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伯記 37
約伯記第三十七章短篇信息
目錄:
約伯記箋記(三十七章)(于中旻)
站立思想神奇妙的作為(臺北基督之家)
約伯記第三十七章(康來昌)
約伯記第三十七章(黃登煌)
最後的挑戰 (37章1至24節)(香港讀經會)
約伯記箋記(三十七章)(于中旻)
神作為的顯明
祂封住各人的手,叫…人都曉得祂的作為(伯三七:7)
今代的人,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常說:“太忙了!”其實,我們的時間並不比古時的人少;相反的,如果以單純數字來計算,時間該省餘出許多。比如說,保羅要用雙腳跑路,過海要坐緩慢而缺乏安全的古老的船;今天,我們誰還靠兩條腿跑路?我們乘汽車,飛機,該可以省多少時間?我們不用耕田而食,住屋不必自己建造,不用製帳棚維生,在衣食住上,省了多少時間?省了的時間,就使我們等於比古人多活了好多年,但時間哪�堨h了?
因為我們的欲求太多,就不肯停下手,要一直去作;只是不為神而作,更不肯尋求神的旨意,也不看神作工。神願意顯明祂的作為,只是人太忙碌於自己的工作,不曾留下時間,看神的作為,聽神的聲音。
人跟神爭著工作,要顯明自己的本領,正像建造巴別塔一樣。最好的也不過是孩子的兒戲,或是蟲蟻作的窩,可憐亦復可笑;有時更是亂伸烏撒不潔的手,褻瀆神的聖工。但人卻偏要自許,真是無可奈何。因此
祂對雪說:“要降在地上!”
對大雨和暴雨,也是這樣說。
祂封住各人的手,
叫所造的萬人都曉得祂的作為。”(伯三七:6-7)
我們看到環境變得惡劣,仿佛是天降大雪,風寒地凍,萬里冰封,正是神要潔淨祂的工作,使人不能伸手;或如狂風暴雨,不但所建造的要被沖走,存留不住,連人也會隨猛流流逝無蹤。在這樣的情況下,人才肯停手,給神有施展祂大能作為的機會。只有當神“封住各人的手”,才沒有人誇口的餘地,人不能說是我的才幹智慧,是我投資的財富,是我的能力成就的功業;這樣,神才可以得榮耀,“叫所造的萬人,都曉得是祂的作為”。
在神來說,這似乎是不得已的事,但卻是必要的。甚麼時候人停止誇口,甚麼增長,發展,籌算,計畫,都顯出是畫餅充不了飢,才顯出“耶和華的籌算永遠立定,祂心中的思念萬代常存。”(詩三三:11)人所能作的,只有俯伏敬拜,只有禱告祂,讚美祂,仰望祂,看祂的作為。
站立思想神奇妙的作為(臺北基督之家)
經文:伯卅六24-卅七13
這段經文記載以利戶述說「神偉大的作為」。在約伯記中的幾位古代聖徒,個個都在他們的言談中論到神偉大的創造之工!他們實在很會觀賞及思想神的大作為!當我們思想神所創造的大自然,看見神偉大奇妙的作為時,我們會如同以利戶一樣,發出讚歎說:「神為大,我們不能全知」(卅六26)!而人既然不明白大自然的神奇,也難明白痛苦的奧秘,如此在苦難臨到時,必須以耐心及信心,等候神的啟示。因此,卅七章14節以利戶溫柔地要求約伯:「約伯啊!你要留心聽!要站立思想神奇妙的作為」!是的!人在苦難中,能夠謙卑、安靜、耐心且有信心地等候神的秘訣,就在於「站立思想神奇妙的作為」!
