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ia Todo Logo
聖經-註釋
- 廣告 -



歷代志上 27 - 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歷代志上 27

 

歷代志上第二十七章拾穗

 

【代上二十七1「以色列人的族長、千夫長、百夫長和官長,都分定班次,每班是二萬四千人,周年按月輪流,替換出入服侍王。」

         本章不是關於祭司和利未人的記錄,而是大衛治理以色列人的方式,可分四部分:1,按月輪流服務王室的官長和人員(1~15)2,管理以色列各支派的人(16~24)3,管理大衛財產的人(25~31)4,大衛的近臣(32~34)――《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按月輪流,替換出入:這是一種常備軍制度,指按著順序,月初入營,月底出營而履行任務。 ――《聖經精讀本》

         此處記載的十二名將領中,有八位是屬於猶大支派。一般認為此處記載的不是常備兵,而是定期來服役的軍隊。

         此處記載的軍事領袖,都在 1110~47的勇士名單中出現。同樣的勇士名單也出現在 撒下 238~39

         「千」:SH 5055,「一千」,也可能是「部隊的單位」。――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族長。族長是以色列的十二個支派的首領。

  在勾勒了將國家的宗教機構以後(代上22~26),開始簡述軍事和民政管理,提供軍事和民政官員的名單,描述了大衛所設立的民政機構。1~15節記錄了十二支部隊的指揮官。16~24節列出了各支派的行政長官。25~31節列出了掌管王室財產的十二名官員。32~34節列出了國王的謀士。――SDA聖經注釋》

         千夫長。參代上131

         服事王。國王自然是全軍的統帥。只有憑藉這個權力,他才能真正擔任國家的首腦。

         按月輪流。每個月都有一支24000人的部隊,擔任國家衛隊待命。這種輪流的制度能保證足夠訓練有素的軍人,在任何危機情況下召之即來。服役期只有一個月是人人都能接受的。――SDA聖經注釋》

 

【代上二十七1 名單的意義以色列人對君對國的義務,包括有需要時參軍,並且定期服苦。後者以徭役作為稅收方式的一種。然而本段的名單卻是針對前者而言。後備軍隊的組織並不完全按照支派分隊。在過渡為正規軍隊之時,各班後備軍隊都要每年服現役一個月。在職業的常備部隊和雇傭兵以外,組成輪換的正規軍團。──《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上二十七1~15大衛的軍隊有二十八萬八千人,分成十二隊,每隊二萬四千人,每隊每年輪流服役一個月。在十二名將領中,有八名來自猶大支派。――《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軍隊:大衛時的以色列國有二十八萬八千訓諫有素的兵士(民兵),每人每年只需服役一個月,換句話說,常備軍部隊只有二萬四千人。以色列到底是蕞爾小國,要經常維持龐大的軍隊不是國家能力所能負擔的。這十二班的班長都是大衛的勇士(1111~47)――《串珠聖經注釋》

         大衛旗下的軍隊:在大衛亡命洗革拉之前,就有許多勇士追隨他。雖然歷盡了千難萬險。大衛終於成就了統一王朝的偉業。且構築了大帝國的版圖,其重要理由之一就是這些直屬部隊的支持。本文所記錄的是全體百姓當中的精銳部隊,其核心力量可能是上文所述大衛的勇士。根據作者記錄了亞撒黑的名字來看(7),本制度的基本框架可能是在大衛統治初期就已形成。本制度如實地反映出了大衛的信仰及智慧。他僅僅令兩萬四千的兵力負責警備自哈馬至以祿的若大地域,顯示出了他相信“保護以色列的是神”的信心(1214)。並且,根據12替換制度,令他們按月輪流,替換出入服事,從而不影響其生計,這一點突出表現出了大衛的智慧。 ――《聖經精讀本》

 

【代上二十七1~34大衛的政府組織:這章是在大衛事蹟的末後,綜述大衛的政府組織。全章共分四段。――《串珠聖經注釋》

         軍隊的編制:本書作者以長達四章(23~26)的篇幅說明了服事聖殿之職的組織體系,如今捉到聖殿外部職務即國防、地方行政及治安領域等。這種記錄順序所依據的是大衛的具體經營順序。反映出了大衛比任何事情都更加重視敬拜神與聖殿的事奉。 ――《聖經精讀本》

         本章是大衛對國度行政的安排,這是一個交錯平行結構,把神的產業放在國度行政的中心:

oA. 國度的軍事領袖:十二班的班長(1~15)

o B. 國度的民事領袖:十二支派的首領(16~22)

o  C. 神的產業:只能由神自己數點(23~24)

o  C1. 王的產業:十二位掌管產業的人(25~31)

o B1. 國度的民事領袖:王的謀士(32~34a)

oA1. 國度的軍事領袖:元帥(34b)

