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ia Todo Logo
聖經-註釋
- 廣告 -



撒母耳記上 20 - 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撒母耳記上 20

 

撒母耳記上第二十章拾穗

 

【撒上二十1「大衛從拉瑪的拿約逃跑,來到約拿單那裡,對他說:“我作了什麼,有什麼罪孽呢?在你父親面前犯了什麼罪,他竟尋索我的性命呢?”」

         神開始借著掃羅追趕大衛的時候,並沒有讓大衛清楚地知道前面的道路,但也從來沒有讓大衛裡面興起反抗的心思。大衛此時並不瞭解這些苦難在自己身上的目的(1),他唯一的想法就是想確定是否非逃不可,因為他實在捨不得離開「耶和華的產業」(二十六19),不願去「事奉別神」(二十六19)。這是一個很難學習的順服功課,神要把大衛帶到毫無保留地服神權柄的地步:「因我所遭遇的是出於你,我就默然不語」(詩三十九9),那時,他才能成為真正合神心意的人。──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大衛逃跑。顯然是逃到基比亞與約拿單商議。大衛幾乎不敢逃到掃羅所在的地方,但是在聖靈的約束能力之下,掃羅留在拉瑪一晝一夜(見撒上192324)。這一耽擱給了大衛一個機會找到約拿單並從他那裡得知掃羅的態度。沒有提到大衛這次有沒有去看望他的妻子。他確信約拿單會保持他的忠告,但他對米甲不是那麼確定。見大衛逃避掃羅時的流浪生涯:ab

  我有什麼罪孽。“罪孽”與“罪”這兩個詞幾乎不是同義重複。`awon這個詞被譯為“罪孽,不公正”來自詞根`awah,“有乖僻的心思。”`Awon常被理解為罪的行為與刑罰。chatta'ah這個詞被譯為“罪”,來自詞根chata',“沒打中標誌。”大衛在問:“我的罪行是什麼,我對王或對國家的態度有什麼乖僻不正當的地方?我豈沒有在最具考驗性的環境中為掃羅爭戰嗎?我豈沒有為以色列英勇服務,與她的仇敵爭戰嗎?我的動機和願望豈不是一直給我所愛的百姓帶來成功嗎?我的意圖在什麼地方沒打中標誌失敗了呢?” ──《SDA聖經註釋》

 

【撒上二十1~10大衛與約拿單商議對策:大衛不曉得掃羅追殺他是否出於一時的怒氣,若他不辭而別離開王宮,只會進一步觸怒掃羅,在進退兩難之間,惟有請約拿單在獻祭與筵席之日試探掃羅,看王對自己的怒氣有否平息,好決定去留。――《串珠聖經注釋》

 

【撒上二十1~42大衛向約拿單求助:本章指出約拿單對父王追殺大衛一事毫不知情。大衛因與約拿單有結盟的情誼,終於走到他那裡向他求助。約拿單為救大衛,甯冒觸犯父王之險,試探掃羅是否仇恨大衛。這事引起父子二人的衝突,而大衛確定掃羅的動機後,不得不開始逃亡的生涯了。――《串珠聖經注釋》

         約拿單真摯的友情:大衛曾六次逃脫 掃羅的追殺 (18111915101120),本章記載了大衛曾七次經歷神的救拔(3133)。在這第七次的救援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大衛的朋友約拿單。本章因著為救處於死亡危機中的朋友而不惜一切代價的約拿單對大衛的友情而催人淚下。我們也有這樣的朋友耶穌基督(1513~15),不管我們處於什麼樣的境遇,他不會離棄我們,永遠愛我們(131)。因此聖徒首先要享受主的愛和安慰,其次要全力以赴傳播主的愛和安慰(133435)――《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二十2「約拿單回答說:“斷然不是!你必不至死。我父作事,無論大小,沒有不叫我知道的。怎麼獨有這事隱瞞我呢?決不如此。”」

         我父作事……沒有不叫:表示當時約拿單在宮中所佔據的地位重要。他是王的承襲者(31),能與掃羅王一同擁有特殊武器的人(1322),掃羅政府的要人之一(25)。不久前掃羅也曾聽從約拿單的勸告而起誓過不殺大衛(196),約拿單是根據這些事實對大衛斷言:斷然不是,你必不至死!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掃羅決心要殺大衛的事,連約拿單都不知道(2)。約拿單可能一直以為這是惡魔對掃羅的騷擾。──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斷然不是」:「絕不是那樣」,是一種強烈的否定。

         「不叫我知道」:「不對我耳朵揭露」,意思是一定會私下讓我知道。――《蔡哲民查經資料》

  神禁止[斷然不是]希伯來文是chalilah,用作憎惡、抗議的感歎詞。希伯來原文中並沒有神的名字。像在9節中一樣譯為“斷無此事”更可取。“神禁止”這種表達是一個古老的英語成語,並沒有照希伯來原文的字面意義翻譯。約拿單似乎確信他父親的行為是由於他的精神錯亂。他向大衛保證掃羅不會在背地裡做什麼事,顯然是根據先前掃羅曾與約拿單和他的官員們說過要殺大衛的事(撒上191)。約拿單那時曾能與掃羅理論並使他安靜,所以他確信現在也必有解決的辦法。但是,既然已經在拉瑪的學校中見到掃羅的態度,大衛就沒能被說服。──《SDA聖經註釋》

 

【撒上二十3「大衛又起誓說:“你父親准知我在你眼前蒙恩。他心裡說,不如不叫約拿單知道,恐怕他愁煩。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離死不過一步。”」

         我在你眼前蒙恩:指王子約拿單把牧童大衛當作朋友,而且與大衛有很深的友情(181~4191~7)我離死不過一步,用比喻來表現大衛處於危在旦夕的景況。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準知」:原文是「知道知道」,兩個知道連在一起,用來強調語氣,事實上前面大衛用「起誓」,進一步強調其言語的嚴肅性。――《蔡哲民查經資料》

  大衛起誓。即,他通過起誓斷言他知道他所說的是什麼。大衛使約拿單注意這個事實:掃羅知道他們親密的友誼,並且儘管約拿單過去曾能與他的父親理論,大衛現在也害怕掃羅會秘密地繼續其邪惡的計畫以致他不會與任何一個人談論這件事,也不告訴他自己的兒子。也許在拉瑪的經驗之前約拿單還沒有直接見到他的父親,並不知道景況突然變壞了。