我們看見以利戶對神在大自然的作為的描述中,最重要要強調的就是「神的作為變幻莫測」!當卅六章27-28節以利戶提到雨水時,他提到同樣是雨水,卻有不同的目的──有的雨水成為審判萬民的工具、有的雨水卻成為賜豐富糧食的雨水。卅六章29節到卅七章1-5節提到閃電也是變化莫測,讓人無不感到威懼與敬畏。卅七章6-10節提到冰雪也是如此。同樣是水、同樣都是從天而降,但有時是甘霖、有時卻是「大雨和暴雨」,神一吹氣,氣溫驟降,卻又成為潔白如棉的雨了。一暫態,大地白茫茫一片,人群和百獸的活動止息,神的作為變化莫測,祂的能力浩大無比!最後在卅七章11-13節中論到雲彩,以利戶說:「或為責罰,或為潤地,或為施行慈愛」(13節),他又再次強調雲彩的變化莫測!因此在第14-24節以利戶對約伯的最後勸勉中,他三次問約伯,對神的這些作為「你知道嗎」?若是他連神的這些有形的事都不能瞭解,他對人生中隱藏的問題怎能完全明白呢?因此第21節他勸約伯說:「現在有雲遮蔽,使人不得見穹蒼的光亮,但風吹過,天又發晴,金光出於北方……」,只要耐心等候,黑暗必會過去,神的美意終必顯明!第23節他安慰約伯說:「神必不苦待義人」!他的這番話實在滿了智慧,精采非凡!但願每一個在苦難中的聖徒都能因為「站立思想神奇妙的作為」,而謙卑、安靜、耐心且有信心地等候神使雨過天青!
約伯記第三十七章(康來昌)
以利戶插進來說話(六)
以利戶講說神創造的奇妙
卅七1-7 1因此我心戰兢,從原處移動。2聽啊,神轟轟的聲音是他口中所發的響聲。3他發響聲震遍天下,發電光閃到地極。4隨後人聽見有雷聲轟轟,大發威嚴,雷電接連不斷。5神發出奇妙的雷聲;他行大事,我們不能測透。6他對雪說:要降在地上;對大雨和暴雨也是這樣說。7他封住各人的手,叫所造的萬人都曉得他的作為。
都是神的作為
這也是後來耶和華所講的話,就是祂創造的奇妙。以利戶這種心,我想是好的,看到神奇妙的作為、思想就覺得奇妙:每一個地方,包括下雨。第7節尤其是我們需要注意的:「他封住各人的手,叫所造的萬人都曉得他的作為」,「封住各人的手」是指耶和華有的時候攔阻人的作為,讓人手無法做事、讓人束手無策,好叫我們知道神在做事。神做事,祂如果要協助人,那人真是什麼事都做得好;祂如果要攔阻人,我們用什麼辦法都寸步難行。這是很好的話:「他封住各人的手,叫所造的萬人都曉得他的作為」,曉得去敬畏祂、曉得去倚靠祂、曉得我們的手被封住了,現在所做的事一定是出於神。我們只有三百個人,這次的得勝一定是出於神。這我當然是指基甸帶領三百人勝過米甸人,但是我們希望,就算是帶了三百萬人,或三萬人,那勝或敗還是在神的手裡;我們不能說我們靠自己的手救了我們,甚至如果要追根究底,我們的失敗也是出於神的旨意。但求主讓我們知道神為什麼這樣做,好叫我們能夠討祂的喜悅、讓祂愛我們的旨意能夠行出來。
一切都在神的吩咐中行事
