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希米記 3
尼希米記第三章拾穗
【尼三1】「那時,大祭司以利亞實和他的弟兄眾祭司起來建立羊門,分別為聖,安立門扇,又築城牆到哈米亞樓,直到哈楠業樓,分別為聖。」
“以利亞實”(參看拉一○6的腳註)積極地幫助尼希米建造城牆,其後卻為尼希米帶來麻煩,因為他容許猶太人與撒瑪利亞人結親(一三4)。“羊門”。在耶路撒冷的東北角,獻祭的祭牲都從這門進來。因此,祭司修築該地區,便有既得的利益。“哈米亞樓”。往西一點點,而“哈楠業樓”在西面的較遠處。各階層的百姓都參與城牆的重建:祭司(1節)、金匠和香料商(8節)、管理者和女人(12節)、利未人(17節)和商人(32節)。──《雷氏研讀本》
本章所記建造耶城城垣的次序和一大堆人名與地名,讀來至為枯燥,但卻是舊約中少數可以幫助後人確定耶城當日地貌的珍貴史料。
這張單子的開頭記有建門、裝門扇和奉獻一部分城牆的例子,插在決定建城(二18)和建城經過(4章)之間,記事並未嚴格依照時間次序(因六1還說“那時我還沒有安門扇”)。目的只是錄此存案。
從本章可以得到如下的資料:1,十個城門的名字:羊門、魚門、古門、穀門、糞廠門、泉門、水門、馬門、東門和哈米弗甲門。雖然這些門有許多難準確定其位置,借考古之助,已可大致知道古耶城的輪廓。2,修建的工程大半為城門,可見當日戰爭中爭奪最烈的為城門。而從城垣毀壞程度不一(例如1∼14節所記為修建四面和北面的牆,多在已有的基礎上修築,19、23節記東邊城牆的建造時,只能根據房屋或斜坡等記號來修造),也可推知亞述、巴比倫人當年只作重點性質的破壞,並非全毀(參王下二十五9)。3,波斯人治理猶大地似乎以區為地方行政單位,每區又劃為兩個分區。本章提到的行政區計有耶路撒冷(9節)、伯哈基琳(14節)、米斯巴(15,19節)、伯夙(16節)、基伊拉(17節)。“一半”指的當為“分區”。
大祭司以利亞實領頭建造,以身作則。此人和反對造城的多比雅及參巴拉都有親戚關係(十三4,28),而尼希米能取得他的合作,證明誠信可以感人。
羊門在新約為靠近畢士大池的一個城門(約五2),在耶城東北角。“哈米亞樓”一譯“百樓”,可能因高一百肘或有百級而得名,更可能是因為可容一個百人的單位把守(參撒下十八1)。“哈楠業樓”(參十二39;耶三十一38)在城的最北端,似為二8所說的“屬殿營樓”。這兩座樓可能屬同一建築,用以防守耶城西北的進口。──《啟導本聖經》
那時,大祭司以利亞實。大祭司以利亞實這時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後來他與多比雅“結親”(拉13:4),犯了玷污聖殿的罪(尼13:5)。根據尼12:10,11的大祭司家系,以利亞實是約雅金的兒子,是跟隨所羅巴伯從巴比倫回來的耶書亞的孫子(拉2:2;3:2)。
本章的特殊目的似乎是表揚該表揚的人,記錄了那些在重要時刻挺身而出,犧牲安逸,負起責任,甘冒敵人攻擊的人(尼4:18-20)。
和他的弟兄。即所有的祭司。第28節告訴我們,祭司除了這裡所提到的工作之外,還要負責建造一部分東部的城牆。
羊門。似乎已經完全毀壞了。它位於北部城牆的東端,是聖殿建築的盡頭。羊市場可能就在附近,所以叫羊門(見約5:2)。
分別為聖。似乎是初次的奉獻禮,與尼12:27-43所描寫的不同。羊門竣工,城牆向西延伸到哈楠業樓以後,祭司們希望自己舉行一次特殊的奉獻禮,以儘早承認工程的神聖性質。
樓。指哈米亞樓(希伯來語是Hamme'ah,直譯為“一百”)和哈楠業樓,顯然屬於聖殿的營樓(見尼2:8注釋)。由於沒有提到造樓的活動,這些樓可能是完好的。──《SDA聖經註釋》
【尼三1大祭司也參與建造的工作,這說明甚麼?】大祭司以利亞實是頭一個被提及參與建造的人。屬靈領袖不僅要用言語,還要以行動來領導。羊門是一道在城牆處的閘門,供聖殿作獻祭用的羊從那裡進城。尼希米叫祭司們修葺羊門和城牆的其中一段,顯示他關心祭司們的福利,也十分重視敬拜。──《靈修版聖經註釋》
【尼三1 羊門】羊門(其他時代稱之為便雅憫門)在聖殿山北面,畢士大池(這時代稱為羊池)一帶的路經這門通往汲淪溪谷。這門位於東牆北面,其路應該通往耶利哥。──《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尼三1 哈米亞樓和哈楠業樓】這兩座樓位於城的西北面,在聖殿山的附近。其位置大致上與大希律時代之耶路撒冷的安東尼亞堡相同。──《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尼三1~32】著手重建聖牆工程: 重建聖牆工程從羊門開始,採取了分擔各遺址,各自動員物資和負責工程的方法。本書中記錄了不顧外部的壓力和一些內部持懷疑態度之人的無誠意,盡最大努力的可貴的38名人士。這芳名錄上大部分名字都與家族、居住地、職業、職責一起詳細被記錄。 ──《聖經精讀本》