  一步。希伯來文是pesa`。這個詞在舊約中只在這裡出現過。它在這個短語中的用法是一個口語的例證,與我們的現代成語有類似之處。這種表達給敘述增添了色彩,並且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性。

  大衛曾有幾個小時從驚恐中恢復,現在他能清楚地思考並相應地作出計畫了。當他概述其要得到必要的信息好決定將來的行動的計畫時,表現出了真正的領導能力。──《SDA聖經註釋》

 

【撒上二十4「約拿單對大衛說:“你心裡所求的,我必為你成就。”」

         「心裡所求的,我必為你成就」:約拿單也不知道怎樣處理他與大衛的意見岐異,不過他自己沒有什麼危險,具有行為能力,所以就看大衛要什麼,他就配合之。

         ◎可能因為19:4~7中掃羅親自保證不會對大衛不利,所以約拿單似乎不相信掃羅會傷害大衛,導致大衛必須多方保證。但至少約拿單願意為大衛測試掃羅的反應。――《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二十5「大衛對約拿單說:“明日是初一,我當與王同席,求你容我去藏在田野,直到第三日晚上。」

         “初一”即陽曆初一,也就是“月朔”,以色列人依例須特別獻祭敬奉神(民十10;二十八1115);故又稱“新月節”,吹號慶祝。此日的重要可看《王下》四23;《賽》一13.掃羅可能每逢陰曆初一召集宮廷會議。――《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上註釋》

         「初一」:按律法的規定,此日為節日,有獻祭與設筵的事(參串)

          「我當與王同席」:掃羅與大衛還未公然決裂,按照規矩大衛應出席宮中宴會。――《串珠聖經注釋》

         “初一”。即月朔的獻祭慶典(參看民二八1115的腳註),那是一個宗教和民間的節日。――《撒母耳記上雷氏研讀本》

         直到第三日晚上,暗示當時的月朔慶祝活動持續兩天(34)――《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初一」(5)就是「月朔」(民二十八11),指每次新月初次出現的那天,需要獻祭,並且像安息日一樣休息(摩八5)──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我當與王同席」(5),可能是平安祭的筵席。掃羅與大衛還沒有公然決裂,按照規矩大衛應出席宮中的平安祭筵席。──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初一」:「新月」、「月朔」。 28:11~15提到此日必須獻上特別的祭物。

         「求你容我」:原文是「放走我」、「使我自由」,而且原文的時態顯示這是一再的請求。――《蔡哲民查經資料》

  初一。猶太人與他們四圍的許多鄰邦一樣,遵守陰曆,月初第一天開始于新月的月牙出現的那個晚上。每月的第一天,叫作“月朔”,是特別歡慶的一天,包括奉獻(2811~15)並在獻祭時吹號(1010)。在當時,這種節日既是宗族的也是社會的事務,大衛作為掃羅的女婿,是應該參加的。敘述並沒有說是那年的哪個月份。然而,因為在伯利�琱]有這種節日被稱作“年祭”(撒上206),所以這可能是個年度節日,可能是新年的節日,在秋天的提市黎月,即七月初一日來到,與現代的猶太曆一樣。這樣的集會是經所有支派在中央集會上核准的(125~16)。在以利的日子,是在示羅舉行的。後來,在列王時代,是在耶路撒冷舉行的。在約櫃從示羅被移走後,很可能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集會。因而同類的節日盛宴在伯利�琠峖b基比亞都可以舉行。──《SDA聖經註釋》

 

【撒上二十5 月朔的節期】由於使用陰曆的緣故,古以色列以每月的初一日新月初現之時為節期(即每二十九或三十日一次的節日)。這日與安息日一樣,所有工作都告休止(見:摩八5),並且需要獻祭(民二十八1115)。王國時代君王成為這些慶典的要角(見:結四十五17),這可能是掃羅的筵席在政治上為何如此重要的原因。這節期到了被擄歸回的時代依然奉行(拉三5;尼十33)。從主前第三千年紀末期開始,直到主前第一千年紀中期的新巴比倫時代,月朔在美索不達米亞也是重要節日。── 華爾頓《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撒上二十5  以色列人在初一要做甚麼?】以色列人在他們曆法的每個月初,聚集在一起守月朔之日。大家歡暢地過這節期,並將下一個月奉獻給神。外邦人慶祝月望,也拜月亮,以色列人則守月朔──空中見不到月亮之日,以進一步防止他們崇拜假神。不可拜受造之物,單要敬拜造物之主。──《靈修版聖經註釋》

 

【撒上二十5~8約拿單發誓要協助大衛:聽到約拿單的承諾(4),大衛最後一次提出探聽掃羅內心的一個方案。那就是觀察若大衛不參加月朔的御前飯桌時掃羅的反應。結果表明了掃羅還要殺死大衛(24~34)――《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二十6「你父親若見我不在席上,你就說,大衛切求我許他回本城伯利�琤h,因為他全家在那裡獻年祭。」

         “獻年祭”為以家庭為單位、一年一度的月朔慶典。從大衛的話可知家中人都須參加。――《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上註釋》

         顯然這月朔也是以色列獻年祭的時候。――《串珠聖經注釋》

         「全家」(6)原文是「整個家族」,是比「父家」還要大一點的組織。大衛不一定是撒謊,可能他的全家確實要「在那裡獻年祭」(6)──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見」我不在:原文也是兩個「注意、觀察」連在一起,強調用。

         「切求」:原文也是「要求、要求」連在一起。

         「全家」:「整個家族」,比「父家」還要大一點的組織。

         ◎此處大衛要求約拿單說謊。聖經沒有評論這是一件「好事」,我們也不能因為這是大衛做的,就認為這是「好行為」。聖經沒有任何評論,只是忠實地記錄下來,我們可以輕易的由其他經文看出這並非是一件好行為,而是大衛軟弱的表現。――《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二十6 家庭性年祭】以利加拿和哈拿一家亦有奉行家庭性年祭的傳統(見一3的注釋)。這年祭與農業和朝聖節期是互不相干的(代下八13)。當時大衛全家要在宗族的根據地伯利�睇E集。由於這是盡責和向家庭效忠的表示,大衛以年祭為由推辭不在掃羅的月朔慶典中出席,是很方便合理的。── 華爾頓《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撒上二十7「你父親若說好,僕人就平安了;他若發怒,你就知道他決意要害我。」

