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ia Todo Logo
聖經-註釋
- 廣告 -



約伯記 4 - 章短篇信息

約伯記 4

 

約伯記第四章短篇信息

 

目錄:

約伯記箋記(四章)(于中旻)

年長者以利法第一次發言(一)(臺北基督之家)

約伯記第四章(康來昌)

約伯記第四章(黃登煌)

以利法的開解(4121)(香港港讀經會)

 

 

約伯記箋記(四章)(于中旻)


  罪惡的報應

  耕罪孽種毒害的人,都照樣收割(伯四:8

  神是聖潔公義的,這是人一般的共識。因此,我們可以知道:“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順著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加六:7-8
  約伯的朋友以利法知道:“按我所見,耕罪孽,種毒害的人,都照樣收割。”(伯四:8)另一方面,他斷言:無辜的人和正直的人,絕不可能遭受苦難。
  其實,個人的經驗,只是有時可以延伸引用以判斷別人,但絕難以在任何時候,判斷所有的人。“按我所見”的範疇有限,不能以有限的採例,作為普遍性斷言的依據;而且人存在的時段有限,也不就等於收割報應的終期。怎能因為看見一片落葉,就斷言是秋天到了?罪惡誠然會收到報應,但不一定是“我所見”。
  在另一方面,據同樣的理由逆推,再斷言:人遭遇禍患,就是因為罪孽的緣故;間接指約伯的遭遇,不外是犯罪以至招致神的忿怒。
  以利法又據他夜間異象的經驗,那靈的聲音:“必死的人豈能比神公義嗎?人豈能比造他的主潔淨呢?”當然,人不足與聖潔公義的神相比,約伯的正直完全,也遠不能達到神自己的標準。就如我們的衣裳,洗到最潔淨的程度,但如果拿去跟雪比較,就顯得無望的灰黃不潔。因為“住在土房,根基在塵土�堙A被蠹蟲所毀壞的人”,根源既然不好,又被罪惡的蟲所侵蝕,怎樣也不能滿足神的要求。(伯四:16-21)他這經驗,比現在看異象的人也高明不到那�堨h。這是一般的情形,穿在約伯身上,並不會完全合身;而他也沒有了解約伯與神的關係。神是否要求在土房的人,達到祂自己靈宮的標準?那是不可能的事。那要到許多年代以後,主耶穌基督來到世間,為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叫凡信祂的人,因披戴基督,在神面前得稱為義:“在一切不得稱義的事上,信靠這人〔耶穌基督〕,就都得稱義了”(徒一三:39)。這才是福音。
  我們現在,對於屬靈事物,仿佛是“對著〔銅〕鏡子觀看,模糊不清”(林前一三:12);所有經驗,也不會有多大幫助。願主賜智慧,使我們知道自己不知道,直到面對面的時候。

 

 

年長者以利法第一次發言(一)(臺北基督之家)

 

經文:伯四章

約伯的三個朋友聽見約伯咒詛自己的生辰,以為他的靈性出現了危機,於是他們一個一個地與約伯辯論。首先出場的是以利法。而從第卅二章6節以利戶說:「我年輕,你們老邁,因此我退讓不敢向你們陳說我的意見」,可以看出他們當時有一種倫理就是尊重長者,讓「年長」者先說話。因此以利法可能是他們當中最年長的人,因此我們從他的言論可知:

第一、 他在人生的見識上最豐富。因此他試圖用他的「人生見識」來幫助約伯。第8節他說:「按我所見耕罪孽,種毒害的人都照樣收割」,以利法從他的人生經歷發現「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因果報應的道德律,因此他便按著他人生的經歷,勸勉約伯說:「請你追想,無辜的人有誰滅亡」(第7節)?他以為只要約伯肯省察自己,一定會發現是因為自己的罪而遭災的。

第二、 他的屬靈經歷最豐富。因此他從12節開始講述他所得到的「默示」、所聽見的神的「細微聲音」,他以有「神直接得到的啟示」為後盾,盼望達到使約伯聽從他這「權威性言論」的目的!這位年長者以利法的言論提醒我們,我們必須以聖經教導的「客觀真理」,而不是以「主觀的經歷」來幫助人、教導人,因為強調經驗的人,都容易陷入主觀主義的錯誤之中,特別是那些相信「屬靈經歷」而不認識真理的人,容易落入迷惑中,因此讓我們更多從聖經來認識神,認識神的心意,認識神行事的原則,才不會落入迷惑中,才能給人真正的幫助!

