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ia Todo Logo
聖經-註釋
- 廣告 -



約伯記 13 - 章短篇信息

約伯記 13

 

約伯記第十三章短篇信息

 

目錄:

約伯記箋記(十三章)(于中旻)

奮力抓住神(臺北基督之家)

屬靈生命:最原始、最真誠的呼喊(聖經姊妹版註釋)

約伯記第十三章(康來昌)

約伯記第十三章(黃登煌)

約伯指斥友人(13128)(香港讀經會)

 

 

約伯記箋記(十三章)(于中旻)


  絕望中的盼望

  祂必殺我,我雖無指望,然而…(伯一三:15

  有時看到在暴風雨中的樹,挺立在那�堙C狂風鞭打,摧折了它的枝子,撕破了它的綠葉,甚至有些樹皮也剝脫了;但那樹蒼老的軀榦,依舊巍然不屈的站在那�堙C使人見了,有肅然起敬的感覺,多於憐憫。
  約伯飽受患難,朋友的安慰,在舊創加上了新傷。他感覺他們只用刀割而不敷藥抹油,直指:“你們是編造謊言的,都是無用的醫生。”(伯一三:4
  今天的輔導者,常會陷入這樣的錯誤:或是靜默的聽,不置一詞,避免指出人的罪惡;否則就把一切歸咎於罪,以為都是罪的問題。約伯的“醫生”,雖然藥不對症,至少他們還說誠實正直的話;可惜誠實的錯誤還是錯誤,對病人沒有幫助。而另一種“無用的醫生”,則是揣摩病人的心理,逢迎病人的愛好,討人的喜悅,只講好話勉勵,諱言疾病;他們可能有專業的外衣,很好的風度,但治不了病,延誤時機,失去治療的效果,誤盡天下蒼生,難怪教會的健康是這樣的情形。
  人不可靠,不明白你,只有轉向天上,仰望神的拯救:

  祂必殺我,我雖無指望,然而,
  我在祂面前,還要辯明我所行的。
  這要成為我的拯救,
  因為不虔誠的人不得到祂面前。(伯一三:15-16

  這是何等堅定的信心,何等美好的信心!看約伯現在的情況,是離死不過一步,形體上沒有多少生機,也許活下去的成數不高;但他相信神是智慧公義的,比人可以講理。現在有肉身的阻隔,周圍的人自命為義務的控告者,又是審判者,等到他到肉身不再存在了,他不懷疑,自己能夠到神的面前去,當面辯訴,這就成為他得救的希望。
  約伯對人不抱希望,就轉向神。第十三章20節起,是他的禱告:求神移開祂的手,不再重壓他,威嚇他。其實,他不知道還是神的手保護他,不容撒但加害過分。神慈愛的手,也是大能的手,總不離開屬祂的人。信徒可以同大衛說:“我終身的事〔我的時間〕在你手中”(詩三一:15)。以賽亞也說:神“將我藏在祂手蔭之下”(賽四九:2)。那位群羊的大牧人更應許說:“誰也不能從我手�塈漭L們奪去!”(約一○:28

 

 

奮力抓住神(臺北基督之家)

 

經文:伯十三章

約伯記第十三章繼續記載約伯對瑣法話語的反彈。我們看見約伯對朋友所說的話語,相當尖酸刻薄。他嘲笑他們如同「無用的醫生」(第4節)、他們的話語如同「爐灰的箴言」、「淤泥的堅壘」,一點用處都沒有(第12節)。他也不客氣地叫他們「閉口」(第513節)。然而我們在約伯他的話語中,看見他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之處:

第一、約伯仍然奮力地抓住神。我們看見約伯在苦難中被打擊,又被朋友的話語傷害,但是他一直都沒有放棄來到神的面前。第2節記載約伯在痛苦中他仍然說:「我真要對全能者說話,我願與神理論」,雖然因為他一直以為神用苦難在驚嚇他,似乎神把他當仇敵,以致於他很懼怕神(第24節),但是他仍然一直來到神的面前,希望與神恢復關係,從神找到答案。這就是信心的表現了。因此有人將第15節翻譯為:「祂雖殺我,我還要信靠祂」。這真是聖經中最偉大的信心啊!但願我們也如同約伯一樣,也許我們心中有許多疑惑,有許多的痛苦和不平,我們仍然能夠像他一樣奮力抓住神,神喜悅奮力抓住神的人。

