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上 18
列王紀上第十八章綱目
壹、內容綱要
【迦密山上以利亞與巴力眾先知對決】
一、神命以利亞使亞哈王得以見到他(1~6節)
二、以利亞叫俄巴底帶亞哈來見(7~16節)
三、以利亞使亞哈招聚百姓和巴力眾先知上迦密山(17~20節)
四、以利亞在迦密山上誅滅巴力眾先知(21~40節)
五、以利亞禱告使天降大雨,領亞哈回耶斯列(41~46節)
貳、靈訓要義
【迦密山之戰】
一、爭戰的起因──神要降雨在地上(1~16節):
1.背景──神的懲治與憐憫:
(1)「過了許久,到第三年,…那時,撒瑪利亞有大饑荒」(1~2節):神子民因背棄神而遭遇旱災,長達三年半之久。
(2)「耶和華的話臨到以利亞說:你去,使亞哈得見你,我要降雨在地上」(1節):公義的神仍滿有憐憫,祂定意降雨結束旱災。
2.神子民中的正面人物──以利亞與俄巴底:
(1)「以利亞就去,要使亞哈得見他。」(2節):以利亞不顧自己的安危,立即順服神的命令,毫不躊躇。
(2)「家宰俄巴底…甚是敬畏耶和華。耶洗別殺耶和華眾先知的時候,俄巴底將一百個先知藏了,每五十人藏在一個洞裡,拿餅和水供養他們」(3~4節):俄巴底敬畏神,暗中保護神的眾僕,同樣不顧自己安危。
(3)「俄巴底在路上恰與以利亞相遇」(7節):神子民的境遇,乃出於神手的安排。
(4)「俄巴底認出他來,就俯伏在地,說:你是我主以利亞不是?」(7節):俄巴底位居高官,卻能待人謙卑。
(5)「回答說:是,你去告訴你主人說:以利亞在這裡」(8節):以利亞代表神行事,面對權勢不亢不卑。
二、爭戰的勝負──以降火定真神與假神(17~37節):
1.神子民中的反面人物──亞哈與眾民:
(1)「亞哈見了以利亞,便說:使以色列遭災的就是你嗎?以利亞說:使以色列遭災的不是我,乃是你和你父家,因為你們離棄耶和華的誡命,去隨從巴力」(17~18節):亞哈離棄神的誡命,去隨從巴力,使以色列遭災。
(2)「以利亞前來對眾民說:你們心持兩意要到幾時呢?若耶和華是神,就當順從耶和華;若巴力是神,就當順從巴力。眾民一言不答」(21節):以色列眾民心持兩意,表面信仰耶和華,實際順從巴力。
2.爭戰的對象──巴力和亞舍拉的850名眾先知:
(1)「現在你當差遣人,招聚以色列眾人和事奉巴力的那四百五十個先知,並耶洗別所供養事奉亞舍拉的那四百個先知,使他們都上迦密山去見我」(19節):王室所供養的850名先知,事奉巴力和亞舍拉。
(2)「以利亞對眾民說:作耶和華先知的只剩下我一個人;巴力的先知卻有四百五十個人」(22節):以利亞一人,對抗總數850名的假先知。
3.爭戰的方式──那降火顯應的,就是神:
(1)「當給我們兩隻牛犢。巴力的先知可以挑選一隻,切成塊子,放在柴上,不要點火;我也預備一隻牛犢,放在柴上,也不點火」(23節):各自挑選一隻祭牲,預備好但不點火。
(2)「你們求告你們神的名,我也求告耶和華的名。那降火顯應的神,就是神。眾民回答說:這話甚好」(24節):求告各自所事奉的神,降火顯應的就是真神。
4.巴力的眾先知徒勞無功:
(1)「以利亞對巴力的先知說:你們既是人多,當先挑選一隻牛犢,預備好了,就求告你們神的名,卻不要點火」(25節):優先挑選一隻祭牲,預備好,但不點火。
(2)「他們將所得的牛犢預備好了,從早晨到午間,求告巴力的名說:巴力啊,求你應允我們!卻沒有聲音,沒有應允的。他們在所築的壇四圍踴跳」(26節):數小時之久,眾人極力呼求並踴跳,卻不見回應。
(3)「他們大聲求告,按著他們的規矩,用刀槍自割、自刺,直到身體流血。從午後直到獻晚祭的時候,他們狂呼亂叫,卻沒有聲音,沒有應允的,也沒有理會的」(28~29節):再經數小時,狂呼亂叫,且又自殘,仍不見回應。
5.以利亞藉機教導無知的眾民:
