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ia Todo Logo
聖經-註釋

- 廣告 -



以賽亞書 47 - 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以賽亞書 47

 

以賽亞書第四十七章拾穗

 

【賽四十七1「 巴比倫的處女啊,下來坐在塵埃;迦勒底的閨女啊,沒有寶座,要坐在地上,因為你不再稱為柔弱嬌嫩的。」

         「處女」:暗示這個新巴比倫王朝十分強盛,從未被人征服。──《串珠聖經注釋》

         巴比倫的處女:聖經論及巴比倫大都指新巴比倫帝國(B.C.7世紀末—B.C.539)。當時,巴比倫是富饒奢華的象徵,氾濫褻瀆神、拜偶像的罪,以“魔鬼之都”著稱(1715~18)。歷史家評價:“巴比倫處處有花街柳巷,這裡的人毫無羞愧、近親通姦”。現代大都市重演這個古代城市宗教、倫理上的墮落。聖徒要銘記此預言適於今日,既謹守自己,也要像約拿,督促整個城市悔改歸神。 ──《聖經精讀本》

         「巴比倫的處女、迦勒底的閨女」(1),比喻擬人化的新巴比倫帝國。「列國的主母」(5),比喻巴比倫統治列國,把藩屬國當作婢女。──《聖經綜合解讀》

         「塵埃」:原文是「灰塵」、「乾地」。

         「閨女」;「年輕女人」、「女兒」。

         「柔弱」:字義是「纖細」、「柔軟」。

         「嬌嫩」:字義是「嬌小」、「細緻」。──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巴比倫的處女。參“錫安的處女”(3722)和“埃及的民(原文作處女)(4611)。巴比倫其實是淫婦(參啟1715)。古代東方廟宇的娼妓常常被稱為“聖潔的處女”。但是她們既不是處女,也不聖潔。巴比倫以自己的宗教而自豪。這種宗教外表上富麗堂皇,裡面卻很齷齪。參啟174。先知在這裡揭開“處女”的面具,暴露她的羞恥。她不會坐在寶座上,而是坐在她應有的位置上,就是象徵悲傷和荒涼的塵埃之中(參賽326)── SDA聖經註釋

 

【賽四十七1 巴比倫的處女】聖經作者與他們鄰近的楔形文字寫作者一樣,常常以女性描寫城市。「處女」一詞是指著整個遭劫的群體說的。在古代近東,戰爭中最不幸的受害者就是未婚女子。她們不是失去了屬意的郎君,就是在掠地的勝方手下失去貞操。《吾珥被毀悼詞》是主前第二千年紀早期,以蘇美文寫的作品。其中就以這種方式描述吾珥的淪陷。──《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賽四十七1~3“巴比倫的處女”。巴比倫和當中的居民,他們最後要成為卑微的奴隸。──《以賽亞書雷氏研讀本》

 

【賽四十七1~4先知以擬人法形容巴比倫不再是天之驕女。要從寶座下來,淪為奴隸。──《串珠聖經注釋》

         此處是用對比的方式來描述巴比倫即將對面的羞辱,並說明這樣遭遇的根源是耶和華的報復。──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賽四十七1~71~7節比喻巴比倫將受到屈辱、失去榮耀和權柄。這一切可怕的苦難背後,是「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4)為自己的百姓「報仇」(3),負起「救贖主」(4)、也就是「至近的親屬」(利二十五25)的責任,祂的行動是聖潔公義的。神用巴比倫管教百姓,但巴比倫卻驕傲自誇、肆無忌憚,以為自己將存到永遠、不被定罪,所以對百姓「毫不憐憫」(6),「也不思想這事的結局」(7)。因此,「以色列的聖者」必要讓他們為自己的殘暴行為受報應。今天,每一個掌握權柄的人和國家,都應當「將這事放在心上」(7),知道有一位至聖之神在上管理一切,自己總有交帳的一天。──《聖經綜合解讀》

 

【賽四十七1~15得勝巴比倫之歌,當中指控巴比倫的驕傲(57),過分的殘忍(尤其虐待老年人,6),以及行邪術和占卜(912~15節;比較申一八9~12)。雖然本章的焦點在於被波斯粉碎的巴比倫帝國,但聖經�堛漱琱餼菑]象徵那組織起來對抗神的人類。參看啟示錄十七章5節的腳註。──《以賽亞書雷氏研讀本》