         二十三至二十七章整體也是一個交錯平行結構,把聖殿放在國度的中心:

oA. 大衛安排國度的君王(二十三1)

o B. 大衛安排聖殿的事奉(二十三2~二十六32)

oA1. 大衛安排國度的行政(二十七1~34)──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這個精心安排的結構清楚地表明:國度和聖殿是大衛之約中不可分割的兩個「家」(十七1012),國度圍繞神的聖殿,而國度的行政是圍繞神的產業。正如中國先賢所雲:「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章句下》),制度是為人設立的;而聖經更進一步指明,人是神為自己的榮耀創造的(賽四十三7)。本書最初的讀者、被擄回歸的百姓已經失去了獨立和主權,應許之地淪為波斯帝國統治之下的一個小小行省。但這些並不影響神國度的計畫,因為神仍然眷顧祂的產業,仍然是「萬邦萬國的主宰」(二十6)──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同樣,信徒固然要為國家禱告,「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地度日」(提前二1);但我們也當清楚,「平安無事」只是暫時的,因為「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裡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提後三12)。對於信徒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地上的公民身分,而是天國的子民地位;最重要的不是地上的國家,而是「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經營所建造的」(來十一10)。縱然是在逼迫和仇視之中,我們也可以盼望「主必救我脫離諸般的兇惡,也必救我進祂的天國」(提後四18)──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代上二十七2「正月第一班的班長是撒巴第業的兒子雅朔班,他班內有二萬四千人。」

         大衛的勇士名單已見11~12章,本節至15節提供更多資料。――《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撒巴第業的兒子雅朔班」:在1111他的父親是哈革摩尼。――《串珠聖經注釋》

         「撒巴第業」:字義是「神是我的基業」。

         「雅朔班」:字義是「百姓將回來」。――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據撒下238(見代上1111),雅朔班顯然是大衛勇士“軍長的統領”。他有幸擔任一年輪值中第一支部隊的統帥。――SDA聖經注釋》

 

【代上二十七3「他是法勒斯的子孫,統管正月班的一切軍長。」

         「統管」:SH 7218,「頭」、「領袖」。――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法勒斯的子孫。法勒斯屬猶大支派(代上24)。是大衛的家系(代上24~15)

       統管。是雅朔班(2)。但他不是大衛的最高將領。那個位置屬於大衛姐姐洗魯雅的兒子約押(代上216116201)。――SDA聖經注釋》

 

【代上二十七4「二月的班長是亞哈希人朵代,還有副官密基羅,他班內有二萬四千人。」

         「亞哈希」:字義是「安息的兄弟」。

         「朵代」:字義是「情愛的」、「戀慕的」。

         「密基羅」:字義是「棍棒」。――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他可能是“亞合人犰多的兒子以利亞撒”(代上1112)――SDA聖經注釋》

 

【代上二十七5「三月第三班的班長(原文作“軍長”。下同)是祭司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他班內有二萬四千人。」

         祭司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只有本節記錄說比拿雅是祭司之子。本書對耶何耶大有兩項記錄:①亞倫家的首領——祭司耶何耶大(1227);②甲薛勇士之子,比拿雅之父耶何耶大(1122)。“祭司”也含有“首領”、“官長”之意。因此,從文脈上來看,“首領耶何耶大”要比“祭司耶何耶大”更適合。 ――《聖經精讀本》

         1~15節是國度的軍事制度:十二位領導軍隊的「班長」(5)。他們都是建造聖殿的重要參與者(二十八1;二十九6)──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定期服役的民兵分成十二班,每班二萬四千人,一共有二十八萬八千人。而常備軍的規模很小,由三勇士、三十勇士(十一11~47)與「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十八17)雇傭兵組成。因為國度的軍隊不是用來對內鎮壓百姓、維持治安,而是對外抵擋仇敵。──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在十二位班長中,第三班來自利未支派(5~6),第七和十一班(1014)來自以法蓮支派,第二和九班(412)來自便雅憫支派,其他七班都來自猶大支派。──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比拿雅」(5)來自利未支派,後來成為所羅門的元帥(王上四4)──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耶何耶大」:字義是「耶和華知曉」。

         「比拿雅」:字義是「耶和華已建造」或「耶和華已建立」。――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比拿雅。參代上1122

       耶何耶大。參代上1227。――SDA聖經注釋》

 

【代上二十七6「這比拿雅是那三十人中的勇士,管理那三十人;他班內又有他兒子暗米薩拔。」

         「暗米薩拔」:字義是「我的族人已經授與」。――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參代上1125――SDA聖經注釋》

 

