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志下 24
歷代志下第二十四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
貳、逐節詳解
【代下二十四1】「約阿施登基的時候年七歲,在耶路撒冷作王四十年。他母親名叫西比亞,是別是巴人。」
〔呂振中譯〕「約阿施登極的時候纔七歲;他在耶路撒冷作王有四十年。他母親名叫西比亞,是別是巴人。」
〔原文字義〕「
〔文意註解〕「
〔話中之光〕(一)
【代下二十四2】「祭司耶何耶大在世的時候,約阿施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
〔呂振中譯〕「儘祭司耶何耶大在世的日子,約阿施都行永恆主所看為對的事。」
〔原文字義〕「
〔文意註解〕「
〔話中之光〕(一)
【代下二十四3】「耶何耶大為他娶了兩個妻,並且生兒養女。」
〔呂振中譯〕「耶何耶大為他娶了兩個妻子,他也生兒養女。」
〔原文字義〕「
〔文意註解〕「
〔話中之光〕(一)
【代下二十四4】「此後,約阿施有意重修耶和華的殿,」
〔呂振中譯〕「此後約阿施心�埵雪N思要重新修造永恆主的殿,」
〔原文字義〕「
〔文意註解〕「
〔話中之光〕(一)
【代下二十四5】「 便召聚眾祭司和利未人,吩咐他們說:“你們要往猶大各城去,使以色列眾人捐納銀子,每年可以修理你們神的殿;你們要急速辦理這事。”只是利未人不急速辦理。」
〔呂振中譯〕「便集合了眾祭司和利未人,對他們說:『你們要出去、到猶大各城,從猶大〔原文:以色列〕眾人收集銀子,可以年年修理你們的神的殿;你們要迅速辦理這事。』只是利未人都不迅速地辦理。」
〔原文字義〕「
〔文意註解〕「
〔話中之光〕(一)
【代下二十四6】「王召了大祭司耶何耶大來,對他說:“從前耶和華的僕人摩西,為法櫃的帳幕與以色列會眾所定的捐項,你為何不叫利未人照這例從猶大和耶路撒冷帶來作殿的費用呢?”」
〔呂振中譯〕「於是王把祭司長耶何耶大召了來,對他說:『你為甚麼不敕令利未人照永恆主僕人摩西為法櫃的會棚對〔傳統:和〕以色列大眾所徵定的捐項從猶大和耶路撒冷帶來作修殿的費用呢?』」
〔原文字義〕「
〔文意註解〕「
〔話中之光〕(一)
【代下二十四7】「(因為那惡婦亞他利雅的眾子曾拆毀神的殿,又用耶和華殿中分別為聖的物供奉巴力。)」
〔呂振中譯〕「這是因為那惡婦人亞他利雅的兒子們曾經闖進神的殿,將永恆主殿中分別為聖之物拿去供奉巴力〔即:外國人的神〕。」
〔原文字義〕「
〔文意註解〕「
〔話中之光〕(一)
【代下二十四8】「於是王下令,眾人做了一櫃,放在耶和華殿的門外,」
〔呂振中譯〕「於是王吩咐一聲,人就作了一個櫃,放在永恆主的殿門外。」
〔原文字義〕「
〔文意註解〕「
〔話中之光〕(一)
【代下二十四9】「又通告猶大和耶路撒冷的百姓,要將神僕人摩西在曠野所吩咐以色列人的捐項給耶和華送來。」
〔呂振中譯〕「王又在猶大和耶路撒冷發出布告,叫人將神僕人摩西在曠野吩咐以色列人徵獻的捐項帶來、奉給永恆主。」
〔原文字義〕「
〔文意註解〕「
〔話中之光〕(一)
【代下二十四10】「眾首領和百姓都歡歡喜喜地將銀子送來,投入櫃中,直到捐完。」
〔呂振中譯〕「眾首領和眾民都歡歡喜喜地帶來,投在櫃中,直到滿滿。」
〔原文字義〕「
