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ia Todo Logo
聖經-註釋

- 廣告 -



詩篇 25 - 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詩篇 25

 

詩篇第二十五篇拾穗

 

【詩二十五篇題註】「大衛的詩。

         在這詩篇�堙A大衛求耶和華保護、引導和饒恕(1~7),他描述某些神的屬性(8~14),並祈求得釋放(15~22)。除了少數的例外情況,這首字母離合詩每一節都以接續的希伯來文字母來開始。―《詩篇雷氏研讀本》

         這是一篇字母詩,其間雖有若干出入,但全篇仍依希伯來文22個字母的順序寫作(wk,代之以兩次pr,這在中譯已無法見到)。本篇為個人求告詩,大致可分為三部分:1,求神幫助和赦免的禱告(1~7)2,述說神的本性(8~14)3,求神拯救他脫離困苦(15~22)――《啟導本詩篇註釋》

         本詩的口氣好像學生向老師、兒子向父親請教。本篇也是字母詩,除了最後一節,每節的希伯來原文按22個希伯來字母的次序開始。詩篇的第九、十、二十五、三十四、三十七、一百一十一、一百一十二、一百一十九、一百四十五篇都是字母詩。──《聖經綜合解讀》

         這是一首字母詩,不過略有一些不規則(遺漏wqrp出現兩次)──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序言——本詩是《詩篇》中第二首離合詩。這是一篇祈禱,表達了懇求,承認信仰和悔改等敬畏之情。和其他離合詩一樣,本詩沒有進行邏輯演繹,而是彙集了崇敬的措辭,按字母順序排列起來,主題是神引導和教誨那些謙卑可教的人。

  本詩的段落與希伯來語字母(22)的數目一樣。各段的第一個字母按希伯來語字母的順序排列。但本詩有幾節顯然偏離了嚴格的離合體:第12段都用希伯來語第一個字母。沒有用第2、第6和第19個字母。第1819段都用希伯來語第20個字母開頭。第22段用第17個字母。詩34篇的排列與本詩相似。── SDA聖經注釋

 

【詩二十五1「耶和華阿,我的心仰望你。」

         窮苦人的心放在錢上,敬畏神的人把整個身心放在神身上。――《啟導本詩篇註釋》

         仰望耶和華。面對仇敵的逼迫,祈求神的帶領。詩風呈現內向,詩人的信心並未外露,在忍耐之中靜候耶和華。可將詩分成三部分:①懇求神的保護(1~3)與引領(4~7);②神的帶領原理(8~14);③再一次祈求神的保護(15~22)――《聖經精讀本》

         「心」仰望你:SH 5315,「生命」。──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第一節表達了一種思考(見詩8641438)。本節以希伯來語第一個字母'aleph開頭。── SDA聖經注釋

 

【詩二十五1~7第一段的祈求:詩人面對困難和迫害,求神幫助、引導、和饒恕他過往的罪行。――《串珠聖經註釋》

 

【詩二十五2「我的神阿,我素來倚靠你。求你不要叫我羞愧,不要叫我的仇敵向我誇勝。」

         “羞愧”指不讓自己在仇敵面前抬不起頭來。――《啟導本詩篇註釋》

         仇敵:出現在大衛的詩中,指用行動或意念敵擋大衛的人。他們嘲弄大衛,也譏誚他對神的信仰。 ――《聖經精讀本》

    大衛的詩中,少有未提及仇敵的;此處顯示,他們不但親自抵擋大衛,在意識形態上也與他相反。若他們得勝,不僅大衛蒙羞。──《丁道爾聖經註釋》

         「誇勝」:SH 5970,「歡欣」、「歡騰」。──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人信靠神。如果他失去了信心,他的仇敵就會有理由誇勝。本節還是以'aleph開頭。這首離合詩沒有採用希伯來語第二個字母beth。但本節第二個詞的第一個字母是beth。有些學者認為本節第一個詞屬於第一節。── SDA聖經注釋

 

【詩二十五3「凡等候你的必不羞愧,惟有那無故行奸詐的必要羞愧。」

         希望與現實間常有差距,但等候神的決不會失望。“無故行奸詐的”為本來信神,現在無緣無故偏離正道的人(參七十八57;耶三20)――《啟導本詩篇註釋》

         「行奸詐」:指那些原是相信神的人,現在卻遠離祂,違背向所起的信誓。詩人能夠這樣向神祈求,乃因神的憐憫和慈愛(6)――《串珠聖經註釋》

    他所代表的信念──人活著是靠神的幫助,而非人的聰明。──《丁道爾聖經註釋》

         神必不丟棄一切「等候」祂的人(3),雖然祂的大能不總是按我們盼望的時間彰顯,但祂的時間總是最好的。因為神總是「用祂的愛、按祂的時間、以祂的方式 Of His love In His time By His way」來回答我們的禱告。──《聖經綜合解讀》

