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帖記 4
以斯帖記第四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末底改勸說以斯帖向王乞恩】
一、末底改和猶太人聞訊悲哀禁食(1~3節)
二、末底改請以斯帖向王求情(4~8節)
1.以斯帖關心末底改,欲知發生何事(4~6節)
2.末底改告知哈曼欲滅猶太全族,請她向王乞恩(7~8節)
三、以斯帖定意冒險一試(9~17節)
1.以斯帖說明已有一個月未蒙王召見(9~11節)
2.末底改曉以大義,她得后位正是為救全族(12~14節)
3.以斯帖請全族禁食三日夜,決意冒死違例見王(15~17節)
貳、逐節詳解
【斯四1】「末底改知道所作的這一切事,就撕裂衣服,穿麻衣,蒙灰塵,在城中行走,痛哭哀號。」
〔呂振中譯〕「末底改知道了人所作的這一切事,就撕裂衣服,穿麻布撒爐灰出去,在城中大聲哀呼,悲哀地哀呼。」
〔原文字義〕「末底改」微小的人;「知道」認識,察覺;「撕裂」撕碎,裂開;「灰塵」灰燼;「痛」巨大的;「哭」喊叫;「哀」苦的;「號」哭喊。
〔文意註解〕「末底改知道所作的這一切事」:所作的這一切事指王和哈曼私下所作除滅猶太人的定案;末底改不僅擁有抄寫的諭旨(參8節),並且還知道哈曼為這事所捐的銀數(參7節),可見他在宮廷內有一定的地位。
「撕裂衣服,穿麻衣,蒙灰塵」:這是在極度哀傷時所表現的舉動,在古時中東地區有此習俗(參創三十七34;撒下一11;但九3)。
「在城中行走,痛哭哀號」:用意在使城中所有的猶太人知悉惡耗,並且傳染到悲痛的氣氛,從而同仇敵愾。
〔靈意註解〕本書中末底改預表聖靈(參二7「靈意註解」),當亞哈隨魯王所預表的魂(參一1「靈意註解」)體貼哈曼所預表的肉體(參三1「靈意註解」)時,聖靈就會在那人裡面擔憂、悲傷。
〔話中之光〕(一)使徒保羅說,為我弟兄,我骨肉之親,就是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我也願意(羅九3);信徒對於主內弟兄,更當相親、相愛、相顧。
(二)基督在肉身的時候,尚且大聲哀哭,流淚禱告(參來五7),服事主的人,若不會哀慟流淚(參徒二十19,31),恐怕他還不曾真心投入。
【斯四2】「到了朝門前停住腳步,因為穿麻衣的不可進朝門。」
〔呂振中譯〕「他來到御門前,就停住腳步;因為穿麻衣的不得進御門。」
〔原文字義〕「停住腳步」(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到了朝門前停住腳步」:意指他來到宮廷門口,似乎有意將藉宮女和太監將此惡耗也傳達給王后以斯帖(參4節)。
「因為穿麻衣的不可進朝門」:意指禁止將悲哀的氣氛傳入宮廷。
【斯四3】「王的諭旨所到的各省各處,猶大人大大悲哀,禁食哭泣哀號,穿麻衣躺在灰中的甚多。」
〔呂振中譯〕「王的諭旨和敕令所到的各省各處,猶大人中都大大哀悼,並且禁食、哭泣、舉哀;多數人也拿麻布和爐灰去當床鋪。」
〔原文字義〕「諭」言語,說話;「旨」法律,法令;「大大」巨大的;「悲哀」哀悼;「躺」攤開,展開;「灰」灰燼;「甚多」大量,非常。
〔文意註解〕「猶大人大大悲哀」:指悲哀的程度、人數、持續時間均很不尋常。
「禁食哭泣哀號」:本章兩次提到禁食(參3,16節),而禁食與筵席相對,筵席所帶給人們的災難,非禁食不能勝過。再者,一般禁食都會隨同禱告,但本書卻特意將『神』和『禱告』兩字避而不提,雖無其名,卻有其實。
「穿麻衣躺在灰中的甚多」:甚多指很多人。
〔話中之光〕(一)信徒遭遇重大事故時,禁食禱告乃是合乎聖經教導的舉動(參太十七21;徒十四23);但要注意,禁食禱告不是在勉強神,而是在調整自己的信心。