第三、他責備約伯的軟弱。第3-5節以利法說:你素來教導許多的人,又堅固軟弱的手。你的言語曾扶助那將要跌倒的人;你又使軟弱的膝穩固。但現在禍患臨到你,你就昏迷;挨近你,你便驚惶」!他責備約伯說:「你平常這麼會教導,幫助跌倒及軟弱的人,怎麼自己可以被禍患打倒呢」?一個年長者可能他經歷過許多風吹雨打而鍛練出剛強的生命,但也可能反而無法體恤人的軟弱。一個在苦難中的人,如果我們責備他「能教導別人,自己做不到」,甚至告訴他:「你這麼軟弱會絆倒別人」!若再不斷地要強調神的公義,不斷地要他們認罪,承認自己的污穢、愚昧(第17-21節),可能不但不能幫助他們,反而讓他們更自我控告、更心灰意冷。所以約伯從一個自己在受苦中的人,面對來幫助他的朋友說:「那將要灰心,離棄全能者,不敬畏神的人,他的朋友當以慈愛待他」(伯六14)。盼望我們都能以慈愛來幫助灰心受苦的人!

 

 

約伯記第四章(康來昌)

 

第一輪對話:以利法的話(一)

1          提幔人以利法回答說:

以利法有智慧但說了血氣的話

「提幔」是以東的一個村落,以東當然就是以掃的後裔。在這裡我覺得有很大的感恩:「提幔」以出智慧著名,耶利米書四十九章7節,「論以東。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提幔中再沒有智慧嗎?」以掃看起來是愚蠢著稱,但他的子孫也很有智慧,所以神實在還是很憐憫恩待以掃。以掃和雅各裡面,神很公平,求什麼得什麼(他就是要吃喝),但神還很憐憫,讓他們有智慧。約伯這個朋友以利法,我想就是有智慧,不過在血氣被牽動時,也說了血氣的話,很不理想。我覺得以利法的第一句話就不大好。

2          人若想與你說話,你就厭煩嗎?但誰能忍住不說呢?

以利法開始說教

各位,你去探訪疼痛中的人是這樣的嗎?我承認有的病人,在很多疼痛中抱怨神的時候實在不應該,但我們是不是應該(最起碼對約伯)有更多溫柔的成分?他聽到約伯在咒詛自己的生辰。當然約伯這就不好,已經在咒詛神的創造;也是錯誤(不知道完全沒有存在,是更不好)。他是渴慕死,而不是跟神同在;是厭世、煩厭神的帶領,這是不對的。但可不可以更溫柔的來講?我說話,「你就厭煩嗎?」我不知道約伯有這樣的情形嗎?會因為想死,所以聽到人講話也厭煩?他甚至說「因我所恐懼的臨到我身,我所懼怕的迎我而來(伯3:25)」是否約伯這話有雙重效果?就是以利法接近他時,約伯就覺得恐懼:我就怕你來說教!以利法就更變成一個說教的人了。我覺得第一句就不大好。

這一段以利法的內容不錯但態度不對

3          你素來教導許多的人,又堅固軟弱的手。

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希伯來書十二章12節也說我們應該這樣做。約伯曾經這樣做,以利法講這話也很好,但他這話現在是用來責備約伯,我想就不是最恰當、不是最應該;而應該感謝的說:「你素來是這樣,你現在艱難了,願我們能夠幫助你。」

4-5        4你的言語曾扶助那將要跌倒的人;你又使軟弱的膝穩固。5但現在禍患臨到你,你就昏迷,挨近你,你便驚惶。

他講到約伯曾經這樣幫助人,當然我們非常感謝主,約伯是這樣的人,他能提這個也很好;但他提這個是在打擊約伯:「你以前這樣,現在自己碰到禍患時,你就不知道倚靠神了」。這話也對,但我希望能更柔和、更謙卑來幫助。我們同樣可以把這句話送給以利法;在以利法生病時,同樣說:「你曾經說不要在禍患中就忘記了堅固,你怎麼現在不堅固了?」可能這話是有道理,也是對,甚至我們應當聽,但我們可不可以說得更謙卑、更同情人一點、更求神幫助一些?我們在幫助人的時候,當然也就更謙卑,要想到我們之所以能幫助人,是我們現在很健康、神給我們很多的能力,而也盼望如果有一天,我們沒有什麼能力時,也能夠受安慰、也能接受幫助。

這一段以利法的神學不完全正確

6          你的倚靠不是在你敬畏神嗎?你的盼望不是在你行事純正嗎?

