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 2
箴言第二章拾穗
【箴二1】「我兒,你若領受我的言語,存記我的命令,」
“存記”。珍惜。――《箴言雷氏研讀本》
●「存記」我的命令:原文是「隱藏」、「儲存」、「珍藏」。──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這裡回到“我兒”的稱呼說明所羅門不再以智慧的名義說話。本節開始的一系列條件句導致了第5節和第,9節的結論。呼籲存記命令是作為將來困難時候的指導。──《SDA聖經注釋》
【箴二1~4】陳述了能夠得著5節和9節所述祝福的條件。如搜求隱藏的珍寶: 希伯來人常用這種句子比喻對智慧的追求(伯28:1~11),意指當以礦夫採金的忍耐,懷著熱切的渴望來尋求智慧。這句話對不喜深思的現代人而言,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文明的事物使人享受舒適、安逸的物質生活,也使人疏於思考,只追求一時的快樂。如此一來,人就會儘量回避道德上的責任和人生的終極關懷。只急於積累財富,以營造更加安逸的生活,這就是現代人的寫照。 ――《聖經精讀本》
【箴二1~5】前章說智慧呼喚人(一20以後),本章說人應自己尋求智慧(3節,“呼求”、“揚聲”)。尋求的方法是記住本節所說的話和命令(1節),並且全心遵守,身體力行(2節)。尋找智慧應象找銀礦,找深藏的珍寶(參伯二十八1~11)。要付代價才能達到敬畏神和認識神的目標。――《啟導本箴言註釋》
人若竭力尋求智慧,便會認識神,正如知識的開端是敬畏神(1:7)。――《串珠聖經註釋》
與這一段相輔相成的是一20及下,那�堿O智慧呼喊著要人聽她,在這�堨眸楨I求的卻是學生(3節);然而,儘管必須全力以赴去搜求,卻不是漫無頭緒的。它的起點是啟示──特殊的(言語)與實行的(命令)啟示;它的方法並不是自由的冒險,而是像搜求珍寶,和探索已經領受了的教訓,直到洞悉它們的原則一樣(見1~5節的動詞);它的目標非但不是學術性的,而是屬靈的:敬畏耶和華……認識神(5節)。第5節就以這兩個片語包含了舊約聖經用來指真宗教的兩個典型術語──敬畏與親密。——《丁道爾聖經注釋》
◎此處用「智慧」、「聰明」、「明哲」三種字眼來表達「智慧」。──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二1~22】智慧大師再次講話,並且描述尋求獲得智慧的美好結果。――《箴言雷氏研讀本》
智慧使人明哲保身。――《串珠聖經註釋》
本文可以視為一篇獨立的詩。它再三強調了智慧的終極目標就是認識耶和華、敬畏耶和華(5節)。本文指出了因被淫婦所惑而遭受的詛咒,對比強調了以懇切的心追求智慧所得到的益處。 ――《聖經精讀本》
本章的主題,是智慧能保護人行走正道。原文是一個複雜的長句,分為22節,是與22個希伯來字母的總數相同的字母詩,但並非按照字母順序排列的字母離合詩。本章的結構非常整齊,可分為兩段各11節,每段都按4~4~3分為三部分:
oA. 人要專心尋求智慧(1~4節);
o B. 智慧使人認識神而得保護(5~8節);
o C. 智慧使人明白正道而得保護(9~11節);
oA1. 智慧使人分辨善惡,保護人脫離惡人(12~15節);
o B1. 智慧使人識破誘惑,保護人脫離淫婦(16~19節);
o C1. 智慧使人看透結局,保護人持守正道(20~22節)。──《聖經綜合解讀》
【箴二2】「側耳聽智慧,專心求聰明,」
在希伯來人的思想中,「心」是意志和智力所在;「專心」:指全心全意。――《串珠聖經註釋》
