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ia Todo Logo
聖經-註釋
- 廣告 -



歷代志下 16 - 章短篇信息

歷代志下 16

 

歷代志下第十六章短篇信息

 

目錄:

歷代志下第十六章精華(漆立平)

從歷史學習作王的道路(十三至十六章)(王國顯)

行為愚昧、得不償失(16114)(香港讀經會)

亞撒晚節不保(十六1~14)(台北靈糧堂)

亞撒的悖逆(十六章1~14)(台北基督之家)

亞撒仰賴亞蘭王、尋求醫生(代下16:7-14)(高銘謙)

 

 

歷代志下第十六章精華(漆立平)

 

第十六章要義

五、亞撒晚年因與以色列爭戰而離棄神求助亞蘭1-6

  但是,亞撒晚年因以色列來犯而跌倒了,其原因與過程,大致如下:

  1亞撒三十六年,以色列巴沙率兵來攻擊猶大,他在耶路撒冷西北角修築拉瑪城堡,用來監控耶路撒冷的出入。(1

  2亞撒此時不知是由於年老,心�堮`怕;或是多年平安,心生懈怠,對自己的軍兵沒有信心;又或許是多年國泰民安,心生驕傲,已經疏於與神的禱告交通;也或許是老有所成,很有自己的思慮辦法,想出自以為聰明的方法;亦或許是他因府庫充裕,一有事來,他就想到用金銀的辦法最省事。因此他就從殿與王的府庫中拿出一大筆金銀來,派人送去大馬色亞蘭便哈達。(2

  3、請便哈達記念他們父執輩的前約,要他也與亞撒立約結盟,送去的金銀就是為立約金。請他廢掉與以色列巴沙所立的約,好使巴沙離開猶大。(3

  4便哈達接受了亞撒王的話,就派軍長去攻破佔領了好些以色列的北部城鎮。巴沙聽見北部的惡訊,就停工不修築拉瑪,並立刻從猶大邊境撤軍。(4-5

  5、於是亞撒率領猶大眾人,去將修築拉瑪的石材、木材運來修築迦巴米斯巴這兩個看守隘口的城堡。(6

  巴沙的擾亂,就這樣輕而易舉的化解了。在亞撒看來,他處理的很有智慧。

六、先知哈拿尼奉神之命責備亞撒7-10

  可是,沒想到耶和華神竟差先見哈拿尼去見猶大王亞撒,對他說:

  1、因你仰賴亞蘭王,沒有仰賴你的神,所以亞蘭王的軍兵脫離了你的手。(7

  2、從前古實人和路比人的大軍,人多,戰車馬兵也多,因你仰賴神,祂把他們交在你手�堙C你豈可忘記?)(8

  3、神的眼目遍察全地,要顯大能幫助向祂心存誠實的人。你這次行事愚昧,此後你必有爭戰的事。(9

  4亞撒王聽見先見的責備後,非常惱怒先見,竟將他囚在監�堙C(10

5亞撒王開始變惡,他也開始虐待一些子民。  

亞撒這樣一位難得的好王,到年老時竟然大大的跌倒,不能守節,真是可惜。

七、亞撒王晚年的改變與結局(11-14

  關於亞撒的事蹟,在《列王記》記載的很少,總共只有十五節,用了半章的篇幅。但在《歷代志》卻用了三章的篇幅,一方面是因為以斯拉發掘到了更多的史料;另一方面,是神不願這樣一位王,被後人忽略了。

在他的一生中,他作了許許多討神喜悅的事,對國度對子民都有益的事,都是蒙神記念,蒙神賜福的。很可惜的,是他晚節不保,以至他的去逝光景,令人遺憾。

  雖然如此,神認為在他身上有榜樣,也有警惕。所以,神感動以斯拉亞撒的事蹟,作了較詳細的記載;而對他的結局,如此記錄:

  1亞撒的事,自始至終都寫在「猶大以色列諸王記上」。(11)只是不知道這卷書是否就是現在我們手中的這卷《列王記》。經過比較,似乎不是。

  2亞撒作王三十九年時,腳上有病,而且愈過愈嚴重。他卻沒有求耶和華神,他只求醫生,結果沒有治好。那時他似乎與神疏遠了。要不然,就是因先知的責備,而與神賭氣了。能像大衛謙卑接受責備而順服認罪的人,少啊!(12

  3、他作王四十一年去逝,葬在他自己預備的墳墓�堙A放在牀上,而堆滿了各樣香料,又為他燒了許多物件。(13-14)這都是外邦人和事奉偶像者的作法。亞撒顯然因與神睹氣偏離了。人的傲慢與賭氣是何等可怕啊!

