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ia Todo Logo
聖經-註釋
- 廣告 -



歷代志下 15 - 章短篇信息

歷代志下 15

 

歷代志下第十五章短篇信息

 

目錄:

歷代志下第十五章精華(漆立平)

從歷史學習作王的道路(十三至十六章)(王國顯)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15119)(香港讀經會)

亞撒奮勇改革(十四1~十五19)(台北靈糧堂)

亞撒中興(十五章1~19)(台北基督之家)

亞撒尋求神(代下14:2-615:1-7)(高銘謙)

 

 

歷代志下第十五章精華(漆立平)

 

第十五章要義

三、先知亞撒利亞奉神之命對亞撒王的勸勉與應許(1-7

  顯然,神對於亞撒猶大人這些年來的表現與生活見證,是相當滿意的。因此當這次亞撒打了勝戰,班師回朝之後,神的靈就感動俄德的兒子先知亞撒利亞,奉祂的命去堅固勉勵亞撒。他對亞撒說:

  1亞撒猶大便雅憫人哪,要聽我說,你們若順從神,神必與你們同在,你們若尋求祂,就必尋見。你們若離棄祂,祂必離棄你們。

  2以色列人(指北國)不信真神,沒有訓誨的祭司(由此可知,祭司的最主要職責是訓誨),沒有律法,已經好久了。(真是好可憐啊!)但他們在急難時歸向耶和華神,尋求祂,祂就被他們尋見。(何況你們是活在祂面前的人呢!)

  3、那時,(在他們的國中),出入的人不得平安,列國的居民都遭大亂,這國攻擊那國,這城攻擊那城,互相破壞,因神用各樣災難擾亂他們。

  4、現在你們要剛強,不要手軟,因你們所行的必得賞賜。

  神要先知以這些話去堅固他們的信心,要繼續活在神面前,千萬不要效法列國。這是保守他們長久活在神祝福中的密訣。

 

四、亞撒因先知的話勤政愛民的事奉與施政(8-19

  亞撒因先知亞撒利亞的話,大得鼓勵,因此更加壯膽,帶百姓事奉神:

  1、在猶大國境之內,將可憎之物盡都除掉。包括那些所奪的山地和各城。(8

  2、在耶和華殿的廊前,重新修築耶和華的壇。使百姓有更多空間獻祭。(8

  3、又招聚猶大便雅憫、以及許多各支派來歸服亞撒的子民,於亞撒十五年三月,都在耶路撒冷聚聖會。當日從擄物中獻上七百隻牛,七千隻羊,感謝神。(9-11

  4、他們就立約,要盡心盡性的事奉尋求耶和華他們列祖的 神。凡不尋求耶和華的,無論大小男女,都要除去。(12-13

  5、他們大聲歡呼,吹號吹角,向耶和華起誓,眾人為此大大歡樂。他們盡心盡意尋求耶和華。耶和華就被他們尋見,且賜他們四境平安許多年。(14-15

  6亞撒王又貶了他祖母瑪迦太后的位,因她造了可憎的偶像。亞撒砍下偶像,搗得粉碎燒掉。只是邱壇還沒有從以色列中廢去。(16

  7亞撒的心一生誠實事奉耶和華神,他將他父親和他自己分別為聖的金銀和器皿,都奉到神的殿�堙C從那時直到亞撒三十五年,都沒有戰爭的事。(17-18

  這是亞撒一生最好的時期,也是猶大國非常蒙神賜福同在的時期。

── 漆立平《歷代志下精華》

 

 

從歷史學習作王的道路(十三至十六章)(王國顯)

 

我們感謝主!歷代志實在是給我們看見許多我們平常忽略的事情。我們上次看到羅波安他接續了大衛的兒子所羅門作王。他在神的面前可以說是沒有甚麼可紀念的,只是因著從以色列那邊逃過來的人給他一點的影響,在神面前度過了三年是神能點頭的日子。但是,等到那三年過了,羅波安就完全離棄了神。雖然,歷代志沒有記載他怎麼離棄神,只是說那三年過了,他就離棄了耶和華的律法。但是,我們很清楚的瞭解;如果,你要從列王紀那裡找資料,很清楚的在那裡給他數算。

 

但是,光是歷代志的這一句話就已經很夠了,「離棄耶和華的律法」,就舊約的日子來說,耶和華的律法就代表祂自己在以色列中所顯明的管理。而離棄耶和華的律法就是離棄神的自己。離棄神的結果呢,定規是跑到拜偶像。所以,羅波安除了那起初三年,以後的日子全都是在惹神的怒氣的日子裡過來。所以,到了十二章的末了,你就看到神給他的那一個評語,「羅波安行惡,因他不立定心意尋求耶和華。」所以,羅波安死了,他在猶大作王十七年,他就死了。然後,他的兒子就接上來作王。

 

實際是在神眼中行惡的亞比雅

 

他兒子叫做亞比雅,在列王紀叫他亞比央,但是都是差不多的那個發音啦。他的這個兒子作王做了多久呢?做了三年。可以說是被擄前,在被擄的那段日子裡作王的不算。在被擄的事情發生以前,在猶大作王日子差不多最短的就是他了,以後瑪拿西的兒子比他還要短一點。雖然是只有三年,但是在這三年裡,這個亞比雅在神的面前好像沒有甚麼可以紀念的事情。因為,從列王紀那邊我們也看到,看到甚麼呢?亞比雅,這個亞比雅,他也是不敬畏神,也是把猶大帶到惹神的怒氣的光景裡。

