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ia Todo Logo
聖經-註釋
- 廣告 -



歷代志下 15 - 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歷代志下 15

 

歷代志下第十五章拾穗

 

【代下十五1「神的靈感動俄德的兒子亞撒利雅。」

         本節及其後經文中 “亞撒利雅”只在這�奡ㄓ峞C――《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亞撒王奏凱歸來,迎接他的是一位先知。所說的話激起亞撒把改革推前一步的決心。亞撒利雅之名只見此處,他講的雖是往事(可能為士師時代的事),但亞撒應從往事汲取教訓:勝利不可恃,唯神最可靠。――《啟導本聖經註釋》

         「神的靈感動」;作者強調先知的話是出自神的默示。

          「俄德的兒子亞撒利雅」:一位未見於其他經文的先知。――《串珠聖經注釋》

         「俄德」:字義是「復原者」。

         「亞撒利雅」:字義是「耶和華已幫助」。

         「俄德的兒子亞撒利雅」:這位先知聖經中僅出現於此。歷代志的作者一共四次說明神的靈感動先知 代上 1218代下 15120142420,這應該是這四位先知比較鮮為人知,因此作者特別強調他們的言論是來自神。

         151~2顯示這是在亞撒打敗古實人謝拉凱旋回來的時候發生的事情。――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這位元先知除本章之外都沒有記載。以下的記錄是《歷代志》所特有的,是猶大歷史的重要部分。這裡所記錄的事實,對於研究神子民的經驗,有著重要的意義,表明那些在品行上有神同在的人,具有巨大的影響力。──《SDA聖經註釋》

 

【代下十五1~7先知的鼓勵:在本書作者的筆下,歷史上好些君王宗教改革的成功,往往是得力於先知的勸勉,先知在整件事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串珠聖經注釋》

         亞撒利雅的教訓:  當亞撒王和軍隊打敗古實軍隊回到耶路撒冷(149~15)之後,亞撒利雅便宣佈了神的旨意。這一旨意宣佈得非常及時,因為立下赫赫戰功的亞撒王和軍隊很容易驕傲,離開神(121比較)。因此亞撒利雅並沒有讚揚凱旋歸來的軍隊,反而提醒百姓真正應該追求的目標。他所宣佈的含有以下深刻的含義:①神的祝福與詛咒:即“遵行誡命必蒙福祉,違逆誡命必受重禍”(281~68)。在本文中亞撒利雅也強調說,如果百姓順從神、尋求神,就必蒙祝福(2a),相反如果悖逆神必將受到嚴酷的審判,從而失去和平與安定(2b56)。審判與祝福是每一位先知傳達的共同的信息。今天的信徒尤其是教會的領袖,不僅要宣佈遵行神旨意時蒙受的祝福,同時也要宣佈背棄神旨意時受到的審判與詛咒。因為神不僅是祝福的根源(241;申27),而且是審判與忿怒的神(2316;耶3024);②敦促繼續推行宗教改革:免受神的審判的唯一的方法就是通過心靈的變化,推行內外改革。亞撒利雅在敘述神的忿怒之後(56),用“現在”一詞進一步強調了宗教改革的必然性,同時敦促亞撒與猶大百姓推行強有力的和持續的宗教改革(7)。今天的教會推行的宗教改革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是因為沒有以神的道為基礎,持續推行的緣故。 ――《聖經精讀本》

 

【代下十五2「他出來迎接亞撒,對他說:“亞撒和猶大、便雅憫眾人哪,要聽我說:你們若順從耶和華,耶和華必與你們同在;你們若尋求他,就必尋見;你們若離棄他,他必離棄你們。」

         本節為前章所記史事教訓的好說明,也是本書的基調。15節記眾百姓向神起誓,重申此處所說的話。――《啟導本聖經註釋》

         「神的靈感動俄德的兒子亞撒利雅」(1),表明先知的話是出自神的默示。這是神在所羅門去世後第三次說話(十一2;十二5),呼召百姓回轉「尋求」(2)祂。──《聖經綜合解讀》

         「你們若順從耶和華,耶和華必與你們同在」(2),這是人蒙福的法則。原文是「當你們與耶和華同在,耶和華就與你們同在」(英文ESV譯本)。人與神同在,就是順從神、遵行神的誡命,實際上並不困難,因為「這話卻離你甚近,就在你口中,在你心裡,使你可以遵行」(申三十14)──《聖經綜合解讀》