    《歷代志》中對亞撒王的這些記錄,實在是可貴的史料,也是值得後人讀史的鑑誡與警惕。

── 漆立平《歷代志下精華》

 

 

從歷史學習作王的道路(十三至十六章)(王國顯)

 

我們感謝主!歷代志實在是給我們看見許多我們平常忽略的事情。我們上次看到羅波安他接續了大衛的兒子所羅門作王。他在神的面前可以說是沒有甚麼可紀念的,只是因著從以色列那邊逃過來的人給他一點的影響,在神面前度過了三年是神能點頭的日子。但是,等到那三年過了,羅波安就完全離棄了神。雖然,歷代志沒有記載他怎麼離棄神,只是說那三年過了,他就離棄了耶和華的律法。但是,我們很清楚的瞭解;如果,你要從列王紀那裡找資料,很清楚的在那裡給他數算。

 

但是,光是歷代志的這一句話就已經很夠了,「離棄耶和華的律法」,就舊約的日子來說,耶和華的律法就代表祂自己在以色列中所顯明的管理。而離棄耶和華的律法就是離棄神的自己。離棄神的結果呢,定規是跑到拜偶像。所以,羅波安除了那起初三年,以後的日子全都是在惹神的怒氣的日子裡過來。所以,到了十二章的末了,你就看到神給他的那一個評語,「羅波安行惡,因他不立定心意尋求耶和華。」所以,羅波安死了,他在猶大作王十七年,他就死了。然後,他的兒子就接上來作王。

 

實際是在神眼中行惡的亞比雅

 

他兒子叫做亞比雅,在列王紀叫他亞比央,但是都是差不多的那個發音啦。他的這個兒子作王做了多久呢?做了三年。可以說是被擄前,在被擄的那段日子裡作王的不算。在被擄的事情發生以前,在猶大作王日子差不多最短的就是他了,以後瑪拿西的兒子比他還要短一點。雖然是只有三年,但是在這三年裡,這個亞比雅在神的面前好像沒有甚麼可以紀念的事情。因為,從列王紀那邊我們也看到,看到甚麼呢?亞比雅,這個亞比雅,他也是不敬畏神,也是把猶大帶到惹神的怒氣的光景裡。

 

但是,我們讀歷代志下十三章的時候,我們好像有一個這樣的印象,亞比雅這個人也還不錯啦。因為,他還會高舉神的名字,他還會說出他們持守著神在他們中間所設立的。如果,我們看到亞比雅的這一段事情,我們就覺得亞比雅還不錯啊。但是,在神的面前,亞比雅的那一個評論也是很糟糕的。所以,我們就要留意了,十三章好像把亞比雅記錄得那麼好,那究竟為甚麼會給記錄得那麼好呢?而事實上他也真的不是那麼好,神為甚麼這樣來給他做記錄呢?這就是我們讀歷代志的時候要注意的這些特殊的地方。

 

我們先留意他做了一件甚麼好事,嚴格說來還不是甚麼好事。不過在當時的情形來說,那的確算是一件好事。他作王以後,耶羅波安就帶著以色列那邊的大軍要來攻打猶大,這裡沒有說耶羅波安為甚麼要攻打猶大,你就是在列王紀上面去找,也沒有找到是甚麼理由,反正北邊的以色列國就是來攻打猶大。我們有理由相信,耶羅波安為甚麼做金牛犢,他也就是為甚麼來攻打猶大。他造金牛犢就是為了保護他自己的國權,他造金牛犢的原因乃是要阻擋以色列人到耶路撒冷去敬拜神。

 

他怕以色列人那樣長久到耶路撒冷去,他們就會背叛他。所以,他造這麼一隻金牛犢來阻擋以色列的百姓往南邊走。在亞比雅以前也已經一再和猶大打仗了。只是這一次打的仗是來得比較兇猛一點;因為,耶羅波安挑選了大能的勇士八十萬人來對付亞比雅,來對付猶大國。你看,亞比雅在這樣一個強敵底下,他怎麼來應付這一個,他手下只有四十萬人,那是二和一的比。如果,從兵丁的人數來說,他只有別人的一半。

 

當他們擺陣在那裡的時候,亞比雅就出來說了一番話。這一番話就是說到神把國交給大衛,而耶羅波安是背叛了大衛,自己立了一個國,來與大衛家對抗。同時,也把敬拜耶和華神這一件事情在以色列人中間來斬斷。他造了金牛犢,而另外立了一些祭司,把利未人和亞倫的子孫都趕走,就在以色列那邊開始來敬拜金牛犢。他說了,我們猶大是維持活在神的面前,我們是遵守神自己的話來過我們自己的日子,來侍奉神,來敬拜神。

 

現在,你們來攻打我,你明明就是在那裡來對付耶和華神,這樣子,你們的結果一定是不會好的。弟兄姊妹,如果我們看亞比雅這一番話,也沒有辦法不承認亞比雅的確是敬畏神的,揀選神的,是照著神的心思來活的。但是,你沒有辦法想到,他嘴巴講的是這樣一回事,實際他所做的又是另外一回事。他雖然是接納利未人,他雖然是尊重祭司,他卻是把他那一個最高的敬拜給了偶像。

 

裡面一點也不敬畏神的亞比雅王

 

所以,我們留意到這樣的一個人的時候,我們就注意了。我們先不說為甚麼神只給他三年的光陰,我們要留意的就是,當他在戰場上向以色列人說了這樣一番話,耶羅波安聽了沒有?沒有。相反的,耶羅波安在他對以色列人說話的時候,就安排他的軍隊跑到猶大人的後方,然後就起來前後夾攻猶大。當那個戰事一開始的時候,亞比雅就發覺了,猶大人也發覺了,他們是前後受敵,是怎麼打這個仗呢?他們只好逃走;但是,好像還沒有逃走以前,他們還記得一件事,他們去呼求神。

 

