驗」和「神秘的經歷」論述苦難是犯罪的結果之後,接著指出約伯在受苦中反應的錯誤(伯五 1~7),並指教約伯應有的反應(伯五8〜16)。
1.以利法指出約伯在受苦中反應的錯誤(伯五1〜7)
以利法在伯五1~7藉著指出約伯在受苦中反應的錯誤,說明苦難是犯罪的結果。茲分下列三方面來討論:(一)約伯對受苦錯誤的反應;(二)約伯受苦是理所當然的;(三)約伯受苦的原因是犯罪。
A.約伯對受苦錯誤的反應
以利法面對約伯的求死和怨言(伯三章),責備約伯是愚妄人、是癡迷人。
他先對約伯說:「你且呼求,有誰答應你?諸聖者之中,你轉向哪一位呢?」(伯五!)「你且呼求」,指約伯在約伯記三章的求死;「有誰答應你?」意思是:神不會聽你的求死而遂你所願;「諸聖者之中,你轉向哪一位呢?」若「諸聖者」指天使,則本句乃指:有哪一位天使能拯救約伯脫離苦難呢?若「諸聖者」指三位一體的神,則本句乃指:三位一體真神的任何一位位格,也不會應允約伯荒謬的求死。
以利法暗示約伯在痛苦中求死顯出他是愚妄人、是癡迷人。因而對約伯說:「忿怒害死愚妄人;嫉妒殺死癡迷人。」 (伯五2)「愚妄人」(‘ewil)指愚昧卻自以為聰明的人(箴十二15 ),這種人性情暴躁又容易惱怒(箴十四29 ;二十七3 ),以利法認為約伯在伯三3~9 □裡滿了狂妄的話正是「愚妄人」的表現;「癡迷人」(potheh)指犯罪而不自覺的無知者;以利法認為約伯又求死又發怨言,卻不自覺是犯了罪,真是「癡迷人」。
B.約伯受苦是理所當然的
「愚妄人」和「癡迷人」都是罪人,因此,以利法責備約伯是愚妄人、是癡迷人之後,接著指出,愚妄人必要遭受神的刑罰。他說:「我曾見愚妄人紮下根,但我忽然咒詛他的住處。」(伯五3)以利法的意思是:他曾目睹愚妄人的勢力雖根深蒂固,轉瞬間卻連根拔起。他以兒女及產業一下子煙消雲散來說明連根拔出:「他的兒女遠離穩妥的地步,在城門□被壓,並無人搭救。他的莊稼有饑餓的人吃盡了,就是在荊棘裡的也搶去了;他的財寶有網羅張□吞滅了。」
在以利法眼中,約伯既是愚妄人、癡迷人,既犯罪得罪神,他在轉瞬之間喪失兒女及產業,也就理所當然。
C.約伯受苦的原因是犯罪
以利法把他對愚妄人遭報的觀察作出結論,說:「禍患原不是從土中出來;患難也不是從地裡發生。」(伯五6)「從土中出來」指自然生出來;以利法指出,這些禍患不是憑空出來的,表示「禍患」必有其根源。
這根源是什麼呢?他在伯五7指出,「人生在世必遇患難,如同火星飛騰」,哪裡有火,哪裡必有火星飛騰;人在世上遭遇苦難,也必有其原因。根據以利法在伯五1~5的說法,他顯然認為約伯受苦的原因是出於神對愚妄人、癡迷人的刑罰,換言之,他認為約伯受苦是因犯罪而遭神的刑罰;所以就以利法而言,「禍患」的根源就是人的罪。
以利法認為約伯因犯罪而招致禍患,竟然只會□出怨言、求死,卻不到神面前求赦免;約伯真是愚妄癡迷人(伯五1〜2) ,終局是自趨滅亡。
D.評論
有關以利法在伯五1~7對約伯論到受苦的原因是出於神對人犯罪的刑罰,我們有二點評論:
第一、以利法暗示約伯受苦的遭遇是出於約伯的愚妄,既是愚昧且驕傲,犯罪得罪神:在這種情況下受苦,本所當然,禱告也沒用,還不如坦然接受,反省改過。
以法利太過直接的比喻難免使約伯更加想起自己的痛苦,加上約伯認定自己的苦難跟罪惡無關,以利法的說法就更引發約伯的忿怒了。
第二、以利法的話既暗示約伯兒女與財產因罪惡而在轉眼間被連根拔起,另方面又責備約伯因痛苦求死的心聲為愚妄,使受苦中的約伯感受不到勸慰者的溫柔、體恤及同情,反而生出反感。 .