第二、我們看見約伯對神有一個很正確的認識,那就是「神喜悅真誠的冒犯,勝過虛偽的擁護」。第7-8節約伯對他的朋友說:「你們要為神說不義的話嗎?為祂說詭詐的言語嗎?你們要為神徇情嗎?要為祂爭論嗎?」約伯認為他的朋友為神盲目地替神說些好話,目的也許是好的,但是卻是謊言專家,害人的庸醫!這一點的確值得我們反省──我們是否也會盲目地為神辯護,卻反而有害處呢?我們從約伯記看見,神並不怕我們提出疑問,一個真誠求道的「懷疑者」,勝過錯誤的護教者!是的!讓我們作一個「真誠的冒犯者」,而不要作一個「虛偽的擁護者」。不僅約伯是「真誠的冒犯者」,許多的先知也是如此。以賽亞先知看見神的百姓的軟弱及荒涼時,曾經對神吶喊說:「將百姓和牧養祂全群的人從海裡領上來的在哪裡呢?祂將他的聖靈降在他們中間的在哪裡呢(賽6311)?」他對神說:「禰的熱心和禰大能的作為在哪裡呢?禰愛慕的心腸和憐憫向我們止住了嗎?(賽6315)」當他看見聖殿被毀的時候,他向神吶喊說:「耶和華啊!有這些事,禰還忍得住嗎?禰仍靜默使我們深受苦難嗎(賽6412)」?神喜悅我們真實地來追求認識祂,神喜悅我們奮力地渴望看見神的真實和榮耀!因此弟兄姐妹們!當我們看見教會荒涼,福音工作開展不了時,我們不是以「人心剛硬,時候未到」,或者以「神看重的不是人數,而是我們的忠心」來為神辯護,而是如同以賽亞一樣告訴神:「禰的殿荒涼,禰還忍得住嗎?」當我們看見教會沒有能力,沒有神跡奇事來印證我們所傳的道時,我們也不要以「神不要我們看重神跡」甚至說:「現在已經有聖經了,神跡已經不需要了」來為神辯護,我們乃是應當如同以賽亞先知一樣對神說:「主啊!那將聖靈澆灌在初代教會的神在那裡?」「主啊!禰的熱心和大能的作為在那裡」?神必定向那「真誠的冒犯者」顯現!正如祂向約伯顯現一樣!

 

 

屬靈生命:最原始、最真誠的呼喊(聖經姊妹版註釋)

(13:1-28)
有時,苦難會叫我們變得沉默。在極度痛苦的時候,我們禱告,也不知道可以說甚麼。或者,約伯的禱告可以給我們一點提示。
約伯的祈求很簡單,他求神不要縮回祂的手,又求神不要再威嚇他。你會說,約伯沒有讚美神,沒有感謝神,他只是很直接地祈求。不錯,在痛苦中,我們可能沒有心情讚美,也不懂感恩,但神容許我們單刀直入,說出我們心底最真誠的懇求,求神不要再攻擊我們,不要再威嚇我們。
這樣的禱告,不正是受苦者最真切的呼喊嗎?原來,神容許我們在痛苦之中發出最真實的禱告,說出我們最迫切的需要,哪怕單是祈求,甚至是哀求,沒有讚美、沒有感恩。神希望聽的,是來自我們心底最原始、最真誠的呼喊。
如果你在苦難中,找一個沒有人的角落,好好在神面前祈求,好好在神面前訴盡你的心底話吧!
默想
「惟有兩件不要向我施行,我就不躲開你的面:就是把你的手縮回,遠離我身,又不使你的驚惶威嚇我。」(13:20-21
心靈的鏡子
你正在痛苦中沉默嗎?不妨向神發出呼求。

智慧五味架
無用的醫生
(13:4)
醫生要對病人作出正確的診斷和醫治。然而,約伯的朋友並不能正確地指出約伯為何受苦,只是見他受苦便推斷他犯罪,並嘗試為神辯護。他們沒有抒解、反倒加添約伯的痛苦,因此約伯指他們是「無用的醫生」。

 

 

約伯記第十三章(康來昌)

 

第一輪對話:約伯回答瑣法(二)

約伯說:你們說的我都知道

十三1-2    1這一切,我眼都見過;我耳都聽過,而且明白。 2你們所知道的,我也知道,並非不及你們。

就是:講到「神有能力、神掌管一切、神全能」我也知道!所以約伯講的很多和他朋友很像,不過就是一直覺得在這件事上神不公平,這是約伯所堅持的。我想也就在這件事上神讓三個朋友無話可講,因為約伯的確是比較好的人受了比較大的苦。當然神絕對沒有錯,因為約伯也還是被責備了。神的帶領是要公平,也要約伯以及我們學得更多,知道更專一的、無故的來敬畏、信靠神。而祂是不是還會無故的讓我們受到提升或降卑,我們也都順服。當然生活中很多時候還是看得到原因的,只是如果這些原因推到最後:神為什麼要這樣做?那就是無故、就是神自己的旨意要如此了。

十三3      我真要對全能者說話;我願與神理論。

我還是跟神講吧,跟你們講有什麼用?

約伯說:你們說的空洞無易

十三4-5     4你們是編造謊言的,都是無用的醫生。5惟願你們全然不作聲;這就算為你們的智慧!

你們不要講了!講這些很空洞。對,神是是真實的、偉大的,這就跟喊政治口號、道德口號一樣: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喊得很真實,好像都不能運用一樣。在我現在的情形中,你看到神好像並不是像你們想得那樣惡有惡報、善有善報,而我真是知道神是這樣,所以我才提出抗議;因為祂應該是這樣,但我現在經歷到的不是這樣。我想約伯比他朋友更好的地方還是更誠實,也都還是因為肯定神的全能和智慧,所以他才敢抱怨。你們是無用的醫生,根本沒有醫我;你們也是無用的律師在幫神辯論,你們還是閉嘴吧。

約伯說:不如聽我講還對

十三6      請你們聽我的辯論,留心聽我口中的分訴。

聽我講吧,你們講的沒有智慧,我講得還比較有智慧、比較公平、比較正義。

約伯說:為神亂辯護,祂會責備你們

十三7-11   7你們要為神說不義的話嗎?為他說詭詐的言語嗎?8你們要為神徇情嗎?要為他爭論嗎?9他查出你們來,這豈是好嗎?人欺哄人,你們也要照樣欺哄他嗎?10         你們若暗中徇情,他必要責備你們。11他的尊榮豈不叫你們懼怕嗎?他的驚嚇豈不臨到你們嗎?

