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上 20
列王紀上第二十章綱目
壹、內容綱要
【亞哈王與亞蘭王便哈達兩次對敵】
一、第一次與亞蘭軍對敵(1~12節)
二、按照先知的預言大敗亞蘭軍(13~21節)
三、次年照先知的預言第二次對敵(22~27節)
四、按照神人的話大敗亞蘭軍(28~30節)
五、亞哈縱虎歸山放走便哈達(31~34節)
六、先知預言北國將會亡於亞蘭人(35~43節)
貳、靈訓要義
【蒙恩者的危機】
一、蒙恩的情況(1~30節):
1.亞哈王面臨亞蘭王的無理挑釁(1~12節):
(1)「亞蘭王便哈達聚集他的全軍,率領三十二個王,帶著車馬上來圍攻撒瑪利亞」(1節):亞蘭王便哈達率領大軍前來圍攻撒瑪利亞城。
(2)「又差遣使者進城見以色列王亞哈,對他說:便哈達如此說:你的金銀都要歸我,你妻子兒女中最美的也要歸我。以色列王回答說:我主我王啊,可以依著你的話,我與我所有的都歸你」(2~4節):便哈達遣使命亞哈稱臣。
(3)「使者又來說:便哈達如此說:…明日約在這時候,我還要差遣臣僕到你那裡,搜查你的家和你僕人的家,將你眼中一切所喜愛的都拿了去」(5~6節):便建議哈達又提出略奪的無理的要求。
(4)「長老和百姓對王說:不要聽從他,也不要應允他。故此,以色列王對便哈達的使者說:…這次所要的,我不能依從。使者就去回覆便哈達」(8~9節):亞哈王徵得臣僕的同意,拒絕便哈達的要求。
(5)「便哈達和諸王正在帳幕裡喝酒,聽見這話,就對他臣僕說:擺隊吧!他們就擺隊攻城」(12節):亞蘭軍準備攻城。
2.以色列軍按照先知的預言大敗亞蘭軍(13~21節):
(1)「有一個先知來見以色列王亞哈說:耶和華如此說:這一大群人你看見了嗎?今日我必將他們交在你手裡,你就知道我是耶和華」(13節):有一先知奉神命預言以色列將會得勝。
(2)「亞哈說:藉著誰呢?他回答說:耶和華說:藉著跟從省長的少年人。亞哈說:要誰率領呢?他說:要你親自率領」(14節):先知說明得勝的條件。
(3)「於是,亞哈數點跟從省長的少年人,共有二百三十二名。後又數點以色列的眾兵,共有七千名」(15節):神藉以得勝的少黏人僅只232人。
(4)「跟從省長的少年人出城,軍兵跟隨他們,各人遇見敵人就殺。亞蘭人逃跑;以色列人追趕他們。亞蘭王便哈達騎著馬和馬兵一同逃跑。以色列王出城攻打車馬,大大擊殺亞蘭人」(19~21節):果然大大擊殺亞蘭人。
3.次年照先知的預言第二次對敵(22~27節):
(1)「那先知來見以色列王,對他說:你當自強,留心怎樣防備,因為到明年這時候,亞蘭王必上來攻擊你」(22節):先知再次預言次年將有戰事。
(2)「次年,便哈達果然點齊亞蘭人上亞弗去,要與以色列人打仗。以色列人也點齊軍兵,預備食物,迎著亞蘭人出去,對著他們安營,好像兩小群山羊羔。亞蘭人卻滿了地面」(26~27節):兩軍對陣,以色列有如小群山羊羔。
4.以色列軍按照神人的話大敗亞蘭軍(28~30節):
(1)「有神人來見以色列王說:耶和華如此說:亞蘭人既說我耶和華是山神,不是平原的神。所以我必將這一大群人都交在你手中,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28節):先知預言神將再使以色列軍得勝,以表明祂乃是全能的真神。
(2)「以色列人與亞蘭人相對安營七日,到第七日兩軍交戰。那一日以色列人殺了亞蘭人步兵十萬,其餘的逃入亞弗城,城牆塌倒,壓死剩下的二萬七千人」(29~30節):以色列軍果然再次大大擊殺亞蘭人。
二、亞哈王未詢問神,逕自縱虎歸山放走便哈達(31~34節):
1.「便哈達也逃入城,藏在嚴密的屋子裡。他的臣僕對他說:我們聽說以色列王都是仁慈的王。現在我們不如腰束麻布,頭套繩索,出去投降以色列王,或者他存留王的性命」(30節下~31節):便哈達臣僕建議卑微求降,或可存留性命。
2.「於是他們腰束麻布,頭套繩索,去見以色列王,說:王的僕人便哈達說:求王存留我的性命。亞哈說:他還活著嗎?他是我的兄弟」(32節):亞哈中計,稱便哈達為兄弟。
3.「便哈達對王說:我父從你父那裡所奪的城邑,我必歸還。你可以在大馬色立街市,像我父在撒瑪利亞所立的一樣」(34節):同意兩條件,立定和約。
三、先知預言北國以色列將會亡於亞蘭人(35~43節):
