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伯記 30
約伯記第三十章拾穗
【伯三十1】「“但如今,比我年少的人戲笑我,其人之父我曾藐視,不肯安在看守我羊群的狗中。」
本章描述約伯現在的景況,悲慘痛苦,為人輕視,神把驚恐傾倒在他身上(15節)。他哭泣、悲鳴,說明他內心的苦痛和肉體所受的創傷,直到此刻並未減輕(30~31節)。――《啟導本約伯記註釋》
這些人出生卑賤。――《串珠聖經註釋》
今非昔比:本章與上章有極悽愴的對比,現今約伯遭遇別人的排斥,甚至社會上最卑賤的人也看不起他,而且他的身體受疾病煎熬,痛苦萬分。――《串珠聖經註釋》
比我年少的人戲笑我: 約伯在上文曾論及老人與尊貴人都曾敬重他。但如今,他卻被卑賤(8節)的年輕人所蔑視(王下2:23)。卑賤之人在尊貴之人面前,年少之人在長者面前隨意放肆驕傲自滿是違背神的誡命(利19:32),賽3:5曾以此來反映社會極度混亂的狀態(太10:21)。 ――《聖經精讀本》
約伯以無比悲痛的語氣訴說自己現在的光景。這種悲痛因前章的襯托而顯得尤為突出。本文與辯論的第一部分(3章)擁有相似的內容,只是更為有深度。若與3章相比較,約伯的歎息已擴大到社會領域和屬靈層面。――《聖經精讀本》
「但如今」(1節),這句話是個一百八十度的轉折;上一章是「賞賜的是耶和華」(一21),而本章則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一21)。神「收取」得太徹底了,過去的「我」怎樣受歡迎(二十九21~25),現在的「我」也怎樣蒙羞辱,以致約伯一共提到54次「我」來悲歎自己。──《聖經綜合解讀》
●「比我年少的人戲笑我」:當時的社會對老年人相當尊重,約伯在此是表達自己地位的低下,與29:8 呼應來顯示出其地位之落差。──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但如今。這是《約伯記》最動人的一篇章之一。在本章中,約伯對自己的今昔作了對比。
比我年少的人。在約伯生活的地區,似乎生活著一班無賴,被鄰居視為竊賊。他們看到約伯遭災,就覺得可以乘機傷害上層階級的一員。這些人卑鄙下流,連牧養犬都不如。東方人罵人最難聽的話莫過於稱他為狗(見申23:18;撒上17:43;24:14;撒下3:8;9:8;16:9;王下8:13)。──《SDA聖經注釋》
【伯三十1~8】描述藐視約伯的人。――《串珠聖經註釋》
約伯已從最尊貴的地位,降到最卑微的地位。從約伯對那些最卑微者的鄙視中,約伯仍可感受到自己尊貴的身分,但如今(1節)372這些人卻以戲謔的歌嘲弄他。這些人間的渣滓原是沒有什麼地位去鄙視約伯的,因他們就像牲畜一樣生活(3、4、6、7節),是社會的渣滓。這一夥人應該是被趕離高尚之人所住的地方的(5、8節)。——《丁道爾聖經注釋》
【伯三十1~15】他所扶助的最低下的人(二九11~17),如今竟侮辱他。――《約伯記雷氏研讀本》
1~15節是悲歎降卑受辱的「我」。「比我年少的人戲笑我」(1節),與過去「少年人見我而回避」(二十九8)形成強烈的對比。這些人的父親可能品行不好,所以被社會排斥(5、8節),連樂意扶助弱小的約伯也不願雇傭他們(1~2節)。但現在,約伯卻今非昔比,反而成了社會邊緣人物的笑柄(9~10節),這是對約伯極大的精神打擊。──《聖經綜合解讀》
當我們蒙神「賞賜」的時候,常常可以努力謙卑(二十九24);但只有被神「收取」、「驅逐我的尊榮如風;我的福祿如雲過去」(15節)的時候,我們裡面的反應,才能讓自己知道這種謙卑是人前的修養,還是真心承認自己完全不配。──《聖經綜合解讀》
◎這裡約伯形容當時的一種被當時社會遺棄的遊民,他們是社會的邊緣人物,甚至常常扶助弱小的約伯也不願意給這些遊民工作。但現在約伯成為這些遊民的笑柄,這對約伯真是嚴重的打擊。──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伯三十2】「他們壯年的氣力既已衰敗,其手之力與我何益呢?」