 

但是,我們讀歷代志下十三章的時候,我們好像有一個這樣的印象,亞比雅這個人也還不錯啦。因為,他還會高舉神的名字,他還會說出他們持守著神在他們中間所設立的。如果,我們看到亞比雅的這一段事情,我們就覺得亞比雅還不錯啊。但是,在神的面前,亞比雅的那一個評論也是很糟糕的。所以,我們就要留意了,十三章好像把亞比雅記錄得那麼好,那究竟為甚麼會給記錄得那麼好呢?而事實上他也真的不是那麼好,神為甚麼這樣來給他做記錄呢?這就是我們讀歷代志的時候要注意的這些特殊的地方。

 

我們先留意他做了一件甚麼好事,嚴格說來還不是甚麼好事。不過在當時的情形來說,那的確算是一件好事。他作王以後,耶羅波安就帶著以色列那邊的大軍要來攻打猶大,這裡沒有說耶羅波安為甚麼要攻打猶大,你就是在列王紀上面去找,也沒有找到是甚麼理由,反正北邊的以色列國就是來攻打猶大。我們有理由相信,耶羅波安為甚麼做金牛犢,他也就是為甚麼來攻打猶大。他造金牛犢就是為了保護他自己的國權,他造金牛犢的原因乃是要阻擋以色列人到耶路撒冷去敬拜神。

 

他怕以色列人那樣長久到耶路撒冷去,他們就會背叛他。所以,他造這麼一隻金牛犢來阻擋以色列的百姓往南邊走。在亞比雅以前也已經一再和猶大打仗了。只是這一次打的仗是來得比較兇猛一點;因為,耶羅波安挑選了大能的勇士八十萬人來對付亞比雅,來對付猶大國。你看,亞比雅在這樣一個強敵底下,他怎麼來應付這一個,他手下只有四十萬人,那是二和一的比。如果,從兵丁的人數來說,他只有別人的一半。

 

當他們擺陣在那裡的時候,亞比雅就出來說了一番話。這一番話就是說到神把國交給大衛,而耶羅波安是背叛了大衛,自己立了一個國,來與大衛家對抗。同時,也把敬拜耶和華神這一件事情在以色列人中間來斬斷。他造了金牛犢,而另外立了一些祭司,把利未人和亞倫的子孫都趕走,就在以色列那邊開始來敬拜金牛犢。他說了,我們猶大是維持活在神的面前,我們是遵守神自己的話來過我們自己的日子,來侍奉神,來敬拜神。

 

現在,你們來攻打我,你明明就是在那裡來對付耶和華神,這樣子,你們的結果一定是不會好的。弟兄姊妹,如果我們看亞比雅這一番話,也沒有辦法不承認亞比雅的確是敬畏神的,揀選神的,是照著神的心思來活的。但是,你沒有辦法想到,他嘴巴講的是這樣一回事,實際他所做的又是另外一回事。他雖然是接納利未人,他雖然是尊重祭司,他卻是把他那一個最高的敬拜給了偶像。

 

裡面一點也不敬畏神的亞比雅王

 

所以,我們留意到這樣的一個人的時候,我們就注意了。我們先不說為甚麼神只給他三年的光陰,我們要留意的就是,當他在戰場上向以色列人說了這樣一番話,耶羅波安聽了沒有?沒有。相反的,耶羅波安在他對以色列人說話的時候,就安排他的軍隊跑到猶大人的後方,然後就起來前後夾攻猶大。當那個戰事一開始的時候,亞比雅就發覺了,猶大人也發覺了,他們是前後受敵,是怎麼打這個仗呢?他們只好逃走;但是,好像還沒有逃走以前,他們還記得一件事,他們去呼求神。

 

他們正在呼求神的時候,神就讓以色列的軍隊給打敗,並且敗得好慘。慘到一個甚麼光景?以色列長長的一段時期再也不能有力量來攻打猶大。現在,我們注意了,十八節,「那時,以色列人被制服了,猶大人得勝,是因倚靠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然後二十節,「亞比雅在世的時候,耶羅波安不能再強盛,耶和華攻擊他,他就死了。」如果我們看這一件事,你說亞比雅還不錯。但是,弟兄姊妹們,你們要注意,當時亞比雅在這一次的戰爭裡,他站在一個甚麼的地位,他是站在一個做領頭的地位。

 

雖然,他的話是說得那麼的明確又清楚,但是他自己實在並不是一位敬畏神的人。當他看見情勢是那樣危急的時候,弟兄姊妹們,你有沒有留意到,這個時候亞比雅在哪裡?不知道。當然他是在陣中,但是他卻沒有出頭,你看到那整個局勢的扭轉,不是他的問題,是猶大人的問題。當時,在這樣的前後受敵的光景裡,猶大人就在那裡呼求神,當然也許也包括亞比雅在內也說不定。但是,肯定一件事,他不是做頭的。他應該做頭的,但是在神的記錄裡不是他做頭,是猶大人自動的在那裡呼求。

 