約伯這樣講:你們這些神的辯護律師,你們在徇情,在掩蓋神的不對?祂查出你們在掩蓋,可是更好好的罵你們了。你們在騙人、你們在說神很好很好,其實你們在騙人;你們在騙人說神很好很好,你們居然也在騙神,居然敢在祂面前說祂很好很好?各位,這實在是好像很褻瀆的話,但約伯這樣說是他很生氣的時候的誠實話,因為他覺得:你說神好,而實在能不能看到神很多不公義的地方,你怎能說神好?這不是在哄小孩(說你吃飯得很好,其實他灑了一地;小孩子可能會被欺哄,覺得自己真的吃得不錯,而下次吃得好一點)?神要你這樣欺哄祂嗎?你在那裡不誠實的說祂都沒錯、祂都好,祂會責備你們的。祂是很榮耀、公正的,我就是因為知道祂公正,所以我要責備祂、要在這裡喊冤。祂的驚嚇會臨到你們這些說謊的(即便你們是在為祂說謊)。

約伯說:你們對神的認識太不完全

十三12        你們以為可記念的箴言是爐灰的箴言;你們以為可靠的堅壘是淤泥的堅壘。

你們講的這些話其實是爐灰,真的是風一吹就沒有了;你們以為你們說的是可靠、正確的教義,其實是淤泥。是正確,但他們想得太簡單了;是正確,但他們看得太不完全了。他們不知道在今生、在肉身的體會裡面,神有很多我們不能明白的地方。

 約伯還是要向神訴苦

十三13        你們不要作聲,任憑我吧!讓我說話,無論如何我都承當。

你們不要講,聽我講,讓我說話,無論如何我都承當;這是我自己說的我擔當。我已經快要死了,如果神因此處罰我還更好,不過我就是要講。

十三14-1514我何必把我的肉掛在牙上,將我的命放在手中。15他必殺我;我雖無指望,然而我在他面前還要辯明我所行的。

「他必殺我」可以翻成:「祂雖殺我」,在約伯記裡也算是有名的話,尤其是另外一種翻譯:「祂雖殺我,我在祂面前還要辨明我所行的」。這是一個很好的態度,就是不管神怎麼做,甚至祂要殺我了,我還是要很誠實的說我做的是對的、辨明我所行的。「我所做的是對的」就是我要說你這樣對我(包括我所遭遇的這些)就不對,這是應該的。也就是我們在神面前真的要做一個誠實無偽的人,當我們實在很艱難的時候,我們還是因著神的誠實無偽,把這艱難陳述在祂面前;我們也感謝主給我們這些修剪、對付。當然如果實在太艱難了,我們說主你為什麼要這樣,也是可以。我是覺得歷代聖徒裡,包括像小德蘭,他們承擔受苦的能力比約伯還好,雖然我不知道小德蘭受的苦跟約伯怎麼比,但有些聖徒像蓋恩夫人,好像也能承受。我倒不是說承受不承受,我說重要的就是約伯在這裡說:祂殺我,我還是要辨明,這起碼是一個很對的態度:我總知道你不會錯的!所以我要在你面前好好陳明我的苦情。這比虛假的敬虔更還是要好得很多。

約伯始終覺得神是他的上訴之處

十三16      這要成為我的拯救,因為不虔誠的人不得到他面前。

這就是我們一直講的,約伯可取的地方:就是不管神怎麼樣,他還是覺得神是他最後上訴的地方。甚至他說:我這樣的直言不諱,這是我的拯救;他甚至絕對知道:「不虔誠的人不得到他面前」。當然這話,在他三個朋友聽來會覺得:那我們就是不虔誠的人?當然他們說的話也同樣是可以用在約伯身上:當他們說神一定公平、神的處罰是對的,約伯就會覺得:那意思就是說我是該被處罰的?是我不好?他們說的話在為神辯論、辯護時,實在也都傷害到彼此。雖然他們基本上講神公正是對的,但在表達時實在是缺少智慧和愛心。

十三17-1917你們要細聽我的言語,使我所辯論的入你們的耳中。18我已陳明我的案,知道自己有義。19有誰與我爭論,我就情願緘默不言,氣絕而亡。

 「我知道自己有義」這一點約伯講的雖然是血氣,但也是很誠實的話。因為神已經講了,約伯是很義、是完全、地上再沒有人像他這樣。而這樣的人雖然也有罪,但比起其他人受到的,實在太多、太多。

「有誰與我爭論,我就情願緘默不言,氣絕而亡。」意思就是說:「你要跟我爭,應該是你講不出道理,但如果你還能講得出道理,那我就不講話、棄絕而死」;或者「我若真是有錯,就氣絕而死」;或者「我沒有錯,你居然還責備我,那我就不再講,死了算了。」