卅七8-12 8百獸進入穴中,臥在洞內。9暴風出於南宮;寒冷出於北方。10神噓氣成冰;寬闊之水也都凝結。11他使密雲盛滿水氣,布散電光之雲;12這雲是藉他的指引游行旋轉,得以在全地面上行他一切所吩咐的,
第8節開始又講到百獸在冬天的時候怎麼樣了。說「神噓氣成冰」這當然是個形容的說法;那閃電、雲、水在全地上行他一切所吩咐的。是,我們感謝主,都在神的吩咐中行事。詩篇一零七篇25節「因他一吩咐,狂風就起來,海中的波浪也揚起。」是,祂吩咐會叫波浪起來,像約拿書一樣:祂把狂風丟在海上;也又像耶穌所做的:祂說靜止吧,狂風巨浪就靜止、不再有力量了。詩篇一四八篇8節「火與冰雹,雪和霧氣,成就他命的狂風,」這都是神在做的。
卅七13 或為責罰,或為潤地,或為施行慈愛。
這講得太棒了!這些雲什麼時候降雨是責罰?當然就是雨水太多的時候;什麼時候是潤地?當然就是施恩憐憫的時候。到底是要潤還是要罰?就看我們這些人是不是在信靠祂了。詩篇六十五篇10節「你澆透地的犁溝,潤平犁脊,降甘霖,使地軟和;其中發長的,蒙你賜福。」,感謝主,神是願意潤地的;詩篇七十二篇6節「他必降臨,像雨降在已割的草地上,如甘霖滋潤田地。」,我們當然也知道,有的時候聖經把雨的降臨用在好像祂施行慈愛一樣:慈愛像甘霖一樣降下來,就讓青草得以發生;當然也可以是刑罰,像挪亞的洪水。
卅七14 約伯啊,你要留心聽,要站立思想神奇妙的作為。
站立思想、敬畏!沒有辦法坐下來。
神奇妙安排最適人居的環境
卅七15-18 15神如何吩咐這些,如何使雲中的電光照耀,你知道嗎?16雲彩如何浮於空中,那知識全備者奇妙的作為,你知道嗎?17南風使地寂靜,你的衣服就如火熱,你知道嗎?18你豈能與神同鋪穹蒼嗎?這穹蒼堅硬,如同鑄成的鏡子。
這都是後來,神也這樣問過約伯的。當然這些自然現象我們不能說我們都不知道,事實上我覺得神也讓我們越來越知道;我們越來越考察,就越來越都明白。但我們要有智慧知道:這一切,不管科學的解釋是如何的正確,這些科學證據、解釋的後面,是神在做的事情。因此我們在這裡看,並不是我們不知道這些事,我們也應該瞭解。也許約伯記的人不是那麼知道,而我們後來人會知道;但神為什麼要這樣做?那科學的探索就有限了。我們是在敬畏神當中,就有一個正確的知道和認識。「你豈能與神同鋪穹蒼嗎?」這穹蒼堅硬,是指那厚厚的大氣層。真是非常厚,若沒有這層大氣層保護的話,每天不知道有多少的流星、輻射線、紫外線進來,早早把我們都烤死了。你看奇妙不奇妙?大氣層可以透光進來,又能濾過對人有害的光,這不是人做的,是神做的!
卅七19 我們愚昧不能陳說;請你指教我們該對他說什麼話。
這是諷刺的話:「請你指教我們該對神說什麼話」我們對神說什麼?只有在祂的指教、光照之下,說敬畏、讚美、祈求的話。你約伯還在那裡責備祂,實在太自大了。
卅七20 人豈可說:我願與他說話?豈有人自願滅亡嗎?
