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ia Todo Logo
聖經-註釋

- 廣告 -



以賽亞書 37 - 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以賽亞書 37

 

以賽亞書第三十七章拾穗

 

【賽三十七1「 希西家王聽見,就撕裂衣服,披上麻布,進了耶和華的殿。」

         “撕裂衣服”和“披上麻布”(灰暗粗糙的布料)是痛苦和恥辱的記號。──《以賽亞書雷氏研讀本》

         「披上麻布」:表示哀痛悔改,好尋求神的面。──《串珠聖經注釋》

         “撕裂衣服,披上麻布”:是悲哀、羞辱的表示。──《啟導本以賽亞書註釋》

         「撕裂衣服,披上麻布」(1),代表哀痛悔改,好尋求神的面。之前,希西家所倚靠的盟友和軍隊不行,還可以通過繳納罰金躲過一劫(王下十八13~15)。但現在他已經被完全榨幹,甚至「將耶和華殿門上的金子和他自己包在柱上的金子都刮下來,給了亞述王」(王下十八16),實在沒有什麼可以倚靠了,所以不得不回到神的面前。神如此愛我們,祂常常借著一些環境,把走迷的我們逼到無路可走,好讓我們靈裡蘇醒,把我們逼回到主面前來。──《聖經綜合解讀》

  希西家王聽見,就撕裂衣服。見王下191注釋。希西家進入“耶和華的殿”,符合珥18~14的勸告。那是在另一次危機中所給的。── SDA聖經註釋

 

【賽三十七1~4希西家藉信仰獲勝。表明了希西家面對生死決擇的對策。與多數人一樣,希西家也經歷過屬靈的復興期及沉滯期(301~5;王下2012~19;代下3224)。這此希西家通過信仰獲勝。當他面對束手無策的危機時:①自己先悔改;②使大臣悔改;③邀請先知代禱。神垂聽希西家的禱告,用超常的方法拯救猶大。 ──《聖經精讀本》

 

【賽三十七1~7希西家向以賽亞求助,希西家一面進聖殿向神禱告求助,一面請求以賽亞禱告,尋求神的指引。──《串珠聖經注釋》

 

【賽三十七2「 使家宰以利亞敬和書記舍伯那,並祭司中的長老,都披上麻布,去見亞摩斯的兒子先知以賽亞。」

         猶太傳統認為,以賽亞的父親「亞摩斯」(2)是亞瑪謝王的兄弟(《他勒目 TalmudSotah 10b3Megillah 10b13),也是勸亞瑪謝遣返以色列雇傭軍的那位神人(代下二十五7~9;《米大示 MidrashSeder Olam Rabbah 20)。因此,以賽亞可能是烏西雅王的堂兄弟、希西家的曾叔祖,此時已經七十多歲。──《聖經綜合解讀》

         希西家派出了一個最高級別的政府代表團,包括「家宰以利亞敬和書記舍伯那,並祭司中的長老」(2),而且沒有請以賽亞到宮中商議,表明他擔心先知不肯再提供幫助。我們不知道在「家宰以利亞敬和書記舍伯那」與先知片刻的目光交接之時,心中有沒有出現以賽亞從前向自己所發的預言(二十二15~25)。早知如此,為什麼當初不專心倚靠神(二十二8~13)呢?──《聖經綜合解讀》

         「使」家宰以利亞敬:「差遣」。──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國王處在困境之中,只有真神的先知才能指出逃脫的路徑。── SDA聖經註釋

 

【賽三十七3「 對他說:“希西家如此說:‘今日是急難、責罰、淩辱的日子,就如婦人將要生產嬰孩,卻沒有力量生產。」

         猶大的情況就象那到期卻不能生出來的孩子一樣。前景似乎只有死亡。──《以賽亞書雷氏研讀本》

         「責罰」:當時人認為國難是神懲治的行動。

          「如婦人將要生產 ...... 生產」:以生產中的困難和痛苦比喻猶大急需救助,否則便會覆亡。──《串珠聖經注釋》

         參照何1313;帖前53等經文,可知本節是描述大災難的慣用方式。在古代醫學不發達,難產無疑會導致死亡。 ──《聖經精讀本》

         希西家向先知轉達的話(3~4)包括三層意思:

1.向神認罪:「今日是急難、責罰、淩辱的日子」(3),表示希西家承認猶大各城陷落、百姓被擄,都是被神「責罰」的結果,而起因就是他自信滿滿地與埃及結盟,雄心勃勃地要脫離亞述獨立。

2.否定自我:「如婦人將要生產嬰孩,卻沒有力量生產」(3),比喻希西家承認自己的一切謀算全然失敗、窘迫無助。古代的醫學不發達,難產意味著母嬰都將面臨死亡。人若承認自己已經到了絕路,就是禱告最好的開始。

3.專心靠神:「永生神」(4)就是超越的神,與外邦失敗的偶像完全不同(三十六18~20)。雖然神的百姓錯了、失敗了,但只要神願意,祂必能因自己的名施行拯救(4節;申九28)──《聖經綜合解讀》

         「急難」:字義是「艱難」、「困難」。

         「責罰」:原文是「指責」、「爭論」。

         「凌辱」:原文是「藐視」、「凌辱」、「褻瀆」。

         「婦人將要生產嬰孩」:原文是「嬰孩將要從子宮出來」。

         「婦人將要生產嬰孩,卻沒有力量生產」,表示這是很危險的狀況,嬰兒跟婦人的生命都遭遇危險。──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見王下193注釋。神怎樣答應以賽亞時代祂子民的懇切祈禱,神現在也會垂聽和拯救祂的子民(見詩465~1191)── SDA聖經註釋

 

【賽三十七4「 或者耶和華你的神,聽見拉伯沙基的話,就是他主人亞述王打發他來辱駡永生 神的話,耶和華你的 神聽見這話就發斥責。故此,求你為餘剩的民揚聲禱告。’”」

         「餘剩的民」:這裡的含義大概與本書常提及的「餘民」觀念有別,後者指將來經過亡國後剩餘回歸的人(73 1020~22),而這裡是指當時亞述劫掠後全國所剩下的百姓。──《串珠聖經注釋》

         「餘剩的民」(4),指亞述已經佔領猶大全地,耶路撒冷城中都是剩下的百姓。──《聖經綜合解讀》

         希西家清楚地知道亞述使者是在「辱駡永生神」(4),因此,大有能力的神必然會「發斥責」(4);所以他一面承認自己無能為力,一面「為餘剩的民揚聲禱告」(4)。今天,許多信徒看到世上的天災人禍、福音需要,靈裡對神卻沒有清醒的認識,結果讓世人所看到的,只是一幫愛心滿滿的信徒挺身而出,幫助那位心地善良但手足無措的神;向世人所見證的,只是一位需要幫助的軟弱的神,一位元需要提醒的失職的神。因此,我們若不時刻高舉神的全能、全知和全善,必然會越傳福音、越高舉自己,越付出愛心、越偷竊神的榮耀。──《聖經綜合解讀》