約伯的怨仍建立在相信神的正直上

十三20-2120惟有兩件不要向我施行,我就不躲開你的面:21就是把你的手縮回,遠離我身;又不使你的驚惶威嚇我。

「不要向我施行」就是你的手不要在我身上那麼沈重。你不要讓你的驚惶一直威嚇我。你不嚇我,我就不躲開;我就好好跟你講。我現在真的不想再看你的面了。這也是約伯的矛盾:一方面想看神的面,要好好的在祂面前控告祂一番;一方面又不想看到,因為祂好兇。神的兇,約伯不大怕,越兇約伯越火大;神如果再繼續費解的、讓他沒有辦法瞭解的這樣對他,那約伯真的是不想活了,這個神沒有道理。不過我們知道約伯始終還是覺得神是正直的,甚至他可以控告祂的不正直。你懂我這看起來矛盾的話嗎?他是建立在神的正直上:我這渺小的人現在覺得你實在不正直,請你來回答、解我的惑。

 十三22    這樣,你呼叫,我就回答;或是讓我說話,你回答我。

讓我們彼此有一點交集,「你呼叫,我就回答」。我把我的理、我的怨,陳在你面前,你來解釋、解釋。

十三23      我的罪孽和罪過有多少呢?求你叫我知道我的過犯與罪愆。

當然約伯這樣講是他基本上覺得自己沒有什麼錯;你們要罰我,我來承受。不過這句話倒是很合詩篇十九篇12:「誰能知道自己的錯失呢?願你赦免我隱而未現的過錯。」照原文來講是:「誰能知道自己的罪呢?」很多人犯罪還不知道自己是罪,我們要知道罪嗎?我們不想知道,我們想知道什麼是義;神的話都是義。「誰能知道自己的錯失呢?」我們自己的錯在哪裡?看到自己是罪人嗎?「求你叫我知道我的過犯與罪愆」你叫我知道。你光照我,我才能知道、才能認罪、才能走得對、才能對你口服心服。

 十三24    你為何掩面、拿我當仇敵呢?

如果我沒有罪(我實在看不出我有多少罪)那你為什麼掩面、把我當罪人、當仇敵?

十三25      你要驚動被風吹的葉子嗎?要追趕枯乾的碎稭嗎?

 我已經是這麼薄弱了,你還要來吹?還要來追趕我?

十三26-2826你按罪狀刑罰我,又使我擔當幼年的罪孽;27也把我的腳上了木狗,並窺察我一切的道路,為我的腳掌劃定界限。28我已經像滅絕的爛物,像蟲蛀的衣裳。

 把我當死囚。我實在不覺得我有什麼錯。也許小時候犯了一些錯誤:多吃了一些餅乾、捏了鄰居一下等等,你讓我擔當幼年的罪孽,那很不相稱;那是很少很少的,你為什麼把他想成這麼多?我已經像滅絕的爛物,像蟲蛀的衣裳;我被你整得已經成這樣了,這與我的罪相當嗎?

 

 

約伯記第十三章(黃登煌)

 

4.約伯對三友的反擊伯十三112)

約伯在伯十二章舉出一連串「自然界失序」和「人類界混亂」的例證來質疑朋友的觀點,顯然他曾對這些擾人的問題用心觀察並詳細思索過,他的體會是:這些問題的原因和他遭受苦難的原因,都難以理解可是三友卻都異□同聲,指稱約伯受苦是「犯罪」所受的刑罰這使得約伯義憤填膺,而作出下列的回擊:一)認為三友是無用的醫生;(二)認為朋友的勸言是編造的謊言

A.約伯認為三友是無用的醫生伯十三1~5)

a.約伯自認智慧不輸三友伯十三1~3)

約伯在伯十三12對朋友說:「這一切,我眼都見過;我耳都聽過而且明白你們所知道的,我也知道並非不及你們。」約伯的意思是:我在伯十二 13~25所舉的那些事都是我親身經歷且詳細思索過的,絕非你們「公義報應觀所能解釋的;可見我的見識絕不比你們遜色

約伯接著表明:「我真要對全能者說話;我願與神理論(伯十三3)約伯的意思是:我無法接受「無辜卻要受苦」這不公的遭遇,更不能忍受「在受苦中還要被朋友譏笑」(伯十二4)這殘忍的事實;因此我渴望面對神,和祂理論理論(hokiah)這字是法律用詞,目的在於洗刷清白,證明自己無辜

b.約伯指責朋友妄言無智伯十三45)

面對朋友指他「受苦是「犯罪的刑罰,約伯回擊說,「你們是編造謊言的,都是無用的醫生惟願你們全然不作聲;這就算為你們的智慧!」(伯十三45)

你們是「編造」謊言的,「編造」指將沒有泡透的灰抹在牆上,這舉動純屬表面功夫,根本沒有功效,因為這樣的牆必然倒塌你們是無用的「醫生,「醫生」在此可譯為「縫補」,有如外科醫師縫合傷口;但三友認定我約伯「受苦」是「犯罪」的刑罰,這是他們編造的謊言,怎能縫補我約伯的傷□?反而在傷□上灑鹽約伯因而作結,說:朋友全然不作聲,這就算為你們的智慧!

B.約伯認為朋友的勸言是編造的謊言伯十三6~12) |

約伯不只在伯十三4指斥三友對他「當認罪」的勸言編造的謊言,更在伯十三612指出,三友所編造的謊言,具下列六項特徵:(一)不義;(二)詭詐;(三)徇情;(四)哄;(五)爐灰;(六)淤泥

a.不義的話語伯十三7a)

約伯質問三友:「你們要為神說不義的話嗎?