         「他若發怒 ...... 要害我」:在這快樂的節期,掃羅對大衛的仇恨若仍存在,即表示他已決定非殺大衛不可了。――《串珠聖經注釋》

         「發怒」:原文也是兩個「大怒」連在一起。――《蔡哲民查經資料》

  因為他全家。更好說是“因為所有宗族。”以色列分為12支派,但這些支派又分為宗族,或家族(見出614~30)。在便雅憫和猶大支派,一個宗族可能在基比亞聚會而另一個宗族可能在伯利�睇E會。

  有人曾質疑大衛的誠實,因他要求約拿單告訴掃羅他有意訪問家鄉,因為他們認為大衛根本沒有計劃去伯利�琚C認真地查考上下文並不能確定這一論點。聖經的敘述經常省略許多細節,如果給出這些細節的話,畫面就清晰了。這裡給出的簡要記述傳達的印像是整個事件僅僅是要試驗掃羅的態度。但是約拿單對他父親講的話(2829)強烈暗示這兩個朋友曾談論過這整個事件,而且比這裡記錄的說的要多。看來顯然大衛確實計畫去見他的哥哥們,而且他可能短暫訪問了一下伯利�琚C但是在掃羅可能打發人去找他之前,他就回來藏在田野,等候來自約拿單關於掃羅的反應的消息。──《SDA聖經註釋》

 

【撒上二十8「求你施恩與僕人,因你在耶和華面前曾與僕人結盟。我若有罪,不如你自己殺我,何必將我交給你父親呢?”」

         「施恩」:指施予忠於盟約的愛。――《串珠聖經注釋》

         施恩:指對“相互締結以愛持守信義的某種契約”意思,大衛用這句話來拜託約拿單要忠實地持守他們所結下的友情誓言(183)。因你……結盟:強調(183)中提出大衛和約拿單以耶和華的名締結友情的誓約。我若有罪:大衛再一次使人想起自己的清白(1)。他不僅沒有叛逆行為,反而為要謀害自己的掃羅王獻上自己不變的忠誠。(1813142730 1989)。清白之人的呼求是有能力的。大衛因為一直過著誠實的生活而能夠向神獻上更有能力的禱告(73~5)。從這種意思上講,真正的禱告不是用嘴唇而是用心獻上的(115~17)――《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求你施恩與僕人」(8),原文是「求你以忠誠對待僕人」。「恩」原文是「慈愛、忠誠」,特指「盟約中的慈愛與忠誠」。這是大衛請求約拿單遵守盟約(十八3)──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施「恩」:「慈愛」、「忠誠」,在舊約特指「盟約中的慈愛與忠誠」。簡單的說,大衛現在要求約拿單實踐兩人立過的盟約。――《蔡哲民查經資料》

  我若有罪。大衛意識到他的困境並不是由於在他這方面有什麼罪造成的。在被作為政治仇敵對待這種責備和像一個亡命者的悲慘生活之上,如果再加上罪疚感的重擔,那麼這重擔就幾乎是壓倒性的了。知道自己是清白的這種知識在這個試煉的時辰支持了大衛。

  一個清潔的良心能夠補償這個世界中的任何損失。那些嫉妒惡人,就是羡慕那些放縱罪中之樂的人,應該記得這些快樂要用悔恨與自我憎惡的時辰來償還。許多曾就飲於世俗污穢之泉的人都願意給出他們的一切,只要他們能取消過去並擦去他們生活中的污點。另一方面,那些能以一種無虧的良心面對神和他們的同胞的人,卻是世上最幸福的人。他們可能擁有很少的物質利益,但是他們卻擁有這個世界上所有的財富都不能買到的財富(見彼前313~17)──《SDA聖經註釋》

 

【撒上二十9「約拿單說:“斷無此事!我若知道我父親決意害你,我豈不告訴你呢?”」

         ◎「斷無此事」:約拿單在20:9中表示自己還是無法相信掃羅要害大衛,而且如果掃羅要害大衛,他一定會知道,而且一定會告訴大衛。不過大衛並沒有直接反駁這件事,只是繼續安排他的測試計畫。――《蔡哲民查經資料》

  決意害你。約拿單心中感到大衛對掃羅的態度的推理是錯誤的。他似乎深信只是因為掃羅精神錯亂所以有時才會使他的行動像一個魔鬼。他本可以直接反駁大衛,但是由於這經歷是以一種私人的方式影響大衛的,所以他樂意尊重他朋友關於探知掃羅態度的方法。未來會顯明事實,況且照大衛的辦法而行也沒有什麼害處。

  在這一經歷中有一個有價值的教訓。人們所擁有的遺傳與環境並不一樣,因而對待生活難題的方式也不一樣。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方法是正確的。結果常常是意見不同、矛盾和揭醜指責。激烈的言辭被憤慨地說來說去,因而離間了家庭、朋友甚至愛人。自私增長,並且驕傲保持著所採取的立場,不管是不是站得住腳。本章呈現了掃羅與約拿單處理這種情形的方式之間的驚人對比。掃羅在他的急躁專制與頑梗中,感到他必須是第一位的,他所說的就是正確的和決定性的。任何一個有不同意見的人都要被不擇手段地消除。然而他親生兒子卻從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對待人生。既然父親和兒子擁有同樣的環境和訓練,為什麼他們之間如此不同呢?難道神光照了一個人的生活而沒有光照另一個人嗎?掃羅生來就是邪惡的,而相比之下他的兒子卻具有高貴的品性嗎?難道人們必須接受掃羅所有的怪癖、允許他所有的獨斷專行和盛氣淩人的作風嗎?

