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14
馬太福音第十四章綱目
壹、內容綱要
【人們對君王的認識】
一、施洗約翰殉難──希律憑傳言而認識基督(1~12節)
二、五餅二魚──信徒憑順從主話而認識基督(13~21節)
三、耶穌履海──彼得憑眼見而認識基督(22~33節)
四、摸主得癒──眾人憑接觸而認識基督(34~36節)
貳、靈訓要義
【希律的不安(1~12節)】
一、不安而求道(因為犯了罪)
二、求道又不安(因罪受責又不悔改)
三、不安又背道(殺了施洗約翰)
四、背道更不安(良心受控告)
【五餅二魚】
一、奉獻給主──「拿過來給我」(18節)
二、經過主的祝福──「望著天祝福」(19節)
三、被主十字架破碎──「擘開」(19節)
四、作主管道──「遞給門徒,門徒又遞給眾人」(19節)
五、供應有始有終──「他們都吃,並且都吃飽了」(20節)
六、不可糟蹋主的恩典──「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20節)
七、恩典豐滿有餘──「裝滿了十二個籃子」(20節)
【主與我們之間的關係】
一、門徒上船要渡到那邊去(22節)──信徒在教會中遵照主的吩咐,一同奔走屬天的路途,要從今世渡到永世�堨h
二、祂獨自上山禱告(23節)──主現今在天上作大祭司,在神面前為我們代禱(來七25)
三、船在海中,因風不順,被浪搖撼(24節)──教會在世界�媥D受苦難與迫害;一面是撒但興風作浪,要攔阻教會往前;一面也是主的命定,好叫我們更多經歷並認識祂
四、夜�堨|更天,耶穌往門徒那�堨h(25節)──主是在一切之上的主宰,祂即將再來迎接我們
五、彼得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穌那�堨h(29節)──得勝者要被提見主
六、一與主相遇,風就止住了,大家衷心敬拜(32~33節)
【馬太十四章�堛滌繴�】
一、被棄的基督(1~12節)
二、滿足人需要的基督(13~21節)
三、升天代禱的基督(22~23節)
四、拯救遭難信徒的基督(24~33節)
五、榮耀的基督(34~36節)
【千年國度的小影】
一、屬主的人都來到神的樂園�堞w─「來到革尼撒勒地方」(34節)
二、認識主的知識要充滿遍地──「認出是耶穌」(35節)
三、享受主醫治的權能──「病人...都好了」(35~36節)
【人對君王的認識】
一、第一類世人──憑外貌認祂(太十三53~58)
二、第二類世人──憑傳言認祂(1~12節)
三、信徒常不夠認識祂的『肯』和『能』(13~21節)
四、信徒也常不夠認識祂的『超絕』和『信實』(22~33節)
五、當主再來時,人人都要認識祂(34~36節)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馬太福音註解》
叁、其他綱目
【馬太福音第十四章:人對君王的認識】
一、世人對祂的認識
1、第一類的人——憑外貌認祂
(1)「耶穌說完了這些比喻,就離開那裡,來到自己的家鄉」(十三53~54)——主自己的家鄉即加利利的拿撒勒(太二22~23)。這裡的人代表不信的猶太人。
(2)「在會堂裡教訓人,甚至他們都稀奇說,這人從哪裡有這等智慧和異能呢?」(十三54)——他們稀奇,是因為主耶穌所說和所作的,和他們從前所認識的那個「人」不同。
(3)「這不是木匠的兒子嗎?祂母親不是叫馬利亞嗎?祂弟兄們不是叫雅各、約西、西門、猶大嗎?祂妹妹們不是都在這裡嗎?這人從哪裡有這一切的事呢?」(十三55~56)——他們詳述祂的家世出身,意即憑著外貌認祂(林後五16)。這是猶太人不相信耶穌就是基督最大的原因。
(4)「他們就厭棄祂」(十三57)——本句的原文是「他們就因祂跌倒」。這意思是說,他們因為認得祂的肉身,竟因此不能領受神的祝福。凡不因主跌倒的,就有福了(太十一6)。