「不義」指「扭曲」;為什麼約伯認為三友的「公義觀」扭曲了「神公義」的本質呢?因為按照三友的公義觀:「無辜的人有誰滅亡?正直的人在何處剪除?耕罪孽種毒害的人都照樣收割」以利法的觀點,伯四78) ;「神不偏離公義 (比勒達的觀點,伯八3) ;「惡人」才無路可逃(瑣法的觀點,伯十一20);惡人只因逍遙法外,反成了義人;義人只因被人陷害,反成了惡人

他們的「公義觀」,將神說成一位「以惡為善以善為惡」的神三友的「公義觀」真是扭曲了「神公義的本質

b.詭詐的言語伯十三7b)

約伯接著在伯十三7b質問三友:「為祂說詭詐的言語嗎?

「詭詐」就是「虛假」;約伯質問三友:你們的「公義觀把神說成一位「以惡為善以善為惡」的神,竟還□□聲「神不偏離公義,你們論到神的話,豈不是詭詐的謊言嗎?

c.徇情的話伯十三8)

約伯在伯十三8又質問三友:「你們要為神徇情嗎?為祂爭論嗎?

「徇情」原文是「高舉臉」,引申為「偏袒」;三友的「公義觀明明把神說成一位「以惡為善以善為惡」的神,可是三友卻還聲稱「神不偏離公義」,真是一意偏袒神,替神說好話法律的尊嚴在於公正,但三友的立場卻如此不公正豈能在約伯與神辯論中作公證人呢?難道三友又要編造謊言來為神辯護嗎?約伯在十三9a警告他們:神一旦「查出」你們為祂徇情,你們豈不是要受責罰?

d.欺哄之言(伯十三9b11)

約伯在伯十三9b繼續質問三友:「人欺哄人,你們也要照樣欺哄祂嗎?

約伯自認無辜,但三友卻認為約伯犯罪,受神刑罰,且藉此來維護神賞善罰惡的公義約伯在本節警告他們:神真的如此嗎?如果我約伯受苦不是出於神的刑罰,那你們的論點不只欺哄人我約伯,也欺哄神

約伯接著警告朋友,一旦神查出你們欺哄祂,也查出你們喑中徇情,這對你們有什麼好處呢?祂豈不責備你們嗎伯十三10) ?約伯又警告說:「祂的尊榮豈不叫你們懼怕嗎?祂的驚嚇豈不臨到你們嗎?」(伯十三11 )

「尊榮」:字義上指「舉起頭來」,神高高在上,人當存心敬畏;「驚嚇」:神施行公平公義的審判,人當小心畏懼;約伯在此警告朋友:你們在旁邊聽,如果忍不住想插□說話,你們當存敬虔畏懼的心發言;如果說出循情欺哄的話,那,神將舉起頭來,使公義的審判臨到你們,你們將大大的驚嚇

e.爐灰的箴言伯十三12a)

約伯再質問朋友:「你們以為可紀念的箴言是爐灰的箴言」伯十三12a)

「可紀念的箴言」,那是智慧的結晶,具有非常的份量「爐灰」:輕得毫無份量;瑣法及二友的話,很多取自箴言,但對約伯而言,他們所說的話,卻如爐灰一般,毫無份量約伯藉此喑諷他們的勸言根本都是無用的看法

f.淤泥的堅壘伯十三12b)

約伯最後質問朋友:「你們以為可靠的堅壘是淤泥的堅壘」伯十三12b)

「堅壘」:指堅固的保障;但這些稱作堅壘的,原來卻是淤泥,脆弱得不堪一擊約伯在此表達對友情徹底的失望我約伯本期望從你們的話得到堅固,誰知你們的話卻像一團爛泥巴,對受苦的我,毫無扶持的功效

C.評論

根據以上對伯十三1~12的討論,我們看到約伯嚴責朋友「無用的醫生,指斥三友對他「當認罪」的勸言是編造的謊言約伯為什麼對三友作出如此嚴厲的反擊呢?原因至少有三:

a.因為朋友在諮商過程中流露出自己是義人的優越感

以利法一開□就對約伯說:「請你追想,無辜的人有誰滅亡?正直的人在何處剪除?按我所見,耕罪孽種毒害的人都照樣收割(伯四7~8);以利法這番話有意無意地將「你」和「我」作對比,暗示「我以利法是義人」、「你約伯則是罪;不只如此,以利法又對約伯說:「至於我,我必仰望神(伯五8) ,這讓心靈受傷反應敏感的約伯覺得「你以利法是仰望神的人」,「我約伯則是不仰望神的人;以利法不經意流露出的優越感,無意間在約伯的傷□上灑鹽,激動約伯的情緒,引起約伯嚴厲的反擊

比勒達也犯了如同以利法所犯的錯誤他對約伯說:「你若殷勤地尋求神,向全能者懇求;你若清潔正直,他必定為你起來,使你公義的居所興旺。」(伯八56)聽在約伯耳中,覺得比勒達罵他「不殷勤尋求神,也不清潔正直」,但比勒達卻自覦為「殷勤尋求神,也清潔正直的人」;比勒達不經意流露出的優越感,令約伯深深受傷