  這些問題的答案在保羅的話裡可以找到:“你們獻上自己做奴僕,順從誰,就作誰的奴僕”(616)。人類因自己的自由選擇,就將他的服務,他的思想,他關於生活的見解獻給一個或另一個主人—兩位代表完全相反的標準的領導。可能掃羅在他的早期青少年時期全部用來侍奉自己。可能他在父家是一個問題兒童,在同伴中是一個欺淩弱小者,但仍像猶大一樣,天生就是領導者。假如確實這樣的話,那麼當掃羅離家找驢時他父親會焦急就容易理解了。然而在掃羅受膏時,有大量的證據證明神不顧他的過錯接納了他,並給了他一個新心(撒上1069)。但是掃羅拒絕行在上天的光中。另一方面,掃羅的兒子約拿單,卻選擇遵循別的利益而不是自己的那些利益。在約拿單早期的生活中,通過虔誠的順服神明白的旨意,曾逐漸發展了其觀點的確定方針。他的人生觀使他高興地接受了大衛的建議。這種隨著別人的經驗可能一直在大衛心裡,他後來歌唱道:“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1331)──《SDA聖經註釋》

 

【撒上二十10「大衛對約拿單說:“你父親若用厲言回答你,誰來告訴我呢?”」

 

【撒上二十11「約拿單對大衛說:“你我且往田野去。”二人就往田野去了。」

         田野:宮廷裡僻靜的場所,是掃羅王家專用的很大的庭院。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往田野去」:可能是怕隔牆有耳,到外面隱密的談話比在家中安全。――《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二十11~17約拿單求大衛施恩:約拿單與大衛再次結盟,保證必透露父王是否要害他的實情,並求他恩待自己和自己的家,因約拿單知道大衛將來必作王(2317)――《串珠聖經注釋》

 

【撒上二十12「約拿單對大衛說:“願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為證。明日約在這時候,或第三日,我探我父親的意思,若向你有好意,我豈不打發人告訴你嗎?」

         「告訴你」:兩個「告訴你」都是「對你的耳朵揭露」。――《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二十12~16大衛和約拿單的約定:約拿單一邊接受大衛的提議(5~8),特別講述了下列四個願望:①耶和華與大衛同在(136);②以後大衛要恩待自己(14);③要大衛永久地向自己的後裔施恩惠(15);④耶和華將剪除大衛的仇敵(16)。約拿單雖然是幫助人,反而謙虛地向大衛求情,並祝福大衛,表明他雖貴為王子(1449),但淡薄名利,而且也證明他的信仰品格非常敬虔(提前66~11)。尤其當我們把約拿單對大衛的謙虛和協助看作他順從的神的旨意時,我們就能明白約拿單實在是在當時持有卓越信仰的屬“神的人”。(22796;申331;士136;王上131;代下814;箴611)――《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二十13「我父親若有意害你,我不告訴你,使你平平安安地走,願耶和華重重地降罰與我。願耶和華與你同在,如同從前與我父親同在一樣。」

         約拿單知道並且接受了大衛為王位的繼承人,他一點怨恨也無,反為他祝福。――《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上註釋》

         「如同從前與我父親同在一樣」:約拿單似乎也意識到掃羅的沒落與大衛的興起。――《蔡哲民查經資料》

  願耶和華與你同在。出來到田野裡,約拿單通過一個不管形勢如何變化他都不會丟棄大衛的誓言使自己與大衛緊密結合。如果消息是好的,像他所希望的那樣,他不會丟棄大衛。另一方面,如果消息是惡的,他會將真情通知大衛並在他為性命逃亡時祈求神祝福他。就自己而言,當掃羅承擔國家的重任時,約拿單曾深信神與他父親同在。但是自從遇到大衛以來,他就有了神聖的印像,即耶和華也給大衛計畫了崇高的命運,不管掃羅對他的惡意,這命運必會實現。在這種態度中,約拿單顯出了真正的寬宏大量。──《SDA聖經註釋》

 

【撒上二十14「你要照耶和華的慈愛恩待我。不但我活著的時候免我死亡,」

         “慈愛”(hesedh)可譯為“忠愛”。異姓結為兄弟,以愛和忠義為本。約拿單說“照耶和華的慈愛”,因二人是在神面前結盟,而論慈愛,神最宏大。――《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上註釋》

         「照耶和華的慈愛恩待我」:意即大衛要以神那樣不變的愛對待約拿單。――《串珠聖經注釋》

 

【撒上二十14~15“慈愛”。希伯來文是hesed。參看何西阿書二章9節的腳註。愛與忠誠是立約關係�堥潃茩垠n的要素,在這句話�媯畢X在一起。約拿單知道大衛總有一天要作王,於是要求大衛在上任後保護他和他的家人。――《撒母耳記上雷氏研讀本》

         約拿單似乎是認為耶和華會使大衛當王,所以要求大衛不要照一般的作法,除滅前王朝的所有後裔。――《蔡哲民查經資料》

         約拿單相信大衛將成為王的事實(2317),並求他施慈悲。約拿單的這些請求在大衛成為王之後實際成就了(撒下9)。信心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111)――《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二十15「就是我死後,耶和華從地上剪除你仇敵的時候,你也永不可向我家絕了恩惠。”」

         古時期代更迭,新王會將前王餘裔殺盡以絕後患(看王上十五29;王下十7)。約拿單要求大衛立誓恩待他和他的家。大衛後來信守盟誓,恩待約拿單之子米非波設(看撒下九章)――《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上註釋》

         大衛日後作王,果然忠於與約拿單所立之約,見撒下9章。――《串珠聖經注釋》

         「絕了恩惠」(15)中的「絕了」,原文與「剪除你仇敵」(15)的「剪除」是同一個詞,意思是「剪斷、剪除」。「恩惠」原文與「施恩與僕人」(8)的「恩」是同一個詞,意思是「慈愛、忠誠」,特指「盟約中的慈愛與忠誠」。──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在人的眼中,此時的大衛只是一個絕望無助的落魄之人;但約拿單在靈裡卻看到,神必將國度交在大衛的手中,所以他不但沒有輕看大衛,反而把大衛當作未來的君王看待,要求大衛將來遵守盟約、保護他和他的家人(14~15)。約拿單的話不是可憐大衛,而是向得勝君王的降服,這是神借著約拿單給大衛極大的安慰和鼓勵。同樣,我們對軟弱的弟兄姊妹最好的安慰,是幫助他們看到神在自己身上的旨意,才能脫離自憐、自怨的捆綁。──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絕了」恩惠:「剪斷」、「剪除」,與「剪除你仇敵」的「剪除」是同一個字。

