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命記 2
申命記第二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回顧曠野飄流史(二)】
七、在西珥山繞行,不可侵擾以掃人之地(1~7節)
八、轉向摩押曠野,不可侵擾摩押人之地(8~12節)
九、過撒烈溪前共有三十八年,上一代人都滅盡(13~16節)
十、走近亞捫人之地,不可侵擾亞捫人(17~23節)
十一、過亞嫩谷直到基列,得希實本王西宏之地為業(24~37節)
貳、逐節詳解
【申二1】「“此後,我們轉回,從紅海的路往曠野去,是照耶和華所吩咐我的。我們在西珥山繞行了許多日子。」
〔呂振中譯〕「『此後我們轉了身,按到蘆葦海的路向往前行、到曠野去、照永恆主所告訴我的;我們又在西珥山繞行了許多日子。」
〔原文字義〕「轉回」轉向;「西珥」多毛的;「繞行」轉動,圍繞。
〔文意註解〕「此後,我們轉回,從紅海的路往曠野去,是照耶和華所吩咐我的」:『此後』指以色列人擅自上去,被亞摩利人追趕直到何珥瑪,回到加低斯住了一些日子之後(參一44~46);『從紅海的路』指取道阿卡巴灣。
「我們在西珥山繞行了許多日子」:『西珥山』在死海的南邊,屬於以東地;『繞行』指繞過以東地;『許多日子』指一段很長的日子。
〔話中之光〕(一)從以色列人的繞行,我們不得不聯想到基督教的歷史,我們在神的道路上也繞行了不少的年日。神讓我們看見了繞行的愚昧和苦惱,為要在前面的路上救我們脫離繼續的繞行,好在神的道路上往前直奔,走完我們該走的路程。
(二)神是有恩典的神,在祂管教祂自己的百姓的時候,祂還在暗暗的造就他們,預備他們,使他們在前面的日子,可以按著神的心意進入迦南,因為神不是喜歡看見祂的子民忍受痛苦和飄泊的,祂的目的仍然是要他們享用應許,管教也是為了恢復他們在應許中有享用,所以在管教的日子滿足以後,神在領他們重新起步走向迦南的日子中,神在隱密處去造就預備他們,使他們成為可承受應許的百姓。
(三)這一代的以色列人是蒙福的,四十年的飄流對上一代是管教,對他們是造就。在他們所經歷過的生活中,他們領會了常有神的同在才是真正的祝福。同一件的事情,對於那些心意向神不準確的人是管教,但對那些心意向著神準確的人卻是造就。神常常安排環境來試驗人,在試驗中不倒下去的人實在是有福的。
【申二2】「耶和華對我說:」
〔呂振中譯〕「永恆主對我說:」
〔文意註解〕「耶和華對我說」:指示以色列人不可侵擾以東人和摩押人(參3~12節)。
【申二3】「‘你們繞行這山的日子夠了,要轉向北去。」
〔呂振中譯〕「”你們繞行這山的日子彀了;要轉身向北去。」
〔原文字義〕「夠了」許多,很多,大量。
〔文意註解〕「你們繞行這山的日子夠了,要轉向北去」:『這山』指西珥山;『轉向北』即指從以旬迦別沿死海的東邊往摩押人之地而行(參8節)。
【申二4】「你吩咐百姓說:你們弟兄以掃的子孫住在西珥,你們要經過他們的境界。他們必懼怕你們,所以你們要分外謹慎。」
〔呂振中譯〕「你要吩咐人民說:你們的族弟兄以掃的子孫、那住在西珥的、你們正要經過他們的地界;他們必懼怕你們,所以你們要極其謹慎。」
〔原文字義〕「以掃」多毛的;「經過」穿越,行過;「分外」極度地,非常地;「謹慎」保守,注意。
〔文意註解〕「你吩咐百姓說:你們弟兄以掃的子孫住在西珥,你們要經過他們的境界」:『以掃的子孫』即指以東人(參創三十六8);『西珥』即指西珥山(參1節)。
「他們必懼怕你們,所以你們要分外謹慎」:『分外謹慎』意指不可任意欺壓侵擾他們。
【申二5】「不可與他們爭戰;他們的地,連腳掌可踏之處,我都不給你們,因我已將西珥山賜給以掃為業。」
〔呂振中譯〕「不要去惹他們;他們的地、連腳掌可踏的地方、我都不給你們,因為我已將西珥山賜給以掃為基業。」