2.以利法教導約伯在受苦中應有的反應(伯五8~16)
以利法在伯五8指出,他若處在約伯的景況,他唯有仰望神;接著,他說明仰望神的原因(伯五9〜15)和結果(伯五16)。
A.仰望神的意義(伯五8)
以利法教導約伯在受苦中應有的反應:「至於我,我必仰望神,把我的事情託付他。」(伯五8 )
「至於我」:「我」放在句首,加重語氣,表明「我」以利法若在「你」約伯的景況裡,我必因體認到「苦難」是犯罪的結果而不敢埋怨神,我所作的就是仰望神。「仰望」原意為「尋求」,「仰望神」是尋求神的幫助和拯救,因此,人當「把事情託付祂」,也就是像當日希西家將亞述西拿基立辱駡永生神的信攤開在神面前,把事情向神呈明,求神施恩幫助。
以利法在伯五8的話暗示約伯在受苦中求死是沒有仰望神,因此是愚妄人。其實,約伯在受苦中的反應就是仰望神。伯一 21~22指出,約伯在受苦中撕裂外袍,剃了頭,伏在地上下拜,說:「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約伯此舉就是仰望神。
以利法指責「仰望神」的約伯為「愚妄人」,又勸約伯「仰望神」。以利法的盲點使他自己不知所云,又令約伯感慨萬千。
B.仰望神的原因(伯五9~15)
以利法接著指出,人在受苦中當仰望神的原因:「祂行大事不可測度,行奇事不可勝數;降雨在地上,賜水於田裡;將卑微的安置在高處,將哀痛的舉到穩妥之地;破壞狡猾人的計謀,使他們所謀的不得成就。祂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詭計,使狡詐人的計謀速速滅亡。他們白晝遇見黑喑,午間摸索如在夜間。神拯救窮乏人脫離他們□中的刀和強暴人的手。」(伯五9~15)
以利法指出,神有能力行「大事」行「奇事」,祂必拯救「卑微的」、「哀痛的」、「窮乏的」、「貧寒的」,卻向「狡猾的」、「智慧的」、「狡詐的」、「譭謗的」(「□中的刀」)、「強暴的」、「罪孽的」施報。
可見以利法在此將神所行「大事」和「奇事」的焦點放在神「賞善罰惡」的公義,強調神是「賞善罰惡」公義的神,這是受苦中的人必須仰望神的原因。
C.仰望神的結果(伯五16)
以利法在伯五16指出,「這樣,貧寒的人有指望,罪孽之輩必塞□無言。」
「這樣」指公義的神必「賞善罰惡」,因此約伯若認罪悔改,成為一個真正「卑微的」、「哀痛的」、「窮乏的」人,如此,神必拯救;反之,約伯若硬著頸項,不肯認罪,繼續作個「狡猾的」、「智慧的」(聰明卻詭詐)、「狡詐的」、「譭謗的」、「強暴的」人,則神必施報。
D.評論
針對以利法在伯五8〜16教導約伯在受苦中應當仰望神這段話,我們有二點評論:
第一、神固然是「賞善罰惡」公義的神,但以利法不知道約伯受苦真正的原因,是神對約伯信心特別的試練;他卻認為約伯受苦是因犯罪而受神刑罰,且認為約伯若不認罪,則約伯就是「狡猾」、「狡詐」、「譭謗」、「強暴」、「罪孽」之輩,真是刺傷約伯的心靈。
以利法顯然只憑所聽見的和所看見的表像,就以「公義報應論」作出約伯當認罪悔改的診斷,他那種「先入為主」的盲點和錯誤提醒我們,諮商師當儘量客觀地以「個案為中心」來協助對方,在找出個案問題的癥結和解開癥結之道以前,不宜遽下斷語,作出結論。
第二、約伯若在朋友壓力下認罪,約伯既然不是因罪而受苦,他又怎能像以利法所說的作個真正「卑微的」、「哀痛的」、「窮乏的」人而蒙神施恩?說不定約伯因胡亂認罪,反而成為一個「狡猾」、「狡詐」、「譭謗」、「強暴」、「罪孽」的人而招致神的刑罰?以利法對受苦中約伯的教導,反而把約伯引到歧路。
不少冤獄是因著屈打成招,或是疲勞轟炸,或是威脅造成的;諮商助人者當避免將包裝著「友誼」或「溫情」或「專業」的壓力加予個案,反倒要忠於個案遭遇的事實真相。
四、忠告(伯五17~27)
以利法以「人生的經驗」和「神秘的經歷」論述苦難是犯罪的結果之後,隨即向約伯提出「認罪悔改」的忠告(伯五17~27)。茲分二方面來討論:(一)忠告的內容,和(二)忠告的評論。
1.忠告的內容
