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書亞記 23
約書亞記第二十三章拾穗
【書二十三1】「耶和華使以色列人安靜,不與四圍的一切仇敵爭戰,已經多日。約書亞年紀老邁,」
「使 ...... 安靜」:以色列人已取得局部勝利(見11:23~24;21:43~45),神的應許已獲初步應驗;但全面的勝利仍待爭取,神應許的完全履驗尚待將來(見5, 參13:1~4; 15:63)。――《串珠聖經注釋》
耶和華使……不與四圍的一切仇敵爭戰: 以色列之所以能夠征服迦南地,是因為耶和華的權能與之同在。本書作者藉著本節,不僅告知了約書亞召集眾代表的時期,同時也表明了以色列當時順服神之話語的根據。一直以來引領以色列在迦南之戰中獲勝的是神,使以色列完全征服尚殘留之仇敵的也是神(2:9~11;4:23,24;10:14,42)。這正應驗神的話:“不是依靠勢力,不是依靠才能,乃是依靠我的靈方能成事”(亞4:6)。 ――《聖經精讀本──約書亞記註解》
「約書亞年紀老邁」,可能已經一百一十歲了(二十四29),神已經「使以色列人安靜,不與四圍的一切仇敵爭戰」(1節)二十多年。外面的環境是「安靜」(1節)的、也是蒙福的,但年紀老邁的約書亞裡面卻越來越清楚,從外表的「安靜」看出了百姓裡面偏離神的蛛絲馬跡。── 約書亞記綜合解讀
●「安靜」:「安息」、「休息」。
●「耶和華使以色列人安靜,不與四圍的一切仇敵爭戰」:這是意譯,原文是「耶和華使以色列從他們四圍一切的仇敵獲得安息之後」。
●「耶和華使以色列人安靜」:直譯為「雅威使以色列....獲得安靜之後」。
●「已經多日」:直譯為「已經過了很久」。
◎ 23:1 似乎暗示在他們分完地「得享平安」後,到約書亞講這段遺言中間,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 約書亞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見《約書亞記》序言關於約書亞的年齡。估計以色列人進入迦南時約書亞約八十三歲。如果他比迦勒大五歲,那麼征服迦南時他已九十歲了。根據書24:29,他的壽命是一百一十歲。如果我們的推算是正確的,而且本章的事件都發生在約書亞的晚年,那麼,神已經讓以色列人安居了二十年(書21:44;22:4)。這段時間使約書亞發現以色列人最大的危險就是效法迦南人墮落。── SDA聖經註釋
【書二十三1 年代小注】聖經沒有表示約書亞對百姓領袖的「最後贈言」,究竟緊接在約書亞記二十二章的事件之後發生,或者本身是導致約書亞記二十四章更新盟約儀式的事件(留意本段絕口不提演說的地點)。最重要的一點可能是征服完成(進入神所應許的安息),和約書亞結束領導地位之間的關聯。——華爾頓《約書亞記背景注釋》
【書二十三1~2】這�婸☆靰犒儮閉O以色列的眾首領,第二十四章的對像是整個民族,目的是重申與神所立的約。“年紀老邁”。約書亞約有一百一十歲。――《約書亞記雷氏研讀本》
◎ 23:1-2 開頭約書亞招聚了以色列人的領袖前來,向他們作臨終的囑託。他強調他已經老了,叫他們回想神「為他們爭戰」的恩典(23:3 ),使他們得到迦南的土地為業( 23:4 )。約書亞勉勵他們不要為還沒有趕出的迦南人擔心,只要堅定依靠神,神必定會幫助他們趕走所有餘下的迦南人的( 23:4-5 )。── 約書亞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書二十三1~16】約書亞數算神的恩典:指出神過去如何為以色列人爭戰,賜他們地業,以後仍然會帶領他們在迦南地定居,趕出那裡的人。不過,他們要履行責任,遵守神的律法,不與異族通婚,不拜他們的偶像,否則,神必定降禍,而不賜福給祂的子民。――《串珠聖經注釋》
約書亞的告別辭: 約書亞分產業給以色列各支派之後,似乎退到自己屬以法蓮山地的亭拿西拉城(19:50),靜靜地安度晚年。當辭別世界的日子來臨之時,約書亞回想從耶和華所領受的使命(1:6~8),召集百姓的代表,留下了最後的離別之言。雖然其它國家也有類似風俗,但聖經所記錄的多數遺言都是神的預言(創49章;申32章)。本文所記錄約書亞的遺命主要有以下三個焦點。一般歷史家們所關注的在新的佔領地維持生計的手段、習慣或法律法規等沒有提及:①促使以色列回顧神為以色列所行的偉大工作(1~5節);②告知相信神之主權與權柄的以色列百姓當遵行的事情(6~11節);③預言了順服帶來的祝福與不順服招來的咒詛(12~16節)。約書亞在臨死之前支撐著老邁的身軀強調當順服神,表明了他對耶和華與百姓的無比忠誠。他的生命始終貫穿著對耶和華的順服與對百姓的服侍。約書亞的此番作為是今日為主而勞苦的眾領袖之典範<結33:6,宗教領袖的責任>。 ――《聖經精讀本──約書亞記註解》