         今天我們也常常和作者一樣,擔心自己的信仰最終被證實是虛幻的,因此就會「羞愧」。但神是活神,人類的歷史向我們見證:倚靠神、等候神的「必不羞愧」,正如主耶穌所說:「到我這裡來的,我總不丟棄他」(約六37)。而偏離神、抵擋神的人,結局「必要羞愧」。──《聖經綜合解讀》

         「無故行奸詐」原文是「徒勞地行奸詐」,指偏離了正道的人(七十八57;耶三20)──《聖經綜合解讀》

         「無故」行奸詐:SH 7387,「徒勞地」、「無實質地」。

         251~3中,「羞愧」是作者的主要關切,自己的信念是否被證實是虛幻,就是「羞愧」的原因。因為神是活神,所以仰賴神的不會羞愧。──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參詩27143734。本句暗示我們仰望神的引導,以及遵循這些引導的恩典。詩人擴大了祈禱的範圍,包括了一切虔誠的信徒。── SDA聖經注釋

 

【詩二十五4「耶和華阿,求你將你的道指示我,將你的路教訓我。」

         求你將你的道指示我:充滿睿智的禱告,遇到仇敵身陷險境時,洞察最有效的幫助,作出正確選擇,就當獻上這樣的禱告。 ――《聖經精讀本》

         第一個懇求,是求神指示祂一般性的旨意:「將�諈犒D指示我,將�諈爾翿訄V我」,請注意「道」和「路」都是複數。這個祈求不含自我的因素在內,而一般人在尋求特殊的帶領時,常會出於自私自利的動機;這個祈求也為正確的抉擇奠定了基礎,就是「心竅習練得通達,……能分辨好歹」(來五14)的基礎。──《丁道爾聖經註釋》

         不認識神的人只知道求神賜福、保守我們走自己的路,認識神的人卻是求神引導自己走神的路,因為只有神的道路才是蒙福的道路。人「有一條路,人以為正,至終成為死亡之路」(箴十四12),但神卻要我們「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太七13~14)。因此,有智慧的人應該求神用真理「引導」我們走神的道路:「禰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禰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禰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十六11)──《聖經綜合解讀》

         254~5是求神教導,我們常常求神賜福,但是此處是求神引導,讓自己走正確的路。──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我們缺乏屬靈的悟性,需要有神的光照在我們的道路上。摩西祈求這樣的亮光(見出3313)。詩人一直感到這樣的需求(見詩2711;詩8611;詩11933)。紐曼在1833年所寫的《慈光引導》(《讚美詩》505374)就是一首表達這個主題優美詩歌。我們祈求明白神的道,就是祈求明白的旨意,以致能聰明地調整我們的行為。── SDA聖經注釋

 

【詩二十五5「求你以你的真理引導我,教訓我,因為你是救我的神,我終日等候你。」

         求你以你的真理引導我:詩人認識到神的信實,祈求神施恩,藉此得著能力。 ――《聖經精讀本》

     恆切──忍耐地注意「祂手初動」的那刻(參一二三2)──《丁道爾聖經註釋》

         聖靈是我們的老師,「要引導你們明白一切的真理」(約十六3)──《聖經綜合解讀》

         我們「終日等候」神,是因為我們嘗過主恩美好的滋味,心中「以神為樂」(羅五11),所以切慕得著祂更多的話語。──《聖經綜合解讀》

  你的真理。神的真理與我們所誤解的真理是不一樣的(見詩361~3;詩8611)

  我等候。見第3節注釋。── SDA聖經注釋

 

【詩二十五6「耶和華阿,求你紀念你的憐憫和慈愛,因為這是亙古以來所常有的。」

         人只有認識了自己的罪人本相,才會認識自己在神面前何等需要「憐憫與慈愛」(6),因此也會用「恩惠」、「慈愛」來對待別人。一個不認識自己罪人本相的人,必然會自以為義、待人苛刻。──《聖經綜合解讀》