         巴比倫的哀歌:上章論及巴比倫偶像的傾倒,本章接續描述巴比倫的淪亡。──《串珠聖經注釋》

         全章預言大國巴比倫的滅亡。此國以從未被人征服自詡,故用“處女”來比喻。先知哀歎的聲音與哀歎埃及(19)及推羅、西頓(23)相似。歷史記載古列王攻取巴比倫城後,該國尚未盡滅,可證此章乃寫於此事發生前。1~4節預言巴比倫此列國的王后必自寶座下來,降為奴僕。5~9節講巴比倫的驕傲與自大乃自取滅亡之因,覆亡不可避免;10~13節諷刺巴比倫所倚靠的符咒、邪術已失去作用。14~15節預言此國的滅亡已成定局。──《啟導本以賽亞書註釋》

         審判巴比倫的內容,分為三部分:①宣告對巴比倫的審判(1~5);②審判巴比倫的理由(6~11);③神向巴比倫的偶像挑戰(12~15)。聖經中,巴比倫主要象徵世俗文明及勢力(1138)。本章的教訓:①終有一日,離開神的屬世之物將遭到毀滅(175;但95~13);②省察自己身上是否有驕傲、隨心所欲的罪(2424;約110;彼後21);③巴比倫的偶像受到神的挑戰,大蒙羞辱,我們要省察自己是否與神為敵或在服事神之外的假神(306;彼後21)──《聖經精讀本》

         本章是一首巴比倫的挽歌,預言神將使用古列刑罰巴比倫(四十五1~8)──《聖經綜合解讀》

         主前539年,古列入侵美索不達米亞下游,佔領了巴比倫的周邊地區,巴比倫王拿波尼度棄城出走,把城交給兒子伯沙撒管理,結果巴比倫城在一夜之間陷落(但五30~31)。本章從屬靈的角度,指出巴比倫被古列輕易攻陷的三個原因:

1.神為自己的百姓報仇(1~7)

2.神將懲罰驕傲自滿者(8~11)

3.神要揭穿偶像的虛假(12~15)──《聖經綜合解讀》

 

【賽四十七2「 要用磨磨,揭去帕子,脫去長衣,露腿趟河。」

         推磨是當時奴婢的工作。

          「帕子」及「長衣」本是尊貴婦女的裝束。

          �B河」:可能暗示難民要遠離家園遷往他方。──《串珠聖經注釋》

         「用磨磨面」(2),代表卑微的工作(士十六21),通常由奴婢來做(出十一5)──《聖經綜合解讀》

         「帕子、長衣」(2)是尊貴婦女的裝束。「露腿趟河」(2),可能指這些尊貴的婦女要屈尊紆貴、遠離家園,失去了抬她們過河的僕人。──《聖經綜合解讀》

         「用磨」:「取磨石」。一組兩塊的磨石,可將食物放於其間碾碎。

         「磨麵」:磨麵是卑下的工作,當時通常由年輕的女奴來做。

         「帕子」;「面紗」。當時已婚婦女在公開場合要遮住部分臉孔,表明自己的身分。妾和奴隸就不蒙面。

         「長衣 」:「蓬鬆的長裙」、「長衣裙」。

         「蹚河」:「渡河」。

         「露腿蹚河」:露出小腿,涉水過河。有錢的人通常乘坐轎子渡河。──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磨巴比倫自視為主母(477;參啟187),卻要變成奴隸(參出115;伯3110)。所有的首飾和裝扮全都被剝奪。呈現在人眼前的是因多年的勞累而醜陋不堪的女奴形象。

  揭去帕子。就是“揭去面紗”。

  脫去長衣。直譯是“脫去裙子。”亞述的古畫也是這樣描繪女俘的。

  趟河。這裡展示一群不幸的奴隸,被剝去衣服,赤足露腿地過河,前往被擄之地。── SDA聖經註釋

 

【賽四十七2 磨面是低賤工作】在磨坊磨面是相當卑下的工作,在埃及與美索不達米亞通常由年輕的女奴來做(見:出十一4;士十六21注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賽四十七2 帕子】在古代近東文化,已婚婦女在公開場合多要遮住部分臉孔,表明自己的已婚身分。這見於中亞述法典。奴隸或是妾不能遮面,因為他們原本就沒有遮面的法定地位。──《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賽四十七2 逿河】古代世界不知橋樑為何物,所以要從淺灘涉水,過河越溪。奴隸要自己走過去,相形之下,有錢人則是由僕人抬轎子過河。──《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賽四十七2~3以賽亞將黃金時代的巴比倫比作奢侈、虛榮、嬌弱的女子,這樣的巴比倫卻淪落為卑賤裸露身體、從事苦力的卑微之人,栩栩如生地描述了巴比倫所蒙的羞辱。 ──《聖經精讀本》