瑣法所犯的錯誤也一樣,他對約伯說:「你若將心安正,又向主舉手(伯十一13) ,受傷的約伯覺得瑣法罵他「心不正,又不向主舉手」,但瑣法卻是「心又正,又向主舉手」。這種優越感,令約伯情緒激動,作出反擊

b.因為朋友在諮商過程中單以理性邏輯來說教

以利法以自己的「人生經驗」(伯四8)和「神秘經驗」 (伯四13~16)試圖說服約伯認罪,比勒達則以「傳統累積的智慧」(伯八810)企圖說服約伯認罪,瑣法則以「神學知識(伯十一 5~6)吩咐約伯悔改但約伯則堅持「無辜」 (伯六30,九20十二4)

三友為達目的,不只忽略約伯一再辯稱「自己無辜」所傳達的重要信息,反而斥責他說「誇大的話」伯十一3)且給予更嚴厲的警告和說教約伯則越堅信「自己無辜」,於十二 13~25舉出種種「受苦不一定由於惡」的例證,加以反擊

c.因為朋友在諮商過程中沒有以同理心參與心靈創傷者情緒上的痛苦

三友乍見約伯,因認不出他來,就放聲大哭,陪他七天七夜(伯二 12~13) ,這是以同理心參與約伯情緒上的痛苦,使他深得安慰

但在諮商過程中,三友卻似乎忘了約伯因「家破人亡,全身長滿毒瘡」導致的心靈創傷,再也沒有以同理心來參與伴約伯情緒上的痛苦以利法反以「你的言語曾扶助那要跌倒的人;你又使軟弱的膝穩固但現在禍患臨到你,你就昏迷,挨近你你便驚惶。」(伯四4-5)諷刺約伯名不符實,比勒達則以「這些話你要說到幾時?□中的言語如狂要到幾時呢?(伯八2)阻止約伯「自稱無辜」,瑣法更以「當知道神追討你比你罪孽該得的還少」(伯十6)加深約伯的創傷。三友在諮商過程中,一直向約伯的情緒□灑鹽,導致受傷的約伯,激動的反擊

 

5.約伯吩咐三友不要作聲伯十三13~19)

約伯諷刺三友的論點如同沒有份量的爐灰和淤泥之後,接著吩咐他們不要作聲,靜觀他與神對質,好證明自身的無辜和清白全段可分二方面來討論:一)約伯當面向神申訴的決心伯十三13~16); (二)約伯當面向神申訴的目的(伯十三1719)

A.約伯當面向神申訴的決心伯十三13~16)

約伯向三表明他要當面向神申訴的決心,說:「你們不要作聲,任憑我吧!讓我說話,無論如何我都承當。」(伯十三13)「任憑我吧」與「無論如何我都承當」同義平行,約伯表明為了當面向神申訴,他願意承擔任何後果

約伯接著指出,這後果可能喪命,但他還是決定要當面向神申訴。他說:「我何必把我的肉掛在牙上,將我的命放在手中祂必殺我;我雖無指望,然而我在祂面前還要辯明我所行的。」(伯十三1415)

「我何必把我的肉掛在牙上?」牙間咬著一塊肉向神申訴,一開口,那肉豈不就掉下來嗎?約伯藉此暗喻當面向神申訴是件很危險的事,一不小心,就可能喪命

「將我的命放在手中?這句話一方面表明約伯不惜犧牲生命,要到神面前申冤,即使必需將命雙手奉上,也在所惜。但本節是問句,因此另一方面則顯明約伯矛盾的心理:我何必將性命置之度外呢?弦外音,那是朋友無用

「祂必殺我」:可譯為「祂縱然殺我;「然而我在祂面前還要辯明我所行的」,「然而」(yet)這字在希伯來語是很強的字眼,表明約伯堅持他在神面前是「無辜」的,因此,即使當面向神申訴要冒喪命的風險,且幾乎不可能平反(我雖無指望,伯十三15a) ,我還是要冒生命的危險來與神辯白。為什麼呢?約伯指出,「這要成為我的拯救,因為不虔誠的人不得到他面前。」(伯十三16)「這」:指在神面前辯明;「成為我的拯救」:約伯認為到神面前自辯是證明自己無辜,脫離「不知受苦原因」這困惑的惟一途徑;「因為不虔誠的人不得到他面前」:約伯藉此表明,他膽敢到神面前自辯,是因為他自認無辜

B.約伯當面向神申訴的目的伯十三1719)

約伯先是要求朋友不要攔阻他到神面前自辯伯十三13),如今則要求朋友聽清楚他在神面前的辯詞他說:「你們要細聽我的言語,使我所辯論的入你們的耳中(伯十三17)「使我所辯論的入你們的耳中」:希望朋友對我約伯的案情有充分實際的瞭解

約伯隨即說出他的案情他說:「我已陳明我的案,知道自己有義。」(伯十三18)

「陳明」本指「排妥陣勢,準備爭戰」,約伯藉此表明,他已經把辯詞準備妥當,並且深信他會贏得這場辯白;「知道自己有義」,「知道」指「確信」約伯確信他必獲判無罪

他在伯十三19宣告:「有誰與我爭論,我就情願堿默不言,氣絕而亡」「有誰與我爭論」:由於約伯確信自己無辜因此,「與我爭論」表示有人對「約伯無辜」提出質疑;「我就情願緘默不言,氣絕而亡」如果有誰能判我這無辜者有罪,如果有,我願意閉嘴、並自我了斷。約伯藉此道出他對「還我清白」有十足的把握,這是約伯要當面向神申訴的目的。