(1)「以利亞對眾民說:你們到我這裡來。眾民就到他那裡。他便重修已經毀壞耶和華的壇」(30節):首先,重建真神耶和華的祭壇。
(2)「以利亞照雅各子孫支派的數目,取了十二塊石頭(耶和華的話曾臨到雅各說:你的名要叫以色列),用這些石頭為耶和華的名築一座壇」(31~32節):其次,使眾民認識不分南北兩國,全數十二支派理當有分於真神的祭壇,一同敬拜耶和華。
(3)「在壇的四圍挖溝,可容穀種二細亞,又在壇上擺好了柴,把牛犢切成塊子,放在柴上,對眾人說:你們用四個桶盛滿水,倒在燔祭和柴上。又說:倒第二次。他們就倒第二次。又說:倒第三次。他們就倒第三次;水流在壇的四圍,溝裡也滿了水」(32~35節):見證(二細亞)神是生命(穀種)的源頭和生命的供應(水),唯有滿足(四乘三等於十二)神公義的要求(禱告獻祭),才能蒙神垂聽。
(4)「到了獻晚祭的時候,先知以利亞近前來,說:亞伯拉罕、以撒、以色列的神,耶和華啊,求你今日使人知道你是以色列的神,也知道我是你的僕人,又是奉你的命行這一切事」(36節):求使眾民知道,誰是以色列的神,誰是祂的僕人。
(5)「耶和華啊,求你應允我,應允我!使這民知道你耶和華是神,又知道是你叫這民的心回轉」(37節):求使眾民知道,是神自己施展大能,使他們回心轉意。
三、爭戰的結果──降火顯應並降大雨(38~46節):
1.真神降火顯應,誅殺巴力眾先知:
(1)「於是,耶和華降下火來,燒盡燔祭、木柴、石頭、塵土,又燒乾溝裡的水。眾民看見了,就俯伏在地,說:耶和華是神!耶和華是神」(38~39節):降火燒盡一切,顯明祂是真神。
(2)「以利亞對他們說:拿住巴力的先知,不容一人逃脫。眾人就拿住他們。以利亞帶他們到基順河邊,在那裡殺了他們」(40節):誅殺巴力和亞舍拉的眾先知,無一人逃脫。
2.以利亞禱告,天將大雨:
(1)「以利亞對亞哈說:你現在可以上去吃喝,因為有多雨的響聲了。亞哈就上去吃喝。以利亞上了迦密山頂,屈身在地,將臉伏在兩膝之中」(41~42節):憑信心宣告大雨將臨,但仍謙卑持續禱告等候。
(2)「對僕人說:你上去,向海觀看。僕人就上去觀看,說:沒有什麼。他說:你再去觀看。如此七次。第七次僕人說:我看見有一小片雲從海裡上來,不過如人手那樣大。以利亞說:你上去告訴亞哈,當套車下去,免得被雨阻擋」(43~44節):憑信心忍耐著禱告,等候蒙應允的徵兆。
(3)「霎時間,天因風雲黑暗,降下大雨。亞哈就坐車往耶斯列去了。耶和華的靈(原文作“手”)降在以利亞身上,他就束上腰,奔在亞哈前頭,直到耶斯列的城門」(45~46節):蒙神降下大雨,得著聖靈的能力,奮力奔跑前程。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列王紀上註解》
叁、其他綱目
本章是工人培靈信息:信心的得勝
【得勝亞哈王——斥責】
經文:18:1-19
一、去見亞哈王——耶和華的吩咐 1-2
1.神的吩咐:你去 1,(太10:1;28:19;可16:15;徒1:8)
2.他的順服:就去 2,(彼前1:2),“就去”——去忠心盡職,(提後4:2-5)
二、必見亞哈王——俄巴底的擔心 2-15
1.亞哈王尋找水源,俄巴底敬畏耶和華 2-6
(1)饑荒之時,亞哈王尋找水源——尋找生機。他只找溪水不找活水。(約7:37-38;啟22:17)
(2)非常時期,俄巴底冒死保護神的先知。他做到了“盡心愛神是,捨己愛人的榜樣。”(太22:36-40;路10:27)
2.以利亞遇見,俄巴底非常擔心。 7-15
(1)對神僕的尊敬。7-8,(羅11:13;帖前5:12)
(2)擔心。9-12
(3)默默事奉。13-15,這種的事奉是冒死的事奉。(林前15:31;林後11:23)
三、得見亞哈王——以利亞的斥責 16-19
1.亞哈迎見以利亞 16-17
2.以利亞斥責亞哈 18-19
(1)宣告亞哈的罪——去隨從巴力 18
(2)吩咐亞哈召聚眾民和眾假先知上迦密山見他,這是需要何等大的信心呀!