【尼三1∼32 分段指派】在亞述時代,城牆的建築工程是按段分派給各組工人的。撒珥根在科薩巴德建築首都時,將城牆按段分派給來自帝國各省的工人建造。──《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尼三1~32聖城建立十二度門有何表意?】
答:猶大省長尼希米回歸聖城耶路撒冷以後,他視察城垣傾祀,城門被火焚燒,乃勸民眾重建城牆。建立十二度城門,皆有其屬靈的表意,分列于左:
1 羊門Sheep Gate——位於聖城東北方。意思主是羊的門,人進入此門,表示得著基督的拯救。(尼三1;約十7—9)。
2 魚門Fish Gate——位於聖城西北方。意思表示主叫我們得人如魚,乃使人跟從祂,成為得人的福音。(尼三3;代下卅三14;太四14)。
3 古門Old Gate——大概位於西邊牆轉向東北方之處。或許是角門,表示主背十字架,為罪人受死。(尼三6;王下十四13;太廿七33,34;彼前二24)。
4 谷門Valley Gate——位於聖城西南角。表示信徒的隱藏自己。(尼三13;太九30)。
5 糞廠門Dung Gate——位於聖城東南角。表示世上一切的罪惡污穢。(尼三13;帖前四7;彼後二20)。
6 泉門Fountain Gate——位於王池。即西羅亞池,表示活水泉源。(尼三15;賽四一18;約四14)。
7 府門Home Door——乃大祭司以利亞賽突的府門,表示歸主為聖。(尼三20;出廿八36)。
8 水門Water Gate——大概是水溝從中通過進入城內東邊的門,表示流出活水江河。(尼三26;賽四一18;約四10)。
9 馬門House Gate——位於東方向北面。為王的馬匹進入馬廊的一度門,表示聖靈結果子。(尼三28;代下廿三15;耶卅一40;加五22)。
10 東門East Gate——大約是聖殿東邊的入口處,表示榮耀。(尼三29;啟廿一24,26)。
11 哈米弗甲門Hammiphkad Gate——在聖城區域之東北隅。意系集合分派,表示與主合一。(尼三31;約十七22,23)。
12 以法蓮門Ephraim Gate——在聖城的西北方。意系加倍的豐盛,表示受苦昌盛。(尼八16;創四一52;四八20)。——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上)》
【尼三2】「其次是耶利哥人建造。其次是音利的兒子撒刻建造。」
耶利哥。靠近以利亞實的那段城牆是耶利哥人所重建的。拉2:34說明回歸的猶太人中包括耶利哥人。
撒刻。所列的各段城牆長短不一,修復所需的工作量似乎也不同。有些牆段需要動員全城的力量,有些只需一個人或一家人就夠了,如撒刻的情況。撒刻是利未人,後來在百姓與上帝所立的特殊公約上簽名(尼10:12)。──《SDA聖經註釋》
【尼三2~3】本章提及的地名中,有些是以斯拉2章的第一批歸回者名單中也出現過。耶利哥,哈西拿等也包括在內,本節的哈西拿不是人名,象似地名。 ──《聖經精讀本》
【尼三3】「哈西拿的子孫建立魚門,架橫梁、安門扇,和閂鎖。」
“魚門”。位於城門的北部,就在哈楠業樓以西。──《雷氏研讀本》
“魚門”為所羅門時代耶城的一個大城門(代下三十三14),沿大海和加利利海來的魚獲都從此運到城中魚市場(參十三16)。──《啟導本聖經》
魚門: 在第一聖殿(所羅門聖殿)時,這個門是耶路撒冷城重要的出入口(代下33:14;番1:10)。商人們從推羅和加利利海把魚運過來,通過這門送到漁市場(13:16)販賣。“魚門”這一名稱可能也是從這種生活習慣而來的。當時,許多以色列人用動物的名字稱呼城門(1,28節)。這門可能在現在的大馬士革門附近。 ──《聖經精讀本》
魚門。可能靠近推羅人賣魚的市場(尼13:16),大約位於北部城牆的中間(又見尼12:39;代下33:14;亞1:10)。
哈西拿的子孫。見拉2:35注釋。
鎖。希伯來語是man'ulim,含義模糊。有人理解為插銷,合葉或扣帶。
閂。經常出現在聖經中,用來從裡面閂住大門。──《SDA聖經註釋》