這也都對,但不能夠因此說你現在受到禍患就是你犯罪。這是個老問題,我們受到禍患,不一定是我們犯罪,不過有檢討的心也是很好的。

7-11     7請你追想:無辜的人有誰滅亡?正直的人在何處剪除?8按我所見,耕罪孽、種毒害的人都照樣收割。9神一出氣,他們就滅亡;神一發怒,他們就消沒。10獅子的吼叫和猛獅的聲音盡都止息;少壯獅子的牙齒也都敲掉。11老獅子因絕食而死;母獅之子也都離散。

倚靠神的人不是不碰到打擊

這裡看到約伯的朋友以利法所講的,是一個正確,但又不完全正確的神學。我們說我們是倚靠神,沒有錯;「你的盼望不是在你行事純正嗎?」也沒有錯,我們希望我們行事純正。但我們行事純正,第一個,必須來自神;且就算行事純正,我們也不能寄望我們的行事純正。因為人的義,像以賽亞書說的,就像破舊的衣服。我們的義算什麼?就算是來自神,也因為我們的罪惡,這義是不完全的,我們只有不斷的依靠神。我們的義像破舊的衣服:「我們都像不潔淨的人;所有的義都像污穢的衣服。」(賽64:6只有完全從耶華那裡來的義袍才是好;我們在世時,總有不潔淨、不順服、不好的時候,所以不能依靠我們的行事純正。但也不能因此就故意犯罪,像保羅說:「我不覺得自己有罪,但稱我為義的是神(他對哥林多教會講的話」。我們因信稱義,但也不要故意的犯罪;越是因信稱義,越是希望我們不要犯什麼錯:「我雖不覺得自己有錯,卻也不能因此得以稱義;但判斷我的乃是主。」(林前4:4稱為義的是信心。我們希望行事純正,但不能倚靠自己的行事純正,那不可靠,我們只倚靠神。但神還是會給我們各樣的經歷、遭遇,所以一個信靠神的義人,不是不碰到打擊的。

「無辜的人有誰滅亡?」沒有無辜的人!「正直的人在何處剪除?」沒有正直的人!所以每個人受禍患都是應該的。但我也說,有比較相對的正直、無辜的人,但他們也可能被剪除、也可能滅亡,最明顯的就是亞伯。不是真的有許多義人死亡嗎?所以,以利法在維護神時,講得也過份、不應該了。

今世中不一定看到神公義完全顯出

「耕罪孽、種毒害的人都照樣收割」人種什麼,收的也是什麼(加6:7-8),是這樣講沒有錯,但那收割,不一定讓我們今世可以完全看得到。在心靈裡,他們一定是收割了不安;但他們身體上,詩篇七十三篇講他們好像還蠻好的。約伯後面也有講到這些現象:惡人在世上可以蠻好的。對,「神出氣,他們就滅亡」,可是神有的時候很久才出氣、很久還不用祂口中的氣滅掉他們!是,神也允許了惡人囂張很久,甚至從亞當夏娃墮落到主再來,很多時候我們看到惡人在那裡一直囂張。我們感謝主,我們倚靠神,繼續在永恆的主手中看到神的報應與恩典。「獅子、老獅子都會滅亡」是都會滅亡,但神的公義,的確在我們生活當中,不是那麼立竿見影的就顯出來,信靠主的人,我們也還在忍耐。

以利法的一段異象

12-16  12我暗暗地得了默示;我耳朵也聽其細微的聲音。13在思念夜中、異象之間,世人沉睡的時候, 14恐懼、戰兢臨到我身,使我百骨打戰。15有靈從我面前經過,我身上的毫毛直立。16那靈停住,我卻不能辨其形狀;有影像在我眼前。我在靜默中聽見有聲音說:

領受異象,應用不一定正確

12節開始的這個異象中,這靈到底是什麼?是聖靈?還是邪靈?我想是聖靈。但即便是聖靈,我們領受聖靈的人,在應用的時候不一定正確。在士師記常常常看到耶和華的靈降在誰身上,誰就大怒,誰就怎麼樣。神的靈降下來,我們會有一些反應,但不一定我們的反應都是對的,當然我們更需要聖靈來充滿我們。

17         必死的人豈能比神公義嗎?人豈能比造他的主潔淨嗎?