智慧:實用的真理──《靈修版聖經註釋》{\LinkToBook:TopicID=1141}
「聰明」(2節)、「明哲」(3節),原文的意思都是「理解力、洞察力」。智慧不只是「知識」(10節),而且是一種屬靈的辨別能力。──《聖經綜合解讀》
●「側耳聽智慧,專心求聰明」:直譯是「讓你的耳聽智慧,讓你的心求聰明」。──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勤勞與好學相結合。為了行義,一個人不但需要為善的願望,還得付出必要的努力。──《SDA聖經注釋》
【箴二3】「呼求明哲,揚聲求聰明。」
智慧是神的啟示,需要神來主動呼召人(一20);智慧也是人的回應,人應當「呼求明哲」(3節)。1~4節列出了人得著智慧的三個條件,就是「你若領受」(1節)、你若「呼求」(3節)、你若「尋求」(4節)。──《聖經綜合解讀》
●「明哲」:「理解力」。──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這裡的比喻和重點都發生變化。智慧向愚昧人呼籲的畫面換成了青年人呼求識別的能力(見箴1:20)。──《SDA聖經注釋》
【箴二4】「尋找它,如尋找銀子,搜求它,如搜求隱藏的珍寶,」
「銀子」、「隱藏的珍寶」:比喻極寶貴的東西。――《串珠聖經註釋》
尋求智慧需要誠心付上代價。人追求智慧的動力如果還不如「尋找銀子」(4節)和「搜求隱藏的珍寶」(4節),就很難得著智慧。──《聖經綜合解讀》
進一步強調需要主動尋求智慧。人們必須鍥而不捨地深入挖掘,尋求恩典拯救的知識,如同採礦者尋找貴重的金屬那樣。對於世俗財富的欲望,會使人花費大量的時間,金錢和精力,去進行徒勞無功的追求。尋求智慧的人,也要有這樣的熱情。不要讓任何失望的情緒和困難,來撲滅你追求的熱情。在聖經中的啟示,乃是每一個信徒需要親自挖掘的真理之礦。──《SDA聖經注釋》
【箴二5】「你就明白敬畏耶和華,得以認識神。」
得以認識神: 在人可以理解的水準上,神啟示了人所需知的一切。因此,我們這些已成為神子女的聖徒,當照自己所得之分,竭力認識神(羅12:3)。人的努力和神的自我啟示,是人能夠得到智慧的兩個要素。其代表性的例子就是,當所羅門獻一千祭牲來尋求智慧時,神所應允的超過了所羅門的所求所想(王上3:9,12)。 ――《聖經精讀本》
「你就明白敬畏耶和華,得以認識神」(5節),原文是「你就明白敬畏耶和華,得著對神的知識」(英文ESV譯本)。尋求智慧的目的,不是為了解決人間的問題、得到地上的知識,而是為了敬畏神、得著對神的知識。越是無知的人,越難記住自己不是神;越有智慧的人,越能記住自己只不過是人。──《聖經綜合解讀》
●「你就明白敬畏耶和華,得以認識神」:直譯是「那麼,你就會領悟對耶和華之敬畏,且獲得對神的知識」。──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得以認識。探求財寶可能會不成功,但是尋求真理的人一定會認識到,敬畏是智慧的開端。雖然我們無法測透無限的知識,就是到了永恆的樂境,我們還得不斷地探索,但得救所必需的知識是是每一個尋求真理的人一定能夠得到的(太7:7,8)。
('Elohim)。在《箴言》中只出現五次。見箴2:17;3:4;25:2;30:9。《箴言》中通常用Yahweh(“耶和華”)來指。──《SDA聖經注釋》
【箴二6】「因為耶和華賜人智慧,知識和聰明都由他口而出。」
這裡說明為什麼誠心尋求真理的人一定會找到智慧。是智慧的源泉。祂的大愛,使祂獎賞一切歸向祂的人。──《SDA聖經注釋》
【箴二6~7】智慧是神所賜予的,不是純粹人類的能力,或努力的結果(比較王上三9及其後經文;雅一5)。――《箴言雷氏研讀本》