【代上二十七7「四月第四班的班長是約押的兄弟亞撒黑,接續他的是他兒子西巴第雅,他班內有二萬四千人。」

         「亞撒黑」:事實上他在大衛統一全國前已經去世(撒下218~23),可能是由於他的兒子當了班長,所以連他也記錄在一起。――《串珠聖經注釋》

         四月的班長“亞撒黑”在戰爭初期就戰死疆場(撒下223),旗下的官兵有可能經歷了一次大混亂。但是,其子“西巴第雅”接續了首領之位,大衛軍隊的戰鬥力沒有要緊影響。在這種背景中,就可以比較容易理解亞撒黑之子西巴第雅被特意記錄在此的事實。他子承父業,雖然父親未能親眼目睹大衛的統一王國,但他卻為了以色列王國的統一盡了一份力量。聖徒亦當繼承前輩未能完成的主工,繼續拓展神的國度。 ――《聖經精讀本》

         「亞撒黑」(7)在大衛統一全國之前已經去世(撒下二18~23),「接續他的是他兒子西巴第雅」(15)──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十二班民兵每年輪值一個月,這個安排既可以避免百姓疲憊,又可以讓百姓都有訓練和服役的機會,一旦出現緊急需要,就可以全民動員。教會也是如此,信徒都是「有君尊的祭司」(彼前二9),事奉的安排不能只讓少數人忙碌、多數人旁觀;也不能能者多勞、鞭打快牛;應當全民皆兵、輪流服事、勞逸結合,人人都有機會學習和操練,人人都要成為基督精兵。──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亞撒黑」:字義是「神所造的」。

         撒下 218~23記載亞撒黑在大衛統一全國前就已經過世。此處記載他是班長可能是為了紀念他,也可能這一班就是他帶領的軍隊為骨幹組成的。

         「西巴第雅」:字義是「耶和華所賜的」。――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在大衛統一國家以前,亞撒黑就已經被押尼珥殺死(撒下218~23),所以他不能活到大衛統治時期擔任這個職務。實際上是亞撒黑的兒子西巴第雅統率第四支部隊。提亞撒黑的名字(見代上1126),可能是作為對他的紀念。也有可能這些部隊是在大衛早期小隊伍的基礎上組建的,西巴第雅接替了他父親的位置。――SDA聖經注釋》

 

【代上二十七8「五月第五班的班長是伊斯拉人珊合,他班內有二萬四千人。」

         「伊斯拉」:字義是「謝拉的後裔」。

         「珊合」:字義是「荒涼」。――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參代上1127;撒下2325――SDA聖經注釋》

 

【代上二十七9「六月第六班的班長是提哥亞人益吉的兒子以拉,他班內有二萬四千人。」

         「提哥亞」:字義是「柵欄」。

         「益吉」:字義是「糾結的」。

         「以拉」:字義是「城市的監察者」。――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關於9~15節的名單,參代上1128~31――SDA聖經注釋》

 

【代上二十七10「七月第七班的班長是以法蓮族比倫人希利斯,他班內有二萬四千人。」

         「比倫」:字義是「特定的一位」。

         「希利斯」:字義是「他已拯救」。――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二十七11「八月第八班的班長是謝拉族戶沙人西比該,他班內有二萬四千人。」

         西比該:在勇士的名單中他被稱為米本乃(撒下2327)――《聖經精讀本》

         「謝拉」:字義是「升起」。猶大和他瑪的兒子,法勒斯的雙生兄弟 3830

         「戶沙」:字義是「急忙」。

         「西比該」:字義是「編織者」。――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二十七12「九月第九班的班長是便雅憫族亞拿突人亞比以謝,他班內有二萬四千人。」

         「亞拿突」:字義是「禱告蒙應允」。

         「亞比以謝」:字義是「我父是幫助」。――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二十七13「十月第十班的班長是謝拉族尼陀法人瑪哈萊,他班內有二萬四千人。」

         「尼陀法」:字義是「落下」、「掉落」。

         「瑪哈萊」:字義是「猛烈的」。――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二十七14「十一月第十一班的班長是以法蓮族比拉頓人比拿雅,他班內有二萬四千人。」

         「比拉頓」:字義是「尊貴的」。

         「比拿雅」:字義是「耶和華已建造」或「耶和華已建立」。――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二十七15「十二月第十二班的班長是俄陀聶族尼陀法人黑玳,他班內有二萬四千人。」

         俄陀聶: (413)――《聖經精讀本》

         「俄陀聶」:字義是「神的獅子」。

         「尼陀法」:字義是「落下」、「掉落」。

         「黑玳」:字義是「世間的」。――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黑玳。或“希立”(代上1130)。――SDA聖經注釋》

 

【代上二十七16「管理以色列眾支派的記在下面:管流便人的是細基利的兒子以利以謝;管西緬人的是瑪迦的兒子示法提雅;」

         「細基利」:字義是「值得紀念的」。

         「以利以謝」:字義是「神是幫助」。

         「瑪迦」:字義是「壓制」。

         「示法提雅」:字義是「耶和華已審判」。――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管理以色列眾支派16~24節列出十二個支派的首領。這個名單可能與人口統計有關(2324)。在曠野數點人口時,耶和華曾指示每一個支派各派一名代表協助亞倫統計。他們是“本支派的族長”(14)。大衛也聘用了各支派的首領。但這裡有十三人。雖然迦得和亞設沒有人來,但兩個半支派的瑪拿西人有兩名,利未支派一名,以及亞倫家族的撒督(17)。――SDA聖經注釋》