是不能,我們是不能比祂潔淨。但聽約伯講的話,就是:「我就是根據祂的話來跟祂申冤的;我自己沒有什麼好,但按著神的話來講的話,神這樣做是不對的。」

18        主不信靠他的臣僕,並且指他的使者為愚昧;

這話也講得不是太正確。我們的主當然是比世人、天使要偉大、了不起得多,我們真是不能跟祂比。你要說「我們差得太多,哪能跟祂比」這是對的,但說「主不信靠、指責我們」,這個有一點問題。我們是不可信的,約翰福音有講:耶穌不把自己交給他們、耶穌不信他們。但神的兒女如果有神的聖靈、神的恩典時,神是把整個教會、神的國度都交給、託付給我們的:「你牧養我的羊」。祂的使者是愚昧,但神也讓祂的使者來服事祂。

19-21        19何況那住在土房、根基在塵土裡、被蠹蟲所毀壞的人呢?20早晚之間,就被毀滅,永歸無有,無人理會。21他帳棚的繩索豈不從中抽出來呢?他死,且是無智慧而死。

這都在講到說那不信靠神的人是糟糕的。「住在土房、根基在塵土裡」都是不信靠神的人。

 

 

約伯記第四章(黃登煌)

 

第二課以利法對約伯第一次的諮商

 

當約伯三友聽到約伯以厭世之心數度求死,且質疑神為何存留他那活著只有被痛苦折磨蠶食卻不再有意義的生命時,他們聽不出約伯渴望從這三位知音摯友獲得安慰的心聲,卻緊張地以為約伯瀕臨沉淪邊緣,遂化同情的緘默為熱情的勸慰

以利法是三位朋友中最年長的,於是他先開口。他對約伯第一次的諮商,可分四方面來討論:責備(伯四1~6 ) (二)論證(伯四721);(三)教導(伯五1~16);(四)忠告(伯五1727)

 

一、責備(伯四16)                                                

以利法聽了約伯又咒詛又悲歎的話之後,忍不住開□對約伯說:「人若想與你說話,你就厭煩嗎?但誰能忍住不說呢?」

「厭煩」(tileh)指「不能忍受」;「你就厭煩嗎?」意思是:「你就感到不耐煩嗎?」以利法問了約伯這句話之後,隨即表明他卻無法繼續保持緘默,忍住不說於是開□對約伯提出下列二項責備:一)責備約伯能扶持苦難中的人,自己卻經不起苦難(伯四3~5) (二)懷疑約伯敬畏神的真實性 (伯四6)

 

1.責備約伯能扶持苦難中的人,自己卻經不起苦難

以利法先稱讚約伯曾以「教導」「堅固」「扶助」「穩固」等四項實際的行動幫助過許多受苦的人:「你素來教導許多的人,又堅固軟弱的手。你的言語曾扶助那將要跌倒的人;你又使軟弱的膝穩固。(伯四34)

「教導」:不只分析解釋,也包括糾正管教與責罰伯五17 二十3)

「堅固」:以言語使軟弱的手剛強,使下垂的手挺起

「扶助」:以言語使在苦難壓力下屈身軟弱而將要偏離真道的人重新站穩

「穩固」:使發酸的腿重新得力,膝骨軟弱的再度穩固

以利法指出,約伯過去經常是一根鐵柱;幫助別人,使他們穩固;糾正他們,使他們行走正路

以利法稱讚約伯之後,隨即責備約伯經不起苦難的考驗:「但現在禍患臨到你,你就昏迷,挨近你,你便驚惶。」(伯四5)

「昏迷」指「不能忍受」「驚惶指「彷徨失措,渾身戰競。」

利法認為苦難中的約伯卻成了軟弱的人,需要別人扶持。暗示他正要扮演扶持者的角色

 

2.懷疑約伯敬畏神的真實性(伯四6)

以利法在伯四3~5的話,顯然認為:會教導、安慰、堅固別人的人,未必就是真正剛強的人然而真正敬畏神的人,他不只□會說,當禍患臨到時,更應具有堅定的信念和盼望他的話暗示約伯的脆弱昏迷驚惶,是他根本沒有敬畏神的表現因此,以利法在伯四6表明他懷疑約伯敬畏神的真實性:「你的倚靠不是在你敬畏神嗎?你的盼望不是在你行事純正嗎?