他們正在呼求神的時候,神就讓以色列的軍隊給打敗,並且敗得好慘。慘到一個甚麼光景?以色列長長的一段時期再也不能有力量來攻打猶大。現在,我們注意了,十八節,「那時,以色列人被制服了,猶大人得勝,是因倚靠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然後二十節,「亞比雅在世的時候,耶羅波安不能再強盛,耶和華攻擊他,他就死了。」如果我們看這一件事,你說亞比雅還不錯。但是,弟兄姊妹們,你們要注意,當時亞比雅在這一次的戰爭裡,他站在一個甚麼的地位,他是站在一個做領頭的地位。

 

雖然,他的話是說得那麼的明確又清楚,但是他自己實在並不是一位敬畏神的人。當他看見情勢是那樣危急的時候,弟兄姊妹們,你有沒有留意到,這個時候亞比雅在哪裡?不知道。當然他是在陣中,但是他卻沒有出頭,你看到那整個局勢的扭轉,不是他的問題,是猶大人的問題。當時,在這樣的前後受敵的光景裡,猶大人就在那裡呼求神,當然也許也包括亞比雅在內也說不定。但是,肯定一件事,他不是做頭的。他應該做頭的,但是在神的記錄裡不是他做頭,是猶大人自動的在那裡呼求。

 

好了,弟兄姊妹要注意了,甚麼叫做猶大人的呼求?甚麼叫做猶大人的呼求?弟兄姊妹記得,當時是在戰場,那個戰場在甚麼地方呢?是在以法蓮的山地那裡。在這個以法蓮山地的戰場上,兩軍相遇了,就發生這件事情。猶大人就在那裡呼喊,在那裡呼求神,弟兄姊妹們,留意一件事,他們呼求神,他們怎麼呼求神?雖然,聖經沒有明說;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記得所羅門獻殿的時候,在神面前蒙應允的禱告,他們就呼求神。

 

我們不知道他們是不是都轉過來臉面朝著耶路撒冷那個方向來呼求,我們就撇開這一點,我們只留意,猶大人在那裡呼求神。這一個人和神中間的那一個關係,就顯出來了。猶大人在那個時候,儘管他們的王並不那麼尊重神,但是猶大的百姓是轉向神的,結果呢,猶大這次得了全勝。你留意剛才我們讀的十八節,不是說是亞比雅把他們打敗,是說以色列人給猶大人制服。猶大人所以能制服以色列人,乃是因為倚靠耶和華。

 

留心神怎樣為人作記錄

 

好了,現在我們就要來注意了,不管這一次的戰事是怎樣的一個經過,這是唯一的一件事讓亞比雅可以在神面前給數算的。他可以給數算的是甚麼事呢?是上面他所說的那一段話,他肯定神的地位,他確定神的權柄。但是,他的實際並不如此。不過,他對以色列人所發表的話,卻是很明確地把神的地位和實際顯明在那裡。我個人的領會,就是因為這一件事,神就紀念他。怎麼說是神紀念他呢?我要題一件事情,弟兄姊妹們以後稍微要多注意一點。如果你讀列王紀的時候,你發覺不管是哪一位猶大的王,他們到了最末後的時候,包括所羅門在內,在列王紀那裡就說上這麼一件事,「他一生所做的都記錄在猶大和以色列的列王紀上。」這是在列王紀裡,你所看到的那一句話。

 

但是,你讀到歷代志的時候,你也看到這句話,但卻不是每一位猶大王都是用這一句話。而用這一句話來記錄的那些王。如果,你稍微注意的話,都是很糟糕的王。但是,其中有好些個王,他們原來是好的,後來走歪了,神就用上這句話。或者反過來,有些王本來是很糟糕的,但是後來他轉向神了,但是神卻沒有用這句話來記錄他。那用甚麼話來記錄呢?弟兄姊妹,你現在注意了,我們先回頭來留意從羅波安開始。十二章十五節,你會看到一件事情,「羅波安所行的事,自始至終,不都寫在先知示瑪雅和先見易多的史記上嗎?」然後,你看十三章末了,二十二節:「亞比雅其餘的事和他的言行,都寫在先知易多的傳上。」弟兄姊妹們,你留意,這兩個王都不算是好的王,神是這樣子記錄他們的事情。我們再看以後的那一些,有些王,就是這樣記錄,有一些王沒有,就是「在猶大和列王紀上」。甚麼原因?

 

如果,我們稍微注意一下的話,我們先要肯定為甚麼是先知給他們做記錄?為甚麼不是國家的歷史館裡的人給他們做記錄?列王紀全是國史館的人給他做記錄;但是,歷代志就是寫了先知們來給他做記錄。弟兄姊妹,很顯然,讓我們能夠領會。我們首先就問先知是誰?在那些日子,先知就是為神傳話的人,是神用著他們來向祂的百姓說話的人。現在,我們就看到一件事,神不單是用著先知向祂的百姓說話,也用著先知來記錄那個王的結局。如果,光是記載那個結局的話,那也沒有甚麼值得我們去注意的。

 

顯明了神對人的憐憫

 

但是,我們要題出來要去留意,是有一個特殊的原因在那裡,就是在那裡表達神與人的關係。在神與人的關係上面,神的性情是怎麼顯明出來。如果,按照羅波安來說,羅波安只有三年工夫在神面前蒙紀念,並且主動的還不是他自己,他是被動的。雖然是被動的,但是,他就是那樣的願意來站在神的一邊,神就紀念他,神就讓先知來給他做傳記。現在,這個亞比雅也是,而他蒙紀念的事情就更少了;因為,他作王只不過三年。

 