【箴二6~9】神樂意賜人智慧,努力尋求的人便得著了。認識了神就自然能知道生活的正道,在心靈和道德上做到純全無瑕。――《啟導本箴言註釋》
那麼你所得的(5節),就是祂所賜的(6節);發現與啟示是不能分開的。這個段落繼續指出:認識耶和華,也就是認識如何生活;智慧的同義詞漸漸轉到tu^s%iyya(7節;和合本:真智慧),「準確意識」或效果(它同時可以指本身的質與其結果,參分題研究:「Ⅰ 多面的智慧」第3節{\LinkToBook:TopicID=113,Name=Ⅰ 多面的智慧},原書第33~34頁)。這種實際的提示既然是箴言中最突出的,那麼要緊的就是要注意第7~9節如何堆砌了道德的名詞,令人對所討論之成功乃是正確的行為無可置疑。這些喜愛智慧的人乃是虔敬人(8:h]@si^d[i^m,盟約的堅貞之子)。——《丁道爾聖經注釋》
【箴二6~11】有真智慧者,必蒙神保守。――《串珠聖經註釋》
【箴二7】「他給正直人存留真智慧,給行為純正的人作盾牌,」
行為純正的: 字面意思是“行義者”。這並非指絕對意義上的無瑕疵之人,而是指那些以敬畏耶和華為生活準則、努力按照神的旨意塑造自己生命的人(詩84:11)。他們不標榜自己的義,反而在神面前承認自己的虧缺,祈求神的赦免。 ――《聖經精讀本》
「盾牌」是保障之意,指行為完全正直,純正的人,神要成為他的盾牌。——張慕皚《箴言查經信息》
「真智慧 תּוּשִׁיָּה/tü·she·yä’」(二7;三21;十八1),又被譯為「真知識」(八14),原文的意思是「良好的、有效的智慧」。──《聖經綜合解讀》
「真智慧」不是人努力思考學習的結果,而是來自神的啟示;雖然人必須尋求智慧(4節),但只有「耶和華賜人智慧」(6節)。──《聖經綜合解讀》
「真智慧」不是人的詭詐和小聰明,而是「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沒有偏見,沒有假冒」 (雅三17)。──《聖經綜合解讀》
「真智慧」是對人的保護,可以「給行為純正的人作盾牌」(7節),保守他們行走正道(8節)。──《聖經綜合解讀》
●「存留」真智慧:原文是「隱藏」、「儲存」、「珍藏」。
●「真智慧」:「充分的智慧」、「持久的成功」。──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二8】「為要保守公平人的路,護庇虔敬人的道。」
虔敬人: 意指“分別為聖”、“聖潔的”或“敬虔的人群”。此詞一般多用來指神的子民以色列(詩31:23;50:5等),特指馬加比時代,反對希臘思想,想要持守猶太人之純正性的一群人。這群人正是法利賽人的先驅。在新約聖經中,則指所有在耶穌基督裡面得救的人(林前1:2;腓1:1)。 ――《聖經精讀本》
●「護庇」虔敬人的道:「保守」、「守護」。
●「虔敬人」:「虔誠的人」。
●護庇虔敬人的「道」:「道路」、「旅程」。──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行走罪惡大道的人拒絕了的保護,而行走公義窄路的人則得到祂特別的關照。天國的一切力量隨時可以來引導,鼓勵和保護他們(來1:13,14)。──《SDA聖經注釋》
【箴二9】「你也必明白仁義、公平、正直,一切的善道。」
仁義、公平、正直: 1:3也以同樣的順序記錄了這三個詞。這些詞多用以描述神的屬性(詩25:8;賽30:18)。神按著自己的形象造人,故希望人也具有祂的性情(利11:45;彼後1:4)。但人已全然腐敗(total~depravity),不能靠著自己成為聖潔。因此,為了代贖人的罪,神就將基督釘在十字架上。罪人惟有靠著基督的功勞,才能站在神面前,這是恩典中的恩典(來4:16;西1:21)。 ――《聖經精讀本》