◎約書亞記最後兩章記載了約書亞對以色列人的勸勉。這時他知道自己即將離世,想起耶和華對他的訓示,便警告以色列人要謹守遵行神的律法。 書 23 他提醒他們與異教結親會帶來網羅,希望他們能將自己分別出來; 書 24 則用正面的話挑戰以色列人要忠心侍奉耶和華。
◎ 書 23 是約書亞對百姓領袖的「最後贈言」,與摩西的遺言(申 31:1-33:29 )先後輝映。── 約書亞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書二十三2】「就把以色列眾人的長老、族長、審判官,並官長都召了來,對他們說:“我年紀已經老邁。」
約書亞最後的話可與《申命記》所記摩西遺言先後輝映(看申31∼33章)。他先述以色列人的歷史和蒙神賜福的往事,勉勵應照神吩咐,度聖潔生活,並繼續努力取得全迦南控制權。他警告百姓敬拜外邦假神和外邦結盟的危險;若離開神,一定招來刑罰。從約書亞的諄諄訓誨中可知百姓或已有背道的趨向。眾民雖都熱烈響應約書亞的話(二十四16∼18),但到約書亞和那一代的長老謝世後,承諾忘得一乾二淨(參士二7∼10)。――《啟導本聖經約書亞記註釋》
以色列眾人……官長: 意味著只有那些有資格代表整個以色列人的領袖才能來此地。這裡所談到的四種職能並不代表以色列領袖的四種身份。長老是用來稱百姓之代表的一般名稱<申21:6,聖經中的長老職分>,族長(heads)、審判官(judges)、官長(officials)等則統稱指導百姓的身份。尤其是,族長指各支派、宗族和家族為單位的領袖,他們之中最為適合的人被選為審判官與官長(申1:15,16)。 ――《聖經精讀本──約書亞記註解》
●「審判官」:摩西在 出 18:21-22 指派了一組官員擔任審判官之職,來減輕他作為領導者的負擔。
●「長老、族長、審判官,官長」:這四種人等於是代表「所有以色列人」,其中「長老、族長、審判官」也出現在申 29:10 、「官長」出現在 書 1:10 。
◎ 23:2 並沒有提到約書亞講這段話的地點,有學者認為可能是在聖所所在的示羅,因為約書亞召喚了所有以色列人,但也有學者並不這樣認為。
◎約書亞記關於「以色列人領袖」的稱呼在征服迦南地期間出現:a.長老 SH 2205 : 7:6 8:33 b.族長 SH 7218 : 主要的意義是「頭」或「首」。c.審判官 SH 8199 : 8:33 d.官長 SH 7860 : 1:10 3:2 8:33 這些人在營中負責組織和維持法紀的工作,也要執行約書亞的命令。
◎在其他經文中關於「以色列人領袖」的角色: a.於重要的儀式和締結盟約等場合中充任百姓的代表 出 24:1 ,民 11:16 b.在司法上的角色: 申 16:18 , 申 19:16-18 , 申 21:1-4,20 ── 約書亞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以色列眾人的長老。召來的人有四等:長老或支派的首領,各族族長,解釋律法並根據律法斷案的審判官,執行裁決的官長。大祭司以利亞撒,他的兒子非尼哈,年邁的迦勒,可能還有俄陀聶等人都來了。
這次會議的地點沒有記錄。下一章第一節提到示劍是第二次會議的地點。有人據此認為這次會議的地點是在約書亞所住的亭拿西立。但也有可能是示劍,或示羅等其他地方。
我年紀已經老邁。幾年前神就提醒約書亞年齡大了:“你年紀老邁”(書13:1)。現在約書亞自己也覺得老了。他說,“我年紀已經老邁。”這時他可能已經一百一十歲了(書24:29)。── SDA聖經註釋
【書二十三2 領袖的種類】摩西在出埃及記十八21∼22指派了一組官員擔任審判官之職,來減輕他作為領導者的負擔。在征服期間,聖經在不同場合之中,亦提及過幾種不同的支派、宗族領袖:長老(書七6,八33)、審判官(八33)、官長(一10,三2,八33)。這些人説明約書亞諮詢行政、軍事事務,並且執行他的命令,在營中負責組織和維持法紀的工作。但他們在經文之中也有禮儀上的功用。