在他三年的過程裡,神能給他記下來的只有那麼一件事,雖然是只有那麼一件事;因為,那一件事是他很清楚地說出,站在神的一邊是唯一的選擇,就因著這樣的一件事情,神就特別地紀念了他。我想,弟兄姊妹們,如果一個人一生裡甚麼都很糟糕的,只有一件事情是不糟糕的,我想在人的中間絕對不會有任何一個人,因著那一個人只有那麼的一件事情,也就說這個人還可以。在人中間你很難看到,你一生都很壞很壞,但只有一件事情是好的,人家就說這個人還是有可取。這是人。

 

但是,我們在這裡看到神,好像跟人的那個習慣想法不一樣,原是沒有甚麼事可以紀念的,以亞比雅來說,只有一件事,神仍然紀念他。在列王紀那邊還記載一件事情,「因著大衛的緣故,神還沒有叫耶路撒冷的燈光滅掉。」弟兄姊妹,你看到,神能接受這個人仍然在他的面前站的那一個地位,我們就不能不看到我們神的體恤和憐憫。按照人來說,這些人都沒有條件可以被紀念,但是神還是紀念他,有多少事情可以給紀念呢?沒有很多,只有那麼一點點,這是一面。但是,神要叫我們去留意的,不是只留意這一面。如果,我們單是注意這一面;那麼,我們就可以放肆了。我們可以放肆,放肆到一個地步,我們就說:「神啊,現在我們回來了,禰要紀念我。」這是一方面。

 

神也不同情人離開該站的地位

 

好,我們往下去看,就會看到亞比雅三年過去了,死掉了。然後,他的兒子就接上來作王了。他的兒子是誰呢?叫做亞撒。那亞撒是一位怎麼樣的王呢?是一位好王,一般來說,是一位好王;因為,他實在是為神做了一些事情,是神很滿意的。在歷史上的事情我們不題它了,他作王了以後,你留意到第二節怎麼說?十四章第二節:「亞撒行耶和華他神眼中看為善為正的事,除掉外邦神的壇和邱壇,打碎柱像,砍掉木偶,吩咐猶大人尋求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遵行他的律法、誡命;又在猶大各城邑除掉邱壇和日像,那時國享太平;又在猶大建造了幾座堅固城,國中太平數年,沒有戰爭。因為,耶和華賜他平安。」

 

然後,在第七節以後,他就是在那裡對猶大人明明地宣告,「我們能有這樣的日子,乃是因為我們尋求耶和華。我們尋求耶和華,祂就賞賜我們這樣四境平安的恩典。」不單是這樣;還有,弟兄姊妹,你轉到十五章十六節,他還做了一件事情是非常不容易的。「亞撒王貶了他祖母瑪迦太后的位,因她造了可憎的偶像亞舍拉。亞撒砍下她的偶像,搗得粉碎,燒在汲淪溪邊。只是邱壇還沒有從以色列中廢去;然而,亞撒將他父所分別為聖、與自己所分別為聖的金銀和器皿都奉到神的殿裡。從這時直到亞撒三十五年,都沒有爭戰的事。」

 

弟兄姊妹,你留意,亞撒作王三十五年裡,沒有多少的戰事,只有十四章那裡,跟古實人打了一場非常大的仗,他大獲全勝;因為,他們是倚靠耶和華。他們知道自己沒有辦法跟別人相比;但是,他們知道要仰賴神;結果,他們大獲全勝了。因著這一場仗打完,他們回到耶路撒冷的時候,有一先知來對他說,他說:「你們已經經歷了神這樣的一些作為,你們就應當順從神了,你知道耶和華神是要與你們同在的,你們要尋找祂,你們一定尋見祂。

 

但是如果說你們離棄祂呢,祂也離棄你,你們看看北方的以色列人。」十五章第三節,「以色列人不信真神,沒有訓誨的祭司,也沒有律法,已經好久了。但他們在急難的時候,歸向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尋求祂,祂就被他們尋見。」我們看前面的那些歷史,我們沒有辦法看到,在以色列中,究竟甚麼時候發生過一件這樣的事。因此,我們很有理由相信,這個就是說到以色列被分裂了以後,後來他們不願意跟隨拜金牛犢,回過來歸向猶大這一件事情。這些從以色列北邊回來的人,神接納他們,猶大也接納他們,神也曾顯明祂的祝福在他們身上。

 

特別我們上次讀到的,羅波安在他作王頭三年是蒙神特別的祝福,而那個祝福的原因就是因著這一批從以色列轉回來的百姓。因著有了這些經歷,又加上這一次打敗了古實人,先知亞撒利雅就很明顯地告訴他,「你要剛強,你在對付那些偶像的事情上面,對付惹神怒氣的事上面,你不要手軟」。因著這樣先知的話一來,你就看到一件事情,十五章第八節,亞撒聽到這些話,他就在猶大,加上那些他所能控制的以色列的地區,就把所有那些拜偶像的事物都除掉了,又重新修建耶和華殿的前面的壇。然後,就接下去,他貶了他祖母瑪迦的位。為甚麼呢?因為,他祖母瑪迦,她帶領人去拜外邦的神。結果,亞撒就不管她是祖母不祖母,都把她那個位貶掉,也把那些外邦的偶像除掉。

 