「仁義、公平、正直」(9節),是神的屬性(詩二十五8),也是按神的形象所造的人應有的品格。──《聖經綜合解讀》
末世的信徒生活在一個無知的時代,愚昧被稱為另一種觀點。真智慧能進入人心,使我們能「明白仁義、公平、正直、一切的善道」(9節),從心裡愛慕神的誡命(詩一百一十九97),從裡面活出「仁義、公平、正直」、樂意行走「一切的善道」,而不是把誡命當作難負的重軛(太十一30)。這樣的真智慧,就成了對人的保護(11節)。──《聖經綜合解讀》
●「你也必明白」:原文是「那時,你就明白」。──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言》1:3所表述的本書宗旨,將成為真心尋求知識的進一步成果。行走生命的義路必須先明白這條道路。──《SDA聖經注釋》
【箴二10】「智慧必入你心,你的靈要以知識為美。」
「你的靈要以知識為美」:知識會使你快樂。――《串珠聖經註釋》
你的靈要以知識為美: 這裡的“知識”並不是指一般的科學知識,乃是在整個生活領域中的終極而概括性的知識。此知識給生命賦予意義和價值,使靈魂覺醒,充滿力量和喜樂(尼8:10)。 惟有通過對神的信仰才能得到這種知識(1:7)。 ――《聖經精讀本》
「智慧必入你心,你的靈要以知識為美」(10節),原文是「因為智慧要進入你的心,知識要使你內心歡愉」(和合本修訂版,英文ESV譯本)。──《聖經綜合解讀》
● 2:10 之前有個「因為」,和合本沒有翻譯出來。
●你的靈要以知識為「美」:「愉快」、「美麗」、「喜悅」。
●「你的靈要以知識為美」:「知識使你心靈愉悅」。──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必。或“為了”。希伯來語介詞 ki 有兩種詞義。
心。我們常把心比作感情的所在。希伯來人則視腸為感情的所在,心為智力的所在。
以知識為美。許多人在父母和老師的幫助下獲得知識,積累了一定的智慧,但這樣的知識與來自智慧之愛的啟示有很大的區別。特別是所要學習的智慧是有關永生的道路。要從罪中得救,需要主動地熱愛真理,並因公義的知識而快樂。──《SDA聖經注釋》
【箴二10~22】智慧是有益的,能拯救人脫離惡人的道路(10~15節),脫離淫婦的手(16~19節),並且保存人的性命與品格(20~22節)。――《箴言雷氏研讀本》
心裡有智慧,行為思想都純正,才能遠離惡人和惡行(12~15節);就連極引誘人的蕩婦,也能抗拒,不為她的甜言蜜語所迷惑(16節)。――《啟導本箴言註釋》
第10、11節顯明神如何分賜第7b、8節所提及之保護;而第12~15節、第16~19節則是說明藉著惡人與惡婦而臨到的試探,神所賜的保證有效地抵擋這些試探。
本段的思路是:當智慧與知識變成你自己的思考方式,與你所養成的愛好(10節)時,它們將會使惡人的言談與私慾遠離你(12~15節)。甚至連油嘴滑舌的「女投機者」(16節,RSV,見下麵的註釋)都立刻顯出是虛假的──不但是輕易離棄丈夫的(17節),更是狐狸精(18、19節):提供生活的趣味,卻將你賣給死亡。——《丁道爾聖經注釋》
【箴二11】「謀略必護衛你,聰明必保守你,」
愛真理的心會使人辨別善惡,立志回避罪惡。但以理就是這樣考慮的。他決心不吃祭偶像的食物,不在乎任何的後果。這樣的信念會抵制誘惑,防止在突然的壓力下失敗(但1:8)。──《SDA聖經注釋》
【箴二12】「要救你脫離惡道(“惡道”或作“惡人的道”),脫離說乖謬話的人。」
“乖謬話”。直譯作:轉彎的事情;即歪曲的事情。――《箴言雷氏研讀本》