         「絕了恩惠」:「恩惠」跟20:8的施「恩」一樣,指的是「盟約中的慈愛與忠誠」。亦即這個盟約是延續到約拿單死後的。――《蔡哲民查經資料》

  向我家。在血統上,約拿單是已經成了大衛死敵的一家的成員。然而,他認出了神的意思是要把以色列的領導權交托給他的妹夫。約拿單出於他自己的自由意志選擇使自己與大衛家聯合,神已經顯出跡像要使大衛家取代他所出身於的這個頹廢家庭。在約拿單的心中,神的計畫優先於家庭的紐帶。這並不是因為他的願望是尋求個人的安全,而是因為他明白真理最終必會獲得勝利。

  永遠。希伯來文是`ad~`aolam,字面意義是,“直到一代”。一代的長度必須由與其相關的概念決定。在這種情況下,時間的長度將會是這兩個家庭同時存在的時期。關於“永遠”這種表達法並不一定意思是無止境的證據,見出216的註釋。──《SDA聖經註釋》

 

【撒上二十16「於是約拿單與大衛家結盟,說:“願耶和華藉大衛的仇敵追討背約的罪。”」

         “追討這約”。使這約成就(即使遭到反對)――《撒母耳記上雷氏研讀本》

         約拿單和大衛第一次結盟,是兩個人之間的盟約(十八3)。現在約拿單看出了神在大衛身上的旨意,就再次堅立盟約,變成了與「大衛家」(16)的結盟。大衛作王後,果然忠於與約拿單所立之約,恩待約拿單之子米非波設(撒下九9~13)──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追討背約的罪」:原文只有「追討」。

         20:16結盟的對像由18:3的大衛變成「大衛家」,成了兩個家族的盟約。――《蔡哲民查經資料》

  結盟。這節經文的希伯來原文很難翻譯。希臘文版舊約聖經(七十士譯本)譯為“如果你背約,當耶和華從地上剪除大衛的仇敵的時候,假使約拿單家也被大衛家剪除了,那麼願耶和華藉仇敵追討大衛”。──《SDA聖經註釋》

 

【撒上二十17「約拿單因愛大衛如同愛自己的性命,就使他再起誓。」

         約拿單……使他再起誓:這表明約拿單首先起誓,然後大衛再起與約拿單所說同樣的誓言,這種誓言具有,如果發誓的雙方中某一方違背那友情的盟約時神親自在他們中間進行審判的意思(23)――《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就使他再起誓」(17),馬所拉文本中的意思是「約拿單讓大衛再一次發誓」,七十士譯本中的意思是「約拿單再向大衛發誓」。──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約拿單是一位敬畏神、順服神的人,他相信神的心意是讓大衛作王,卻沒有落井下石,趁機除掉競爭者。因為他愛神,也愛大衛(17),「愛是不嫉妒」(林前十三4),愛也是「不求自己的益處」(林前十三5)、「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林前十三6)──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20:17中馬所拉經文的讀法是「約拿單讓大衛再一次發誓」,但是七十士譯本的讀法就是「約拿單再向大衛發誓」。看看上下文,似乎約拿單因為愛大衛,所以發誓兩次的可能性比較高。

         ◎這時候約拿單應該清楚的知道大衛終將取代自己作王,不過他還是願意保護大衛跟大衛結盟,這種高超的情誼真是讓人感動。――《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二十18「約拿單對他說:“明日是初一,你的座位空設,人必理會你不在那裡。」

         “初一”:參二十5注。――《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上註釋》

 

【撒上二十19「你等三日,就要速速下去,到你從前遇事所藏的地方,在以色磐石那裡等候。」

         “從前遇事”。指第十九章2節,或其它受到掃羅計畫殺害但沒有記載的情況。――《撒母耳記上雷氏研讀本》

         “從前遇事所藏的地方”:可能指十九2所記掃羅追殺大衛時,大衛藏匿過的地方。――《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上註釋》

         約拿單大概要弄清楚父王的心意,所以要大衛等待至第三天才通知消息。――《串珠聖經注釋》

         第三日指持續兩天的月朔節期結束後的次日。從前遇事所藏的地方,掃羅公開下令殺大衛時,大衛所隱身的地方(191~3)。以色磐石考慮到“以色”之意是“出發”,這可能是向旅行者指路的指示盤。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從前遇事所藏的地方」(19),可能指大衛第一次藏身的「僻靜地方」(十九2)──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等三日」:馬所拉經文是「做第三次」,七十士譯本是「等三日」,大部分的譯本都取七十士譯本的意義。參考20:5他們的計畫是大衛在野外等三天,然後跑到以色磐石等答案。

         「從前遇事所藏的地方」:指的應該是19:2的事件。

         「以色磐石」:「分離石頭」、「離開石頭」。不過「比色」也可能是「南邊」的誤寫。――《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二十20「我要向磐石旁邊射三箭,如同射箭靶一樣。」

         「如同射箭靶一樣」:原文是「對著箭靶」、「對著目標」。――《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二十21「我要打發童子,說:‘去把箭找來。’我若對童子說:‘箭在後頭,把箭拿來’,你就可以回來,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你必平安無事;」

 

【撒上二十22「我若對童子說:‘箭在前頭’,你就要去,因為是耶和華打發你去的。」

         「因為是耶和華打發你去的」:約拿單認為,即使大衛因逃避掃羅而離開王宮,也是神的旨意。――《串珠聖經注釋》

         約拿單以射箭來作信號是因為考慮到萬一自己不能直接告訴大衛。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因為是耶和華打發你去的」(22),這句恩惠的言語給即將逃亡的大衛帶來了極大的安慰。即使大衛被冤枉而逃亡,也是在神的旨意安排之中,因此,大衛注意的不是求神趕快挪去難處,而是如何學到神借著難處要他學習的功課,所以大衛此時為仇敵向神的禱告是:「不要殺他們,恐怕我的民忘記」(詩五十九8)──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約拿單打算以射箭後,說「箭在前面」還是「箭在後面」來告訴大衛應該回頭或逃走。而且20:22中約拿單把掃羅的敵意,當成是神要大衛離開的記號,當然,他也以為自己這樣做不是背叛父親而是傳達神心意。――《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二十23「至於你我今日所說的話,有耶和華在你我中間為證,直到永遠。”」

         你我今日所說的話:1~22節中約拿單和大衛之間所說的一切話,其中特別包含著他們之間的結盟的內容(14~17)――《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在你我中間。約拿單自然盼望有好消息。否則他也深信耶和華會設法使祂的意圖實現。他確信曾賜給他和大衛如此寶貴的共處時光的同一位神必會繼續看顧他們二人。──《SDA聖經註釋》