在其他經文中,這些領袖在重要的儀式和締結盟約等場合中,充任百姓的代表(見:出二十四1;民十一16)。此外,他們在司法上的角色,亦經常在聖經中提及(申十六18,十九16∼18,二十一1∼4、20)。——華爾頓《約書亞記背景注釋》
【書二十三3】「耶和華你們的神,因你們的緣故,向那些國所行的一切事,你們親眼看見了,因那為你們爭戰的,是耶和華你們的神。」
人是健忘的,即使「親眼看見了」(3節),若不經常數算神的作為,也會很容易淡忘;一個愛慕神的人,一定是經常數算神作為的人。約書亞召來以色列的領袖們,向他們數算神的作為,好叫他們領會兩件重要的事:一是神的恩典,二是神的計畫。當人看清了神的作為,就能看見自己的不配,明白一切都是神白白的恩典;離開了神,人就一事無成。當人看清了神的作為,也會明白神在人身上的計畫,祂不只是要叫人在今生蒙恩,更要人承受永生、做祂榮耀的見證;祂不只是要得著一些個人來榮耀祂,更要得著一個團體來成就祂的旨意,就是舊約的以色列和新約的教會。當人明白了神的恩典和計畫,認識了神的所是和所作,就不能不愛慕祂、跟隨祂。── 約書亞記綜合解讀
◎ 23:3 提到「為你們爭戰的....神」可參考 10:14,42 。── 約書亞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因你們的緣故。直譯是“在你們前面”,即打仗時在以色列的前頭。當以色列人投入戰鬥時,迦南人就被殺了。── SDA聖經註釋
【書二十三4】「我所剪除和所剩下的各國,從約旦河起,到日落之處的大海,我已經拈鬮分給你們各支派為業。」
「 我所剪除和所剩下的各國,從約旦河起,到日落之處的大海,我已經拈鬮分給你們各支派為業。」
剩下的各國,出現在第4、7和12節,這也是演說的主題之一。約書亞展望在他過世之後仍有待完成的工作。神曾打敗各國(3節),同樣,剩下的國家也會被趕出去。神已經賜以色列地業(書十一23),從約但河直到地中海,以色列必須去佔領。在第4節中,約書亞提醒百姓,他已經征服了其中的許多國家,因此,他知道這是作得到的。──《丁道爾聖經注釋》
「日落之處的大海」:即在迦南地西面的地中海。――《串珠聖經注釋》
約書亞將所剩下的各國也都包括在產業之內,這一事實突出了其先取性信仰。 ――《聖經精讀本──約書亞記註解》
●「剩下的各國」:出現在 23:4,7,12 。
◎ 23:4 似乎只提到約旦河西的土地,可能約旦河東是摩西時代早就已經佔領並且分地了,不算是約書亞的功績。
◎ 23:4 提到「剩下的各國」表示約書亞仍展望在他過世之後以色列能完成待完成的工作。 23:3-4 強調神帶領他們打敗超過31個大小城邦(參考 12:24 ),同樣地,他確信剩下的國家也會被趕出去,且他知道這是作得到的。神已經賜以色列地業( 11:23 ),從約但河直到地中海,以色列必須去佔領,所以約書亞在 23:5 勉勵他們繼續倚賴耶和華去進一步征服。── 約書亞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本節和書13:1~7以及士2:23都明確地承認,約書亞對迦南的征服只是初步的。神把迦南賜給以色列人,並且保證,只要以色列有足夠的人口佔領全地,祂就會在他們前面把剩下的人趕出去。── SDA聖經註釋
【書二十三5】「耶和華你們的神必將他們從你們面前趕出去,使他們離開你們,你們就必得他們的地為業,正如耶和華你們的神所應許的。」
神已經把迦南賜給以色列人,只要百姓專心跟從神,神就會負責在百姓人數增長的時候,把剩下的迦南人趕出去(出二十三29-30),讓百姓「必得他們的地為業」(4-5節),因為是「神照祂所應許的,為你們爭戰」(10節)。── 約書亞記綜合解讀
◎此處是說這些領袖是神行動的見證人,他們應該了解神能夠帶領他們獲取迦南地。── 約書亞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申6:19,9:4 也用了“趕出去”。該詞在《舊約》中只出現十一次。約書亞可能引用了《申命記》。《申命記》在約書亞的時代已經成文。── SDA聖經註釋
【書二十三6】「所以你們要大大壯膽,謹守遵行寫在摩西律法書上的一切話,不可偏離左右。」
約書亞記八31曾提到摩西律法書,那裡是講,建造祭壇要按出埃及記二十22∼26的記載。這裡則是指出埃及記二十四7的立約之書,摩西從神領受的吩咐。約書亞記一7∼8也提到律法書,神警告約書亞,要完全遵行,不可偏離左右,現在約書亞把這個警告傳給以色列人。──《丁道爾聖經注釋》