         「你們若尋求祂,就必尋見」(2),這是神挽回百姓的法則。眾先知反復啟示了這個屬靈原則(代上二十八9;申四29;耶二十九13),這也是主耶穌對門徒的應許(太七7)──《聖經綜合解讀》

         「你們若離棄祂,祂必離棄你們」(2),這是神管教百姓的法則。《歷代志》反復強調了這個屬靈原則(十二15;十五2;二十四20;代上二十八9)──《聖經綜合解讀》

         152中,先知的話表明信息不只是針對猶大王,也是給猶大全體國民的。其中的信息,與 429相關。――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迎接亞撒。亞撒利雅在亞撒大敗古實王謝拉回來時迎接他(見代下149~15)

         你們若順從耶和華。參雅48。亞撒已經尋求耶和華,並千方百計地行在祂的道上,做祂的工作(代下1411)。因此神大大地與他同在,引導和賜福給了他。

         必尋見。參代下15415331213;代上289;耶2913;太77――SDA聖經註釋》

 

【代下十五3「以色列人不信真神,沒有訓誨的祭司,也沒有律法,已經好久了;」

         「訓誨的祭司」:指的是祭司對宗教事務作出權威性的指示。有許多學者認為這裡先知所指的是士師時代的景況。――《串珠聖經注釋》

         不信真神……也沒有律法:當時以色列人在伯特利和但建造邱壇,並仿埃及神鑄造了兩個金牛犢立在壇上(王上1228)。實際上這是為了防止百姓到耶路撒冷去獻祭而採取的政治手段(139)。此外,他們還無視摩西律法中有關祭司的規定(85~26),立凡民為祭司,並且自定節期來代替神定的住棚節(王上133133)――《聖經精讀本》

         好久。本句原文沒有動詞,時態只能依據解釋。有人認為本段是對以色列未來歷史的預言;也有人認為是概括了以色列過去的歷史,或特別是指現狀,即王國分裂以後的這段時期。參士師期代的背道現象(211~1937~1012~1441~361~6833~35106~9)

         訓誨的祭司。祭司是百姓的宗教導師,教導他們神的話語和律法(見利1011;申179112483310;拉725;耶1818;結4423)――SDA聖經註釋》

 

【代下十五3~6亞撒利雅讓亞撒記起士師時期的教訓。――《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宗教的腐敗:  關於這一部分所指的具體事件,有以下幾個觀點:①歷史事件:羅波安和亞比雅統治下的猶大王國;②現在事件 :當時北以色列的宗教的混亂;③未來事件:分裂王國的後期或被擄時期。但是,結合第3節的內容,我們可以推斷本文記錄的並非特定時期的特定事件,而是包括了過去、現在、未來,因為3節中沒有使用時間動詞。先知沒有明確指出確切的時間,是因為神的旨意是超越時代的真理(Keil)。然而,本文記述的究竟是哪一時代的事件,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應當懂得悖逆神的道的國家或民族必將受到審判的事實。 ――《聖經精讀本》

 

【代下十五4「但他們在急難的時候歸向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尋求他,他就被他們尋見。」

  百姓在困境中歸向神,祂就垂聽他們的祈禱,恩待他們,把他們從仇敵手中救出來(見詩106441076)──《SDA聖經註釋》

 

【代下十五5「那時,出入的人不得平安,列國的居民都遭大亂; 」

 

【代下十五6「這國攻擊那國,這城攻擊那城,互相破壞,因為神用各樣災難擾亂他們。」

         156「攻擊」:SH 3807,「被打成碎片」。――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參賽192。典型的例子是在士師時代,那時不僅在巴勒斯坦,而且在整個近東都十分動盪和衰弱。過去的強國埃及漸漸弱了下來,在大約西元前1200~950年第二十和二十一王朝期間達到了低谷(見本書卷二第282948~50)。到處都在鬧分裂;忠誠不受人尊重;勞動者在挨餓;全地一片混亂。亞述還沒有達到鼎盛,巴比倫還沒有強盛起來(見本書卷二第55~57)。原先強大的赫人帝國,在海上民族的襲擊下衰落了,分裂成許多小國家。先知生動準確地描述了近東在西元前1000年到1500年的狀況,儘管他的描述也適用於其他時期(見第3節注釋)──《SDA聖經註釋》