  紀念。大衛依據過去的福氣盼望將來的福惠。“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138)。大衛最美好的品格之一就是不斷回顧神的恩典。

  亙古以來。神的仁慈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神始終是良善的。希伯來語字母Waw沒有用於離合詩。本節以waw的下一個字母zayin開頭。── SDA聖經注釋

 

【詩二十五6~7要“記念”你長久存在的憐憫與慈愛,但“不要記念”我幼年的、很久以前的罪。―《詩篇雷氏研讀本》

         256~7中作者想到自己仍然有犯錯的時候,配不上造物者。因此求神用憐憫與慈愛來對待自己。因為作者犯過錯,所以可能神會因此不聽他,以至於導致作者的信仰、信念無法實現而羞愧,因此這一段他一面求神指教正路,一面求神赦免過去的過犯,以避免「羞愧」。──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二十五7「求你不要紀念我幼年的罪愆和我的過犯。耶和華阿,求你因你的恩惠,按你的慈愛紀念我。」

         “幼年的罪愆”大概指年幼無知時所犯的過失。因神有恩惠慈愛,故求神按立約的應許赦免他。――《啟導本詩篇註釋》

         不要紀念……紀念:雙重祈願。詩人祈求神不要根據過往之事判斷自己,而是祈求紀念向他呼求憐憫與仁慈的自己,並悅納自己。 ――《聖經精讀本》

    本詩簡短的提到罪愆,很誠實,且一再重複。解決之道不是時間,而是神的恩惠),這乃是根據聖約而來(見二十三6對「恩惠慈愛」的註釋)。神的「記念」是主動的、確定的;它的對象可能不同,正如此處所載記念……罪愆和記念我。──《丁道爾聖經註釋》

  我幼年的罪愆。鑒於屬世的父親會寬恕自己孩子幼年時的愚行,詩人懇求天父饒恕自己年幼時的輕率(見伯1326,約伯責怪神因他幼年時的罪而使他受難)。詩人認識到罪會阻礙他在第6節所祈求的神憐恤,所以就在本節祈求寬恕。

  過犯(pesha`im)。指明知故犯。

  因你的恩惠。不是靠自己的善行,而是靠神的恩典。本詩繼續頌揚神無限的恩惠。

  我們成熟以後,就會認識到自己罪孽的分量,於是我們轉而投靠神的慈愛,就是第67節所說的“恩惠”,“憐憫和慈愛”。本節暗示這首詩是詩人年老的時候寫的。── SDA聖經注釋

 

【詩二十五8「耶和華是良善正直的,所以他必指示罪人走正路。」

         本節至14節述說神的本性。祂待人良善,但正直不偏,故能向罪人指出正路,叫他們回轉。――《啟導本詩篇註釋》

         良善正直:兩個相輔相成的詞語,顯明神的屬性——良善。神的良善並未只在感情層面,乃在“正直”這公義的層面上實現,形成兩者之間的張力。 ――《聖經精讀本》

         悔改──承認自己並不配得,只不過是個罪人,有罪人的偏頗與罪愆。神要指示罪人,這不僅出於祂的恩惠慈愛(7),也因祂本身乃是良善正直的,所以祂留意要在人的身上複製這些品德。──《丁道爾聖經註釋》

         神是「良善正直」的(8),祂「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出三十四7),只要我們這些罪人願意轉向祂,祂就會像一位好老師,指教、引導我們走「正路」(8)──《聖經綜合解讀》

         「指示」罪人:SH 3384,「指教」、「教導」、「引導」。

         「正路」:SH 1870,「路」、「道路」。──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258提到神的兩個屬性:「良善」、「正直」。因為神有這兩個屬性,所以會教導犯罪的人道路(錯誤的道路不是路),讓犯罪的人可以走回正途。──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人從祈禱轉向思考神的品格和對人的做法。神是良善正直的。會像一位好老師責備,教訓和指導人。── SDA聖經注釋

 

【詩二十五8~15第二段的祈求:本段的重點是神的本性,這也是詩人祈求的基礎:神不但滿有恩惠和慈愛,而且公平誠實,故敬畏祂的人必要蒙福。――《串珠聖經註釋》

 