(二)自然而有效的禁食禱告,應當是自己裡面有沉重的負擔,以致茶飯不思,來到神面前,將負擔藉著禱告卸給祂(參詩五十五22;彼前五7)。
【斯四4】「王后以斯帖的宮女和太監來把這事告訴以斯帖,她甚是憂愁,就送衣服給末底改穿,要他脫下麻衣,他卻不受。」
〔呂振中譯〕「以斯帖的侍女和太監來把這事告訴以斯帖,王后就非常難過、輾轉不安;便送衣服要給末底改穿,叫他脫下麻布衣,他卻不接受。」
〔原文字義〕「以斯帖」星星;「甚是」大量,非常;「衣服」外袍;「脫下」挪去。
〔文意註解〕「宮女和太監來把這事告訴以斯帖」:這表示末底改穿麻衣來到朝門前(參2節)的用心得到果效。
「她甚是憂愁」:她這時可能還不知詳情,只知養父末底改有重大事故發生,所以為他憂心。
「就送衣服給末底改穿,要他脫下麻衣,他卻不受」:此時以斯帖的動機,可能是為了當面尋問真相。
〔靈意註解〕王后以斯帖在本書中預表重生的靈(參二7「靈意註解」)
〔話中之光〕(一)信徒之間彼此談話交通,可以幫助瞭解各人的情況,互相代禱。
(二)今天是通信、電話、網絡發達的時代,我們不要為了滿足好奇心而收集情資,而宜彼此關心,在神面前記念代禱。
【斯四5】「以斯帖就把王所派伺候她的一個太監,名叫哈他革召來,吩咐他去見末底改,要知道這是什麼事,是什麼緣故。」
〔呂振中譯〕「以斯帖就把王的一個太監、王所派來侍立在她面前的哈他革、召了來,吩咐他去見末底改,要知道是甚麼事,是為了甚麼緣故。」
〔原文字義〕「伺候」臉,在面前;「哈他革」實在,善良;「是什麼事,是什麼緣故」(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王所派伺候她的一個太監,名叫哈他革」:王派太監哈他革伺候王后以斯帖,照理,應屬王的心腹,替王監視王后的一舉一動;不意,哈他格竟成了王后忠實的僕人,在王后和末底改之間擔任聯絡人,其理由可能有二:(1)哈他格也是一個猶太人,所以關心猶太族人的事;(2)他在王后人品的感化之下,正如其名的字義『實在且善良』,衷心願意幫助王后尋求解救之道。
【斯四6】「於是,哈他革出到朝門前的寬闊處見末底改。」
〔呂振中譯〕「於是哈他革出去、到御門前的城市廣場去見末底改;」
〔原文字義〕「寬闊處」廣場。
〔文意註解〕「哈他革出到朝門前的寬闊處見末底改」:這表示末底改正在朝門前的寬闊處披麻蒙灰(參1節)。
【斯四7】「末底改將自己所遇的事,並哈曼為滅絕猶大人,應許捐入王庫的銀數,都告訴了他。」
〔呂振中譯〕「末底改將他所遭遇的一切事,以及哈曼為了要殺滅猶大人所答應要秤交王府庫的銀子準確的數目,都告訴了他。」
〔原文字義〕「所遇的事」遇見,臨到;「哈曼」威榮的;「滅絕」消滅,破壞;「應許」宣稱,說出;「數」確實的。
〔文意註解〕「末底改將自己所遇的事」:指他因拒絕向哈曼跪拜,而遭哈曼陷害,連累全族的事。
「並哈曼為滅絕猶大人,應許捐入王庫的銀數」:請參閱三9。銀子的數額本是王與哈曼二人之間的對話,第三者能夠獲悉,顯示這筆捐銀曾經納入國庫,王又將它還給哈曼。
【斯四8】「又將所抄寫傳遍書珊城要滅絕猶大人的旨意交給哈他革,要給以斯帖看,又要給她說明,並囑咐她進去見王,為本族的人在王面前懇切祈求。」
〔呂振中譯〕「末底改也將書珊宮堡所頒布要除滅猶大人的詔書敕令本子交給哈他革,要給以斯帖看,又要給他說明,並吩咐她進去見王,向王乞哀求憐,為本族之民在王面前懇求。」
〔原文字義〕「抄寫(原文雙字)」抄本(首字);文件,文字(次字);「傳遍」遞出,交與;「旨意」法律,法令;「說明」顯明,報告;「囑咐」命令,指示;「懇切祈求」渴求,堅求。
〔文意註解〕「將所抄寫傳遍書珊城要滅絕猶大人的旨意交給哈他革」:意指末底改也得到一份諭旨的抄本。
「要給以斯帖看,又要給她說明」:不但給看,又給說明,這表示末底改擔心以斯帖看不出諭旨的嚴重性。