 

【代下十五7「現在你們要剛強,不要手軟,因你們所行的必得賞賜。”」

         「現在 ...... 」:雖然亞撒在宗教上已有所改革,這裡先知勉勵百姓繼續努力和加強推行。――《串珠聖經注釋》

         現在你們要剛強,不要手軟:強有力的宗教改革必然引起偶像崇拜者的反對和抵抗,但不要擔憂阻力,要大膽地堅持宗教改革。這句話與征伐迦南(316)和渡約旦河之前神命令約書亞(16~9)的旨意相似。耶穌也曾告訴我們說“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1633)。而且,主的使徒和門徒也沒有被逆境所屈服,頑強而大膽地傳播了福音(1346;腓114)。由此可見,在宣佈或守護真理,改革腐敗墮落的教會制度,恢復神道的真正權威的過程中,最迫切需要的便是膽量和勇氣。 ――《聖經精讀本》

         本章反復強調「尋求」(24121315)神,「尋求」(十四47;十五24121315;十六12)是十四至十六章的第二個關鍵字。但實際上,人並不能主動「尋求」神,所以神主動差遣先知來呼召人「尋求」祂,並且應許「你們所行必得賞賜」(7)──《聖經綜合解讀》

         「必得賞賜」:SH 7939+SH 6468,兩個字都是「工資」的意思,用以加強語氣,表示「一定會領到工資」。

         157是個重大的鼓勵,歸向神,不能沒有報答,一定會領到報酬。這個混亂的時代中,我們能掌握的很少。當日給亞撒王、猶大人的應許,也應該可以用在今日(因為神不改變)――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現在你們要剛強。先知實際上是勉勵說:“你們要在主裡面剛強,繼續忠於祂,面對將來要壯膽”。亞撒利雅鼓勵亞撒繼繼續對偶像崇拜採取積極措施,並堅持維護猶大的民族利益。

         必得賞賜。亞撒既已堅定地為主而立,就不會被拋棄,而要獲得勞動的報酬。――SDA聖經註釋》

 

【代下十五8「亞撒聽見這話和俄德兒子先知亞撒利雅的預言,就壯起膽來,在猶大、便雅憫全地,並以法蓮山地所奪的各城,將可憎之物盡都除掉,又在耶和華殿的廊前重新修築耶和華的壇;」

         亞撒的回應包括再次除掉偶像,並提倡耶和華的敬拜(1112)――《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十一5記有羅波安修築防禦城邑,獨缺北面,原因可能是尚未能控制耶路撒冷以北的大城。此處說猶大國在猶大、便雅憫和以法蓮山地已奪有許多城,可見南、北國間已有過不少戰事,亞撒為鞏固北疆,知道不可單靠軍事,必須在信仰上和道德上加強“防禦”。――《啟導本聖經註釋》

         「可憎之物」:大概是指「偶像」(參王上1512)――《串珠聖經注釋》

         亞撒經歷了洗法穀的靠神得勝(十四9~15),又得著神的勉勵(2~7)和「同在」(9),所以「壯起膽來」(8)清除偶像。這是神主動帶起的國度復興,大衛之約完全是神在親手成就。──《聖經綜合解讀》

         「俄德兒子先知亞撒利雅」:原文僅是「先知俄德」。

         158究竟是亞撒利雅的父親俄德也發預言,還是經文抄寫錯誤導致「俄德兒子先知亞撒利雅」變成「先知俄德」,目前無法判斷,不過大部分的譯本都選擇這是經文抄寫錯誤,而非亞撒利雅的父親俄德也是先知,對亞撒發預言。

         「壯起膽來」:SH 2388,「奮勇自強」、「使出力量」。――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俄德兒子先知亞撒利雅的預言。本句的譯法與七十士譯本的亞歷山大文稿和敘利亞譯本比較吻合。