         不久前,希西家倚靠自己為神擺上的熱心和努力,與推羅、埃及、巴比倫結盟反抗亞述,搞得風生水起;失敗以後,又仗著家底豐厚,想破財消災。現在,神把地上的每一條路都堵死了,耶路撒冷已經被亞述困住,只有先知以賽亞是唯一一條通往上面的路。今天,神蘇醒我們的方法,也常常是在我們的事奉紅紅火火的時候,借著環境把我們逼到絕路,讓我們承認自己「如婦人將要生產嬰孩,卻沒有力量生產」,回轉單單仰望神。因為人只有放下自己「屬靈的野心」,神才能自由地用人行大事。──《聖經綜合解讀》

         「發斥責」:「責備」、「判斷」、「判決」。

         「剩餘的民」:原文是「存留的剩餘」。

         「揚聲禱告」:原文是「舉高禱告」。

         看起來希西家知道亞述將領會來「心戰喊話」,所以事先要百姓沉默以對。不過希西家的官員都「撕裂衣服」顯然大受亞述將領話語之影響。連官員都這樣了,百姓的狀況怎樣可想而知。──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餘剩的民」:亞述攻擊到只剩下耶路撒冷城,的確目前存活的猶大人都算「剩下」的了。──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見王下194注釋。凡到神那裡來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因為祂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725)── SDA聖經註釋

 

【賽三十七5「 希西家王的臣僕就去見以賽亞。」

         去見以賽亞:大敵當前,向神祈禱,或許仇敵看來是愚蠢之舉,其實這是直接依靠歷史的掌管者,而不依靠自己的最明智之舉(林前118)。這並非意味著凡事只需禱告,而是指凡事都應以禱告開始。藉著禱告,神指示聖徒最好的路。有時,挫折、失敗、痛苦成為領受更大恩典的路徑。神會賜下悟性,使人甘心走上他指引的路。以賽亞重複王下1813~2019的內容,為的是強調預言必定成就。 ──《聖經精讀本》

         大敵當前,猶大的領袖們終於從失敗中學到了功課(王下十八13~15),不再自己想辦法,而是首先尋求神(15)。這並不是因為他們變得更加聰明、更加屬靈,而是因為他們已經一無所有、沒有後路(王下十八16)──《聖經綜合解讀》

 

【賽三十七6「 以賽亞對他們說:“要這樣對你們的主人說,耶和華如此說:‘你聽見亞述王的僕人褻瀆我的話,不要懼怕。」

         「僕人」:見王下196注。──《串珠聖經注釋》

         希西家曾經鼓勵百姓:「你們當剛強壯膽,不要因亞述王和跟隨他的大軍恐懼、驚慌;因為與我們同在的,比與他們同在的更大」(代下三十二7),結果他自己卻向亞述王認錯賠款(王下十八14)。人常常能用屬靈的話來安慰別人,卻不能用同樣的話來鼓勵自己。因為人的屬靈口號可以帶來一時的興奮,卻不能激發持久的信心;只有神的工作臨到我們的時候,才能把真正的信心賜給我們,使我們得著真正的鼓勵和安慰。現在,神親自向希西家宣告「不要懼怕」(6),這一句話,就讓希西家得著了信心。──《聖經綜合解讀》

         亞述王的「僕人」:以賽亞不用「元帥」,而用「僕人」、「侍從」來描述亞述的狂妄使者。原文是複數型態,翻譯成「僕人們」。──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不要懼怕。見王下196注釋。── SDA聖經註釋

 

【賽三十七6~7以賽亞的話是鼓舞人心的——譴責亞述的特使——和具體的。──《以賽亞書雷氏研讀本》

         以賽亞向希西家傳達有關神的拯救方法的預言。西拿基立為了平定令人心焦的巴比倫叛亂,必須回師,遭到刺客暗殺,無法再次入侵猶大。B.C.689,西拿基立才完全平定巴比倫,89年後,因偏愛以撒哈頓,被自己的兒子所殺(38節;王下1937;代下3221)──《聖經精讀本》

         「聽見風聲就歸回本地」(7),可能是謠傳亞述國內發生動亂,或者埃及又要出兵。以賽亞預言,神將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驚動」(7)亞述王的心,讓慣用心理攻勢的亞述王反被「風聲」(7)所困。──《聖經綜合解讀》

 

【賽三十七7「我必驚動(原文作“使靈進入”)他的心,他要聽見風聲就歸回本地,我必使他在那裡倒在刀下。’”」

         “驚動”。使靈進入。──《以賽亞書雷氏研讀本》

         「聽見風聲就歸回本地」:指亞述國內發生某些事(可能是巴比倫的作亂),使西拿基立不得不立即返回處理。──《串珠聖經注釋》

         「風聲」:「消息」、「報告」。

         「我必驚動他的心」:原文是「看哪,我必放一個靈在他裡面」或「看哪,我必給他一個敵對的靈」。對照上下文後,用前者的譯法,意思是「放一個靈在他裡面,使他聽到消息後心意改變,轉回本地」;用後者的譯法,則是「差遣一個敵對的靈( 379 古實王或 3736 滅命的天使)來攻擊他」。多數的英譯本(包括NIVRSVJPS)採用第一種譯法。這句原文是的順序分別是四個字:

hinneh(SNH 2009):原文是「看哪」。

nathan(SNH 5414):原文是「給」、「放置」、「設立」。

be(SNH 9002):原文是「在裡面」、「在其中」 、「敵對」(這個介係詞其實很少用「敵對」的意思,參 利 2617 「變臉」)

ruwach(SNH 7307):原文是「靈」、「風」、「氣息」。

         ● 377 是說神要讓亞述王(原是單數,不是指亞述王的使者們)回去本地,倒在刀下。

         神要希西家不要「懼怕」,其實這樣的狀況還真的很可怕,如果我們遭遇這種狀況,真的能夠不怕而信靠嗎?──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我必驚動(原文作使靈進入)見王下197注釋。── SDA聖經註釋

 

【賽三十七8「拉伯沙基回去,正遇見亞述王攻打立拿;原來他早聽見亞述王拔營離開拉吉。」

         “立拿”。耶路撒冷西南面約二十五英里(40公里)──《以賽亞書雷氏研讀本》

         “立拿”:耶路撒冷西南40公里的一個城。──《啟導本以賽亞書註釋》

         「立拿」(8)位於拉吉東北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書十29)。「亞述王攻打立拿」(8),是要在攻佔拉吉之後繼續向耶路撒冷推進,所以拉伯沙基帶兵回到立拿與大軍匯合,要盡快攻下立拿。──《聖經綜合解讀》

         「立拿」:字義是「鋪過的道路」。這城築於澤塔乾河畔,位於耶路撒冷西南40公里,扼守海岸通往希伯崙的大路,極具戰略價值。──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立拿。見王下198注釋。── SDA聖經註釋

 

