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ia Todo Logo
聖經-註釋
- 廣告 -



約伯記 17 - 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約伯記 17

 

約伯記第十七章拾穗

 

【伯十七1「“我的心靈消耗,我的日子滅盡,墳墓為我預備好了。」

         心靈「消耗」:「被毀滅」、「被破壞」。

         「滅盡」:「被滅絕」。──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消耗。直譯是“毀滅”,“破壞”。該詞在賽1027譯為“撐斷(毀壞)”。

         心靈。希伯來語是ruchi(氣息)

  本章繼續約伯從16章開始的抱怨。從邏輯上說,本章與16本章是渾為一體的。如果有分界線,那也是在伯1621

滅盡。約伯覺得自己快死了。

墳墓。該詞在七十士譯本和武加大譯本均為單數。希伯來語的複數可以解釋為墳墓中安葬屍體的各墓室。──《SDA聖經注釋》

 

【伯十七1~5約伯一方面堅持自己無辜,求神作保證人,另一方面求神懲罰他的朋友,因他們對他不忠誠。――《串珠聖經註釋》

         1~5節實際上是沿著十六8~22的思路往回溯,表達約伯的思緒輾轉。第1節對應於十六222~5節對應於十六8~21──《聖經綜合解讀》

 

【伯十七2「真有戲笑我的在我這裡,我眼常見他們惹動我。」

         ◎ 172 「真有」其實是一個誓言,約伯等於把朋友對他的戲笑搬上法庭,並且請神當見證人。 ──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戲笑我的。約伯的朋友們堅持認為,如果他悔改自己的罪,神就會饒他的命。他們甚至把的光明興旺的前景擺在他面前。但在約伯看來,這個前景太遙遠了,簡直就像開玩笑。

他們惹動我。“惹動”的詞根是“悖逆”。意思似乎是,約伯從這些戲笑裡得不到解脫。──《SDA聖經注釋》

 

【伯十七3「“願主拿憑據給我,自己為我作保。在你以外誰肯與我擊掌呢?」

         「擊掌」:即擔保(2226)――《串珠聖經註釋》

         憑據:意指在商業往來中為了堅固彼此間的契約而提供的物證(3818);作保是法庭上的保證。約伯相信自己的無罪(1318);因此盼望神能賜下可證明其無罪的憑據。 為我作保:意指法庭上的擔保人;是在懇求神親自成為約伯的擔保人。“擊掌”則強烈地表現出了約伯極欲一一調查朋友們的控訴內容;從而使他們為偽證與誣陷付出代價(1915~21)――《聖經精讀本》

         「願主拿憑據給我,自己為我作保」(3),意思可能是「願禰設立自己為我作保證人」。既然地上無人相信約伯無辜(2),約伯只能求神為他擔保、作證(十六19)──《聖經綜合解讀》

         「擊掌」(3),意思是「立約、擔保」。──《聖經綜合解讀》

         「願主拿憑據給我」:原文僅有「願你安置」或「願你設立」。

         「願主拿憑據給我,自己為我作保」:意思是「願你設立自己為我作保證人」。

         「擊掌」:表達「一言為定」、「雙方同意」、「立約」的意思。──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拿憑據給我。這是司法術語。約伯呼求神與他一同到庭。“憑據”是指法庭在立案調查以前所收取的費用。如果我們瞭解古代司法的程式,對這一段就會更加清楚。約伯似乎希望神保證他能公平地進行訴訟。

  作保。可能又是一項司法要求。含義不明。也許指訴訟當事人相互保證遵守法官的裁決。

  擊掌。表示批准某一協議(見箴611718)──《SDA聖經注釋》

 

十七3 作保作保和接受保證的例子在聖經之中(見:出二十一2~6,二十二6~7;申二十四10~15的注釋),和古代近東都十分普遍。然而聖經亦有箴言警告人不可沒有當頭(憑據)便為他人作保(箴六1,十一15,十七18,二十二26)。憑據是欠債者給予債主,以保證他必定還債的財物(衣服、戒指,甚至孩童)──《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伯十七3~5約伯求神親自拿憑據(擔保)保證他的無辜。“擊掌”。作擔保的一種方法。《約伯記雷氏研讀本》

 

【伯十七4「因你使他們心不明理,所以你必不高舉他們。」

         “他們〔的〕心”。其指控者的心。《約伯記雷氏研讀本》

         有人解釋本節的下半節為“你必不得高舉”;主張約伯是在埋怨神。然而;更為貼切的理解就是;本文描繪了約伯願意信靠神的主權與公義直到最後的心情。①正是神使朋友們的心頑梗不化。約伯雖曾對神的主權表示過埋怨;但未曾否認過神的主權;②約伯確信;雖然朋友們以高姿態誹謗、論斷他;然而;總有一日他們會受到神的公義審判。 ――《聖經精讀本》