── 毛南春陽
【得勝眾民——挽回】
經文:18:20-24,39-40
引言:欲求天降雨,必須先領民眾悔改。
一、詰責眾民的謬妄——心持兩意 20-21
1.亞哈召聚眾人上山 10
2.以利亞詰責眾民 (箴27:5)
3.眾民一言不答:不知如何回答,也不敢回答。
二、征得眾民的同意——降火顯應 22-24
1.以利亞發出挑戰 22-24,其實就是向魔鬼挑戰。(彼前5:7-9)
2.眾民回答說:“這話甚好。”——眾民即都表同意,巴力祭司等,也只得照民意而行。
三、挽回眾民的信仰——棄假歸真 39-40
1.眾民看見了——耶和華是神 39,(賽43:10-13;45:20-23)
▲民心都返歸耶和華,不再“心持兩意”,而放肆。21,(箴29:18)
2.眾人就拿住他們(巴力先知) 40,(亞13:1-2;太7:15-19;24:24;啟20:23-24)
3.在哪裡殺了他們。40,表示靈戰得勝。(羅7:18-23;8:13;加5:24)
── 毛南春陽
【得勝巴力先知——禱告】
經文:18:25-38
一、以利亞嬉笑巴力先知的無能 25-29
1.挑戰巴力的先知 25-26,顯出以利亞的信心與勇敢。(太21:21;弗3:12;腓1:14;雅1:6)
2.嬉笑巴力的先知 27-29
(1)顯出假神偶像的無能。(詩115:4-8;135:15-18)
(2)離棄偶像,歸向真神。(帖前1:9-10;約壹5:21;啟21:8;22:12-15)
二、以利亞重修毀壞祭壇的工作 30-35
1.重修毀壞的祭壇 30-32,詩歌《獻上自己為祭》。
(1)重修大衛倒塌的帳幕——教會。(摩9:11-12)
(2)重修已毀壞的祭壇——敬拜。信仰上的毀壞、敗壞。(約4:23-24)
(3)堵住破口——禱告。(賽58:12;摩9:11-12)
2.又在壇上擺好了柴 33-35,重新向神獻祭。(羅12:1-2)
三、以利亞鎮靜謙卑獻祭的禱告 36-38
1.禱告 36-37.求你使人知道。詩歌《你坐著為王》,“以利亞”:我的神是耶和華。
(1)知道你是以色列的神——信仰的專一、純正。
(2)知道我是你的僕人——工作的力量源泉。
(3)知道是你叫這民的心回轉——悔改蒙恩得救。
2.降火 38,(徒2:1-4),詩歌《靈火繼焚燒》。
── 毛南春陽
【得勝自然界——下雨】
經文:18:41-46
引言:求火之後又求雨。“火”與“雨”都是聖靈的標記。(徒2:3;詩84:6)
(1)前者表聖靈給人印記信仰,使人認主。39-40,(弗1:13;林前12:3)
(2)後者表聖靈給人供應靈糧。(徒14:17;詩65:9;亞10:1;申11:4;約14:26)
一、信心宣告——多雨響聲 41-42
1.以利亞照著信心的程度說預言 41,(羅12:6;珥2:28)
2.以利亞屈身在地禱告 42,詩歌《我以禱告來到禰跟前》
二、真心領受——屈身七次 43-44
1.求雨經歷七次 43,表示:
(1)求聖靈的充滿。(弗5:18)
(2)要完全迫切地求。(路11:9-13)
(3)忍耐等候的求。(雅5:7)
2.有下雨的跡象 44,(雅5:16-18)
三、真心領受——降下大雨 45-46
1.大雨降下 45,(伯29:23;詩81:10),神降靈雨。(何6:3;珥2:23;約14:26;15:26;15:7)
2.聖靈降下 46,(徒2:1-4;1:8),詩歌《主行新事》。
── 毛南春陽
【以利亞得勝後的失敗】
經文:王上18:41-19:8
引言:
列王紀上18:37:以利亞禱告求神降火使以色列人知道耶和華是神,並使民心歸回。
18:38:神應允了以利亞這懇切的禱告。
18:39-40:可是,以利亞只做了一半的工作,使眾民知道耶和華是神,但他們的心尚未歸向神。
18:41:尤其是他沒處置那罪魁禍首的王和王后,竟叫王去吃飯避雨,沒有叫他悔改,結果才有第十九章的事。
如果亞哈王悔改歸向神,也被聖靈充滿,這個國家就完全不同了。但這裡是為什麼?是神的能力不夠大?或是以利亞的工作問題?答案實在是因為以利亞的軟弱。
一. 這次軟弱失敗的原因
1. 是因為體恤人情(18:41)
以利亞想到亞哈王被太陽暴曬一日,流汗滿身, 而且還未吃飯,所以請他去休息。但這個休息,不但害了王,使他沒有徹底悔改,也害了以色列國,更害了以利亞自己,使他失敗。
今日我們在許多真理上和追求上,常因人性而失敗。人不能無情,但人情常叫人在真理上失敗,軟弱。這真是一件何等可怕的事。
因為人情,不敢叫人失面子;
因為人情,不敢叫人對付罪;
因為人情,不敢叫人面對自己的軟弱失敗!