好了,弟兄姊妹要注意了,甚麼叫做猶大人的呼求?甚麼叫做猶大人的呼求?弟兄姊妹記得,當時是在戰場,那個戰場在甚麼地方呢?是在以法蓮的山地那裡。在這個以法蓮山地的戰場上,兩軍相遇了,就發生這件事情。猶大人就在那裡呼喊,在那裡呼求神,弟兄姊妹們,留意一件事,他們呼求神,他們怎麼呼求神?雖然,聖經沒有明說;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記得所羅門獻殿的時候,在神面前蒙應允的禱告,他們就呼求神。

 

我們不知道他們是不是都轉過來臉面朝著耶路撒冷那個方向來呼求,我們就撇開這一點,我們只留意,猶大人在那裡呼求神。這一個人和神中間的那一個關係,就顯出來了。猶大人在那個時候,儘管他們的王並不那麼尊重神,但是猶大的百姓是轉向神的,結果呢,猶大這次得了全勝。你留意剛才我們讀的十八節,不是說是亞比雅把他們打敗,是說以色列人給猶大人制服。猶大人所以能制服以色列人,乃是因為倚靠耶和華。

 

留心神怎樣為人作記錄

 

好了,現在我們就要來注意了,不管這一次的戰事是怎樣的一個經過,這是唯一的一件事讓亞比雅可以在神面前給數算的。他可以給數算的是甚麼事呢?是上面他所說的那一段話,他肯定神的地位,他確定神的權柄。但是,他的實際並不如此。不過,他對以色列人所發表的話,卻是很明確地把神的地位和實際顯明在那裡。我個人的領會,就是因為這一件事,神就紀念他。怎麼說是神紀念他呢?我要題一件事情,弟兄姊妹們以後稍微要多注意一點。如果你讀列王紀的時候,你發覺不管是哪一位猶大的王,他們到了最末後的時候,包括所羅門在內,在列王紀那裡就說上這麼一件事,「他一生所做的都記錄在猶大和以色列的列王紀上。」這是在列王紀裡,你所看到的那一句話。

 

但是,你讀到歷代志的時候,你也看到這句話,但卻不是每一位猶大王都是用這一句話。而用這一句話來記錄的那些王。如果,你稍微注意的話,都是很糟糕的王。但是,其中有好些個王,他們原來是好的,後來走歪了,神就用上這句話。或者反過來,有些王本來是很糟糕的,但是後來他轉向神了,但是神卻沒有用這句話來記錄他。那用甚麼話來記錄呢?弟兄姊妹,你現在注意了,我們先回頭來留意從羅波安開始。十二章十五節,你會看到一件事情,「羅波安所行的事,自始至終,不都寫在先知示瑪雅和先見易多的史記上嗎?」然後,你看十三章末了,二十二節:「亞比雅其餘的事和他的言行,都寫在先知易多的傳上。」弟兄姊妹們,你留意,這兩個王都不算是好的王,神是這樣子記錄他們的事情。我們再看以後的那一些,有些王,就是這樣記錄,有一些王沒有,就是「在猶大和列王紀上」。甚麼原因?

 

如果,我們稍微注意一下的話,我們先要肯定為甚麼是先知給他們做記錄?為甚麼不是國家的歷史館裡的人給他們做記錄?列王紀全是國史館的人給他做記錄;但是,歷代志就是寫了先知們來給他做記錄。弟兄姊妹,很顯然,讓我們能夠領會。我們首先就問先知是誰?在那些日子,先知就是為神傳話的人,是神用著他們來向祂的百姓說話的人。現在,我們就看到一件事,神不單是用著先知向祂的百姓說話,也用著先知來記錄那個王的結局。如果,光是記載那個結局的話,那也沒有甚麼值得我們去注意的。

 

顯明了神對人的憐憫

 

但是,我們要題出來要去留意,是有一個特殊的原因在那裡,就是在那裡表達神與人的關係。在神與人的關係上面,神的性情是怎麼顯明出來。如果,按照羅波安來說,羅波安只有三年工夫在神面前蒙紀念,並且主動的還不是他自己,他是被動的。雖然是被動的,但是,他就是那樣的願意來站在神的一邊,神就紀念他,神就讓先知來給他做傳記。現在,這個亞比雅也是,而他蒙紀念的事情就更少了;因為,他作王只不過三年。

 

在他三年的過程裡,神能給他記下來的只有那麼一件事,雖然是只有那麼一件事;因為,那一件事是他很清楚地說出,站在神的一邊是唯一的選擇,就因著這樣的一件事情,神就特別地紀念了他。我想,弟兄姊妹們,如果一個人一生裡甚麼都很糟糕的,只有一件事情是不糟糕的,我想在人的中間絕對不會有任何一個人,因著那一個人只有那麼的一件事情,也就說這個人還可以。在人中間你很難看到,你一生都很壞很壞,但只有一件事情是好的,人家就說這個人還是有可取。這是人。

 

但是,我們在這裡看到神,好像跟人的那個習慣想法不一樣,原是沒有甚麼事可以紀念的,以亞比雅來說,只有一件事,神仍然紀念他。在列王紀那邊還記載一件事情,「因著大衛的緣故,神還沒有叫耶路撒冷的燈光滅掉。」弟兄姊妹,你看到,神能接受這個人仍然在他的面前站的那一個地位,我們就不能不看到我們神的體恤和憐憫。按照人來說,這些人都沒有條件可以被紀念,但是神還是紀念他,有多少事情可以給紀念呢?沒有很多,只有那麼一點點,這是一面。但是,神要叫我們去留意的,不是只留意這一面。如果,我們單是注意這一面;那麼,我們就可以放肆了。我們可以放肆,放肆到一個地步,我們就說:「神啊,現在我們回來了,禰要紀念我。」這是一方面。

