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埃及記 38
出埃及記第三十八章綱目
壹、內容綱要
【製造會幕與外院的器具並核計奉獻總數】
一、造祭壇及其配件(1~7節)
二、造洗濯盆及盆座的材料(8節)
三、造外院的帷子、柱子及其配件(9~20節)
四、核計百姓奉獻的各種材料總數(21~31節)
貳、靈訓要義
【著手建造會幕(四)】
一、造祭壇及其配件(1~7節):
1.「用皂莢木做燔祭壇」(1節):皂莢木表徵道成肉身的耶穌;燔祭壇表徵耶穌的十字架(來十三10~13)。
2.「是四方的」(1節):表徵耶穌公義且完全,並無過或不及之處。
3.「長五肘,寬五肘,高三肘」(1節):五表負責任,三表合於神的標準;合起來表徵耶穌在神面前為人擔罪,合乎律法的要求。
4.「在壇的四拐角上做四個角,與壇接連一塊」(2節):角指拯救的能力(路一69);十字架的能力無堅不摧,無敵不克,能把我們拯救到完全的地步。
5.「用銅把壇包裹,…壇上的盆、鏟子、盤子、肉鍤子、火鼎;這一切器具都是用銅做的」(2~3節):銅表徵神的審判;凡我們身上通不過神審判的地方,十字架就將它置之於死。
6.「為壇做一個銅網」(4節):銅網一面托住祭牲,一面幫助焚燒;表徵我們不但不逃避十字架,且要歡迎十字架的對付。
7.「安在壇四面的圍腰板以下」(4節):圍腰板加固祭壇;表徵十字架的能力,足以對付並除去一切罪惡、肉體和肉體的邪情私慾。
8.「從下達到壇的半腰」(4節):壇的半腰就是和約櫃相同高度(出二十五10);表徵十字架的救贖合乎神公義的要求。
9.「為銅網的四角鑄四個環子,作為穿杠的用處」(5節):銅環用以穿杠抬壇,可以移動祭壇;表徵到處高舉、傳揚並見證基督的十字架。
10.「用皂莢木做杠,用銅包裹」(6節):杠用以抬祭壇;表徵人性經過審判合格,才能見證基督。
11.「並用板做壇;壇是空的」(7節):其空間大過會幕的一切器具;表徵我們對基督所有的經歷,都是基於十字架的原則。
二、洗濯盆及盆座的材料(8節):
1.「用銅做洗濯盆和盆座」(8節):銅表徵審判;洗濯盆表徵話中之水的洗淨(弗五26)。
2.「是用會幕門前伺候的婦人之鏡子做的」(8節):銅鏡原是用來照出自己的面貌;我們要在神審判的光中,看見自己得罪神的地方。
三、造外院的帷子、柱子及其配件(9~20節):
1.「做帳幕的院子。…用撚的細麻做帷子」(9,16節):院子表徵基督的見證,就是教會;細麻帷子表徵教會見證基督的公義和聖潔。
2.「寬一百肘」(9,11節):一百是十乘十,表徵教會見證基督須達到全備的地步。
3.「帷子的柱子二十根,帶卯的銅座二十個」(10~11節):二十是四乘五,表徵信徒在神審判的亮光下立穩,負責作基督的見證。
4.「柱子上的鉤子和杆子都是用銀子做的」(10~12,17,19節):鉤子和杆子是為聯結柱子並掛住帷子之用,銀子表救贖;合起來表徵基督的救贖是信徒聯結和維繫見證的力量。
5.「帷子寬五十肘」(12~13節):五十是一百的半數,表徵教會作基督的見證,今世還不能達到完全,必須經過千年國度之後方能達成(啟二十一2)。
6.「帷子的柱子十根,帶卯的座十個」(12節):十是二十的半數,表徵信徒之中並非全數是得勝者。
7.「在門的左右各有帷子十五肘」(14~15節):門表徵基督是通神之門(約十7);十五是五乘三,表徵信徒必須負責達到神的標準,才能帶領別人來到主前。
8.「帷子的柱子三根,帶卯的座三個」(14~15節):三表三一神;三根…三個表徵神自己支撐、維繫並穩定。
9.「門簾是以繡花的手工,用藍色、紫色、朱紅色線和撚的細麻織的」(18節):門簾分別門內和門外,卻又容易進入,表徵福音,任何人只要相信就能有分於基督;各色線和細麻表徵福音的內容,包括流血的救贖(朱紅色線)、永生的賞賜(藍色)、成聖的追求(細麻)和作王的應許(紫色)。
10.「寬二十肘,高五肘」(18節):二十是四乘五,四表人,五表負責;表徵信徒(人)負有傳揚福音的大使命。
11.「帷子的柱子四根,帶卯的銅座四個」(19節):四表四方,表徵福音的親和性,不分各族、各方、各民、各國(啟五9),都可來得著救恩。
12.「帳幕一切的橛子和院子四圍的橛子都是銅的」(20節):橛子表徵背負教會重責的信徒,必須忍受十字架的打擊,隱藏而不表現自己(捶入地面以下),以慈繩愛索聯繫眾信徒,存心和行事都通得過神的審判。
四、核計百姓奉獻的各種材料總數(21~31節):
1.「帳幕中利未人所用物件的總數,…經…以他瑪的手數點的」(21節):表徵教會中有人負責清點建造教會所需的材料。
2.「凡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都是…比撒列做的」(22節):比撒列的原文意思「在神的庇蔭之下」,表徵神的恩賜才能負起建造教會的事工。
3.「與他同工的有…亞何利亞伯」(23節):亞何利亞伯的原文意思「父親的帳棚」,表徵建造教會不能單獨事奉,在教會中須和別人同工配搭。