         ◎ 472~3 的動詞大都是祈使式,很有嘲諷的意味。──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賽四十七3「你的下體必被露出,你的醜陋必被看見;我要報仇,誰也不寬容。」

         形容巴比倫受到大大的羞辱。──《串珠聖經注釋》

         「醜陋」必被看見:原文是「責備」、「毀謗」。在此意思是「羞辱」。,很有嘲諷的意味。

         「寬容」:「邂逅」、「遇見」、「接觸」、「懇求」。」

         「誰也不寬容」:原文直譯是「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懇求(阻止)我」。──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誰也不寬容。這句話含義不明。改動一個希伯來字母,就成了“我不放過一個人,”就是那些被俘的人。神將不憐憫任何巴比倫人(見耶50313142529314051622~2462)── SDA聖經註釋

 

【賽四十七4「我們救贖主的名是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

         可能指以色列人聽聞這預言後承認神是救贖他們的主。──《串珠聖經注釋》

 

【賽四十七5「迦勒底的閨女啊,你要默然靜坐,進入暗中,因為你不再稱為列國的主母。」

         「默然靜坐,進入暗中」:巴比倫無法再支配她的屬國,更淪為階下囚。──《串珠聖經注釋》

         「主母」:「女主人」、「皇后」。

  你要默然靜坐。沒有歡喜快樂,而是因將來的荒蕪和死亡而沉默(見耶501213395126294362)

  列國的主母。見賽477;啟187── SDA聖經註釋

 

【賽四十七5 迦勒底的閨女】這個詞句在亞喀得文學指的是一個地區、城市,或民族的居民。此處則是指擬人化的巴比倫,但是在現存的巴比倫文學找不到這種措詞。──《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賽四十七5~7巴比倫因驕傲與殘暴,被奪去列國主母的地位。──《串珠聖經注釋》

 

【賽四十七6「我向我的百姓發怒,使我的產業被褻瀆,將他們交在你手中,你毫不憐憫他們,把極重的軛加在老年人身上。」

         指斥巴比倫超越神所賦的權柄,對以色列過分殘暴。

          「把極重的軛 ...... 身上」:形容巴比倫的殘忍(參哀4~5)──《串珠聖經注釋》

         「發怒」:字義是「怒氣沖沖」。

         「我的百姓」、「我的產業」:原文皆為單數,應是指「以色列」。──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神允許巴比倫懲罰猶大犯罪的百姓(見耶515;哈16),但不許巴比倫對他們施以暴行。由於毀滅者巴比倫的殘忍和掠奪,神將毀滅她(5010115125)。神曾以類似的方式處置亞述(105~15)── SDA聖經註釋

 

【賽四十七7「你自己說:“我必永為主母”,所以你不將這事放在心上,也不思想這事的結局。」

         尼布甲尼撒顯出這種狂傲(但四30)──《以賽亞書雷氏研讀本》

         「這事」:就是有關巴比倫遭報及滅亡的預言。──《串珠聖經注釋》

         我必永為主母:人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卻如此大放厥詞,說自己永遠堅立,實屬愚蠢、驕傲,是侵犯神主權的可憎可惡之事(2012 ;王下2313)。也不思想這事的結局:所有屬世之物必有結局,人若謙卑認識並接受這一事實,將會更加謙虛、真摯、誠實。思想結局並不是要成為陳腐、傷感的厭世者,萬事皆有結局,聖徒只有跨過此世及今生才能得到永生。“紀念你的死亡之日”,是人生省悟的第一步。古往今來,許多愚蒙人總是忘記這一點,醉心於如花似草、轉瞬即逝的榮耀而驕傲。 ──《聖經精讀本》

         人有時候得勢就忘記自己有一天也可能會失勢,得意忘形之餘就容易犯下大錯。──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永為主母。巴比倫滿有信心地自以為能永遠是世界的首都和主母。羅馬也認為自己是“永恆的城市”。到了末日,那奧秘的巴比倫同樣也自認為是“不至於悲哀”(187)的女王。