 

神也不同情人離開該站的地位

 

好,我們往下去看,就會看到亞比雅三年過去了,死掉了。然後,他的兒子就接上來作王了。他的兒子是誰呢?叫做亞撒。那亞撒是一位怎麼樣的王呢?是一位好王,一般來說,是一位好王;因為,他實在是為神做了一些事情,是神很滿意的。在歷史上的事情我們不題它了,他作王了以後,你留意到第二節怎麼說?十四章第二節:「亞撒行耶和華他神眼中看為善為正的事,除掉外邦神的壇和邱壇,打碎柱像,砍掉木偶,吩咐猶大人尋求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遵行他的律法、誡命;又在猶大各城邑除掉邱壇和日像,那時國享太平;又在猶大建造了幾座堅固城,國中太平數年,沒有戰爭。因為,耶和華賜他平安。」

 

然後,在第七節以後,他就是在那裡對猶大人明明地宣告,「我們能有這樣的日子,乃是因為我們尋求耶和華。我們尋求耶和華,祂就賞賜我們這樣四境平安的恩典。」不單是這樣;還有,弟兄姊妹,你轉到十五章十六節,他還做了一件事情是非常不容易的。「亞撒王貶了他祖母瑪迦太后的位,因她造了可憎的偶像亞舍拉。亞撒砍下她的偶像,搗得粉碎,燒在汲淪溪邊。只是邱壇還沒有從以色列中廢去;然而,亞撒將他父所分別為聖、與自己所分別為聖的金銀和器皿都奉到神的殿裡。從這時直到亞撒三十五年,都沒有爭戰的事。」

 

弟兄姊妹,你留意,亞撒作王三十五年裡,沒有多少的戰事,只有十四章那裡,跟古實人打了一場非常大的仗,他大獲全勝;因為,他們是倚靠耶和華。他們知道自己沒有辦法跟別人相比;但是,他們知道要仰賴神;結果,他們大獲全勝了。因著這一場仗打完,他們回到耶路撒冷的時候,有一先知來對他說,他說:「你們已經經歷了神這樣的一些作為,你們就應當順從神了,你知道耶和華神是要與你們同在的,你們要尋找祂,你們一定尋見祂。

 

但是如果說你們離棄祂呢,祂也離棄你,你們看看北方的以色列人。」十五章第三節,「以色列人不信真神,沒有訓誨的祭司,也沒有律法,已經好久了。但他們在急難的時候,歸向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尋求祂,祂就被他們尋見。」我們看前面的那些歷史,我們沒有辦法看到,在以色列中,究竟甚麼時候發生過一件這樣的事。因此,我們很有理由相信,這個就是說到以色列被分裂了以後,後來他們不願意跟隨拜金牛犢,回過來歸向猶大這一件事情。這些從以色列北邊回來的人,神接納他們,猶大也接納他們,神也曾顯明祂的祝福在他們身上。

 

特別我們上次讀到的,羅波安在他作王頭三年是蒙神特別的祝福,而那個祝福的原因就是因著這一批從以色列轉回來的百姓。因著有了這些經歷,又加上這一次打敗了古實人,先知亞撒利雅就很明顯地告訴他,「你要剛強,你在對付那些偶像的事情上面,對付惹神怒氣的事上面,你不要手軟」。因著這樣先知的話一來,你就看到一件事情,十五章第八節,亞撒聽到這些話,他就在猶大,加上那些他所能控制的以色列的地區,就把所有那些拜偶像的事物都除掉了,又重新修建耶和華殿的前面的壇。然後,就接下去,他貶了他祖母瑪迦的位。為甚麼呢?因為,他祖母瑪迦,她帶領人去拜外邦的神。結果,亞撒就不管她是祖母不祖母,都把她那個位貶掉,也把那些外邦的偶像除掉。

 

弟兄姊妹,你曉得,他這個祖母的來頭蠻大的。不但只是祖母的那個關係。他這個祖母是誰呢?是太后;所以,在他們中間不僅是有那一個家譜上的那個上代的關係,他們還有那一個政權系統的關係。你要對這樣一個人下手,要有很大的勇氣,要尊重她嘛,她是祖母啊,你是孫子啊。雖然,不是直接從她那裡養出來的,但是這個輩份是在那裡。我們感謝神!我們想到亞撒的事情的時候,你看到亞撒的確是一位很不錯的王。但是,很可惜,亞撒作王,做了四十一年,在四十一年裡,有三十五年是非常平靜安穩,又很蒙神的祝福。但是,一到了三十六年,在他末後的那五年,好像情況發生一個大轉變。

 

從呼求神轉換成倚靠人的辦法

 

所以,在十六章你就看到,亞撒三十六年的時候,先是以色列王來攻擊猶大。不知道是甚麼原因,也許三十五年的太平,把猶大人弄得完全失去了鬥志,因為太平了。所以,都尋求安逸去了;因為,尋求安逸的緣故,慢慢、慢慢的,有意的,無意的就把神忘記了。聖經沒有明說,但是看下去是看到這件事情。因為,三十五年以前,跟古實人打仗那一次,在兵力的比較上面來說,猶大人是沒有甚麼得勝的把握的。

 