本節不易解釋,可能指他們氣力衰敗,無法工作。――《串珠聖經註釋》
約伯似乎在描述那些因為墮落和貧困,已經失去了任何利用價值的人。曾受王公貴族所尊敬的他(見伯29:9,10),也落到了連最低賤的人也看不起他的地步。──《SDA聖經注釋》
【伯三十3】「他們因窮乏饑餓,身體枯瘦,在荒廢淒涼的幽暗中,啃乾燥之地,」
●「齦」乾燥之地:「啃」、「咬」。此字亞蘭文的字義為「逃往」,所以有些譯本做「逃往」。
●齦「乾燥之地」:原文是「乾燥」,可能是指「乾燥的草根」。──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窮乏饑餓。為了強調自己的苦難,約伯詳細描述嘲笑他之人的不堪。
在荒廢淒涼的幽暗中啃乾燥之地。七十士譯本和英文KJV版譯為“逃往荒蕪淒涼的乾燥之地”。原文譯為“啃”字只出現在這裡和本章17節。“啃乾燥之地”指他們到了啃荒漠的樹根和灌木的地步。──《SDA聖經注釋》
【伯三十4】「在草叢之中采咸草,羅騰的根為他們的食物(“羅騰”,小樹名,松類)。」
「鹹草」:味酸,只有極窮困的人才吃。
「羅騰的根」:很少用來作食物,多用作燃料。――《串珠聖經註釋》
羅騰: 是一種豆科植物,根甚苦,只有極其貧窮之人才以此作食物。 ――《聖經精讀本》
猶太傳統認為,「鹹草」(4節)是一種濱藜屬的植物(Atriplex Halimus),只有窮人才會吃(《密西拿 Mishnah》 Tractate Kilayim 1:3),被擄巴比倫回歸的窮人曾以此為生(《巴比倫他勒目 Babylonian Talmud》, Kiddushin 66a, RASHI ibid.)。──《聖經綜合解讀》
●「鹹草」:「錦葵」,一種生長在含鹽的濕地的植物。
●「羅騰的根」:羅騰、金雀花。根味苦,本是駱駝的食物。──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鹹草。指一種葉子又小又厚,帶有酸味的植物。可以吃,但味道不好。
羅騰(羅騰小樹名松類)的根。 “羅騰”一詞僅出現在本節和王上19:4,5;詩120:4。可能是金雀花屬植物,生長在阿拉伯和約旦河穀,但不要與現在的杜松屬植物混淆。貝都因人常常在羅騰滋長的地帶安營,以躲避酷熱和風暴。只有極其窮困的人才吃羅騰的根。以利亞逃避耶洗別的憤怒時,曾羅騰樹下休息。──《SDA聖經注釋》
【伯三十4 鹹草】鹹草是豬毛菜屬植物,學名按考證為 artiplex halimus,可作食物,但酸度極高。他勒目(Talmud)說只有窮人和即將餓死的人才會吃。──《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伯三十4 羅騰樹】羅騰(學名 retana roetam)的根是不可吃的,只可用來制炭(見:詩一二○4)。這種樹主要在西乃半島的沙漠和死海一帶生長。──《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伯三十5】「他們從人中被趕出,人追喊他們如賊一般,」
他們從人中被趕出: 通過本節,我們可以看到古代部落社會的一個片斷。當時,部族之間有頻繁的戰事,很多時候力量微弱的部族會在爭奪勢力的過程中被淘汰而自然解體或淪為四處流浪專事掠奪的匪徒。若有這些匪徒出現,合城的居民都團結一致驅逐他們。如今,連這些卑劣之徒都在譏笑約伯,何況其他人。 ――《聖經精讀本》
被趕出來的人幾乎肯定會成為一夥強盜。他們失去了正常的生活來源,就出來搶劫。令約伯極其氣憤的這些無賴也嘲笑他。──《SDA聖經注釋》
【伯三十6】「以致他們住在荒穀之間,在地洞和岩穴中,」
西亞有許多岩石地帶。其中有峽谷,裂縫和洞穴。皮特拉一帶可能是最具特色的,但還有許多其他地方與此相似。“荒”也可譯為“可怕的”。那些遊民住在最可怕的峽谷裡。那裡地形險要,與世隔絕,野獸出沒。──《SDA聖經注釋》