  思想這事的結局。巴比倫在登峰造極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她罪惡行徑和驕傲自大的後果。如今那些記住“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67),罪惡的路乃是“死亡之路”(1412)的人有福了。── SDA聖經註釋

 

【賽四十七8「你這專好宴樂、安然居住的,現在當聽這話。你心中說:“惟有我,除我以外再沒有別的,我必不至寡居,也不遭喪子之事。”」

         本節揭露驕傲者的自信何等可笑。聖經警告驕傲者的自信:“所以自以為站得穩的,必要謹慎,免得跌倒。”(林前1012) ──《聖經精讀本》

         「專好宴樂」:「耽於酒色的」,聖經中此字只出現在這裡。

         「寡居」:「寡婦」,喪失丈夫。聖經中此字只出現在這裡。

         「喪子」:字義是「孤獨」、「喪子」。該字僅出現三字,兩次在以賽亞書,該字的字根為「墮胎」、「流產」。──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安然。或“沒有想到”或“在安全的錯覺中”。

  除我以外再沒有別的。單單指神(43539;賽448455),但不久巴比倫也這樣自誇。尼尼微曾如此自誇過(215)

  不至寡居。參啟187── SDA聖經註釋

 

【賽四十七8 「惟有我,除我以外再沒有別的。」】「惟有我」(原文為「我是」)會立刻在以色列聽眾引起迴響(見:出三14)。這些國王沒有什麼說不出口的狂妄之言。第九世紀的亞述國王亞述巴尼帕就給自己封了十一個「我是……」的頭銜。──《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賽四十七8~9巴比倫國勢強盛,自以為安全穩妥,甚至以神的口吻自誇,可是轉瞬間國勢大去,邪術與符咒也無濟於事。──《串珠聖經注釋》

 

【賽四十七8~118~11節描述巴比倫驕傲地自誇「惟有我,除我以外再沒有別的」(810),自以為可以「安然居住」(8),為惡行得逞而洋洋自得(10),結果所有的災難在一日之間忽然臨到(9)、無法逃避(11)──《聖經綜合解讀》

         「惟有我,除我以外再沒有別的」(810),這是形容巴比倫像從前建造巴別塔的人一樣(創十一4)自以為神、自滿自誇,認為自己無需向任何高於自己的權柄負責。「因此,禍患要臨到你身(11),因為這是神所定的屬靈規律。「禍患 רַע/rah」原文就是「惡行」(10),人若選擇「惡行」,就會得到「禍患」。今天,許多不信神的掌權者也常常把自己當作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認為「除我以外再沒有別的」,以為只要牢牢掌握權力、就不必擔心報應。但人若選擇「惡」,就會得到「惡」;毀滅惡人的通常不是來自外面的「惡」,而是出於裡面的「惡」。──《聖經綜合解讀》

 

【賽四十七9「哪知,喪子、寡居這兩件事在一日轉眼之間必臨到你,正在你多行邪術、廣施符咒的時候,這兩件事必全然臨到你身上。」

         以婦人喪子寡居的淒慘遭遇,比喻巴比倫可憐無助的境況。

          「多行邪術,廣施符咒」:巴比倫盛行趨吉避凶之術。(12~15)──《串珠聖經注釋》

         本節記錄8節愚蠢之舉導致的後果,巴比倫不僅驕傲,而且拜偶像。他們受審判,是因為他們離開神、心中驕傲;不但不肯悔改歸向神,反而求助偶像。人都愚蒙、軟弱。任何人都得選擇寬闊平坦的道路或狹窄崎嶇的道路。寬敞的道路擠滿人,很少有人選擇進入窄門,真是令人心痛。若認識到寬敞之道帶給人的結局,人的選擇就不辨自明(713)──《聖經精讀本》

         「喪子、寡居」(9),比喻巴比倫可憐無助的光景。──《聖經綜合解讀》

         「正在你多行邪術、廣施符咒的時候,這兩件事必全然臨到你身上」(9),諷刺巴比倫的偶像無法拯救他們。──《聖經綜合解讀》

         「全然」臨到:「完整」、「完全」。

         「廣施」:「很多的力量」。

         「符咒」:巴比倫以其魔法與占卜聞名。考古學家已經找到眾多魔法文獻,裡面記載各種主題。

         「廣施符咒」:「很多符咒的力量」。

         寡居可能是比喻「亡國」,喪子則可能是「永不復國」。──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全然“大量地”或“充足地”。