(5)「耶穌對他們說,大凡先知,除了本地本家之外,沒有不被人尊敬的」(十三57節)——先知是為神說話的人。那勞苦傳道教導人的,當以為配受加倍的尊敬(提前五17)。但我們若憑外貌來認識主的僕人,就會攔阻我們更多領受主的話語。
(6)「耶穌因為他們不信,就在那裡不多行異能了」(十三58)——憑外貌認主,結果就不信主;不信主,結果就不能得著主恩典的作為。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來十一6)。
2、第二類的人——憑傳言認祂
(1)「那時分封的王希律,聽見耶穌的名聲」(1節)——希律代表不信的外邦人,他是異教徒、政治家(分封的王)和罪人的典型。不信的外邦人,根據別人的傳言(聽見名聲)來認識主耶穌。
(2)「就對臣僕說,這是施洗約翰從死裡復活,所以這些異能從祂裡面發出來」(2節)——異教徒迷信靈界的事,以為耶穌不過是許多行異能者之一,並不認識祂是真神獨一的兒子(約一18;約壹五20)。
(3)「起先希律為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羅底的緣故,把約翰拿住鎖在監裡。因為約翰曾對他說,你娶這婦人是不合理的」(3~4節)——異教徒在表面上看似敬畏有神奇能力的人(施洗約翰所代表的),實際上他們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腓三19)。無論是誰,若不能幫助他們來滿足其欲望,反而在那裡攔阻的,便要遭受其壓制(拿住鎖在監裡)和排除(殺)的。
(4)「希律就想要殺他,只是怕百姓;因為他們以約翰為先知」(5節)——政治家慣常的作法就是排除異己(殺他),而他們惟一的顧忌乃是民意和民心(怕百姓),他們眼中不怕神(羅三18)。
(5)「到了希律的生日,希羅底的女兒,在眾人面前跳舞,使希律歡喜」(6節)——作「生日」既是思念肉體的事(羅八5~7),「跳舞」取樂就是放縱肉體的情欲(加五16)。罪人不但自己行可羞恥的事,還喜歡別人去行(羅一32),所以犯罪常是成群的(眾人)。
(6)「希律就起誓,應許隨她所求的給她」(7節)——人起誓後就由不得自己。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僕,不得自由(約八34)。
(7)「女兒被母親所使,就說,請把施洗約翰的頭,放在盤子裡拿來給我。王便憂愁,但因他所起的誓,又因同席的人,就吩咐給她」(8~9節)——人隨肉體的情欲行事,第一個結果是「憂愁」——良心不安。信徒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但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林後七10)。
(8)「於是打發人去,在監裡斬了約翰;把頭放在盤子裡,拿來給了女子;女子拿去給她母親」(10~11節)——思念肉體的就是死(羅八6)。殺主的見證人(約翰),就與生命的主隔絕,其結果就是帶進死亡。
(9)「約翰的門徒來,把屍首領去,埋葬了;就去告訴耶穌」(12節)——埋葬屍首就是隱蓋受人虧待的證據;告訴耶穌就是在暗中禱告主。這是基督徒處事為人的原則之一。
(10)「耶穌聽見了,就上船從那裡獨自退到野地裡去」(13節)——人既然故意不認識神,神就任憑他們放縱可羞恥的情欲(羅一28~31);人既屬乎肉體,神的靈就不永遠與他相爭(創六3原文)。主耶穌的「退」,說出了祂對不認識祂的人的態度。
二、信徒對祂的認識
1、不夠認識祂的「肯」和「能」
(1)「眾人聽見,就從各城裡步行跟隨祂。耶穌出來,見有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治好了他們的病人」(13~14節)——主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四15~16)。
(2)「天將晚的時候,門徒進前來說,這是野地,時候已經過了;請叫眾人散開,他們好往村子裡去,自己買吃的」(15節)——門徒代表信徒,他們因為不夠認識主憐憫的心腸,和祂豐滿供應的能力,所以建議要人去解決自己的需要。