 

【撒上二十24「大衛就去藏在田野。到了初一日,王坐席要吃飯。」

 

【撒上二十24~34掃羅怒責約拿單:掃羅認為大衛的存在對王位大有威脅 (2420) , 約拿單讓大衛離宮返鄉,正是放虎歸山。掃羅盛怒之下拿槍要刺約拿單,於是約拿單明白父王對大衛心存敵意,積恨難消。――《串珠聖經注釋》

         掃羅和大衛的繼續的糾葛:本文記載了掃羅為殺害大衛而擺設御前宴席,但因大衛的缺席而計畫落空。這裡出現的兩種人,即要殺害屬神的人大衛的掃羅和要破壞這計畫的義人約拿單,暴露了善和惡,在神的國和世上的國度中日益緊張的狀態。善與惡不能相容,在爭戰的緊張狀態中,必有一方取勝。當然在耶穌基督裡面,所有的鬥爭都將終結,最終成就善的完全的實現(721~25)――《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二十25「王照常坐在靠牆的位上,約拿單侍立,押尼珥坐在掃羅旁邊,大衛的座位空設。」

         “押尼珥”是掃羅的堂兄弟(一四50),也是他軍隊的元帥。――《撒母耳記上雷氏研讀本》

         押尼珥是掃羅軍隊的統帥,也是他的堂兄弟(十四50)――《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上註釋》

         月朔:御前宴席的出席者由王掃羅 、王子約拿單、軍長押尼珥(1755),王的女婿大衛(1827)等四名組成。這些人好像是形成了統治以色列的核心。靠牆的位:指出入口正對面的最高位之人座的上座。約拿單侍立:約拿單向他父親掃羅和表兄兼軍隊長官押尼珥相同的年長者表示敬意所採取的姿態。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掃羅「坐在靠牆的位上」(25),這些細節表明原始資料是目擊證人的描述。──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押尼珥坐在掃羅旁邊」(25),而「約拿單侍立」(25),表明押尼珥作為元帥地位很高,是掃羅所倚重的勢力。──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靠牆的位上」:這個位置是最安全的位置。

         「侍立」:「站立」。

         「押尼珥坐」:掃羅的元帥坐著,而王子站著,看起來押尼珥的地位非常高。押尼珥是掃羅的堂兄弟。――《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廿2534{\Section:TopicID=263}約拿單

         問:撒母耳記上二十章二十五節:「王照常坐在靠牆的位上;約拿單侍立,押尼珥坐在掃羅旁邊;大�猁漁y位空設。」又三十四節:「於是約拿單氣忿忿的從席上起來,在這初二日沒有吃飯;他因見父親羞辱大�牷A就為大�珝T煩。」此兩節比較,有無前後之別?

       答:無前後之別,均作過去式。大概初一日約拿單侍立,初二日他坐席,所以「起來」。―― 倪柝聲《聖經問答》

 

【撒上二十26「然而這日掃羅沒有說什麼,他想大衛遇事,偶染不潔,他必定是不潔。」

         “不潔”。在禮儀上受到汙損,不能參加慶祝節期的筵宴(利一五16)――《撒母耳記上雷氏研讀本》

         這是指禮儀上的不潔,沾染不潔的要到當天晚上才潔淨(參利十五16;申二十三10)――《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上註釋》

         按律法要求,參加祭祀筵席的人必須在禮儀上算為潔淨;染了不潔的人,到晚上才得潔淨(參利1516; 申2310)――《串珠聖經注釋》

         必定是不潔:性生活的不潔行為。按照律法指夢遺(2311)或患漏症的女人,不能參加包括月朔的宗教活動(151~18)――《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偶染不潔」(26)指禮儀上的偶爾不潔淨(利十五16~18)。平安祭筵席的人必須在禮儀上算為潔淨,「偶染不潔」的人,到晚上才得潔淨。──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掃羅心裡明白,王位必將為大衛所得,但他仍然對撒母耳的預言(十三14)置若罔聞,拒絕順服神的旨意,一心堅持自己的後代世襲王位。屬肉體的人雖然在外面還會遵守律法(26),但裡面早已失去了順服神的實際。──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不潔」:可能是 15:16~18  23:10所記的事情,這會不潔淨到當天晚上。――《蔡哲民查經資料》

  他必定是不潔。在他所有的邪惡品性之外,掃羅顯然還是一個拘泥形式的人。他明白任何儀文上的不潔都是大衛不能出席這種特別宴席的充足理由(見利15;撒上213~5;等等)。然而,他此刻主要關心的並不是侍奉的形式,而是那個膽敢接受平民喝彩超過王的年輕人的下落。──《SDA聖經註釋》

 

【撒上二十27「初二日大衛的座位還空設。掃羅問他兒子約拿單說:“耶西的兒子為何昨日今日沒有來吃飯呢?”」

         大衛若在第一天不潔的話,第二天應已潔淨,照理可赴王的筵席,難怪他的缺席引起掃羅的關注了。

          「掃羅問他兒子 ...... 吃飯呢」:掃羅認為約拿單與大衛情誼深厚,必知道大衛缺席的因由(31)――《串珠聖經注釋》

         「初二日」:「次日」。

         「耶西的兒子」:掃羅在本章中都不直呼大衛的名字,而用「耶西的兒子」來稱呼大衛,可能是有輕蔑的意思。――《蔡哲民查經資料》

  初二日。如果只是不潔問題,那麼大衛就可以自潔,並且在黃昏的時候就潔淨了,從而第二天可以出席宴會。當掃羅發現大衛沒有出席時,他就通過詢問他兒子關於“耶西的兒子”的下落暴露了其真實的感情。他對大衛的仇恨是這麼強烈以致可能他的話很不友好(31)。大衛曾兩次逃脫他行兇的手;他決心不讓這事再發生了。──《SDA聖經註釋》

 

【撒上二十28「約拿單回答掃羅說:“大衛切求我容他往伯利�琤h。」

  求去。6節的註釋。──《SDA聖經註釋》

 

【撒上二十28~29約拿單照兩天前大衛提出的方案(5),述說大衛的缺席理由,但當時大衛並不像約拿單所說下到伯利�琣茯O藏在以色磐石的田野裡(19)――《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二十29「他說:‘求你容我去,因為我家在城裡有獻祭的事,我長兄吩咐我去。如今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容我去見我的弟兄。’所以大衛沒有赴王的席。”」