         可憎之物。改革很難達到完全的程度。亞撒曾努力推進改革,清除國內的可憎之物,但他的工作顯然只取得部分的成功。在亞撒利雅的鼓勵下,亞撒重新起來清除國中的一切弊端。

         以法蓮山地。參代下172。亞撒雖然沒有公開與以色列交戰,卻奪取了北方王國的一些邊境城市。

         重新修築耶和華的壇。代下244用相似的話描述約阿施。祭壇曾受到玷污,現在進行潔淨,重新奉獻給神。――SDA聖經註釋》

 

【代下十五8 可憎之物】這詞不是單指偶像(NIV 的翻譯),而是指從禮儀或宗教的角度,一切令人噁心或厭惡的事物。與不得認可的外邦崇拜活動有關,因而遭禁之飲食和物件尤然。——《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十五8~15亞撒王的改革運動: ①堅定的信念和實踐:亞撒聽到亞撒利雅的鼓勵之後,“就壯起膽來”,推行了改革運動。從所羅門晚期開始盛行的偶像崇拜猖獗於猶大和便雅憫全地。在這種情況下,亞撒一旦推行改革,必將引起強烈的反對。但亞撒仍然不顧一切地立刻推行了強有力的改革。這充分表明了亞撒不僅確信亞撒利雅的預言就是神的道,而且堅信神必然支持他的決定(7b);②眾多虔誠的人歸降亞撒,回應亞撒的改革,有許多北國的以法蓮、瑪拿西、西緬人歸降亞撒(9)。可見,推行符合神的旨意的政策,不僅神與之同在(9),而且國內外的虔誠信徒也將歸降和支持。換言之,惡人擅長挑撥離間,但義人和智者必能得人(1130);③由外而內的改革:亞撒在實施修建聖殿祭壇,除掉偶像等外部改革(89)的同時,進一步改造百姓的內心,使他們全心全意尋求神(12~15)。沒有每個人心與靈的變化,任何改革都不能取得最終的成功。 ――《聖經精讀本》

 

【代下十五9「又招聚猶大、便雅憫的眾人,並他們中間寄居的以法蓮人、瑪拿西人、西緬人。有許多以色列人歸降亞撒,因見耶和華他的神與他同在。」

         關於西緬與北方支派聯合的詳情,參看列王紀上十一章13節的腳註。多個北方支派的人都因北國背叛神而歸向南國。――《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北國的百姓南逃在羅波安王時已開始,現在繼續未輟(看十一13~17)――《啟導本聖經註釋》

         以法蓮人、瑪拿人、西緬人:他們在羅波安時代也曾因北國的宗教墮落而遷入了南猶大(1113~17)――《聖經精讀本》

         「有許多以色列人歸降亞撒」(9),指許多北方支派的百姓都被神吸引,移居南國猶大,使國度的計畫在南國得以繼續進行。因此,北國被擄,並不等於北方十個支派完全消失;在神的保守之下,被擄回歸的百姓仍然代表了十二支派的完整見證(代上九2)──《聖經綜合解讀》

         寄居的。系北方支派的成員。在羅波安時代,也有一批以色列人移居猶大(代下1116)

         西緬人。雖然西緬在南方王國的境內(191),但是這個支派有許多成員在王國分裂時期搬到以色列去了。

         因見。許多以色列人看見神與亞撒同在並賜福與他,就紛紛從北方王國遷到猶大。――SDA聖經註釋》

 

【代下十五10「亞撒十五年三月,他們都聚集在耶路撒冷。」

         “三月”。五、六月間。――《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三月是以色列人宗教曆的月分,相當於陽曆五至六月。――《啟導本聖經註釋》

         「三月」:是百姓守五旬節月分。――《串珠聖經注釋》

         「三月」(10)是百姓守七七節(民二十八26)、即五旬節的月分。猶太人傳統在七七節(Shavuot)慶祝神在西奈山賜下妥拉(出十九1),這也是適合「立約,要盡心盡性地尋求耶和華」(12)的日子。──《聖經綜合解讀》

         「亞撒十五年三月」:應該是西元前八九二年五、六月間。這時應該是七七(收割節) 2826。所以 1511獻祭的牛羊數量也跟「七」相關。――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亞撒十五年耶路撒冷的集會,證明打敗謝拉是在當年或早一年。如果與謝拉交戰,回耶路撒冷,北方支派的流入和耶路撒冷的集會,都發生在三個月之內,那麼,與謝拉的戰爭就發生在亞撒十五年。否則更有可能是在亞撒十四年。──《SDA聖經註釋》