不要說指教你去跟祂說話,連跟祂說話你都會死。
卅七21-24 21現在有雲遮蔽,人不得見穹蒼的光亮;但風吹過,天又發晴。22金光出於北方,在神那裡有可怕的威嚴。23論到全能者,我們不能測度;他大有能力,有公平和大義,必不苦待人。24所以,人敬畏他;凡自以為心中有智慧的人,他都不顧念。
人應該敬畏神
神必不苦待人。是一個很簡略的說法,神當然會苦待人,只是神的苦待對有信心的人又是: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祂不會無緣無故在整人。祂如果是苦待惡人,可是寬大又寬大;如果祂苦待義人,那是修剪又修剪,都是顯出祂的公義和慈愛、智慧。人應該敬畏神,敬畏神就有智慧,用智慧來繼續在世上生活。但如果自以為有智慧,不是敬畏神而來的,神就不顧念他。神不顧念他、神會刑罰他、不眷顧他;也許還有一些眷顧或一些小小的刑罰,希望他早早醒悟;不過當完全不眷顧的時候,這人就不行、就完了。
約伯記第三十七章(黃登煌)
第七課以利戶對約伯「受苦心態」的諮商
(伯三十六〜三十七章)
以利戶在伯三十三8〜13歸納出約伯心中的三項困惑,且在伯三十三14〜三十五16逐一回答之後,對約伯提出三項勸告:(一)勸告約伯改正受苦的心態(伯三十六1~25 ) ; (二)勸告約伯修正對苦難的觀點(伯三十六26~三十七13 );(三)勸告約伯存敬畏的心仰望神(伯三十七14~24)。
二、勸告約伯修正對苦難的觀點
以利戶在伯三十六26~三十七13 二度以神在自然界奇妙的作為來勸告約伯修正對苦難的觀點。茲分勸告的內容和評論來說明。
1.勸告的內容
以利戶先在伯三十六26提出勸告的主題,接著以伯三十六26〜33和伯三十七13這二段經文來闡釋這主題。
A.勸告的主題
伯三十六26是以利戶在本段勸告的主題,他說:「神為大,我們不能全知;祂的年數不能測度。」
經文的意思是:神的偉大,遠超過我們所能理解的;祂的永恆也不是我們用年數或時間所能測度的。
以利戶在此強調:有限的人,對神的作為,所能知道的只是一點點,因此人不能以「自己的有限」作為標準來衡量神的無限作為。
他藉此提醒約伯,你看到「惡人長壽,勢力強盛」,你也自認無辜受苦,但你所看到的只是「神的公義」這個議題的一小部分而已,你不能根據這一點點看見,就下結論說:「神不公義」。這正是以利戶勸告約伯的主題。
B.主題的說明
以利戶以二段經文來闡釋這主題:(一)伯三十六27-33 ; (二)伯三十七 1~13 。
a.約伯三十六27~33對這主題的闡釋
以利戶接著以伯三十六27〜33來說明這勸告的主題。他說:「祂吸取水點,這水點從雲霧中就變成雨;雲彩將雨落下,沛然降與世人。誰能明白雲彩如何鋪張,和神行宮的雷聲呢?祂將亮光普照在自己的四圍;祂又遮覆海底。祂用這些審判眾民,且賜豐富的糧食。祂以電光遮手,命閃電擊中敵人(或譯:中了靶子)。所發的雷聲顯明祂的作為,又向牲畜指明要起暴風。」
這段經文有二個重點:
(a)神在自然界的作為,從清柔的霧氣(36:27a) →厚厚的雨雲( 36:27b) →綿綿的細雨(36:28)→隆隆的雷聲(36:29)→四射的閃電(36:30) ,世人對此所知有限。
(b)神從造出清柔的霧氣到發出四射的閃電所產生的作用,可能是「恩典」:生產糧食,嘉惠世人(36:31b);也可能是「審判」 :祂用這些審判眾民(36:31a),命閃電擊中敵人(36:32);又可能是「警告」向牲畜指明要起暴風(36:33)。神每次從造霧至發出閃電,其目的是什麼,世人都能知道嗎?
以利戶藉此提醒約伯:神的作為奇妙難測,目的又多樣化,人不能看到由「霧→雲→雨→雷→電」,就說神的目的一定是什麼;同樣的道理,人也不能因臨到自己的苦難,就一□咬定那是神對無辜者錯誤的(不公義)的刑罰,以致滿口怨言,定意找神伸冤。
b.伯三十七1〜13對這主題的闡釋
以利戶又以伯三十七1~13來說明這勸告的主題。他說:「因此我心戰兢,從原處移動。聽啊,神轟轟的聲音是他□中所發的響聲。他發響聲震遍天下,發電光閃到地極。隨後人聽見有雷聲轟轟,大發威嚴,雷電接連不斷。神發出奇妙的雷聲;他行大事,我們不能測透。他對雪說:要降在地上;對大雨和暴雨也是這樣說。他封住各人的手,叫所造的萬人都曉得他的作為。百獸進入穴中,臥在洞內。暴風出於南宮;寒冷出於北方。神噓氣成冰;寬闊之水也都凝結。他使密雲盛滿水氣,布散電光之雲;這雲是藉他的指引遊行旋轉,得以在全地面上行他一切所吩咐的,或為責罰,或為潤地,或為施行慈愛。
這段經文也有二個重點:
(a)神在自然界的作為,從電光之雲(37:11)→不斷閃電(37:3 )→轟轟雷聲(37:4)→冰雪暴雨(37:6)→水凝成冰(37:10),世人對此所知有限。
(b)神從造電光之雲直到水凝成冰所產生的作用,可能是「責罰」(37:13a ),可能是「潤地」(37:13b ) ,也可能是「施行慈愛」(37:13c)。神每次從造電光之雲直到水凝成冰,其目的是什麼,世人都能知道嗎?