但是感謝神!因為,他們在那裡仰望神。結果,猶大人沒有給打敗,而給打敗的卻是古實人。並且,打敗到一個地步,好像不能再起來了。那是三十五年前的事,是他自己親自經歷過的事,也是猶大的百姓都經歷過的事。三十五年雖然是蠻長的時間,對一個人一生來說,沒有一半的時間,也得有三分之一的時間。但是,過了這三十五年的平靜安逸的生活,人裡面的心思向著神好像冷淡了。所以,當三十六年的時候,以色列人來攻打猶大,他們就好像沒有辦法去抵擋了。

 

他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呢?十六章那裡,就是在三十六年那一次,以色列王來攻打猶大,就是這個從前大敗古實人的亞撒,他就從耶和華的殿和王宮的府庫裡拿出金銀來送給住在大馬色的亞蘭王,對他說,看第三節:「你父曾和我父立約,我與你也要立約。現在,我將金銀送給你,求你廢掉你與以色列王巴沙所立的約,使他離開我。」我們先看這一件事,現在猶大碰到一件大事,亞撒王怎樣去解決呢?如果說三十五年前,他定規是和古實人打仗的時候一樣仰望耶和華神。

 

但這一次不一樣了,他一看到那個難處那麼大,他就用人的辦法,用近代的話來說,他是用外交的手段,然後就用人的方法去尋求解救了。他一定是送了很多金銀給亞述王;因為,這些金銀是從王宮裡並聖殿裡全都拿出來。王宮的不夠,就從聖殿裡面拿;或者反過來,先從聖殿裡面拿出來,如果還不夠,就從王宮裡面拿,無論如何,總是一大批很多的金銀。

 

我們要問,這些金銀是屬於誰的,如果是屬於王宮的,那個是他自己的管轄權,我們可以不必管它。但是聖殿裡的,那些是屬於耶和華神的,亞撒就在那裡把這些屬神的事物拿出來,作為他應急的一種方法。有沒有解決問題呢?有,問題是解決了,亞述王就解除了跟以色列首領的盟約。相反的,還去來對付以色列的軍兵;結果,以色列的軍隊只好退走。猶大就解決了她的困難了,平安了。現在,問題來了。

 

神就興起另外一位先知,來見亞撒王,很清楚地指出他一件事。十六章第七節:「那時,先見哈拿尼來見猶大王亞撒,對他說:『因你仰賴亞蘭王,沒有仰賴耶和華你的神;所以,亞蘭王的軍兵脫離了你的手。古實人,路比人的軍隊不是甚大麼?戰車馬兵不時極多麼?只因你仰賴耶和華,他便將他們交在你手裡。耶和華的眼目遍察全地,要顯大能幫助向祂心存誠實的人,你這事行得愚昧;此後,你必有爭戰的事。』」

 

倚靠人的結果就破壞了神的安排

 

我們先來看先知所說的話,又題起三十五年前的事,哈拿尼在這裡題到,你這樣做做得很愚昧。愚昧在甚麼地方呢?你仰賴亞蘭人。但是,你再看進去,好像神在這一次有一個安排;因為,亞撒沒有倚靠神而叫神的安排沒有作成功,我們不知道這個詳細的內容。因為,聖經再沒有在別的地方來記載這事。但是,你聽先知在那裡說這樣的話。怎麼說呢?「你沒有仰賴耶和華神;所以,亞蘭王的軍兵脫離了你的手。」弟兄姊妹們,這個話有點值得我們去注意,你說,是以色列人來攻打猶大,怎麼先知說的話是說,如果你依賴神的話,你不單是勝過以色列,連亞蘭的軍兵你也解決了他們。

 

我們不知道那個實際的情形是怎樣的,但是我們可以想像,雖然這個想像不一定是能有聖經的印證。我相信,大概和當時的事實離得不會太遠。以色列人怎麼敢來攻打猶大呢?你從這裡看到,因為他跟亞蘭王有盟約,所以你可以想像得到,當以色列人去攻打猶大的時候,他也邀請亞蘭。我們是結盟的,所以我現在去打猶大,你也來幫忙我。所以,亞撒就用金銀去給亞蘭王,要求他廢掉和以色列所結的盟。結果亞蘭人就沒有攻打猶大,就倒過了刀槍來對付以色列,很可能當時的情形就是這樣。

 

所以,先知在那裡說,三十五年前,你們怎麼對付古實人的,現在你們應當是同樣的可以對付以色列和亞蘭的聯軍。很可能神在這一次是要把亞蘭的力量來瓦解的,原因我們不知道,不過按照這裡的話,我們看到說:「亞蘭王的軍兵脫離了你的手」這個話,這是話裡有話的。雖然,那個時候亞蘭人和以色列人是立了約,結了盟。但是,我們讀列王紀的時候,我們看到一個事實,那一段時間,欺負以色列最厲害的就是亞蘭人,以利沙的日子所要應付的就是亞蘭人,會不會是神要在這個時候把亞蘭人壓下去,省得他對以色列的子民有一些欺負呢?這個我不敢說。但是,最低限度,你看到這句話的時候,你就會想,為甚麼先知會說這樣一句話呢?你好像把亞蘭人軍民放走了呢?