「說乖謬話的人」(12節),原文意思是「言談錯謬的人」。──《聖經綜合解讀》
末世的信徒生活在一個混亂的時代,「惡道」(12節)被冠以多元文化主義(Multiculturalism)、多樣性(Diversity)、性別意識(Gender Awareness)等各種漂亮名稱。人們必須尊重所有的文化,除了基督文化;不能責備任何文明,除了基督文明。而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則被定義為對真理的非批判性否定(Uncritical Negativism),以及對罪人的非批判性讚美(Uncritical Praise)。真智慧能使人分辨善惡,救人「脫離惡道」(12節)。因為當智慧和知識變成人的思維方式、成為人的喜樂以後(10節),就會使人從心裡厭惡偏離真理的言談與道路(12~15節)。──《聖經綜合解讀》
●「說乖謬話」:「言談違背道理」、「言談乖僻」。──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惡人。“人”是外加的。這種知識會保守我們。
說乖謬話(tahpukoth)。其詞根是haphak,“轉變”或“推翻”。假教師用謬論歪曲聖經明白的話語,甚至使一些本來有信心的人也開始懷疑何為真理了。我們必須設法避免與那些不想學習,只想散佈錯謬的人接觸。深愛真理,認識真理,是抵制末日欺騙的唯一保障(見太24:24)。──《SDA聖經注釋》
【箴二12~19】智慧使人離開惡行和淫婦,不致走進黑暗和滅亡裡。――《串珠聖經註釋》
【箴二13】「那等人捨棄正直的路,行走黑暗的道,」
當人們故意從光明轉向黑暗的時候,他們就受“生髮錯誤的心”所誘惑(帖後2:10,11;參約8:12;12:35;約壹2:11)。──《SDA聖經注釋》
【箴二14】「歡喜作惡,喜愛惡人的乖僻,」
“乖僻”。反常。――《箴言雷氏研讀本》
歡喜作惡: 人若被惡習沾染,不會感覺到良心的譴責,只會繼續犯罪。因為,他對罪已習以為常。嚴格地說,所有在基督之外的人,均因自己的暗昧罪行而拒絕進入光明,卻使自己的罪惡得到合理的解釋,繼續行在黑暗中(約3:19,20)。即使人領悟到了現實的荒誕,也因身在基督之外而找不到終極的解決方法,只能或彷徨或受挫或滿足於錯謬的答案。 ――《聖經精讀本》
●喜愛惡人的「乖僻」:「違背道理」、「錯誤」。──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他們仇恨光明,因為他們喜歡黑暗。義人犯錯以後,他們會後悔。但是惡人則喜歡回憶他們的罪行。他們不僅欣賞自己的罪惡,而且以執迷不悟為樂。在今天,這種狀況表現在公眾對有組織有預謀犯罪行為的麻木不仁上。──《SDA聖經注釋》
【箴二14~15】本書從頭到尾都出現「彎曲的」之不同的同義詞(在和合本、AV中經常是譯作乖僻)。我們或許應該將這觀念理解為具有兩個主要的含義:也就是「邪曲」與「偏僻」(呂譯)。——《丁道爾聖經注釋》
【箴二15】「在他們的道中彎曲,在他們的路上偏僻。」
「偏僻」:行事詭詐,不可信賴。――《串珠聖經註釋》
「在他們的道中彎曲,在他們的路上偏僻」(15節),原文是「他們的路歪曲,他們偏離中道」(和合本修訂版,英文ESV譯本)。──《聖經綜合解讀》
●「在他們的道中彎曲,在他們的路上偏僻」:直譯是「他們的路彎曲,他們在他們的道中偏離」。
●在他們的路上「偏僻」:「走錯路」、「走彎曲路」。──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二15~19】參見5:1~23。 ――《聖經精讀本》