C.評論

針對約伯在伯十三1319表明,即使喪命,他也要捍衛「自己的清白」,我們有二點評論:

a.約伯藉此向三友傳達一道強烈的信息:你們認定,「我受苦是犯罪的結果」,你們如此冤枉我,這正是我陷入痛苦的癥結;你們若有智慧,請同心協力幫我解開這個心結吧諮商師若要醫治個案的創傷,就不能忽略個案內心的呼喊

b.三友面對約伯如此強烈的捍衛,宜檢視他們對約伯定罪的根據:我們定約伯有罪,是根據約伯受苦和「罪罰觀」所作的推論呢?還是根據約伯犯罪的證據?諮商師也許難免會根據從個案所見所聞的部分事實作推論,但不應將「推論就此當作「事實」;否則容易冤枉個案

被冤枉者怒氣難伸,不是對人反唇相譏,便是向神抱怨;在抱怨中淪為自滿,在反譏中淪為自義面對個案反彈,諮商師往往如同約伯這三位朋友,一方面嚴責個案不聽金玉良言,另方面則滑入「為維護諮商專業的權威而忘記諮商目的的陷阱。

 

對神的呼求伯十三20~十四22)

約伯駁斥三友觀點之後,轉向神,提出二項呼求:一)呼求神顯明他所犯的罪伯十三20~28) (二)呼求神放過他這將死的可憐人伯十四1~22)

 

1.呼求神顯明他所犯的罪伯十三20~28)

約伯先求神二件事,好使他能與神對話,接著他求神指明他所犯的罪

A.約伯求神挪走「與祂對話」的障礙伯十三20-22)

約伯在伯十三2021求神,說:「惟有兩件不要向我施行,我就不躲開你的面:就是把你的手縮回,遠離我身;又不使你的驚惶威嚇我。」這二件事是:(一)求神將手縮回; (二)求神不要威嚇他

a.約伯求神將手縮回

「你的手」(kappeka)這字的字根指「壓力」、「重擔」;因此,約伯求神「把你的手縮回」可能有二種含意:(a)神減輕除去加在他身上的壓力(重擔,也就是減輕他的苦難,作為神接納他前來和祂說話的證據;(b)求神不要因為我約伯魯莽前來對質而刑罰我

b.約伯求神不要威嚇他

「不使你的驚惶威嚇我,約伯求神收起令人望而生畏的威儀,免得我因為懼怕而手足無措

若神答應這二件事,約伯就要來與神對話。對話的方式可以是「你呼叫,我就回答」:由神質問我是否犯了某項罪我約伯則提出無罪的證明;或是「讓我說話,你回答我」:由我約伯提出「我受苦到底是因犯了什麼罪」這問題,神則為我解開這個迷團

B.約伯求神指明他所犯的罪

約伯在伯十三23~28求神列出他所犯的罪,好顯明將他當仇敵加以攻擊的理由,並說明為何如此嚴厲追討他幼年過犯的原因

a.求神列出他所犯的罪(伯十三23)

約伯在伯十三23祈求神,說:「我的罪孽和罪過有多少呢?求你叫我知道我的過犯與罪愆。」

罪孽(iniquities)、罪過(sins)都是複數強調罪的量,約伯乃在求問神:到底我約伯犯了多少罪過?過犯 (rebellion)罪愆(sin)則是單數,強調罪的質,約伯在此求問神:到底我約伯犯了什麼樣的罪?

約伯急切求神將他的罪都列出來,否則他不只無法接受朋友的論調:約伯受苦是神在刑罰他的罪;他也無法接受神是公義的神。

b.求神說明將他當仇敵的理由伯十三2425)

約伯在伯十三24繼續說出他對受苦原因的困惑:「禰為何掩面拿我當仇敵呢?

「禰為何掩面:禰為什麼不再眷顧我施恩與我?「禰為何拿我當仇敵呢?」禰為什麼向我發怒攻擊我呢?

約伯又問神,說:「禰要驚動被風吹的葉子嗎?要追趕枯乾的碎秸嗎?

枯葉和碎秸,十分脆弱,無足輕重;「驚動」:指追趕。約伯藉此求問神:禰為何使我身心疲憊精力耗盡,如同枯葉碎秸,禰為什麼還不放過我,反倒用風吹逼我呢?此外,詩一4將「惡人比喻作「枯葉碎秸」,因此,約伯乃在求問神:禰為何把我當惡人處置呢?到底我犯了什麼罪呢?

c.求神說明重罰我幼年罪孽的理由(十三26~28)

約伯想不起如今受苦究竟是因犯了什麼罪,因而猜想今日的苦難大概是幼年無知所犯罪過招致的刑罰如果真是這樣,那麼,神未免罰得太重了約伯道出了他的心聲,說:「禰按罪狀刑罰我,又使我擔當幼年的罪孽;也把我的腳上了木狗,並窺察我一切的道路,為我的腳掌劃定界限。」(十三26-27 )

「罪狀」:審判官所宣判的文件;「幼年的罪孽」:幼年無知中犯的罪「把我的腳上了木狗:喻指身上長毒瘡,不只身疼痛,寸步難行;顏面和心理更是受盡創傷,難以見人「並窺察我一切的道路」:神把約伯置於嚴密監督之下「為我的腳掌劃定界限」:神畫個圈圈,約伯的腳不可移出圍外

約伯藉這三幅圖,表明神對他幼年無知所犯的罪未免罰得太重。更有甚者,他在伯十三28指出,在如此重的刑罰下他「已經像滅絕的爛物,像蟲蛀的衣裳。」

「像滅絕的爛物」:全身因長滿毒瘡而漬爛;「像蟲蛀的衣裳」:本指一件被蟲蛀滿破洞的衣服,約伯藉此比喻身體因毒瘡而處處流膿。約伯在此以「爛物」和「蛀衣」暗喻他全身病得可以埋葬了,藉此表達他對神罰得這麼重的困惑:我幼年究竟犯了什麼罪,以致禰罰我這麼重呢?