【尼三3 魚門】從魚門(又稱以法蓮門)出城的路引向西北方。這是通往沿海平原的途徑之一。──《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尼三3 城門結構】經文描述城門有四個部分:門扇、橫樑、閂、鎖。兩扇城門的門樞通常是安裝在埋于土中的石臼中。門兩旁的是門梁,用木製成,安牢在牆上。門閂可以在門上滑動,末端套入門梁上的插口,然後用一系列小木釘鎖在門的托架上。因此在城門關鎖以後,沒有鑰匙就無法出城。──《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尼三4】「其次是哈哥斯的孫子、烏利亞的兒子米利末修造。其次是米示薩別的孫子、比利迦的兒子米書蘭修造。其次是巴拿的兒子撒督修造。」
有些人如“米利末”,接受第二次的工作分配(比較21節;提哥亞人——5,27節)。──《雷氏研讀本》
米利末: 是和瑪基雅(11節)一起,與以斯拉、尼希米的事工都有關係的人。即米利末是烏利亞的兒子,是數點以斯拉從巴比倫帶來的金銀器皿數目的人(拉8:33)。而且瑪基雅是娶外邦女子為妻的人之一(拉10:31)。 ──《聖經精讀本》
米利末。其家族在所羅巴伯的時代無法證明其祭司身份(見拉2:61)。他曾是以斯拉的旅伴(拉8:33;參尼3:21),現在建造兩段城牆(尼3:21),並在幾個月後簽署誓約(尼10:5)。
米書蘭。是十三年前陪同以斯拉從巴比倫回來的主要人物之一(拉8:16)。他現在負責建造兩段城牆(尼3:30),並以後作為家族的首領簽署尼希米的聖約(尼10:20)。雖然他是尼希米事業的忠誠支持者,但尼希米還是責備他把女兒嫁給了仇敵的兒子多比雅(尼6:18)。──《SDA聖經註釋》
【尼三5】「其次是提哥亞人修造;但是他們的貴冑不用肩〔原文是頸項〕擔他們主的工作。」
“提哥亞”是阿摩司的出生地,位於耶路撒冷以南十英里或十六公里。他們的“貴胄”拒絕參與工作,也許害怕參巴拉的報復。“不用肩擔”。不支持。“主”。指他們的君主,也可能指尼希米。──《雷氏研讀本》
提哥亞……不用肩擔……: 想像著不願帶枷鎖的黃牛而描述的內容(耶27:12)。提哥亞的貴胄或許把工程當作卑賤的,與參巴拉和多比雅成為一夥,不太迎合尼希米的領導。他們的這種態度與參與重建聖牆事工的平民態度形成顯明的對比。 ──《聖經精讀本》
提哥亞人。提哥亞是一個小鎮,在伯利�瓻n面約五英里,現名Teqû`。約押曾派一個提哥亞來的“聰明的婦人”,去感化大衛讓押沙龍回家(撒下14:2,3)。可能因為這個城鎮太小,故沒有列在隨所羅巴伯歸回者的城鎮名單上(拉2:20-35),也沒有列在尼11:25-36的人口清單上。
修造。提哥亞人口很少,所以給他們安排了一段只需修理,無需重建的城牆。但他們似乎滿腔熱情,還要負責修復第二段城牆(第27節)。
貴胄('adirim)。上層階級。直譯是“高貴的人”。他們脫離勞動,就像公牛擺脫頸上的軛(見耶27:11,12)。他們遠遠地袖手旁觀,讓平民從事勞動。這是尼希米所記錄的第一個消極的事例。在他以後的記錄中還有其他的事例。──《SDA聖經註釋》
【尼三6】「巴西亞的兒子耶何耶大與比所玳的兒子米書蘭修造古門,架橫梁,安門扇和閂鎖。」
“古門”。位於耶路撒冷的西北角。──《雷氏研讀本》
“古門”在西北角,又名“耶沙拿門”,因經此門可去到離耶城二十餘公里的耶沙拿城(介乎猶大與撒瑪利亞二省之間的一個前哨站)。也有人說。古門就是今大馬士革門。──《啟導本聖經》
古門: 與王下14:13和耶31:38中的“角門”相同的,是通向位於耶路撒冷北部約30km的“耶沙拿”(代下13:19)的門。 ──《聖經精讀本》
古門。希伯來語是sha`ar hayyeshanah。儘管可以有多種譯法,但原文並不像許多翻譯者和注釋者所認為的有錯。有些注釋家認為缺了“城”字,應為“古城門”。這個說法依然不可接受。因為“古門”處在城牆的新增部分。七十士譯本把yeshanah 譯為地名Isana。那麼希伯來語就成了“耶沙拿門”。該門的名字可能得自耶沙拿城,現名拜亞伊沙那(Burj el-Isâneh),在巴力-夏瑣的西北,離耶路撒冷以北約十五英里(代下13:19)。一般認為“古門”就是王下14:13和耶31:38的“角門”,位於城牆的西北角。──《SDA聖經註釋》
【尼三6古門】耶六16說訪問古道。古道乃是主從起初就建立好的路,乃是真理的路,生命的路,合一的路,基督與教會的路,是不需改良的,不能放棄的,不必再去發明的路,是我們該持守的路。約壹二24說到從起初所聽見的,並且存在心�堙A住在其中。―― John Ingalls《從尼希米記來看主見證的恢復》
