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 4
馬可福音第四章綱目
壹、內容綱要
【神國的比喻和實例】
一、撒種的比喻(1~9節)
二、用比喻的原因和明白此比喻的重要性(10~13節)
三、撒種比喻的解明(14~20節)
四、點燈和量器的比喻(21~25節)
五、撒種生長結成穀粒的比喻(26~29節)
六、芥菜種的比喻(30~32節)
七、對大眾若不用比喻就不講(33~34節)
八、平靜風和海的實例(35~41節)
貳、靈訓要義
【四種的心田】
一、路旁的心──剛硬不肯接受神的話,以致被撒但奪去(4,15節)
二、土淺石頭地的心──歡喜領受神的話,卻不容生根(5~6,16~17節)
三、荊棘地的心──神的話被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和別樣的私慾所擠住(7,18~19節)
四、好土的心──能讓神的話生長且結實(8,20節)
【道和人心】
一、撒在路旁的(4,15節)──道不入人心(是信心不定的人)
二、撒在土淺石頭地的(5~6,16~17節)──道稍入人心(是信心不足的人)
三、撒在荊棘�堛�(7,18~19節)──道半入人心(是信心不堅的人)
四、撒在好土上的(8,20節)──道深入人心(是信心不小的)
【主耶穌用比喻講道的原因】
一、神國的奧秘只叫存心正確的人知道(11節)
二、對無心追求的人(外人),比喻叫他們聽了也不明白(12節)
三、對有心追求的人,只要明白比喻的原則,就能明白一切的比喻(13節)
四、對喜歡聽道的人,講比喻乃是照他們所能聽的(33節)
五、對外人只講比喻,對門徒就講一切的道(34節)
【基督徒的雙重責任】
一、要用真道照人(21節)
二、要用公道照人(22節):
1.作人要誠實(23節)
2.要用公平待人(24節)
三、結論──神的報賞(25節)
【人的工作】
一、勞苦撒種(26節)
二、安息等候(27~28節)
三、快樂收割(29節)
【神的種子】
一、種子的播撒(26節)──是按時間的(不是人所能定規)
二、種子的生長(27節)──是很奇妙的(不是人所能知道)
三、種子的結實(28節)──是有次序的(不是人所能改變)
四、種子的收成(29節)──是照定理的(不是人所能把握)
【這到底是誰?】
一、祂是引導路程的主──耶穌對門徒說,我們渡到那邊去(35節)
二、祂是與人同在的主──門徒離開眾人,耶穌仍在船上(36節)
三、祂是試驗門徒的主──耶穌在船尾上,枕著枕頭睡覺(37~38節上)
四、祂是有求必應的主──門徒叫醒了祂,...大大的平靜了(38節下~39節)
五、祂是教導門徒的主──耶穌對他們說,為甚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麼(40節)
六、祂是天地萬有的主──連風和海也聽從祂了(41節)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馬可福音註解》
叁、其他綱目
【四種心田】
經文:可4:1-20
引言:耶穌用四種不同的田地把人心世界刻畫出來,不同的人對福音有不同的領受,結果也就有不同的必收穫與結局。
一、心田比喻的內容 1-9
1.前提——教訓他們許多道理 1-2
(1)隨走隨傳,就地就講。耶穌傳道不講究任何形式、排場,正如祂自己所說的,乃是‘隨走隨傳’,參(太10:7)──“耶穌又在海邊教訓人”;並且祂的講材也是靈活的就地取材,而非死板的規條字句──以種地、點燈等日常生活中的事為材料。
(2)善用比喻,道理顯明。“比喻”是主耶穌用大家所熟悉的事物來表達深刻真理的一種方式。