大大壯膽,謹守遵行: “大大壯膽”具有“極其大膽”(very courageous)與“下定決心”之意。大膽的勇氣不僅是戰爭所需之要素(1:6;申31:6),亦是信仰生活所必備的品質。因為,這世界到處都有無數違背神真理的勢力存在,所以很多時候,想要實踐真理的人不得不面對患難與逆境(提後3:12)。 不可偏離左右: 勿要曲解神的話語,當謙卑而慎重地順服真理的教導。 ――《聖經精讀本──約書亞記註解》
◎ 23:6-11 約書亞繼續囑咐百姓要謹守遵行律法,不可敬拜餘剩的迦南人的偶像,反而應當堅定仰望依靠神( 23:6-8 )。一個不容置辯的原因是,那些依靠偶像肆無忌憚作惡的迦南人已經被神基本上趕出迦南地,沒有一個人能夠在以色列人面前站立得住( 23:9 )。而如果堅定的依靠神,必定會以少勝多,所向披靡,戰無不勝,因為神必定照著他所應許的為他們爭戰( 23:10 )。因此,要分外謹慎,愛耶和華他們的神( 23:11 )。
● 23:6 與 1:7 神對約書亞的命令一致,等於約書亞把神對他的命令傳遞給這些領袖。
●「摩西律法書」:其中「書」是單數,而 1:7 的「律法書」也是單數型態,顯示此時摩西的律法書至少有一個「雛型」存在,而且只有一本,不是分成許多碎片。
●「大大壯膽」:「極度地堅定勇敢」。── 約書亞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你們要大大壯膽”。膽量來自體力和靈力。基督徒的生活需要勇氣。在嘲笑面前用言語和行動承認基督需要勇氣。在敵對的世界中行義需要勇氣。戰勝自私需要勇氣。承認錯誤需要勇氣。神藉著約書亞對我們說:“你們要大大壯膽”行善事。
寫在摩西律法書上的一切話。注意這個命令的普遍性。沒有保留,沒有例外,沒有選擇性。所要閱讀,相信和遵守的是“寫在摩西律法書上的一切話”。── SDA聖經註釋
【書二十三7】「不可與你們中間所剩下的這些國民攙雜。他們的神,你們不可提他的名,不可指著它起誓,也不可侍奉、叩拜;」
神的子民必須避免和其他國家的人摻雜,這樣,他們便不會去拜其他的神祇。這個不准拜偶像的基本命令(出二十3∼6;申五7∼10),成為順服的主要測驗。剩下的國,曾出現在第4節,在那裡,約書亞把他們的土地賜給以色列人。12節會再出現這個詞,約書亞在那裡提出警告,不可與這種人建立關係,或去敬拜他們的神祇。在四項連串的禁令中,約書亞警告以色列人,要避免偶像。這些禁令都是以最強烈的形式來表達。──《丁道爾聖經注釋》
“不可與你們中間所剩下的這些國民攙雜”。即不可與他們混雜。――《約書亞記雷氏研讀本》
「他們的神 ...... 起誓」:題別神的名可能表示以別神的名字來命名,而指著別神起誓則等於承認這些神的真實性和能力。――《串珠聖經注釋》
●「剩下的這些國民」:曾出現在 23:4 (約書亞把他們的土地賜給以色列人)。 23:12 會再出現這個詞,約書亞 23:12 那裡提出警告,不可與這種人建立關係,或去敬拜他們的神祇。
●「攙雜」:「進出」,亦即與這些人交往,更可能是指 申 7:3-4所記,與他們通婚。
◎ 23:7 提到對於這些外國神,以色列人不可「提起」、「發誓」、「服事」、「跪拜」。a.不可「提他的名」:因為這樣作便是承認外邦神的實在和存在。( 出 23:13 ) b.不可「指著他起誓」:如果這樣作便是向這些神呼籲用以證實誓言的真確性。(參考 申 6:13 10:20 ,指著神的名起誓意味著敬畏)。c.不可「事奉」:可參考 出 20:3-6 , 申 5:7-10 。d.不可「叩拜」:同樣可參考 出 20:3-6 , 申 5:7-10 。
◎ 23:7 「不可指著他起誓」這句沒有出現在七十士譯本(LXX)中。── 約書亞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不可與這些國民攙雜。以色列人雖然住在這些民族中間,但不可與他們攙雜。任何交往,不論表面上多麼無邪,都會導致更加親密的關係,最終引誘以色列人離開神。這條命令依然有效。《新約》的教訓是:“你們信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林後6:14)。青年人如果無視這條命令,與不信的人建立婚姻關係,其結果往往是很不幸的。他們在家中找不到真正的和諧,對宗教越來越不感興趣,遲早會與神完全隔絕。“二人若不同心,豈能同行呢”(摩3:3)?