【尼三6 古門】古門有時譯作耶香納門(Jeshanah Gate;NIV),大致在魚門南面不遠之處。按照部分學者的考證,這門亦即是通往城市西部的米什納門(Mishneh Gate)。──《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尼三7】「其次是基遍人米拉提,米倫人雅頓與基遍人,並屬河西總督所管的米斯巴人修造。」
基遍和米斯巴: 位於耶路撒冷正北部,距耶路撒冷各有8.8km,7.2km的地方。這兩個地方雖然與猶大更近一些,但本節表明反而屬於約但西邊總督,即敘利亞總督。可是沒有必要一定認為是翻譯上的錯誤。因為當時,敘利亞總督治理耶路撒冷的情況較多。 ──《聖經精讀本》
基遍。現名埃吉布(ej-Jib),在耶路撒冷西北9.6公里。
米倫。地理位置不詳。一定靠近基遍和米斯巴(見代上27:30)。
米斯巴。可能位於耶路撒冷以北14.4公里的泰勒拿什巴(Tell en-Nasbeh)。
總督所管的。原文含義不明確。可以指建築這段城牆的人來自什麼地方,也可以指他們修牆的範圍。依據前一種解釋,這些人來自基遍、米倫和米斯巴,以及北至“河西的”總督的所在地,也就是說,有些猶太人群體來自來總督的駐地大馬士革或阿勒頗。依據後一種解釋,“總督所管的”指的是總督出差來到耶路撒冷時的住宅。若是如此,一定是近城牆附近。──《SDA聖經註釋》
【尼三8】「其次是銀匠哈海雅的兒子烏薛修造。其次是作香的哈拿尼雅修造。這些人修堅耶路撒冷,直到寬牆。」
“寬牆”。西牆。──《雷氏研讀本》
“銀匠”是製造珠寶,打造金、銀飾物的人。“作香的”是製造香膏供宗教儀式、清潔身體等用途。二者的市場可能都在近這一段城牆的谷地中,所以由他們來建造。
“寬牆”可能為希西家王所築(代下三十二5),為聖殿西邊的一道護城牆,介乎以法蓮門和爐樓之間(十二28)。──《啟導本聖經》
寬牆: 是主前7世紀初由希西家王建築的牆(代下32:5),也是B.C.722撒瑪利亞被毀後,北國以色列難民聚集到耶路撒冷時修寬的城牆。 ──《聖經精讀本》
銀匠。像銀匠和藥劑師這類技術人員,可能不像其他建築者那樣屬於固定的家族或城市單位,所以單獨列出。
修堅。希伯來語是`azab,意為“預備”。七十士譯本譯為“他們離開”。但這種譯法與上下文不合,儘管`azab 在其他地方有這樣的含義。大多數譯者認為這是建築用語。最近發現的沙姆拉角(敘利亞)文本中經常使用`adab 意為“做”、“準備”、“安排”。在相關的閃族語言中,d可以代替希伯來語的z。在亞蘭語中也是如此。所以可以肯定沙姆拉角文本中的`adab 就是尼3:8裡的`azab。譯文基本上是準確的。
寬牆。耶路撒冷地形的這一細節不詳。──《SDA聖經註釋》
【尼三8 銀匠和作香的】古代的城市都有一些同業行會之成員聚居的區域。工匠的行會往往是由家族構成,每個家族都發展了自己獨有的秘傳技巧,一代接一代地傳下去。──《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尼三8 寬牆】考古學家在耶路撒冷的西山發現了一段這時已經存在的城牆,從聖殿山的西牆向西延伸;這牆遠比一般城牆為厚(超過20呎)。尼希米並沒有重修寬牆,因為當時似乎無人在西山居住。──《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尼三9】「其次是管理耶路撒冷一半、戶珥的兒子利法雅修造。」
管理耶路撒冷的一半: 不是指管理耶路撒冷,而是應理解為治理耶路撒冷周邊地區。這地區分為由利法雅和沙龍(12節)治理的兩個領域。 ──《聖經精讀本》
【尼三9 半個區的統治者】著名的亞述官銜拉伯皮珥卡尼(rab pilkani)「區長」,為這個只在這情形出現的稱號,提供了合理的解釋(和合本之「管理耶路撒冷一半」,NIV 作「管理耶路撒冷的半個區」)。可惜有關這一帶行政分區的細節,現存資料已經少之又少。──《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尼三10】「其次是哈路抹的兒子耶大雅對著自己的房屋修造。其次是哈沙尼的兒子哈突修造。」
那些獲派“對自己的房屋”修建城牆的人會更有動力(另參看23,28∼30節)。──《雷氏研讀本》
住在近城牆房屋中的人負責修建這一段城牆。──《啟導本聖經》
【尼三11】「哈琳的兒子瑪基雅和巴哈摩押的兒子哈述修造一段,並修造爐樓。」
“瑪基雅”。一個做錯事而被挽回的人(比較拉一○31),他協助修造“爐樓”(西南角,就在谷門以北;13節)。──《雷氏研讀本》
瑪基雅: 是娶外邦女子為妻而悔改的人(拉10:31),積極參與了重建聖牆工程。神非常喜悅接受如此悔改並獻身的人。 爐樓: 位於烏西雅王立的城樓西部城牆上(代下26:9)。 ──《聖經精讀本》