  你多行邪術。在巴比倫遭受厄運的時候,她的邪術救不了她。在巴比倫歷史上的最後一夜,占星家和占卜者都被叫到伯沙撒面前,可是他們無法解讀牆上的字跡,更不用說拯救城市脫離厄運了(5726~31)。那奧秘的巴比倫也是藉著邪術欺騙和誘惑了地上的各國(1823)。巴比倫的術士自稱能藉著邪術與諸神交往。但他們的主張經過試驗以後,他們不得不羞愧地承認自己沒有這樣的能力(2211)── SDA聖經註釋

 

【賽四十七9 邪術與符咒】巴比倫在古代近東以其魔法與占卜聞名。考古學家已經找到成千上萬的文獻,裡面有各種主題,像是説明減輕牙痛、卡在母腹裡的嬰兒,或是不孕母親的吟誦經文。普羅大眾常常會為著一些芝麻小事雇用法師念經。法師來了以後會念咒語,驅趕造成問題的鬼,或是其他鬧事的靈界因素。所以可想而知,災禍臨頭之際,他們更是靠法師作法來避災。念經是為了制服有威脅性的靈界力量。──《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賽四十七10「你素來倚仗自己的惡行,說:“無人看見我。”你的智慧、聰明使你偏邪,並且你心裡說:“惟有我,除我以外再沒有別的。”」

         你的智慧、聰明使你偏邪:誘惑巴比倫人,使他們掉進滅亡網羅的,正是他們依靠的數學、天文學。與現代數學、天文學相比,當時的研究成果並不發達,但卻是當時的尖端科學。巴比倫人並未使之發展為純學問,而是用於占星術、魔術,用此占卜君王與王國的未來。巴比倫人的愚蠢之舉,親手封鎖了通往神的道路,因此遭受不幸結局。先知提醒巴比倫人,要相信公義、可喜悅的神。 ──《聖經精讀本》

         在人本主義的時代,自信的世人倚靠自己的「智慧聰明」(10),所以不再敬畏神。這樣的「智慧聰明」只會使人「偏邪」(10)、把自己當作神。過去,使巴比倫人掉進滅亡網羅的,正是他們所擅長的數學、天文學;他們把這些學問用於占星術和邪術,卻無法預測和理解突然來臨的禍患(但五4~9),更無法抵擋神的旨意和古列的征服。今天,使世界走向滅亡的,正是世人引以為豪的自然科學、人文哲學;他們相信這些學問可以解釋一切現象、解決一切問題,卻不肯承認自己的罪才是最大的禍患,結果「所不知道的毀滅也必忽然臨到你身」(11)──《聖經綜合解讀》

         「偏邪」:「轉離」。「轉離」。「轉離」。──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你的智慧。見但14注釋。

  使你偏邪。參結2815~17

  再沒有別的。見第8節注釋。── SDA聖經註釋

 

【賽四十七10~11巴比倫以為自己的惡行不會受到審判和刑罰,又因精通符咒、星相等邪術,以為可以主宰一切,誰知禍患臨到,一切智慧、聰明都不能使她及早脫離厄運。──《串珠聖經注釋》

 

【賽四十七10~13巴比倫的“智慧”來自占星術和邪術。──《以賽亞書雷氏研讀本》

 

【賽四十七11「因此,禍患要臨到你身,你不知何時發現(“何時發現”或作“如何驅逐”),災害落在你身上,你也不能除掉,所不知道的毀滅也必忽然臨到你身。」

         「你也不能除掉」(11),原文是「你也不能贖罪」(英文ESV譯本)。指這場災禍既不能預知,也不能用破財免災的方式來化解。──《聖經綜合解讀》

         「禍患」:原文是「罪惡」、「苦難」、「危難」。本字同 4710的「惡行」,可說巴比倫塑來倚仗的罪惡,如今變成了自己的災難,這是ㄧ種諷刺的說法。

         「發現」:原文是「黎明」(SNH 7837),但BHS 根據在開羅會堂聖所找到的抄本,建議修正成(SNH 7836),意義是「及早」、「勤奮尋找」。

         「何時發現」:原文是「不知道黎明」,意義應該是「不能及早知道」。

         此處是提及巴比倫因為驕傲、自私,導致災禍臨到。我們自己在順境的時候是否也會這樣自高自大呢?──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你不知何時發現(或作:如何驅逐)或 “你沒有能力(對付它)”。神在一個半世紀以前就預言了巴比倫的毀滅。那是在巴比倫崛起成為世界帝國之前。但當毀滅的時辰來臨時,巴比倫所有哲士都感到驚訝(54~9;參太2439)。巴比倫的術士無法對抗上天的命令和居魯士的力量。── SDA聖經註釋