         「禰使他們心不明理」(4),表明這三位「心不明理」的朋友,實際上是神用來對付他的工具,所以無論如何辯白都沒有用,他們一定要把約伯對付到底。──《聖經綜合解讀》

         「所以禰必不高舉他們」(4),也可譯為「所以禰必不容他們得勝」(英文ESV譯本)。因為三位朋友是神用來造作約伯、而不是敗壞約伯的工具,所以無論如何辯論,都不能迫使約伯違心認罪。神只是用他們來激發約伯思想,但卻不容他們得勝。──《聖經綜合解讀》

  指他的朋友們。他肯定神不會讓他們獲勝。──《SDA聖經注釋》

 

【伯十七5「控告他的朋友,以朋友為可搶奪的,連他兒女的眼睛也要失明。」

         朋友會遭報,他們的兒女也受連累。――《串珠聖經註釋》

         關於本節的內容有三種觀點:  ①奉承其朋友者;連他兒女的眼睛也要失明。②為強佔朋友的產業而控告朋友者;他兒女的眼睛也要失明。③自己的兒女饑餓得幾乎失明;父親卻向朋友設擺宴席。其中①、②不符其內容和狀況。③項是當約伯看到自己朋友們憑著不如自己的智慧;試圖教導自己時;便用此比喻。 ――《聖經精讀本》

         5節可能是指責作假見證者的一句格言。──《聖經綜合解讀》

         約伯不但看到神在自己身上的主權,也看到神在朋友身上的主權。他沒有認為「賞賜的是耶和華」(21),收取的卻是撒但;也沒有認為自己的苦難是來自神(十六7~14),而「心不明理」卻是出於朋友自己。約伯對神主權的準確認識,使他在痛苦掙扎的過程中始終沒有偏離正確的方向,所以神最後宣告:「你們議論我不如我的僕人約伯說的是」(四十二7)──《聖經綜合解讀》

         ◎175 可能是一句格言,不管如何,約伯要求神在他與朋友的爭論中,會站在他這邊。──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控告他的朋友。有人認為這是指把朋友出賣給強盜的人。若是這樣,約伯是把他的朋友們比作把鄰居的行蹤告訴強盜,好讓他們搶劫的人。

  連他兒女。兒女被父母的災難殃及。──《SDA聖經注釋》

 

【伯十七6「“神使我作了民中的笑談,他們也吐唾沫在我臉上。」

         “吐唾沫在我臉上”。一種憎惡痛恨的表達。《約伯記雷氏研讀本》

  笑談。約伯在苦難確實流傳了下來。但不像他所預料的。他很好地忍受痛苦,成為一段忍耐的佳話(見雅511)

  唾沫。希伯來語是topheth。英文KJVtabret來自tophethtoph(手鼓)的混合。──《SDA聖經注釋》

 

【伯十七6~7約伯受盡羞辱,身體衰弱。――《串珠聖經註釋》

         6~9節繼續回溯到十六15~17的思緒。──《聖經綜合解讀》

 

【伯十七7「我的眼睛因憂愁昏花,我的百體好像影兒。」

         我的百體好像影兒:表達了疾病和苦難使約伯的身體極端虛弱。 ――《聖經精讀本》

         「我的百體好像影兒」(7),比喻身體極端虛弱。──《聖經綜合解讀》

  我的眼睛。見詩67319

  影兒。約伯骨瘦如柴,筋疲力盡。──《SDA聖經注釋》

 

【伯十七8「正直人因此必驚奇,無辜的人要興起攻擊不敬虔之輩。」

  驚奇。正直的人會感到奇怪,為什麼忠誠的人竟遭遇如此可怕的苦難。

  興起。正直的人將攻擊不敬虔的人。約伯可能指他的朋友們。但不很明確。──《SDA聖經注釋》

 

【伯十七8~10這段與上下文頗不協調,然而清楚表明約伯在困苦中仍堅守正直公義。――《串珠聖經註釋》

 