1.「有先知的一個門徒,奉耶和華的命對他的同伴說:你打我吧!那人不肯打他。他就對那人說:你既不聽從耶和華的話,你一離開我,必有獅子咬死你。那人一離開他,果然遇見獅子,把他咬死了」(35~36節):先知奉神命,請同伴打他,對方不肯遵照神的意思而被獅子咬死。
2.「先知的門徒又遇見一個人,對他說:你打我吧!那人就打他,將他打傷。他就去了,用頭巾蒙眼,改換面目,在路旁等候王」(37~38節):另一同伴將先知打傷,先知喬裝去見亞哈王。
3.「王從那裡經過,他向王呼叫說:僕人在陣上的時候,有人帶了一個人來,對我說:僕人正在忙亂之間,那人就不見了。以色列王對他說:你自己定妥了,必照樣判斷你」(39~40節):先知向王講說丟失俘虜,王斷定丟失俘虜者應償命。
4.「他急忙除掉蒙眼的頭巾,以色列王就認出他是一個先知。他對王說:耶和華如此說:因你將我定要滅絕的人放去,你的命就必代替他的命,你的民也必代替他的民」(41~42節):先知除去喬裝,宣告神的旨意,王必親自為放走便哈達償命。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列王紀上註解》
叁、其他綱目
【在敵人面前】
經文:20:1-12
引言:詩23:5。我們的敵人是誰?便哈達——假神魔鬼!(彼前5:8-9)
一、受敵人欺負 1-6
1.受敵人上來圍攻 1
2.敵人上來威脅 2-4,(約10:10)
3.敵人多次上來說欺壓的話 5-6,反映出:
(1)魔鬼屢次害人。(太17:15)
(2)多次試探神的兒女。(路4:3;太26:41;彼前4:7)
二、對敵人反抗 7-9
1.王召了國中的長老來商議對策 7-8,(傳4:9-12;箴15:22)
2.王依從眾臣同工的話拒絕敵人的要求 9,(雅4:7;箴5:9)
這段的意義對教會的牧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提醒。面對問題不要只一人說了算,而是要與其他同工有商議,使大家取得思想一致,才能解決問題。
三、向敵人宣戰 10-12
1.敵人的誇口如吼叫的獅子 10,(撒上2:3;耶9:23-24;雅4:15-17)
2.用話語對抗的威脅 11,
▲用堅固的信心抵擋他。(彼前5:9;雅4:7)。11節,現代中文譯本:真正的戰士不在戰前吹牛,而是在戰後誇口。
3.敵人的陣勢好像很可怕 12,(申1:29-30;書10:8;結2:6;太10:28)
結論:詩歌:《信徒如同精兵》。
── 毛南春陽
【今日我必將他們交在你手裡】
經文:20:13-21
一、有耶和華作盾牌 13
1.須聽從先知的講論(帖前5:19-20),因神的道能戰勝靈界的仇敵(弗6:17)。
2.耶和華是我的盾牌。(申33:29;撒下22:3,31;詩28:7)
二、有少年人作軍力 14-15
1.“要你親自率領”14,(提前4:12,16)
2.要數點從軍的少年人 5-6,
▲神一直都使用少年人成就祂的大事。如:撒母耳、大衛、提摩太……
三、有好環境作戰機 16-21
1.出征迎戰 17-18,(申31:6;書10:25;代下32:7)
2.勇敢殺敵 19-21,(弗6:10-13;雅4:7)
詩歌:《基督精兵》,“聽聽聽,大家聽聽聽……”
── 毛南春陽
【不給魔鬼留地步】
經文:20:22-34
引言:得勝秘訣是:不給魔鬼留地步!(弗4:25-29)
一、你當自強,留心防備 22-27
1.防備 22,(腓3:2-4;提後4:15;彼後3:17)
2.山神 23-25,(羅1:18-23)
3.再戰 26-27,表示魔鬼失敗後的不甘心——只是“暫時離開”的(路4:13),牠到時還會再來攻擊。(太16:23;彼前5:8-9;太26:36-41)
詩歌:《總要儆醒禱告》。
二、你當知道,神是真神 28
1.神人來傳神的應許:(1)不藐視先知的講論。(帖前5:19-24) (2)敬重神僕人的職分。(羅11:13;林前16:16-18)
2.神人來宣告耶和華是真神,所以你要知道祂,因為得勝在乎耶和華。(箴21:31;撒上17:47)
3.祂要引導我們走義路。(詩23:3)
三、你當小心,立約立約 29-34
1.敵人被殺敗 29-30,只要聽從耶和華的話,就會得勝有餘。(羅8:35-39)
2.小心立約,給魔鬼留地步。31-34
(1)立約——把敵人放走了。正如掃羅容留亞瑪力王一樣(撒上15:9),以致惹神發怒。