以利法認為苦難考驗一個人是否真正敬虔。「敬畏神」的人必遠離惡事,但約伯卻是滿□怨言(伯三23~26) ;「行事純正」就是走在完全的道上,但約伯卻是一心求死(伯三| 20~22)。因此,以利法在伯四6連續以二個「不是……嗎?」來懷疑約伯敬畏神的真實性

 

3.小結

以利法責備和懷疑約伯的話,指出一項通則:人在風平浪靜時,持守「敬畏神和「行事純正」還容易;但在痛苦患難中,則屬不易

但以利法只根據約伯的求死和悲歎(伯三章)而說出以上的話,他沒有聽懂約伯需要知心摯友安慰的心聲,也沒有看到約伯在撒但第一次和第二次攻擊後的反應伯一20b21 ;伯二10) ,也沒有聽到作者對約伯反應的評語(伯22 ;伯二10);因此,他那通則性的輕微婉責,也難免刺傷約伯的心,因為約伯在承受極度苦難之中仍然「持守純正」(伯一 20b~21 ;伯二10)

 

二、論證(伯四7~21)

以利法在他那通則性的輕微婉責之後,接著以自身的經驗(伯四7~11)和神秘的經歷(伯四1221)來論證約伯受苦的原因。

 

1.以利法以自身的經驗來論證約伯受苦的原因

以利法在伯四7~11以自身的經驗來論證約伯受苦原因,可分(一)論證的根據;(二)論證的內容;和(三)論證的評論這三方面來討論

A.論證的根據(伯四7~9)

以利法多次宣稱他對約伯的勸言是「按我所見」(伯四8 ;五3 ;十五17)「按我所見」指根據我的觀察與判斷;由於他對約伯這個個案的觀察,所根據的只是他所聽到和所看到一些表面現象,而不是根據完整的事實真相,因此他顯然是根據他的人生經驗對他所聽到和所看到一些表面現象作判斷。人生經驗正是以利法對約伯勸言的根據

9 7-8記載以利法一項重要的人生經驗,那就是因果律的罪罰觀。他對約伯說:「請你追想:無辜的人有誰滅亡?正直的人在何處剪除?按我所見耕罪孽種毒害的人都照樣收割。」

「無辜」與「正直」同義,指敬畏神,遠離惡事以利「神是公義的」,因此,無辜的人不會遭遇災禍,只有飽享神的福份

「罪孽」與「毒害」同義;「按我所見,耕罪孽種毒害的人都照樣收割。」類似的說法也出現在何西阿書十13a :「你們耕種的是奸惡,收割的是罪孽」,保羅在加拉太書六7b也說:「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其實這樣的經文,旨在警告人「不要自欺」,因為「神是輕慢不得的」(加六7a) ,凡輕慢神的人,必遭神的刑罰

但許多人卻將以上經文簡化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種因果律,以利法就是如此,他在伯四9對約伯說:「神一出氣,他們就滅亡;神一發怒,他們就消沒。」意思是:人受苦是犯罪的結果,是神公義的怒氣向他發作可見以利法論證的根據,就是因果律的罪罰觀:受苦是犯罪被神公義刑罰的結果,這是以利法人生的經驗

B.論證的內容(伯四10~11)                                                   

以利法將因果律的罪罰觀應用在受苦的約伯身上,對他說:「獅子的吼叫和猛獅的聲音盡都止息;少壯獅子的牙齒也都敲掉老獅子因絕食而死;母獅之子也都離散。」(伯四10-11)

「獅子」象徵專為吞吃義人的「惡人」(詩十七12,三| 十四10 ;箴二十八15);獅子的吼叫和牙齒,都喻指惡人的兇猛殘暴;但神一發怒,惡人的兇猛殘暴盡都止息以利法以此隱喻約伯威風盡失(財富房子僕人尊榮都沒有),並且孩子們也都死亡這一連串的苦難,正是犯罪受神刑罰的證據

以利法這個不恰當的比喻顯然使約伯心裡更難受,這是諮商師在會談中引用比喻要小心的

C.論證的評論

針對以利法在伯四7~11以自身的經驗來論證約伯受苦的原因,我們有下列三點評論:

第一雖然「受苦有時是「受罰」,但有時卻不是「受罰」(參見伯三十七13)