【賽三十七8~9當時西拿基立已攻克拉吉,接續北上攻打另一個城邑位拿。這裡提及的古實王特哈加屬第25王朝,是一位出色的君王,於主前六九○至六六四年在位,當時仍未作王,這裡只是以後來的名稱稱他。此時,亞述王風聞特哈加派兵北上要與他爭戰,於是先發制人,逼令猶大早日歸降,免得猶大與埃及聯手對付他。有學者認為本段指亞述王的第二次入侵,時為主前六八九年左右,參王下198~13注。──《串珠聖經注釋》

 

【賽三十七9「 亞述王聽見人論古實王特哈加說:“他出來要與你爭戰。”亞述王一聽見,就打發使者去見希西家,吩咐他們說:」

         “古實王”:即埃及王。“特哈加”:他是埃及第二十五王朝(古實王朝)末的第二位君王,那時還未登位,但大概也參與了對抗亞述之役。──《啟導本以賽亞書註釋》

         古實王特哈加( B.C.691~664)當時,除亞述的西拿基立,特哈加是最強大的國王。B.C.701西拿基立入侵猶大時,特哈加已掌握了古實(埃提阿伯)的實權。 ──《聖經精讀本》

         「古實王特哈加」(9),可能是古埃及第二十五王朝(努比亞王朝)法老塔哈卡(Taharqa,主前690~664年在位)。古實位於埃及南部的努比亞,此時統治埃及的是來自古實的第二十五王朝。當時「古實王特哈加」還只是個王子,後來才成為法老。埃及遠征軍已經在伊利提基戰役中被亞述打敗,再次出兵的可能性不大,但也並非沒有可能。這個傳言正是神所容許的「風聲」(7)之一。──《聖經綜合解讀》

         「古實王」:其實就是埃及王,可能是埃及二十五王朝的第六名法老。這個王朝是由上埃及的古實人建立的。

         「特哈加」:字義是「他尋找敬虔人: 他尋找等候的人」。此時特哈加還不是法老,直到西元前690年才成為法老,此段寫作時間應該在西元前681年以後,因此會稱呼特哈加為王。

         打發「使者」:原文是複數型態的「使者」。表示派遣不只一個使者。──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特哈加。見王下199注釋。特哈加的逼近迫使西拿基立再次設法讓希西家就範。

  打發使者。死海古卷 1QIsa 為“再次打發使者。” ── SDA聖經註釋

 

【賽三十七10「 “你們對猶大王希西家如此說:‘不要聽你所倚靠的 神欺哄你說,耶路撒冷必不交在亞述王的手中。」

         「欺哄」:「欺騙」、「誘惑」。亞述王居然說神欺騙、誘惑希西家,很可能以賽亞的預言已經傳到亞述王耳中。──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欺哄你。見王下1910注釋。西拿基立未能用武力攻佔耶路撒冷,就想用威脅來達到目的。他這次的口信與上一次很像,但語氣更硬,更具挑釁性(361518~20)── SDA聖經註釋

 

【賽三十七10~13你們……說:西拿基立聽到特哈加參戰的消息,撤回攻打猶大的軍隊,向特哈加進軍。他記得先王於B.C.711在非利士打敗埃及軍隊,卻不敢輕視特哈加的對抗。西拿基立回師時,派使臣告誡希西家,自己只是暫時撤退,你不要以為有盼望而高興,你不可能擺脫亞述的勢力得自由。論調與3618~20相同。 ──《聖經精讀本》

         亞述王擔心埃及援軍逼近,所以希望用心理戰儘快拿下耶路撒冷。他的心理戰升級了:上一次恐嚇的對象是百姓,勸百姓「不要被希西家欺哄」(十八29),想讓百姓不再信任希西家;這一次恐嚇的對象是希西家,勸希西家「不要聽你所倚靠的神欺哄你」(10),想讓希西家不再信靠神。但他的戰術沒有變,還是想用看得見的現實(11~13)來摧毀看不見的信心。──《聖經綜合解讀》

 

【賽三十七11「 你總聽說亞述諸王向列國所行的,乃是盡行滅絕,難道你還能得救嗎?」

  見王下1911注釋。亞述的國王無情又殘暴,並以自己的殘暴而自豪。他們想用血腥的暴行來威脅百姓和其他民族,使世人受他們的控制。── SDA聖經註釋

 

【賽三十七12「我列祖所毀滅的,就是歌散、哈蘭、利色和屬提拉撒的伊甸人,這些國的神何曾拯救這些國呢?」

         這些城市位於米所波大米。──《以賽亞書雷氏研讀本》

         本節的城市皆屬米所波大米地。──《串珠聖經注釋》

         這些城邑都在米所波大米。──《啟導本以賽亞書註釋》

         「歌散、哈蘭、利色、提·拉撒」(12)都位於美索不達米亞。──《聖經綜合解讀》

         「歌散」:字義是「切斷」,美索不達米亞的城市, 在幼發拉底河靠近中游之處,流亡的以色列人被安置在這裡。王下 1811

         「哈蘭」:字義是「交叉路」。位於美索不達米亞的巴旦亞蘭。

         「利色」:字義是「熱石」。

         「提拉撒」:字義是「亞述的山丘」,位於美索不達米亞。

         「伊甸」人:字義是「樂趣」(SNH 5729),跟「伊甸園」(SNH 5731)相近,可能位於美索不達米亞的西北部。──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歌散、哈蘭。見王下1912注釋。── SDA聖經註釋

 

【賽三十七13「 哈馬的王、亞珥拔的王、西法瓦音城的王、希拿和以瓦的王,都在哪裡呢?’”」

         這些城市位於敘利亞。──《以賽亞書雷氏研讀本》

         本節的城則在敘利亞。──《串珠聖經注釋》

         這些城邑都在亞蘭(敘利亞)──《啟導本以賽亞書註釋》

         「哈馬、亞珥拔、西法瓦音、希拿、以瓦」(13)都位於亞蘭。──《聖經綜合解讀》

         「哈馬」:「堡壘」,位於敘利亞北部。

         「亞珥拔」:「我必得伸展 (或得支持)」,也是位於敘利亞北部。

         「西法瓦音」:「兩個 Sipparas」,位於巴比倫北方。

         「希拿」:字義是「煩惱」,位於美索不達米亞。

         「以瓦」:字義是「廢墟」,位於美索不達米亞。

         顯然亞述王認為戰事拖長會增加他被埃及攻擊的危險,所以他希望用心理戰取得猶大,不過事實上只要猶大撐一下,亞述王自然就會退兵,跟 377 的預言一致。──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哈馬的。見王下1913注釋。關於哈馬和亞珥拔的神,也曾提出同樣的問題(3619),現在所問的,是關於這些城市的國王。暗示的答案是:他們遭遇了所有膽敢抵抗亞述軍隊之人的可怕命運。死海古卷1QIsa在以瓦後面加了撒瑪利亞。── SDA聖經註釋

 

【賽三十七14「希西家從使者手裡接過書信來,看完了,就上耶和華的殿,將書信在耶和華面前展開。」

         「將書信在 ...... 展開」:表示交托、仰望。──《串珠聖經注釋》

         「看完了」:原文是「大聲朗讀」,不僅僅是「看完了」。這樣做應該是為               神向希西家宣告「不要懼怕」(6),一句話就賜下了信心。人若倚靠自信,外面的難處越大,越會離開神;人若有神賜的信心,外面的難處越大,越會緊緊抓住神。亞述王的恐嚇信,反而更直接地把希西家逼到神面前。──《聖經綜合解讀》