這裡支派的順序與以前都不同(見代上212;創3523~26468~27493~27);先是利亞的六個兒子,按年齡的順序(2931~353017~203523);然後是作為拉結後裔的六個支派(把瑪拿西算為兩個半支派,創3022~243516~18;參創4620和創485),包括她的使女辟拉的子孫(見創306~8),他們按慣例算為她的後裔。這樣共有十二個支派,不包括亞倫族的代表。沒有說明省略迦得和亞設的原因。

各支派都有自己的負責官員。――SDA聖經注釋》

 

【代上二十七16~22這裡所列的眾支派是經過安排的。首先順序列出利亞的兒子:流便人、西緬人、利未人、猶大人、以薩迦人、西布倫人。接著是拉結的兒子:約瑟(由他兒子以法蓮人和瑪拿西人代表)和便雅憫人。辟拉的兒子也有記名(但不是順序):拿弗他利人和但人。悉帕的兒子(迦得人和亞設人)沒有記在這裡。——馬唐納《歷代志上》

         16~22節是國度的民事制度:十二位「管理以色列眾支派」(16)的「首領」(22)。他們都是建造聖殿的重要參與者(二十八1;二十九6)──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16~22節沒有提到迦得和亞設支派,代之以利未支派和河東瑪拿西半個支派,可能是為了湊齊十二個首領的數目。──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代上二十七16~24各支派的總督:大衛時行政區域的劃分仍是沿用傳統支派的疆界,但在各支派族長之外另設總督。聖經沒有交代這些總督的職責,不過他們和本段的名單顯然是與大衛數點民數一事有關(23)。名單內找不到亞設和迦得支派,可能性有二:

 1 當時尚未有足夠時間去完成該項統計(24)

 2 作者有意保留十二這數字,但由於列舉了利未支派(17),瑪拿西支派又已分成了兩個「半支派」(20~21) , 不得不把亞設和迦得支派刪去了。――《串珠聖經注釋》

         地方行政長官:在編制地方組織時,大衛並沒有刻意建立新的體制,充分地利用了以往的支派聯盟,這體現了大衛卓越的統治能力。自定居迦南以來,無論是在士師時代還是在掃羅在位期間,以色列所啟用的都是支派聯盟體制。因著對神信仰為中心結為一體,尤其是,大衛迫切地想要實現神政王國的理想,切實地感到有必要實行強有力的神政中央集權。然而大衛並沒有魯莽地否定各支派的特點,而是有效地加以改善,使以色列成為牢不可破的一體。一言以蔽之,大衛以神政王國的理念,滿有智慧地吸收、消化了紮根于歷史中的傳統背景和百姓的心意,是出色的政治家。進入所羅門時代之後,本文的十二官長制度發展為更加有系統的中央集權體制(王上47~19)――《聖經精讀本》

 

【代上二十七16~24各支派的總督】大衛時行政區域的劃分仍是沿用傳統支派的疆界,但在各支派族長之外另設總督。聖經沒有交代這些總督的職責,不過他們和本段的名單顯然是與大衛數點民數一事有關(23)

名單內找不到亞設和迦得支派,可能性有二:一,當時尚未有足夠時間去完成該項統計(24);二,作者有意保留十二這數字,但由於列舉了利未支派(17),瑪拿西支派又已分成了兩個「半支派」(20~21) , 不得不把亞設和迦得支派刪去了。——《串珠聖經注釋》

 

【代上二十七17「管利未人的是基母利的兒子哈沙比雅;管亞倫子孫的是撒督;」

         在介紹以色列各支派時,本書作者將利未支派放在了首位。這表明了作者對利未人的關注:①體現了此支派在大衛時代之後所行使的強大影響力;②同時,也包含著警戒利未支派的意圖。因為,被擄歸回時,不論是數量還是影響力,利未人都是微不足道的(815)――《聖經精讀本》

         「基母利」:字義是「被神舉起」。

         「哈沙比雅」:字義是「耶和華已思量」。

         「撒督」:字義是「公義」。――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二十七18「管猶大人的是大衛的一個哥哥以利戶;管以薩迦人的是米迦勒的兒子暗利;」

         「以利戶」:應作「以利押」(213)。不過,倘若「哥哥」解作「兄弟」,那麽,他可能是未見經傳的,耶西的第八個兒子(參撒上1610 1712)。原文這個字也可解作「親戚」。――《串珠聖經注釋》