一段。直譯是“第二段”。經文暗示,較長的城牆分給了兩隊工匠。但奇怪是只提這個第二段,而不提第一段(見第19-21,24,27,30節)。但在這七次提到第二段的情況中,有兩次的建築者以前還從事另一段城牆的建築。其他五種情形可能與此相同,只是留到今天的記錄說得不明顯罷了。
爐樓。在尼12:38中還會提到,一定是在西部的城牆上,儘管無法斷定其確確的位置。──《SDA聖經註釋》
【尼三11 爐樓】大部分學者相信這是餅鋪區。它在城中的位置,鄰近王宮和聖殿範圍(見:耶三十七21)。──《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尼三12】「其次是管理耶路撒冷那一半、哈羅黑的兒子沙龍和他的女兒們修造。」
婦女也參加工作。也許沙龍無子,特別提到他的女兒。其實在整個建牆的工作中,婦女都有分參與。──《啟導本聖經》
女兒們修造: 當時,建城牆的工程非常危險而勞累。儘管如此,女子也參與此工程,表明了莫大的誠意。在古代的雅典,為修築被波斯毀壞的城牆,公佈了男女老少共同參與修築工程的法令。因為沙龍沒有兒子,只好讓女兒們參與此工程,可能這是較特殊的事,所以此書有記載。 ──《聖經精讀本》
女兒們。大多數翻譯家喜歡譯成“村莊”(如尼11:25-31節)。這些村莊可能就是沙龍所管理的半個地區。但有些注釋家接受直譯,認為沙龍的女兒們在工程上説明了他。基於民族的背景,這種觀點不能排斥,因為在東方,女人從事重體力勞動是常有的事。──《SDA聖經註釋》
【尼三13】「哈嫩和撒挪亞的居民修造谷門,立門,安門扇和閂鎖,又建築城牆一千肘,直到糞廠門。」
穿過位於耶路撒冷南端,在西羅亞池附近的“糞廠門”,把廢物運到欣嫩谷焚燒。──《雷氏研讀本》
撒挪亞: 是位於距伯利�甯�20km的城邑。對於當時撒挪亞居民修築一千肘(約500m)寬的城牆,一些學者提出了異意。但是若參考①那些城牆沒有完全破壞;②那裡居住著許多居民,這也是完全可能的。 ──《聖經精讀本》
谷門。見尼2:13注釋。
撒挪亞。在伯示麥附近,離耶路撒冷西南約22.4公里。現名希爾拜沙努(Khirbet Zanû`)。
一千肘。具體描述了從谷門到糞廠門的距離──444.4米。有人懷疑一組人無法修復這麼一大段城牆,因而解釋說這裡只是附帶說明兩個門之間的距離。其實經文講得十分具體。城牆的有些部分損壞程度不及其他部分,所以容易修復。──《SDA聖經註釋》
【尼三13 谷門】谷門建於西牆,沿著大衛城的斜坡下到泰路平谷之處。克羅富特(Crowfoot)於主後一九二六至一九二七年發現的城門,相信就是此地的遺址。這門的寬度約有十二呎。──《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尼三14】「管理伯•哈基琳、利甲的兒子瑪基雅修造糞廠門,立門,安門扇和閂鎖。」
糞廠門。見尼2:13注釋。
伯哈基琳。過去被認為是耶路撒冷以西7.2公里處的艾因凱裡姆,但最近被認為是耶路撒冷以南3.2公里的拉莫斯拉合爾(Ramoth Rahel)。──《SDA聖經註釋》
【尼三14 糞廠門】糞廠門位於大衛城的南端,在谷門南面五百碼強。這門開到欣嫩子谷和前往隱羅結泉的路上,但與現有城牆上的糞廠門不同(現代的糞廠門是在聖殿山的西南角附近,可以上溯到鄂圖曼〔Ottoman〕時代)。──《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尼三15】「管理米斯巴、各荷西的兒子沙崙修造泉門,立門,蓋門頂,安門扇和閂鎖,又修造靠近王園西羅亞池的牆垣,直到那從大衛城下來的臺階。」
“泉門”。就在耶路撒冷南端以北,在西羅亞池附近。──《雷氏研讀本》
泉門。見尼2:14注釋。
米斯巴。指米斯巴地區,而不是米斯巴鎮(見第19節;見第7節注釋)。
西羅亞。參賽8:6和約9:7,11。還有一個鎮叫西羅亞(路13:4),現名錫勒萬(Silwan),位於橄欖山西南坡。希西家所建造的石渠現在依然把汲淪溪谷的基訓泉水引向西羅亞池(見王下20:20注釋)。正是在這個管道裡發現了著名的西羅亞銘文。
王園。位於汲淪谷南部。Silwân居民如今在那裡擁有菜園。
臺階。意義不明。由於“大衛城”坐落在東南的山上,這一定是指從城的高處到城牆內南部低地西羅亞池子附近的一段臺階。──《SDA聖經註釋》