【伯三十7】「在草叢中叫喚,在荊棘下聚集。」
●「叫喚」:「大喊」。──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叫喚。這些遊民的聲音就像野驢的叫喚。
聚集。這些人的生活方式幾乎已不屬正常的人類,但約伯落到了被他們嘲笑的地步。約伯在伯24:4~8中所描述的,顯然就是這些人,這表明他不是不同情他們。他沒有藐視他們,只是對自己落到比他們還低的地步感到迷惘和傷心。──《SDA聖經注釋》
【伯三十8】「這都是愚頑下賤人的兒女,他們被鞭打,趕出境外。」
「下賤人」:原文為「無名者」,指不被人用名字稱呼的貧民。――《串珠聖經註釋》
「下賤人」(8節),原文是「無名者」,指社會最低層的人。──《聖經綜合解讀》
●「下賤人」:原文是「無名氏」或「沒有名字的人」。
●「鞭打」:亞蘭文的意思是「鞭打」、希伯來文的意義是「低微」。──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愚頑下賤人。直譯是“無名的人”。整句話表明他們墮落到了牲畜的生存狀態。他們沒有家族的傳統,根本不瞭解人生的美好事物,卻喜歡嘲笑那些曾經擁有這些事物的人。──《SDA聖經注釋》
【伯三十9】「“現在這些人以我為歌曲,以我為笑談。」
墮落的人喜歡編寫粗俗的歌曲嘲笑他們所藐視的人。約伯成了他們侮辱的對象(見伯17:6;詩69:12;哀3:14)。──《SDA聖經注釋》
【伯三十9~15】約伯受人攻擊。――《串珠聖經註釋》
整幅圖畫是誇張的,但諷刺卻是深刻的,因約伯本身曾對這類人渣很有人道,他曾為他們哭泣(25節),但誰為約伯哭泣呢?當一個人變成最墮落之人共同的笑柄(9節),卻「沒有人阻止他們」(思高、現中、呂譯、RSV)時,一個人已經失去最後對人道的要求權了。約伯現在正處在這種景況,成了受人鄙視的(10、12節)。將「上帝」確認為執行者(11a節,呂譯、現中)是譯本所加上去的,是根據與前後所用之複數成對比的單數動詞。NEB 之這一切都指「烏合之眾」;但 RSV 以第15節為另一次指陳神的攻擊,這可能是對的,這當然是與人的攻擊並存的。——《丁道爾聖經注釋》
【伯三十10】「他們厭惡我,躲在旁邊站著,不住地吐唾沫在我臉上。」
不住的吐唾沫在我臉上: 這句經文令我們聯想到耶穌所蒙受的羞辱(太26:67)。除本節以外,也可以說30:9,12,20各與詩22:7;69:19;22:1相類似,這些句子都預言耶穌基督的苦難。在某種意義上,臨到約伯的苦難與耶穌的苦難是一脈相通。耶穌原本全然無罪,卻承受了這世上的所有咒詛和痛苦,而約伯的苦難亦無法用單純的因果報應式邏輯來解釋。倘若約伯認識到了無罪的耶穌基督之苦難,或許就可以用更加堅韌的忍耐順服。 ――《聖經精讀本》
厭惡我。約伯不明白為什麼那些被人討厭的人會厭惡他。連最下賤的人現在也覺得自己比他強。
吐唾沫在我臉上。原文可以指吐痰在人的臉上,或吐在人面前。前者似乎更自然一些。──《SDA聖經注釋》
【伯三十11】「鬆開他們的繩索苦待我,在我面前脫去轡頭。」
當別人看見神讓約伯受苦時,就肆無忌憚地攻擊他。
「繩索」、「轡頭」:象徵約束。――《串珠聖經註釋》
「鬆開他們的繩索苦待我,在我面前脫去轡頭」(11節),更可譯為「神鬆開我的弓弦使我受苦,他們就在我面前脫去轡頭」(和合本修訂本,英文ESV譯本),表明約伯所受人的羞辱,實際上是神的作為。──《聖經綜合解讀》
●「脫去轡頭」:原文是「鬆開臉上的韁繩」,意思是「拋棄束縛」的意思。──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這個比喻似乎是指弓,含義不很清楚。約伯可能是說神鬆開了他的弓弦,即拿走了他的力量,使他敗給了最軟弱的敵人。他們可以肆無忌憚地攻擊他,完全不顧他的地位,身份和品格,千方百計羞辱他。。──《SDA聖經注釋》