         「長兄」:原文只是單數的「兄弟」,不一定是「長兄」。不過這個兄弟可以「命令」大衛,因此應該是「長兄」。

         「吩咐」:「命令」。

         見我的「弟兄」:這是複數型態的「兄弟」,表示是家族內的「兄弟們」。

         ◎由此可見大衛的假是由約拿單批准的,所以前面大衛是尊重體制,向約拿單請假。――《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二十30「掃羅向約拿單發怒,對他說:“你這頑梗背逆之婦人所生的,我豈不知道你喜悅耶西的兒子,自取羞辱,以致你母親露體蒙羞嗎?」

         “ 羞辱”:掃羅向約拿單爆發怒氣,以最侮辱的話辱罵他。“你母親露體蒙羞”。這句話的意思是:“你母親會因為把你生到世上而感到羞愧”。――《撒母耳記上雷氏研讀本》

         掃羅用粗鄙的話責駡兒子。“頑梗背逆之婦人所生的”是希伯來俗話。“頑梗背逆”指約拿單,不是他的母親。――《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上註釋》

         「頑梗背逆之婦人 ...... 母親露體蒙羞」:掃羅在盛怒之下不能自製地說出這些不合體統、粗鄙的話來。――《串珠聖經注釋》

         頑梗背逆婦人所生的:原文意指“邪惡,叛逆之婦的兒子”,是表示極度憎惡和憤怒的最激烈的感情,這些情形赤裸裸地表明:①掃羅對大衛的敵對心裡②連自己的兒子都不認同陷入非正常狀態的掃羅。人邪惡的感情不僅破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破壞自己的人格。豈不知道:指約拿單因幫助大衛,最後被奪去王位蒙羞辱的意思(31)。但掃羅的這一估計錯了。因約拿單的善行,約拿單一家脫去羞辱,得到大衛的祝福(319~13;撒下41291~13)――《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20:30其實是掃羅生氣到用粗鄙的話罵約拿單祖宗八代。

         「露體」蒙羞:「裸露下體」。

         ◎由20:30~31掃羅的說詞,可以看出掃羅清楚的知道大衛將獲得王位。――《蔡哲民查經資料》

  頑梗背逆之婦人。在希伯來原文中“婦人”這個詞是被省略了的,但是顯然是這個意思,因為“頑梗”和“背逆”都是陰性形式。因此必須理解為“婦人”。它暗示的是,通過省去“婦人”這個詞,並使兩個修飾限定詞都是陰性形式,掃羅連“婦人”或“母親”這個詞都不說出來就在侮辱之上加強了侮辱,他是如此氣憤以致允許自己只說出了描述性的咒駡語。在東方,能夠憤慨地說出的最惡劣的侮辱之一就是辱駡某人的母親了。──《SDA聖經註釋》

 

【撒上二十31「耶西的兒子若在世間活著,你和你的國位必站立不住。現在你要打發人去,將他捉拿交給我。他是該死的。”」

         掃羅心裡明白,王位將為大衛所得;但不明白何以約拿單有權繼位,卻毫不關心自己的前途,反幫著大衛說話。――《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上註釋》

         顯然掃羅對撒母耳先前的預言置若罔聞(1314 1528),一心要自己的後代世襲王位。――《串珠聖經注釋》

         他是該死的:這可以看作是對神的主權(161213)的正面挑戰。現在掃羅邪惡的感情把自己變成敵對神的人。凡敵對神之人的結局是滅亡(12)――《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掃羅要殺大衛,表面上是為了兒子約拿單和他的國位(31);但約拿單為大衛辯護的時候,掃羅卻「向約拿單掄槍要刺他」(32)。一個屬肉體的人,即使是以家庭、孩子的名義做事,實際上真正愛的還是自己,完全活在自我中心裡。──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他是該死的」:原文是「因為他是死亡之子」。――《蔡哲民查經資料》

  站立不住。掃羅決心要保持他的王朝,不管任何對與錯的問題。在追求他的事業的過程中,以色列王隨從了鄰邦國王們的榜樣,用武力戰爭與死亡維持他們的王朝。掃羅不願意承認神是以色列至高的統治者。──《SDA聖經註釋》

 

【撒上二十32「約拿單對父親掃羅說:“他為什麼該死呢?他作了什麼呢?”」

 

【撒上二十33「掃羅向約拿單掄槍要刺他,約拿單就知道他父親決意要殺大衛。」

 

【撒上二十34「於是約拿單氣忿忿地從席上起來,在這初二日沒有吃飯。他因見父親羞辱大衛,就為大衛愁煩。」

         氣忿忿地:約拿單的這種義憤與掃羅不義的憤怒(30)相對照。約拿單的憤怒來自愛,但掃羅卻出自嫉妒。對信徒來說沉默和謙虛是美德,同時也需要持守真理,實踐愛。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羞辱」:「侮辱」。

         「愁煩」:「痛苦」。――《蔡哲民查經資料》

  為大衛愁煩。這一經驗對約拿單來說是一次震驚的覺醒。他父親的公開決裂對他來說是至感痛苦的。他與“耶西的兒子”共命運的決定受到了考驗,但是他拒絕背離正義。像摩西一樣,他轉離了埃及的寶座,約拿單選擇“寧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1125)。他通過經驗知道了基督後來說過的真理:“愛父母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1037)──《SDA聖經註釋》

 

【撒上二十35「次日早晨,約拿單按著與大衛約會的時候出到田野,有一個童子跟隨。」

         早晨:指大衛和約拿單約定見面的第三日,即月朔的慶祝日結束之後的第二天早晨。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童子」:「男孩」、「少年」、「侍從」。此處可能是「拿兵器的人」。――《蔡哲民查經資料》

  一個童子。通過帶著一個“童子”、弓與箭,約拿單就掩飾了他去田野的目的。人們會認為他只是去打獵或練習射擊。──《SDA聖經註釋》

 

