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 21
詩篇第二十一篇拾穗
【詩二十一篇題註】「大衛的詩,交與伶長。」
在這首感恩的王者詩篇�堙A大衛承認神已經建立他的國度(1~7節),複述百姓預期他進一步成為他們的王(8~12節),並記載他們向耶和華所發出的讚美(13節)。這詩篇有某部分是彌賽亞詩篇(如4~6節;10~12節),這幾節經文的用詞套用在大衛身上是誇張的,但用在基督身上卻是十分真實的。――《詩篇雷氏研讀本》
為讚美神賜王凱旋歸來的詩,以讚美神的大能始(1節),也以歌頌祂的大能終(13節),而以倚靠神和神不動搖的慈愛為全詩中心(7節)。――《啟導本詩篇註釋》
讚美得勝。慶祝勝利的內容,大概在加冕儀式或國家紀念日吟頌。比較第2節與20:4,可知20篇與21篇是祈求與應允的詩歌。可分為兩部分:王的信仰(1~7節);會眾向王所說的話語(8~12節),最後以禱告與稱頌結尾(13節)。 ――《聖經精讀本》
本篇可以與第二十篇連起來讀。第二十篇是爭戰前的禱告,先是百姓為王的禱告(二十1~4),然後是王信心的回應(二十5~8);而本篇是得勝後的讚美,先是王對神的感恩(1~7節),然後是百姓對王的祝福(8~12節)。而兩篇詩的最後一節,都是禱告和讚美(13節;二十9)。──《聖經綜合解讀》
◎這一篇應該是接續 20,說明禱告中的戰爭勝利已經來臨,所以 21:1~7有大量的快樂經文, 21:8~13有各樣報復仇敵的字眼。──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序言——像她的姐妹篇第20篇一樣,本詩是一首用於公共篇禮拜的詩歌。這是慶祝戰爭勝利的感恩詩;而前一首則是為戰爭祈禱的詩歌。本詩分三個部分:一,國王直接向神謝恩(第1~7節);二,對國王的致辭(第8~12節);三,最後的讚美(第13節)。本詩展示國王的輝煌畫面:國王靠著神的大能威嚴,尊榮而所向無敵。── SDA聖經注釋
【詩二十一1】「耶和華阿,王必因你的能力歡喜;因你的救恩,他的快樂何其大!」
「�諈瑰飢U」(和合:�諈滷炷�)一字與二十5「�諈熙荍Q」(和合:�諈滷炷�)相同,請看該處的註釋。──《丁道爾聖經註釋》
猶太人傳統認為這首詩是彌賽亞詩篇,所以亞蘭語意譯本《他爾根 Targum》直接把第1節意譯為:「耶和華啊,彌賽亞王必因禰的能力歡喜」。──《聖經綜合解讀》
●「快樂何其大」:SH 4100+SH 1523+SH 3966,「快樂怎樣極其的大」。──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王。第1~7節表達了會眾感謝神賜給國王勝利。讓公眾承認祈禱得到應允是很有必要的。國王可能就是大衛。這裡的原文ledawid意為“由大衛”或“為大衛”。這裡可譯為“與大衛有關”。
因你的能力。戰車和戰馬在神的大能面前顯得無能為力(見詩20:7)。上一篇曾預言神的拯救(詩20:5,6,9)。現在實現了。古代猶太人的傳統把這首詩視為彌賽亞之歌,故《塔古姆》採用了意譯:“耶和華啊,彌賽亞王必因你的能力歡喜”。── SDA聖經注釋
【詩二十一2】「他心裡所願的,你已經賜給他;他嘴唇所求的,你未嘗不應允。細拉」
請看二十4的註釋。──《丁道爾聖經註釋》
本節對應二十4,王在那裡所求的,神「已經賜給他」。當我們奉神的名爭戰的時候,「心裡所願的」都是為著神的榮耀,所以神「未嘗不應允」。──《聖經綜合解讀》
所願的。為國王的祈禱(詩20:4)已經得到應允。當人的心願符合神的旨意,他的意志服從於祂時,他們的祈禱就會得到應允。
不應允。即“拒絕”。── SDA聖經注釋
【詩二十一2~3】王所求的勝利,神已賜給。眾民歡欣,迎王歸來;放下戰盔,換上王冠。――《啟導本詩篇註釋》
【詩二十一3】「你以美福迎接他,把精金的冠冕戴在他頭上。」