 

【賽四十七11 躲避臨頭禍患的方法】巴比倫有無數的預兆文獻,是用來預測、控制未來的會發生什麼情況。預兆通常與歷史事件相關,就像症狀與發病的關係一樣。所以要逃避臨頭的災禍,就不能做一些有害處的行為。例如,有些日子夫妻不能行房,因為有災禍(包括死亡)臨頭。有人事件。普羅大眾作重要決定前,會雇用觀兆法師,告訴他們該做什麼事,預期也會找法師來誦經或念咒語,化解可怕的事件。最為人所知的是稱之為南布林布的避凶儀式。其中要對眾神明發出特定形式的禱告。但是如果沒有立即危險的跡象,就不可以作這些儀式。──《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賽四十七12「 站起來吧!用你從幼年勞神施行的符咒和你許多的邪術,或者可得益處,或者可得強勝。」

         「站起來吧」:即繼續使用符咒邪術吧。

          「從幼年」:意指巴比倫的這種宗教已有長久歷史。──《串珠聖經注釋》

         用你:神很少用嘲笑的語氣說話,代表性事例有以利亞嬉笑巴力的先知(王上1827),本節也是如此。 ──《聖經精讀本》

         「站起來吧」(12a),這道充滿諷刺的命令又是何等悲哀。大難當頭,拒絕真神的人別無選擇,只能倚靠自己的能力或偶像,繼續「勞神」(12a)努力,對結果卻毫無把握(12b)──《聖經綜合解讀》

         「從幼年勞神施行的符咒」(12),指巴比倫歷來都被美索不達米亞的各國、包括亞述視為宗教中心,是建造巴別塔的地方(創十一9),偶像崇拜已經有悠久的歷史。──《聖經綜合解讀》

         「站起來吧」:可能是「繼續使用吧」、「仍舊這樣吧」的意思。471213 的「站立」都是祈使式。

         「幼年」:原文是「青年」、「人生的早期」。

         「勞神施行」:「辛勞」、「勞動」、「感到疲倦」。

         「或者可得益處,或者可得強勝」:原文直譯是「或許有些幫助,或許可以致勝」。

         「得強勝」:原文是「使顫抖」、「使戰兢」、引申為「勝過」。──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或者。直譯是“也許”。

  可得益處。或“能站立”,“能忍耐”。以賽亞的話裡不是沒有諷刺的意味。以賽亞知道,儘管已發出多次警告,巴比倫依然會相信她的邪術。於是以賽亞反諷說,她沉溺於愚蠢之中,也許她的邪術會取得成功的!參何417── SDA聖經註釋

 

【賽四十七12~1512~15節諷刺偶像的失敗。虛假的偶像既不能在人需要的時候提供力量(12),也不能替人預測未來(13);在災難面前不但不能救人、而且無力自救(14),追隨者只能各奔東西、各顧各家(15)──《聖經綜合解讀》

 

【賽四十七13「 你籌畫太多,以致疲倦。讓那些觀天象的、看星宿的、在月朔說預言的,都站起來,救你脫離所要臨到你的事。」

         「在月朔說預言」:即每月定出吉凶的日子,作行事的參考。──《串珠聖經注釋》

         「你籌畫太多,以致疲倦」(13),指巴比倫的假神很多,各種偶像提供的意見眾說紛紜、互相矛盾。今天,為了解決社會的問題,自以為神的世人發明了許多主義、指出了各種方向,也都是彼此矛盾、令人「疲倦」,最終只能拿人類的歷史和普羅大眾的生命作試驗。──《聖經綜合解讀》

         「在月朔說預言」(13),即每月初定出吉凶的日子,作行事的參考。──《聖經綜合解讀》

         「觀天象」:原文是「劃分諸天」。

         「月朔」:原文是「新月」。

         「說預言的」:原文是「預先知道的人」。本字動詞原意是「認識」、「知道」、「察覺」。

         現在有些人,甚至是基督徒,還是喜歡研究星座或者算命等等;其實我們不需要把安全感和自己的命運建立在這些很不可靠的說法上面。──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觀天象的。直譯的“劃分天象的”。占星術是古代巴比倫非常發達的重要學科。他們仔細觀察天象,預測未來的事情。但巴比倫星占學家的勞動是完全無效的。以賽亞向巴比倫的哲士提出,他們可以繼續研究他們的邪術。但在神所預言的厄運時刻,這不會給他們帶來任何的好處。