         上一次,希西家是請先知以賽亞「為餘剩的民揚聲禱告」(4);這一次,希西家卻直接「就上耶和華的殿」(14),「將書信在耶和華面前展開」(14),把重擔直接卸給神。神也常常借著重大的難處,逼著我們直接「上耶和華的殿」,不必借著屬靈領袖,也不用求助禱告秘訣,只需要直接到神面前、傾心吐意。──《聖經綜合解讀》

要讀給其他的臣民聽見。──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接過書信。見王下1914注釋。── SDA聖經註釋

 

【賽三十七14~20希西家的祈禱。希西家聽到西拿基立的威脅——現在只是暫時轍退,有朝一日必要佔領耶路撒冷,獻上此番禱告。在23節希西家邀請先知代禱,此時親自向神祈禱,由此看出,希西家的信仰有所成熟(123)──《聖經精讀本》

 

【賽三十七15「 希西家向耶和華禱告說:」

         約櫃的施恩座上有兩個基路伯(出二十五19)。希西家禱告「坐在二基路伯上耶和華」(15),就是仰望施恩座之上的神,倚靠那位願意與自己的百姓同在、又願意施行拯救的神。──《聖經綜合解讀》

 

【賽三十七15~20這篇簡短而美麗的禱文顯出希西家對神有極大的信心,他只求神的榮耀得到證明(20)。有關陷入類似困境的人的禱告,比較歷代志下二十章512節、耶利米書三十二章1725節和使徒行傳四章2430節。──《以賽亞書雷氏研讀本》

         希西家不只是把眼前的需要擺在神面前,更把神永遠的榮耀擺在前面:「使天下萬國都知道惟有禰是耶和華」(20)。仇敵藐視神,神的百姓卻高舉神,希西家守住了神的百姓在神面前該站的地位,他在巨大壓力之下的這個禱告,成為曆世歷代神百姓信心禱告的榜樣:

1.信心的禱告首先要認定神的所是:「禰是天下萬國的神,禰曾創造天地」(15)。人只有認定自己所信的是創造天地、掌管一切的神,才能在兇險的環境和福音的需要面前,心裡既不為自己著急,以致羞辱了神的名;也不為神著急,以致偷竊了神的榮耀。我們若認定了神的所是,在難處中才能看清神怎樣能使「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羅八28)

2.信心的禱告並不是對現實佯裝不見(17),而是在靈裡看見列國的偶像「本不是神」(19):神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人(創一27),人卻按著自己的想像造神(19),然後用假神的無能推斷出真神的有限(三十六18~20)。我們的靈裡若有了這樣清醒的看見,就不會被世上的「亞述諸王」(18)擾亂裡面的平安和信靠,因為「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卻沒有一人能看透了他」(林前二15)。今天,許多信徒卻沒有「看透萬事」,反而向世界求助、把世上的假神與自己的真神相提並論,結果是徒增擔憂、枉然勞力。

3.信心的禱告必然是以神為中心,不但陳明人的需要,更看重神榮耀的彰顯。希西家的禱告不只是求神「救我們脫離亞述王的手」(19),更是為了「使天下萬國都知道惟有禰是耶和華」。今天,許多人的禱告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卻不去思想神的需要。若我們的禱告圍繞神的榮耀、神的心意,神的喜樂滿足了,「以神為樂」(羅五11)的人自然就能得著滿足。──《聖經綜合解讀》

 

【賽三十七16「 “坐在二基路伯上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啊,你,惟有你,是天下萬國的 神;你曾創造天地。」

         「坐在二���f ...... 神」:指神坐在約櫃的施恩寶座上,旁邊有二基路伯的翅膀遮蓋(參出2517~22)  顯示神在耶京危急之際仍與猶大同在。──《串珠聖經注釋》

         坐在二基路伯上……耶和華:字面意思為“坐在基路伯上……耶和華”。基路伯是帶翅膀的聖物,面對面站在約櫃之上,神在二基路伯之間顯現(789;撒上44;撒下62;王上867;代上136;詩801991)<109,關於基路伯>──《聖經精讀本》

         「坐在二基路伯上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啊」:原文的順序是「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坐在二基路伯上的」。

         「基路伯」:一種保護神寶座、四張臉四個翅膀的天使,參出 2519~20 15~14 代上 2818

         「天下萬國的」:原文是「整個地上國度的」。

         「創造」:原文是「做」、「製造」。──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二基路伯。見王下1915注釋。── SDA聖經註釋

 

【賽三十七16  基路伯是天使,我知道,希西家的意思是……】基路伯是最高天使。“坐在基路伯中間”是指在耶路撒冷聖殿中的約櫃蓋上。這是對神的聖潔、權柄和主權的描述。─《靈修版聖經註釋》

 

【賽三十七16~20永生神……木頭、石頭:惟有神是生命的根源。創造天地……地變為荒涼:神擁有創造的能力,有秩序地創造天地。仇敵只能以有限的力量破壞神的創造。希西家明智地選擇依靠將死亡變為生命的永生神(146),並未選擇依靠亞述之刀。希西家此番選擇後,懇求神借實踐性行動成就救恩。我們不是只用理性理解神,實際上神與我們同行。 ──《聖經精讀本》

 

【賽三十七17「 耶和華啊,求你側耳而聽;耶和華啊,求你睜眼而看。要聽西拿基立的一切話,他是打發使者來辱駡永生 神的。」

 

【賽三十七18「 耶和華啊,亞述諸王果然使列國和列國之地變為荒涼,」

         亞述帝國此時正值顛峰,提革拉~毗列色三世(主前745~727)、撒縵以色五世(主前727~722)、撒珥根二世(主前722~705)和西拿基立(主前705~681)是亞述史上最強大的國王,他們的征戰已經粉碎了周邊列國,使之成為「荒涼」(18),誇口並非沒有根據(18~19)──《聖經綜合解讀》

  亞述正處在權勢的顛峰。提革拉~毗列色三世(西元前745~727),撒縵以色五世(西元前727~722),撒珥根二世(西元前722~705)和西拿基立(西元前705~681)是在亞述最強大的國王。他們的征戰粉碎了西亞各國,使之成為荒涼。雖然西拿基立是在吹噓,但希西家仍坦率地承認他的誇口不是沒有根據的。死海古卷1Qisa裡沒有“和列國之地”。── SDA聖經註釋

 

【賽三十七19「將列國的神像都扔在火裡,因為他本不是神,乃是人手所造的,是木頭、石頭的,所以滅絕他。」

         B.C.1100左右,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1世至亞述巴尼拔王,為擴張領土,一直施行征服政策。他們不僅擴張領土,並且為表明所拜的“亞述”神的優越性,在神殿前面燒毀周邊列邦的神像。對周邊民族而言,這是消滅他們民族精神的帝國主義思想。對猶大來說,亞述的入侵超越了一般的戰爭意義。 ──《聖經精讀本》