         「以利戶」(18)可能就是「以利押」 (13;七十士譯本)──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以利戶」:字義是「他是我的神」。

         「以利戶」可能應該是「以利押」 213,或者是大衛的弟弟,其他地方沒有記載的耶西第八個兒子。七十士譯本認為「以利戶」就是「以利押」。

         「米迦勒」:字義是「有誰像神」。

         「暗利」:字義是「耶和華的門徒」。――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二十七19「管西布倫人的是俄巴第雅的兒子伊施瑪雅;管拿弗他利人的是亞斯列的兒子耶利摩;」

         「俄巴第雅」:字義是「耶和華的僕人」。

         「伊施瑪雅」:字義是「耶和華會聆聽」。

         「亞斯列」:字義是「神幫助我」。

         「耶利摩」:字義是「他是至高者」。――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二十七20「管以法蓮人的是阿撒細雅的兒子何細亞;管瑪拿西半支派的是毗大雅的兒子約珥;」

         「阿撒細雅」:字義是「耶和華是大能的」。

         「何細亞」:字義是「拯救」。

         「毘大雅」:字義是「耶和華已贖回」。

         「約珥」:字義是「耶和華是神」。――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二十七21「管基列地瑪拿西那半支派的是撒迦利亞的兒子易多;管便雅憫人的是押尼珥的兒子雅西業;」

         管便雅憫人的是押尼珥的兒子:掃羅王族屬於便雅憫支派其首領竟是妨礙大衛登上王位的押尼珥之子雅西業。通過本節,我們可以看到大衛啟用仇敵之子雅西業的寬大胸襟。大衛將個人的感情放置一旁而優先考慮到了國家的利益,這種大功無私的人才啟用,必贏得了百姓的信賴與厚望。 ――《聖經精讀本》

         掃羅的元帥押尼珥曾經追殺大衛(撒上二十六14)、阻擋大衛統一以色列(撒下二8),但大衛卻把國度的利益放在個人的恩怨之上,「管便雅憫人的是押尼珥的兒子雅西業」(21)──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撒迦利亞」:字義是「耶和華記念」。

         「易多」:字義是「適時的」或「可愛的」。

         「押尼珥」:字義是「我父是燈」。掃羅的堂兄弟和元帥。

         「雅西業」:字義是「神是創造者」。――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雅西業。可能是掃羅的一員便雅憫名將的兒子。――SDA聖經注釋》

 

【代上二十七22「管但人的是耶羅罕的兒子亞薩列。以上是以色列眾支派的首領。」

         十二支派的體制並不利於中央集權,很可能會影響行政的效率。但大衛卻允許各個支派各有各的「首領」,享有很大的自主權力。因為神「揀選他的僕人大衛,從羊圈中將他召來」(詩七十八70),是為了「牧養自己的百姓雅各,和自己的產業以色列」(詩七十八71),「按神的旨意服事了他那一世的人」(徒十三36另譯),而不是讓他鞏固自己的天下、維護階級團體的利益。──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耶羅罕」:字義是「表示憐憫」。

         「亞薩列」:字義是「神已相助」。――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管但人的。代上4~7章的人口統計中沒有但和西布倫支派,可是這裡有。――SDA聖經注釋》

 

【代上二十七23「以色列人二十歲以內的,大衛沒有記其數目,因耶和華曾應許說:必加增以色列人如天上的星那樣多。」

         大衛只是數點能打仗之人的數目(比較民一3),但即使這樣做,已顯出他不相信神有能力保護他的國土。他若數點所有的百姓,就更顯出他懷疑神的應許(創二二17)――《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關於大衛數點人口的罪行,請見21章的注釋。歷代志作者提到,雖然數點人口的確是錯誤的,但大衛並沒有數點二十歲以內的人,這表明大衛努力遵守摩西的律法,作者想盡力刻畫大衛信實的一面。 ――《聖經精讀本》

         23~24節是國度中屬神的產業。「耶和華的分本是祂的百姓;祂的產業本是雅各」(申三十二9),所以神祝福自己的產業,應許「必加增以色列人如天上的星那樣多」(24)──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這裡再次重提神不喜悅大衛數點百姓(二十一1~7),提醒讀者:神將以色列人從地上的萬民中分別出來作祂的產業(王上八53;出三十四9),國度的君王只是管理神「產業的君」(撒上十1),並沒有權力擅自數算神的產業。──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代上二十七24「洗魯雅的兒子約押動手數點,當時耶和華的烈怒臨到以色列人,因此沒有點完,數目也沒有寫在大衛王記上。」

         參看第二十一章14節的腳註。約押沒有數算利未人和便雅憫人(二一6)――《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大衛王記: <代下352627,聖經所論及的文獻資料>――《聖經精讀本》

         「洗魯雅」:字義是「香膏」。

         「約押」:字義是「耶和華是父」。

         此處缺乏迦得與亞設兩支派的記錄, 2723~24說明為何會缺乏完整的記錄。――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沒有點完。見代上216