不可提它的名。關於摩西的指示,見出23:13和申12:3。不要利用這些假神的名字。甚至提也不要提!
不可指著他起誓。指著任何神起誓實際上就是請他在違約時作證和伸冤,以他為崇拜的物件。以色列人不可以與拜偶像的人結盟。因為拜偶像的人在結盟時要指著他們的神起誓。這也就等於以色列人承認了他們的神。── SDA聖經註釋
【書二十三8】「只要照著你們到今日所行的,專靠耶和華你們的神。」
“專靠”的希伯來語具有“緊緊粘住”、“堅定地留在原處”、“盡力追趕”等含意。不陷入偶像崇拜的捷徑是專心依靠神。此原則也適用於我們的信仰生活,為了使生命日趨成熟,脫去昔日行為上的舊人固然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積極地穿上新人(弗4:24)。 ――《聖經精讀本──約書亞記註解》
這一代經歷過曠野飄流和進迦南的百姓,他們「到今日所行的」(8節),可以總結為「專靠耶和華——你們的神」(8節)。這是他們爭戰得勝、承受應許的根據,也是確保他們將來繼續「一人必追趕千人」(10節),長久活在應許中的秘訣。── 約書亞記綜合解讀
●「專靠」耶和華:「黏住」、「緊靠」、「緊緊跟隨」。SH 1692這個字在此用來表示以色列人要和神之間有緊密的屬靈關係,表示用忠心來維繫彼此的關係。而這個字在 創 2:24 也用來表達夫妻之間的關係(與妻子「聯合」)。
◎ 23:8 「專靠耶和華你們的神」和 23:7 的禁令似乎形成強烈的對比。── 約書亞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書二十三9】「因為耶和華已經把又大又強的國民從你們面前趕出,直到今日,沒有一人在你們面前站立得住。」
◎ 23:9-10 說明了以色列要專靠耶和華的原因:神已為他們征服列國。接著在 23:11 隨後激勵他們要「分外謹慎,愛耶和華你們的神」。
【書二十三10】「你們一人必追趕千人,因耶和華你們的神照他所應許的,為你們爭戰。」
人有神同在,可以發揮無法估計的力量,參孫便是好例(士十五14∼16)。故說“一人必追趕千人”。――《啟導本聖經約書亞記註釋》
你們一人必追趕千人: 以色列百姓曾數次經歷了以一敵千的戰鬥。這是因為神代他們而戰。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對神的信仰很有可能被忽略,這些憂慮藉著日後以色列的背逆而成為事實。因地所產之物,他們不借助神的幫助也能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因此,他們的信仰開始逐漸懈怠,而人的罪惡本性則趁此機會煽動人裡面的貪婪和欲望,加厚了彼此間的隔膜。 ――《聖經精讀本──約書亞記註解》
◎ 23:10 「一人必追趕千人」可參考 申 32:30 。這是一種誇張的語法。── 約書亞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在本節中約書亞引用了申32:30所記載摩西之歌裡的話語。── SDA聖經註釋
【書二十三11】「你們要分外謹慎,愛耶和華你們的神。」
要分外謹慎: 追根究底,信心之敵是肉眼所不能見的邪靈(弗2:2)。因此,若不睜開屬靈的慧眼,常常保持屬靈的警醒,罪惡勢力將逐漸佔據我們的心靈(弗1:18)。故此使徒彼得勸勉我們“務要謹守、警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5:8)。 ――《聖經精讀本──約書亞記註解》
以色列人定居迦南以後,表面上已經「不與四圍的一切仇敵爭戰」(1節),但所面臨的危險卻更大了。因為當神使我們「安靜」(1節)的時候,安逸的生活中就會出現更多的人、事、物來吸引我們的心,使我們的心轉離神;凡是活在安逸中神的百姓,尤其「要分外謹慎,愛耶和華——你們的神」(11節),「務要謹守,警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得五8)。── 約書亞記綜合解讀
●「分外謹慎」:「極其謹守你們的心」。
●「愛」耶和華:對神用「愛」這個字,舊約裡面不常見,主要是出現在申命記。 出 20:6 申 5:10 6:5 10:12 11:1此處的確是用SH 157這個「愛」字。我們對神不單需要「敬畏」,也要「愛」。