2. 以看得見的果效為滿足,而沒有更深入生命改變的工作(18:39)
以利亞看見眾民俯伏在地說“耶和華是神”,就滿足了(18:39),而更重要是民心歸向神的事尚未成就,他卻忘了。我們的工作常注重數目的報告,或外表一時的果效,但更重要的是生命。如果生命沒有徹底的改變歸向神,表面的工作不久就會停頓。
3. 憑信心之餘仍憑眼見(18:42-43)
禱告求雨是憑信心,但以利亞還是叫門徒去觀海望雲,用了感覺。其實真正的信心,就是儘管什麼都沒有,還是相信(哈3:17-18)。不錯,人是有感覺的,但常會有錯覺。許多時候我們會因錯覺而灰心失敗,有時也會以為自己的感覺比別人的好,因而向人誇口。撒但知道這點,故常來玩弄我們的感覺,叫我們失敗。
4. 不叫元兇受罪的刑罰,卻叫他逃避應得的刑罰(18:44-45)
在第十八章18節,以利亞說亞哈是叫全民受乾旱饑荒的元兇,亞哈應當受雨淋的刑罰,但是以利亞卻事先叫他逃跑,叫他輕易避過罪的刑罰。只知處罰幫兇巴力的先知們,將他們殺了;卻不處罰元兇亞哈,將之放走。結果這元兇還是會捲土重來的。
5. 以利亞錯用了神的恩賜(18:46)
神的手降在以利亞身上,是讓他作神要他作的工。這次神的靈降在他身上,或許是要他去責備亞哈和耶洗別,但是他卻用這恩賜與馬賽跑,表現了自己的大能力,卻沒有運用神的能力達到神的目的。撒但不怕我們有恩賜,它是常常叫我們錯用恩賜的:不用在達到神的目的上,只用來炫耀自己。
6. 聽見風聲卻不分辨是否事實(19:1-3)
耶洗別是否真的敢殺以利亞?她不敢的。如果真的要殺他就不會說出來,她不過是要將以利亞嚇跑罷了。
7. 自卑感作祟求死了之(19:4-5)
其實以利亞並不是想死,只是因為以為自己不能勝過列祖,就生出自卑感,認為既不如人就不如去死罷了。如果真的要死,何必睡覺呢?自卑感也是撒但常叫人軟弱的工具,我們要小心。
8. 在最失敗時還自命不凡(19:9-10)
這是自卑感的自大狂。以利亞認為沒有一個人比得上他,有點夜郎自大。其實他該知道先前才遇上的俄巴底(18:7-16)也是個為主發熱心的人。一個人在誇他自己的長處時,常是他最失敗的時候,且是以長處來遮蓋自己的短處。以利亞這時最冷漠,卻將自己說成最熱心;我們也要當心自己有這毛病。
二. 神如何復興以利亞
1. 仍聽他的禱告(18:43-45)。其實這完全是神自己憐憫百姓,因為已有三年多沒有雨水了。
2. 仍給他恩賜(18:46),去做神要做的工作。
3. 供給他所需要的食物,讓他安睡,可以恢復力量。神要使人恢復力量,重新得力,可再為祂工作。
4. 向他啟示新的真理:生命的工作不是外面的驚天動地,而是裡面的紮根對付(微小的聲音)。主的道,主的話,聲雖細,力卻大,整個生命改變了。
5. 給他新的使命:膏立兩個王,一個先知。
a. 讓他看見,還有其他人是主所要用的
b. 讓他作主的代表
c. 讓他膏立別人
結論:
我們今日是否在軟弱中?求主幫助。如果是在軟弱之中,趕快復興過來。
── 黃彼得《簡明查經講章大綱》