 

【代下十五10 年代小注】亞撒若是強調這次集會獻祭,和主要宗教節期或事件之關係的話。發生在三月的事件包括神在西乃山顯現(出十九1),以及七七節(利二十三15~16)。由於這次集會包括更新盟約,紀念在西乃山盟約之更新(出二十四)也可能是活動的一部分。這慶典發生在主前八九二年。——《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十五11「當日他們從所取的擄物中,將牛七百隻、羊七千隻獻給耶和華。」

  獻上這麼多的可能是平安祭。在獻祭時,百姓聚餐,歡喜快樂,感謝神。參王上863~66,所羅門在獻殿禮上,獻了大量的平安祭。──《SDA聖經註釋》

 

【代下十五12「他們就立約,要盡心盡性地尋求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

         立約是重申以色列人當年西奈山下與神所立的約。重申前約的事在以民歷史上有過好幾次(看二十三16;二十九10;三十四31及此處;申二十九1;書八30~35;二十四25;撒上十一14)――《啟導本聖經註釋》

         「立約」:百姓在此並非與神訂立新的盟約,而是同心協議要忠心事奉神。――《串珠聖經注釋》

         立約。實際上就是嚴肅地重申神與祂的子民在西乃山所立的約(195~8243~8)。在猶太人的歷史上,這個約數次重立,通常是在背道以後(見王下233;代下3431;尼1028~39)

         盡心盡性。參申429類似的話。――SDA聖經註釋》

 

【代下十五13「凡不尋求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無論大小、男女,必被治死。」

         凡不尋求……必被治死:這種處罰看似有些殘酷,但我們應該從申命記的觀點去理解。在出埃及時迦南人的多神宗教和低級習俗對以色列的一神信仰是很大的威脅。為了保全以色列信仰的純正性,神命令他們用石頭滅絕迦南人和偶像崇拜者,這也是必然的措施(71~4136~11172~7)。因此,本文的出發點並沒有違背神的慈愛,目的就是為了促使信徒堅決除滅偶像和墮落的倫理。從這一角度講,今天的教會有必要重新思考和加強懲罰條例。也就是說,教會對內部的不道德的行為和玷污福音真理的人,應立即根據懲罰條例,採取明確的措施(林前53~513;提前120)。在守護信仰的純潔性和實現信仰的問題上採取模棱兩可的態度,必然會導致毀滅性的結局(316)――《聖經精讀本》

  這是全國性的與耶和華重新立約,當然包括每一個人。凡不站在神一邊的人都要被處死。在摩西的年代,凡崇拜別神,“違背了他的約”的人都要處以死刑(172~7;參出2220;申136~1012~15)──《SDA聖經註釋》

 

【代下十五14「他們就大聲歡呼,吹號吹角,向耶和華起誓。」

  他們通過莊嚴的起誓,與神重新立約。──《SDA聖經註釋》

 

【代下十五15「猶大眾人為所起的誓歡喜;因他們是盡心起誓,盡意尋求耶和華,耶和華就被他們尋見,且賜他們四境平安。 」

         百姓「盡意尋求耶和華,耶和華就被他們尋見」(15),這是印證先知的話(24),也是印證大衛臨終前對所羅門的囑咐(代上二十八9)──《聖經綜合解讀》

         表面上,是百姓「盡意尋求耶和華」(15);實際上,是神主動呼召百姓尋求祂(24),並且用恩典的「賞賜」(7)來鼓勵人。今天也是如此,神邀請每一個人去尋找祂(徒十五17;十七27;太七7),但世上「沒有明白的,沒有尋求神的」(羅三11)。信徒之所以能找到神,完全是因為主耶穌主動「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十九10)。人只有被聖靈「心意更新而變化」(羅十二2),才能「盡意尋求耶和華」,而神也必「賞賜那尋求祂的人」(來十一6)──《聖經綜合解讀》

         「盡」心「盡」性「盡」意:SH 3605,「全部的」、「所有的」。―― 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十五16「亞撒王貶了他祖母瑪迦太后的位,因她造了可憎的偶像亞舍拉。亞撒砍下她的偶像,搗得粉碎,燒在汲淪溪邊。」