【詩二十五9「他必按公平引領謙卑人,將他的道教訓他們。」

    順服──願意聽話的態度,從謙卑或「軟弱」一字(9節,`a{na{w的複數)──《丁道爾聖經註釋》

         「謙卑人」(9)原文是「貧窮的、卑微的、渺小的」,也就是認識自己一無所有、一無所是的人。「謙卑人」不會堅持自己,所以才肯順服神的「引領」和「教訓」(9);「謙卑人」不會自詡比別人更能「走正路」,所以才能完全歸功於「良善正直」的神;「謙卑人」不會覺得遵守神的約和法度很容易,所以總能體諒別人的難處,樂於幫助別人尋求神的「慈愛誠實」。──《聖經綜合解讀》

         「謙卑人」:SH 6035,「貧窮人」、「卑微人」。──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謙卑人。指謙卑可教,願意學習的人。謙卑是基督徒成長的第一級階梯(見太183)

  按公平。即按照對真理,責任和人生道路的正確理解。

  將他的道。謙卑跟從神的人一定會祈禱說:“主啊!不要照我的道,而是照你的。”── SDA聖經注釋

 

【詩二十五10「凡遵守他的約和他法度的人,耶和華都以慈愛誠實待他。」

    神願與世人立約。人若遵守他約內的條件,神的慈愛必向他們顯現。當日神與人立約時,犧牲了自己的兒子。所以人要與神立約,照樣也必要付出相當的代價。這代價就是獻上自己為活祭。神說:招聚我的聖民到我這裡來,就是那些用祭物與我立約的人”(詩五十5)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這樣作就必與約相合。若照所立的約度日,就必蒙神真實的慈愛和眷顧。另一種祭就是感謝,凡以感謝獻上為祭的,便是榮耀我”(詩五十23)── 包忠傑《詩篇註解》

         慈愛「誠實」:SH 5711,「堅固」、「忠實」。──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他的約和他法度。即憐恤和信實。這是神的兩種品性(見詩8510;參約117節“恩典和真理”)

  法度。見詩197注釋。── SDA聖經注釋

 

【詩二十五11「耶和華阿,求你因你的名赦免我的罪,因為我的罪重大。」

         求神赦免其罪。乍看這節似乎放錯了地方,但與令人痛悔罪愆過犯的10節十分吻合。 ――《聖經精讀本》

    大衛深深為自己的罪愆憂傷。──《丁道爾聖經註釋》

         「罪的工價乃是死」(羅六23),所以在神的眼裡,所有的罪都是「重大」,任何罪都需要獻上贖罪祭,都需要基督為我們代死。因此,人只有認識了自己的罪「重大」,也知道自己無法補償這種罪,才能誠心悔改尋求救恩,才能蒙神赦免。──《聖經綜合解讀》

         神之所以赦免我們的罪,並不是因為我們有什麼資格、功勞,而完全是因為神自己的名,也就是祂慈愛、信實的本性。──《聖經綜合解讀》

         2511懇求神「赦免」作者的罪,而且是「為神自己的名」來赦免。作者不求自己能有什麼「補償」的機會,而是希望神「赦免」,因為他知道自己無力補償。即使是舊約的詩篇,一個認真的信徒都知道自己永遠無法達成神的標準,只能求

神「赦免」。──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因你的名。為了神聖名的尊榮。詩人從思考神的良善,轉到自己的罪愆。他不得不祈求赦免,使恩典和真理(見第10)顯示在他心中。他擔心自己違犯所立的約。

  我的罪重大。詩人覺得自己罪孽深重(見羅515~21),需要惟有仁慈的神才能提供的寬恕。無窮的大愛已經敞開道路,使罪可以得到白白的赦免。── SDA聖經注釋

 

【詩二十五12「誰敬畏耶和華,耶和華必指示他當選擇的道路。」

         神按著自己的形象造人,給人自由意志,所以神並不強迫人,而是讓人自己學會選擇「當選擇的道路」(12)。「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箴九10),只有「敬畏耶和華」(12)的人,才有智慧進行正確的選擇。──《聖經綜合解讀》

         「敬畏」:SH 3373,「害怕」。──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指示……道路。神能夠為敬畏的人成就大事。他們將向神學習正道。神會指教他們如何遵行的典章(見詩11930173;約717)

  他當選擇的。神將教導他,使他選擇正確的道路。人非機器。他有選擇的能力。當他敬畏神的時候,就會進行正確的選擇,即選擇神的道。從本節起,開始了另一組思考。── SDA聖經注釋

 