【以利亞的禱告】
讀經:雅5:16-18 王上18:1-2 41-45
一、以利亞所處的時代:以色列王亞哈娶了西頓王謁巴力的女兒耶洗別為妻,將外邦的神巴力帶到以色列民中間,結果全國百姓離開神去拜偶像,神命饑荒降在地上三年另六個月。
二、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他同樣有身體的需要,飲食衣著等,也有人性的軟弱,曾起來逃命,在羅騰樹下求死。
三、以利亞的禱告:
1、他是個義人,“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禱告最大的攔阻是罪的阻隔,(賽59:1 詩66:18)。以利亞曾在撒勒法的寡婦家中三年多的時間(“撒勒法”意為“化煉場”)他卻全然聖潔,毫無瑕疵,難怪他有如此大的能力。
2、照著神旨意的禱告,主教導門徒不要單為今生的好處祈求,這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6:33)
3、出於信心的禱告,他是一個大有信心的人,在未降雨之前他能說:“因為有多雨的響聲了”許多時候因著疑惑和不信,叫禱告不蒙垂聽。只要憑著信心求就必得著。(雅1:6-7 可11:24 來11:6)
4、上迦密山頂,進入屬天的境界,上山是表明與天接近,環境安靜,空氣新鮮,與屬地的事物隔絕,我們當追求上屬靈的高山,與主有親密的交通。
5、將臉附在兩膝之中,這是表明意志的降服,正像主耶穌那樣完全順服神的意思“……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
6、“如此七次”這是說到他的禱告是何等的懇切,主說的那個寡婦求伸冤的比喻,就是教導我們,常常禱告,不可灰心,�琱薊漪閮D必蒙垂聽。
7、一小片雲,這是表明他裡面清楚到了一個時候,已經有啟示,有把握,不需再求了,只要讚美就夠了!正如詩歌所寫:“……祈禱已過讚美始,阿利路亞已成了。”(詩歌191首第一節)
── 王國恩
【以利亞的職事——使以色列人的心回轉】
讀經:王上18:20-21 36-40
一、以利亞所處的時代背景
1、以色列王暗利的兒子亞哈執政,他犯了兩個大罪,就是拜偶像,犯姦淫。
他娶了外邦西頓王謁巴力的兒女為妻,在神看來這是犯姦淫的罪,致使百姓不但拜金牛犢,而且隨從耶洗別去事奉巴力,所以他所犯的罪比耶羅波安還重。
2、百姓因為拜了巴力、亞舍拉,事奉假神,對神的認識模糊不清,心持二意。
3、神伸出了管教的手,以色列境內三年多沒有降雨,遭大饑荒。
二、以利亞的忠心和勇敢,他是神所興起時代的器皿,靠著神的力量剛強壯膽,向亞哈宣告:“……這幾年,我若不禱告,必不降露,不下雨。”神管教的目的,為要使以色列人的心醒悟過來,悔改歸向神。
三、信心的生活
1、“以利亞”這個名字的意思是“神是主”“耶和華是神”,也可譯作“耶和華是力量”。這就是他得力的秘訣。他認識神是他的主,是他生活的力量,他還怕誰呢?