 

亞撒末後的日子活在神心意以外

 

如果,我們剛才所推測的真是對的話,亞撒在這裡就好像不但是跟不上神的意思,並且是破壞了神的安排。當然,先知在述說這一番話,亞撒聽不進去。因為,這樣一說,好像把他的自尊傷得太厲害了。因為,先知明說,你做了愚昧的事,你仰賴人,不仰賴耶和華,你這事情做得很愚昧。我們看亞撒那個時候的反應,留意第十節:「亞撒因此惱恨先見,將他囚在監裡」。還有,「那時,亞撒也虐待了一些人民。」因此,你再看下去,「亞撒所行的事,自始至終都寫在猶大和以色列諸王記上。亞撒作王三十九年,他腳上有病,而且甚重。病的時候沒有求耶和華,只求醫生。他作王四十一年而死,與他列祖同睡,葬在大衛城自己所鑿的墳墓裡,放在床上,其床堆滿各樣馨香的香料,就是按作香的作法調和的香料;又為他燒了許多的物件。」

 

弟兄姊妹,你讀過了這段話,你就看到亞撒末後的那段日子是怎樣過來的。但是,我要弟兄姊妹們留意的就是,當他行完了他一生的路程,誰給他作結論呢?你往後面去看的時候,你會看到,約阿施也好,希西家也好,他們仍然都是先知給他們作結論,但亞撒起頭有三十五年在神面前是那樣的蒙恩。到末了,那個結論就是,只是記在「猶大和以色列諸王記上」。神為甚麼不讓先知來給他做記錄?難道三十五年的亞撒的那些事情都沒有在神面前可以蒙紀念嗎?弟兄姊妹們,我們要留意末後我們剛才所念的那段經文。頭一件事情,他不能再聽神的話,先知給他說話,他就惱恨先知了,把先知下在監裡,這是頭一件事。第二件事,也說到他那個時候也虐待了好些百姓。然後,第三件事情,他腳有病,但是他沒有祈求神,以致腳的病就把他的命都要去了,這是第三件。

 

第四件,這個事情最嚴重,我不知道弟兄姊妹你讀到這裡的時候,有沒有感覺。說他死了,葬在自己所鑿的墳墓裡,放在床上,床上堆滿各樣馨香的香料。這沒甚麼不得了呀?這是猶大人他們的習慣,是用香膏來膏屍體嘛。我們的主被釘死了後,祂埋葬的時候,你看那些婦女呀,尼哥底母啊,他們也就是用了很多的香料來膏主耶穌的身體,這沒有甚麼了不起啊!但是,為甚麼聖靈在這裡做這個記錄,把這個事情題出來呢?他用香料是沒有錯,但是你用甚麼樣的香料,這裡有講究。弟兄姊妹,你注意,聖靈在這裡就寫上一句話,「就是按作香的作法調和的香料」。

 

弟兄姊妹們,你留意這句話,在甚麼地方出現過?在出埃及記出現過,神告訴以色列人建造會幕的時候,有一小段的話就是講到怎麼作香,在那裡特別指出,這一個作香的方法,只能是在會幕裡焚燒的香可以用;如果,在民間有人要聞這個香,或者造這香來調和作香,這個人要從民中剪除。當然,我們知道神指定的那一個香是單單讓神去享用的,人要享用就是搶奪神的物。現在,亞撒死了,他滿床都擺了那些香料用來膏他的身體,但這些香料是按作香的方法調和的那些香料,你很清楚知道了,按作香的作法調和的香料就是指著當時是聖殿,以前是會幕裡的那一個定規。弟兄姊妹,你看到,只是一點點的問題,就產生了一個在神面前那麼嚴重的抵觸。是甚麼問題造成這個結果呢?過了三十五年平靜安穩的生活,失去了對神的依靠和儆醒,結果他死了。

 

在歷代志裡,神就沒有讓先知來記上他的一筆。事實上,國史館的那些人把他記錄在猶大和以色列的列王紀上。這是甚麼?剛好和前面那兩位王的事情反過來,是不是?那兩位很壞。但是,有一點可蒙紀念的事情,神還是紀念他。這位王很好,但是後來走迷了,結果好像是他走迷的事情蓋過了他以前在神面前所蒙的紀念。用新約的話來看,那是怎麼一回事?那不是啟示錄第二章、第三章裡面所說過的那件事情嗎?「你所有的,要持守。」「你要持守你所有的,免得人奪去你的冠冕。」

 

弟兄姊妹,當我們留意到,這個是神的記錄,從這些記錄裡,我們看到神的性情。如果,你是很糟糕很糟糕,但是你回轉過來,神不計較你過去的那些缺欠,神向你顯明,祂是尋找就尋見的神,這裡也用了這些話,也是主說過的「尋找就尋見」。但是,你轉過來看亞撒的時候,你剛好看到那個相反的光景。原來是個蠻好的王,就是因著不夠儆醒,不會維持在神面前正常的關係,結果他落到一個地步,好像神對他的紀念都消失了,最低限度來說,是褪色了。

 

這實在是給我們看到一些屬靈的功課,這些都是講到王的事情;如果,我們要把它歸納出來的話,神就藉著這些人正面反面來告訴我們怎麼作王。弟兄姊妹記得,我們這些在救恩裡蒙揀選的人,神是要揀選我們出來去作王的。神不單是給我們一個作王的位份,祂也藉著歷史上的事情告訴我們怎麼學習去作王。這個是歷代志裡給我們的很明顯的一個造就的方向。我們感謝神!因為,祂從前是怎麼照著祂的心意來作祂的工。現在,還是一樣的照著祂的心意來帶領我們。我們感謝主!我想今天晚上,我們就看到這裡。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15119)(香港讀經會)

 

祈禱:  求主使我曉得存謙卑受教的心,以致我可以按著你的心意求取進步!