【箴二16】「智慧要救你脫離淫婦,就是那油嘴滑舌的外女。」
“外女”。直譯作:外來的婦女;即在男人正常關係以外的女人,因而是一個妓女或淫婦。――《箴言雷氏研讀本》
“外女”與“淫婦”為同義字,指在正當婚姻關係以外的女人。她們有若拜別神的外邦人(參王上十一1)。――《啟導本箴言註釋》
「外女」:不是外邦女子,而是離開丈夫、不守社會道德標準的女人,她們不再被人當作屬神大家庭的一分子(參出29:33)。――《串珠聖經註釋》
「淫婦……外女」(RSV「女投機者」):這兩個詞語字面的意義都是「外人」或「陌生人」(AV);也就是說:在這樣的上下文(參17b節)中,是「在(一個人)恰當之關係圈外的人,也就是妓女或淫婦」(托伊)。參《阿尼訓誨》(見導論:「Ⅱ 在古代世界中的智慧」第六段{\LinkToBook:TopicID=105,Name=Ⅱ 在古代世界中的智慧},原書第15頁):「你當留心從海外來的女人……她是一池深水,沒有人知道她的彎曲,她是遠離丈夫的女人」(ANET,p.420a)。——《丁道爾聖經注釋》
「淫婦」(16節)原文是「陌生女子」,「外女」(16節)原文是「外邦女子」,都是指在婚姻關係之外引誘人的女人。她們不管如何用諂媚話吸引人,結果都會導致滅亡(18~19節)。──《聖經綜合解讀》
●救你脫離「淫婦」:「陌生女子」。
●「油嘴滑舌的外女」:「說諂媚話的外來女子」。──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淫婦('ishshahzarah)。指外族“陌生的”女人或不合法的妻子。第二個意思符合下文的內容。這個話題重複了四次,說明所羅門的時代和現代一樣,不道德的現象非常嚴重(見箴5:3;6:24;7:5)。
謀略和聰明(第11節)會引導青年人擺脫“外女”。保羅說,虔誠的人應當與這一類誘惑保持距離(林前6:18)。在必要時要像約瑟那樣逃離(創39:12)。人類遺傳的軟弱會助長誘惑。與這樣的誘惑糾纏,是缺乏真智慧的表現。──《SDA聖經注釋》
【箴二16~19】淫婦是什麼樣的女人?她是一個諂媚者(16節),對丈夫不忠(17節),可能有宗教背景,但已經倒退了(17節)。她也讓人嚐到生命,卻送來死亡(18,19節)。――《箴言雷氏研讀本》
末世的信徒生活在一個淫亂的時代,墮落被稱為另一種生活方式。真智慧能使人識破誘惑,救人「脫離淫婦」(16節)。因為當智慧變成人的思維方式、成為人的喜樂以後(10節),就會使人識破諂媚話和情欲的欺騙,遠離死亡(18~19節)。──《聖經綜合解讀》
◎ 2:16~17 恐怕不是講「外國女子」,因為猶太人十幾歲就結婚,所以可以來勾引男性的,如果不是寡婦,就是離婚的女性。相對於自己已經熟悉的髮妻,就是「陌生女子」、「外來女子」。引誘的工具就是「諂媚話」。這些「陌生女子」,應該還是以猶太人居多。
◎ 2:18~19 意思是與她婚外情(當時能理解這些智慧言論的人,大概都結婚了),將導致滅亡的命運。這些箴言當時是勸告男性,現今的社會中,男性女性婚外情,結果都跟此處所說相去不遠。──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二17】「她離棄幼年的配偶,忘了神的盟約。」
“配偶”。或作:親密的朋友;即丈夫。“盟約”。大概指摩西的律法,尤其是其中禁止行淫的第七條誡命(出二○17)。――《箴言雷氏研讀本》
“神的盟約”可指締訂婚盟時在神前的誓約(瑪二14),也可指十誡中的第七誡(出二十14);也可兼指二者。――《啟導本箴言註釋》
淫婦本為神的選民,須遵守神的律法,包括不可犯姦淫,(出20:14),但她觸犯誡命,破壞了與神所立的約。――《串珠聖經註釋》