         有關“瑪迦”被貶的情況,參看列王紀上十五章13節的腳註。――《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汲淪溪邊是常用來消除和毀滅偶像的地方(二十九16;三十14;王下二十三4612)――《啟導本聖經註釋》

         「瑪迦」(16)是亞比雅的母親、亞撒的祖母。可能因為亞比雅只短暫地統治了兩、三年,以致亞撒年幼登基,祖母掌控大權,亞撒執政十五年以後(10)才敢「貶了他祖母瑪迦太后的位(16)、除掉拜偶像的源頭。──《聖經綜合解讀》

         「貶了」:SH 5493,「挪去」、「結束」、「廢掉」。

         「亞舍拉」:迦南的女神,巴力的配偶。通常是以立在巴力祭壇旁邊的木柱型態出現。此處是單數型態,指的就是這個特殊的迦南女神。

         1516「亞撒王貶了他祖母瑪迦太后的位」,也出現在王上 1513

         「汲淪溪」:字義是「黑暗」,位於耶路撒冷東面。――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瑪迦。把16~18節與王上1513~15比較一下。它們區別不多,而且不重要。

         他祖母。亞撒的祖母瑪迦是亞比雅的母親(見代下1120;見王上1510;代上27)

         偶像。希伯來語是miphleseth。指一種醜陋的偶像(見王上1513注釋)

         亞舍拉。有文本為“在小樹林”。――SDA聖經註釋》

 

【代下十五16 亞舍拉】有關亞舍拉柱(和合本在其他經文中譯作「木偶」)的討論,可參看十四章3節的注釋。太后的政治地位和影響力(見:王上二19的注釋),足以對亞撒所實施的改革構成損害。這可能是他全盤否定她的行為,並且徹底毀滅這些偶像的原因。——《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十五16 汲淪溪】汲淪溪就在耶路撒冷東面城牆的外面,是這城的主要水源基訓泉的所在地,也是亞撒王拆毀偶像的理想地點。所羅門曾經在此為亞斯他錄、基抹、摩洛建築祭儀場所(王上十一7),但後來以改革為念的君王如亞撒、希西家(代下二十九16)、約西亞(王下二十三13)等在國中剷除敗壞時,卻以這谷作為展示其政策的地點。——《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十五16~18總結:這段可算是亞撒宗教改革的概述和總結(參串), 內容與142~5相似,不過該處是記載他即位頭十年的事蹟,那時他年紀尚幼,未敢把祖母的太后身分廢掉。――《串珠聖經注釋》

         推行王室改革:亞撒毫不猶豫地懲罰了他的祖母瑪枷太后的偶像崇拜行為。這種敢於大義滅親的行動表明了改革的徹底。同時通過處罰代表國家領導層的人物,明確表明了改革的堅定意志,並借機給崇拜偶像的百姓敲了警鐘。通過本文我們可以瞭解到,對於基督徒來講孝敬父母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不以神與人之間的正確的關係為前提,一切將毫無意義。因此聖經告訴我們要在主裡聽從父母(3226~29;申339;弗61;西320)――《聖經精讀本》

         1516~19引自 王上 1513~16

 

【代下十五17「只是邱壇還沒有從以色列中廢去,然而亞撒的心一生誠實。」

         「只是邱壇還沒有 ...... 廢去」:自從聖殿建成之後,神就不再容許以色列人在邱壇敬拜神,可惜這種傳統根深蒂固,一時不易拔除。

          「從以色列中」:宗教改革原來只限於南國,這話是出於作者「全以色列」的觀念(參代上11~944注引言)――《串珠聖經注釋》

         只是邱壇還沒有……廢去:亞撒廢除了很多邱壇,但沒有廢除以色列全地所有的邱壇。與(341~7)中約西亞的改革相比,亞撒的改革還不夠徹底。 ――《聖經精讀本》

         「只是邱壇還沒有從以色列中廢去」(17),可能亞撒認為既然邱壇上已經沒有偶像,就不再有功用。大衛的後裔中,只有希西家(王下十八4)和約西亞(王下二十三8)徹底廢去了邱壇。──《聖經綜合解讀》

