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ia Todo Logo
聖經-註釋

- 廣告 -



以賽亞書 25 - 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以賽亞書 25

 

以賽亞書第二十五章拾穗

 

【賽二十五1「耶和華啊,你是我的 神,我要尊崇你,我要稱讚你的名,因為你以忠信誠實行過奇妙的事,成就你古時所定的。」

         「因為你以忠信誠實 ...... 所定的」:大概回應上章神在末日要成就的事,因而稱頌他。──《串珠聖經注釋》 

         「禰是我的神」(1),這是神所要得著的各人的見證,也是人類最偉大的一句信仰宣言。人類一切問題的最終解決之道,就是以神為神、與神恢復正確的關係。

         「稱讚」(1),可譯為「稱頌」(和合本修訂版),意思是「獻上感謝」。──《聖經綜合解讀》

         「忠信誠實」:原文是「信實」、「忠實」。──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我要尊崇你。本章是一首讚美詩,特別是第1~5節。先知揚聲感謝神結束罪惡的統治,建立了賽2423所宣佈的祂榮耀的國度。

  你古時所定的。拯救人類的計畫不是事後制訂的。在這一個世界創造以前很久,神和基督就商量在出現罪惡的緊急情況下所要採取的對策。基督提出奉獻自己,成為“創世以來……被殺之羔羊”(138)。於是基督和天父之間開始為失喪的人類“籌定和平”(613)。神永恆的旨意是人類應該享受生活。為了實施這個旨意,投入了天國的所有的資源(見賽4610)── SDA聖經註釋

 

【賽二十五1~5感恩的禱告:神才是真正安全可靠的避難所,他保護貧窮、受壓逼的人,懲罰殘暴、傲慢的人。──《串珠聖經注釋》 

         神保守聖徒的安全。以賽亞將神刻畫為聖徒安全的保障,他從殘暴強大的惡人手中拯救弱者,完全除去惡人。即使我們軟弱,但有強大的拯救者;即使靠神的幫助成為強者,也當盡力實現正義(152;箴2115)。這段經文的主題、形式與詩篇非常相似(721412156)──《聖經精讀本》

         1~5節宣告神將摧毀人的設防城,作為論非利士(十四28~32)和度瑪(二十一11~12)默示的結局。──《聖經綜合解讀》

         「禰以忠信誠實行過奇妙的事,成就禰古時所定的」(1),是回顧神信實的救贖歷史(2~5)。百姓無論是被逼迫、得保障,還是被拯救(4~5),都是神按照「古時所定的」聖約和救贖計畫,為要讓人認識祂、也認清自己,把最終盼望放在彌賽亞的應許上。──《聖經綜合解讀》

         ● 251~5 總共用三個「因為」來提出他發出讚美神的緣由。首先251 提到「因為」神奇妙的作為可證實祂是信實的, 252~3又提到「因為」祂使外邦傾覆所以大家終能敬畏祂( 251 句首有「因為」未譯出) 254~5 最後提到「因為」祂作我們的保障。──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賽二十五1~12神的救恩:在全地遭審判的災難中,屬神的人卻蒙救贖。──《串珠聖經注釋》 

         以色列末世性頌贊。以賽亞在上一章論到神對人普遍罪行的審判,在本章改變角度,藉著異象記述進入新王國的聖徒以色列頌贊神偉大的救贖事工。這首末世頌贊分為三個部分:①讚美神保護他們脫離殘暴的仇敵,並審判仇敵(1~5);②盼望外邦人悔改歸向神,分享救恩(6~9);③借摩押比喻,宣告始終不肯悔改的不信之人將會受到審判。重溫基督教的基本信仰:①在世界末日,既有人得救,也有人滅亡(62830;約1248;來68127);②在新天新地,所有聖徒將歡聚一堂,讚美神。 ──《聖經精讀本》

 

【賽二十五2「你使城變為亂堆,使堅固城變為荒場;使外邦人宮殿的城不再為城,永遠不再建造。」

         “城”。無疑指巴比倫,而巴比倫是代表一切敵對神的人。──《以賽亞書雷氏研讀本》

         「堅固城」(2節;二十七10)原文是「設防城」(英文ESV譯本),「堅固 בָּצַר/baw~tsar’」原文與「成就 בָּצַר/baw~tsar’(創十一6)是同一個詞,表明這城實際上就是人類從巴別開始想建造的那一座城(創十一4)──《聖經綜合解讀》