以利戶藉此提醒約伯:神的作為奇妙難測(37:5),目的又多樣化(37:13),人不能看到由「雲→電→雷→雨→冰」,就說神的目的一定是什麼;同樣的道理,人也不能因臨到自己的苦難,就一□咬定那是神對無辜者錯誤的(不公義)的刑罰,以致滿□怨言,定意找神伸冤。
2.勸告的評論
以利戶以上的勸告顯然提出與三友不同的苦難觀,三友將「苦難」視作神對罪惡所施公義的刑罰,因而定受苦中的約伯為罪人,引起約伯憤怒的辯駁。
以利戶提到神施行「霧→雲→雨→雷→電」這作為的目的,可能是「恩典」,可能是「審判」,也可能是「警告」;他又提到神施行「雲→電→雷→雨→冰」這作為的目的’可能是「責罰」,可能是「潤地」,也可能是「施行慈愛」;隱約暗示「苦難的原因」,可能是「審判」、是「警告」、甚至是「恩典」,也可能是「責罰」、是「潤地」、甚至是「施行慈愛」。這樣的苦難觀,顯然不認為「受苦」一定是「犯罪」的結果。這觀點無異承認約伯受苦不一定是因為約伯犯了罪,這使約伯因受三友冤屈而激動的情緒大得平靜。這是以利戶的貢獻。
三、勸告約伯存敬畏的心仰望神(伯三十七14~24)
以利戶將苦難有種種可能的原因應用到約伯的處境,勸他在受苦中當存敬畏的心仰望神。茲分勸告的內容和評說明。
1.勸告的內容
以利戶提出異于三友的苦難觀之後,勸告約伯:(一)不是與神爭辯,而是存心敬畏(伯三十七14〜20) ; (二)不是心急發言,而是存心忍耐(伯三十七21〜22)。
A.不是與神爭辯,而是存心敬畏(伯三十七14〜20)
以利戶希望約伯「留心聽並站立思想神奇妙的作為。」(伯三十七14)「要站立」:指駐足作一番思考,好好安靜思想;思想什麼呢?為什麼要思想呢?以利戶希望約伯思想神奇妙作為所彰顯的全知(伯三十七15~17)和全能(伯三十七18),好醒悟神的作為是我們難以測度的,進而體認世人難以明白苦難的奧秘。
a.思想神奇妙作為所彰顯的全知(伯三十七15~17)
以利戶以三個「你知道嗎」的問題引導約伯思想神奇妙作為所彰顯的全知。首先,他問約伯:「神如何吩咐這些,如何使雲中的電光照耀,你知道嗎?」(伯三十七15)神到底怎麼下令,使得烏雲中出現電光閃閃,約伯你知道嗎?
以利戶接著又問約伯:「雲彩如何浮於空中,那知識全備者奇妙的作為,你知道嗎?」(伯三十七16)「浮」(miphlas) 含有「平衡」的意思,雲彩平衡分佈地浮於遼闊的高空,卻沒降下雨來,約伯你知道原因嗎?
以利戶三問約伯,說:「南風使地寂靜,你的衣服就如火熱,你知道嗎?」(伯三十七17)「南風使地寂靜」:炙熱的風吹來,人因熱氣襲人,連衣服也穿不住,人畜尋找陰涼之處避暑,大地因而一片寂靜。約伯你知道南風為什麼帶來熱浪嗎?