“迎接”(相遇)。神以祝福來與大衛會面(比較一八35)。――《詩篇雷氏研讀本》
以美福迎接他: 與7:13神待惡人的態度完全相反。精金的冠冕: 由純金製成,象徵君王的權威與榮耀。更重要的是,誰賜予這樣的冠冕(結21:25~27)。 ――《聖經精讀本》
以……迎接一字,此處表達友好的相遇,這個字在十八5表達與死亡相遇,在十七13表達神與惡者的相遇,和這�媗w迎的姿態恰成對比。在施憐憫的情境中也出現此字,參七十九8;以賽亞書二十一14。至於冠冕,其價值是由加冕者而來,而不在乎金子:在撒母耳記下十二30,大衛接受戰利品時,忘了這項事實;但以西結書二十一25~27又再次強調。──《丁道爾聖經註釋》
迎接。見詩18:5注釋。神藉著對王賜福來表達祂的悅納(見申28:2)。
冠冕。喻指神承認國王的統治權(見撒下7:12~16)。── SDA聖經注釋
【詩二十一4】「他向你求壽,你便賜給他,就是日子長久,直到永遠。」
「壽」:原作「生命」,指有活力有朝氣的生命。
「直到永遠」:不是暗示永生,乃指王朝世世代代保存下去(參撒下7:16; 詩89:29) , 更可能是詩歌誇張的描寫,形容君王長壽無疆,有如我國的「萬歲」。――《串珠聖經註釋》
日子長久,直到永遠: 意味聖徒在基督裡得到永生,不是指實際壽命延長、永不見死。――《聖經精讀本》
以下日子長久,直到永遠,這個恩賜對舊約人物而言,或是一種誇張的修辭,像但以理書二4等,或是暗指撒母耳記下七16所賜給大衛那永遠的國。新約卻以那位終極的王,彌賽亞,肯定地填入這幅圖畫;對他而言,這整段完全真實,毫無誇大之處。──《丁道爾聖經註釋》
「求壽」(4節)原文是「求生命」,「凡�琱艀瘚翩B尋求榮耀、尊貴和不能朽壞之福的,就以永生報應他們」(羅二7)。──《聖經綜合解讀》
●求「壽」:SH 2416,「生命」。──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參靠為國王祈禱的方式(見王上1:31;尼2:3)。本句指出王位要永遠延續。── SDA聖經注釋
【詩二十一4~6】凱旋的王既安全無恙,求神賜他長壽,有非凡的尊榮和無盡的喜樂。――《啟導本詩篇註釋》
4~7節最終應驗在基督身上(來二9)。──《聖經綜合解讀》
【詩二十一5】「他因你的救恩大有榮耀,你又將尊榮威嚴加在他身上。」
尊榮威嚴彰顯到最大的深度(約十三31、32)與高度(啟五12)。──《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二十一5~7】本詩為歌頌救恩而寫,救恩可以擴大到對最後勝利的應允。保羅在帖後1:7~9論述基督再來與審判的主題時,曾應用這一段。 ――《聖經精讀本》
【詩二十一6】「你使他有洪福,直到永遠,又使他在你面前歡喜快樂。」
惟有祂能達到在你面前歡喜快樂(6節;參來十二2)的境界。──《丁道爾聖經註釋》
●「洪福」:SH 1293,「祝福」、「福氣」。──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使他有洪福。亞伯拉罕就是這樣蒙福的(見創12:2)。神希望國王,包括神的每一個兒子,不但接受福惠,而且分發福惠(又見賽19:24;結34:26)。
使他在你面前歡喜快樂。見詩4:6;16:11注釋。── SDA聖經注釋
【詩二十一7】「王倚靠耶和華,因至高者的慈愛必不搖動。」
“慈愛”(希伯來文是hesed)。參看何西阿書二章19節的腳註。“至高者”(希伯來文是Elyon)。參看創世記十四章18節的腳註。――《詩篇雷氏研讀本》
從古到今一個不滅的真理呈現在人類的歷史中,就是「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來十一6)信心溝通了神人之間的關係。人對神有信心,才能得��神信實的回應。信心是叫人倚靠神,不倚靠自己,因而換來了神信實恩慈的對待。──《新舊約輔讀》