(3)「耶穌說,不用他們去,你們給他們吃吧」(16節)——主這話是要逼他們轉向主,而認識並經歷主。「你們給他們吃吧」,信徒若愛主,總得照顧餵養別人(約二十一15~17)。
(4)「門徒說,我們這裡只有五個餅,兩條魚」(17節)——五餅二魚的意思是說,我們手中所有的,極其有限,不足應付眼前龐大的需要。信徒須認識自己的無有,才能轉而信靠那使無變為有的神(羅四17)。
(5)「耶穌說,拿過來給我」(18節)——我們僅有的一點東西,如保留在自己手中,就什麼也不是,但若奉獻到主的手中,就要成為多人的祝福。
(6)「於是吩咐眾人坐在草地上;就拿著這五個餅,兩條魚,望著天,祝福,擘開餅,遞給門徒;門徒又遞給眾人」(19節)——坐著表明安息於主的腳前(路十39);五餅二魚象徵信徒對基督死而復活之生命的經歷所得;望天祝福表明神是一切供應的源頭;擘開象徵十字架的破碎,人若不肯被主擘開,愛惜自己的魂生命,就無功用可言;「遞」子說出信徒不過是作主的管道,傳遞主的供應而已。
(7)「他們都吃,並且吃飽了;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吃的人,除了婦女孩子,約有五千」(20~21節)——收拾零碎,表明我們不可糟蹋主的恩典;裝滿了十二籃子,象徵主的供應是完全、豐滿且有餘的;吃的人約有五千,象徵主負責供應人一切的需要。在這一段事例中,信徒學習認識了主的「肯」和「能」(可一40~42)。
2、也不夠認識祂的「超絕」和「信實」
(1)「耶穌隨即催門徒上船,先渡到那邊去,等祂叫眾人散開」(22節)——船象徵教會;渡到那邊去,意指信徒在地上不過是客旅,要到天上更美的家鄉(來十一13~16)。
(2)「散了眾人以後,祂就獨自上山去禱告;到了晚上,只有祂一人在那裡」(23節)——獨自上山禱告,表明主耶穌是升入高天尊榮的大祭司(來四14),在神面前為我們代禱(來七25)。「晚上」指明現在是黑夜已深,白晝將近的時候(羅十三12)。本章前面一段(13~21節)是描寫主明顯的同在,本段則描寫主隱藏的同在。
(3)「那時船在海中,因風不順,被浪搖撼」(24節)——海象徵今天我們所處的世界;風浪象徵黑暗的權勢在環境中所興起的試探和難處。教會在地上,難免會遭受仇敵的攻擊與攔阻。
(4)「夜裡四更天,耶穌在海面上走,往門徒那裡去」(25節)——教會要從今世渡到永世去,而我們的主也正要來迎接我們。這一位為教會禱告、看顧教會的主,是走在風浪之上的主。祂遠超一切執政的,掌權的,萬有都在祂的腳下(弗一21~22)。
(5)「門徒看見祂在海面上走,就驚慌了,說,是個鬼怪;便害怕,喊叫起來」(26節)——信徒常因著不夠認識主,看見了祂在環境中新奇的作為,便誤以為是出於魔鬼的,而驚慌害怕。
(6)「耶穌連忙對他們說,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27節)——主的話雖然簡單,卻給門徒帶來無比的安慰。求主常賜給我們「一句話」(太八8)。
(7)「彼得說,主,如果是你,請叫我從水面上走到你那裡去。耶穌說,你來吧。彼得就從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穌那裡去」(28~29節)——彼得代表一班得勝的信徒,因著在禱告中(請叫我)得到主的話(耶穌說),就有力量過被提超越的生活,勝過世界、罪惡、死亡、鬼魔等(在水面上走),逐步去迎見主(要到耶穌那裡去)。
(8)「只因見風甚大,就害怕;將要沉下去,便喊著說,主啊,救我。耶穌趕緊伸手拉住他,說,你這小信的人哪,為什麼疑惑呢?」(30~31節)——可惜許多開頭跑得好的信徒,因著不夠認識主的信實,就缺乏信心來持定主的話,一看環境(見風甚大),裡面便動搖起來(害怕),當然外面的情況也就更惡劣(將要沉下去),但無論如何,主總不會撇棄我們的(來十三5)。主先伸手拉住彼得,然後責備他。主是先用油,後用酒(路十34);主是先供應,後才對付。彼得的事也教訓我們,行事為人要憑著信心,不可憑著眼見(林後五7)。