【伯三十11 鬆開弓弦】新國際本將本節上半譯作「如今神鬆開我的弓弦苦待我」。弓弦(和合本:「他們的繩索」)鬆開似乎象徵約伯喪失力量。但本節譯作「弓」的字眼的含義卻不清楚,有好幾個不同的詮釋。它可能是指帳幕的繩子,這些繩子若是鬆開,整個帳幕就會倒塌。本節的象喻很清楚:約伯身體虛弱,瀕臨死亡。──《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伯三十11~12】約伯感到沒有防備,就像拿一把沒有拉緊的弓來對付一隊攻擊者一樣。――《約伯記雷氏研讀本》
【伯三十12】「這等下流人在我右邊起來,推開我的腳,築成戰路來攻擊我。」
「右邊」:主控官所站立的位置(亞3:1)。
「築成戰路來攻擊我」:約伯自喻為被敵軍不停進攻的城市。――《串珠聖經註釋》
「在我右邊起來」(12節),形容他們比約伯更加有力。──《聖經綜合解讀》
這等下流人。希伯來語是pirchach。沒有出現在《舊約》的其他地方。其詞根意為“發芽”,“抽枝”。故pirchach譯為“小孩”,或“子孫”,指上述烏合之眾。
推開。約伯似乎是說:“他們把我擠出道路。以前年長和有身份的人起來站在我前面,年青人退帶一邊去,現在這些流民竟把我推開,絆倒我,踐踏我,壓制我”。──《SDA聖經注釋》
【伯三十13】「這些無人幫助的,毀壞我的道,加增我的災。」
「毀壞我的道」:不讓約伯有路可逃走。――《串珠聖經註釋》
「這些無人幫助的,毀壞我的道,加增我的災」(13節),更可譯為「他們毀壞我的道,加增我的災害;他們毋須人幫助」(和合本修訂本,英文ESV譯本)。──《聖經綜合解讀》
●「這些無人幫助的,毀壞我的道,加增我的災」:原文是「他們毀壞我的道,加增我的災,沒有幫助他們的。」。──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無人幫助的。指那些卑鄙下流,沒有人願意幫助他們的人。
毀壞我的道。即破壞我所有的計畫。約伯原來的朋友未能證明是他患難與共的朋友,反而使他失望。他們不但不理解他,而且給他所帶來更大的痛苦。他們沒有幫助他,卻使他的道路更加艱難。他們是順境中的朋友。當人生的風暴降臨時,他們沒有給他帶來鼓勵。常言道:“只有患難中的朋友才是真朋友”。──《SDA聖經注釋》
【伯三十14】「他們來如同闖進大破口,在毀壞之間,滾在我身上。」
「他們來如同闖進大破口」(14節),形容他們就像攻破城牆的敵軍。──《聖經綜合解讀》
可能指敵軍攻破城牆,闖了進來(見賽30:13)。──《SDA聖經注釋》
【伯三十15】「驚恐臨到我,驅逐我的尊榮如風;我的福祿如雲過去。」
驚恐。他的不幸,他的敵人,甚至他的朋友,都使約伯心寒。當他想到過去的輝煌時,現在的淒慘就更使他驚恐。
尊榮。希伯來語是nedibah,“貴族”,“高貴”之意。
如風。比喻追逐的無情。在沙漠裡很難找到躲風的地方。
福祿。希伯來語詞是yeshu'ah,“拯救”之意。本節指“興旺”。風暴之前的天開雲散,象徵著約伯原先興旺和福祿的消逝。──《SDA聖經注釋》
【伯三十16】「“現在我心極其悲傷,困苦的日子將我抓住。」
我心極其悲傷: 指約伯因精神與肉體的痛苦以及仇敵的嘲笑苦待,而感到靈魂仿佛已完全離開了軀體。換言之,裡外夾攻的恐懼使他的精神衰弱到極點,使之處於昏迷狀態。 ――《聖經精讀本》
●「極其悲傷」:原文字義是「被傾倒在我身上」。──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約伯的人生似乎崩潰了,難以用言語來形容。他的逆境對他產生了影響,使他受到了嚴重的傷害,尚未痊癒。他遍體鱗傷,筋疲力盡。──《SDA聖經注釋》
【伯三十16~23】約伯感到神正在消滅他。人的攻擊使他沮喪,身體的毒瘡又使他萬分痛苦。――《串珠聖經註釋》