【尼三15 泉門】這門位於城的東南邊,距離糞廠門只有幾百碼。它大概是前往西羅亞池的通道,基訓泉的水就是引到這池。主後一九二○年代就挖掘到這樣一個城門。──《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尼三15 王園西羅亞池的牆垣】學者一般認為這池是將基訓泉的水引來,供耶路撒冷東緣灌溉的水道。這池建于城的南端,供水給位於汲淪溪谷和欣嫩子谷交界的王園。──《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尼三15 從大衛城下來的臺階】這臺階建于城的南端,其功用是方便沿陡峭的斜坡上下汲淪溪谷。這一帶也發現了古代臺階的遺跡。──《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尼三16】「其次是管理伯•夙一半、押卜的兒子尼希米修造,直到大衛墳地的對面,又到挖成的池子,並勇士的房屋。」
此處的尼希米不是回憶錄的作者,而是一個與他同名的人。伯夙(參書十五58)為耶城與希伯侖中間的一座城。“池子”或為希西家王為保證圍城時有食水供應,在城中築的儲水池。──《啟導本聖經》
大衛墳地: 是複數,指包括大衛墳墓,以及他之後到希西家諸王的墳地。 ──《聖經精讀本》
押卜的兒子尼希米。不要和《尼希米記》的作者混淆。
伯夙。後來在馬加比時代成為名城,現在叫希爾拜圖北克(Khirbet et-Tubeiqah),在希伯倫以北約6.4公里處。美國考察隊於1931年和1957年發掘了該地。
大衛墳地。位於城內(王上2:10;11:43;等),在使徒時代仍為人所知(徒2:29),但以後其準確位置就不為人知了。
挖成的池子。只知道是一個人工池子。
勇士的房屋。位置不詳。一定是軍事總部或者武器庫。──《SDA聖經註釋》
【尼三16 大衛墳地】在今日錫安山向遊客宣稱是大衛墳墓的地點,其實是個後期的傳統。第一聖殿時代惟一的墓碑古墳,是在現代的西珥萬村那裡。這村隔著汲淪溪谷與大衛時代的耶路撒冷相對。這些古墓雖可上溯至鐵器時代第二期,但卻不是王陵。羅波安至亞哈斯的猶大列王(除了好幾個顯著的例子之外),都是在大衛城安葬。後期的君王若非葬在「烏撒的園內」(瑪拿西、亞們),就是有自己的墳墓(約西亞)。希西家和約西亞王的幾位繼位者的安葬之處,聖經都沒有提及。大衛城內王陵的位置,至今未能肯定。──《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尼三17】「其次是利未人巴尼的兒子利宏修造。其次是管理基伊拉一半、哈沙比雅為他所管的本境修造。」
基伊拉: 位於耶路撒冷西南部約24km的地方,曾被非利士奪去,後來又由大衛奪回(撒上23:1-13)。 ──《聖經精讀本》
基伊拉。今名基拉,在希伯侖西北八英里。基伊拉在大衛的早期歷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見撒上23:1)。它靠近非利士邊境。──《SDA聖經註釋》
【尼三18】「其次是利未人弟兄中管理基伊拉那一半、希拿達的兒子巴瓦伊修造。」
【尼三19】「其次是管理米斯巴、耶書亞的兒子以謝修造一段,對�扛Z庫的上坡、城牆轉彎之處。」
武庫……城牆轉彎之處: 可以斷定耶路撒冷有好幾處武庫(賽22:8)。本節中的武庫位於大衛城牆的西北角,所以通向“角武庫”。 ──《聖經精讀本》
一段。見第11節注釋。上面沒有提到以謝修哪一段城牆。但有提到“米斯巴人”(第7節)。以謝要麼是他們的首領,或者是原來首領的繼承者。
上坡、城牆轉彎之處。這句話尼希米時代的人是能理解的,我們卻不清楚。那時耶路撒冷可能有好幾個武庫(見賽22:8)。“武庫的上坡,在城牆轉彎之處”,顯然在東部城牆的轉彎處。從汲淪溪谷有臺階或小路通往這個武庫。──《SDA聖經註釋》
【尼三20】「其次是薩拜的兒子巴錄竭力修造一段,從城牆轉彎,直到大祭司以利亞實的府門。」
巴錄。這裡特別表揚了巴錄。他迅速完成了指派給他的第一段任務(尼希米的名單中沒有提到,見第11節注釋),現在承擔了第二段任務。
竭力修造。儘管希伯來語原文結構有些複雜和模糊,但譯文已相當明確。
府門。這裡只提到“門”,或許以利亞實的住宅太大,難以作為令人滿足的標誌。這個詞說明大祭司的住宅在聖殿以南,東部城牆附近。──《SDA聖經註釋》
【尼三21】「其次是哈哥斯的孫子、烏利亞的兒子米利末修造一段,從以利亞實的府門,直到以利亞實府的盡頭。」
從以利亞實的府門……以利亞實府的盡頭: 這可能暗示米利末的工程量較少(Rawlinson,Batten),或者是暗示以利亞實府相當大(Keil)。但是第一考慮到當尼希米歸回時,耶路撒冷的經濟並不景氣(1:3)。第二考慮到大祭司比當時管理行政的總督權力較有限(5:9),上面兩種可能中,前者是較恰當的。“米利末”擔當如此少的量,是因為那附近的工程條件極惡劣而困難(Batten,2:14)。總之,“米利末”負責大祭司府前的城牆工程,有力地證明他是信實的祭司(Schultz)。 ──《聖經精讀本》