(9)「他們上了船,風就住了。在船上的人都拜祂說,你真是神的兒子了」(32~33節)——我們在生活中所經歷的一切困境,會帶領我們更多且更深的認識基督。在這一段事例中,信徒學習認識了主的「超絕」和「信實」。
三、當主再來時,人都要認識祂
1、「他們過了海,來到革尼撒勒地方」(34節)——過了海預表渡過地上的旅途;「革尼撒勒」原文字意是「王子的花園」,象徵神的樂園(啟二7)。這裡是預表當主再來,迎接我們進入千年國度時。
2、「那裡的人,一認出是耶穌」(35節)——但那時,人人都要認識祂是耶和華救主(耶穌的原文字意);因為認識主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賽十一9)。
3、「就打發人到周圍地方去,把所有的病人,帶到祂那裡;只求耶穌准他們摸祂的衣裳隧子,摸著的人,就都好了」(35~36節)——凡來到祂跟前,憑信接觸主的人,都要經歷祂醫治的權能(參太八16~17)。
── 黃迦勒《查經輯要》
【留心自己的良心】
經文:太14:1-12,參(可6:14-29;路9:7-9)
一、走樣的良心:囚禁約翰 3-5,(羅13:5)
二、歪曲的良心:殺害約翰 6-11,(提前1:19)
三、回復的良心:害怕約翰 12,1-2,
── 毛南春陽
【祝福滿滿】
經文:太14:13-21
一、得憐憫醫治的恩典 13-15
1.跟隨耶穌的人得恩典 13
2.需要耶穌的人得恩典 14
3.依靠耶穌的人得恩典 15
門徒的舉動:進前來是對的,出主意是錯的。當我們的生活遭遇困境時可能解決辦法是“進前來”告訴主,但不要自己出主意。
二、有五餅二魚的恩典 16-21
1.主需要我們奉獻 16-18
2.主需要我們服事 19
3.主需要我們享受 20-21
── 毛南春陽
【耶穌滿足不同的需要】
經文:太14:22-36
一、自己的需要——與神單獨密交 22-23
1.催門徒上船
2.叫眾人散開
3.留自己禱告 (來7:25)
二、門徒的需要——得神隨時説明 24-33
1.環境不順使門徒害怕 24-26
2.信心太小使門徒疑惑 27-33
(1)放心,是我! 27-29
(2)主啊,救我! 30-32
(3)你真是神的兒子了! 33
三、病人的需要——蒙神醫治疾病 34-36
1.帶病人得到主 34-35
2.讓病人摸到主 36
── 毛南春陽
【獨自與神相交的需要】
經文:太14:23; 約8:1; 路22:41-44
引言:
在耶穌一生的工作中,祂是完全的按著神的旨意而作。祂對神的旨意是那麼清楚,工作是那麼有力,且隨時都能幫助人。當然祂是神的兒子,且聖靈在祂的身上是沒有限量的。但另有一因素是我們不能忽略的,且是應當學習的,就是獨自與父神的相交。
一.主的模範
1.在清早獨自與父神相交(可1:35)。利用最早最安靜的時間單獨去,以與父神相交為第一要緊的事。
2.在行神跡後也獨自與父神相交(太14:23)。要反省在行神跡的事上還有甚麼未完善的,或有否奪取父神的榮耀。
3.在教訓人之前和之後獨自與父神相交(約8:1)。表明祂的教訓非出於別人,非出於自己,而是等候在神的面前,同時講完後回到神的面前,再反省有無錯誤或不完善的,並為所傳的信息和聽眾禱告。
4.在生死的抉擇上獨自與父神相交(路22:41-44),或在道路的選擇上求父神的旨意。因此主說祂所講的一切是完全憑主的旨意(約12:49-50)。
二.其他聖徒的模範
1.摩西(出3:2-4; 民12:6-8)。知道神的心意,作神的工作。
2.以賽亞(賽6:1-13)。見異象以後,所傳的信息與以賽亞書1—5章的不同;以後是按神的心意責備人。
3.但以理(但9:1-3)。知道神的心意,為民禱告。
4.哈巴谷(哈2:1-4)。明白神的拯救必快來到,雖遲必到,義人必因信得生。
5.亞拿尼亞(徒9:10-17)。明白神的旨意,去幫助掃羅。
6.彼得(徒10:9)。明白神的旨意,往哥尼流家去傳福音。
7.拔摩海島上的約翰(啟1:9-10)。
三.我們當怎樣學習?