  本不是。見王下1918注釋。── SDA聖經註釋

 

【賽三十七20「耶和華我們的神啊,現在求你救我們脫離亞述王的手,使天下萬國都知道惟有你是耶和華。”」

         希西家求助的最終目的,是要萬國認識耶和華。──《串珠聖經注釋》

         「知道唯有你」:原文是「知道因為唯有你」。

         ◎ 3720 希西家的信心,應該是來自他相信 376~7 中神的應許。所以他勇於請求神實現他的應許。──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天下萬國。見王下1919注釋。── SDA聖經註釋

 

【賽三十七21「亞摩斯的兒子以賽亞就打發人去見希西家,說:“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如此說,你既然求我攻擊亞述王西拿基立,」

         「你既然求我攻擊亞述王西拿基立」(21),原文是「你因亞述王西拿基立的事向我祈求」(和合本修訂版,英文ESV譯本)。這句話表明,希西家在這之前並沒有信心求神攻擊亞述王,而是在嘗試了各種人的辦法以後,走投無路了才來尋求神,白白浪費了許多時間。神當然清楚耶路撒冷的危機和亞述的狂傲(23~29),亞述王本來就是祂用來管教百姓的工具(5~6),但卻要等到希西家祈求之後才施行拯救;因為神管教的目的,就是要讓百姓學會「不再倚靠那擊打他們的,卻要誠實倚靠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20)──《聖經綜合解讀》

  希西家獻上懇切的祈禱時,以賽亞似乎不在場。但是神告訴祂的先知這次祈禱的內容,及其將蒙應允。在民族存亡之際,神絕不會使祂的子民絕望。見王下1920注釋。── SDA聖經註釋

 

【賽三十七21~35神藉以賽亞的應允:①責備、咒詛狂妄傲慢的西拿基立(21~29);②向希西家應許救恩,保護他脫離西拿基立的手(30~35)。經文顯明當時的國際局勢及猶大的宗教狀況。當時,亞述鎮壓了所有東方的謀反勢力,向西方進軍,佔領了腓尼基地區及北以色列,前景一片光明。但當他們入侵猶大時,國內接連發生謀反事件,及埃及的挑戰,內憂外患使其氣勢受挫。西拿基立的遠征只能轉為攘內,撤回圍困耶路撒冷的軍兵回師。從宗教觀點來看,雖然猶大無視先知的警告,犯了與埃及締結同盟的罪。但當君臣與百姓同心歸向神,就能抵禦仇敵的入侵。神對耶路撒冷的審判,因以色列的悔改暫時得以解除。神通過歷史展開救贖。神掌管歷史,使聖徒獲得最後的勝利(441~8;瑪434;路1019;約壹54)──《聖經精讀本》

         神兩次都是借著先知回答希西家的禱告。第一次,希西家是通過以賽亞向神禱告(4),神回答得非常簡單(6~7)。第二次,希西家是直接向神禱告(15~20),神回答得非常詳細(21~35)。我們越與神親近,就能越多領受神向我們所說的話。──《聖經綜合解讀》

 

【賽三十七22「 所以耶和華論他這樣說:錫安的處女藐視你、嗤笑你;耶路撒冷的女子向你搖頭。」

         “錫安的處女”。耶路撒冷。──《以賽亞書雷氏研讀本》

         以賽亞藉弱小女子嘲笑強大的亞述,譏諷亞述的威風,“錫安的女子”象徵雖然軟弱、卻持守信仰的純潔的聖徒(181032161),“搖頭”是以色列的習慣行為,表示嘲笑(227441410925;太2739)──《聖經精讀本》

         「錫安的處女藐視你,嗤笑你」(22),指侵略者要來行姦淫,但他們要攻擊的百姓卻將毫髮無損。──《聖經綜合解讀》

         「錫安的處女」:原文是「錫安的處女女兒」。

         「嗤笑你」:「嘲笑你」。──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錫安就像一個處女,曾受到西拿基立的威脅。他要在世人面前羞辱她。但是錫安勇敢地拒絕屈從亞述人。神會獎賞她對祂的忠貞。見王下1921注釋。── SDA聖經註釋

 

【賽三十七22~29這是先知的諷喻詩,譏笑西拿基立不自量力,竟敢攻擊歷史的主宰,必註定失敗。──《串珠聖經注釋》

 

【賽三十七23「“你辱駡誰,褻瀆誰?揚起聲來,高舉眼目攻擊誰呢?乃是攻擊以色列的聖者。」

         「揚起 רוּם/room (23)、「高舉 נָשָׂא/naw~saw’(23)原文就是「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的兩個「高」。神特地使用這兩個詞,指出亞述入侵背後的屬靈真相,「乃是攻擊以色列的聖者」(23)、挑戰神的主權(24),是撒但要將神的工作連根拔起。所以神就把責任接過來,把祂要做的事情顯明出來。──《聖經綜合解讀》

  聖者。見王下1922注釋。錫安已經許配了神。亞述人侮辱她就是侮辱神。神為了自己聖名的榮譽,會出面維護錫安。── SDA聖經註釋

 

【賽三十七23~25西拿基立的驕傲帶來的教訓。以賽亞重複西拿基立所說的話,嘲笑西拿基立以為自己是神。西拿基立的驕傲顯示:①驕傲在敗壞之先(1618);②謀事在人,成事在神(169)──《聖經精讀本》

 

【賽三十七24「 你藉你的臣僕辱駡主說:我率領許多戰車上山頂,到黎巴嫩極深之處,我要砍伐其中高大的香柏樹和佳美的松樹;我必上極高之處,進入肥田的樹林。」

  見王下1923注釋。人正在憑自己微弱的力量來對抗全能神的能力。西拿基立和路錫甫一樣,犯下了自我誇耀的罪。他所強調的自己:“我”的“戰車”,我率領”,我要砍伐”和”我必上”(參賽141314)。在西拿基立的碑文中充滿這一類自誇的話。但將再一次顯明“驕傲在敗壞以先”(1618)。神阻擋驕傲的人”(46)── SDA聖經註釋

 

【賽三十七24~25以這番話表達亞述的高傲自大:他的軍隊東征西討,所向披靡,能克服一切困難。往埃及途中不毛乾旱的沙地不能攔阻他的軍隊前進,因他可挖井喝水;他的軍隊也不受尼羅河及其支流的阻隔,可照樣踏過去。──《串珠聖經注釋》

         ◎ 3724~25 應該是歷數亞述王的戰績,說明亞述征服過的地區。但3726~29 則是神用造物者的身份來指責亞述王不知道自己僅僅是神的工具。──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 3724~25 的記載也出現在西元前8~9世紀的亞述年表。西拿基立自稱曾經砍伐利巴嫩的香柏樹,用來建築尼尼微的王宮和政府大樓。──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賽三十七24~27亞述誇口說,沒有人、也沒有任何東西能阻止她征服的行動。──《以賽亞書雷氏研讀本》

 