         「亞撒的心一生誠實」(17),可以理解為「亞撒的心到現在為止一生誠實」。──《聖經綜合解讀》

         1517143~4的記載看似矛盾,事實上邱壇很容易死灰復燃,且 1517用詞似乎是指著北方的領土,或者亞撒由北國取得的領土。 143~4指的是南國固有的領土。

         一生「誠實」:SH 8003,「完全的」。――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從以色列中。這幾個字在相應的王上1514裡沒有。顯然是指南方王國,因為亞撒不大會廢除北方王國的邱壇。

         廢去。有些邱壇廢除了(代下1435),顯然是偶像崇拜的中心。有些未經授權在地方上用來敬拜耶和華的邱壇可能被允許保留。儘管亞撒盡力要廢除,卻因百姓的堅持而留了下來。――SDA聖經註釋》

 

【代下十五18「亞撒將他父所分別為聖、與自己所分別為聖的金銀和器皿都奉到神的殿裡。」

         「他父所分別為聖」(18),可能指亞比雅戰勝耶羅波安所得的戰利品(十三16~19)。「自己所分別為聖的」(18),可能指亞撒戰勝古實人所得的戰利品(十四13~15)──《聖經綜合解讀》

       他父所分別為聖。可能指亞比雅大勝耶羅波安以後獲得的戰利品(代下1316~19)

       自己所分別為聖的。可能指戰勝謝拉以後的戰利品(代下1413~15)。他無疑努力彌補羅波安執政期間被示撒掠走的聖殿寶物(代下129)――SDA聖經註釋》

 

【代下十五19「從這時直到亞撒三十五年,都沒有爭戰的事。」

         顯然是指王國分裂後的第三十五年,而不是亞撒執政第三十五年。第十六章1節所提到的第三十六年也是一樣。――《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亞撒三十五年」:見下章注。――《串珠聖經注釋》

         「亞撒三十五年」(19),原文可以理解為「亞撒的王位三十五年」,也可以理解為「亞撒的王國三十五年」。這裡可能指南國猶大的第三十五年,也就是亞撒執政的第十五年。──《聖經綜合解讀》

         如果亞撒在地上的年日到此為止,他一生的見證都是「尋求」(十四4)神、「仰賴」(十四11)神,一生的經歷就是靠神得勝、帶起復興。這樣的君王,實在稱得上向神「一生誠實」(17)。但神卻偏偏讓他再活六年,讓我們看到他後來的失敗,以致對天然人徹底絕望,不得不承認「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可十18)。神也讓我們看到自己和亞撒是同樣軟弱的人,暫時還沒有跌倒的人,只是因為時候還沒有到(太二十六34)。因此,誰也不要自誇剛強,唯獨要「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後十二9)──《聖經綜合解讀》

         「亞撒三十五年」:比較可能是指南北國分裂後的第三十五年,而不是亞撒執政第三十五年。 161的「亞撒三十六年」,應該也是如此。

         「太平」是神給信靠祂的人的重要禮物。有時候「太平」不是因為自己很強,常常都是因為重要敵人無暇他顧,或者內亂,導致無力攻擊自己。我們享有「沒有爭戰」的「太平」嗎?――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沒有爭戰的事。與原文吻合。

         三十五年。可能是南方王國的第三十五年(見代下161注釋),也就是亞撒實際執政的第十四年。因為第十四年也許標誌著亞撒統治麻煩的開始。――SDA聖經註釋》

 

【代下十五19~十六1 年代小注】本段為亞撒和巴沙之間衝突所記載的日期,與列王紀上之對應經文提供的資料有難以協調的地方。進一步資料,可參看:列王紀上十五33的注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思想問題(13~15)

 1 亞比雅是不是一個全心全意事奉耶和華的君王?他的長處是什麽?短處又是什麽?

 2 亞撒行耶和華眼中看為善為正的事,包括「除掉」和「遵行」這兩個層面,試從14~15章中找出他這二方面的作為。作為一個基督徒,你如何在這兩個層面上見證耶穌基督的生命?

  3 亞撒利雅的資訊包括:a 神統治的基本原則;b 以色列過去歷史的一個實例;c 一個勸戒和d 一個應許。試將它們找出來。

 4 「尋求(耶和華)」在14 15兩章中一共出現多少次?今天,你尋求的是什麽?有否尋見?參太630~33 77~11

 ──《串珠聖經注釋》

 



跟著我們: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