「配偶」(思高、RV「良友」;勝於 AV 的「引導」):也就是她的丈夫。這個字是指親密的伴侶:參,十六28,十七9;詩篇五十五13;也參考耶利米書三4(根據上下文是指屬靈的淫亂)。「她的」(呂譯註、思高)神的盟約:也就是祂與以色列人所立的約,第七條誡命就包括在約的條款中。這個片語的字序不容人將它解釋成只是指婚姻,像在瑪拉基書二14一樣。——《丁道爾聖經注釋》
「忘了神的盟約」(17節),既是忘了婚約(瑪二14),也是忘了十誡中的第七誡「不可姦淫」(出二十14)。──《聖經綜合解讀》
●「忘了神的盟約」:「忘了她神聖的盟約」。原文動詞是是陰性型態,表示是這女子背了婚約。──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配偶('alluph)。“熟人”,“知心者”。 關於'alluph出現在其他地方,見'箴16:28;17:9;耶3:4;彌7:5。有人認為這是指女子的父母,但'alluph 更可能是指丈夫。妻子通過與丈夫早年的婚姻,學到了一些人生最重要的功課。
的盟約。顯然是指婚約,儘管《舊約》沒有特別提到基督教所形成的那種婚禮。但在瑪2:14裡暗示有交換莊重的誓言。這個外女不僅違背本族的習慣,而且違背了她在以色列偉大的面前所立下的誓約。──《SDA聖經注釋》
【箴二18】「她的家陷入死地,她的路偏向陰間。」
「陷入死地」:在舊約的觀念中,早逝乃是神的懲罰。――《串珠聖經註釋》
「陷入」(和合、呂譯、RSV):這就是此一動詞字面的含義,是非常生動的筆觸;但是文法上的困難卻暗示出我們應該將它譯成:「她陷入死地,(那就是)她的家」(參,RV 邊註)。關於死亡,請見分題研究:「Ⅱ 死亡{\LinkToBook:TopicID=144,Name=Ⅱ 死亡}」,原書第56~57頁。——《丁道爾聖經注釋》
邪惡的念頭,閱讀淫穢書刊,觀看色情表演和圖片,和他們經常被引誘去做的事一樣,都會使人走上死亡之路。成千上萬的以色列人因犯罪而死亡。他們在開始時只是被勸說去參觀摩押人的歡宴(民25章)。今天的報應雖然沒有這麼快,但一定會像過去那樣臨到。──《SDA聖經注釋》
【箴二18 路偏向陰間】古代近東文獻有好幾個類似本節所反映之邀請的案例。在《吉加墨斯史詩》中,吉加墨斯擊敗可怕的胡瓦瓦時,其武勇令女神伊施他爾印象深刻,以致提出以他為丈夫。她列舉了無數利益,但吉加墨斯卻大談她的誘惑必然導致的冥界生涯。
同樣,在烏加列的《阿赫特》史詩中,女神亞拿特亦提出用金、銀、永生,換取阿赫特的奇弓。阿赫特和吉加墨斯一樣看穿了謊言,進而詳言死亡的必然性。好幾個智慧著作都提到與淫婦發生曖昧關係,是導致少年早逝的最必然途徑之一(《安肖桑基的教誨》說:「與已婚婦人交合的男子將要在她的門檻前處死」;又見:箴六25~26)。所牽涉到的危險又令人聯想到蘇美女神伊施他爾之伴偶搭模斯的命運。他被逼每年的一半要在陰間度過,作為使她能夠從冥界得著釋放的代價。這個靈魂居住的幽暗世界是個使人極度不快的地方。按照《吉加墨斯史詩》,這個「塵土的居所」沒有光亮,死人在此「穿著如鳥」,「以塵為糧,黏土為食」。縱然如此,活人似乎依然能夠求問這些靈魂(見:撒上二十八11~15的注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箴二19】「凡到她那裡去的,不得轉回,也得不著生命的路。」
「凡到她那裡去的,不得轉回」(19節),指人一旦被情欲捕獲,就很難逃脫,一定會為短暫的偷歡付出巨大的代價。──《聖經綜合解讀》
可能指從死亡轉回,但實際上走進道德敗壞之路的人是很難恢復到純潔地步的。人的意志非常薄弱,往往不能也不願意把握所應許的能力來戰勝罪惡。確實有人得救了,但許多踏入死亡之路的人卻一去不復返了。──《SDA聖經注釋》