2.內容——四種心田領受種子的情況 3-8,“撒種的”指主自己;“種”是指神的話,特別是指神國之道(參11,14節)。種子是有生命、能生長的東西,表明神國是屬於生命的範疇;而種子需有田地才能生長,這田地就是人的心(參15,17節)。
(1)有落在路旁邊的——飛鳥吃盡了 3-4
(2)有落在淺地上的——被太陽曬乾 5-6
(3)有落在荊棘裡的——被擠不結實 7
(4)有落在好土地的——能結實百倍 8
3.提醒——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9
二、心田比喻的原因 10-12,(賽6:9-10)
這段是最難懂的經文。七十士譯本是這樣翻譯的:祂並且說:去和這些人說:“你們真的要聽,但不會明白;你們真的要看,但卻看不明白。”因為這些人的心遲鈍了,耳朵發沉了,眼睛關閉了,所以他們設法子去看,去聽和去明白,而卻不能悔改,最後我也不能醫治他們了。
這就更明白這段經文所要表達的意思了。但要注意的是,耶穌說這段話是引用以賽亞先知的話。
三、心田比喻的實際 13-20
1.路旁地——道不入人心(信心不定的人) 14-15
2.石頭地——道稍入人心(信心不足的人) 16-17
3.荊棘地——道半入人心(信心不堅的人) 18-19
4.好土地——道深入人心(信心不小的人) 20
── 毛南春陽
【基督徒的生命彰顯】
經文:可4:21-25
引言:基督徒的生命必須要借著耶穌基督來彰顯,猶如燈明亮照耀。箴4:23
一、如明燈一樣照亮 21,(太5:14-16)
二、如真事一樣顯露 22-23,(林後5:10)
三、如量器一樣公平 24,(申25:13-16;賽56:1-2;西4:1)
四、如恩賜一樣賞賜 25,(提後1:6-7)
你越有心要,神就越多給你;否則,連你從前所已經得著的,也要收回去(太25:29)。越在真理上有基礎、有領受的,就越發追求;而越追求,就越明白、越多有領受。另一方面,對已經得著的一點點真理,若是沒有什麼反應,不加珍惜,那就絲毫不能從所得的真理受益。屬靈的恩賜越運用就越會加多,但懶惰而不運用的,連原來所有的也要被奪去。
── 毛南春陽
【福音的工作】
經文:可4:26-34
引言:主耶穌交給我們福音的使命,是不容忽視的!(可16:15-16)
一、去,傳福音 26-29
1.勞苦撒種 26
(1)“人”指主耶穌,祂就是人子。
(2)“種”是指神的話,特別是指神國之道(參14節);種子是有生命、能生長的東西,表明神國是屬於生命的範疇。
(3)“地上”一方面指人心,另一方面指人所居住的世界。神的國乃是開始於主耶穌把生命的種子撒在信徒的裡面(約壹3:9;彼前1:23)。
2.安息等候 27-28
(1)撒種的人並不曉得種子是如何發芽長大;主的工人只管傳揚神的話(撒種),神的話自會在人的心裡產生功效。
(2)栽種和澆灌在於人,但叫它生長乃在於神(林前3:6-7)。
3.歡呼收割 29
詩篇126篇5-6節。當世界的末了,乃是“收成的時候”,神要差遣天使在地上來收割莊稼(太13:39;啟14:15-16),把成熟的收在倉裡(太13:30),就是有分于神國的實現。
二、來,歸向祂 30-32
1.小——開始效果不大 30-31 主在本節的話有如下的含意:
(1)神國的本質是生命的,是能生長的。
(2)神天國在地上像菜蔬一般,是暫時的,長大後就要收成。
(3)神國的道是給人作糧食之用的,而不作其它用途。
(4)神國像芥菜種一樣的小,因此,神國之子在地上不過是“小群”(路12:32)。
2.大——後來效果不小 32 這裡說出神國意外的發展,其特點如下:
(1)神國變得高大廣闊,引人注目,受人尊敬,也給人蔭庇。
(2)深深地紮根在地裡,與世界緊密地聯結,作長久住留在地上的打算。
(3)不再如菜蔬般可作食物,失去其屬靈供應的功用。
三、講,要牧養 33-34
1.初信栽培——照他們所能聽的,對他們講道。