         「亂堆」:「堆」、「石堆」。

         「荒場」:「廢墟」。──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可能指巴比倫(見賽1442410注釋)。她代表以賽亞時代罪惡勢力的中心。屬世的巴比倫起來攻擊耶路撒冷。撒但竭力藉著這個異教中心來控制世界。但世界將變成一片廢墟。關於這段預言在以賽亞日子的應驗,見賽1319~22144注釋。在基督複臨前夕,那奧秘的巴比倫也將遭到毀滅(181021)。巴比倫的毀滅預表撒但權勢的毀滅(見賽144~23;耶5124~2641535564注釋)── SDA聖經註釋

 

【賽二十五2~3列國在神的審判下如城荒廢,至終回轉敬畏神。──《串珠聖經注釋》 

         2~3節所有的「城」原文都是單數,表明這「城」就是那個「荒涼的城」(二十四10)、不要神的世界。「民」(3)原文是單數,「國」(3)原文是複數,表明這個城裡的居民由許多國組成,但卻是同一種百姓,因為他們都有相同的理念:「倚靠自己,何必要神?」──《聖經綜合解讀》

         ● 252~3 的「城」、「宮殿」、「民」都是單數,可能暗指亞述、巴比倫或者是指一個象徵性的「人之城」。──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賽二十五3「所以,剛強的民必榮耀你,強暴之國的城必敬畏你。」

         「剛強的民」、「強暴之國」:指悖逆神、欺壓人的外邦。──《串珠聖經注釋》 

         「剛強的民必榮耀禰;強暴之國的城必敬畏禰」(3),並不是指外邦人回轉向神,而是指他們暫時屈服在神面前,就像法老和他的臣僕(出十716~17;十二33)──《聖經綜合解讀》

  本節原文的“民”或“城”不加冠詞,所以是泛指的,而不是特指的。在神摧毀巴比倫的時候(見第2節注釋),其他國家將懂得承認祂的大能。參啟11813,懲罰臨到這邪惡的“城,按著靈意叫所多瑪,又叫埃及”,使其餘的人都“恐懼,歸榮耀給天上的神”。參詩76910,“神起來施行審判,要救地上一切謙卑的人”,“人的忿怒要成全你的榮美”。── SDA聖經註釋

 

【賽二十五4「因為當強暴人催逼人的時候,如同暴風直吹牆壁,你就作貧窮人的保障,作困乏人急難中的保障,作躲暴風之處,作避炎熱的陰涼。」

         「如同暴風雨直吹牆壁」:神保護 的百姓(「貧窮人」、「困乏人」),使壓逼他們的人不能得逞,如暴風刮不倒堅固的牆壁。──《串珠聖經注釋》 

         「貧窮人、困乏人」(4)──《聖經綜合解讀》

         「躲暴風之處」:原文是「暴風雨的避難所」。──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保障。或“堡壘”。這裡所敘述的事實適用於神從壓迫者手中每一次解救貧窮和困乏人。在以賽亞的日子裡,這是指進攻猶大的西拿基立軍隊的毀滅。在但以理的日子裡,這是指巴比倫的覆滅(見賽144~6注釋)。在基督的第二次降臨時,這是指所有邪惡勢力的滅亡。

  暴風。用襲擊牆壁的狂風來比喻邪惡勢力的兇猛。── SDA聖經註釋

 

【賽二十五5「你要壓制外邦人的喧嘩,好像乾燥地的熱氣下落;禁止強暴人的凱歌,好像熱氣被雲影消化。」

  外邦人的喧嘩。見出1219注釋。本節用另一個比喻延續了上一節的意思。把外邦人的壓迫比做使牧場枯萎、土地乾燥的長期乾旱的炎熱。

  雲影。“熱氣”將被神隱蔽祂子民的涼爽的“雲影”所驅散。

  凱歌。參詩11954;賽2416等。KJV版為“樹枝”。當神出面干涉時,神子民殘暴仇敵的歌聲將會止息。── SDA聖經註釋

 