◎我們對神是「敬畏」還是「愛」多呢?研究舊約太久,常常能體會應該「害怕(敬畏)」神,但常常忘記也要「愛」神,「愛」是主動希望讓神喜悅的,不僅僅是被動的避免得罪神。── 約書亞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以色列人定居迦南以後所面臨的危險可能更大了。他們對神的愛可能會轉移到其他的事物上。安逸的生活也許更容易使他們的心轉離神。新舊約聖經都強調愛的極端重要性。權力給人以快感。智慧和美貌讓人舒服,財富給人體面和安全感。但生命不在這一切中。愛是超乎萬物的。順從要求人“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出20:3)。愛則回應說:“耶和華我們的主啊,你的名在全地何其美”(詩8:1)。順從要求人不可妄稱耶和華的名,而愛則宣稱:“我們心裡所羡慕的是你的名,就是你那可紀念的名”(賽26:8)。“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4:12)。── SDA聖經註釋
【書二十三12】「你們若稍微轉去,與你們中間所剩下的這些國民聯絡,彼此結親,互相往來,」
約書亞禁止他們與迦南居民聯姻。這並不只是為了保存血統的純正,乃是為了防止藉著通婚而興起的偶像崇拜<得4:1~22,以色列的團契意識與新約教會>。婚姻是人生大事,決不只是為了滿足男女間身體與物質上的需要。與崇拜偶像的迦南居民聯姻是對神公然的不順服,是無視揀選以色列的神之聖潔的頑梗舉動。 ――《聖經精讀本──約書亞記註解》
「你們若稍微轉去」(12節)原文是「你們若轉去」。「聯絡」(12節)原文與「專靠」(8節)是同一個詞,約書亞把「聯絡」迦南人帶來的「滅亡」(13行)與「專靠」神帶來的得勝(9節)作對比,簡單明瞭,不需要高深的學問就能明白,但活在肉體中的人卻是「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羅七18)。雖然百姓最初只是「轉去」,「與你們中間所剩下的這些國民聯絡」(12節);但很快就越走越遠,與他們「彼此結親,互相往來」(12節);最後的結局果然是「在耶和華——你們神所賜的這美地上滅亡」(13節)。── 約書亞記綜合解讀
◎ 23:12-13 約書亞警告百姓,如果他們忽略這些話離棄了神,和異教人結親,則不用期望神繼續帶領他們取得勝利,餘剩的迦南人不但不會被趕出,反而會日漸強大而反過來轄制他們,成為他們的網羅,引誘他們走向滅亡,往更深的墮落。
●「稍微轉去」:原文是連續兩個「轉去」,是強調之用。意義不是「轉去稍微」,而是「真的轉去」或「竟然轉去」。
●「與....聯絡」:直譯是「黏住」、「緊靠」、「緊緊跟隨」。與 23:8 的「專靠」是同一個字,表達的意思是如果以色列人竟然不要依附神,要依附周遭的這些民族。
●「彼此結親,互相往來」:原文可能是「藉著彼此聯姻進入他們中間」。── 約書亞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以色列人很久以後才學會如何身在世界又不屬於世界。那是在巴比倫囚擄之後。但他們不久就轉變到法利賽式的排外主義了。── SDA聖經註釋
【書二十三13】「你們要確實知道,耶和華你們的神必不再將他們從你們眼前趕出,他們卻要成為你們的網羅、機檻、肋上的鞭、眼中的刺,直到你們在耶和華你們神所賜的這美地上滅亡。」
「機檻」:即陷阱。――《串珠聖經注釋》
他們卻要成為……機檻: 約書亞這些警告是根據記錄在出23:33;民33:55;申7:16等處的律法。“機檻”是文學性措辭,常出現在比喻體的文章裡(伯18:9;詩69:22;140:5;箴22:5;賽8:14)。網羅與機檻是為了強調同樣的含意而使用的重複手法。由此可知,我們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障礙皆源於人的不順服。以色列百姓若想安居在應許之地,捷徑就是除去那地的邪惡。若是一部分百姓被罪所染,其餘百姓將要擔負雙重的疾苦,很難持守純正的信仰。因為他們是共同服侍同一位神的信仰群體,個人的墮落亦就是整個百姓的墮落。 肋上的鞭、眼中的刺: 約書亞極其獨特地表達了以色列百姓與迦南人聯姻後,將要發生的悲慘景象與壓迫。“肋上的鞭”意指將要落到用鞭子受治理的悲慘地步(王上12:11)。事實上,以色列因所剩下的迦南勢力而受到許多苦難,最後淪為亞述與巴比倫的俘虜。“眼中的刺”也比喻將因仇敵大受痛苦。士2:3重複了這兩句話,說“必作你們肋下的荊棘”。 ――《聖經精讀本──約書亞記註解》