約伯在最後一次爆發的悲傷中,與他的疾病真正痛苦搏鬥,彷彿它實在是個可怕的怪物,晝夜啃噬他的身體。呂譯、RSV 以夜間為執行者(17、18節),取代用被動式(AV);但較好是把這看作是時間(七11~19),而以神為執行者,尤其是如果我們接受和合、呂譯、現中、RSV 的暗示時,它們加上神作為第19節單數動詞的主詞375。這樣,第18節可以與七15比較,作為夢魘的另一部分結果,所以窒息的感覺並不是歸因於「痰」(NEB),而是攻擊者的「腳掌」(所以我寧願讀作kpy)所造成的。有些釋經學者在解釋那困難的希伯來文汙穢時,認為第19節跟第18節一樣有玷污的觀念;我們不需浪費時間在這結果上(可參考紀勞或 NEB),因為昆蘭第十一洞穴約伯記他爾根支持七十士譯本的「抓住」,這是思高與 RSV 所愛用的。——《丁道爾聖經注釋》
16~23節是悲歎被神追逼的「我」。約伯日夜遭受病痛的折磨(16~17節),「現在」(16節)與過去、「困苦的日子」(16節)與「秋天的日子」(二十九4)強烈對比,使他相信這是神在「殘忍」(21節)對待他、「追逼」(21節)他,要使他「臨到死地」(23節),但卻不知道是為什麼。──《聖經綜合解讀》
【伯三十17】「夜間我裡面的骨頭刺我,疼痛不止,好像啃我。」
夜間我裡面的骨頭刺我: 亦可譯為“黑夜刺我的骨頭”。詩人為了更加生動地描述夜晚約伯更為痛苦,便以黑夜刺透傷口的擬人手法進行描繪。7:3曾以“夜間的疲乏”來形容約伯的心境。 ――《聖經精讀本》
●「齦」:「啃」、「咬」。──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骨頭。在聖經中常指疼痛的部位(見詩6:2;22:14;31:10;38:3;42:10;14:30)。
啃。見第3節注釋。約伯日夜遭受疼痛的不斷折磨。──《SDA聖經注釋》
【伯三十18】「因神的大力,我的外衣污穢不堪,又如裡衣的領子將我纏住。」
有人認為本節的意思是,約伯的衣服寬鬆地掛在他消瘦的身體上;有的認為那是由於約伯在痛苦中不停扭動身體,以至衣服纏他。他身體所受的折磨顯然是大的。――《約伯記雷氏研讀本》
神好像用手大力束緊了約伯衣衫的領口,把他提起來拋在地上。――《串珠聖經註釋》
●「污穢不堪」:「喬裝」、「偽裝」的意思,「污穢不堪」是意譯。──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本節通常解釋為約伯因生病,外衣骯髒而走形。也可能不是指約伯平時所穿的衣服,而是全身令人噁心的潰爛,長在他身上,就像裡衣的領子。──《SDA聖經注釋》
【伯三十19】「神把我扔在淤泥中,我就像塵土和爐灰一般。」
“塵土和爐灰”。一種卑微的狀況(除了本節,這用語只在第四十二章6節和創世記十八章27節出現)。――《約伯記雷氏研讀本》
神把我扔在淤泥中: 意指約伯跌進了不幸與挫折的無底深淵(詩69:2)。與約伯相同,當遇到進退維谷的兩難之境或陷入深淵時,我們也會被再也不能站起來的絕望所擊倒。然而,越是這種時候,我們就越要盼望耶和華,側耳聆聽神的聲音並迫切地懇求神的幫助,以經歷“從淤泥中把我拉上來”的恩典(詩40:1,2)。 ――《聖經精讀本》
「我就像塵土和爐灰一般」(19節),比喻自己像垃圾一樣被拋棄了。──《聖經綜合解讀》
【伯三十20】「主啊,我呼求你,你不應允我;我站起來,你就定睛看我。」
當我們蒙神「賞賜」(一21)的時候,常常可以努力愛神(二十九2~4);但只有被神「收取」(一21)的時候,祂似乎「向我變心,待我殘忍,又用大能追逼我」(20節),我們裡面的反應,才能讓自己知道這種愛是為了地上的福氣或天上的基業,還是自己的生命被神的生命所吸引。──《聖經綜合解讀》
「主啊,我呼求禰,禰不應允我;我站起來,禰就定睛看我」(20節),更可譯為「我呼求禰,禰不應允我;我站起來,禰只是望著我」(和合本修訂本,英文ESV譯本)。──《聖經綜合解讀》
●「你不應允我....定睛看我」:比較可能應該翻譯為「你不應允我....也不定睛看我」。──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伯三十20~23】約伯抱怨連神也不回應他。――《約伯記雷氏研讀本》
【伯三十21】「你向我變心,待我殘忍,又用大能追逼我。」