弟兄姊妹,你曉得,他這個祖母的來頭蠻大的。不但只是祖母的那個關係。他這個祖母是誰呢?是太后;所以,在他們中間不僅是有那一個家譜上的那個上代的關係,他們還有那一個政權系統的關係。你要對這樣一個人下手,要有很大的勇氣,要尊重她嘛,她是祖母啊,你是孫子啊。雖然,不是直接從她那裡養出來的,但是這個輩份是在那裡。我們感謝神!我們想到亞撒的事情的時候,你看到亞撒的確是一位很不錯的王。但是,很可惜,亞撒作王,做了四十一年,在四十一年裡,有三十五年是非常平靜安穩,又很蒙神的祝福。但是,一到了三十六年,在他末後的那五年,好像情況發生一個大轉變。

 

從呼求神轉換成倚靠人的辦法

 

所以,在十六章你就看到,亞撒三十六年的時候,先是以色列王來攻擊猶大。不知道是甚麼原因,也許三十五年的太平,把猶大人弄得完全失去了鬥志,因為太平了。所以,都尋求安逸去了;因為,尋求安逸的緣故,慢慢、慢慢的,有意的,無意的就把神忘記了。聖經沒有明說,但是看下去是看到這件事情。因為,三十五年以前,跟古實人打仗那一次,在兵力的比較上面來說,猶大人是沒有甚麼得勝的把握的。

 

但是感謝神!因為,他們在那裡仰望神。結果,猶大人沒有給打敗,而給打敗的卻是古實人。並且,打敗到一個地步,好像不能再起來了。那是三十五年前的事,是他自己親自經歷過的事,也是猶大的百姓都經歷過的事。三十五年雖然是蠻長的時間,對一個人一生來說,沒有一半的時間,也得有三分之一的時間。但是,過了這三十五年的平靜安逸的生活,人裡面的心思向著神好像冷淡了。所以,當三十六年的時候,以色列人來攻打猶大,他們就好像沒有辦法去抵擋了。

 

他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呢?十六章那裡,就是在三十六年那一次,以色列王來攻打猶大,就是這個從前大敗古實人的亞撒,他就從耶和華的殿和王宮的府庫裡拿出金銀來送給住在大馬色的亞蘭王,對他說,看第三節:「你父曾和我父立約,我與你也要立約。現在,我將金銀送給你,求你廢掉你與以色列王巴沙所立的約,使他離開我。」我們先看這一件事,現在猶大碰到一件大事,亞撒王怎樣去解決呢?如果說三十五年前,他定規是和古實人打仗的時候一樣仰望耶和華神。

 

但這一次不一樣了,他一看到那個難處那麼大,他就用人的辦法,用近代的話來說,他是用外交的手段,然後就用人的方法去尋求解救了。他一定是送了很多金銀給亞述王;因為,這些金銀是從王宮裡並聖殿裡全都拿出來。王宮的不夠,就從聖殿裡面拿;或者反過來,先從聖殿裡面拿出來,如果還不夠,就從王宮裡面拿,無論如何,總是一大批很多的金銀。

 

我們要問,這些金銀是屬於誰的,如果是屬於王宮的,那個是他自己的管轄權,我們可以不必管它。但是聖殿裡的,那些是屬於耶和華神的,亞撒就在那裡把這些屬神的事物拿出來,作為他應急的一種方法。有沒有解決問題呢?有,問題是解決了,亞述王就解除了跟以色列首領的盟約。相反的,還去來對付以色列的軍兵;結果,以色列的軍隊只好退走。猶大就解決了她的困難了,平安了。現在,問題來了。

 

神就興起另外一位先知,來見亞撒王,很清楚地指出他一件事。十六章第七節:「那時,先見哈拿尼來見猶大王亞撒,對他說:『因你仰賴亞蘭王,沒有仰賴耶和華你的神;所以,亞蘭王的軍兵脫離了你的手。古實人,路比人的軍隊不是甚大麼?戰車馬兵不時極多麼?只因你仰賴耶和華,他便將他們交在你手裡。耶和華的眼目遍察全地,要顯大能幫助向祂心存誠實的人,你這事行得愚昧;此後,你必有爭戰的事。』」

 

倚靠人的結果就破壞了神的安排

 

我們先來看先知所說的話,又題起三十五年前的事,哈拿尼在這裡題到,你這樣做做得很愚昧。愚昧在甚麼地方呢?你仰賴亞蘭人。但是,你再看進去,好像神在這一次有一個安排;因為,亞撒沒有倚靠神而叫神的安排沒有作成功,我們不知道這個詳細的內容。因為,聖經再沒有在別的地方來記載這事。但是,你聽先知在那裡說這樣的話。怎麼說呢?「你沒有仰賴耶和華神;所以,亞蘭王的軍兵脫離了你的手。」弟兄姊妹們,這個話有點值得我們去注意,你說,是以色列人來攻打猶大,怎麼先知說的話是說,如果你依賴神的話,你不單是勝過以色列,連亞蘭的軍兵你也解決了他們。

 

我們不知道那個實際的情形是怎樣的,但是我們可以想像,雖然這個想像不一定是能有聖經的印證。我相信,大概和當時的事實離得不會太遠。以色列人怎麼敢來攻打猶大呢?你從這裡看到,因為他跟亞蘭王有盟約,所以你可以想像得到,當以色列人去攻打猶大的時候,他也邀請亞蘭。我們是結盟的,所以我現在去打猶大,你也來幫忙我。所以,亞撒就用金銀去給亞蘭王,要求他廢掉和以色列所結的盟。結果亞蘭人就沒有攻打猶大,就倒過了刀槍來對付以色列,很可能當時的情形就是這樣。