「為本族的人在王面前懇切祈求」:意指她現在必須表明自己的身份,而不可再隱瞞不說了(參二10,20)。
【斯四9】「哈他革回來,將末底改的話告訴以斯帖。」
〔呂振中譯〕「哈他革回來,將末底改的話告訴了以斯帖;」
〔原文字義〕「回來」進入,進來。
〔文意註解〕哈他革作為中間傳話人,他當然知道王后以斯帖的猶太人身分。末底改和以斯帖都不怕他知道,很有可能哈他革本身也是一個猶太人。
【斯四10】「以斯帖就吩咐哈他革去見末底改說:」
〔呂振中譯〕「以斯帖就將下面的話對哈他革說,又吩咐他去告訴末底改說:」
〔原文字義〕「吩咐」命令,指示。
〔文意註解〕「吩咐哈他革去見末底改說」:所要他說的話就記在11節。
【斯四11】「“王的一切臣僕和各省的人民,都知道有一個定例:若不蒙召,擅入內院見王的,無論男女必被治死;除非王向他伸出金杖,不得存活。現在我沒有蒙召進去見王已經三十日了。”」
〔呂振中譯〕「『王的一切臣僕和各省的人民都知道有一條法令:無論男女,若不蒙召就進入內院去見王的,除非王向他(她)伸出金杖,使他(她)得以活着,一律須被處死:現在我,我沒有蒙召去進見王、已有三十天了。』」
〔原文字義〕「定例」法律,法令;「蒙召」召喚,召集;「治死」處死,殺死;「除非」此外,除…之外。
〔文意註解〕「王的一切臣僕和各省的人民,都知道」:指有一件事盡人皆知,因為此事攸關各人性命。
「有一個定例:若不蒙召,擅入內院見王的,無論男女必被治死」:法律規定:除隨身侍候王的人之外,任何王公大臣親信,都須王傳召才許覲見,否則要被治死。
「除非王向他伸出金杖,不得存活」:惟一得以活命的例外,就是王當時向那人伸出手中的金杖。
「現在我沒有蒙召進去見王已經三十日了」:這表示她已經不再非常受王寵愛了,勉強進去見王,有可能會因此被處死。
【斯四12】「人就把以斯帖這話告訴末底改。」
〔呂振中譯〕「人就把以斯帖這話告訴末底改。」
〔原文字義〕「人」(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本節可以指哈他革把以斯帖的話傳給末底改(參10節),也可以指其他被派傳話的人,故有的譯本把『人』翻成『他們』(複數)。
【斯四13】「末底改托人回覆以斯帖說:“你莫想在王宮裡強過一切猶大人,得免這禍。」
〔呂振中譯〕「末底改吩咐人去回覆以斯帖說:『你別自己心�媟Q你在王宮就比一切猶大人較能逃脫。」
〔原文字義〕「托人」宣稱,說出;「回覆」帶回,轉回;「想」想像;「強過」(原文無此字);「得免這禍」逃出,拯救。
〔文意註解〕「托人回覆以斯帖」:可以指托哈他革回話,也可以指王后所差派的任何傳話人(參12節註解)。
「你莫想在王宮裡強過一切猶大人,得免這禍」:以斯帖雖然是王后,但也是猶太人之一,一旦身份洩露,難免被問罪。
〔話中之光〕(一)只圖保守自己而不顧弟兄,是神所恨惡的,反而他自己必至滅亡。
【斯四14】「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至滅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
〔呂振中譯〕「這時你若硬不作聲,那麼給予猶大人的濟助和援救總會從別處應時而起的,那麼你和你父的家就會滅亡了。你怎麼知道你之得了王后位分、不是為了此次這機會而得的呢?』」
〔原文字義〕「閉口不言(原文雙同字)」沉默,安靜;「解脫」休息,解放;「拯救」救出,逃脫;「滅亡」消滅,消失;「位分」王位,王權;「機會」時候,時機。
〔文意註解〕「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指神為祂自己留下許多人(參羅十一4),並且感動人為祂效力;人若受感而不肯獻身,那就表示將自己榮耀的使命讓給別人,何等可惜!