〔原文字義〕「可踏之處」踏腳之地,踏板。
〔文意註解〕「不可與他們爭戰;他們的地,連腳掌可踏之處,我都不給你們」:『腳掌可踏之處』形容寸土之地。
「因我已將西珥山賜給以掃為業」:『西珥山』指死海南邊的多山丘陵地帶;『賜給以掃為業』指供他們居住生活。
〔話中之光〕(一)在神的旨意以外繞圈子,犯了許多的錯誤,在進到應許之地以前,可以使我們知道甚麼不是神的旨意。神要以色列人知道,西珥是神給以掃子孫為業的,亞珥是神賜羅得子孫摩押人為業的,亞捫人也有他們的地業。神的兒女要知道自己的地界,不能羨慕別人,也不該妒忌別人為甚麼先得了地上的成就。
【申二6】「你們要用錢向他們買糧吃,也要用錢向他們買水喝。」
〔呂振中譯〕「你們要用銀子向他們糴糧食喫,也要用銀子向他們買水喝。」
〔原文字義〕「買(首字)」買穀物;「買(次字)」藉交易而獲得。
〔文意註解〕「你們要用錢向他們買糧吃,也要用錢向他們買水喝」:糧食和水是維持生命的重要資源,『用錢…買』意指不可搶奪。
〔話中之光〕(一)以色列人經過西珥的時候,神叫他們小心,不要驚擾當地的居民,就是以掃的子孫以東人。以色列人驍勇善戰,幾十萬人經過以東的地界,難免令人產生恐懼。神警告以色列人,不要挑起爭端,不要侵犯他們的地界,並且要付錢向他們買糧食、買水喝。祂要百姓公平對待別人。我們也應當這樣公平地待人,承認別人的權利,就連反對我們的人,他們的權利也當得到尊重。以智慧與公平行事為人,便能與人建立美好的關係。
【申二7】「因為耶和華你的神在你手裡所辦的一切事上已賜福與你。你走這大曠野,祂都知道了。這四十年,耶和華你的神常與你同在,故此你一無所缺。’」
〔呂振中譯〕「因為永恆主你的神在你手所作的一切事上已賜福與你;你怎樣走這大曠野、他都知道;這四十年永恆主你的神都與你同在;你一無所缺。”」
〔原文字義〕「一切事」行為,工作;「賜福」祝福,屈膝;「所缺」缺乏,需要。
〔文意註解〕「因為耶和華你的神在你手裡所辦的一切事上已賜福與你」:『手裡所辦的一切事』意指日常生活;『賜福』意指凡事順暢。
「你走這大曠野,祂都知道了」:『這大曠野』即指西乃半島上的大片曠野;『祂都知道』即指神關懷他們的每一步路。
「這四十年,耶和華你的神常與你同在,故此你一無所缺」:『四十年』約數,指從出埃及以後至今;『常與你同在』意指一刻也沒有離開;『一無所缺』指供應生活所需,充分有餘。
〔話中之光〕(一)從出埃及,經曠野四十年,神都供應以色列人生活上的需要。在外邦人看來,這是很大的賜福;但對神的兒女來說,那是曠野的熬煉,是浪費了的年月,是違背神的懲罰。神實在養活了他們,他們所帶的牛羊,也滋生繁多;不過,得了普通的福,而倒斃曠野。屬神的人不應該以地上的福分為足,應在屬靈上求進。
【申二8】「“於是,我們離了我們弟兄以掃子孫所住的西珥,從亞拉巴的路,經過以拉他、以旬迦別,轉向摩押曠野的路去。」
〔呂振中譯〕「於是我們往前進、離開了住西珥的族弟兄以掃的子孫;由亞拉巴的路向、離了以拉他和以旬迦別。『我們便轉身,按摩押野地的路向前進。」
〔原文字義〕「亞拉巴」沙漠曠野,乾草原;「以拉他」高聳的樹叢;「以旬迦別」人的骨幹;「摩押」他父親的。
〔文意註解〕「於是,我們離了我們弟兄以掃子孫所住的西珥」:『離了』指繼續前行。
「從亞拉巴的路,經過以拉他、以旬迦別,轉向摩押曠野的路去」:『亞拉巴』指約但河流域從北邊的加利利海到死海南端以迄阿卡巴灣的河谷地帶(參閱一1註解);『從亞拉巴的路』另譯「取道低谷」;『以拉他、以旬迦別』是阿卡巴灣北邊的兩座城市,以它們為起點,取道亞拉巴的路,往北而行;『摩押曠野的路』摩押曠野是在摩押地的東邊(參民二十一11)。
【申二9】「耶和華吩咐我說:‘不可擾害摩押人,也不可與他們爭戰。他們的地,我不賜給你為業,因我已將亞珥賜給羅得的子孫為業。’」