 

所以,先知在那裡說,三十五年前,你們怎麼對付古實人的,現在你們應當是同樣的可以對付以色列和亞蘭的聯軍。很可能神在這一次是要把亞蘭的力量來瓦解的,原因我們不知道,不過按照這裡的話,我們看到說:「亞蘭王的軍兵脫離了你的手」這個話,這是話裡有話的。雖然,那個時候亞蘭人和以色列人是立了約,結了盟。但是,我們讀列王紀的時候,我們看到一個事實,那一段時間,欺負以色列最厲害的就是亞蘭人,以利沙的日子所要應付的就是亞蘭人,會不會是神要在這個時候把亞蘭人壓下去,省得他對以色列的子民有一些欺負呢?這個我不敢說。但是,最低限度,你看到這句話的時候,你就會想,為甚麼先知會說這樣一句話呢?你好像把亞蘭人軍民放走了呢?

 

亞撒末後的日子活在神心意以外

 

如果,我們剛才所推測的真是對的話,亞撒在這裡就好像不但是跟不上神的意思,並且是破壞了神的安排。當然,先知在述說這一番話,亞撒聽不進去。因為,這樣一說,好像把他的自尊傷得太厲害了。因為,先知明說,你做了愚昧的事,你仰賴人,不仰賴耶和華,你這事情做得很愚昧。我們看亞撒那個時候的反應,留意第十節:「亞撒因此惱恨先見,將他囚在監裡」。還有,「那時,亞撒也虐待了一些人民。」因此,你再看下去,「亞撒所行的事,自始至終都寫在猶大和以色列諸王記上。亞撒作王三十九年,他腳上有病,而且甚重。病的時候沒有求耶和華,只求醫生。他作王四十一年而死,與他列祖同睡,葬在大衛城自己所鑿的墳墓裡,放在床上,其床堆滿各樣馨香的香料,就是按作香的作法調和的香料;又為他燒了許多的物件。」

 

弟兄姊妹,你讀過了這段話,你就看到亞撒末後的那段日子是怎樣過來的。但是,我要弟兄姊妹們留意的就是,當他行完了他一生的路程,誰給他作結論呢?你往後面去看的時候,你會看到,約阿施也好,希西家也好,他們仍然都是先知給他們作結論,但亞撒起頭有三十五年在神面前是那樣的蒙恩。到末了,那個結論就是,只是記在「猶大和以色列諸王記上」。神為甚麼不讓先知來給他做記錄?難道三十五年的亞撒的那些事情都沒有在神面前可以蒙紀念嗎?弟兄姊妹們,我們要留意末後我們剛才所念的那段經文。頭一件事情,他不能再聽神的話,先知給他說話,他就惱恨先知了,把先知下在監裡,這是頭一件事。第二件事,也說到他那個時候也虐待了好些百姓。然後,第三件事情,他腳有病,但是他沒有祈求神,以致腳的病就把他的命都要去了,這是第三件。

 

第四件,這個事情最嚴重,我不知道弟兄姊妹你讀到這裡的時候,有沒有感覺。說他死了,葬在自己所鑿的墳墓裡,放在床上,床上堆滿各樣馨香的香料。這沒甚麼不得了呀?這是猶大人他們的習慣,是用香膏來膏屍體嘛。我們的主被釘死了後,祂埋葬的時候,你看那些婦女呀,尼哥底母啊,他們也就是用了很多的香料來膏主耶穌的身體,這沒有甚麼了不起啊!但是,為甚麼聖靈在這裡做這個記錄,把這個事情題出來呢?他用香料是沒有錯,但是你用甚麼樣的香料,這裡有講究。弟兄姊妹,你注意,聖靈在這裡就寫上一句話,「就是按作香的作法調和的香料」。

 

弟兄姊妹們,你留意這句話,在甚麼地方出現過?在出埃及記出現過,神告訴以色列人建造會幕的時候,有一小段的話就是講到怎麼作香,在那裡特別指出,這一個作香的方法,只能是在會幕裡焚燒的香可以用;如果,在民間有人要聞這個香,或者造這香來調和作香,這個人要從民中剪除。當然,我們知道神指定的那一個香是單單讓神去享用的,人要享用就是搶奪神的物。現在,亞撒死了,他滿床都擺了那些香料用來膏他的身體,但這些香料是按作香的方法調和的那些香料,你很清楚知道了,按作香的作法調和的香料就是指著當時是聖殿,以前是會幕裡的那一個定規。弟兄姊妹,你看到,只是一點點的問題,就產生了一個在神面前那麼嚴重的抵觸。是甚麼問題造成這個結果呢?過了三十五年平靜安穩的生活,失去了對神的依靠和儆醒,結果他死了。

 

在歷代志裡,神就沒有讓先知來記上他的一筆。事實上,國史館的那些人把他記錄在猶大和以色列的列王紀上。這是甚麼?剛好和前面那兩位王的事情反過來,是不是?那兩位很壞。但是,有一點可蒙紀念的事情,神還是紀念他。這位王很好,但是後來走迷了,結果好像是他走迷的事情蓋過了他以前在神面前所蒙的紀念。用新約的話來看,那是怎麼一回事?那不是啟示錄第二章、第三章裡面所說過的那件事情嗎?「你所有的,要持守。」「你要持守你所有的,免得人奪去你的冠冕。」

 