1.硬性規定自己要有一段時間與主獨自晤對。
2.學習在吵雜的環境中安靜自己的心。
3.找時間與主單獨相交。
4.在大小事上或工作前後與主單獨晤對,一可尋求主旨,一可省察自己。
── 黃彼得
【耶穌的能力 馬太福音14章】
一丶不服責備把人下監14:1-5
二丶懷恨在心殺人報復14:6-12
三丶主有憐憫醫人疾病14:13-14
四丶五餅二魚使人飽足14:15-21
五丶主走海面使人懼怕14:22-27
六丶主手拯救因人沉下14:28-31
七丶經歷主恩眾人下拜14:32-33
八丶尋求耶穌人人蒙恩14:34-36
──作者不詳
【五個餅兩條魚】
耶穌在海面上走;彼得將要沉下水��
一、施洗約翰殉道
1.希律生日的跳舞
2.施洗約翰被斬了頭
3.去告訴耶穌
二、餵飽五前人
1.五個餅和兩條魚
2.擘開餅遞出去
3.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
三、耶穌在海面上走
1.只因見風甚大,就害怕
2.主阿,救我
3.伸手拉住他
── Chih-Hsin Chang《An Outline of The New Testament》
【馬太福音第十四章】
一、希律安提帕說耶穌是施洗約翰復活(十四1∼12)
二、耶穌喂飽一大群人(十四13∼21)
三、耶穌履海(十四22∼33)
四、耶穌享有能治病的盛名(十四34∼36)
──《丁道爾聖經注釋》
【馬太福音第十四章】
一、施洗約翰的慘劇(十四1-12)
二、同情與能力(十四13-21)
三、困難之時(十四22-27)
四、崩潰與複元(十四28-33)
五、基督的使命(十四34-36)
──《每日研經叢書》
【馬太福音第十四章】
一、有價值的生命(十四1∼12)
二、豐足的供應(十四13∼21)
三、耶穌履海(十四22∼36)
1.海面上行走(22∼33)
2.醫治病人(34∼36)
──《新舊約輔讀》
【彌賽亞不厭煩施恩,卻遭到多不勝數的敵視(十四1∼36)】
一、施洗約翰被斬(一四1∼12)
二、給五千人吃飽(一四13∼21)
三、耶穌履海(一四22∼33)
四、耶穌在革尼撒勒醫治病人(一四34∼36)
──《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彌賽亞的任務──建立普世性教會(十四1∼36)】
一、施洗約翰的殉道(十四1∼12)
二、耶穌的神跡(一)(十四13∼36)
1.喂飽五千人(十四13∼21)
2.耶穌走海面(十四22∼33)
三、耶穌醫好害各樣病的人(十四34∼36)
──《中文聖經注釋》
【主說:放心是我(太十四22~36)】
一、主耶穌催促
1、主有美意
2、主有安排
二、主耶穌禱告
1、學習獨自與神會晤
2、學習安靜與神交通
三、主耶穌履海
1、主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
2、主的計畫高過我們的計畫
四、主耶穌恩言
1、給人平安的話
2、給人力量的話
3、給人信心的話
五、主耶穌考驗
1、這個祈求好大膽
2、主的回應很乾脆
3、彼得信心還不足
六、主耶穌責備
1、小信是基督徒的通病
2、疑惑是基督徒的通病
七、主耶穌大能
1、叫風浪平靜
2、叫病人痊癒
真理反思:1、我們對主的認識到什麼程度?
2、我們對主的信靠又有多少?
── 王永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