以上三個現象是神奇妙的作為,是出於神無所不知所作智慧的安排,人知道蘊含在這些現象後面的奧秘嗎?
以利戶藉著這三個「你知道嗎?」提醒約伯:你不知道的事太多了,苦難這奧秘,如同神在自然界奇妙的作為,背後隱藏著許許多多人所不知道的原因,既然如此,你憑什麼一□咬定「受苦」就是「受罰」,以致認定你所受的苦難是神對無辜者的刑罰,進而懷疑神的公義,甚至憤憤不平要找神理論呢?藉此勸告受苦中的約伯,不是存心與神爭辯,而是存心敬畏神。
b.思想神奇妙作為所彰顯的全能(伯三十七18~20)
以利戶從「你知道嗎?」轉而提醒約伯「你能嗎?」他在伯三十七18問約伯說:「你豈能與神同鋪穹蒼嗎?這穹蒼堅硬,如同鑄成的鏡子。」當神鋪張那堅硬如銅鑄成鏡子的穹蒼,容納太陽、月亮和星星時,約伯你能幫助祂嗎?
以利戶接著以諷刺的□吻,請約伯不吝指教。他對約伯說:「我們愚昧不能陳說,請你指教我們該對他說甚麼話?」(伯三十七19)
「我們愚昧」指「我們被黑喑所困」,對很多事無知;「陳說」(paniym)指「面對面陳明理由」;「我們該對他說甚麼話」的「說」('amar)指「申明」;以利戶在伯三十七19的意思是:約伯啊!請你指教蒙昧無知的我們,你究竟是根據什麼?又簽名又蓋章,提出你那洋洋灑灑的自辯書?
以利戶隨即轉換□氣,提醒約伯:在蒙昧無知的情況下,若是我,我怎麼敢「與神理論或評理呢」?他問約伯,「你豈可說:我願與祂說話?豈有人自願滅亡嗎?」(伯三十七20 ) 「我願與祂說話」指約伯要到神台前向神陳明案件,滿□辯白(伯二十三3~4);「豈有人自願滅亡嗎?」「滅亡」指「困擾」;以利戶的意思是:約伯啊!你在很多事上,既無知又無能,你怎麼敢找神理論,要神還你清白?難道你不知道,你這樣作,是自討苦吃、自尋死路嗎?
以利戶再次勸告受苦中的約伯,不是存心與神爭辯,而是存心敬畏神。
B.不是心急發言,而是存心忍耐(伯三十七21~22)
以利戶借用自然界雨過天睛的現象來勸約伯在受苦中存心忍耐。他說:「現在有雲遮蔽,人不得見穹蒼的光亮;但風吹過,天又發晴。」(伯三十七21 )
「現在有雲遮蔽,人不得見穹蒼的光亮」:天空密雲遮蔽,人就看不見穹蒼的亮光;以利戶藉此比喻:陷在苦難中的約伯,也看不清楚受苦的緣由。
「但風吹過,天又發晴」:一旦風吹過來,將雲吹散,天又發晴而顯出光亮;喻指苦難過去,再回過頭來看,就能看清楚神的心意而說出得體的話來。以利戶藉此勸約伯,在不清楚受苦的緣由下,不要心急發言,而當存心忍耐,等到苦難過去,必能明白神的美意。
以利戶又說,「金光出於北方,去神那裡有可柏的威嚴」(伯三十七22 )。「北方」指「神的居所」(結一4 ;賽十四13 ;詩四十八2),神的榮耀有如金色的光芒,燦爛奪目,人不能定睛直視(出十九16~18 ;哈三3~4);以利戶藉此提醒約伯:人直視太陽會傷害視網膜,人在法庭與神對質傷害更大,因此,約伯你不可忿忿不平想找神理論,反當存心忍耐。
C.總結(伯三十七23〜24)