弟兄姊妹,當我們留意到,這個是神的記錄,從這些記錄裡,我們看到神的性情。如果,你是很糟糕很糟糕,但是你回轉過來,神不計較你過去的那些缺欠,神向你顯明,祂是尋找就尋見的神,這裡也用了這些話,也是主說過的「尋找就尋見」。但是,你轉過來看亞撒的時候,你剛好看到那個相反的光景。原來是個蠻好的王,就是因著不夠儆醒,不會維持在神面前正常的關係,結果他落到一個地步,好像神對他的紀念都消失了,最低限度來說,是褪色了。

 

這實在是給我們看到一些屬靈的功課,這些都是講到王的事情;如果,我們要把它歸納出來的話,神就藉著這些人正面反面來告訴我們怎麼作王。弟兄姊妹記得,我們這些在救恩裡蒙揀選的人,神是要揀選我們出來去作王的。神不單是給我們一個作王的位份,祂也藉著歷史上的事情告訴我們怎麼學習去作王。這個是歷代志裡給我們的很明顯的一個造就的方向。我們感謝神!因為,祂從前是怎麼照著祂的心意來作祂的工。現在,還是一樣的照著祂的心意來帶領我們。我們感謝主!我想今天晚上,我們就看到這裡。

 

 

行為愚昧、得不償失(16114)(香港讀經會)

 

祈禱:  求主使我不致陷於理解的膚淺危機中,以為人的幫助是適切和有效的!

 

要做到對神經常保持一顆單純信靠的心,真是談何容易!亞撒王雖然過去已經對神有美好的體會,誰知現在卻因為害怕以色列人所發動的攻擊,貿然作出了一次非常愚昧的決定--尋求亞蘭王的幫助。亞撒王日漸與神疏遠的生命,為自己人生的總結寫下了失敗的一頁,殊屬可惜!

若純粹從人為戰術的角度看,合縱連橫的結聯方式真是軍事上常見的策略。不知道是否由於亞撒王經已過慣了平順的日子,因此當他聽聞北國打算要向他們發動攻擊時,他有點兒亂了陣腳,以致誤以為尋找亞蘭王幫忙便是最奏效的解決方案(16),結果鑄成了大錯,也令神對他深感失望。

雖然亞撒王是做錯了決定,但神仍然希望能給予他有回轉悔改的機會,所以便打發先見哈拿尼根據以往的史實,向他作出明確的提醒。可惜亞撒王不但沒有好好把握機會向神認罪,反倒把先見下在監裡(710)。當亞撒王刻意偏行己路,他的子民便難免要因他的愚昧而遭受不必要的痛苦。

神真是一位輕慢不得的主,當亞撒王不願意向神回轉悔改時,神便透過沉重的病痛來懲罰提醒他。可是,亞撒王仍然不願意離開他所犯的錯誤,繼續以人為的幫助為重,他沒有向耶和華懇求醫治的恩典,只向醫生求取幫助(1114)。因此,亞撒王便在疾病的煎熬下,悲悲慘慘地經度他的餘生!

請不要誤會,神並非要我們輕視別人的關心和幫助,因為從聖經多處的記載看見,神也會借著不同的人為照應,為祂的兒女提供有效的幫扶。然而亞撒王是次的經歷中,卻把人為的幫助看得過分重要,結果,他不但得不著所需的幫助,反而遭受不必要的痛苦。作為主的兒女,我們必須常常警剔自己,不要看人為的幫助過於神賜的眷佑。若我們曉得凡事向神仰望,並且順著祂的引導接受各種愛心的幫扶,我們不但可以更有效地把問題徹底解決,而且更可全面地享受到神所賜的喜樂生命。

我的回應 ………………………………………………………………………

……………………………………………………………………………………

 

 

亞撒晚節不保(十六1~14)(台北靈糧堂)

 

然而就像亞撒這樣的好王,到最後也沒有持守到底。

一、亞撒與北國爭戰尋求亞蘭的幫助

到了「亞撒三十六年」,此時北國君王巴沙來攻,他「修築拉瑪,不許人從猶大王亞撒那裡出入」,也就是他堵塞南國猶大的通路。這次亞撒沒有倚靠神,卻與「亞蘭王便哈達」立約,亞蘭位於北國的北方,素來與北國對立,於是「便哈達…派軍長去攻擊以色列的城邑…以雲、但、亞伯。瑪音,和拿弗他利一切的積貨城」。南北國兄弟相爭,卻使他人得利。

二、亞撒不聽先知地勸言

亞撒這件事不蒙神喜悅,因此差「先見哈拿尼」指責亞撒,提醒他當年古實來攻,耶和華搭救他,此次北國的攻擊,他沒有倚靠神,卻倚靠外邦君王。先知說「耶和華的眼目遍察全地,要顯大能幫助向他心存誠實的人。你這事行得愚昧;此後,你必有爭戰的事。」但是亞撒卻聽不進去,他「惱恨先見,將他囚在監裡」。同時「亞撒也虐待一些人民」,一個原本敬畏神,眾人樂於跟隨的領袖,如今卻不倚靠神,不但不聽先知所言,還苦待先知,虐待百姓。二十年來的太平,使亞撒失去了警覺之心。

三、亞撒生病沒有尋求耶和華

最後,到了「亞撒作王三十九年」,也就是他作王的最後兩年,他「腳上有病,而且甚重。病的時候沒有求耶和華,只求醫生。」似乎他與神的連系完全斷絕,亞撒成了一個完全世俗的人,忘卻了年輕時清心愛主的心志。