(2)立約——即表示與鬼相交。(林前10:20-21)
(3)立約——是從魔鬼的意思。(約13:2)
(4)立約——存著不信的噁心。(來3:12)
結論:本來是大大得勝,卻是以失敗告終——給魔鬼留地步了。
── 毛南春陽
【罪已伏在門前】
經文:20:35-43
引言:該隱給罪留了地步,因此罪就伏在他的門前。(創4:6-7)
一、性命,代替性命 35-39
1.被獅子咬死 35-36,(彼前5:8-9)(
2.改換面目,等候王。37-38,等候王的目的是為要當面指責他的罪。(箴27:5-6)
3.先知設比喻指責王罪 39,正如:
(1)大衛王和亞哈王不同的是:大衛王被指罪後痛心悔改了 。(撒下12:13-14)
(2)亞哈王被指罪後卻沒有悔改。聖經的要求:是要悔改。(太3:8;路5:32;啟2:5;3:19)
二、忙亂,正在忙亂 40-42
1.亞哈正是那忙亂的僕人 40,人心中一旦“忙亂”就做錯事。(路10:40)
2.便哈達本是當滅之物。(申7:2;20:16;撒上15:3)
三、不樂,悶悶不樂 43
1.知錯不改的人會悶悶不樂。如哈曼。(斯6:12-13)。又如少年財主。(太19:22-24)
2.他必須替便哈達受死。43,(王上22:34-35),不遵神旨而落在永生神的手裡,真是可怕。(來10:31)
── 毛南春陽
【再一次的機會(二十1-15)】
一、宣戰(1-7)
二、反抗(8-12)
三、迎戰(13-15)
——《新舊約輔讀》
【山神(二十16-34)】
一、驕兵(16-21)
二、迷信(22-25)
三、再戰(26-34)
——《新舊約輔讀》
【第二十章綱目】
貳、南北王國分立 12:1-22:53
三、南北兩國關係良好的時期 16:29-22:53
(二)以利亞與先知對抗亞哈王時期的巴力信仰 17:1-22:40
8.亞哈與亞蘭人的爭戰與神對亞哈的審判預言 20:1-43
(1)亞蘭王便哈達侵略以色列,提出過份的要求,亞哈王無法接受,雙方決裂實際進行打仗。 #20:1-12
(2)神透過先知啟示以色列王,將亞蘭人交在以色列王手中,透過亞哈王領導戰士打敗亞蘭 人 20:13-22
(3)亞蘭王第二次進攻以色列,在亞弗對陣,以色列人在人數上居於絕對劣勢 20:23-27
(4)神透過先知預言他將把亞蘭人交在以色列人手中,以色列人殺了亞蘭人十二萬七千人, 亞哈卻接受便哈達的求和,放亞蘭王回去。 20:28-34
(5)先知透過實際的行動與看管犯人的例子預言神要讓以色列王與以色列民替代亞蘭王與 亞蘭人被滅亡 20:35-43
── 蔡哲民等《查經資料》
【自我是害己之路 列王記上20章】
一丶 因自大而攻擊人20:1-4
二丶 因自私而剝削人20:5-9
三丶 因自高而藐視人20:10-12
四丶 因自信而輕看人20:13-18
五丶 因自誇而敗於人20:19-21
六丶 因自強而鼓勵人20:22-25
七丶 因自重而複攻人20:26-27
八丶 因自傲而害死人20:28-30
九丶 因自保而投降人20:31-32
十丶 因自義而妥協人20:33-34
十一丶因自守而違背人20:35-36
十二丶因自主而縱容人20:37-43
── 作者不詳《聖經查經題目大綱》
【第二十章 亞哈縱敵】
腰束麻布
頭套繩索
一、亞蘭王的挑戰
(一)狂言輕敵
(二)先知策略
(三)兩次得勝
二、亞哈對敵寬大
(一)便哈達降
(二)自作主張
(三)立約放回
三、先知責亞哈王
(一)警喻後患
(二)俘虜不見
(三)以命代命
── 張志新《列王紀上查經分章大要》
【第二十章縱敵後患】
1) 便哈達窮凶極惡、1/6
2) 亞哈王勉強迎敵、7/12
3) 先知來相助出兵、13/15
4) 亞蘭人敗陣逃跑、16/22
5) 便哈達捲土重來、23/27
6) 神相助克敵制勝、28/30
7) 死到臨頭假投降、31/34
8) 先知責備亞哈王!35/43
──郭提多《讀經講道輔導提綱》
提要:1 便哈達不滿意亞哈的臣服,圍攻撒瑪利亞。13 藉著先知的指點,亞蘭人被大大擊殺。22先知事先警告亞哈,亞蘭人自信在平原必能取勝,來到亞弗攻打他。28 神的判決借先知發出,亞蘭人再次被打敗。31 亞蘭人投降,亞哈與便哈達立約,放他回去。35先知的門徒以看守俘虜的比喻使亞哈定了自己的罪,宣佈了神的判決。──《SDA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