「網羅、機檻」(13節)、「肋上的鞭、眼中的刺」(13節)是重申摩西的警告(民三十三55;申七16)。罪惡總是善於偽裝的,外表常常是滿有誘惑力「網羅、機檻」,一旦我們上當,「肋上的鞭、眼中的刺」就隨之而來,最後導致的是滅亡。今天,我們尤其要遠離那些以「憐憫、博愛、包容」的名義設置的「網羅、機檻」。「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什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麼相通呢」(林後十六14)?不要「公義、光明」的「憐憫、博愛、包容」,最後都會成為我們「肋上的鞭、眼中的刺」。
以色列人學了一千年的功課,才學會不拜偶像,但不久又轉向另一個極端,變成法利賽人的律法主義。我們並不比以色列人高明,所以「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林前十12)。若不是倚靠聖靈,沒有人能遵行神的旨意,但許多信徒卻把新約的教導看作「新約的律法」來苦苦遵守,「你們既靠聖靈入門,如今還靠肉身成全嗎?你們是這樣的無知嗎」(加三3)?── 約書亞記綜合解讀
◎ 23:13 與 出 23:33 34:12 申 7:16 中的警告相呼應。
●「網羅」:「捕捉鳥的陷阱」。
●「機檻」:「餌」、「引誘」、「網羅」。這個字在 摩 3:5 指一個捕抓雀鳥的機器。
●「肋上的鞭」:原文的確是「肋骨上的鞭子」,不過有學者認為這是奴隸販子打在奴隸身上的鞭子。
●「眼中的刺」:這是荊棘的刺插入眼中的狀況,可以導致失明。
◎「網羅」、「機檻」、「鞭」、「刺」都是描述受苦情況時用的詞語。前兩個詞語用來表示以色列會落入偶像崇拜的陷阱;後兩個詞語則表示這些外邦國家會為以色列人不斷地製造痛苦麻煩。── 約書亞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網羅和機檻。見出23:33;民33:55。這說明最危險的罪惡總是偽裝起來不易被人發現的。腐敗的社會在外表上往往很有誘惑力。先佈置好網羅和陷阱。受害者上當以後,鞭和刺就隨之而來了。敗壞的人常常用偽裝來引誘純潔的人。他們出於本能地掩蓋自己的邪惡,展示自己的好處,以欺騙受害者。純潔之人的美德有時也會被利用為毀滅的工作服務。他們以為沒有害處。他們受到誘惑評價引誘者說:“他們是受冤枉的。他們實際上要比所傳的要好。”
肋上的鞭。這些鞭子要把以色列人趕到他們所不願意去的地方。他們一旦羅入圈套,就會像負軛的牛那樣被人驅趕。
眼中的刺。代表盲目,因為眼中的刺會使人失明。同樣,仇敵也會藉著偶像崇拜使以色列人失去辨識的眼力。── SDA聖經註釋
【書二十三14】「“我現在要走世人必走的路,你們是一心一意地知道,耶和華你們神所應許賜福與你們的話沒有一句落空,都應驗在你們身上了。」
我……要走: 約書亞以極其坦然的心境迎接將要臨到自己的死亡。據推測,當時他有可能思想以下的問題:①他深深明白人的罪性與有限性,想勸告以色列百姓順服永恆真神的計畫與護理 ;②他曉諭百姓,人不過是空手而來,徒手而去的存在,不可為屬世的欲望而執迷不悟;③必須信靠著使人死、又使人活的神(申32:39),盼望更美好的家鄉(來11:8~19)。雖然末世復活的盼望直到新約時代才完全被顯明出來,但是在舊約時代,神也一直漸進地啟示以色列關於末世復興的真理<西 緒論,啟示的漸進性>。 ――《聖經精讀本──約書亞記註解》
●「世人必走的路」:就是「死亡」。
●「一心一意地」:原文是「全心全意」。── 約書亞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約書亞平靜而自信地面對他人生的終點。除了以諾和以利亞以外,這是每一個人的必經之路。將來唯一的例外就是基督複臨時活著變化升天的人(林前15:51~54)。約書亞在臨終的時候對神和祂的作為心滿意足。但他還是關心下一代人的屬靈利益。他品格的偉大在於他把自己隱藏在神帶領他所創建的豐功偉績後面。他最關心的問題是“我死之後他們會不會效忠神?他們現在認識祂,不知將來還會記得嗎?” ── SDA聖經註釋
【書二十三15】「耶和華你們神所應許的一切福氣,怎樣臨到你們身上,耶和華也必照樣使各樣禍患臨到你們身上,直到把你們從耶和華你們神所賜的這美地上除滅。」