〔呂振中譯〕「永恆主對我說:”你不可擾害摩押,不可以戰爭去惹他們;他們的地我不賜給你為業,因為我已將亞珥賜給羅得的子孫為業。”」
〔原文字義〕「擾害」圍攻,封鎖;「亞珥」城市;「羅得」遮蓋住。
〔文意註解〕「耶和華吩咐我說:不可擾害摩押人,也不可與他們爭戰」:『摩押人』是亞伯拉罕的侄兒羅得與他長女亂倫所生的子孫(參創十九36~37),和以色列人有血緣關係。
「他們的地,我不賜給你為業,因我已將亞珥賜給羅得的子孫為業」:『亞珥』是當時摩押的首邑,用來代表摩押地;『羅得的子孫』請參閱上句「摩押人」的註解。
【申二10】「(先前,有以米人住在那裡,民數眾多,身體高大,像亞衲人一樣。)
〔呂振中譯〕「(先前有以米人住在那�堙A這族之民又大、又多、又高,像亞衲人一樣。」
〔原文字義〕「以米」恐怖;「亞衲」長頸。
〔文意註解〕「先前,有以米人住在那裡,民數眾多,身體高大,像亞衲人一樣」:『先前』指摩押人佔據摩押地以前;『以米人』是利乏音人的別稱(參11節;創十四5);『亞衲人』是身材魁偉的巨人族(參民十三33)。
【申二11】「這以米人像亞衲人;也算為利乏音人;摩押人稱他們為以米人。」
〔呂振中譯〕「這以米人、也像亞衲人被算為利乏音人,但摩押人卻稱他們為以米人。」
〔原文字義〕「利乏音」巨人;「稱」稱呼,宣告。
〔文意註解〕「這以米人像亞衲人;也算為利乏音人;摩押人稱他們為以米人」:『利乏音人』巨人族(參創十四5);其餘請參閱10節註解。
〔話中之光〕(一)摩押與亞捫人,都曾把像亞衲族一樣高大的人民趕逐出境,這些人通常被稱為利乏音人,但是摩押人稱他們為以米人,亞捫人稱之為散送冥(參20節)。如果敵人看似強過我們,我們就必須記住,神能拯救我們,正如祂幫助以色列人一樣。
【申二12】「先前,何利人也住在西珥,但以掃的子孫將他們除滅,得了他們的地,接著居住,就如以色列在耶和華賜給他為業之地所行的一樣。)」
〔呂振中譯〕「先前何利人也住在西珥,但以掃的子孫將他們趕出,將他們從自己面前除滅掉,便接替他們住在那�堙A就如以色列人在永恆主賜給他們為業之地所行的一樣。)」
〔原文字義〕「何利」洞穴居民;「除滅」消滅,滅絕。
〔文意註解〕「先前,何利人也住在西珥,但以掃的子孫將他們除滅,得了他們的地,接著居住」:『何利人』是西珥山的原住民(參創十四6)。
「就如以色列在耶和華賜給他為業之地所行的一樣」:有聖經學者認為本句是後來由文士以斯拉加上去,作為補充說明。不過,本句也可作為未來的展望,亦即鼓勵以色列人要像以東人一樣,進入迦南地,除滅迦南人,取而代之。
【申二13】「現在,起來過撒烈溪!於是我們過了撒烈溪。」
〔呂振中譯〕「”現在你們要起來,過撒烈谿谷。”於是我們過了撒烈谿谷。」
〔原文字義〕「撒烈」杞柳小溪。
〔文意註解〕「現在,起來過撒烈溪!於是我們過了撒烈溪」:『撒烈溪』以東地與摩押地天然分界,是一條東西向、流入死海東南部的小溪,確實位置不詳。
【申二14】「自從離開加低斯巴尼亞,到過了撒烈溪的時候,共有三十八年,等那世代的兵丁都從營中滅盡,正如耶和華向他們所起的誓。」
〔呂振中譯〕「自從我們離開加低斯巴尼亞、到過了撒烈谿谷的時候、這其間的日子共有三十八年,等那世代的戰士都從營間滅盡了,你們纔得過去,照永恆主向他們所起的誓。」
〔原文字義〕「加低斯巴尼亞」神聖的;「滅盡」結束,終結。
〔文意註解〕「自從離開加低斯巴尼亞,到過了撒烈溪的時候,共有三十八年」:『加低斯巴尼亞』簡稱加低斯,以色列人從加低斯到加低斯(參民十三26;二十1),在曠野飄流,將近三十八年,直到上一代二十歲以上的人都死光了,這裡所謂的『自從離開加低斯巴尼亞』,是指首次離開加低斯;『共有三十八年』由本句話可見,從第二次離開加低斯,到過了撒烈溪,並未花太多的時間。