         烈怒臨。見代上217~15

         數目也沒有寫。沒有記錄在大衛的官方檔案裡。但並不意味著別處沒有保存。它們記在代上215中。――SDA聖經注釋》

<syncBible ref=代上27:24>

【代上二十七24  “大衛王記”是──】《大衛王記》是一卷歷史文獻,它和其他的官方文牘皆存放在王室檔案中,可惜今已失傳。(參王上1419)――《靈修版聖經註釋》

 

【代上二十七25「掌管王府庫的是亞疊的兒子押斯馬威;掌管田野城邑村莊保障之倉庫的是烏西雅的兒子約拿單;」

         田野城邑村莊保障之倉庫:本節表明王的領地分散在以色列各處。因此,各地豐富多樣的特產就可以運送到王室。因著大衛的征服戰爭,他的私有領地必擴張到以色列的邊境。這些領地建有保管糧食的倉庫,而這些倉庫似乎也用在保管軍糧或武器等的戰略目的上。 ――《聖經精讀本》

         「亞疊」:字義是「神的裝飾」。

         「押斯馬威」:字義是「剛毅至死」。

         「烏西雅」:字義是「耶和華是我的力量」。

         「約拿單」:字義是「耶和華已給與」。――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王府庫。耶路撒冷的王府庫中可能保存著金,銅和寶石。第25~35節是重要的一段,說明王家的歲收和收入的途徑。大衛的財寶儲藏在城鄉的府庫裡。其來源是田地,葡萄園,橄欖園,桑樹園,牛,羊,駱駝和驢群。大衛的財富甚多,需要有專門人員來打理他的財務。

         保障。或“望樓”(見代下2610)。――SDA聖經注釋》

 

【代上二十七25~31這些人充當大衛的動產和不動產的監督。――《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大衛的管家:大衛除了把國家轉弱為強外,自己也蒙神祝福,獲得不少田產物業。他推行各樣建設,卻未有徵收重稅,一方面是得外國進貢的幫補,另一方面他的田產豐富,王家能自供自給,也就不必增加人民的負擔了。――《串珠聖經注釋》

         王室的財政管理:本文羅列了管理大衛王所得私有財產的人之名單。在古代社會,一般用國民所繳納的稅金來支持王室的財政,即便是生靈塗炭,國王卻大都能過驕奢的生活。但是,大衛並沒有單靠稅金來解決王室財政,也使用了自己的產業來支持王室財政,而百姓的稅金則主要用在王國的統治上。在本文,我們要以看到神為大衛所施的豐盛恩典。 ――《聖經精讀本》

         25~31節是國度中屬王的產業。十二位「給大衛王掌管產業的」(31)官員,表明神大大賜福,大衛不必徵收重稅,就能供應國家的行政體系。他們都是建造聖殿的重要參與者(二十八1;二十九6),表明王的產業是建殿工程的重要供應。神既然定意建造聖殿,就一定會賜下夠用的恩典來供應建殿。──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葡萄園」(27)是酒的來源,在缺乏潔淨水的古代,稀釋的葡萄酒是以色列人生活必須的飲料,並不是奢侈品。「橄欖樹」是照明、食用的橄欖油的來源。「桑樹」(28)是西克莫無花果樹,是以色列的重要水果。「牛群」(29)和「羊群」(30)是獻祭、食物與衣物的來源,「駝群」(30)和「驢群」(30)提供畜力。因此,王的產業都是供應生活日用的必須品,沒有耀武揚威的馬匹,也沒有奢華消費的貿易部門。──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代上二十七25~31大衛的管家】大衛除了把國家轉弱為強外,自己也蒙神祝福,獲得不少田產物業。他推行各樣建設,卻未有徵收重稅,一方面是得外國進貢的幫補,另一方面他的田產豐富,王家能自供自給,也就不必增加人民的負擔了。——《串珠聖經注釋》

 

【代上二十七25~31 王的財產這些人的責任是管理王的地業和財富。全國到處都有屬於御用資產的原因,是死而無後者的地業全歸王室所有。同樣,基於各種原因欠王債務的人,亦需耕作王的田地。除了地產以外,王也擁有羊群牛群在全國各地放牧。──《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上二十七26「掌管耕田種地的是基綠的兒子以斯利;」

         耕田種地的:意指“扶犁的人”。“耕田種地”之人的社會功能與身份不甚明確,漢目拉比石碑提供古代近東的主要資料,內中暗示“耕田種地”之人是雇工(佃農)。隨著大衛王權的鞏固、安定農業人口也有所增加,這意味著以色列從以遊牧為中心的不安定生活進入了以農業為主體的安定社會。 ――《聖經精讀本》

         「基綠」:字義是「被囚禁的」。

         「以斯利」:字義是「耶和華的幫助」。――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大衛的耕田可能不斷給他帶來大筆收益。――SDA聖經注釋》