以利戶以伯三十七23~24結束他的勸言。他說,「論到全能者,我們不能測度;祂大有能力,有公平和大義,必不苦待人。所以,人敬畏祂;凡自以為心中有智慧的人,祂都不顧念。」這二節經文有三個重點:(一)我們不能測度全能者;(二)神必不苦待人;(三)人當存心敬畏神。茲說明如下:
a.我們不能測度全能者
以利戶從神在自然界中的作為(伯三十七15~18)得出「我們不能測度全能者」這樣的結論,因為祂的作為奇妙。既然不能測度全能者奇妙的作為,人就不應一□咬定「受苦」就是「受罰」,也不應認定受苦只有一個原因,就是犯罪。
b.神必不苦待人
為什麼神必不苦待人?因為祂「大有能力,有公平和大義」 (伯三十七23b)。神若「大有能力」卻「沒有公平和大義」,那麼,神可能是個暴虐者;神若有「公平和大義」卻沒有「能力」,那麼,神可能愛莫能助;以上二種情況,神都將使人受苦;然而,神不只「大有能力」又有「公平和大義」,因此,神必根據祂的「公平和大義」來運用祂的「大能」,如此一來,祂必不苦待人。
c.人當存心敬畏神
神既不苦待人,受苦中的人雖因不知受苦的原因而陷入困惑,但正確的心態卻是存心「敬畏祂」(伯三十七24a):以利戶要約伯思想神在自然界的種種作為,以敬畏神的心領受神的教導;卻不可自以為有智慧,因為「凡自以為心中有智慧的人,祂都不顧念。」(伯三十七24b)在受苦中質疑神的公義,向神抗辯,要神還他清白,這就是自以為有智慧,神必不顧念。
2.勸告的評論
針對以利戶在伯三十七14~24對約伯的勸告,我們有二點評論:(一)以利戶對約伯的勸告切題又合理;(二)以利戶對約伯的勸告為神的顯現鋪路。
A.以利戶對約伯的勸告切題又合理
以利戶提醒約伯,人不知道的事太多了(伯三十七15-17),「苦難」背後有很多可能的原因,是人所不知道的;進而勸告約伯,不可因遭遇「苦難」而以「報應觀」質疑神的公義,而應存心敬畏神。
以利戶提醒約伯,人不能作的事太多了(伯三十七18),而神不只「大有能力」又有「公平和大義」,祂必不苦待人(伯三十七24);既然如此,受苦中的約伯,應有的反應就不是質疑神的公義,向神抗辯,而是存著敬畏神的心領受神的教導。
以利戶的勸告既切題又合理,聽在「原本就敬畏神」的約伯心裡,那股要洗刷冤屈而激動的情緒,一定大大緩和下來,敬畏的心也再度蘇醒。
B.以利戶對約伯的勸告為神的顯現鋪路
以利戶以「你知道嗎」、「你能嗎」作為勸告約伯「不可與神爭辯,而當存心敬畏」的基礎,神在伯三十八章一出現,也是以「你知道嗎」、「你能嗎」來問約伯,藉此引導約伯走出對「公義報應論」的困惑;此外,以利戶的勸告,也使約伯以平靜的情緒和敬畏神的心來迎見神的顯現。
四、問題討論
1.根據伯三十六7〜12,以利戶將惡人分成「偶爾犯錯的義人」與「本質上的惡人」,這樣的區別對我們瞭解「神的公義」有什麼幫助?
2.以利戶在伯三十六15~16提出「救贖性的苦難觀」,這觀點對受苦的約伯有什麼幫助?
3.以利戶在伯伯三十六26〜三十七13提出什麼樣的「苦難觀」?這觀點對受苦的約伯有什麼幫助?
4.以利戶在伯三十七14〜24勸告受苦中的約伯當存什麼心態?這勸告對受苦的約伯有什麼幫助?