「禰向我變心,待我殘忍,又用大能追逼我」(21節),更可譯為「禰對我變得殘忍,大能的手追逼我」(和合本修訂本,英文ESV譯本)。──《聖經綜合解讀》
當我們蒙神「賞賜」(一21)的時候,常常可以努力愛人(二十九12~17);但只有被神「收取」(一21)、神和人都沒有回報我們的愛的時候(26節),我們裡面的反應,才能讓自己知道這種愛是為了人前的榮耀或神前的賞賜,還是愛的生命自然結出的愛的果子。──《聖經綜合解讀》
要理解為約伯受苦時的感受,而不是神的本性。──《SDA聖經注釋》
【伯三十22】「把我提在風中,使我駕風而行,又使我消滅在烈風中。」
約伯似乎在說,“我就像一根被風刮起的殘株,飄來飄去,直到消失。” ──《SDA聖經注釋》
【伯三十23】「我知道要使我臨到死地,到那為眾生所定的陰宅。」
“為眾生所定的隱宅”指墳墓,也可指死與復活之間的那個中間階段。約伯的思路從人轉到神身上,說神不理他的呼求,無情地打擊他(20~22節)。――《啟導本約伯記註釋》
所定的陰宅: “陰宅”指“陰間”,亦即死人的靈魂死後居住停留的場所(伯 緒論,希伯來人的陰間概念)。這反映了約伯對生命的虛無感。 ――《聖經精讀本》
這是絕望的話。約伯在希望與絕望之間徘徊。──《SDA聖經注釋》
【伯三十24】「“然而人仆倒,豈不伸手?遇災難,豈不求救呢?」
約伯深覺神和人對他都不公平。他過去同情人,幫助人(25節);現在他有難,豈有不希望他人施援手之理?“我”亦可譯作“我魂”。――《啟導本約伯記註釋》
本節或作「當人遇災難向我求救的時候,我沒有用手攻擊他」。――《串珠聖經註釋》
雖然程度微薄,約伯心中尚對神的絕對主權有一些信心。縱使這樣,當他處於無法理解,難以承受之試煉時,他似乎無法宣告擺脫自己的痛苦。換句話說,他認為與自己所思所行相比,現在的處境處於“冤枉”。我們決不能單方面地認為,約伯這樣的想法是狂妄、錯誤的。因為從當時時代的環境來看,約伯可以說忍耐到了極限(雅5:11)。現在的有些聖徒所受的苦難遠不如約伯所經歷的苦,但他們卻陷入無休止的埋怨中,好像就他一人承擔了世界的一切的冤屈。因此凡立志真心跟從基督的人,都當深深查考聖經所說“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裡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都當堅定持守超越環境的信仰態度。(太14:22~33;提後3:12)。 ――《聖經精讀本》
「人撲倒,豈不伸手?遇災難豈不求救呢?」(24節),可能指別人過去向約伯求救,也可能指約伯現在向神求救。──《聖經綜合解讀》
●「仆倒」:原文是「廢墟」。
● 30:24 可能指約伯在苦難中向神求助,也可能指苦難中的人向約伯求助。──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有文本為“向墳墓伸手”。七十士譯本的譯法完全不同:“我可能傷害自己,或至少要別人為我那麼做。”──《SDA聖經注釋》
【伯三十24~31】約伯緬想以往自己如何顧念痛苦者(24),現今卻得不到同情憐憫,以往的快樂徒然變為悲傷。――《串珠聖經註釋》
雖然24節的意義相當隱晦不明,根據第25節看來,它所呈現出來的圖畫,可能是一個人「在荒堆」(呂譯)中伸出一隻手來求援,只要略具人性的人都不會拒絕伸出援手的;約伯當然從未忽略這樣的呼求;事實上,人窮乏,我豈不為他憂愁呢?第28~31節詳述他的情況,只有野生動物作他可怕的陪伴(29節),他的外貌令人怯步(28、30節),他的聲音刺耳而嘶啞(31節)。據「你所收的,正是你所栽種的」這個律則,約伯現在的遭遇應要像他對待其他人的一樣(廿九章,尤其是第12~17節)。他的呼求,神不理會(20節),人也忽略(28節)。我面發黑,並非因日曬(和合本小字)的意義並不清楚,NEB 重新翻譯這句話,使這句話與第28b節的意思平行。雖然第30節是用不同的字根,卻可能有某種關聯,第28a節譯作日光的這個字意思是「熱氣」(呂譯註),第30b節(不同)的熱字暗示久旱與荒蕪。約伯結束了對他疾病在身體上的傷痛所作的哀歌,沒有親切的話或朋友的觸摸來緩和。他的朋友們與他同坐(二13),卻沒有與他同哭。——《丁道爾聖經注釋》