2、基立溪旁的經歷,“基立”是“峽”“豪溝”之意,先知在此學習隱藏的功課,神差烏鴉早晚叨餅和肉供應他的生活,藉此操練他信心的生活。
3、撒勒法的試驗,“撒勒法”意即“化錬場”,他的信心再一次的經過考驗,他在此過著聖潔屬天的生活,神的供應不快也不慢,不多也不少,每天都有新需要,每天都有新的供給。
四、以利亞去見亞哈
1、他的工作完全是照著神的心意“到第三年,耶和華的話臨到他……”。他照著神的話放膽無懼的去見亞哈。
2、指出饑荒的原因乃是以色列民離棄神去事奉巴力所致。
3、吩咐差遣人招聚以色列人帶著事奉偶像的先知都上迦密山,在那裡好彰顯神的權能。
五、迦密山的得勝
1、重修已經毀壞耶和華的祭壇——見證的恢復。
2、四圍挖溝,表明對付肉體,挖空並倒空。
3、“倒水……倒第三次”,三年多未曾下雨,水比金子更寶貴。這裡是表明將最好的奉獻給主,完全徹底的奉獻。
4、信心的禱告,天就降下火來,將一切都燒盡,表明神的權能。
5、使百姓的心意回轉,回轉就是復興(詩80:3),使他們認識惟有耶和華是真神。
6、殺了巴力的先知,勝過仇敵的權勢。
── 王國恩
【迦密山之大戰(十八1-46)】
一、戰勝亞哈王——斥責亞哈的以利亞(十八1-19)
1、有膽量
2、有智慧
3、有能力
二、戰勝民眾——挽回民眾的以利亞(十八24-29,30-40)
1、詰責民眾的謬妄——心持兩意到幾時
2、征得民眾的同意——降火顯應的是神
3、挽回民眾的信仰(十八37-40)
三、戰勝巴力先知——殺滅巴力先知的以利亞(十八22-40)
1、戰攻之信心
(1)人數之不同
(2)祭牲之不同
(3)祭壇之不同
(4)祭柴燥濕之不同
(5)祈禱時間之不同
(6)所發禱詞之不同(十八37)
(7)所具態度之不同
2、交戰之得勝
3、榮耀歸耶和華
四、戰勝天然界
1、已聞雨聲
2、上到山頂
3、極其懇切
4、專為一事
5、心存希望
6、�琱艅鴝�
7、善識效驗
——賈玉銘《聖經要義》
【列王紀上第十八章】
一、密室(十八1-15)
1、尋找(1-6)
2、遇見(7-15)
二、迦密山之役(十八16-40)
1、執迷不悟(16-25)
2、巴力先知(26-29)
3、真神先知(30-40)
三、一小片雲(十八41-46)
——《新舊約輔讀》
【得勝的信心】
讀經:王上十八1~40
一、引言
1.從經歷知道並認識我們所信的這位神是誰,這叫做把握的信心
2.第二階段的經歷,是在爭戰中建立得勝的信心。這是以利亞第三年的經歷,三是神的數目,到了神的時候,神就帶領他開始踏入更深的經歷
二、巴力先知使以色列人失去信心
1.以色列王亞哈拜巴力,巴力的先知到處殺害耶和華的先知,他們只好藏在洞��
2.王后耶洗別又拜亞舍拉,全國充滿了偶像的假先知,以致以色列百姓心持兩意,信心動搖,終失去了信心
3.魔鬼的詭計是想盡辦法使基督徒失去信心。撒但像篩麥子要把彼得篩來篩去,但主為彼得禱告,叫他不致於失了信心
三、與巴力先知爭戰
1.以利亞用堅固的信心爭戰終於得勝,他有三個得勝的秘訣
2.照耶和華作工的法則行事
(1)神作工從來不違背祂的法則。主不聽我們禱告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沒有照神的法則來行事
(2)摩西知道祂的法則,但以色列人只知道祂的作為(詩一百零三7)
(3)以利亞知道沒有祭壇就無法叫聖火降下,所以先築祭壇,禱告時火就降下來了,這說明他是照神法則行事的人
(4)『我們若照祂的旨意求甚麼,祂就聽我們。』(約壹五14)
3.勝過艱難
(1)以利亞叫人在祭物上倒十二桶水,以致祭壇四周都滿了水,在最不易著火的時候,以利亞才開始禱告求降火
(2)得勝的信心就是勝過艱難的信心。保羅在亞西亞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只好仰望叫死人復活的神
(3)我們如果要進入得勝的信心,主就要把我們擺在一個艱難的環境中,叫我們靠主
4.勝過撒但
(1)亞哈王想殺以利亞,以利亞一人抵擋那四百五十個巴力先知,如果以利亞輸了,立即被斬殺於亂刀之下,所以這次是冒著生命的危險在那�堛屁�
(2)我們與仇敵撒但爭戰,沒有中立的餘地,如果不勝過仇敵,就要被仇敵打敗