 

【代上二十七27「掌管葡萄園的是拉瑪人示每;掌管葡萄園酒窖的是實弗米人撒巴底;」

         「拉瑪」:字義是「高度」。

         「示每」:字義是「著名的」。

         「實弗米」:字義是「光禿的」。

         「撒巴底」:字義是「賦予」。――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巴勒斯坦的土壤適合於種植葡萄。故巴勒斯坦全境,包括猶大和撒瑪利亞山地,耶利哥平原和耶斯列平原,以及約旦河外的高地盛產葡萄。――SDA聖經注釋》

 

【代上二十七27~28葡萄樹、桑樹、橄欖樹所結的果子可生產以色列的生活必需品葡萄酒或油,這些樹是評價財產之多寡的標準。 ――《聖經精讀本》

 

【代上二十七28「掌管高原橄欖樹和桑樹的是基第利人巴勒哈南;掌管油庫的是約阿施;」

         「高原」(28)指中央山地和西面地中海沿岸平原之間的「示非拉」丘陵地帶,「沙侖」(29)指從迦密山向南延伸的地中海沿岸平原,「山谷」(29)特指耶斯列平原。駝群和驢群可能在約旦河東放牧。王的產業遍滿應許之地,與百姓同受神的賜福。──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基第利」:字義是「牆壁」。

         「巴勒哈南」:字義是「巴力是恩慈的」。

         「約阿施」:字義是「耶和華催促」。――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橄欖樹。巴勒斯坦的橄欖樹種在橄欖園裡。橄欖果價值很高,不僅可以食用,而且可以榨油。橄欖油可用於烹飪,調味,照明和作為油膏。

       桑樹。即西克莫無花果樹。盛產於猶大低地。在約旦河谷也有。――SDA聖經注釋》

 

【代上二十七29「掌管沙侖牧放牛群的是沙侖人施提賚;掌管山谷牧養牛群的是亞第賚的兒子沙法;」

         「沙崙」:字義是「平原」。

         「施提賚」:字義是「我的官員」。

         「沙法」:字義是「審判的」或「他已判定」。――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沙侖。是地中海沿岸的一塊肥沃的平原,在迦密山以南。――SDA聖經注釋》

 

【代上二十七30「掌管駝群的是以實瑪利人阿比勒;掌管驢群的是米侖人耶希底亞;掌管羊群的是夏甲人雅悉。」

         「以實瑪利人」、「夏甲人」:他們擅長於放牧的工作。――《串珠聖經注釋》

         「以實瑪利」:字義是「神會聽見」。

         「阿比勒」:字義是「駕駱駝者」。

         「米崙」:字義是「歡呼大喊」。

         「耶希底亞」:字義是「願耶和華賜下喜樂」。

         「夏甲」:字義是「逃跑」。

         「雅悉」:字義是「他使為顯著」。――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以實瑪利人阿比勒。來自阿拉伯沙漠的以實瑪利人熟知駱駝。他們中的一員是掌管大衛駱駝的合適人選。駱駝可能飼養在約旦河東的高地上。

         羊群。希伯來語是so'n,指山羊群和綿羊群。特別適合在巴勒斯坦鄉村放牧。――SDA聖經注釋》

 

【代上二十七31「這都是給大衛王掌管產業的。」

         負責管理王財產的共有12人。本書作者愛用12這一數位和12的倍數,在(23~28)中出現了以下實例。歌唱者總數28824×12(257);利未人240002000×12(234);官長和士師6000500×12(234)24班次=2×12(2418);勇士2700225×12(2632);士兵24000200×12(271)12官長(2715)<啟 緒論,聖經中數字的象徵意義>――《聖經精讀本》

 

【代上二十七32「大衛的叔叔約拿單作謀士,這人有智慧,又作書記。哈摩尼的兒子耶歇作王眾子的師傅,」

         大衛的叔叔謀士約拿單及哈摩尼的兒子耶歇均不見聖經他處。――《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約拿單」:字義是「耶和華已給與」。

         「哈摩尼」:字義是「智慧」。

         「耶歇」:字義是「神活著」。――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謀士32~34節列出的官員可能是大衛的智囊團。關於大衛的其他主要官員,見代上1815~17;又見撒下816~182023~26

         王眾子的師傅。哈摩尼可能是王子們的老師。――SDA聖經注釋》

 

【代上二十七32~34這些是大衛王最信任的謀士。――《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王的眾謀士:本文所介紹的是形成國家最高諮詢會議或國王顧問團的人。內中雖不乏大衛的親屬,但大都是為實現統一王朝與他同甘共苦的志同道合者。並且,在學識、軍事、宗教等各領域,他們皆為當代以色列的泰斗,在決定重大事件或打開非常局面時起極大作用。大衛請他們作自己的謀士,表明了他是胸襟寬闊的統治者,沒有落入自我狹隘偏執的誤區。――《聖經精讀本》