【賽三十七25「 我已經挖井喝水,我必用腳掌踏乾埃及的一切河。」

         「我已經挖井喝水」(25a),是亞述自誇已經掌握全地的一切資源。「我必用腳掌踏幹埃及的一切河」(25b),是亞述自誇已經打敗埃及。──《聖經綜合解讀》

  挖井喝水。西拿基立繼續吹噓自己的力量和無敵。他所向披靡,勢不可擋。見王下1924注釋。

  。死海古卷1Qisa為“奇異的水”。參相應的王下1924── SDA聖經註釋

 

【賽三十七26「“耶和華說:你豈沒有聽見我早先所作的、古時所立的嗎?現在藉你使堅固城荒廢,變為亂堆。」

         你豈沒有:是責備:“你豈不是聽而不知畏懼,反倒輕看嗎?”西拿基立的態度,標誌著新約時代拒絕福音之人的態度(19~11)。藉你使:  表明亞述的領土擴張得以成功,是因神允許其發生。不是指神操縱西拿基立的征服,是神默認他如此行,神隨時可以制止這舉動。宣告神的主權超越人的意志與能力,西拿基立不過是神的審判工具(105615)──《聖經精讀本》

         「耶和華說:你豈沒有聽見我早先所做的、古時所立的嗎?現在借你使堅固城荒廢,變為亂堆」(26),原文是「你豈沒有聽見我早先所定、古時所立、現今實現的事嗎?就是讓你去毀壞堅固的城鎮,使它們變為廢墟」(和合本修訂版,英文ESV譯本)。亞述帝國橫行中東,並非因為武力強大、偶像厲害,而是因為神定意使用它摧毀百姓所倚賴的一切「堅固城」,好讓他們專心倚靠神。因此,亞述王的一舉一動(28),都在神的管理之下;而希西家和百姓所經歷的一切難處,也都在神的掌管之中。──《聖經綜合解讀》

         「變為亂堆」:原文是「成為毀成斷垣殘壁的石堆」。──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我早先所作的。見王下1925注釋。如果神沒有撤回祂對人民和國家的保護,亞述的軍隊就會對他們無能為力。── SDA聖經註釋

 

【賽三十七26~27亞述的強大其實是出於神的旨意,他只是番判列國的工具而已。──《串珠聖經注釋》

 

【賽三十七27「 所以其中的居民力量甚小,驚惶羞愧。他們像野草、像青菜,如房頂上的草,又如田間未長成的禾稼。」

         列國與強大的亞述相比,宛如柔弱的草、無根的植物般脆弱。參王下1926注。──《串珠聖經注釋》

         「房頂上的草」:房頂上會鋪一層薄土來保持陰涼並擋雨,下雨後植物會在上面發芽,但因為土薄無法保水,一等沙漠的熱風吹來,植物很快就枯萎死亡;用此比喻被亞述攻擊的國家毫無招架之力。

         「又如田間未長成的禾稼」:死海古卷作「被東風颳散。你站起」。──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力量甚小。見王下1926注釋。── SDA聖經註釋

 

【賽三十七28「 “你坐下、你出去、你進來、你向我發烈怒,我都知道。」

         亞述一切的動靜神都知道。

          「你向我發烈怒」:指西拿基立要亡猶大的企圖。──《串珠聖經注釋》

         我都知道:希伯來原文意為“清楚、明明白白地知道”,表明神鑒察世上的一切(代上289;詩114)。“出入”是希伯來慣用詞,表示人經營的一切事(2717;申286312;撒上181316;撒下325;王上37)。“你向我發烈怒”指西拿基立派使者拉伯沙基,向耶路撒冷居民傳達信息(3613~20),在拉吉給希西家寫信(10)──《聖經精讀本》

  死海古卷1QIsa是“你的起來和坐下,我都知道”(見哀363)。神警告西拿基立,祂知道他的一切活動和企圖。“出去”和“進來”包括生活的一切活動(見詩121813923)── SDA聖經註釋

 

【賽三十七29「因你向我發烈怒,又因你狂傲的話達到我耳中,我就要用鉤子鉤上你的鼻子,把嚼環放在你口裡,使你從原路轉回去。」

         亞述人常常用繩子扣俘虜的鼻環,把他們擄去。──《以賽亞書雷氏研讀本》

         預言亞述軍蒙羞返國。

          ��子」、「嚼環」:見王下1928──《串珠聖經注釋》

         “嚼環”:看三十28注。“用鉤子鉤上你的鼻子”:是古時亞述民族對待戰敗國俘虜的一種殘忍行為。這裡是說,神會使亞述王西拿基立圍攻耶路撒冷之舉,徒勞無功而回。──《啟導本以賽亞書註釋》

         “鉤鼻子”、“嚼環放在口裡”,指給牲口套籠頭,使其馴服。以賽亞傳達神的意志,如同給倔強的馬或騾子套籠頭使其馴服,神要給驕傲的西拿基立套籠頭,強制其順服神。 ──《聖經精讀本》

         亞述人常常用鉤子鉤住俘虜和奴隸的嘴唇、鼻子或雙頰。「用鉤子鉤上你的鼻子,把嚼環放在你口裡」(29),是比喻神將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使亞述「從原路轉回去」(29),只允許他們到此為止,不可跨越雷池一步。──《聖經綜合解讀》

         「鉤子鉤上你的鼻子」:亞述的文學和石碑中常常用這樣的描述,考古發現一個石碑描繪以撒哈頓用繩拉著穿在唇上的環子,拖帶推羅的巴力和埃及王特哈加。以賽亞是用亞述人熟悉的意象來描述神管制亞述王的行動。

         「嚼環放在你口裡」:「把韁轡放在你的嘴唇」,顯示神是騎士而亞述只是馬,被騎士控制。──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見王下1928注釋。亞述人往往非常殘暴地對待受害人。西拿基立怎樣待人,他也將遭到怎樣的對待。這句話也用來比喻一切為罪惡作工之人最後的待遇(3028;結384)── SDA聖經註釋

<syncBible ref=37:29>

【賽三十七29  鉤子、嚼環,是比喻嗎?】這是亞述常用在俘虜身上的刑罰。把俘虜的鼻子用鉤子鉤住,把嚼環放在嘴裡來牽著他們走,表示對俘虜的羞辱。─《靈修版聖經註釋》

 

【賽三十七30「“以色列人哪,我賜你們一個證據。你們今年要吃自生的,明年也要吃自長的,至於後年,你們要耕種收割,栽植葡萄園,吃其中的果子。」

         「吃自生的」:猶大地受亞述軍的蹂躪,沒糧出產,百姓只得吃田間野生的,或前年收割遺下的谷粒所長出的。

          「至於後年 ...... 吃其中的果子」:顯示猶大境內恢復和平安寧的景象。──《串珠聖經注釋》

         「自生的、自長的」(30),指收割時遺漏在田裡的種子長出的莊稼。亞述大軍可能前一年秋季之前來攻,第二年秋後才全部撤退,耽誤了兩次播種的秋雨季節,所以「今年要吃自生的,明年也要吃自長的」(30)。這實際上是神向百姓宣告禧年(利二十五20~22);因為這兩年莊稼的生長都不需要人的勞作,而是完全倚靠神,百姓只管享受安息。──《聖經綜合解讀》