【賽二十五6「在這山上,萬軍之耶和華必為萬民用肥甘設擺筵席,用陳酒和滿髓的肥甘,並澄清的陳酒,設擺筵席。」

         “這山”。即錫安山,千禧年政府的中心(比較二23)。“肥甘……澄清的陳酒”。東方宴會中最上乘的食品。所描述的酒是有沉澱物的陳年好酒。──《以賽亞書雷氏研讀本》

         “這山上”:指錫安山。“設擺筵席”:慶賀神的勝利。──《啟導本以賽亞書註釋》

         「在這山上」(6),指在錫安山,即耶路撒冷、彌賽亞國度的首都。

         「澄清的陳酒」(6),指經過過濾的好酒。──《聖經綜合解讀》

         神的第一個行動是供應。祂「必為萬民用肥甘設擺筵席」(6),萬民都要享用神豐富的供應。神所供應的「陳酒和滿髓的肥甘」(6),與阿拉伯人互相分享的餅和水(二十一14)形成對比。──《聖經綜合解讀》

         「肥甘」:「油脂」、「油」。

         「筵席」:「宴會」。

         「陳酒」:原文是「渣滓」、「糟粕」。引申為用酒粕為材料,繼續發酵蒸餾成的濃酒。──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這山。就是錫安山(見詩482注釋;參賽2423)

  用肥甘設擺筵席。指基督的加冕宴席(見啟197~9注釋)。以賽亞展望那奧秘的巴比倫(見第2節注釋)毀滅(192),新耶路撒冷作為新造大地首都的時候(211~3)。神呼籲人接受祂的邀請參加宴會(222~4910;參路141617)。關於以賽亞預言的雙重含義,見賽241注釋;申1815注釋。── SDA聖經註釋

 

【賽二十五6 眾神主持的筵席】眾神主持的筵席通常是在加冕典禮的時候舉行,也就是說,某一位神登上權力寶座的時候。伊勒神要利乏音為巴力準備筵席,就是這種場合(見十四9~11注釋)。瑪爾杜克登基也舉行宴會。這些宴會雖然是為眾神舉行,但是每年慶祝登基,老百姓也可以普天同慶。──《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賽二十五6~8萬軍之耶和華在錫安作王,為萬民擺設豐富的筵席,大事慶祝,那時再沒有眼淚與死亡,神的子民得享永世的恩典與福樂。──《串珠聖經注釋》 

         聖徒末日的喜樂。指新約時代,更是天國時代,神的子民與神共擺筵席。與亞哈隨魯王為誇耀威嚴擺設的筵席截然不同(14)。神筵席的佳餚是福音,亞哈隨魯王所擺設的則是必朽的食物(116)。到時,神會揭去遮蓋以色列的面紗(蒙臉的帕子),除去帷幔(林後316),使人認識尚未領會的主權(551~13;羅921;太221~14)。當我們紀念這場筵席、省察人生時,就會重新領悟作為艱險世上的客旅,我們要為回到家鄉天國預備禮服。 ──《聖經精讀本》

         有人注意到以賽亞時代,「城市」是國家的力量核心,以致以賽亞宣告神審判時,常常以「城市」為審判標的。而此處神要摧毀城市的力量(也就等於摧毀當代的強權),重新在錫安山上建立一個和平公義的王權。──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賽二十五6~126~12節宣告神將在錫安擺設筵席,作為論摩押(十五~十六章)和阿拉伯(二十一13~17)默示的結局。──《聖經綜合解讀》

         從波斯帝國開始,摩押就不再出現在史料中。雖然他們的「所居之地」還被稱為「摩押地」,但卻被一波又一波來自北阿拉伯的部落佔據、「踐踏」。到了尼希米的時代,阿拉伯人已經取代摩押人成為亞捫人的盟友(尼四7)