以利法認為「受苦」就是「受罰,而「受罰」就是犯罪的結果這是他面對約伯這個個案,諮商時所犯的第一項錯誤。

第二人生經驗固然可貴,但倚靠人生經驗卻可能使自己陷入盲點

以利法在人生經驗裡領悟到「耕罪孽種毒害的人都照樣收割」。但這是警戒人不要作惡,但他卻將這樣的體驗簡化為因果律的罪罰觀,在對約伯第二回合第三回合的諮商裡更流露出「人在今生所得的賞罰必須與他的義行和惡行成比例,不然神就不公義」這樣的信念,甚至認為「人若興旺,必是義人,越是興旺,越是行義;人若受苦,必是惡人,越是受苦,越是邪惡」。因此,當他眼見約伯受苦至深,也就一口咬定約伯犯了重罪

這盲點主導他對約伯三回合的諮商,令約伯又痛苦又氣憤。這是以利法面對約伯這個個案,諮商時所犯的第二項錯誤。

第三諮商師所說的話要能使個案受益,除了所說的話必須合乎真理,更要格外存著愛心和儆醒的心來說;許多忠心的勸告,若不加上愛心和誠懇的態度,就很容易被個案誤會為譏笑或攻擊而感到難堪

以利法將罪罰觀套在約伯身上,既不合乎真理,又以獅子吼叫止息牙齒敲掉絕食而死眾子離散暗諷約伯犯罪受罰約伯不只沒有得到安慰,更是受傷這是他面對約伯這個個案,諮商時所犯的第三項錯誤

 

2.以利法以神秘的經歷來論證約伯受苦的原因

以利法以自身的經驗(伯四711)論證約伯受苦的原因之後,接著以個人一次神秘的經歷(伯四1221)來論證約伯受苦的原因這段論證也可分三方面來討論:一)論證的根據;(二)論證的內容;和(三)論證的評論

A.論證的根據

以利法在伯四12~16對約伯說:「我暗暗地得了默示;我耳朵也聽其細微的聲音在思念夜中異象之間,世人沉睡的時候,恐懼戰兢臨到我身,使我百骨打戰有靈從我面前經過,我身上的毫毛直立那靈停住,我卻不能辨其形狀;有影像在我眼前我在靜默中聽見有聲音說」

「默示」(dabar)指「一個字」或「一句話,與聖經是神所默示的「默示(theopneustos )不同;且以利法描述那「句話暗暗地來到,而不像光明正大地「臨到……先知身上」;他在夢中所得異象又使他「莫名恐懼「百骨打戰」、「毫毛直立」;因此有些學者質疑「那靈」是否是「聖靈」?

但從以利法所說「那靈默示他的內容(伯四17~21) 來看,他在伯四12~16所要強調的乃是:他之所以瞭解因果律的罪罰觀,不只是他人生經驗的體悟,更是「那靈」啟示的結果。藉此表明他的觀點具有權威,約伯非聽不可。他從「那靈聽得真切的聲音,是他論證「約伯受苦是犯罪受罰」的根據

B.論證的內容

究竟以利法從「那靈」聽到什麼呢?他在伯四1721 記著說:「必死的人豈能比神公義嗎?人豈能比造他的主潔淨嗎?主不信靠他的臣僕,並且指他的使者為愚昧;何況那住在土房根基在塵土裡被蠹蟲所毀壞的人呢?早晩之間,就被毀滅,永歸無有,無人理會他帳棚的繩索豈不從中抽出來呢?他死,且是無智慧而死。」可見「那靈」的話有二個重點:

第一人在神面前永遠是不義及不潔淨伯四17在原文問句,意思是:「一個必朽的人能在神面前稱義嗎?在造物主面前可算潔淨嗎?

第二天使是靈,在神面前,仍然是不潔淨的;人則是住在土房根基在塵土裡且將被蠹蟲所毀壞伯四18~21 )可見人更是不潔淨的了

可見以利法藉著他的神秘經驗,告訴約伯:神全然聖潔,人只不過出於塵土又要歸回塵土,因此人的智慧在於認識到「即使自己在世如何持守約正,在神面前仍然是不潔的」。藉此暗示約伯受苦是犯罪的結果,他希望約伯不要只會求死,卻不明白這樣的道理(伯四21)

C.論證的評論                                                                           

針對以利法在伯四1721以他從「那靈」聽得真切聲音的經歷來論證約伯受苦的原因,我們有下列三點評論:

第一以利法以這經歷來強化他那「因果律罪罰觀」的「權威性」,希望約伯明白受苦是犯罪的結果。但他那神秘的經歷,卻否定了神對約伯「完全正直敬畏神」的稱讚

第二以利法以他那特殊的經歷來強化他那「因果律罪罰觀」是「權威言論」,無非是要約伯接受這論點但一個諮商師訴諸「權威」,要個案接受他的觀點,這樣的諮商有果效嗎?