「你和你父家必至滅亡」:意指自己因為不肯順服,必受懲罰。
「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意指神安排給每一個人的身份地位和財富,都是為著祂的計劃和目的,所以當適合運用各人從神所得一切的機會來臨時,應該為神的旨意著想,而不該顧到自己的得失。
本節說明末底改是一個認識神,知道祂心意,並且帶著祂能力的人。
〔話中之光〕(一)人若拒絕作神旨意的出路,神的旨意總能找到別的出路而通行,但他必在神面前被淘汰。
(二)神過去種種特異的安排,就是為了他日特異的用途。
(三)信徒在這世上多得神的恩典,就要為神多有付出;能夠為神擺上,也是因著蒙神恩典。
【斯四15】「以斯帖就吩咐人回報末底改說:」
〔呂振中譯〕「以斯帖就吩咐人去回答末底改說:」
〔原文字義〕「回報」帶回,轉回。
〔文意註解〕「以斯帖就吩咐人回報末底改」:雖然不知道14和15節相隔多久,但相信不會太久,或許僅一、兩日之內。
【斯四16】「“你當去招聚書珊城所有的猶大人,為我禁食三晝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宮女也要這樣禁食。然後我違例進去見王,我若死就死吧!”」
〔呂振中譯〕「『你去招聚書珊所找得着的一切猶大人為我禁食,不喫不喝三天,就是三晝三夜;我也這樣,我和我的侍女也要禁食;這樣,我就不照法令進去見王;我若死〔同詞:“滅盡” “滅亡”〕,就死罷。』」
〔原文字義〕「招聚」聚集,收集;「例」法律,法令。
〔背景註解〕「為我禁食三晝三夜,不吃不喝」:通常猶太人禁食,是從日出到日落,白天禁食,夜間則不受限制,並且禁食期間還可以喝水;現在以斯帖要求禁食三晝三夜,又要求不吃不喝,是超出習俗。再者,這三晝三夜,可能正值逾越節期間,因為王諭旨的發出是在正月十三日(參三12),當日應可送達書珊城的每個角落,而次日即正月十四日,就是在黃昏要宰殺逾越節羊羔的時候,當晚要吃羊羔的肉,並一連七日,直到二十一日晚上,要吃無酵餅(參出十二6~18),顯然她這個要求,使猶太人不能正常過逾越節。
〔文意註解〕「為我禁食三晝三夜,不吃不喝」:意指為她全心全意地禱告。
「我和我的宮女也要這樣禁食」:不僅要別人代禱,自己更要切切地禱告。
「然後我違例進去見王,我若死就死吧」:意指王若不伸出金杖(參11節),她也甘心樂意地赴死。
本節說明以斯帖是一個敬畏神,熱愛神,不因環境而遺忘祂和祂的子民的奇女子。有人分析她為何能夠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理由如下:(1)她先坐下來計算代價,知道為著救全體族人,捨去自己性命也在所不惜;(2)她分辨輕重,知道全體族人的延續,比她自己一個人的存活更重要;(3)她明白誰在掌權,知道天地之神的權柄,大於波斯國王的權柄;(4)她清楚時間緊迫,知道決不能因循拖延,三晝三夜足可搬動神的手作事。
〔話中之光〕(一)遵行神的旨意不能憑著自己血氣之勇,還得禁食禱告,尋求上面的力量。
(二)為了神的緣故,有時候還得「違例」——不受常例的限制,不顧自己的得失。
(三)清楚了、同時也遵行了神的旨意,當時的結果不一定亨通,因為極可能是「我若死就死罷」,或是「即或不然」(但三18)。可是「死」或「不然」在神的旨意裡,遠勝於「生」或「然」在撒但的願望中。
【斯四17】「於是末底改照以斯帖一切所吩咐的去行。」
〔呂振中譯〕「於是末底改就去,照以斯帖所吩咐他的一切話去行。」
〔原文字義〕「行」做,行事,行出。
〔文意註解〕「照以斯帖一切所吩咐的去行」:也就是說,末底改運用他的影響力,勸請住在書珊成的全體猶太人,一起禁食禱告三晝三夜(參16節)。不過,事實上,他們僅禁食二晝二夜,以斯帖在第三日就進去見王了(參五1),她可能把前一天猶太人自發的禁食(參3節)計算在內。
叁、靈訓要義
【聖靈的工作】
一、聖靈為人的墮落而擔憂
1.「末底改知道所作的這一切事」(1節)——人的魂(王)體貼肉體(哈曼)而行
2.「就撕裂衣服、穿麻衣、蒙灰塵」(1節)——聖靈擔憂
3.「在城中行走,痛哭哀號」(1節)——聖靈哀愁
4.「到了朝門前停住腳步」(2節)——聖靈與人的魂有隔閡
二、聖靈感動人重生的靈(以斯帖),使與魂(王)辦理交涉
1.「以斯帖…甚是憂愁」(4節)——靈裡覺得不安
2.「要知道這是甚麼事」(5節)——靈裡的良心要分辨是非(參羅二15)
3.「都告訴了她,…並囑咐她進去見王」(6~8節)——聖靈使人的靈知道原諉,讓靈去和魂辦理交涉
4.以斯帖「沒有蒙召…見王已經三十日了」(11節)——魂因體貼肉體而冷落靈
5.「妳若閉口不言,…妳和妳父家必至滅亡」(14節)——聖靈警告人的靈若退縮,全人必至滅亡
6.「為我禁食三晝三夜,…然後我違例進去見王」(16節)——靈全然信靠神
7.「我若死就死吧」(16節)——靈與魂之爭,性命交關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以斯帖記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以斯帖記提要」末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