〔文意註解〕「
〔話中之光〕(一)
【代下二十四11】「利未人見銀子多了,就把櫃抬到王所派的司事面前;王的書記和大祭司的屬員來將櫃倒空,仍放在原處。日日都是這樣,積蓄的銀子甚多。」
〔呂振中譯〕「負責人每逢把櫃子抬到王的辦公室由利未人經手檢點,他們若見銀子多了,王的祕書和祭司長的委員、總來,將櫃倒光,整理整理,放回原處:天天都這樣作,收集了銀子很多。」
〔原文字義〕「
〔文意註解〕「
〔話中之光〕(一)
【代下二十四12】「王與耶何耶大將銀子交給耶和華殿裡辦事的人,他們就雇了石匠、木匠重修耶和華的殿,又雇了鐵匠、銅匠修理耶和華的殿。」
〔呂振中譯〕「王和耶何耶大將銀子交給永恆主殿�媬鴩う漱H,辦事人就雇了鑿石人和匠人來重新修造永恆主的殿,也雇了鐵匠銅匠來修理永恆主的殿。」
〔原文字義〕「
〔文意註解〕「
〔話中之光〕(一)
【代下二十四13】「工人操作,漸漸修成,將神殿修造得與從前一樣,而且甚是堅固。」
〔呂振中譯〕「作工的人一直地作工,修復的工作在他們手下順序地進行;他們將神的殿重立甚舊觀,並使它很堅固。」
〔原文字義〕「
〔文意註解〕「
〔話中之光〕(一)
【代下二十四14】「工程完了,他們就把其餘的銀子拿到王與耶何耶大面前,用以製造耶和華殿供奉所用的器皿和調羹,並金銀的器皿。耶何耶大在世的時候,眾人常在耶和華殿裡獻燔祭。」
〔呂振中譯〕「既作完了,他們就把剩下的銀子送到王和耶何耶大面前;銀子就用來製造永恆主殿�堛瑣馴蛂B供奉和獻祭的器皿、碟子、金銀的器皿。儘耶何耶大在世的日子、眾人都不斷在永恆主殿�媊m上燔祭。」
〔原文字義〕「
〔文意註解〕「
〔話中之光〕(一)
【代下二十四15】「耶何耶大年紀老邁,日子滿足而死。死的時候年一百三十歲,」
〔呂振中譯〕「耶何耶大年紀老邁,歲數滿足而死;他死的時候一百三十歲。」
〔原文字義〕「
〔文意註解〕「
〔話中之光〕(一)
【代下二十四16】「葬在大衛城列王的墳墓裡;因為他在以色列人中行善,又事奉神,修理神的殿。」
〔呂振中譯〕「人將他埋葬在大衛城�堙A同諸王在一處;因為他在以色列人中行了善事,並且對神和神的殿也有好的作為。」
〔原文字義〕「
〔文意註解〕「
〔話中之光〕(一)
【代下二十四17】「耶何耶大死後,猶大的眾首領來朝拜王;王就聽從他們。」
〔呂振中譯〕「耶何耶大死了以後,猶大的首領們來朝拜王;這時王就聽從他們。」
〔原文字義〕「
〔文意註解〕「
〔話中之光〕(一)
【代下二十四18】「他們離棄耶和華他們列祖神的殿,去事奉亞舍拉和偶像;因他們這罪,就有忿怒臨到猶大和耶路撒冷。」
〔呂振中譯〕「人們離棄了永恆主他們列祖之神的殿,去服事亞舍拉神木和偶像。因了他們這罪過,就有神的震怒臨到了猶大跟同和耶路撒冷。」
〔原文字義〕「
〔文意註解〕「
〔話中之光〕(一)
【代下二十四19】「但神仍遣先知到他們那裡,引導他們歸向耶和華。這先知警戒他們,他們卻不肯聽。」
〔呂振中譯〕「但神仍然差遣神言人到他們那�堙B去引導他們回轉來歸向永恆主;這些神言人警告他們,他們卻不側耳聽從。」
〔原文字義〕「
〔文意註解〕「
〔話中之光〕(一)
【代下二十四20】「那時,神的靈感動祭司耶何耶大的兒子撒迦利亞,他就站在上面對民說:“神如此說:你們為何干犯耶和華的誡命,以致不得亨通呢?因為你們離棄耶和華,所以他也離棄你們。”」