  看星宿的。就是星占學家。

  在月朔說預言的。直譯是“告訴人新月時間的人”,是古代偽天文學的另一個分支。── SDA聖經註釋

 

【賽四十七13 觀天象的與看星宿的】在美索不達米亞,與占卜不相上下的算命方式是占星術。在亞述晚期(約主前900~612),國王要定期聽取月亮與其他星體出現的報告,並且要解釋這些事預示些什麼。巴比倫人在主前五○○年發明了黃道十二宮圖,大約就是波斯古列王時代。詳情請參:以賽亞書二6;申命記十八章;約書亞記十12~13;列王紀下二十三4注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賽四十七13~15讓……救你脫離:與前4節形成鮮明對比。神如此向偶像挑戰、審判追從者,目的:①教訓他們:惟有神才是人應信仰的物件;②嚴厲懲處他們侵害神主權的罪。只有耶和華是超越人的存在。驕傲的人及偶像侵犯了此領域。這是叛逆的罪,神是造物主,他是我們的君王。時間上,他從永遠到亙古;層次上,他具超越性;邏輯上,他是必然的;能力上,他是絕對的;資格上,他是惟一的;程度上,他是完美的。扭曲的人性,使人離棄這樣的君王,信靠世界的王,想盡辦法以金錢、權力、快樂、科學、力量入侵神的主權領域。我們當銘記神徹底咒詛偶像的教導,正確分辨屬肉體與屬靈、屬該撒與屬神的分別。 ──《聖經精讀本》

 

【賽四十七14「他們要像碎秸被火焚燒,不能救自己脫離火焰之力,這火拼非可烤的炭火,也不是可以坐在其前的火。」

         「他們」:指一切行邪術、觀天象星宿的人。──《串珠聖經注釋》

         敬拜偶像的巴比倫終將被火焚燒,「這火拼非可烤的炭火,也不是可以坐在其前的火」(14),可能是諷刺那些製作偶像的人在爐邊烤火說:「我暖和了,我見火了」(四十四16)──《聖經綜合解讀》

         「他們要像」:原文是「看哪!他們要像」。

         「碎秸」:原文是「禾秸」、「穀殼」。

         「焚燒」:原文是「燃燒」、「毀壞」。

         「火焰之力」:亦可翻譯為「火焰的權勢」。

         「可烤的」:原文是「變暖和」、「取暖」。──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在厄運來臨之時,邪術無法提供逃生之路。聽信邪術的人再也得不到安全感。燒毀巴比倫的火焰也將燒毀那些星占學家。── SDA聖經註釋

 

【賽四十七15「 你所勞神的事都要這樣與你無益。從幼年與你貿易的,也都各奔各鄉,無人救你。」

         「從幼年與你貿易」:指與巴比倫素有貿易往來的國家。──《串珠聖經注釋》

         「從幼年與你貿易的」(15),指那些敬拜偶像的人、以及靠偶像牟利的人(啟十八15~17)。無論是敬拜偶像的人,還是被人當作偶像的人,彼此之間都是相互利用的「貿易」關係。一旦人無法從偶像獲得好處,就會撇棄偶像、「各奔各鄉」(15)──《聖經綜合解讀》

         人人都有需要拯救的時候,無論是敬拜偶像的人、還是倚靠自己的人,都在為著某一天作準備。但是,當那一天真正來到的時候,許多人卻發現「你所勞神的事都要這樣與你無益」(15),一生「所勞神的」知識、財富、健康、偶像沒有一樣能靠上;惟有那位站在宇宙之外、又在歷史之中的神,祂既有能力施行拯救、又樂意施行拯救。我們應當選擇哪一位呢?──《聖經綜合解讀》

         「與你貿易的」:原文是「交易人」、「商人」。

         「各奔各鄉」:「對岸漫遊」、「隔山觀虎鬥」。

         巴比倫自己辛苦努力的事情,在危難時無法幫助他,我們現在努力的事情可以幫助我們嗎?──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與你貿易的。巴比倫是“貿易之地”和“買賣城”(174)。奧秘的巴比倫也與“地上的客商”密切交往(1811~19)。古代的巴比倫最關心的是物質和財富。濫用物質的福惠對於擁有的人來說乃是咒詛(見申810~18;何25~9;路1213~21)── SDA聖經註釋