         32~34節是大衛的謀士和元帥。熟悉《撒母耳記》的讀者都知道,這些謀士和元帥都是滿了殘缺的人。因此,這份名單實際上是告訴讀者,大衛是倚靠求問神(詩二十七4)來管理國度,所以才能「按心中的純正牧養他們,用手中的巧妙引導他們」(詩七十八72)──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在這些人中,「亞希多弗」(33)深受大衛的信任,但卻參與了押沙龍的反叛(撒上十五31)、最終自殺身亡(撒下十七23)。「戶篩」(33)忠於大衛,阻撓了亞希多弗的計謀(撒下十七7~14)。祭司「亞比亞他」(34)和元帥「約押」(34)忠於大衛,卻支持亞多尼雅,最終一個被廢(王上二27)、一個被殺(王上二34)。但《歷代志》卻一概不提他們在政治上的恩怨曲直,單單紀念他們在建造聖殿上的參與(二十八1;二十六8),強調聖殿才是國度的中心。──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二十三至二十七章所提到的祭司、利未人和以色列眾首領,與眾民一起同心合意地建造聖殿(二十八121;二十九610)。無論是在聖殿獻祭、歌唱,還是在田野耕作、放牧,無論是在聖殿守門,還是在邊境守衛,每一樣工作的目的都是為了建造聖殿,沒有聖俗之分。──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教會就像大衛的國度,信徒的工作沒有聖俗之分,無論是教會內的事奉、還是教會外的工作,都應當讓基督掌權作主,使我們「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各房靠祂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弗二20~21)──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代上二十七33「亞希多弗也作王的謀士,亞基人戶篩作王的陪伴。」

         亞希多弗為一足智多謀的人,後來背叛大衛,事敗自殺身亡(撒下十五1231注;十七23)。戶篩則一直忠於大衛(撒下十五32)――《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亞希多弗」:有關他的事蹟,參串。

          「王的陪伴」:其他經文作「王的朋友」(參撒下1537 1616;王上45)。從埃及的資料看來,此乃古代內廷高官的職銜,相當於總統或皇帝的顧問、特別助理。――《串珠聖經注釋》

         「亞希多弗」:字義是「我兄弟是笨蛋」。

         「亞基」:字義是「長的」。

         「戶篩」:字義是「匆忙」。――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亞希多弗。他原是大衛的謀士,後來參與押沙龍的反叛。但當他發現押沙龍不接受他的意見時,就自殺了(撒下15311723)

         亞基人戶篩。他是大衛忠實的謀士,曾阻撓亞希多弗的計謀(見撒下177~14)。――SDA聖經注釋》

 

【代上二十七33~34  “亞希多弗作王的謀士”,後來他……】押沙龍背叛大衛,亞希多弗也加入叛黨。戶篩假意對押沙龍效忠,所獻計謀卻令押沙龍敗亡(參撒下1531~1723)。──《靈修版聖經註釋》

 

【代上二十七34「亞希多弗之後,有比拿雅的兒子耶何耶大和亞比亞他,接續他作謀士。約押作王的元帥。」

         “耶何耶大”:在十八17提到過他,但出身不詳。亞比亞他是祭司(撒上二十二20~23)。約押一直是大衛的元帥,後也因叛逆而被殺(王上二34)――《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比拿雅」:字義是「耶和華已建造」或「耶和華已建立」。

         「耶何耶大」:字義是「耶和華知曉」。

         「亞比亞他」:字義是「我父真偉大」。

         「約押」:字義是「耶和華是父」。――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亞希多弗之後。亞希多弗背叛以後,耶何耶大和亞比亞他接替他。

         耶何耶大。可能是“祭司”耶何耶大(5)。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與他祖父同名。

         亞比亞他。大祭司之一(見代上1816;撒下2025)――SDA聖經注釋》

 

【思想問題(27)

 1 本章中記載了大衛許多聰明的做法,顯出他的智慧和成功。但是大衛的一生也有許多的失敗,為什麽大衛能成為神所喜悅的人?

 2 你自己如何面對自己的短處,善用你的長處?如何操練自己,成為神所喜悅的人?你對別人又是否苛求,輕易指責,低估和忽視了他人的許多長處?

 3 23節重提耶和華的應許,耶和華是在什麽時候給以色列這樣的應許?見創151~6。當時領受應許的人態度如何?大衛作王時,這應許是否已經成全呢?

 4神將豐富的農產資源賜給大衛,本章25~31節記載大衛如何把不同職務分派給諸臣掌管。大衛滿有智慧的安排,對今日信徒作神管家一事有何啟迪?按你看,人如果積極賺錢是否蒙神喜悅?

 ── 《串珠聖經注釋》

 



跟著我們: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