【詩二十五1214敬畏──這種單純的敬虔,神會以祂的友情(和合:親密)來加以尊重。「友情」,希伯來文是so^d[,含「輔導」和「獻策」的意思;既指一個人最親密的友人,也指與他們所討論的事(參,「會中」,耶二十三1822;「奧祕」,摩三7)。這種對於神引導的尋求,是個別的,也是成熟的,與異教之中以無理性的指標或禁忌為導向的尋求(參,賽四十七13),大不相同。──《丁道爾聖經註釋》

         ◎12~14節此處應允敬畏神的,將蒙神指示方向,也將安然居住、擁有後裔,並可以與神建立關係。──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二十五13「他必安然居住,他的後裔必承受地土。」

         選擇行正路的人不但自己生活蒙福,連兒孫都能在神應許給他們的土地上長住。“承受地土”在新約指得到神的國(太五5)――《啟導本詩篇註釋》

         地土:指神應許給亞伯拉罕(157)、以色列(41)的土地。是永恆的福祉,也象徵屬世和屬靈的祝福。也意味聖徒將要承受為業的天上迦南(212)――《聖經精讀本》

    敬畏神的人,既怕神就不怕任何的難事了。他們不怕災害的降臨,因為有神的保佑;他們不怕仇敵,因為神是他們的山寨;他們不怕缺乏,因為主是他們的牧者。如此還有什麼不安適的呢?他們所得的福氣,還要流傳後世。所以敬畏神的不單保全了自己,還能賜福給子孫。可見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箴一7)

── 包忠傑《詩篇註解》

         人若敬畏神,就必然會倚靠神,因此不必再怕任何難事,他必「安然居住、承受地土」(13);人若不敬畏神,就只能倚靠自己,任何難事都會讓他擔驚受怕。──《聖經綜合解讀》

  居住。直譯是“過夜”。

  安然。就是在安全的環境下。與盲目流浪的處境形成對比。悔改的人就像在自己家裡一樣舒服平安(見詩34113725)

  他的後裔 。就是他的後代。

  承受地土。見出2012;利263~13。義人承受地土的永恆宗旨受到偶然和暫時環境的阻礙(見羅819~24;太55)── SDA聖經注釋

 

【詩二十五14「耶和華與敬畏他的人親密,他必將自己的約指示他們。」

         “親密”是說神信任敬畏祂的人,當作密友。“約”有“心意”的意思。――《啟導本詩篇註釋》

         可作「耶和華把祂的心意顯示給敬畏 的人,把自己的約指示他們」。――《串珠聖經註釋》

         耶和華與敬畏他的人親密: NEB譯為“耶和華曉諭自己的目標”。“親密”不是所指不健康的靈交、或藉著靈媒進入靈界;乃是意味切實領悟神所啟示的旨意(目標)――《聖經精讀本》

         「敬畏耶和華」就是把神當作神,與神建立正確的關係。這種關係的實質不是懼怕,而是人與神親密相交,更深地摸著神的心意,因為「耶和華與敬畏祂的人親密;祂必將自己的約指示他們」。正如主耶穌所說:「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約十四21)──《聖經綜合解讀》

         「親密」:SH 5475,「親密的談話」、「諮商」。──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親密(sod)。“機密的談話”,“親密的朋友”,“一群摯友”。這裡可能指“友誼”。義人與神親密無間。神把自己的秘密告訴他們(見箴332注釋)。亞伯拉罕是神的朋友(見代下207;參創1817)

  。見第10節。神讓的兒女理解與他們所立之約的內容,以保障他們的幸福和得救。── SDA聖經注釋

 

【詩二十五15「我的眼目時常仰望耶和華,因為他必將我的腳從網里拉出來。」

         “網”指生活中的困苦和困窘,好像野獸落在捕捉它的網中。――《啟導本詩篇註釋》

         「網」:比喻人生的愁苦和困擾。――《串珠聖經註釋》

         網:指獵人的網羅(915),意味沒有目標、彷徨不定的狀態。 ――《聖經精讀本》

    世人對神的態度正如所羅門王說:眼看,看不飽。但我們信徒舉目看榮耀的神,就可得飽足。但這話不是說看了就不願再看,乃是一看見神的榮美,就不再渴想世界的虛華了。仰望耶和華的人必不至失望,信徒仰望神必得心中所渴慕的東西。因為他們的仰望含有信心,有盼望,有順從,有敬畏,有羡慕,有驚奇,有默想,有親愛,……