 

 【思想問題(47)

 1祂引致巴比倫敗落的是那些罪?祂祂他們所自持的是什麽?祂祂試反省有什麽是你自持並看得比神更高的事物(例如才幹、熱心祂祂服事、聰明 ...... )。祂祂若有的話,立即向神悔改。

 2祂13節提及的「籌畫太多」與12 15節所說的「勞神」是否否定了祂祂計劃的用處?祂祂我們當怎樣在謙卑信靠神與負責任兩者中取得平衡? ──《串珠聖經註釋》 

 

【賽四十七  先知的預言有沒有偶然巧合的可能?】以賽亞發出巴比倫覆滅預言的時間,比實際發生的時間早150年,那時候巴比倫還沒有成為地上的強國。雖然驕傲的巴比倫帝國後來毀滅了猶大和耶路撒冷,但巴比倫人自己也在公元前539年成為俘虜。是神,而不是巴比倫人有至高無上的權柄。神使用巴比倫人懲罰犯了罪的百姓;神使用瑪代波斯搗毀了巴比倫,並釋放了祂的百姓。─《靈修版聖經註釋》

 

【賽四十七章與啟十六至十九章比較】仔細閱讀《啟示錄》,就會發現其表號和用語與以賽亞,耶利米,以西結和但以理著作的某些章節十分相似。約翰顯然在聖靈的引導下,大量引用《舊約》讀者所熟悉和理解的古代先知的語言,來描述教會將來的經歷。約翰用屬世巴比倫的壓迫,及其後來的荒蕪,生動地描寫了神的餘民受到那奧秘之的巴比倫的逼迫,及巴比倫的最後荒蕪。《啟示錄》的表號和言語如果參照古代先知對當時事件的描寫,就更加明確易懂了。賽47章所描寫屬世的巴比倫所受的各方面懲罰,對於理解啟16~19章所描寫那奧秘之巴比倫的懲罰是很有幫助的。請注意以下的對照:

《以賽亞書》第47

《啟示錄》啟16~19

1.“坐在塵埃”(1)

1.“把塵土撒在頭上”(1819)

2.“稱為柔弱嬌嫩的”(1)

 “專好宴樂,安然居住的”(8)

2.“怎樣奢華”(187)

 “華美的物件”(1814)

3.“要用磨磨面”(2)

3.“舉起一塊石頭,好像大磨石”(1821)

4.“我要報仇”(3)

4.“神想起巴比倫大城來,要把那盛自己烈怒的酒杯遞給他”(1619)

 “他怎樣待人,也要怎樣待他”(186)

 “審判他的主神大有能力”(188)

 “他判斷了…大淫婦”(192)

5.“列國的主母”(5)

 “我必永為主母”(7)

 “惟有我,除我以外再沒有別的,我必不至寡居,也不遭喪子之事”(8)

5.“管轄地上眾王的大城”(1718)

 “我坐了皇后的位,並不是寡婦,決不至於悲哀”(187)

6.“你毫不憐憫他們,把極重的軛加在…身上”(6)

6.“我又看見那女人喝醉了聖徒的血”(176)

 “先知和聖徒,並地上一切被殺之人的血,都在這城裡看見了”(1824)

7.“在一日轉眼之間”(9)

7.“在一天之內……一時之間”(188101719)

8.“多行邪術”(9)

8.“邪淫大怒的酒”(183)

 “萬國也被你的邪術迷惑了”(1823)

9.“禍患要臨到你身…你也不能除掉…也必忽然臨到你身”(11)

9.“使她冷落赤身,又要吃他的肉”(1716)

 “她所受的災殃”(1848)

 “用她調酒的杯,加倍的調給他喝…叫他照 樣痛苦悲哀…死亡、悲哀、饑荒”(186~8)

10.“火”(14)

10.“用火將她燒盡”(1716)

  “她又要被火燒盡了”(188)

  “燒她的煙”(189)

11.“與你貿易的”(15)

11.“藉著她發了財的客商”(1815)

  “你的客商原來是地上的尊貴人”(1823)

──《SDA聖經註釋》

 



跟著我們: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