 

儘管亞撒王在與古實的一役上獲得了美好的成果,但當他凱旋回歸之時,他仍然曉得以柔和謙卑的心領受神親自的教益。結果,他有力量去領導子民落實各方面的改革。

在迎向爭戰之前,亞撒王經已開展了各方面的改革工作,只是由於要化解外來的威脅,以致在信仰更新的事上仍有不少需要好好跟進的地方。神實在明白子民的需要,所以祂便主動差派亞撒利雅向亞撒王作出明確的提醒,好叫他可以在帶領子民尋求神的事上做得更好(17)。

亞撒王不但願意用心聆聽神的指引,他更願意身體力行地起來帶領猶大人和凡願意歸降的以色列人,同心向神作出具體的委身回應。他們不但把一切可憎之物盡都除淨,更在修築耶和華祭壇之同時,借著加倍的獻祭,向神表白心中樂意愛慕祂的意願。為了促使他們能夠更認真地尋求神,他們定意要向神進行立約,結果,神不但悅納他們所呈獻的一切,更讓他們得享平安(815)。

聖經提到亞撒王對神是一心誠實的,這並不是虛浮的稱讚,因為當他雷厲風行地推行種種改革時,連他的祖母瑪迦所犯的錯誤,他也絲毫沒有苟且地處理。正因為亞撒王真是願意尊神為大,結果神讓他的國度得享悠長的太平(1619)。

不知道在靈命追求的事上,你是否已經取得十分超卓的成就呢?倘若與理想的標準仍有好一段距離的話,我們又打算如何急起直追,以致可以更深地嘗到神賞賜的豐盛呢?若我們在尋求神的實踐上已經有很不錯的表現,那我們是否還有一份謙虛的心懷來聆聽主的提點,以致我們可以在屬靈的追求上有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表現呢?特別在主動與神立約的落實上,有甚麼事情正攔阻著我們向神作出進一步的表白呢?若我們在向神作出進深的獻奉時,卻發現需要處理一些人際關係的問題時,我們是否敢於尊主為大,百分百按著神的心意作出糾正和改善呢?到底在尋求神的事上,我們是否已經盡心努力?

我的反省 ………………………………………………………………………

……………………………………………………………………………………

 

 

亞撒奮勇改革(十四1~十五19)(台北靈糧堂)

 

南國猶大的第三任君王是「亞撒」,他「作王四一年」,他被評為「行耶和華他神眼中看為善為正的事」。

一、亞撒除去偶像

亞撒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除掉外邦神的壇和丘壇,打碎柱像,砍下木偶…日像…可憎之物」,他不但除去耶路撒冷的偶像,也除去「猶大各城邑」,甚至在「便雅憫全地,並以法蓮山地所奪的各城」都進行改革,也就是說他的影響,及於部分北國地區。最後,他「貶了他祖母瑪迦太后的位…砍下她的偶像,搗得粉碎,燒在汲淪溪邊」,瑪迦就是將亞舍拉偶像帶進猶大的元兇。雖然他除去了猶大的丘壇,但是北國以色列的丘壇卻未除盡。

二、亞撒戰勝古實

因此在亞撒的年間「國中太平十年,沒有戰爭,因為耶和華賜他平安」,他也建築了一些防禦工事「建造…城邑,四圍築牆,蓋樓,安門,做閂…諸事亨通」。

之後,「有古實王謝拉率領軍兵一百萬,戰車三百輛」來攻。雙方在「瑪利沙的洗法穀」對陣,這裡已經非常靠近耶路撒冷。然而「亞撒呼求…耶和華啊,惟有你能幫助軟弱的,勝過強盛的。」於此神介入這場戰爭,古實人潰逃。相對于羅波安敗於埃及,亞撒的勝利是再一次讓他們戰勝外邦的侵擾。

三、亞撒帶領百姓立約

此時先知「亞撒利雅」來向亞撒與猶大說話,特別指出他們的勝利是因為他們尋求神,因此現在更「要剛強,不要手軟,因你們所行的必得賞賜」。於是亞撒才作了前述進一步的改革,不但將以法蓮境內的偶像除去,也帶領眾民再次與神立約,其中包括「猶大、便雅憫…寄居的以法蓮人、瑪拿西人、西緬人」,這是因為北國也有許多人「歸降亞撒,因見耶和華他的神與他同在」。有別於亞比雅以戰爭勝過北國,亞撒以他蒙神眷顧吸引北國之人來歸。

於是「亞撒十五年」,百姓聚集在耶路撒冷,向耶和華獻祭,並「立約要盡心盡性地尋求耶和華」,眾人「大聲歡呼,吹號吹角」,於是神賜他們「四境平安」,以至由「亞撒十五年…直到亞撒三十五年,都沒有爭戰的事」。「四境平安」是一個君王能為百姓所作最好的事。

默想

我是否自己丟棄偶像崇拜,並帶領家人與周遭的人,都來認識主,並一起來經歷主所賜的平安?我是否凡事預備,以致遇見挑戰時能全力以赴?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願意將平安賜給我們,讓我們住在你裡面,享受你賜的真平安。阿們!