「等那世代的兵丁都從營中滅盡,正如耶和華向他們所起的誓」:『那世代的兵丁』指上一代二十歲以上的人;『都從營中滅盡』由此可見,那一代人的平均壽命,沒有超過六十歲;『耶和華向他們所起的誓』請參閱民十四21~23。
〔話中之光〕(一)以色列人毋需花四十年才進到應許之地,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們棄絕神的慈愛,不服祂的權柄,不理會祂的命令,不過討祂喜悅的生活,任意違背與祂所立的約,不守他們在出埃及時所作的承諾(參出十九8;二十四3~8)。一句話,他們不順服神。我們也常常因為不順服神,導致人生道路更為艱難,多受痛苦。所以我們要領受祂的大愛,遵從祂在聖經中的命令,不管情勢怎樣都忠心到底,這樣我們的一生就不至迂迴,反而充滿祝福。
【申二15】「耶和華的手也攻擊他們,將他們從營中除滅,直到滅盡。」
〔呂振中譯〕「永恆主的手簡直攻擊了他們,使他們從營間潰亂,直到滅盡為止。」
〔原文字義〕「攻擊」(原文無此字);「除滅」打亂,使困惑。
〔文意註解〕「耶和華的手也攻擊他們,將他們從營中除滅,直到滅盡」:『耶和華的手』指神手的安排,使他們因各種緣故短命。
【申二16】「“兵丁從民中都滅盡死亡以後,」
〔呂振中譯〕「『眾戰士都滅盡、而從民間死掉了以後,」
〔原文字義〕「滅盡」結束,終結。
〔文意註解〕「兵丁從民中都滅盡死亡以後」:『兵丁』指上一代二十歲以上的人;至於當時二十歲以下,因長大而超過二十歲陸續加入軍隊的人,不算在內。
【申二17】「耶和華吩咐我說:」
〔呂振中譯〕「永恆主就告訴我說:」
〔文意註解〕「耶和華吩咐我說」:指示以色列人不可侵擾亞捫人(參18~23節)。
【申二18】「‘你今天要從摩押的境界亞珥經過,」
〔呂振中譯〕「”今天你們正要經過摩押的地界亞珥〔或譯:在亞珥那�婺g過摩押的界線〕;」
〔原文字義〕「境界」邊界,界線;「亞珥」城市。
〔文意註解〕「你今天要從摩押的境界亞珥經過」:『摩押的境界亞珥』請參閱9節註解。
【申二19】「走近亞捫人之地,不可擾害他們,也不可與他們爭戰。亞捫人的地,我不賜給你們為業,因我已將那地賜給羅得的子孫為業。’」
〔呂振中譯〕「你們走近亞捫人的對面時,可別擾害他們,別去惹他們;亞捫人的地我不賜給你們為業,因為我已將那地賜給羅得的子孫為業。”」
〔原文字義〕「走近」靠近,接近;「亞捫」部落的;「擾害」圍攻,封鎖;「羅得」遮蓋住。
〔文意註解〕「走近亞捫人之地,不可擾害他們,也不可與他們爭戰」:『亞捫人』是亞伯拉罕的侄兒羅得與他次女亂倫所生的子孫(參創十九36,38),和以色列人有血緣關係。
「亞捫人的地,我不賜給你們為業,因我已將那地賜給羅得的子孫為業」:『亞捫人的地』與亞摩利人的地相鄰(參民二十一24),在其東邊。
〔話中之光〕(一)神領他們走到以東、摩押,和亞捫的邊界,但卻沒有讓他們經過那些地方,神一面藉此試驗他們能否順服,同時也在那裡激發他們的信心。上一代的以色列人害怕亞衲族人,不敢去碰他們,因此就不肯進迦南,亞衲族人就成了他們的剋星。如今神要把亞衲族人的陰影從這一代的以色列人的心中除掉,祂就讓他們去看看以掃和羅得的子孫所居住的地。
【申二20】「(那地也算為利乏音人之地,先前利乏音人住在那裡,亞捫人稱他們為散送冥。)
〔呂振中譯〕「(那地也算為利乏音人之地;先前利乏音人住在那�堙A但亞捫人卻稱他們為散送冥人。」
〔原文字義〕「算為」被視為,被算作;「利乏音」巨人;「散送冥」陰謀者。
〔文意註解〕「那地也算為利乏音人之地,先前利乏音人住在那裡,亞捫人稱他們為散送冥」:『利乏音人』參閱10節註解;『散送冥』聖經中僅在此處出現一次,原文字義「陰謀者」,可能指對外族人很不友善。
【申二21】「那民眾多,身體高大,像亞衲人一樣,但耶和華從亞捫人面前除滅他們,亞捫人就得了他們的地,接著居住。」
〔呂振中譯〕「這族之民又大、又多、又高、像亞衲人一樣;永恆主從亞捫人面前消滅他們,把他們趕出,亞捫人便接替他們住在那�堙F」