【伯十七9「然而義人要持守所行的道,手潔的人要力上加力。」

         約伯受的苦大,他的哀歎極深,但他深信正直的道路不可改變。人非因神賜福才敬畏神。人應行事完全、正直,這是從神得到力量的唯一途徑。――《啟導本約伯記註釋》

         雖然約伯被人看為因罪受罰(十六8),但他始終堅持自己是個義人,堅信「我的手中卻無強暴;我的祈禱也是清潔」(十六17)。以利法說對了一句話:「你的盼望不是在你行事純正嗎」(6),這是約伯在絕望之中唯一的指望(十六19),所以他比以前更加確信「義人要持守所行的道;手潔的人要力上加力」(9)──《聖經綜合解讀》

  約伯似乎指他自己。他自稱是正直的人,雖然飽受委屈,仍將“持守所行的道”。儘管他遭遇誘惑和不幸,仍堅信能堅持下去。他心中已建立起信念。災難可以搖動他,但是不能摧毀他的忠貞(見林後489)──《SDA聖經注釋》

 

【伯十七10「至於你們眾人,可以再來辯論吧!你們中間,我找不著一個智慧人。」

    因為這一節完成了第4a節的觀念,我們已經將它與前段結合在一起。然而,有些譯本(如新英語聖經)卻認為這�埵陪茈蒆黧W然的陳述。其他人( Rowley p.155)則在這�媔}始一個新的段落。——《丁道爾聖經注釋》

         約伯決定放膽與三位朋友辯論(10),因為他確信是神「使他們心不明理」(4),所以神也「必不高舉他們」(4)。而神使用這三個工具的目的,就是要讓約伯在辯論中不斷思考、反省。──《聖經綜合解讀》

         ◎ 1710 大有「豁出去、視死如歸」的氣勢。但 1711~16 就顯出約伯對現狀的絕望:他現在就只有等死一途了。──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你們可以再來攻擊,辯論和無情地指責。你們將再次暴露自己缺乏智慧。──《SDA聖經注釋》

 

【伯十七11「我的日子已經過了,我的謀算、我心所想望的已經斷絕。」

  約伯實際上是在問:“我現在所遭遇的又有什麼嗎?”恢復的希望全都沒有了。他的話就像垂死之人的喘息。──《SDA聖經注釋》

 

【伯十七11~16約伯再度陷入絕望,渴望死亡,以墳墓為他的唯一希望。――《串珠聖經註釋》

         11節接續十六16與十七7的思想。他患病的身體正在死亡的邊緣。整潔的語文──三行,每行兩個字──跟第1節一樣,觀念也很接近。新英語聖經得了七十士譯本的支持,成功地將它改成兩行,每行三個字。——《丁道爾聖經注釋》

 

【伯十七12「他們以黑夜為白晝,說:‘亮光近乎黑暗。’」

         約伯的朋友瑣法曾說過,只要他肯悔改,“雖有黑暗,仍象早晨”(十一17),約伯笑他,說他看不見那個早晨,他唯一的指望就是黑暗的墳墓(1),與朽壞和蟲為伍(14)――《啟導本約伯記註釋》

         「他們」:或許指約伯的朋友。

          整節表示他們安慰說:只要約伯悔改,順境必臨到,困境會過去;但這些話都不是事實。――《串珠聖經註釋》

         以黑夜為白晝:意指約伯的朋友不顧他休息的需要;日夜糾纏他;以虛妄的辯論折磨他。亮光近乎黑暗:是朋友們對約伯的安慰之言;意指約伯的苦難即將結束。然而;朋友們的此番安慰並沒有給絕望中的約伯帶來任何安慰。 ――《聖經精讀本》

    這節經文相當含糊不清,七十士譯本將之省略,現代學者則帶著懷疑的眼光看它;我們很難說該怎麼處理它。和合本與修訂標準本是直譯的,但卻自我矛盾;如果未指明的他們是朋友們(12b節的他們說具有高度解釋用途,但卻是希伯來文沒有的),那麼約伯是在指控他們完全將道德價值觀顛倒過來,就像以賽亞書五20的褻瀆者一樣。另一方面,新英語聖經以相當大的自由來處理介系詞,把希伯來文交錯配置顛倒過來,使之成為同義句,與這首詩其餘部分一致。約伯正從生命(白晝的亮光)移向死亡(黑夜的黑暗)——《丁道爾聖經注釋》

         瑣法說只要約伯肯悔改,「雖有黑暗仍像早晨」(十一17),但約伯認為他是「以黑夜為白晝」(12),只是給人虛假的盼望。「亮光近乎黑暗」(12),意思是光明即將到來。──《聖經綜合解讀》

  指約伯的朋友。他們試圖讓約伯相信,如果他悔改,黑暗就會過去(518~26821221115~19)。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表達了他們的看法:“黎明以前是最黑暗的時辰”。他們似乎缺乏誠意。約伯沒有從這些保證中得到安慰。──《SDA聖經注釋》