主的工人講道,必須按聽眾領受的能力和水準來講,因此在講道之前,要設法瞭解聽眾的程度和情況。
2.門徒訓練——把一切的道講給門徒聽。
── 毛南春陽
【這到底是誰呢?】
經文:可4:35-41
引言:耶穌平靜風浪,引起了門徒對祂的進一步認識。(太8:18,23-27;路8:22-25)
一、祂是引導路程的主 35,(約14:6)
1.我們為主作工,要能拿得起,也能放得下;不要因為工作大有成效,得著很多人,就捨不得“渡到那邊”,離開人群。
2.今天信徒在世上乃是客旅,正在渡到那一邊去──天上更美家鄉的過程中(來11:13,16)。
二、祂是與人同在的主 36
祂的名字叫“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太1:21)。
三、祂是試驗門徒的主 37-38
我們只要有主,不論祂是明顯的同在(醒著),或是暗中的同在(“睡覺”),仇敵雖然興風作浪,都不能動搖我們。多少人只會埋怨主“不顧”,其實不是主不顧,而是自己缺乏信心(參40節)。
四、祂是有求必應的主 38-39
顯出祂就是掌管宇宙的主。(林前8:6;約1:1-3)
五、祂是加添信心的主 40
主所責備的,不是他們的‘叫醒’(38節)──禱告,主乃是責備他們的“膽怯”;主喜歡我們以禱告來麻煩祂,但不喜歡我們以懼怕來麻煩我們自己。
六、祂是掌管萬有的主 41
1.苦難使我們更深一層的認識祂──“這到底是誰?”正如約伯從前風聞有神,經過苦難後親眼看見了神(伯42:5)一樣。
2.主是君王,自然界和萬有都要聽從祂,躲在環境背後的鬼也要聽從祂,我們這些屬祂的人更要聽從祂。
── 毛南春陽
【聽耶穌講比喻 馬可福音4章】
一丶主用比喻教訓人4:1-3
二丶主講人心如土地4:4-9
三丶主對外人講比喻4:10-12
四丶主卻解釋各種地4:13-20
五丶主拿燈喻人發光4:21-23
六丶主用量器喻報應4:24-25
七丶主喻種子論長進4:26-29
八丶主喻芥菜論復興4:30-34
九丶主靜風浪造就人4:35-41
──作者不詳
【耶穌平風靜浪中之三樣奇蹟】(可四35~41)
一、波浪翻騰(37節)
二、海水平靜(39節)
三、門徒懼怕(41節)
── 丁良才《經題模範》
【撒種的比喻】
在海邊聽見比喻的教訓;在屋�堸搕騄諈熒N思
一、四種不同的心田
1.有落在路旁的
2.有落在土淺石頭地和荊棘�堛�
3.有落在好土�堛滿A發生長大結實
二、三個遺他比喻
1.燈的比喻
2.種子發芽漸長的比喻
3.芥菜種的比喻
三、忽然起了暴風
1.兩種波浪
2.兩種睡覺
3.兩種懼怕
── Chih-Hsin Chang《An Outline of The New Testament》
【馬可福音第四章】
一、國度的比喻(四1∼34)
1.撒種者的比喻與用比喻的理由(四1∼25)
2.另外兩個生長的比喻(四26∼32)
3.比喻的總結(四33∼34)
二、耶穌平靜風浪(四35∼41)
── 柯勒《丁道爾聖經注釋》
【馬可福音第四章】
一、用比喻的教訓(四1,2)
二、從地上到天上(四3-9)
三、天國的秘密(四10-12)
四、收成必會來臨(四13-20)
五、光必須讓人看見(四21)
六、不能壓制的真理(四22,23)
七、生活的平衡(四24)
八、增加的定律(四25)
九、看不見的生長和一定的終結(四26-29)
十、從小到大(四30-32)
十一、聰明的教師和聰明的學生(四33-34)
十二、耶穌同在的平安(四35-41)
──《每日研經叢書》
【馬可福音第四章】
一、撒種的比喻(四1∼20)
二、聽道者的責任(四21∼25)
三、種子生長的比喻(四26∼29)
四、芥菜種的比喻(四30∼34)
五、風和浪為僕人效力(四35∼41)