神造鴿子,當然是要它自由地飛在空中,但有時它會不幸落在捕鳥者的網裡;信徒愛神時刻仰望神,但有時也難免陷在世界情欲和魔鬼的圈套裡。所以他的眼睛若常望著拯救他的神,神就必將他的腳從網里拉出來。榮耀歸主聖名。── 包忠傑《詩篇註解》

         我們時常陷入世界、情欲和魔鬼的「網」中,所以需要「時常仰望耶和華」,求神來救拔我們。一旦我們在環境的「網」裡仰望神的榮美,就不再會被那些虛空的「網」套住。──《聖經綜合解讀》

         「網」指獵人捕獸的網,比喻人生的難處。──《聖經綜合解讀》

  仰望耶和華。參詩1418。我們最好養成在屬靈上有遠見的習慣。我們的目光始終是朝著神呢,還是朝著自己?

  從網里拉出來。見詩9151019314。如果我們故意要被網羅纏住,神是不會保護我們的。但應許會解救我們。── SDA聖經注釋

 

【詩二十五16「求你轉向我,憐恤我,因為我是孤獨困苦。」

    神的眼睛一日不向我們看,我們就感覺得孤單和苦悶,但是感謝神,我們能向他呼求。── 包忠傑《詩篇註解》

         2516是許多人痛苦時的真實感受,「痛苦又孤單」更加難以忍耐。──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二十五16~17孤獨困苦:這種情感似乎源於3111記錄的朋友背叛。 ――《聖經精讀本》

         神的兒女在這個世界上並不總是一帆風順,也會「孤獨困苦」(16),也會「愁苦甚多」(17),這些難處逼著我們轉向神:「義人多有苦難,但耶和華救他脫離這一切」(詩三十四19)──《聖經綜合解讀》

 

【詩二十五16~18對神的遠離非常敏感(參,轉向我,16節;赦免,18)──《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二十五16~22第三段的祈求:這段的重點是詩人的苦況;他孤單痛苦,敵人又眾多和兇狠,要將他殺死。――《串珠聖經註釋》

 

【詩二十五17「我心裡的愁苦甚多,求你救我脫離我的禍患。」

         大多數學者都認為此節應譯為「求你減輕我心中的愁苦,救我脫離我的禍患」。――《串珠聖經註釋》

         愁苦「甚多」:SH 7337,「使變大」、「使變寬」,因此意義應該是「解除」心�堛熒T苦。──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二十五18「求你看顧我的困苦、我的艱難,赦免我一切的罪。」

         「看顧」:指「關注」或「垂視」。――《串珠聖經註釋》

         有的苦難是我們因罪所受的管教,所以要先認罪,求神「赦免我一切的罪」;有的苦難是神對我們生命的造就,不要著急求神快快挪去,只要求神「看顧我的困苦、我的艱難」,神「必引你出離患難,進入寬闊不狹窄之地;擺在你席上的必滿有肥甘」(伯三十六16)  ──《聖經綜合解讀》

  赦免(nasa')。還有“舉起”,“搬走”之意。在許多場合表示赦免(5017;出10173232;等等)Nasa'還表示擔當罪孽。祭司要擔當以色列百姓的罪孽(1017)。從擔當罪孽引申到赦免。與該詞相應的希臘詞語出現在約129,意思是“除去(或作背負)世人罪孽的”。

  按照離合詩的規則,本節應以qoph開頭。可是卻用了下一個希伯來語字母reshresh還出現在它本來該出現的第19節開頭。── SDA聖經注釋

 

【詩二十五18~20認罪和饒恕是拯救所必須的條件。―《詩篇雷氏研讀本》

 

【詩二十五19「求你察看我的仇敵,因為他們人多,並且痛痛地恨我。」

    罪蒙赦免了。人與神之間沒有仇恨,就可以靠神的能力對付自己的仇敵。那些仇敵從此不是私人的仇敵,而變為神的仇敵了。他們的人數雖多,總不會多過神的萬軍,以利沙被亞蘭人圍困的時候,他的僕人害怕說:哀哉,我主阿,我們怎樣行才好呢?神人說:不要懼怕,與我們同在的比與他們同在的更多。以利沙禱告說:耶和華阿,求你開這少年的眼目。他就看見滿山有火車,火馬圍繞以利沙(王下六15~17)── 包忠傑《詩篇註解》