 

【伯十七13「我若盼望陰間為我的房屋,若下榻在黑暗中,」

    我們不可能分辨約伯在這�堿O什麼心情。譯本相當具有支援某種立場的傾向。約伯是不是切慕死亡、像在第三章中一樣呢?他是怕死(十章)嗎?他認為它可能是跨進另一個生命的一步(十四章)嗎?盼望(RSV「看」)這個字與第15節的「指望」同字根,這已經在重要的段落中表達過幾次了。呂譯、修訂標準本一直到第16節都是問句(和合本到第15),彷彿這些問題在約伯心中是沒有答案似的311——《丁道爾聖經注釋》

  陰間。希伯來語是she'ol(墳墓)。約伯指望墳墓能讓他脫離苦難,得到安息。──《SDA聖經注釋》

 

【伯十七13~14約伯再次表達他對死的渴望。在墳墓�堙A“蟲”與人是一家人!《約伯記雷氏研讀本》

 

【伯十七14「若對朽壞說:‘你是我的父’;對蟲說:‘你是我的母親姐妹’。」

         「朽壞」:或作「墳墓」。

          「蟲」:指侵蝕屍體的蛆蟲。――《串珠聖經註釋》

         約伯陳述;與其在難以忍受的極度痛苦中苟且偷生;倒不如一了百了;死後被蛆蟲所吃。我們不能認為約伯絕望的歎息與我們全然無關而抱有僥倖心理。因為;所有人都將在不遠的將來腐朽滅亡;這是無法逃脫的命運。錢財、名譽、美好的身姿、父母兄弟及世上的所有寶貝;在死亡面前都束手無策。因此;當真心盼望基督裡面的永生和復活;不作世界的僕人;而按照神的旨意過凡事謝恩的生活(林前1512;加48;西46)――《聖經精讀本》

  有父親比喻死亡。再用母親姐妹比喻陰性的“蟲”。──《SDA聖經注釋》

 

【伯十七15「這樣,我的指望在哪裡呢?我所指望的誰能看見呢?」

         「指望」(15)這個關鍵字,串起了神在約伯身上的工作(6;十四719)。約伯是絕望的,但又在希望與絕望之間搖擺:「我的指望在哪裡呢?我所指望的誰能看見呢」(15)?雖然他在人間看不到任何「指望」(十四19),但因著他「行事純正」(6;十六17),那生命的「指望」(十四7;十六1921)似乎永遠不死,竟然能一直伴隨著他「下到陰間」(16)。但是,他從哪裡來的這個「指望」呢?這「指望」到底是什麼呢?這「指望」能持久嗎?連約伯自己都不知道。如果神始終向他隱藏,這個「指望」將被永遠閂在陰間。但是,神絕不會讓約伯的「指望」被「陰間的門閂」(16)閂住,祂已經用第一個工具激起約伯心中不死的「指望」,現在祂要繼續用第二個工具來「攪擾」(十九2)約伯的心,讓他清楚地知道這「指望」到底意味著什麼(十九25~27)──《聖經綜合解讀》

  這是一個難解之謎。他的朋友們曾經提出過希望。但對於一個行將就木的人來說,希望在哪裡呢?──《SDA聖經注釋》

 

【伯十七16「等到安息在塵土中,這指望必下到陰間的門閂那裡了。”」

         “陰間”。參看創世記三十七章35節的腳註。《約伯記雷氏研讀本》

         本節或作「難道這指望會下到陰間,和我一道跌落在塵土中嗎?」――《串珠聖經註釋》

  關於“下(到陰間)”的主語尚有分歧。按照語法規則,該動詞需要陰性複數主語,但是句中沒有,上下文中也找不到。有人把陽性名詞“門閂”當作主語,譯為:“墳墓的門閂下去嗎?”有人以陰性單數名詞“指望”為主語,譯為:“指望必下到陰間的門閂。”

  約伯以完全絕望的語氣結束了他的話。墳墓似乎是他唯一的希望。──《SDA聖經注釋》

 

十七16 陰間的門閂陰間在他們心目中好像世上的城市,有房屋,甚至也有城門(主要是將其中居民關鎖于此)。《伊施他爾下陰間》中冥界的城門建築,更有七道城門,每道城門都有守衛管制出入。──《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思想問題(17)

 約伯雖行義而受苦,但他仍要堅持行義(179),這給我們什麽教訓呢?

    ──《串珠聖經註釋》

 



跟著我們: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