 

 

亞撒中興(十五章1~19)(台北基督之家)

 

分享:

亞撒的生平事蹟,在列王紀裡僅簡略地帶過(王上十五8~24),但在歷代志下卻占了三章的篇幅(十四至十六章)。在上一章中,歷代志作者便已作了一個概括的評述,說他「行耶和華他的神眼中看為善為正的事」(代下十四2)。亞撒決心根除虛假的敬拜,在猶大顯然已經成功(代下十四3),但此成功並不能推展到全以色列(代下十五17)。雖然如此,他的行動確實是一種嚴厲的措施,包括了對付他祖母,眨了她太后的位,並且毀了她造的偶像。這個詳細記載表明亞撒對敬拜神之事的極度關注。在這方面,亞撒與那個聲名狼籍的以色列王亞哈成了明顯的對比,後者優柔寡斷,一味對他的王后耶洗別唯命是從(王上二十一5以下)。

亞撒對神的忠誠,顯然與貼身的先知密不可分本章一至七節中,先知亞撒利雅在亞撒大勝古實王謝拉之後對他們演講。有三句話,第一,強調神對猶大,以及猶大對神之信實的互補性,即「你們若與耶和華同在,耶和華必與你們同在」(直譯,合和本譯為你們若順從耶和華)第二,「你們若尋求祂,就必尋見」以及第三,「你們若離棄祂,祂必離棄你們」。然後三至七節再將這些原則舉例說明,提到士師治下的經驗。第四節是憶述士師記中一個時常出現的片語「以色列人呼求耶和華」(如:士三9, 15),以色列呼求神拯救他們脫離欺壓他們之人的手。(士師記與歷代志,都顯示對神的「忠實與不忠實」,分別和「太平與分裂」關連。)五、六節描述人沒有平安,並強調神才是平安的締造者。第五節的上半節與詩篇一二一篇第八節(你出你入,耶和華要保護你,從今時直到永遠。)成了強烈的對比;顯明棄絕神道路者,一生一世都不能平安。

詩人的宣告說,他的經歷就是:「我要向山舉目;我的幫助從何而來?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祂必不叫你的腳搖動;保護你的必不打盹!保護以色列的,也不打盹也不睡覺。……耶和華要保護你,免受一切的災害;祂要保護你的性命。你出你入,耶和華要保護你,從今時直到永遠。」(詩一百二十一篇)。先知亞撒利雅的預言也印證了詩人的經歷「你們若順從耶和華,耶和華必與你們同在;你們若尋求祂,就必尋見;你們若離棄祂,祂必離棄你們。」(代下十五2)親愛的弟兄姊妹,你是否竭力地尋求神?是否已經歷到神所賜的平安呢?

回應禱告:

親愛的天父,禰是我的幫助者、保護者,我感謝禰;求禰幫助今日的臺灣教會效法亞撒的決心,除去心中的偶像,單單尋求神所賜的平安。阿們!

禱讀:歷代志下十五章2

2 他出來迎接亞撒,對他說:「亞撒和猶大、便雅憫眾人哪,要聽我說:你們若順從耶和華,耶和華必與你們同在;你們若尋求祂,就必尋見;你們若離棄祂,祂必離棄你們。

 

 

亞撒尋求神(代下14:2-615:1-7)(高銘謙)

 

鑰節:代下15:1-4

歷代志作者用了亞撒的敘事,說明了尋求神與平靜的關係。代下14:2-6說明亞撒吩咐猶大人“尋求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遵行他的律法”(4節),歷代志的“尋求”主要有兩個意思:(1)尋求的物件是以色列列祖的神,這是列祖的神,是以色列民長期所尋求的那一位;(2)尋求的具體行動是“遵行他的律法”。之後6節說明了尋求神的結果:“國中太平數年,沒有戰爭”,帶出“尋求”與“平靜”的因果關係。有很多學者相信這是歷代志作者的即時報應觀,當猶大人尋求神時,便即時有平安,否則便即時有戰爭。

神的靈感動先知亞撒利雅鼓勵亞撒王,歷代志作者詳細描述了他所說的話(代下15:2-7),帶出歷代志的因果報應觀:你們若尋求他,就必尋見;你們若離棄他,他必離棄你們……尋求他,他就被他們尋見……現在你們要剛強,不要手軟。在此處,我們再次看見尋求神的重要,亞撒利雅為亞撒王帶來神的應許,相信只要尋求神,神必會被尋見,否則便會被棄,而亞撒王必須在危難當中以剛強的心相信這應許必會實現,神必按照自己的應許成就。

很多學者看見亞撒利雅那尋求神的神學來自代下7:14當中的應許,就是在大衛的盟約之下,任何尋求神的人必會蒙赦免和醫治,這樣因果報應的神學卻再次被亞撒利雅說明出來,目的是鼓勵亞撒再次紀念神對大衛的應許,以剛強的心相信神的應許來面對危難。

思想:

這樣的因果報應觀雖簡單,卻往往被人忽視。我們喜歡複雜的解決方法,喜歡所謂有深度的解釋,喜歡用自己的計畫來面對所有危機,我們會認為尋求神是太天真的想法,不合時代的需要,是初信者的信仰,與我們所謂成熟的基督徒無關。但此經文再次提醒我們,任何簡單的道理,若果不實踐,便等於不知道這真理,當我們面對困難時,請相信神必會按照自己的應許帶來拯救,為我們在困難中帶來盼望。你相信嗎?

 



跟著我們: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