         「證據」:「記號」、「神蹟」、「兆頭」。此處應該是指「神蹟」。

         「自生的....自長的」:表示農田已被亞述軍蹂躪而無法耕種。「故意摧殘敵國的農田,以削減敵軍戰力,是亞述軍隊常用的戰略之一。 3730 的意思是亞述軍隊兩年內會撤兵。

         「葡萄園」:葡萄需要比較多的照顧,所以在敵軍威脅下無法種植葡萄。──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見王下1929注釋。這裡向希西家和猶大的百姓保證,神會賜下一個證據,正像祂經常做的那樣(71114388),確保相關預言定會實現。亞述的入侵犯破壞了一切正常的農業活動,但本節向百姓保證,會有充足的糧食供應。接下來可能是安息年,莊稼會生長。但第三年將恢復正常的生活和活動。這個預言在特定的時間裡應驗,證明第3132節更大的應許定會實現。── SDA聖經註釋

 

【賽三十七30~32預言猶大經過兩年的貧瘠後,第三年農業可恢復正常,劫後餘生。──《串珠聖經注釋》

         為了不讓百姓用別的理由來解釋亞述的撤軍,因此繼續「倚靠那擊打他們的」(20),神就像當年對待亞哈斯一樣(10~17),主動賜下一個證據(30~32),證明這是神的工作。──《聖經綜合解讀》

 

【賽三十七30~33神應許三年後被蹂躪的猶大能回復正常狀態,耶路撒冷可以倖免於難(33)──《以賽亞書雷氏研讀本》

         神應許荒廢了的猶大國要在三年之內恢復農業生產。耶路撒冷城也可避過此次危難。──《啟導本以賽亞書註釋》

 

【賽三十七30~35對希西家的簡短預言,包括以下內容:①荒廢的猶大將要恢復往日流奶與蜜的景象(30)。猶大因亞述的幾次入侵,幾近荒蕪。主要農作物葡萄及其他農作物被軍兵踐踏。以賽亞預言三年之內這片土地將恢復原貌 ;②因亞述的入侵,國家遭受危機,其中仍有蒙神保守的餘民(98),他們要恢復猶大民族及氣概(3132)。因亞述的入侵,有200150名猶大人被擄去,他們只好揮淚告別故土鄉人,與他們生離死別。許多城邑被焚燒。所剩無幾的百姓逃至耶路撒冷,苟且存活。當亞述軍隊因神的介入退兵,餘民會從耶路撒冷分散到猶大各城,建造城邑。神應許將藉這些餘民恢復昔日的榮耀 ;③神拯救耶路撒冷脫離亞述之手(33~35)36~38節簡略地記錄此預言的成就。 ──《聖經精讀本》

 

【賽三十七31「猶大家所逃脫餘剩的,仍要往下紮根,向上結果。」

         此時猶大各地都已被亞述攻佔,大批百姓擁到耶路撒冷躲避敵人。當亞述撤軍以後,「必有餘剩的民從耶路撒冷而出」(32),重新分佈在猶大全國,恢復應許之地。神必要使得救的餘數「往下紮根,向上結果」(31)──《聖經綜合解讀》

  餘剩的。見王下1930注釋。

         「往下紮根,向上結果」:見王下1930注。──《串珠聖經注釋》

 

【賽三十七32「必有餘剩的民從耶路撒冷而出;必有逃脫的人從錫安山而來。萬軍之耶和華的熱心必成就這事。」

         「餘剩的民」:即下節「逃脫的人」,見4節注。──《串珠聖經注釋》

         「熱心」:「狂熱」、「熱心」、「妒忌」。

         ◎ 3732 提到神拯救的主要理由是「自己的熱心」, 3735 又提到為了大衛的緣故。神為了自己的緣故工作,當然是沒問題,很難想像大衛已經去世很久了,神居然還紀念。──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見王下1931注釋。只有神的干預才能解救猶大。沒有神就沒有希望。以色列已經毀滅了。現在似乎沒有什麼能防止猶大遭遇同樣的命運。── SDA聖經註釋

 

【賽三十七33「“所以耶和華論亞述王如此說:他必不得來到這城,也不在這裡射箭,不得拿盾牌到城前,也不築壘攻城。」

         西拿基立與特哈加進行大爭戰後(9),整備軍隊,暫時休憩,突遭神的襲擊(36)。第二次入侵猶大,他根本未能到耶路撒冷附近,因內亂必須回師(7)──《聖經精讀本》

         「射箭」(33)是從遠處進攻,「拿盾牌到城前」(33)是從近處進攻,「築壘攻城」(33)是堆起攻城坡道進攻。神哪一種都不允許。──《聖經綜合解讀》

         「築壘攻城」:原文是「在上面傾倒土提石堆」。──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見王下1932注釋。西拿基立的軍隊已經城的周圍安營了,但不能發動尋常的攻城。他們無法在城牆前築壘,好讓攻城的器械和弓箭手前行,敵人沒有辦法進入城內。耶路撒冷似乎陷入了死死的包圍之中。但圍城沒有取得成功。── SDA聖經註釋

 

【賽三十七33~35總結有關亞述的預言:他們必徒勞而返,因神要保護和拯救耶京。──《串珠聖經注釋》

         「萬軍之耶和華的熱心必成就這事」(32),表明餘民的得救,並非因為他們更加忠心、順服,而是根據神的救贖計畫和信實保守(33~35)。本書兩次宣告「萬軍之耶和華的熱心必成就這事」(7;三十七32),把彌賽亞的應許(6~7)和餘民得救的應許(31~32)聯繫到了一起。神的救贖計畫,就是差遣彌賽亞拯救餘民(十一11416),這是本書最重要的預言。──《聖經綜合解讀》

 

【賽三十七34「 他從哪條路來,必從那條路回去,必不得來到這城。這是耶和華說的。」

         西拿基立入侵猶大的路線如下:首先征服猶大西北地區,包括西頓、撒勒法的腓尼基地區;路經沙龍,抵達西南邊境拉吉,差遣拉伯沙基去耶路撒冷。西拿基立從原路回去,意味著希西家不必再戰西拿基立,對希西家是莫大的安慰。 ──《聖經精讀本》

         亞述王正在攻打立拿(8),距離耶路撒冷只剩48公里。但神預言:他再也沒有機會前來圍攻耶路撒冷,而是將直接撤回亞述。亞述王從幾千公里之外被召來(18),只是為了被神當作管教的工具(5~6),所以必須走在神所定的路線上,「從哪條路來,必從那條路回去」(34)──《聖經綜合解讀》

 

【賽三十七35「因我為自己的緣故,又為我僕人大衛的緣故,必保護拯救這城。”」

         大衛的後裔和耶路撒冷,是本書信息的中心,全書出現了三位大衛的後裔:完全不信的亞哈斯王、信心軟弱的希西家王和將來那位完美榮耀的彌賽亞君王。神之所以「保護拯救」(35)耶路撒冷,實際上並非因為希西家的祈求(21),而是為了成就祂自己永遠的旨意,借著大衛之約讓國度臨到全地(35)。希西家之所以能回轉單單倚靠神,完全是神主動把人帶到絕路的結果。──《聖經綜合解讀》