〔原文字義〕「眾多」許多,很多,大量;「亞衲」長頸。
〔文意註解〕「那民眾多,身體高大,像亞衲人一樣」:『那民』指利乏音人;『亞衲人』請參閱10節註解。
「但耶和華從亞捫人面前除滅他們,亞捫人就得了他們的地,接著居住」:意指亞捫人因神的幫助,除滅利乏音人,並佔住利乏音人的地(參20節)。
【申二22】「正如耶和華從前為住西珥的以掃子孫將何利人從他們面前除滅、他們得了何利人的地、接著居住一樣,直到今日。」
〔呂振中譯〕「正如永恆主從前為了住西珥的以掃子孫、將何利人從他們面前消滅掉,把他們趕出,以掃子孫便接替他們住在那�堣@樣,直住到今日。」
〔原文字義〕「西珥」多毛的;「以掃」(與「西珥」同義不同字);「何利」洞穴居民。
〔文意註解〕「正如耶和華從前為住西珥的以掃子孫將何利人從他們面前除滅、他們得了何利人的地、接著居住一樣,直到今日」:請參閱12節。
【申二23】「從迦斐托出來的迦斐托人將先前住在鄉村直到迦薩的亞衛人除滅,接著居住。)」
〔呂振中譯〕「還有亞衛人、住在各村莊、直到迦薩的、是從迦斐託出來的迦斐託人將他們消滅掉,而接替他們住在那�堛滿C)」
〔原文字義〕「迦斐托」一個冠冕;「迦薩」強壯;「亞衛」毀滅。
〔文意註解〕「從迦斐托出來的迦斐托人將先前住在鄉村直到迦薩的亞衛人除滅,接著居住」:『迦斐托』即革哩底(參多一12);『迦斐托人』又稱非利士人,他們佔據迦南地西南沿海一帶地方,直到迦薩;『迦薩』非利士人五個首領之一的管區(參書十三3),位於最南部沿海一處狹窄的地區;『亞衛人』迦薩地區的原住民。
【申二24】「你們起來前往,過亞嫩谷;我已將亞摩利人希實本王西宏和他的地交在你手中,你要與他爭戰,得他的地為業。」
〔呂振中譯〕「現在你們要起來,往前行,過亞嫩谿谷;看哪,我已將亞摩利人希實本王西宏、和他的地、交在你手中;你要着手取得那地,跟他爭戰。」
〔原文字義〕「亞嫩」湍急的溪流;「亞摩利」山居者;「希實本」堡壘;「西宏」勇士。
〔文意註解〕「你們起來前往,過亞嫩谷;我已將亞摩利人希實本王西宏和他的地交在你手中,你要與他爭戰,得他的地為業」:『亞嫩谷』指亞嫩河谷,是一條從摩押高原流入死海中部的河,河谷深約五百公尺,寬約三公里,形成小型的峽谷(參民二十一13);『亞摩利人希實本王西宏』指當時的亞摩利王,又稱希實本王西宏,因為希實本乃是亞摩利的京城(參民二十一27;書九10)。
【申二25】「從今日起,我要使天下萬民聽見你的名聲都驚恐懼怕,且因你發顫傷慟。”」
〔呂振中譯〕「就在今日、我就要開始叫普天下聽見你名聲的萬族民都震懾你懼怕你,以致因你而發顫絞痛。”」
〔原文字義〕「萬民(原文雙字)」面,臉(首字);國家,百姓(次字);「驚恐」恐懼;「懼怕」害怕,不安;「發顫」發抖,震動;「傷慟」扭曲,扭動。
〔文意註解〕「從今日起,我要使天下萬民聽見你的名聲都驚恐懼怕,且因你發顫傷慟」:指以色列人因戰勝亞摩利王西宏而聲名遠播,聞者喪膽。
〔話中之光〕(一)神告訴摩西,說祂要使天下萬民都懼怕以色列人。按照世人的標準來看,以色列軍隊並沒有甚麼了不起,但是有神幫助,就令敵人喪膽。摩西不再擔心仇敵的強大,仇敵卻要懼怕他。在我們日常的爭戰中,神常常行在我們前面,為我們預備道路,除去障礙。我們只須一心一意地跟隨祂,留意祂的引領。
【申二26】「“我從基底莫的曠野差遣使者去見希實本王西宏,用和睦的話說:」
〔呂振中譯〕「『我從基底莫曠野差遣使者去見希實本王西宏,用和氣的話說:」
〔原文字義〕「基底莫」東方的;「和睦」和平,友好。
〔文意註解〕「我從基底莫的曠野差遣使者去見希實本王西宏,用和睦的話說」:『基底莫的曠野』確實位置不詳,大概在亞嫩河以北、接近希實本王疆土的東界;『和睦的話』指和平、而非挑戰性的話。
【申二27】「‘求你容我從你的地經過,只走大道,不偏左右。」