米利末。第4節提到了他所造的第一“段”。第二段不會太長,因為它似乎只是沿著大祭司住宅的一部分。──《SDA聖經註釋》
【尼三22】「其次是住平原的祭司修造。」
住平原的祭司: 指擁有約旦峽谷土地,並在那裡居住的祭司。 ──《聖經精讀本》
【尼三23】「其次是便雅憫與哈述對�戌菑v的房屋修造。其次是亞難尼的孫子、瑪西雅的兒子亞撒利雅在靠近自己的房屋修造。」
自己的: 當每個人忠於自己所擔當的任務時,集體的力量也發揮出來。 ──《聖經精讀本》
【尼三24】「其次是希拿達的兒子賓內修造一段,從亞撒利雅的房屋直到城牆轉彎,又到城角。」
【尼三25】「烏賽的兒子巴拉修造對�托偯薵甄鉣s和王上宮凸出來的城樓,靠近護衛院的那一段。其次是巴錄的兒子毗大雅修造。」
王上宮凸出來的……護衛院……: 其實原文中的“上”,是修飾“城樓”還是修飾“王宮”,並不太明確。但大部分注釋者認為是修飾“城樓”。本節中的宮意味著大衛的宮殿,與所羅門王宮一樣具有監獄,其監獄位於王宮院中(耶32:2)。在KJV中,“護衛院”翻譯為“監獄”(prison)。 ──《聖經精讀本》
【尼三26】「(尼提寧住在俄斐勒,直到朝東水門的對面和凸出來的城樓。)」
“水門”。在東面;附近有一“城樓”毗連防守俄斐勒東邊(即錫安山,在聖殿正南)的城牆。──《雷氏研讀本》
俄婓勒的確切位置不詳,但知在耶路撒冷聖殿區南的汲淪溪。猶大國的約坦和瑪拿西二王都曾在俄婓勒城牆上加築工事(代下二十七3;三十三14),說明其地已圍入城內,現在作了尼提寧殿役的居所。
尼提寧不是利未人,極可能為獻身侍奉神的戰俘(十28),大衛派他們幫助利未人在聖殿中服勞役(代上九2)。被擄回國後,尼提甯住在原居地(拉二70)俄婓勒,並獲准與猶太人同在耶城居住(十一3,21)。──《啟導本聖經》
俄斐勒: 意思是“凸出的部位”,“要塞之坡”,“凸起”。位於耶路撒冷東南小山坡上,是大衛城的一部分(代下27:3)。 水門: 耶路撒冷城中的飲水幾乎都由此門供應,從而得此名稱。在水門前,以斯拉向百姓宣讀了律法書(8:1)。 ──《聖經精讀本》
俄斐勒。俄斐勒似乎是東部山的北段,也就是大衛城的位置,靠近聖殿的南界。這裡居住著許多聖殿人員,直到後來基督的時代。
水門。一定是東部城牆的一個門,能俯瞰汲淪溪谷的基訓泉。城門名稱的來歷可能是因為泉水通過此門運進來。
凸出來的城樓。英國考古學家1923到1925年所發掘的可能是其廢墟。位於汲淪溪谷基訓泉上方。──《SDA聖經註釋》
【尼三26 俄斐勒】按學者考證,俄斐勒山是聖殿山和稱為大衛城的南面山脊之間的一段地方。它顯然建有圍繞聖殿/王宮複合建築的防禦設施。部分學者相信有一座衛樓建築於此,名字就叫做「俄斐勒」。──《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尼三27】「其次是提哥亞人又修一段,對�成漸Y出來的大樓,直到俄斐勒的牆。」
提哥亞人: 他們負責自己要修築的地方外,還負責了其他工程。他們的態度表現為更加可貴是因為自願接受了貴胄們避開的工程。所以,在時代的使命面前,我們應該具有決斷的意志。因為賦予我們的使命,最終是為了榮耀神,而不是為某一特定的人物。 ──《聖經精讀本》
提哥亞人。見第5節注釋。──《SDA聖經註釋》
【尼三27 俄斐勒的牆】俄斐勒的牆從俄斐勒朝西南沿汲淪溪谷延伸,直達水門。在較早的時代,這段城牆是在山坡半腰之處,但尼希米把它遷移到山脊的上面。考古學家發掘大衛城時,也找到了這城牆的一些片段。──《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尼三28】「從馬門往上,眾祭司各對自己的房屋修造。」
“馬門”為耶城最東邊的城門(耶三十一40),但也有人說為當年從聖殿通往王宮的門(代下二十三15)。──《啟導本聖經》
馬門: 位於城牆的東部(耶31:40)。馬進耶路撒冷城時,都由此門通過。同時,此門是亞她利雅被祭司耶何耶大殺害的地方(代下23:15)。──《聖經精讀本》
馬門的地點,據代下23:15和王下11:6相對照,似乎離聖殿和王宮不遠。參照尼3:27和28,表明它在俄斐勒城牆附近,可以被視為該城牆的一部分。馬門可能位於聖殿東南角,摩利亞的山坡上。──《SDA聖經註釋》
【尼三28∼31】“馬門”。位於東面的聖殿附近。往北是“東門”,再往北是“哈米弗甲門”(今天的金門附近)。耶穌榮耀地進入耶路撒冷時,所穿過的可能就是哈米弗甲門或東門(太二一10)。──《雷氏研讀本》