以利法在伯五17以「看哪」(hirnieh,和合本未譯)一字引出一個重要的神學結論:被神「懲治」(hekiah,意「譴責」)、管教(masar,意「改正」)的人是有福的,因此不可輕看。因為「祂打破,又纏裹;祂擊傷,用手醫治」(伯五18) ,意思是:神的公義與慈愛相輔而行。
為使被打破的約伯獲得纏裹,被擊傷的約伯獲得醫治;他在伯五19~26以一連串的「福氣」來說明五18這通則,藉 &力勸約伯悔改。這一連串的「福氣」包括:(a)醫治之恩(醫治身體疾病,五18) ; (b)保護之恩(消除天災人禍,五19〜23) ; (C)財富之恩(五穀牛羊豐收,五24) ; (d)家庭之恩(享長壽且後裔繁多,五25〜26)。
末了,以利法又以一個「看哪」(hirnieh ,和合本未譯)結束他的忠告,並強調自己的「考察」 (觀察、分析、研判)絕對正確,希望約伯受教,從中獲益(伯五27)。
2.忠告的評論
針對以利法對約伯的忠告,我們有下列三點評論:第一、我們不懷疑以利法對約伯忠告的動機是要約伯從中獲益(伯五27),但約伯此次受苦並非因犯罪而受刑罰,約伯怎能撕裂心腸、具體認罪而從中獲益呢?
第二、以利法以「這理我們已經考察,本是如此。你需要聽,要知道是與自己有益」(伯五27)。他以這種權威,務使約伯屈服下來,悔改而轉回神。但卻如同他先前以「按我所見」、「神秘異夢」、和「糾正性的教導」一樣,對約伯施以「權威性」的指示,反激起個案的反彈,使諮商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我們相信聖潔的神是公義又是慈愛的神,人若犯罪,祂必刑罰;人若認罪,祂必施憐憫。但由此推出受苦是人犯罪的惟一結果,而認罪是人脫離苦難唯一的途徑;這種推論必冤枉像約伯這種不是因犯罪而受苦的個案,一方面使他們深受委屈,另方面使他們對神如何治理這道德世界生出更多的困惑。
五、問題討論
1.以利法諮商約伯的根據是什麼?這樣的根據,容易出現什麼盲點?
2.以利法認為約伯受苦的原因是什麼?他根據什麼而如此認定?
苦難乃管教(5章1至27節)(香港讀經會)
祈禱: 父神,多謝你差遣你的眾僕人來教導我,使我因此常常得到提醒和幫助。
以利法繼續他的分享。這章內容可分成三個部分,第一是他繼續要求約伯細看善惡的結局(1∼7);然後他分享自己的看法(8∼16);最後指出苦難是神的管教(17∼27)。
在第一部分中,以利法表示惡人和他的兒女及其工作之成果,終必歸於無有,這並不是出於神的刑罰,乃是自己造成的(6),可謂自食其果,自掘墳墓。「火星」(7)是指有火而出的星星,大概是指雷轟閃電;人生總不能逃避有如被閃電擊打的患難,因為人總會犯錯,而錯誤則造成災難。言下之意,以利法是要約伯承認他是個罪人,是他所犯的錯失招來苦難,如今還是快快轉向神吧!
繼而,以利法分享他個人對神的觀感(8∼16),對比起約伯,他本人則會專心仰望神,全然倚靠祂(8),因為神是偉大全能的(9),祂更以神跡賜雨水給大地(10),而且扶助軟弱的人(11),祂又破壞惡人,即那些自恃聰明而作惡的人(12∼14),卻拯救貧窮無依者,給予他們盼望(15∼16)。
最後,對於約伯的受苦,以利法以神的管教作為主旨,向他作出解釋,希望約伯明白,從而作出正確的回應(17∼27)。這裡提及管教的神是「全能者」,此字的字源意即「母乳」,神就如給予嬰孩母乳的母親,照顧兒女無微不至,委實是慈愛誠實的全能者。在管教過後,祂必親自醫治(18),即使在饑荒中、在爭戰裡、或被野獸攻擊,神都必保守看顧,以致財產不失(22∼24)、子孫成群(25)及安享長壽(26)。甚至死亡都不可悲,反而像種植耕作後的收成一樣,豐足地結束生命。
管教是智慧文學一個重要的題旨,對於屬神的子民,因為生命仍有雜質,故必須受神的管教,才能活得更聖潔和高尚。苦難成為神管教人其中一個常見的管道,如希伯來書12:10∼11所言,在管教中,我們會覺得愁苦,但經過管教後,我們會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所以管教是對我們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