〔呂振中譯〕「”求你容我從你的地經過;我沿路沿路地走,不偏於右,也不偏於左。」
〔原文字義〕「大道(原文雙同字)」道路,路程;「偏」轉變方向。
〔文意註解〕「求你容我從你的地經過,只走大道,不偏左右」:『只走大道,不偏左右』指不侵犯住宅區、民房、田地等。
【申二28】「你可以賣糧給我吃,也可以賣水給我喝,只要容我步行過去,」
〔呂振中譯〕「你可以拿我銀子糴糧食給我喫,也可以拿我的銀子賣水給我喝;只要容我步行過去,」
〔原文字義〕「賣(首字)」買賣穀物;「賣(次字)」給,置,放;「步行」腳。
〔文意註解〕「你可以賣糧給我吃,也可以賣水給我喝」:請參閱6節註解。
「只要容我步行過去」:大概當時以色列人尚無馬匹。
【申二29】「就如住西珥的以掃子孫和住亞珥的摩押人待我一樣,等我過了約但河,好進入耶和華我們神所賜給我們的地。’」
〔呂振中譯〕「像住西珥的以掃子孫、和住亞珥的摩押人待我一樣,等我過了約但河,去得永恆主我們的神所賜給我們的地。”」
〔原文字義〕「約但」下降。
〔文意註解〕「就如住西珥的以掃子孫和住亞珥的摩押人待我一樣」:請參閱8,18節。
「等我過了約但河,好進入耶和華我們神所賜給我們的地」:『約但河』就在死海的北邊流入死海,而約但河的東岸屬於亞摩利人、西岸屬於迦南人,故須從亞摩利人的境內渡河到迦南地。
【申二30】「但希實本王西宏不容我們從他那裡經過;因為耶和華你的神使他心中剛硬,性情頑梗,為要將他交在你手中,像今日一樣。」
〔呂振中譯〕「但是希實本王西宏不情願容我們從他那�婺g過,因為永恆主你的神使他的靈剛愎、心意頑固,為要將他交在你手中、像今日一樣。」
〔原文字義〕「心中」靈,氣,風;「剛硬」固執,頑固;「性情」內心;「頑梗」堅強,堅固。
〔文意註解〕「但希實本王西宏不容我們從他那裡經過」:『希實本王西宏』就是亞摩利人的王(參民二十一21)。
「因為耶和華你的神使他心中剛硬,性情頑梗,為要將他交在你手中,像今日一樣」:『神使他』表示此事出於神;『心中剛硬,性情頑梗』意指沒有商量的餘地,他這個態度迫使以色列人訴諸武力;『交在你手中』意指被以色列人擊敗。
【申二31】「耶和華對我說:‘從此起首,我要將西宏和他的地交給你;你要得他的地為業。’」
〔呂振中譯〕「永恆主對我說:”看哪,我已經着手將西宏和他的地交在你面前;你要着手取得他的地以為業。”」
〔原文字義〕「從此起首」(原文無此詞)。
〔文意註解〕「耶和華對我說:從此起首,我要將西宏和他的地交給你;你要得他的地為業」:『從此起首』意指由於西宏的剛硬不妥協,導致以色列人佔領約但河東岸,並且據為己有。
〔話中之光〕(一)聖經中常講起信徒該怎樣等待神,這個真理不能太偏於一面。誠然,有許多時候我們頂容易不耐神的遲延。我們生活中多少的煩惱都是出於自己的紛擾,魯莽和焦急。我們不能等果子成熟,只管吧青色的果子采下來。我們不能耐心等待我們禱告的答應,不管所求的須有較長時間的預備。我們想和神同行,不料神行得很慢。這些都是我們的失敗,不能耐心等候神。然而聖經中還有另一方面的真理。就是神常等待我們,可惜我們總是耽誤神。
(二)多少時候,我們沒有得到神已經為我們預備好了的祝福,因為我們不上前去接受。雖然有時我們的損失,是因為不等待神;但是多少時候我們的損失,也是因為待得過度了。有的時候,我們應該靜坐;也有的時候,我們應該邁步上前。聖經中有許多的應許都是帶條件的。在我們方面必須先有條件的履行,然後神方面才有應許的實現。我們開始順服的時候,神就開始祝福我們。
(三)信心是一把鑰匙(一把開入應許之地的門的鑰匙)。這把鑰匙是在他們自己的手中,他們若不走近那門,用鑰匙去開門的話,門就決不會自動開啟的。哦,信徒們,今日我們是命定在世爭戰的。當然我們決不能得勝,竟不堪仇敵一擊;然而,我們憑信心沖過前線的時候,就有那唯一的得勝者來到我們身邊,替我們爭戰;靠著他,我們已經得勝有餘了。如果我們猶疑,戰兢,等候那得勝者先來了,然後向前爭戰,我們定規空等。這就是不信的過度等候。神今天在等待,要厚厚地賜福與我們。我們應該用勇敢的信心前去接受。「從此起首我要…交給你,你要得…為業。」