主耶穌面對「三次否認祂」又要放棄傳道重操舊業「打魚去」(約二十一3)的彼得,並沒有訴諸「權威,而只三次問彼得:「你愛我嗎」這關鍵問題,因為主深知「愛自己勝過愛耶穌」正是彼得「否認主」又「打魚去」的主因

彼得思想主的問題而醒悟到他今後人生的出路:「愛耶穌勝過愛自己」,在耶路撒冷教會大遭逼迫之際,他留守教會,牧養主的羊(徒八1 );當逼迫因掃羅悔改而結束,他卻離開耶路撒冷教會,前往呂大沙侖約帕(徒九323536) 尋找並牧養主羊他活出「愛耶穌勝過愛自己」的生命出「否認主」又「打魚去」的人生曠野可見主問彼得的問題改變了彼得的一生

諮商的果效,是諮商師訴諸「權威」,要個案接受他的觀點而出現的呢?還是諮商師向個案提出關鍵性的問題,使他在反復思想中醒悟到他今後人生的出路而出現的呢?

第三某些個案所遭遇的問題雖有共通性,但因個案所處的環境個性情緒信仰等等的差異,每個個案都是一個特殊的個案。以利法個人性的經歷,適合用來解開約伯這個特殊個案所面對的問題嗎?

 

 

以利法的開解(4121)(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耶穌啊,你既是憐憫我的大祭司,求你教導我該如何去憐憫幫助困苦者。

 

由這一章開始至第十四章,均是約伯三位好友向他說話,這是第一輪的忠告。這部分全是以詩體形式表達,內容充滿了人生哲理。

首先是由提幔人以利法發言,這可能是因為他年紀最長,被尊為最有智慧者之故。111節是他對約伯現況的分析。他表明自己已不能再保持緘默,因為他聽見約伯的咒詛和怨氣。他認為約伯的問題是:為甚麼他先前能夠幫助在困苦中的人,如今當自己落在困苦中時,卻好像自暴自棄似的,這實在是不應該的(35)。難道他已經忘記了自己那份敬畏神,以及過著崇高道德生活的志向嗎(6)?以利法是要用理性挑戰約伯,指出他如今的所作所為,實在是與過往的他背道而馳,這是不合理的。

繼而,以利法用自己的經驗去警告約伯。他指出「耕罪孽、種毒害的人(即惡人)都照樣收割(即必收惡果)」(8),因人世間是有因果報應的;他又用獅子比喻惡人,最終他們必遭刑罰。以利法是要向約伯發出強烈警告:切勿效法惡人,走上犯罪的不歸路。

接下來,以利法自言得著異象(1221),他是在夜間、眾人還在沉睡之時得到的,當時他正在極度驚恐中(14)。他感應到有「靈」的存在,此字亦可作「風」,雖然他看不到其形狀,卻清楚聽到其信息,內容首先論及造物主在公義和聖潔上都遠勝被造之物(17)。造物主更不會倚靠「祂的臣僕」,這是指天使,因為天使是服役的靈;亦以「祂的使者(也指天使,18)為愚昧」,更何況比天使微小、活在塵土裡、會朽壞的人呢(19)!死亡是一件會很快來到的事,無怪乎人都說人生苦短,有如當繩索一斷時,帳棚因著失去支架便倒塌下來一樣,生命突然的中斷,一命嗚呼,這事看起來是何等愚昧,試問智慧何在呢(21)?

以利法用心良苦,以理性及個人經驗,甚至是從神而來的異象去指出約伯的不是。他言詞鑿鑿,講情說理,顯出他實在是一位很有學養的人。事實上,在輔助有需要的人時,輔導者的學問、經驗和輔導技巧都備受考驗。因此,要成為一位成功的助人者,必須充分地裝備好自己。

 



跟著我們: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