(3)以利亞帶著必勝的信心,在迦密山上勝了巴力的先知,把他們全部殺掉,這叫做勝過撒但。主所給我們的信心增長的時候,乃是得勝的信心
四、抵擋吼叫的獅子魔鬼
1.今天許多基督徒因不懂得使用這得勝的信心,所以吃虧不少
2.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彼前五8)
(1)獅子出來的時候都是在黑暗的時候,照樣,撒但攻擊基督徒也是在黑暗的時候
(2)牠大聲的吼叫,嚇得別的動物發抖得跑˙不動,獅子就容易抓住牠們把牠們吃掉
(3)撒但趁我們軟弱時攻擊我們,叫我們嚇得發抖。牠先是吼叫,然後再吞吃
3.用得勝的信心抵擋魔鬼
(1)『堅固』是說經得起震動、擊打和諸般的試煉。受打擊時還站住叫做『堅固』
(2)我們是亞當的後裔,本不是魔鬼的對手,但因主耶穌已經勝過了牠,我們在基督�婸P祂一同得勝。所以我們抵擋魔鬼時,要用得勝的信心宣告基督的得勝,牠就逃跑
(3)甚麼叫做『吼叫』?就是叫你生病一下,叫你事業遇見困難一下,使你失去信心
4.基督徒是精兵必須有爭戰得勝的信心
(1)基督徒有許多身份:兒女、僕人…使徒保羅說我們是基督的精兵。精兵是為著爭戰的,以色列百姓出埃及時稱作『耶和華的軍隊』
(2)神使用摩西,先要他在米甸曠野四十年學習有把握的信心,然後就帶他到法老面前,要他學習爭戰得勝的信心。十次神蹟,使摩西體驗神是全能的神,有了爭戰得勝的信心,才盡託付帶領三百萬以色列百姓出埃及
(3)主耶穌受浸後天開了,神給祂一個有把握的信心,但祂還不能出來作工,還得在爭戰中勝過魔鬼的試探,從那時候起才開始被神使用
(4)我們不但要有『把握的信心』,進一步還要有『得勝的信心』,這是神帶領我們的路程
── 鄭天福《信心增長的三階段》
【全備的信心】
讀經:王上十八41~46;約壹五14;羅四19~21;可十一24
一、引言
從以利亞的經歷中,可以看出他的信心是逐漸增長的,他先有把握的信心,次有得勝的信心,末後的階段耶和華帶領他進入全備的信心
二、照神旨意禱告行事
1.三年的乾旱,以利亞一直等候神,直到神說『我要降雨』,他才照神旨意禱告
2.學習信心功課的人,永遠是神的旨意高過一切,神的旨意必須高過我們的需要
3.主耶穌教導門徒禱告:『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祂釘十字架也是照著神的旨意而釘十字架
4.老約翰教我們如何禱告:『我們若照祂的旨意求甚麼,祂就聽我們。』約十五意即我們若住在主�堶情A祂的話就常在我們�堶情A叫我們明白祂的旨意,然後照祂的旨意祈求,結果必得祂的成全
5.今天太多的基督徒,都是照自己的願望求主來成全。倘若我們不照著神的旨意禱告,神一定不會成全;神一旦不成全,我們就成為一個沒有信心的人了
三、完全相信不疑惑
1.七次俯伏
『七』是時間�塈馴�的數目。七次俯伏是說明完全的相信,是完完全全的相信神,一點不疑惑
2.忍耐到底
(1)一個人有沒有完全的相信神,是看他有沒有忍耐到底
(2)羅馬書說到亞伯拉罕的禱告,雖近百歲,撒拉的生育已斷絕,卻仍仰望神的應許,總沒有因不信心�堸_了疑惑(羅四19~20)
3.完全順服
(1)以利亞將臉伏在兩膝之中,禱告七次,說出他的完全順服。這是一種信心的行為
(2)雅二章說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
a.亞伯拉罕因信獻上以撒,因行為配合信心。這是完全順服、完全相信的表現
b.乃縵接受以利沙的話,到約但河沐浴七次,大痲瘋得潔淨
c.以色列按耶和華的吩咐,繞耶利哥城七次,最後大聲呼喊,城牆果倒塌
3.主怎麼說,我就怎麼做,這個順服能叫信心增長,達到全備的信心
四、安息在主話語上
1.主耶穌固然為神的殿『心�媯J急如同火燒』,但另一面真正與主同工的人他雖然為主的事焦急,但他�堶惚o是享受安息的人
2.以利亞告訴亞哈王上去吃喝。一個人能夠吃喝是沒有掛慮的人
3.一隻羊吃飽喝足,躺在青草地上,是最安息的光景(詩廿三1~2)
4.耶和華說了祂就要負責,祂親口說必親自成全,這叫安息在神話語上面
5.我們若從聖經�堶掬巨ㄔD說話,從主得著話語,信心就可以得建立。聖經上的話必須成為我們生活的經歷。要安息在神的話語上,主所說的必定成全