         今天,世人也只有兩個選擇:或者投靠錫安城、接受神白白供應的「筵席」(6),或者留在自己選擇的設防城,「好像乾草被踐踏在糞池的水中」。因為即使神沒有親自「踐踏」世人,世界早晚也一定會「踐踏」他們。世界之城所有自我拯救的努力、虛幻的安全保障,最終都必破滅。歷史上所有「城上的堅固高臺」(12),無論是古代的埃及、亞述、巴比倫、波斯、希臘和羅馬,還是近代的不列顛治世(Pax Britannica)、美利堅治世(Pax Americana),有哪個能逃脫「傾倒,拆平,直到塵埃」(12)的結局呢?──《聖經綜合解讀》

 

【賽二十五7「他又必在這山上除滅遮蓋萬民之物和遮蔽萬國蒙臉的帕子。」

         「除滅遮蓋 ...... 帕子」:指神除去萬民的哀傷或愚昧(參串)──《串珠聖經注釋》 

         “遮蓋萬民之物”和“蒙臉的帕子”指哀哭時的蒙臉巾,喻神除去了萬民的哀傷。──《啟導本以賽亞書註釋》

         「遮蓋萬民之物」(7),可能指裹屍布(8)

         「遮蔽萬國蒙臉的帕子」(7),可能指阻擋人認識神的事物(林後三15)──《聖經綜合解讀》

         「除滅」:原文是「吞滅」、「吞噬」。

         ● 257 原文是「他必在這山上除滅萬民緊緊纏裹的面紗和萬國編織的遮蔽物」。和和合本的差異在於「面紗」和「遮蔽物」是萬民和萬國主動穿戴上的。而且「緊緊纏裹」跟「編織」都是分詞,表示進行中的舉動。

         「緊纏裹的面紗和萬國編織的遮蔽物」:指的應該是避免自己與神直接面對面的遮蔽物。有些註釋書依照上下文認為此處的遮蔽是「死亡」的意思,但摩西的帕子是用來隔絕「神的榮光」,以賽亞如果使用這個背景,則此處的帕子應該也是用來隔絕「神的榮光」。──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遮蓋萬民之物。在這個世界裡,人們可以說是的行走在黑暗的陰影中。有一塊帕子遮住了他們的眼睛。這塊帕子可以是悲傷,也可以是無知(2910;林前1312;林後312~18;弗418)。這塊帕子現在也遮住了全世界的人。但對於接受基督的人來說,它是揭開的。然而到了“認識耶和華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大海一般”,“祂的榮光充滿全地”(11963)的快樂日子,就不再有帕子了。

  百姓。直譯是“各民族”。包括各民族各世代神的子民。── SDA聖經註釋

 

【賽二十五7~8 除滅帕子、吞滅死亡】在舊約聖經,死亡間或被擬人化(何十三12),但是在烏加列神話,摩特(「死亡」)是陰曹地府的神,與巴力為敵。因為巴力是豐饒之神,擊敗摩特象徵了每年春天生機重返人間的迴圈。摩特最常見的畫面就是吞吃獵物。針對摩特的儀式是為了要終結他的毀滅行動。此處是雅巍吞滅死亡(摩特),背景是政治性的(國家),而非農業性的。是貪得無厭的帝國以死亡威脅被毀滅的國家,所以死亡的面罩從那些幾近絕跡的人面前除去。──《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賽二十五8「他已經吞滅死亡直到永遠。主耶和華必擦去各人臉上的眼淚,又除掉普天下他百姓的羞辱,因為這是耶和華說的。」

         到了千禧年末期,“死亡”和“眼淚”要被廢除,那時死亡被永遠扔到火湖��(啟二○14)。本節的觀念在哥林多前書十五章54節和啟示錄二十一章4節被引述。──《以賽亞書雷氏研讀本》

         「他已經吞滅死亡」:這信息於舊約中罕見,可謂神啟示的高峰。──《串珠聖經注釋》 

         “吞滅死亡”:《林前》十五54及《啟示錄》二十一4曾引用。先知與他同時期的何西阿,都宣告死亡的權勢會結束(比較何十三14),這必須藉著基督的救贖工作才能完成。──《啟導本以賽亞書註釋》