【申二32】「那時,西宏和他的眾民出來攻擊我們,在雅雜與我們交戰。」
〔呂振中譯〕「那時西宏和他的眾民都出來,在雅雜戰場對我們接戰。」
〔原文字義〕「雅雜」踩踏。
〔文意註解〕「那時,西宏和他的眾民出來攻擊我們,在雅雜與我們交戰」:『雅雜』位於亞嫩河北面,屬於亞摩利境內的一處地方(參民二十一13,23)。
【申二33】「耶和華我們的神將他交給我們,我們就把他和他的兒子,並他的眾民,都擊殺了。」
〔呂振中譯〕「永恆主我們的神將他交在我們面前,我們就把他和他的兒子們跟眾民都擊敗了。」
〔原文字義〕「眾民」國家,百姓;「擊殺」打擊,殘殺。
〔文意註解〕「耶和華我們的神將他交給我們,我們就把他和他的兒子,並他的眾民,都擊殺了」:『神將他交給我們』說明以色列人戰勝的因素。
【申二34】「我們奪了他的一切城邑,將有人煙的各城,連女人帶孩子,盡都毀滅,沒有留下一個。」
〔呂振中譯〕「那時我們攻取了他所有的城市,將一切有男丁的城市、連女人帶小孩、都盡行毀滅歸神,連一個殘存的人也沒有留下;」
〔原文字義〕「奪了」捕捉,抓住;「城邑」城市;「人煙」男人;「毀滅」完全毀壞。
〔文意註解〕「我們奪了他的一切城邑,將有人煙的各城,連女人帶孩子,盡都毀滅,沒有留下一個」:『盡都毀滅』意指不留一個活口,通常只有在聖戰的指令下才這樣作,例如在耶利哥城(參書六17)。
【申二35】「惟有牲畜和所奪的各城,並其中的財物,都取為自己的掠物。」
〔呂振中譯〕「只留下我們所劫為已有的牲口、和我們攻取的城市中所掠得的東西。」
〔原文字義〕「財物」掠奪品,戰利品;「掠物」搶劫,搶奪。
〔文意註解〕「惟有牲畜和所奪的各城,並其中的財物,都取為自己的掠物」:通常,除非有特別的命令,牲畜和財物可以當作戰利品而擄掠。
【申二36】「從亞嫩谷邊的亞羅珥和谷中的城,直到基列,耶和華我們的神都交給我們了,沒有一座城高得使我們不能攻取的。」
〔呂振中譯〕「從亞嫩谿谷邊的亞羅珥、和谿谷中的城、直到基列,沒有一座城是高得使我們不能攻取的;這一切、永恆主我們的神都交在我們面前了。」
〔原文字義〕「亞羅珥」毀滅;「基列」多岩之地;「高得」高到難以接近;「攻取」(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從亞嫩谷邊的亞羅珥和谷中的城,直到基列」:『亞羅珥』位於死海中部東方約20公里處,亞嫩河北畔的一座城;『谷中的城』指亞嫩河谷中的城,不能確定是哪一座城;『基列』廣義泛指約但河東以色列人所佔領之地(參三十四1),狹義僅指雅博河以北包括巴珊地區在內,本處應指狹義的基列。
「耶和華我們的神都交給我們了,沒有一座城高得使我們不能攻取的」:意指攻無不克。
〔話中之光〕(一)神子民有神的同在;神所賜的是剛強的靈,只要靠主奮勇前往,必然得勝。希實本王西宏,不容以色列人前進,就被完全除滅,「沒有一座城高得使我們不能攻取的」,真是得勝有餘;惟有神命定以外的,不能妄取。
【申二37】「惟有亞捫人之地,凡靠近雅博河的地,並山地的城邑,與耶和華我們神所禁止我們去的地方,都沒有挨近。”」
〔呂振中譯〕「只有亞捫人的地、雅博谿谷兩旁、和山地的城市、以及永恆主我們的神所吩咐我們不可去的地方、你都沒有挨近。」
〔原文字義〕「亞捫」部落的;「雅博」倒空;「禁止」命令(不許);「挨近」靠近,接近。
〔文意註解〕「惟有亞捫人之地,凡靠近雅博河的地,並山地的城邑」:因神禁止以色列人攻打亞捫人(參19節)。