【箴二20】「智慧必使你行善人的道,守義人的路。」
●「守」義人的路:「保守」、「看守」、「遵守」。──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智慧的人會總結所給的訓誨。以色列人雖然喜歡應許之地,但他們不斷離開正道,導致多人暴死,其他的人則悲慘地流浪。──《SDA聖經注釋》
【箴二20~22】智慧使人走正路,得神所賜的地為業,至於邪惡人則不能存留地上。――《串珠聖經註釋》
【箴二21】「正直人必在世上居住,完全人必在地上存留。」
“完全人”。即無可指責的、純潔的人。――《箴言雷氏研讀本》
地: 在這裡指“迦南地”。對以色列百姓而言,在長久的流離失所之後所得到的迦南地,是神最寶貴的祝福之一。他們若想要長期居住在那裡,就得按著神的旨意過公義的生活(詩37:9)。這一點可以與基督裡的聖徒,所要承受的“新地”相聯繫(太5:5;彼後3:13)<啟 緒論,新天新地>。――《聖經精讀本》
「正直人必在世上居住;完全人必在地上存留」(21節),原文是「正直人必在地上居住,完全人必在其上存留」(和合本修訂版,英文ESV譯本)。「地」指應許之地。──《聖經綜合解讀》
順從智慧的聲音,不但會帶來現實的利益,也會導致在美麗新天地裡的永生。忽視的道,不僅給今生帶來麻煩,而且會與一切繼續犯罪的人一同從地上被根除,一乾二淨,不留痕跡。──《SDA聖經注釋》
【箴二21~22】“世上”原文亦作“地上”,指神應許給祂子民居住的地方。不遵守神命令的人,象惡人一樣,將從所應許之地拔除(申二十八63)。――《啟導本箴言註釋》
「世上……世上」(思高、現中、RV、RSV 作地上……地上):參詩篇三十七9等,其主要的思想是指神所應許給祂子民的土地。我們可以將它譯成「地球」(AV),但必須將它看作是指耶和華的地與祂子民的地(參,呂譯「應許之地」)。──《丁道爾聖經註釋》
今天流行的每個愚蠢想法,過去都有人想到過、也嘗試過了,但大部分愚昧人都忽視那些災難性的結局,以致其他人不得不承擔重蹈覆轍的惡果。真智慧能使人看透結局(21~22節),一面能保護人遠離惡道、惡人(12節)、救人脫離淫婦(16節);一面能保守人走在正道上(20節),長久地活在神的祝福裡。神早已宣告:神的百姓若順服神,就能在應許之地「安然居住」(利二十六5);若離棄神,在所應許之地「必被拔除」(申二十八63)。因此,神「賜人智慧」(6節),引導自己的百姓在兩種道路之間作出明智的選擇,成為祂賜給我們在末世的「盾牌」(7節)。──《聖經綜合解讀》
◎ 2:21~22 提及神所創造宇宙的通則,就是正直人與完全人可以生存,惡人會被除滅。因此 2:20 說真正的智慧會讓你我維持在可以生存的善道上。──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二22】「惟有惡人必然剪除;奸詐的必然拔出。」
“剪除”,借放逐或死亡。――《箴言雷氏研讀本》
●「奸詐的」:「行事詭詐」。──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思想問題(第2章)】
1 智者勸導年青人當採用那一種態度來尋覓智慧呢?參2:3~4。你追求的是什麽?名譽?享受?理想?聖經中還有那些方面的「渴慕」?參詩42:1; 太5:6。
2 你認為過「聖潔」的生活須要有什麽捨棄嗎?參2:16~20。成聖生活應有什麽表現呢?參但1:8; 6:10。
──《串珠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