〔呂振中譯〕「那時神的靈覆被在祭司耶何耶大的兒子撒迦利亞身上,撒迦利亞就站在比人民高的地方,對他們說:『神這麼說:“你們為甚麼越犯了永恆主的誡命,以致不能順利呢?因為你們離棄了永恆主,永恆主也離棄你們。”』」
〔原文字義〕「
〔文意註解〕「
〔話中之光〕(一)
【代下二十四21】「眾民同心謀害撒迦利亞,就照王的吩咐,在耶和華殿的院內用石頭打死他。」
〔呂振中譯〕「眾民陰謀要害撒迦利亞,就照王所吩咐的在永恆主之殿的院子、扔石頭把他砍死。」
〔原文字義〕「
〔文意註解〕「
〔話中之光〕(一)
【代下二十四22】「這樣,約阿施王不想念撒迦利亞的父親耶何耶大向自己所施的恩,殺了他的兒子。撒迦利亞臨死的時候說:“願耶和華鑒察伸冤!” 」
〔呂振中譯〕「這樣、約阿施王不想念撒迦利亞的父親耶何耶大怎樣以忠愛待他本人,反而殺了他的兒子。撒迦利亞臨死的時候說:『願永恆主察看而討罰!』」
〔原文字義〕「
〔文意註解〕「
〔話中之光〕(一)
【代下二十四23】「滿了一年,亞蘭的軍兵上來攻擊約阿施,來到猶大和耶路撒冷,殺了民中的眾首領,將所掠的財貨送到大馬色王那裡。」
〔呂振中譯〕「到了年底、亞蘭的軍隊上來攻擊約阿施;他們來到猶大和耶路撒冷,從民間殺了人民的眾首領,將他們一切被掠之物送到大馬色王那�堙C」
〔原文字義〕「
〔文意註解〕「
〔話中之光〕(一)
【代下二十四24】「亞蘭的軍兵雖來了一小隊,耶和華卻將大隊的軍兵交在他們手裡,是因猶大人離棄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所以藉亞蘭人懲罰約阿施。」
〔呂振中譯〕「亞蘭的軍隊雖來了一小隊人,永恆主卻將很大的軍隊交在他們手�堙G這是因為猶大人離棄了永恆主他們列祖的神;所以亞蘭人〔原文:他們〕纔對約阿施執行懲罰。」
〔原文字義〕「
〔文意註解〕「
〔話中之光〕(一)
【代下二十四25】「亞蘭人離開約阿施的時候,他患重病;臣僕背叛他,要報祭司耶何耶大兒子流血之仇,殺他在床上,葬他在大衛城,只是不葬在列王的墳墓裡。」
〔呂振中譯〕「亞蘭人離開了約阿施;離去時,約阿施正病得很厲害;他的臣僕共謀反叛了他,以報祭司耶何耶大兒子流血之仇;他們把他殺在床上,他就死了。人將他埋葬在大衛城�堙A卻沒有埋葬在諸王的墳墓�堙C」
〔原文字義〕「
〔文意註解〕「
〔話中之光〕(一)
【代下二十四26】「背叛他的是亞捫婦人示米押的兒子撒拔和摩押婦人示米利的兒子約薩拔。」
〔呂振中譯〕「共謀反叛了他的是:亞捫婦人示米押的兒子撒拔、和摩押婦人示米利的兒子約薩拔。」
〔原文字義〕「
〔文意註解〕「
〔話中之光〕(一)
【代下二十四27】「至於他的眾子和他所受的警戒,並他重修神殿的事,都寫在列王的傳上。他兒子亞瑪謝接續他作王。」
〔呂振中譯〕「至於他的兒子們、和許多責備他的神諭、以及他怎樣重奠神之殿的事、那都寫在諸王記底經註上呢。他兒子亞瑪謝接替他作王。」
〔原文字義〕「
〔文意註解〕「
〔話中之光〕(一)
叁、靈訓要義
【】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歷代志下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歷代志下提要」末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