  神捍衛耶路撒冷,是針對西拿基立的褻瀆,維護自己的尊嚴(見第24節注釋)── SDA聖經註釋

 

【賽三十七36「耶和華的使者出去,在亞述營中殺了十八萬五千人。清早有人起來一看,都是死屍了。」

         耶和華使用某種瘟疫的突然爆發來殺害亞述軍隊。按照希羅多德(Herodotus)的記載,亞述軍營是受到老鼠的傳染。參看列王紀下十九章35節。──《以賽亞書雷氏研讀本》

         「耶和華的使者」:見王下1935注。──《串珠聖經注釋》

         西拿基立慘遭大敗,是因耶和華超然的介入。以賽亞記載耶和華的使者擊殺他們,擊打的手段與方法可能多種多樣(王下1935~37)。有些學者主張應排除超然性,而可能是由於亞拉伯沙漠的暴風雨或夜襲以及傳染病。 ──《聖經精讀本》

         「耶和華的使者」(36)原文是單數,表示神只派了一位天使,就輕而易舉地「在亞述營中殺了十八萬五千人」(36)──《聖經綜合解讀》

         亞述大軍此時並不是在耶路撒冷城外,可能正在以革倫與埃及軍隊打仗。古希臘作家希羅多德(Herodotus,主前484~425)記載了埃及人的傳說:「在一個夜裡有一大群田鼠湧入亞述的營地,咬壞了他們的箭筒、他們的弓,乃至他們盾牌上的把手,使得他們在第二天竟不得不空著手跑走,許多人又死掉了」(《歷史 Histories》第二卷141)──《聖經綜合解讀》

         「起來」:原文是「早起」。

         「一看」:原文是「看哪」。

         「耶和華的使者」:原文是單數型態。表示某一個使者。──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耶和華的使者。見王下1935注釋。天使的任務主要是拯救,而不是毀滅。不知道天使在這次用的是什麼手段。但不管怎麼樣,所降的懲罰都是突然性的,消滅了圍城的部隊。由於古代國家的史記裡不願意提不愉快的時間,亞述的歷史沒有記錄這一次的災難。還有其他的解釋純屬想像,沒有什麼價值。── SDA聖經註釋

 

【賽三十七37「亞述王西拿基立就拔營回去,住在尼尼微。」

         「尼尼微」:亞述的首都。──《串珠聖經注釋》

         「拔營」:原文是「拉出(帳篷的栓子)」,引申為「出發」、「動身」。

         「回去」:原文是「返回」、「離開」兩個字 。──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很有意思的是西拿基立倖免於難了。他似乎與派去對付特哈加的那一部分軍隊在一起(9節;見王下199)。也許神是想讓他蒙羞受辱地回國,作為違抗神之後果的見證。見王下1936注釋。── SDA聖經註釋

 

【賽三十七37~38西拿基立撤退離開耶路撒冷是在主前701年。他在尼尼微被殺害是二十年之後,即在主前681年。──《啟導本以賽亞書註釋》

 

【賽三十七38「一日在他的神尼斯洛廟裡叩拜,他兒子亞得米勒和沙利色用刀殺了他,就逃到阿拉臘地。他兒子以撒哈頓接續他作王。」

         7節的預言在二十年後才應驗(主前681)──《以賽亞書雷氏研讀本》

         「一日」:於西拿基立攻猶大不果、潰敗而回之後廿年(主前六八一年)

          「尼斯洛」及「亞拉臘地」:見王下1937注。──《串珠聖經注釋》

         通過西拿基立,可以認識:①惡人的結局是完全的滅亡;②他所服侍、追求的屬世力量,不能提供拯救;③罪會一直存在,循環往復直到世界末了(王下1937)──《聖經精讀本》

         西拿基立撤軍後,繼續與東方的巴比倫、以攔爭戰,直到20年後被兒子暗殺,小兒子以撒哈頓(Esarhaddon,主前681~669年在位)繼位。他向自己的神禱告,不但未蒙拯救,卻被自己的兒子們所殺,這是神對自命不凡的亞述王的諷刺和羞辱。──《聖經綜合解讀》

         西拿基立的死雖然應驗了神的預言(7),但卻比希西家還晚死5(王下二十6)。西拿基立向神所發的狂傲,神知道得清清楚楚(28),但仍然過了20年才施行報應,因為神還要繼續使用他與以攔、巴比倫爭戰,暫時拴住將要吞吃猶大的猛獸。神是掌管歷史的神,亞述王所行的、希西家所經歷的、未來即將發生的,都是神「早先所做的,古時所立的」(26),都在神的計畫和管理之下。同樣,今天「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祂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三9)──《聖經綜合解讀》

         「尼斯洛」廟裡:字義是「巨鷹」,是尼尼微城的一個雕像,鷹頭人身狀。

         「亞得米勒」:字義是「王的榮耀」。

         「沙利色」:字義是「烈火之君」、「火的王子」。

         「亞拉臘」:「撤銷的詛咒: 降下詛咒」,今亞美尼亞東部一多山區域,挪亞方舟最後停在這座山脈。

         「以撒哈頓」:字義是「亞施戶已獻上弟兄」。是西拿基立最小的兒子。

         西拿基立後來又作了二十年王,西元前 681年遭刺殺。──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見王下1937注釋。西拿基立雖然逃回了亞述,卻難免慘遭橫死。亞述和巴比倫的歷史證實了聖經所記載他是被兒子所謀殺的。西元前681年,西拿基立被殺,以沙哈頓開始執政。不知那是他回來以後多少時間。── SDA聖經註釋

 

 【思想問題(35~37)

 1 351~2 10所呈現的是怎樣的景象?這跟今日充滿苦難的世界如何拉得上關係?

 2 耶穌在世時曾引述355~6的經文,祂是在什麽情形下引述的?參路721~22這有何意義?

 3 你有何軟弱、缺乏需要神的拯救(353~7)?你信神能幫助你嗎?

 4 試從364~20拉伯沙基對希西家所說的狂語中,找出他用以動搖猶大人信心的論據(參注);你認為這番話的說服力強嗎?你會怎樣予以反駁?

 5 亞述最大的錯誤是什麽?見3618~20。今日世界強國是否也犯上了同樣的錯誤?

 6 百姓與宮廷大臣並希西家面對國難時,有何反應?見3622 371~5。他們給你什麽榜樣?希西家的話如何顯示以賽亞與神有特別密切的關係?這也是你的寫照嗎?先知以賽亞的回答(6~7)能否安慰百姓的心?

 7 從希西家的禱詞看來,他心目中的耶和華是怎樣的?這位君王的禱告給你什麽提醒?

 8 希西家的禱告為何蒙應允?他和亞述王最大的分別是什麽?我們從中可以學習到什麽?

 ──《串珠聖經註釋》 

 



跟著我們: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