王蒙恩的原因是「倚靠耶和華」。信心就是叫人「倚靠耶和華」,不倚靠自己。「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來十一6),人若對神有信心,神必然以信實和祝福來印證祂是可信賴的神。──《聖經綜合解讀》
見詩15:5注釋,參詩16:8注釋。── SDA聖經注釋
【詩二十一8】「你的手要搜出你的一切仇敵,你的右手要搜出那些恨你的人。」
“搜出”的意思是“推翻”。――《詩篇雷氏研讀本》
具有征討的精神,務求趕逐一切仇敵,不容他們採取主動(搜出……搜出)。──《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二十一8 右手搜出敵人】新國際本為求生動,將這句話譯作「你的右手會抓住敵人」,不幸歪曲了本節的意象。這個在本節上下半兩度出現的動詞(直譯「尋找」,和合本:「搜出」)是形容用武器攻擊敵人,不是把他拘捕。大部分士兵都是慣用右手的,不會用右手抓住敵人──那是拿兵器的手。因此右手是攻擊性的,本節是說右手會「找到」攻擊目標。一首讚美沙馬士的詩歌說這位神祇的武器會直指惡人,沒有人能拯救他。在埃及浮雕和繪畫(烏加列亦然)中,君王的姿勢經常是右手持著武器高舉,左手捉住敵人。本節所用的是平行句,不是對比句,因此只是描述意象的一部分。兩句話所形容的都是右手的作為。──《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二十一8~12】眾民祝福王肅清一切仇敵,因神的幫助,無人能敵,消滅仇敵子孫,永無力再犯。“轉背逃跑”與“搭箭在弦”都是說在神的大能前,敵人必望風披靡。8節上半“你的手”亦作“你的左手”。――《啟導本詩篇註釋》
第8~12節是會眾對國王的致辭。第1~7節的“你”指神;而這裡的“你”是指國王。詩人展望完全戰勝一切敵人。現在的勝利提供了這樣的希望。── SDA聖經注釋
8~12節是會眾對王的祝福,最終應驗在基督身上,預表彌賽亞完全的得勝(帖後一7~8)。──《聖經綜合解讀》
第1~7節的「禰」指神;8~12節的「你」指預表彌賽亞的君王。──《聖經綜合解讀》
現在,主正向我們伸出帶著釘痕的手(約二十27),呼喚我們去接受祂白白賜下的恩典,要舉手給我們祝福(路二十四50)。但等到恩典的大門關上了,祂的手就要「搜出」一切恨祂、抵擋祂的仇敵(8節),施恩的手將會成為審判的手:「落在永生神的手裡,真是可怕的」(來十31)!我們今天若「藐視祂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不曉得祂的恩慈是領你悔改」(羅二4),任憑自己「剛硬不悔改的心,為自己積蓄忿怒,以致神震怒,顯祂公義審判的日子來到。祂必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羅二4~6)。──《聖經綜合解讀》
◎ 21:8~12中的「你」應該都是指「君王」。──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二十一9】「你發怒的時候,要使他們如在炎熱的火爐中。耶和華要在他的震怒中吞滅他們,那火要把他們燒盡了。」
顯現的時候(9節;和合:�賮o怒的時候),直譯為「在�蹅y面的時候」,即,�諈漸X現(參,啟六16)。「在�賮o怒的時候」(AV、RV)比較不是直譯。──《丁道爾聖經註釋》
炎熱的火爐。希伯來人的爐子裡可能是燒柴的(參瑪4:1)。惡人最後將完全毀滅(見啟20:14,15)。
發怒(paneh)。直譯是“臉”,也有 “旨意”的意思,如烏加列語文獻所示(見詩9:20注釋)。本句可譯為“你將按你旨意所定的時間使他們變為火爐”。── SDA聖經注釋
【詩二十一10】「你必從世上滅絕他們的子孫,從人間滅絕他們的後裔。」