「與耶和華我們神所禁止我們去的地方,都沒有挨近」:『禁止我們去的地方』指凡是神明白禁止以色列人去攻取的地方,例如以東地、摩押地、亞捫地等(參5,9,19節)。
〔話中之光〕(一)本章的記述,提到許多的限制與禁止。有的地方是以色列人被禁止不可進入的。你的努力有時受限制,好似當時耶穌的工作不能發展至外邦。然而你要在可能的範圍內盡心,正如耶穌盡力在猶太人中間傳道。我們在本位上努力,就有其他的機會。等神最好的時候,我們有過訓練的手,才可開墾其他的美地。
(二)在以色列早期的應驗中,有些他們還不能明白。我們認識主,似乎比他們明白得多了。在神的安排裡,有許多也是我們難以明白的。但是隨著年日的增進我們能多認識祂,這才是值得我們誇口的(參耶九23)。
(三)我們經歷基督的愛,有不同的感受。在受苦的經驗中,也盡不相同。但是神總是教人在各種經驗中使人得益處,以致日後有十足的身量,得以享受目前還未得著的福分。
叁、靈訓要義
【從歷史學取教訓(二)】
一、訓練單單聽從神的話(1~23節):
1.「此後,我們轉回,從紅海的路往曠野去,是照耶和華所吩咐我的。我們在西珥山繞行了許多日子」(1節):聽從神的話,在西珥山繞行三十八年,直到那不信服神的話的上一代成年人都倒斃在曠野。
2.「你們繞行這山的日子夠了,要轉向北去」(3節):神命令離開曠野,轉向北去。
3.「你吩咐百姓說:你們弟兄以掃的子孫住在西珥,你們要經過他們的境界。他們必懼怕你們,所以你們要分外謹慎。不可與他們爭戰;他們的地,連腳掌可踏之處,我都不給你們」(4~5節):神命令不可侵犯以東人的地。
4.「不可擾害摩押人,也不可與他們爭戰。他們的地,我不賜給你為業,因我已將亞珥賜給羅得的子孫為業」(9節):神命令不可侵犯摩押人的地。
5.「現在,起來過撒烈溪!於是我們過了撒烈溪。自從離開加低斯巴尼亞,到過了撒烈溪的時候,共有三十八年,等那世代的兵丁都從營中滅盡,正如耶和華向他們所起的誓」(13~14節):神命令過撒烈溪,往約但河東方向去。
6.「走近亞捫人之地,不可擾害他們,也不可與他們爭戰。亞捫人的地,我不賜給你們為業,因我已將那地賜給羅得的子孫為業」(19節):神命令不可侵犯亞捫人的地。
7.神共有六個命令,三個「可」(轉回、轉向、過溪),三個「不可」(不可侵犯以東人、摩押人、亞捫人之地)。
二、訓練聽話攻擊兩個可怕的敵人(24節~三11):
1.「你們起來前往,過亞嫩谷;我已將亞摩利人希實本王西宏和他的地交在你手中,你要與他爭戰,得他的地為業」(24節):神命令攻擊摩利人希實本王西宏。
2.「從今日起,我要使天下萬民聽見你的名聲都驚恐懼怕,且因你發顫傷慟」(25節):神的目的有二:訓練以色列人聽話,並使萬民聞風喪膽。
3.「差遣使者去見希實本王西宏,用和睦的話說:求你容我從你的地經過,只走大道,不偏左右」(26~27節):沒有完全聽從神的話,想和敵人妥協。
4.「但希實本王西宏不容我們從他那裡經過;因為耶和華你的神使他心中剛硬,性情頑梗,為要將他交在你手中,像今日一樣」(30節):但神使敵人心中剛硬,為要訓練以色列人聽話。
5.「那時,西宏和他的眾民出來攻擊我們,在雅雜與我們交戰。耶和華我們的神將他交給我們,我們就把他和他的兒子,並他的眾民,都擊殺了」(32~33節):神使以色列人被動獲勝。
6.「以後,我們轉回,向巴珊去。巴珊王噩和他的眾民都出來,在以得來與我們交戰。…於是耶和華我們的神也將巴珊王噩和他的眾民都交在我們手中;我們殺了他們,沒有留下一個」(三1,3):神使以色列人主動獲勝。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申命記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申命記提要」末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