         當我們與神同心的時候,我們的仇敵就是神的仇敵。雖然「他們人多」,但「不要懼怕!與我們同在的比與他們同在的更多」(王下六16)──《聖經綜合解讀》

         「痛痛地恨我」原文是「以暴力、殘忍、不公來恨我」。──《聖經綜合解讀》

         「痛痛地恨我」:「以不公義的恨來恨我」。──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仇敵。見詩367586710716179等。

  痛痛。大衛的仇敵一直想殺害他。── SDA聖經注釋

 

【詩二十五20「求你保護我的性命,搭救我,使我不至羞愧,因為我投靠你。」

    蒙了恩的人可以放心的投在主的懷中,他必保佑他。── 包忠傑《詩篇註解》

  性命。就是“我”(見詩321610注釋)

  不至羞愧。見第2節注釋。── SDA聖經注釋

 

【詩二十五21「願純全正直保守我,因為我等候你。」

         “純全正直”有幾種解釋:1,是神的兩個使者,差來保護受苦的人。2,指詩人自己決心為善的性格。但即令詩人有此優點,也是來自神,人自己並不完全。故此處應為神本性的擬人化描寫。因神純全正直,所以人可以仰望祂的拯救。――《啟導本詩篇註釋》

         「純全正直」:是神的屬性,被詩人加以人格化,當作神差派去保護他的兩位使者。――《串珠聖經註釋》

         純全正直:是詩人一生希望擁有的性情。詩人洞察到這性情只有與神同行才能得到,因正直與純全正是神的屬性。 ――《聖經精讀本》

         「純全、正直」是神的屬性,也是神給「等候」祂的人最好的自我防衛。當我們「等候」神的時候,應當「對神對人,常存無虧的良心」(徒二十四16),若是「行詭詐」(3),就會失去了「純全、正直」,給仇敵留出攻擊的破口。──《聖經綜合解讀》

         2521中的「純全、正直」是用神的屬性來指神。能保守作者的,當然是神本身。──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純全、正直。他希望靠著神的恩典獲得完美的品格。他本來悲歎自己的罪重大(11)

  本節以希伯來語最後一個字母taw開頭。── SDA聖經注釋

 

【詩二十五22「神阿,求你救贖以色列脫離他一切的愁苦。」

         大衛為自己所求的,也為全國祈求。―《詩篇雷氏研讀本》

         詩人也為神的全體子民求。“救贖”即拯救之意。本節第一字的首字母為希伯來字母p,與16節同,而非最後一個字母。一般相信,本節在字母詩之外,或為本詩的副歌。――《啟導本詩篇註釋》

         為以色列所獻的禱文。有人認為這句話由後世的編者添加,用作公開聚會中的禱文。穩妥的看法,大衛作為與神立約的百姓,獻上的祈禱。 ――《聖經精讀本》

         以色列乃是當日神的選民,神的目的就要善待他們。詩人如此禱告,是順從神的旨意,是神所喜悅的。所以他當時的禱告,必蒙神的垂聽。── 包忠傑《詩篇註解》

         在「等候」(21)神的過程中,大衛的心越來越寬廣,以致不但為自己祈求,也把百姓的需要帶到神面前。──《聖經綜合解讀》

         許多學者認為 2522是編者加上去的一句,因為前面都是個人的禱告,後面突然變成國家的禱告。而且 2522已經不是字母詩的範圍了。──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本詩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但現在詩人擴大了他的祈求的範圍,包括了所有類似處境中的神兒女。詩人很自然在傾吐衷情時增加了為同胞的祈求。從公眾禮拜的角度上看,這一節使本詩適用於敬拜的聚會。── SDA聖經注釋

 

【思想問題(24 25)

 1 24篇朝聖者的詩篇對於敬拜神的人應具的資格和敬拜對象有什麽啟示?

 2 241~2道出神的王權 。 人在生活上若藐視神的主權,即使他參與敬拜,有意義麽?

 3 25篇裡,詩人不僅面對外在的困苦,還要面對過往的罪,他為何仍仰賴神的幫助呢?參7~8節。這給你什麽教訓呢?

 4 試從25篇找出神行事的一些原則,以及仰賴 之人的確據。參3 6 8~10 12 14節。

 5 若說詩人在25篇的祈求充分表現出神公義和慈愛屬性的揉合,你同意麽?

 6 「求你救贖以色列 ...... (2522),詩人憑著以色列人曾與神立約這事實,與他自己約民的身分,向神祈求。今日神的兒女可憑著什麽向神祈求?參約1516; 來414~16

  ──《串珠聖經註釋》

 



跟著我們: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