神忠心的僕人約書亞在面對自己人生終點的時候,關心的卻是百姓將來能否順服神、遵守聖約,所以三次強調悖逆違約的結果是「在耶和華——你們神所賜的這美地上滅亡」(13、15、16節)。人肉身的死亡並不是「滅亡」,被神棄絕才是真正的「滅亡」。
賜「福氣」(15節)的是神,降「禍患」(15節)的也是神。神絕不會喜怒無常,賜福是根據祂的應許(申二十八1-14),降禍也是根據祂的咒詛(申二十八15-68)。神既是信實的,人守約的「福氣」和違約的「禍患」都必「沒有一句落空」(14節)。── 約書亞記綜合解讀
●「一切福氣」:「全部的美好事情」。
●「各樣禍患」:「全部的壞事」。── 約書亞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書二十三16】「你們若違背耶和華你們神吩咐你們所守的約,去侍奉別神,叩拜它,耶和華的怒氣必向你們發作,使你們在他所賜的美地上速速滅亡。”」
這句又重複了本段最關注的事:不要去敬拜別神。約書亞記頭幾章的鑰字,講到全國怎樣「過」(希伯來:`br)到應許之地來。如今同一個動詞則警告以色列,不要違背神的約。約書亞用的片語,類似第7節清單中不可向別神作的事,以此作為神會發烈怒、刑罰以色列的主要原因。他們失去地業,乃是表示神收回屬祂的東西。──《丁道爾聖經注釋》
神的百姓偏離神所招致神的「怒氣」(16節),是與所接受的「福氣」(15節)是成正比的。因為人得著的「福氣」越大,失去時的感受也越痛苦。「在祂所賜的美地上速速滅亡」(16節),是最可悲的結局。
雖然這一代領袖還是敬畏神的(8節;士二7),但是既然有人已經開始容忍一些神所不能接受的「攙雜」(7節),就表明百姓在外表的敬畏之下,漸漸忽略了裡面的愛,因為只有不愛神的人才會與不信者「攙雜」通婚。今天也有許多能容忍各種「攙雜」的信徒,神也發出同樣的警告:「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淨的物,我就收納你們」(林後六17)。── 約書亞記綜合解讀
●你們若「違背」耶和華:SH 5674有非常多意思如「經過」、「穿越」、「漲溢」、「離開」、「拿走」、「違犯」、「廢除」。這邊應該就是指「違背」耶和華。但有意思的是這個字也正好是約書亞記提到他們怎樣「過」約旦河而來到應許之地來所使用的動詞。如今同一個動詞則警告以色列不要「違背」神的約。
◎ 23:14-16 約書亞再次發出嚴厲警告。他提醒以色列人注意一個已經成就的事實,就是神一再給予他們列祖的那個應許已經基本上實現,如今以色列已經成為迦南地的主人。神是慈愛的,但又是公義的。神雖曾經因著他們的順服而賜福,但若他們違背與神立的約而事奉別的神,神也必定照樣因著他們的悖逆而降禍,直到把他們從所賜的美地滅絕。
◎很多時候我們都只強調神所帶給我們的好處、福份,卻沒有說明如果得罪神會遭致怎樣的處罰。約書亞死前,很清晰的說明神應許的福氣與背約會遭致的懲罰。
◎ 23:16 重複了本段最關注的事:不要去敬拜別神,因為這會是神發烈怒並刑罰以色列的主要原因。他們失去地業,乃是表示神收回屬祂的東西。
◎神對待以色列的基本方法「順福蒙福,不順從帶來逞罰」可參考利 26:14-33 和 申 28:15-68 。── 約書亞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神先認定祂的百姓是忠實的。祂在賜福以前並沒有先檢驗他們。祂現在賜給人類豐富的恩典,以預備使他們在將來領受更多的福分。雖然神能預見百姓將來的悖逆,但祂並沒有因此而收回祂的恩賜。領受神的慈愛,祝福和智慧乃是最奇妙的特權,但隨之而來還有最嚴肅的責任。面對這些恩賜,偏離神和祂真理所招致的懲罰是與所接受的亮光和成正比例的。── SDA聖經註釋
【思想問題(第23章)】
1 試從3~5節找出「你們」一詞的次數。這裡每當約書亞提到「你們」時,是要強調些什麽?你對神的恩典是否銘記於心?神過去給你的恩典有否使你更信靠祂呢?參5節。
2 以色列人要專靠神來回應祂的愛(8),並要在消極方面遠離邪惡(7)。今日教徒又當如何回應神的愛呢?
3 「你們一人必追趕千人」(10),以色列人的能力從何而來?今日信徒若要有力奔跑靈程,從9~10節得到什麽啟迪?
4神給以色列人的恩典是否毫無條件的(參12~13)?15節對你有什麽意義?
──《串珠聖經注釋》
【書二十三1~二十四33】最後的勸勉:23~24章記載約書亞在兩個不同場合的勸勉,前者較簡短,後者較詳盡。――《串珠聖經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