         舊約時代,人們對永生的概念比較淡薄。隨著啟示逐漸展開,新約時代,永生的概念得以完全顯明。作為舊約時代的人,以賽亞卻超越時代的局限,有力地宣告永生,這證明聖經是神的默示,不是由人構思的作品。以賽亞一直聲明預言出自耶和華。 ──《聖經精讀本》

         神的第二個行動是清除。祂「必除滅遮蓋萬民之物」,「吞滅死亡直到永遠」(8節;林前十五54;來二14)。祂也必除滅「遮蔽萬國蒙臉的帕子」,即所有使人「不學習公義」(二十六10),「心蒙脂油、眼睛昏迷」(10)、「蒙昧無知」(二十七11)的事物。祂還要一個一個地「擦去各人臉上的眼淚」(8節;啟二十一4),除掉百姓因軟弱和失敗而導致的羞辱。──《聖經綜合解讀》

  吞滅死亡。以賽亞展示了一幅基督回來作王時聖徒脫離死亡而復活的光榮畫面。使徒保羅(林前155455)和約翰(717214)也回應了這個主題。

  直到永遠。參詩4423;賽3410KJV版為“勝利”。

  擦去各人臉上的眼淚。參啟214

  羞辱。即各世代的義人在今生所受的淩辱。外邦人的嘲笑:“他們的神在哪裡呢”(7910)已永遠止息。義人不再受壓迫和折磨,而是作為勝利者,戴上公義的冠冕,唱永遠快樂的歌。── SDA聖經註釋

 

【賽二十五9「到那日,人必說:“看哪,這是我們的 神,我們素來等候他,他必拯救我們。這是耶和華,我們素來等候他,我們必因他的救恩歡喜快樂。”」

         「這是我們的神」(9),這是神所要得著的團體的見證。這個團體見證了一件事:只要「誠實倚靠耶和華」(20)、憑信心等候神,「我們必因祂的救恩歡喜快樂」(9)。「這是我們的神」,表明這是百姓主觀的經歷;「這是耶和華」(9),表明這也是客觀的事實。──《聖經綜合解讀》

         「素來等候」:原文的時態是表達「處於等待狀態」。

         ◎ 259 用「等候」、「拯救」來描述人跟神的互動關係,我們是否「處於等待神的狀態」中呢?還是我們認為自己靠自己已經可以自救?──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這是我們的神。當基督出現在天雲中的時候,從散佈各處的聖徒口中,將發出勝利的歡呼。他們求救的呼籲現在變成了讚美的詩歌。

  我們素來等候。在出現了許多假基督之後(見太2424注釋),在撒但冒充基督的大騙局發生以後,聖徒們現在很高興地承認他們所�琱[忍耐等候的主。惡人稱撒但為基督和世界的救主,但聖徒們不願意效忠撒但,而要效忠於基督。── SDA聖經註釋

 

【賽二十五9~12神的子民得蒙拯救,快樂感恩,神的仇敵(「摩押」)卻必敗落。──《串珠聖經注釋》 

         9~12節以「到那日」(9)為標誌,宣告「耶和華的日子」(十三6)將帶來的第二個結果:神將在錫安擺設筵席,得著百姓團體的見證。──《聖經綜合解讀》

         等候神的獲得拯救,依靠自己敵對神的,好像糞坑中的稻草,即便是努力掙扎,最終的結局仍然是徹底毀滅。──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賽二十五10「耶和華的手必按在這山上,摩押人在所居之地必被踐踏,好像乾草被踐踏在糞池的水中。」

         “摩押”代表一切敵對神的人(正如她在過去敵對以色列)──《以賽亞書雷氏研讀本》

         「耶和華的手 ...... 山上」:指耶和華必保護錫安山。

          「摩押」:素以驕傲見稱,在此比喻神子民的仇敵。──《串珠聖經注釋》 

         「耶和華的手必按在這山上」(10),原文是「因為耶和華的手必按在這山上」(英文ESV譯本),表明神對錫安的保護,是百姓能作出團體見證的原因。──《聖經綜合解讀》

         摩押人因為「極其驕傲」(十六6),拒絕投靠「錫安城的山」(十六1),結果「摩押人在所居之地必被踐踏,好像乾草被踐踏在糞池的水中」(10)。他們雖然倚靠自己和偶像拼命掙扎(十六12),「好像洑水的伸開手洑水一樣」(11),但神「必使他的驕傲和他手所行的詭計一併敗落」(11)。摩押人唯一的出路,就是接受「大衛帳幕」(十六5)的權柄。──《聖經綜合解讀》