4.「他是雕刻匠,又是巧匠,又能用藍色、紫色、朱紅色線和細麻繡花」(23節):表徵為著建造教會必須具備各樣有關事奉的知識和技巧。
5.「為聖所一切工作使用所獻的金子…銀子…銅」(24~29節):金子表神性,銀子表救贖,銅表審判,表徵為著建造教會必須謹慎各人的工程(林前三12~13)。
6.「每人出銀半舍客勒」(26節):表徵建造教會,人人有責,最低限度每人都要在財物奉獻上盡自己的一份。
7.「銀子鑄造聖所帶卯的座和幔子柱子帶卯的座,…銀子做柱子上的鉤子,包裹柱頂並柱子上的杆子」(27~31節):正如銀子用於柱子和帶卯的座等,金子和銅也都有指定的用途,在建造教會的事上,不可或缺。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出埃及記註解》
叁、其他綱目
【贖罪、潔淨與保守】
經文:出38:1-20
一、造祭壇——十字架的贖罪 1-7,27:1-8
“他用皂莢木作燔祭壇”:即表示十字架的贖罪。(來13:10;10:5-7)
1.祭壇的材料:是皂莢木做的(禱告讚美)。
2.祭壇的形狀:是四方開體的(禱告周會)。
3.祭壇的四方:是用銅包�堛滿]禱告信心)。
4.祭壇的上面:是放各器具的(禱告項目)。
5.祭壇的圍腰:是安有銅網的(禱告聯絡)。
6.祭壇的配件:是有抬壇杠的(禱告擔當)。
7.祭壇的裡面:是空空無物的(禱告倒空)。
二、作銅盆——主真道的顯明 8,(出27:9-10)
“是用會幕門前伺候的婦人之鏡子作的”:即表示主的真道是給人。
1.顯罪。(雅1:23;來4:12-13)。
2.洗罪。(約壹1:9;弗5:26)。
三、立幕院——耶和華的保守 9-10
“他用帳幕的院子”:即表示 耶和華神對我們的保守。(腓4:6-7;詩34:7;亞9:8)
1.幕院的南面 9-10
2.幕院的北面 11
3.幕院的西面 12
4.幕院的東面 13-15
5.幕院的四面 16-17
6.幕院的門簾 18
7.幕院的帷柱 19-20
這一切都是照著山上的樣式造的。(來8:5)
── 毛南春陽
【為神操勞的工人】
經文:出38:21-31,(出31:2-6;35:31-34)
一、有些人數點物件 21
“數點”:表示交帳。(太25:14-30)
二、有些人擔任巧匠 22-23
1.烏利之子比撒列——順從吩咐的工人。(徒4:19;5:29)
2.巧匠亞何利亞伯——忠心見識的工人。(箴10:1,5;申1:13;太24:45-46;提後1:6-8)
三、有些人奉獻財寶 24-31
一切的財寶都是 神所賜給的。(出11:2-3;12:36;哈2:8)
1.奉獻金子 24
(1)金子是指 神榮耀。(詩29:1-2)
(2)金子是指火煉的信心。(啟3:18;彼前4:12)
2.奉獻銀子 25-28
(1)銀子的總量。25-26 (2)銀子的用處。27-28
銀子:是預表 神的救贖。獻銀子:是表示我們蒙恩者當感恩。(詩116:8;103:1-4;西3:16)
3.奉獻銅子 29-31
(1)銅的數量。29 (2)銅的用處。30-31
銅:是預表 神的公義。獻銅:是表示我們要稱謝 神的公義。(詩7:17;143:11)
最後,(林前9:5-7)。
── 毛南春陽
【救贖能力(三十八1∼31)】
一、祭壇(1∼7)
1、材料——皂莢木包銅,表明主死後其屍體不會朽壞,因為祂必復活
2、構造——壇上有四角,預表基督獻祭時大有拯救的能力
3、體積——代表神一切的恩典都包括在主的十字架內
二、銅盆(8)──乃表示我們可看見自己本性的汙穢和虧欠,就到主的面前求得潔淨
三、立幕院(9∼20)──表明進入基督�堛漱H應當與世界有所分別
四、匠工的貢獻(21∼24)
五、數點會幕的財物(25∼31)
——《新舊約輔讀》
【出埃及記三十八章】
一、會幕的院子之器具的製造(1∼20)
二、聖所的費用(21∼31)
——《每日研經叢書》
【生命建造努力完成 出埃及記38章】
一丶造好祭壇奉獻自己38:1-7
二丶造好洗盆潔淨生命38:8
三丶造好幕院進入事奉38:9-20
四丶造好會幕照神旨意38:21-22
五丶造好會幕同工同心38:23
六丶造好器具計算代價38:24-31
── 作者不詳
【第卅八章 外院諸物】
少看自我
多看基督
- 祭壇與洗濯盆
(一)是四方的
(二)用銅包裹
(三)婦人之鏡
- 帷子柱子門簾
(一)細麻帷子
(二)銀作柱子
(三)繡花門簾
- 奉獻的總數量
(一)金的總數
(二)銀的總數
(三)銅的總數
── 張志新《出埃及記查經分章大要》
【第三十八章 建立外院】
1) 燔祭壇用金包裹、1/7
2) 洗濯盆鏡子銅做、8/9
3) 帳幕南北一百肘、9/11
4) 鉤子杆子銀子做、10/11
5) 四面帷子用細麻、12/20
6) 比撒列能工巧匠、21/23
7) 核計出金銀分量、24/25
8) 百姓按人數奉獻!26/29
── 郭提多《出埃及記讀經講道輔導提綱》
提要:1 燔祭壇。8 銅盆。9 院子。21百姓奉獻的總數。──《SDA聖經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