【撒上二十35~42大衛與約拿單泣別:二人雖然已約定以射箭通消息,免被人察覺向掃羅告密,但仍禁不住相見泣別。――《串珠聖經注釋》

         大衛和約拿單的離別 確認掃羅明確的態度(3133)後,約拿單到與大衛約好的地方,痛心地與朋友道別。兩人友情達到了頂峰。後來兩人在西弗曠野的樹林裡再一次見面(2316)――《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二十36「約拿單對童子說:“你跑去,把我所射的箭找來。”童子跑去,約拿單就把箭射在童子前頭。」

         就把「箭」射在童子前頭:原文是單數,表示約拿單僅射出一箭,而非20:20說的三箭。――《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二十37「童子到了約拿單落箭之地,約拿單呼叫童子說:“箭不是在你前頭嗎?”」

         箭不是在你前頭嗎:約拿單的這句話是提示大衛掃羅對他有殺意(22)――《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二十38「約拿單又呼叫童子說:“速速地去,不要遲延。”童子就拾起箭來,回到主人那裡。」

  速速地去。請比較22節。加上這些話是告訴大衛事態的極端嚴重性。──《SDA聖經註釋》

 

【撒上二十39「童子卻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只有約拿單和大衛知道。」

 

【撒上二十40「約拿單將弓箭交給童子,吩咐說:“你拿到城裡去。”」

         “弓箭”指兵器。――《撒母耳記上雷氏研讀本》

         城:指當時的以色列首都,位於便雅憫的基比亞的掃羅的宮殿。本節中出現的約拿單的命令為的是他為秘密地與大衛會面。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弓箭」交給童子:原文是「器具」,不過看上下文應該就是「弓箭」。――《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二十41「童子一去,大衛就從磐石的南邊出來,俯伏在地,拜了三拜。二人親嘴,彼此哭泣,大衛哭得更慟。」

         俯伏在地三拜是大衛對約拿單捨身相救,無限感激的表示。此種禮儀與我國類似。――《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上註釋》

         「俯伏在地,拜了三拜」:十分尊敬對方的表示。――《串珠聖經注釋》

         磐石的南邊:文字上是“從南邊”這表明大衛的藏身處位於約拿單所站之地的南邊。希伯來原文中沒有“磐石”這句話,但參考19節中指示的藏在“以色磐石”那句話,添加了“磐石”。拜了三拜,俯伏在地低頭:通常指向王或王子表示敬意和禮遇的敬拜參撒下961433,但這裡的大衛的三拜不是單純形式上的表示敬意,是對救命恩人感謝的表達。二人親嘴,彼此哭泣:他們一起哭泣的理由不是因為單純地面對離別 ,而是他們預感到將來需要面對的國家性災難而悲傷。大衛哭得更慟:大衛的這種悲傷包含著自己從此與家人離別及不能出入聖殿(424)。對以色列人來說最大的絕望就是與神之間交通的斷絕(4423~26)――《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俯伏在地,拜了三拜」(41),是尊敬的隆重禮節。「親嘴」(41)是古代中東男人之間的見面禮儀。──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磐石的南邊出來」:原文是「南方旁邊起來」,應該就是「以色磐石出來」。

         「大衛哭得更慟」:原文是「直到大衛變尊大」,七十士譯本作「有一段時間」。――《蔡哲民查經資料》

  大衛哭得更慟。字面意義是,“大衛使得變為偉大。”這一句子的確切意思不確定。七十士譯本傳達的想法是哭得更久或更厲害。有些人在這些詞的字面意義上理解大衛因前面的嚴酷考驗變得“偉大”或“加強了力量”。──《SDA聖經註釋》

 

【撒上二十42「約拿單對大衛說:“我們二人曾指著耶和華的名起誓說:‘願耶和華在你我中間,並你我後裔中間為證,直到永遠。’如今你平平安安地去吧!”大衛就起身走了;約拿單也回城裡去了。」

         從這時候直到掃羅逝世,大衛一直不能返回王宮。――《撒母耳記上雷氏研讀本》

         大衛從此成了朝廷追捕的欽犯,直到掃羅被殺後才終止逃亡生涯。――《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上註釋》

         平平安安地去吧:約拿單的最後道別。祈禱平安可以說是人與人之間可以分享的最美麗的禮物。 大衛……回城裡去了:大衛終於開始了(21~31)背對故鄉和家人,被危險和患難追逼的流亡生活,直到掃羅死的那一天(316)。約拿單在基利波戰亡(3112)之前,沒有再見到大衛。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在大衛開始孤單、無助的逃亡之前,神特別差遣約拿單這位屬靈的夥伴來安慰他,堅固他的信心,讓他能「平平安安地去」(42)。神所允許的追趕,目的是讓人在被追趕中更加倚靠神。因此,神不會讓人自己去承擔被追趕的壓力。祂可能借著一位屬靈夥伴來顯明祂的扶持,也可能借著一句話、一段經文、一件小事來顯明祂的安慰,讓我們有信心、有力量在被追趕的過程中接受神的拆毀和建立,「似乎要死,卻是活著的」(林後六9)──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大衛從此開始了十多年被掃羅追趕的生涯,一直被追趕到王位上。雖然他起初並不明白這些遭遇的目的(1),但神將借著各樣的經歷,讓他的心中越來越明亮,知道神的工作永遠都有積極目的和榮耀的結局,祂的受膏者要經歷苦難而得著榮耀,正如基督要經過十字架而到達寶座。今天,神也是借著環境、際遇中的各種難處和試煉,叫我們生命能長大成熟,「如果我們和祂一同受苦,也必和祂一同得榮耀」(羅八17),因為神的目的是「要領許多的兒子進榮耀裡去」(來二10)──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思想問題(20)

 1 朋友之間彼此相愛的功課是不易學的,有時也要經過考驗。約拿單與大衛的友誼有什麽攔阻?他們如何面對這些困難?參181~4 191~7及本章。你從中學到那些朋友相處之道?

 2 你是否同意約拿單與大衛都是敬畏耶和華的人?試從他們彼此相處的角度來看這問題。今天,你對神的敬畏有否流露於人際關係裡?

 3 約拿單對王位的看法與掃羅的有何不同?見13~15 31~32節。你所看重的是自己的地位、利益,還是他人的尊嚴和價值?

 4 試從30~33節中,找出掃羅所犯的罪。這些罪彼此之間有否關連?你的生命中有否纏繞你的罪?這些罪是否衍生下去?試禱告求主赦免。

  ──《串珠聖經注釋》

 



跟著我們: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