要將這批人從世上滅絕淨盡。──《丁道爾聖經註釋》
◎ 21:10的意思是要滅絕敵人的後代。──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見創30:2;哀2:20。── SDA聖經注釋
【詩二十一10~12】這三節經文�堛滿壯A”可能指王,而最終是指基督。――《詩篇雷氏研讀本》
雖指大衛,終極意義是指耶穌基督。 ――《聖經精讀本》
今天遍地都是起來抵擋基督的人,但「他們想出計謀,卻不能做成」(11節)。有時這些人似乎得逞一時,但他們的得勝不過是讓自己的「子孫、後裔」滅絕(10節)。──《聖經綜合解讀》
【詩二十一11】「因為他們有意加害於你,他們想出計謀,卻不能作成」
「有意加害你……計謀」表示罪的顯露,因為反對義人的,就是反對神了。──《新舊約輔讀》
如果神反對,人最好的計謀也會失敗。── SDA聖經注釋
【詩二十一12】「你必使他們轉背逃跑,向他們的臉搭箭在弦。」
「向他們的臉搭箭在弦」:或作「當你張弓搭箭瞄準他們的臉的時候」。――《串珠聖經註釋》
惡人暫時向神誇口,但神一向他們搭箭,他們只好轉背逃跑。就是如此,也躲不掉神的忿怒。原文中的意思,是神將惡人當作射箭的靶子。神射箭必中目標。上句說使他們“轉背逃跑”,但神射箭是“向他們的臉搭箭”,所以看出他們雖要逃跑,他們還沒有轉背的機會,神已向他們的臉搭箭在弦。── 包忠傑《詩篇註解》
生動地描寫敵人被追趕逃跑。追趕者跑到他們前面,用箭瞄準他們的臉。── SDA聖經注釋
【詩二十一13】「耶和華啊,願你因自己的能力顯為至高。這樣,我們就唱詩歌頌你的大能。」
與首節呼應,神顯大能,王快樂歡欣,眾民讚美。――《啟導本詩篇註釋》
結束的讚美詩:為著上述神如何賜福和幫助王,大家一齊讚美神。――《串珠聖經註釋》
這一節將本詩作結束,與詩篇第二十篇的筆法相呼應。不過在這�堙A不再看見任何人,只聞其聲而已;人的角色是站在一旁,欣賞並感恩。──《丁道爾聖經註釋》
第二十篇的結束是在信心裡的禱告(二十9),本篇的結束是在信心裡的讚美。讚美的對象不是得勝者、不是得勝,而是得勝的根據——彰顯大能的神。神「因自己的能力顯為至高」,不需要倚靠任何人。──《聖經綜合解讀》
正如將來天上「那些勝了獸和獸的像並它名字數目的人」(啟十五2),他們也不是歌唱得勝者如何艱苦、如何勇敢、如何爭戰,而是「唱神僕人摩西的歌和羔羊的歌,說:主神——全能者啊,禰的作為大哉!奇哉!萬世之王啊,禰的道途義哉!誠哉」(啟十五3~4)。因為真正的得勝者,知道得勝完全是神自己的作為、神「自己的能力」,「這樣,你們做完了一切所吩咐的,只當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所做的本是我們應分做的。』」(路十七10)。──《聖經綜合解讀》
◎此處神似乎與君王連結,一起對付惡人。──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像第20篇一樣,本詩也以祈禱結束。詩人把他對國王的美好願望和預言,放在會眾的口中。現在他轉向耶和華,求祂顯示自己是祂子民一切力量的源泉(如第1節)。這是普世讚美的最後畫面(見啟7:10~12;12:10;19:1~3)。── SDA聖經注釋
【思想問題(第21篇)】
1 21:1~7節讚美神賜恩給王。王為何得到神所賜的恩典呢?參7節。今日你社會或國家的領袖無論篤信神與否,神有沒有給予他們什麽恩澤,使你可以向神感謝呢?
2 在復活節期間,有些教會誦讀詩篇21篇來慶祝基督的復活及掌王權。從本篇中找出有關大衛的後裔──彌賽亞的描繪。
3 試從21:8~12節找出作者祈求神除滅王的仇敵之原因。今日我們要去防禦和除滅那些仇敵呢?參彼前5:8~9; 約一3:7~10。
──《串珠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