──《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馬可福音第四章】
一、撒種的比喻(四1∼12)
1.耶穌用比喻教訓眾人(2)
2.落在路旁的(4)
3.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5)
4.落在荊棘裡的(7)
5.落在好土裡的(8)
二、明白比喻(四13∼25)
1.真理和恩典對主的兒女是明顯的,向那些在真理以外的人卻是隱藏的(11)
2.他們無心追求(12)
3.明白比喻的人,就是那些聽了神話語而又肯領受者(20)
4.凡有的,要蒙福(25)
三、自然的成長(四26∼34)
1.種子撒在地上會自然成長,人也不知其所以然(27)
2.地生五穀也是出於自然(28)
3.神的國一定比一切更大(32)
四、風暴與平靜(四35∼41)
──《新舊約輔讀》
【馬可福音第四章】
一、撒種的比喻 四1∼20
二、神國的比喻 四21∼34
三、耶穌是大自然的主 四35∼41
──《中文聖經注釋》
【撒種的比喻】
讀經:馬可福音第四章一至二十節
一、撒種的人
1、撒種的人就是主耶穌。撒種就是把生命的種子撒在田地裡,叫田地長出生命的東西。主耶穌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2、主耶穌到地上來就是要把神的生命,撒到人的裡頭,叫神的生命從人裡有長出來。
二、眾子的意義
1、主所撒的種子就是神的生命。
2、神的生命是在主的話裡,所以主所釋放的話,所傳的道,就是生命的種子。
三、人的心田
1、主的生命種子,是撒在人的心裡,所以人的心就成為主生命種子的田地。
2、心田分四種。
四、路旁的心田
1、第一種的心田即路旁的心田,主說有的種子落到路旁去,路旁就是人行道路之旁。說他是路又不是路,說不是路又像路。因為是路旁的土,它雖不是路,卻時常被人的腳踏過,所以變硬了,種子不容易種進去。
2、有的人心很像路旁,常有人事物,從那裡經過,一直被這些東西踏過,所以他的心對神的道就變硬了。
3、因路旁土硬,種子撒不進去所以就被飛鳥吃光了。接近世界人事物的人,他的心田是硬的,福音的話不能深入進到他的心裡,飛鳥(即撒旦)就來把福音的種子吃去了。
五、淺土的心田
1、淺土就是浮面有一層土,底下是石頭。
2、有的人聽了主 道,不過是浮面的聽,但在他心的深處隱藏著石頭,(石頭指罪惡,世界,人情,名利等)不肯完全丟棄還留在底下。
3、這樣浮面相信的人,一遇到患難試煉就落下去,如同淺土之幼苗 日頭一曬就枯乾了。
六、荊棘的心田
1、荊棘的心田雖沒有石頭,但是有混雜的東西長在那裡。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和別樣的私欲就是荊棘。
2、今天也有人接受了主的道,但他內心還脫不盡今生之思慮,錢財之迷惑,和別樣之私欲。
3、人聽道之後,一遇到荊棘,神的道在他裡面,就沒有多少生長的果效。
七、好土的心田
1、好土不是路旁的土也不是淺土有荊棘之土。
2、這樣的心田,不讓人事,世事經過,也不浮淺(沒有隱藏的罪惡,世界)也沒有荊棘(今生的思慮,錢財的迷惑, 別樣的私欲)這樣的心田是好土。
3、好土之心田接受乎道的果效,長出主的生命有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
八、如何有好土的心田
1、不要叫心太給人事物經過,或保守心不太接近人事物。
2、去掉心中隱藏的罪惡和世界(舉例發揮要翻他們的心)。
3、除去今世的思慮,錢財的迷惑和別樣的私欲。
4、要用好心田接受主的話,就是主的道,也就是主的生命。
──《福音材料267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