「附錄一」約伯三友與以利戶諮商約伯的差別
1.約伯三友:一口咬定約伯受苦是犯罪的結果
約伯三友以「因果報應論」來看約伯的苦難,一致認定約伯受苦是犯罪受罰。因此,他們對約伯唯一的要求就是:「閉嘴!別假君子了,認罪吧!」
2.以利戶
A.以利戶指出,約伯與三友對話過程中,因所受的苦加上三友的定罪,因而情緒激動,在□頭上和態度上用很多的言語「輕慢神」(伯三十三8~11、三十四36~37 ;三十五 15~16)。這提醒令本是敬畏神的約伯汗顏而安靜下來。
B.以利戶歸納並回答約伯在與三友對話過程中的四項疑惑(伯三十三8~13,三十五1~4) ,一方面令約伯得到安慰,另方面則令約伯折服。
C.以利戶在伯三十七13提出他的苦難觀:「或為責罰」,「或為潤地」,「或為施行慈愛」;表示約伯受苦不一定是犯罪的結果,間接為約伯申冤,使約伯被三友定罪而激動的情緒大得平靜。
D.以利戶根據「你知道嗎」、「你能夠嗎」勸約伯在受苦中應有的心態,不是質疑神的公義,向神抗辯,而是存著敬畏神的心領受神的教導;這勸告既切題又合理,預備了約伯的心來迎見神。
「附錄二」以利戶諮商約伯的評論
1.以利戶代表最後的人為努力
他分析並回答約伯的問題,他對約伯錯誤的指正與勸告,以及他所提出的苦難觀,顯然平息了約伯激動的情緒,也塞住三友罪罰觀論點的口。在眾人中,似乎以他的智慧最高。在約伯記中,他正代表從人的智慧去解答受苦問題的最後努力。
2.以利戶代表人類智慧的極限
他的智慧來自分析、歸納約伯與三友三回合的對話,並加上自己對神在自然界奇妙作為觀察的領受。因此,他的智慧可以代表人類最高的智慧。但也只能達到平息約伯激動情緒的功用,並未能真正解開約伯受苦的心結,使他認罪並從苦難中回轉。
作者顯然有意把神的回答和以利戶的回答作對比,指出人類最高的智慧(以利戶代表)仍有其限制;換言之,唯有聖靈的幫助,才能真正使受傷的心靈獲得真正的醫治,走出憂傷,迎向新生。
最後的挑戰 (37章1至24節)(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在那困苦的日子裡,求你使我從自然界的奇妙中,得見你的偉大和慈愛,使我心靈因此得著振興。
這章內容是以利戶最後的話。主要分為兩段,第一段繼續上一章的主題,描寫神借著自然界彰顯祂的神能(1∼13)。第二段是他直接挑戰約伯的言辭(14∼24)。
以利戶形容自己的感受是心靈戰兢,害怕到要從原處跳起來逃走的地步(1)。這是因為神的威榮借著震撼人心的雷轟和閃電彰顯出來(2∼5),神又使冬天下雪,夏天降雨(6)。人在嚴冬下不能正常操作,動物也要藏在洞穴之中(7∼8),事實上,神使寒流吹襲,水也凝固結冰(10);祂又派遣濃雲,浮游於天際,產生雷電(11∼12)。這一切自然界的現象,在在顯出神的公義和慈愛--為了要警戒人及賞賜人(13)。
此外,以利戶要求約伯要對神肅然起敬(14),並且用了一連串問題挑戰約伯的智慧,認為約伯的所謂智慧,要與神創造世界的智慧相比的話,他那裡能及(15∼18)!如此,約伯又豈有資格在神面前振振有詞地陳說自己有理(19∼20)!一如雲散自會天晴,約伯倒應該信靠及敬畏滿有威榮(22)及全能的神(24),神必定顧念他,對他有公平公義的訟裁(23∼24)。
自然界的啟示,的確能夠使我們認識造物主的偉大、信實和慈愛。不過若從新約的角度看,這仍是不足以使我們深入地認識神。所以,神要差遣其獨生愛子耶穌基督到世上來,借著祂的生平,我們可以認識那位元肉眼看不見的神(參約1:18)。因此,我們需要熟讀主耶穌的生平事蹟(記載在福音書中),研究祂的言行(尤其是祂的受死和代贖),我們才能真正明白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