         「踐踏」:原文是「被踩在....之下」。

         「糞池的水中」:原文是「糞池之中」、「糞坑之中」。──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這山。見第6節注釋。

  摩押。在這首莊嚴的讚歌中,摩押代表神子民的一切敵人。多世紀以來,摩押人一直是以色列人肉的刺。但現在他們和所有其他的敵人一起,將永遠被制服。關於懲罰摩押的其他預言,見賽1516;耶48;結258~11

  乾草。牛蹄把牛糞和乾草踩踏在一起。參神踹踏酒榨的畫面(633;啟1420)── SDA聖經註釋

<syncBible ref=25:10>

【賽二十五10  摩押代表著──】摩押象徵著所有堅持對抗神的民族。摩押也是以色列多年的敵人(151的註釋)。──《靈修版聖經註釋》

 

【賽二十五10~12敵對神必遭滅亡。以賽亞的視線從最終勝利、喜樂的聖徒,轉移到至終敵對神的人所遭到的滅亡。摩押就是例子,它與以東(345~17)象徵所有的罪惡權勢。直到世界末了,罪惡才完全被根除(41;太1336~43)。因此,我們應當:①以善勝惡,不向惡屈服(1221);②遇到不能勝過的惡,要躲避而非正面接觸(1023);③懇求主除去這些惡,以免陷入不能承受的試探中(613)──《聖經精讀本》

 

【賽二十五11「他必在其中伸開手,好像洑水的伸開手洑水一樣,但耶和華必使他的驕傲和他手所行的詭計一併敗落。」

         「他必在其中 ......  水一樣」:摩押企圖逃過神的刑罰,好像人想藉游泳逃生一般。──《串珠聖經注釋》 

         他的驕傲和他手所行的詭計:邪惡之徒已經離開神(141),他們是自己的主人,必然驕傲(103);不懼怕神的法度(1011);動用一切手段狡猾地謀害他人(144)。結局是神必親自破碎他們。 ──《聖經精讀本》

         「洑水」:「游泳」。

         「他手所行的詭計」:原文是「手欺騙」、「手詭詐」。

         「但耶和華必使他的驕傲和他手所行的詭計一併敗落」:直譯是「他的手雖耍花招,雅威必使他的驕傲降為卑」。──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好像洑水的。這句話指摩押。他仿佛掙扎在苦水之中,卻無法擺脫。參詩人在苦海中掙扎時求救的祈禱(69121415)。有人認為神“伸開手”,就像祂腳踏“乾草”一樣(2510)

他的驕傲KJV版為“他們的驕傲”。

  詭計KJV版為“掠物”。── SDA聖經註釋

 

【賽二十五12「耶和華使你城上的堅固高臺傾倒,拆平,直到塵埃。」

  本節把摩押描繪成一個將被神摧毀的高大堡壘。摩押泛指神子民的一切敵人(見第6節注釋)。這裡預言了黑暗大軍和罪惡勢力的一切堡壘都將被摧毀。在神忿怒的大日(見但727),所有的外邦人都會失敗,只有神的子民得到高升。── SDA聖經註釋

 

【思想問題(11~25)

 1 試根據11~12章,為你自己寫一篇救恩之歌來歌頌神的拯救。

 2 試將13~14章裡巴比倫的情形與你身處的社會作一比較。

  如果你是先知,你會怎樣以神的眼光論你的社會。

 3 15~23章裡,先知論到列國的遭遇;試代入今天的國際新聞(

  別是中東一帶的消息),看能否幫助你更體會這幾章的信息。

 4 24~25章在描繪審判的荒涼中加插了歌頌讚美神的信息。

  這兩者如何協調?

  面對現今世界的罪惡和苦難,你怎樣才能歌頌讚美神?

──《串珠聖經注釋》 

 



跟著我們: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