【尼三29】「其次是音麥的兒子撒督對�戌菑v的房屋修造。其次是守東門、示迦尼的兒子示瑪雅修造。」
一般認為“東門”非城門,而是聖殿院子的門(結四十6);但也有人說是今天金門的前身。──《啟導本聖經》
東門: 是現在的金門(Golden Gate)的位置。示瑪雅可能是代上3:22中的大衛的後裔。當時他應該是高齡,因為他的兒子哈突與以斯拉一起歸回到耶路撒冷(拉8:2,3)。在當時,守東門屬於非常光榮的職責。 ──《聖經精讀本》
撒督。可能是音麥家族的祭司長(拉2:37)。
示瑪雅。示瑪雅是東門的守門人示迦尼的兒子,不會是代上3:22大衛王的後裔示瑪雅。
東門。可能是東牆一個聖殿大門,有人認為是第28節的馬門。這裡提到示瑪雅是東門的守門人而不是修建者。可能這個門完好無損,不需要修復。沒有說他在哪裡工作。他可能是一個祭司(見尼12:6)。──《SDA聖經註釋》
【尼三29 東門】部分學者認為這門與聖殿複合建築東面,今日通稱為金門(Golden Gate)者有關。在現有的金門下面,可以看見舊門拱頂的痕跡。──《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尼三30】「其次是示利米雅的兒子哈拿尼雅和薩拉的第六子哈嫩又修一段。其次是比利迦的兒子米書蘭對�戌菑v的房屋修造。」
其次是:一些抄本譯為“我之後”。於是有些人認為當時尼希米也負責修築了城牆的一段,但是因著謙卑的態度,沒有指出自己的名字。因尼希米擔任總監督,所以認為他沒有直接參與重建工程的理解更為恰當。薩拉的第六子哈嫩: 好象他的弟兄們沒有説明此工程。他不顧家族的反對,甘願承擔了參與真理而面臨的苦難。 ──《聖經精讀本》
哈拿尼雅。這位祭司可能參加了城牆奉獻典禮(尼12:41)。
米書蘭。見第4節注釋。──《SDA聖經註釋》
【尼三31】「其次是銀匠瑪基雅修造到尼提寧和商人的房屋,對�托╪怚悼猁龤A直
到城的角樓。」
“哈米弗甲門”一譯“檢閱門”,在東牆的北段,可能就是十二39說的那個“護衛門”。──《啟導本聖經》
銀匠和商人: 好像居住在城的角樓。可能角樓的形狀階梯型的。 ──《聖經精讀本》
銀匠。有文本為“銀匠的兒子”。見第8節注釋。
尼提寧……的房屋。尼提寧人是住在俄斐勒的(第26節),故“尼提寧的房屋”一定聖殿旁邊的辦公樓。
商人的房屋。似乎不是商人的住所,而是倉庫,可能存放聖殿崇祀所需要的香料。
哈米弗甲門。希伯來語miphqad,還被譯為“總數”(撒下24:9;代上21:5)和“派”(代下31:13)。這裡似乎是聖殿區域的一個地名,在結43:21中它被譯為“預定之處”。有些注釋者認為叫“哈米弗甲門”是因為它通往以西結所指的聖殿特殊部位。在這個疑問得到解答以前,還是採用原譯為宜。其位置一定在聖殿東牆的北部,或現在哈蘭米什謝裡夫(Haram esh-Sherîf) 的“金門”附近。──《SDA聖經註釋》
【尼三31 哈米弗甲門】這門又稱為召集門,現今對它所知甚少。大部分學者都認為它是聖殿複合建築的牆,不是城牆的一部分。──《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尼三32】「銀匠與商人在城的角樓和羊門中間修造。」
羊門: 因為從羊門開始修築城牆,所以等於完全繞了一圈。銀匠和商人必須擔當城牆南部的一段,因為他們中間沒有一人自願擔當此工程。這是具有相同職業的人聯合獻身於國家重大工程的好例子。 ──《聖經精讀本》
羊門。見第1節注釋。城牆已經合圍。──《SDA聖經註釋》
【思想問題(第3章)】
1 重修城牆本是一項十分艱巨漫長的工作,為什麽城牆能在五十二天內(6:15)迅速修完呢?分工合作對神國的事有什麽積極的意義呢?今日教會有否把這項原理應用於教會的事工中?
2 參與重修城牆的人來自什麽背景?參1, 8-9, 13, 17節。他們除了實際參加勞動工作之外,還有什麽貢獻呢?你平生所接受的一切專業或職業訓練是否也一併獻上給神呢?
3 十九世紀美國著名詩人愛默生說過:「自私自利的人不願施濟,他所損失的比受者所得到的更多。」自私對神國的事工有什麽影響?參4-5, 21, 27。提哥亞胄不願接受職事的分配對自己本人有何損失?參12:42-43。
4 米利末(4)和提哥亞人似乎修完了所分配的部分之後,又修建其他部分(21, 27),這反映他們抱什麽態度來工作?這給你什麽榜樣?
5 在整個工程中,尼希米扮演什麽角色?他先前夜探廢墟的行動(2:12-15)對他現在的事奉有什麽幫助呢?
──《串珠聖經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