C.小結

對約伯在伯十三23~28三度呼求神指示他究竟犯了什麼罪,我們有三點觀察:

a.家破人亡,全身長滿毒瘡,固然使約伯痛苦萬分;但真正的錐心之痛,卻是被三友冤枉,以及對受苦原因的困惑因此,他呼求神給他答案

b.如果神告訴約伯受苦的原因是出於祂容許撒但攻擊他,為要證明約伯真的是一位敬畏神遠離惡事的信徒,固然可以洗刷約伯所受的冤屈,但約伯真能因此走出困惑嗎?從神並未告訴約伯受苦的原因卻領他走出苦難來看,受苦有時是奧秘諮商師要幫助個案的,不一定是找出受苦的原因,而是解開他對受苦原因困惑所衍生出來的心結

對約伯而言,他向神提出以上三個問題,所要表達的是:我不接受三友的罪罰觀,但我實在不知道受苦的原因在此情況下,約伯的心結乃是:

(a)懷疑神是否全知?神若不列出我所犯的罪,足證我是無辜受苦。我既無辜受苦,神豈不是罰錯了人?神會罰錯人,神豈是無所不知的神?

(b)懷疑神是否全能?如果神無所不知,知道罰錯人,卻不更正,祂豈是無所不能的神?

(c)懷疑神是否公義?如果神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卻任令無辜者一直受苦,那麼,祂公義嗎?

諮商師要能從個案的話聽出話中之話,進而找出個案的心結,實在需要聖靈的説明

c.三位朋友從「約伯三度呼求神指示他究竟犯了什麼罪」聽出什麼呢?以利法聽完約伯的話,罵他是「不敬虔的人」(伯十五4);比勒達則告訴約伯,「罪罰觀」不會因約伯惱怒就更改伯十八4),暗示他認定約伯是「罪人」;瑣法斥責約伯是「惡人不敬虔的人」伯二十5);可見三友從約伯的話所聽到的是:約伯以這三個問題反對我們的立場,他向我們的專業權威「罪罰觀」提出挑戰為維護專業權威,對約伯斥責得更嚴厲;而約伯則在他們嚴厲的斥責聲下,更堅持自己無辜三友本想幫助約伯走出困境,如今卻陷入對立的僵局

 

 

約伯指斥友人(13128)(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在密雲黑暗的日子中,我願抓緊你的應許,緊靠著你。

 

約伯自言他比其友人更有知識,所以他敢於與神辯論(12)。再者,他的朋友對他的妄斷,有如編造謊言,所說的都不是事實。他們所說的話只有增加約伯的痛苦,哪有治療作用?實在是無用的醫生而已(4)。約伯接著以一連串問題質詢友人,他的話旨在顯出他們自以為是地為神說話,其實是一派胡言,因為他們對神的認識,比不上約伯的深入(78)。他們持續漠視自己的問題,其實是自欺欺人,且欺騙神,這是與神為敵,最終難逃神的責備(910)。這樣,他們便知道神是不能欺侮的,他們所引用自以為可信的箴言,亦只不過是淤泥而已(1112)。

約伯堅持、敢於在神面前說話,是要冒很大的險,這就如肉在牙上,快被咬碎,又如將生命放在一個人的手中,只要他放手便會掉在地上,生命便會結束(14)。神既是欺侮不得,祂可能會置約伯於死地(15)。不過,約伯既然不是那些不虔敬的人,便應該不怕會見神以及站立在祂面前分訴自己的苦情(16)。

約伯要求友人不要喋喋不休地教訓他,因為這實在使他忍無可忍(1719)。他又求神不要伸手攻擊他,使他驚惶失措(2021)。這樣,他便敢於發言,甚至採取主動質詢神(22)。他要求神快快列明他所犯的罪,以致他可以甘心接受祂的刑罰(23)。他追問神為甚麼掩面不再顧念他,卻視他如敵人(24),對他苦苦追擊,甚至追索他幼年無知時所犯的罪(2526),對他施刑,使他變成如被蟲蛀的衣服一樣,破爛不堪(28)。

約伯在痛苦中得不著友人的同情,惟有向神申訴他的冤屈。他希望神不會像一位審判官般對待他,而是以一種朋友的方式去對待他,可是神為何要如此苦待他呢?誠然,我們是被造之物,沒有權去質問神為甚麼要這樣對待我們。不過,在新約的教導裡,我們可以借著耶穌基督,坦然無懼地來到父神面前禱求(參來101922),因為凡信主的人,都成為神的兒女(參約112)。

 



跟著我們:



廣告