24~31節是悲歎孤獨無助的「我」。約伯過去憐憫人、幫助人(24~25節),現在自己有難,卻沒有「善有善報」。一個慣於發號施令、施捨給予的人,現在低三下四地請求憐憫和幫助,卻無人肯施援手(26~28節)。這種內心的刺痛,是常人無法想像的。──《聖經綜合解讀》
【伯三十25】「人遭難,我豈不為他哭泣呢?人窮乏,我豈不為他憂愁呢?」
約伯再次以他過去的生活為由提出呼籲。他覺得求助是完全合理的,因為他過去總是同情他人。──《SDA聖經注釋》
【伯三十26】「我仰望得好處,災禍就到了;我等待光明,黑暗便來了。」
我仰望得好處,災禍就到了: 這是諷刺性的歎息,內中既有抱怨,也有自嘲。由此可知,約伯雖然不是現實祈福主義者,卻在一定程度上懷有因果報應的期待。就當時的時代背景而言,這是十分自然的。在確立祝福的概念時,聖徒應當棄掉極其現世而單一的祝福觀<申28:6,聖經中福的意義>。 ――《聖經精讀本》
「我仰望得好處,災禍就到了;我等待光明,黑暗便來了」(26節),意思是好人沒有好報,約伯所敬畏的神、所幫助的人,現在都沒有來幫助他。──《聖經綜合解讀》
約伯無法理解,為什麼他過去那麼同情他人,現在卻被迫應付邪惡和黑暗。──《SDA聖經注釋》
【伯三十27】「我心裡煩擾不安,困苦的日子臨到我身。」
“我心�媟陔Z不安”。不是指疾病的煎熬,而是他內心的煩擾。――《約伯記雷氏研讀本》
臨到我身。即:使我遭遇。──《SDA聖經注釋》
【伯三十28】「我沒有日光就哀哭行去(或作“我面發黑並非因日曬”),我在會中站著求救。」
「我沒有日光就哀哭行去」:原意是──約伯面色發黑並非因日曬,乃因他患重病。――《串珠聖經註釋》
●「我沒有日光就哀哭行去」:原文是「我變黑並非因太陽」。──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伯三十28 發黑】「發黑」一語(和合本小字)似乎是指約伯的皮膚(但也有人認為這是指他的衣服)。譯作「發黑」的字眼通常是形容哀悼,這意思在此也最合理:同一句片語(和合本︰「哀哭行去」)在詩篇三十八6譯作「終日哀痛」。但若是解作「發黑」,它可以是指黑色的(山羊毛制)麻衣,或哀悼者用來蒙頭的黑色爐灰──後者可能性較高。第30節說他的皮膚「黑」(原文是另一個字眼),則與約伯的皮膚病有關。──《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伯三十29】「我與野狗為弟兄,與鴕鳥為同伴。」
約伯的哀號與“野狗”和“鴕鳥” 很相似。――《約伯記雷氏研讀本》
「野狗」和「鴕鳥」:都強調約伯的哀叫(參31)。――《串珠聖經註釋》
我與野狗為弟兄,與鴕鳥為同伴: 本文生動地勾勒了約伯悲痛而孤獨的內心。鴕鳥的嘶鳴淒慘而悲傷,野狗的嘶吼聲似乎是充滿痛苦的呻吟。對輝煌過去的回顧使現實的傷痛更加沉重,對恢復的盼望則因不時襲來的懷疑和失望而搖擺不定。對約伯而言,無法逃避的是面臨著的痛苦。雖然在程度上有所差異,我們也常面臨痛苦難堪的現實。面對這種情形,我們通常只是本能地期盼事態的轉換。但是我們應當記住,在我們面臨的諸多困境中我們學會“忍耐”。 ――《聖經精讀本》
「野狗」(29節),原文是「龍、蛇、海怪」,比喻約伯被當成怪物、被社會隔絕。約伯原來並不在意外面的財富、健康和地位,以為眾人所尊重、所欣賞的是裡面的「我」(二十九7~25),即使一無所有,至少還能發出滿有恩典的「言語」(二十九22);現在才發現,一旦神收取了「一切所有的」(一11),裡面的這個「我」只剩下零,不再有人「仰望我如仰望雨,又張開口如切慕春雨」(二十九23),只能「與野狗為弟兄,與鴕鳥為同伴」(29節)。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我」呢?神試煉我們的生命,到底是要把我們生命從99%煉淨到99.9%,還是從0煉到1呢?──《聖經綜合解讀》