但他最後還算善終「與他列祖同睡,葬在大衛城自己所鑿的墳墓裡…其床堆滿各樣馨香的香料。」他帶來的平安歲月,仍然讓百姓紀念他。

有人指出在聖經中的人物中,真的能有完美結局的不到10%,許多人有美好的開始,卻在人生下半場走岔路,以至晚節不保。求主讓我們喜愛與祂親近,也善交諍友,讓我們的一生可以finish well

默想

我是否在逆境時倚靠主,在順境時就倚靠自己?我是否忠言逆耳,不願被人指正,也不願服在主的話語之中,致使我與主的關係隔絕,徒有敬虔的外貌,卻失去敬虔的實意?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放一些屬靈的領袖與同伴在我身邊,求主幫助我樂於聽忠言,勝於甜言蜜語;願意常常自我省思,勝於昧於自己的錯誤。幫助我走完一生,能夠在主的恩典中,有一個完美的結局。阿們!

 

 

亞撒的悖逆(十六章1~14)(台北基督之家)

 

分享:

本章敘述亞撒背棄了前兩章所表揚的信實。他以依賴亞蘭王便哈達來取代過去仰賴之神來保護他,以抗拒以色列王巴沙的攻擊,甚至到一個程度,要用獻給神的金銀來換取便哈達的幫助(代下十五2~3)。然而,問題的關鍵還不僅限於亞撒的政治策略是否收到短期的成效,歷代志在此論及的,是對舊約眾先知最具重要性的主題,就是不可依賴「與外邦的政治同盟」。先知警告王不可依賴政治同盟的最佳例子見於以賽亞書第七章,以賽亞在那裡警告亞哈斯不可依靠亞述。亞撒也步上同樣的錯誤,寧願依賴亞蘭王而不依賴神。並且,他拘禁先知哈拿尼的做法(10節),乃是他棄絕神的徵兆,使自己和那些不肯聽神的話的君王同列。

與上二章比較,我們仿佛碰到兩個完全不同的亞撒。他起初貼近先知,依賴等候神的力量,此處則拒絕了先知,堅持活在自己的軟弱中;然而,這確實是同一個亞撒。不幸地,人類常常總是落在這樣的光景裡。許有人在年時走門徒的道路(包括婚姻、事業的選擇);但是,到了中年卻開始羡慕別人所擁有的富裕和權力於是他們的信心就軟弱了,甚至背離了呼召他們的主。

華人的一句諺語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屬靈的事上,當然也是如此。不過,神的兒女必須認清的是,跑天路不能只是靠好的開始,保羅勉勵歌羅西的教會說:「只要你們在所信的道上�琱腄A根基穩固,堅定不移,不至被引動失去福音的盼望。這福音就是你們所聽過的,也是傳與普天下萬人聽的,我保羅也作了這福音的執事。」(西一23)所以跑天路是要有始有終的,是要�琱葥礂啋滿C而且,亞撒的例子更是提醒我們,晚節不保等於屬靈一場空;求主保守我們,一心跟隨,一生到底。

回應禱告:

親愛的天父,我以禰的法度為永遠的產業,因這是我心中所喜愛的。我的心專向禰的律例,永遠遵行,一直到底。。阿們!

禱讀:詩篇一百一十九篇111~112

111 我以禰的法度為永遠的產業,因這是我心中所喜愛的。
112 
我的心專向禰的律例,永遠遵行,一直到底。

 

 

亞撒仰賴亞蘭王、尋求醫生(代下16:7-14)(高銘謙)

 

鑰節:代下16:10-13

亞撒王有尋求神的早年,卻有離棄神的晚年。他面對以色列王巴沙的攻擊時(代下16:1),不像他早年時尋求神,卻尋求與亞蘭王便哈達立約(代下16:3)。與別國立約,代表亞撒王不再視神為尋求的物件,卻以別國為尋求的物件,因此,耶和華必須派先知呼籲亞撒悔改(代下16:7),說明了歷代志作者的神學:因你仰賴亞蘭王,沒有仰賴耶和華你的神……你這事行得愚昧,此後,你必有爭戰的事(代下16:7-9)。此處我們再次看見沒有尋求神與有爭戰的因果關係,亞撒尋求的物件錯了,他期望因與亞蘭結盟而帶來平安,卻因此帶來爭戰。面對先知的責備,他沒有自卑及悔改,反而把先知下在監裡(10節),說明他定意不聽耶和華的聲音,只願自己的計畫成真。

代下16:12說明亞撒王晚年時腳上有病,經文說明“病的時候沒有求耶和華,只求醫生。”當中“求”在原文看來便是“尋求(darash)”,再次說明亞撒王病時尋求的物件錯誤。當然,有病時要看醫生,卻必須加上尋求耶和華。似乎歷代志作者非常著緊尋求的物件,相信尋求的心態和行動一定要全歸耶和華,才能讓人確保在神面前得著真正的平安和福氣。

思想:

你在面對困難和疾病時,仍尋求神嗎?很多時,我們面對困難和疾病時,往往會忘記神,彷佛自己是一位沒有神的基督徒,口會說自己要多倚靠主,心卻離主很遠。求主幫助我們,面對生命的逆境時,不要以為自己有本錢可應付,要存謙卑的心尋求神,神必賜下他真正的平安。

 



跟著我們: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