6.慕勒辦孤兒院,一日中午沒食物,慕勒命廚師排好餐具,果有人因臨時取消宴會,而把食物送到孤兒院。這是因主告訴他:『你若大大張口,我就要大大充滿。』
五、信已經得著了(可十一24)
1.以利亞僕人只見海邊一小片手掌大的雲彩,以利亞知道馬上大雨要來,他就告訴亞哈王趕緊套車下去,免得被雨阻擋。這是一種信已經得著的信心
2.我們禱告到一個地步,直道神已經聽禱告,就該讚美
六、信心的三階段
1.信心是會增長的(林後十15)
2.摩西身上的例子:
(1)他先看見三個神蹟,知道神是可靠、負責、全能的,就有了把握的信心
(2)在埃及降十災,他在爭戰上得勝了,他有得勝的信心
(3)過逾越節,血塗門楣門框上;過紅海走在水牆中間;以色列百姓因不信的惡心,倒斃在曠野,他仍向前走完曠野的路程;這是全備的信心
(4)來十一章說他是信心的見證人
3.主耶穌身上的例子:
(1)從約但河上來,聽見天上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祂有把握的信心
(2)在曠野四十天禁食勝過魔鬼的試探,有了得勝的信心
(3)開始出來作工,傳道、醫病、趕鬼,都是全備的信心
── 鄭天福《信心增長的三階段》
【第十八章綱目】
貳、南北王國分立 12:1-22:53
三、南北兩國關係良好的時期 16:29-22:53
(二)以利亞與先知對抗亞哈王時期的巴力信仰 17:1-22:40
4.三年後,神命令以利亞讓亞哈見他,以利亞透過俄巴底通知亞哈。 18:1-16
(1)到不下雨的第三年,神命令以利亞讓亞哈見他。 18:1-2
(2)當時亞哈要求敬虔的家宰俄巴底分兩路去找水以救牲畜。18:3-6
(3)俄巴底遇到以利亞,卻不敢把以利亞的行蹤轉告亞哈,因為之前亞哈已經派人四處找以利亞,卻無法找到。因此俄巴底認為以利亞是不可能被亞哈找到的。 18:7-14
(4)以利亞發誓保證自己一定會讓亞哈見到。於是俄巴底前去通報。 18:15-16
5.以利亞要求亞哈讓他在迦密山上與巴力先知鬥法,以利亞大勝重新獻祭,並且雨降下來。 18:17-46
(1)以利亞責備亞哈隨從巴力導致以色列遭災,並且要求與巴力信仰的八百五十個巴力先知上迦密山,透過由天降火來測試誰是真神。 18:17-24
(2)以利亞要求巴力先知先進行呼求,但沒有任何效果。18:25-29
(3)以利亞重修神的壇,並倒水在壇與祭物上,並禱告神,於是神降火燒盡祭物與祭壇。 18:30-39
(4)以利亞殺掉巴力的先知,並預言降雨。並透過神的靈,比亞哈早回到耶斯列的城門。 18:40-46
── 蔡哲民等《查經資料》
【剛強是靠神之力 列王記上18章】
一丶 剛強之人有神指引18:1-2
二丶 剛強之人不隨惡人18:3-4
三丶 剛強之人人前謙卑18:5-8
四丶 剛強之人敬神不變18:9-13
五丶 剛強之人面對現實18:14-16
六丶 剛強之人敢講實話18:17-19
七丶 剛強之人領人歸神18:20-21
八丶 剛強之人不看人數18:22-24
九丶 剛強之人認清假神18:25-29
十丶 剛強之人信靠真神18:30-39
十一丶剛強之人除淨罪惡18:40
十二丶剛強之人神恩伴隨18:41-46
── 作者不詳《聖經查經題目大綱》
【第十八章 心持兩意】
上去喫喝
上到山頂
一、以利亞見亞哈
(一)奉命前往
(二)家宰敬畏
(三)路上相遇
二、迦密山戰巴力
(一)築壇挖溝
(二)降下火來
(三)殺假先知
三、祈禱天降大雨
(一)臉伏兩膝
(二)一片小雲
(三)奔在前頭
── 張志新《列王紀上查經分章大要》
【第十八章 迦密大戰】
1) 以利亞奉命見王、1/8
2) 俄巴底忠心事主、9/15
3) 指斥惡王的叛逆、16/19
4) 挑戰百姓的信心、20/25
5) 假先知途窮末日、25/29
6) 眾百姓重修祭壇、30/36
7) 神降火燒盡燔祭、37/40
8) 禱告神降下甘雨!41/46
──郭提多《讀經講道輔導提綱》
提要:1 饑荒要結束的日子,以利亞奉差遣去見亞哈,遇見良善的俄巴底。9 俄巴底帶亞哈去見以利亞。17 以利亞責備亞哈,借天上降火打敗了巴力的先知。41 以利亞禱告,天上降雨,引領亞哈回到耶斯列。──《SDA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