●「野狗」:原文是「龍」、「蛇」、「海怪」。
● 30:29 表達約伯被當成怪物、野獸一般,與社會隔離,只能孤獨的在人群外生活。──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野狗。希伯來語是tannim(見詩44:19;賽13:22;34:13;35:7;43:20;耶9:11;10:22;51:37;彌1:8;瑪1:3)。約伯把自己的傾訴比作野獸的叫喚。
鴕鳥。有文本為“貓頭鷹”。約伯的哀求就像孤寂的荒漠裡鴕鳥發出的哀鳴。──《SDA聖經注釋》
【伯三十30】「我的皮膚黑而脫落,我的骨頭因熱燒焦。」
有人根據這些從這些症狀來診斷約伯的病(見伯2:7)。──《SDA聖經注釋》
【伯三十31】「所以我的琴音變為悲音,我的簫聲變為哭聲。”」
約伯舊日用琴和簫吹奏出的歡樂音樂,現在變成了哭泣和悲傷。――《啟導本約伯記註釋》
每一個面對這段獨白的人,都應該以同理心去進入約伯的痛苦。他過去所活出的尊貴與見證,他現在所陷入的痛苦和落差,他始終「沒有容口犯罪」(三十一30),這些都使我們無法以超然的姿態對約伯指指點點,更沒有資格以優越的態度給約伯作心理輔導。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約伯的獨白當作一面鏡子,直面我們裡面的「肉體」。肉體的原則,就是「體貼肉體」(羅八5)、滿足自我。無論怎樣貌似屬靈,也還是「與神為仇」(羅八7)。因此,神的「賞賜」和「收取」(一21)並不是隨心所欲、喜怒無常,而是用「賞賜」來顯明人裡面的「我」,更用「收取」來暴露這個「我」:
1.這個「我」是柔和還是剛硬,只要「收取」別人的禮貌,就能暴露真相。
2.這個「我」是謙卑還是驕傲,只要「收取」晚輩的尊重,就能暴露真相。
3.這個「我」是為主還是為己,只要「收取」眼見的成就,就能暴露真相。
4.這個「我」是愛人還是愛己,只要「收取」眾人的感激,就能暴露真相。
5.這個「我」是熱心事奉還是喜歡出頭,只要「收取」觀眾的喝彩,就能暴露真相。
6.這個「我」是高舉基督還是高舉自己,只要「收取」人前的榮耀,就能暴露真相。
7.這個「我」是關心教會還是留戀權柄,只要「收取」屬靈的地位,就能暴露真相。
8.這個「我」是看重生命還是在意福氣,只要「收取」事業的成功,就能暴露真相。
9.這個「我」是看輕肉身還是麻木遲鈍,只要「收取」自己的健康,就能暴露真相。
10.這個「我」是慷慨大方還是並不差錢,只要「收取」個人的財富,就能暴露真相。
11.……──《聖經綜合解讀》
我們經歷苦難的過程,常常是被神「收取」的過程。神讓「萬事都互相效力」(羅八28),讓我們用被「收取」之後的「我」來對比之前的「我」,好更加清楚地認識什麼是真正的「我」。當我們真正明白為什麼「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一21)的時候,才不會錯過「收取」的功課、白白受苦。──《聖經綜合解讀》
◎約伯在這裡嘆息自己善有惡報,自己怎樣幫助患難中的人,卻落得無人理會的下場,其實約伯三友還是來理會他,最後他的親友也會來幫助他。只是約伯目前正落入自憐的心態之中,大概也想不到這麼多。──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歡樂的琴聲變成痛苦和悲傷的聲音。這是約伯過去和現在的辛酸對比。──《SDA聖經注釋》
【思想問題(第29, 30章)】
1 試從約伯的回顧想像他受苦前後境況的不同、與神關係的變化。參19:7~22; 23:3等。
2 與約伯友人一般,外人均從他的遭遇來審判他、鄙棄他。今日教會內外有否憑境遇判斷人?
──《串珠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